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时间:2022-05-06 21:45: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集锦9篇))由网友“管狸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篇1: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藏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地方文献的流通量不断增长,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从我馆近几年的工作来看,地方文献为读者服务工作有三个变化:一是利用地方文献的读者由少数党政干部转为大都是学术研究工作者;二是利用地方文献的内容和范围由少数地方志、地方报纸扩大到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专著、地方期刊等等;三是利用地方文献进行专题学术研究的增多了。除本市外,有不少是外地来馆利用地方文献进行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并接待了国外的专家、学者。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我们对近两年经常来馆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进行了调查。在七十二个读者(单位)的来信或口头访问中,有地方史志编纂工作者(单位)25人(个),讲师(中学教师)26人,教授、副教授以上8人,专业作者4人,自学成才的青年文史爱好者7人,干部2人。他们利用我馆所藏无锡地方文献进行史志编纂和学术研究工作,已获得了大量成果。如无锡市地方志办公室、无锡市党史办公室、无锡市教育局编志办公室、无锡市郊区编志办公室、无锡市纺织工业局编志办公室、戚墅堰电厂编志办公室、江阴县党史办公室等单位近年来都分别整理、编辑或出版了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的资料。无锡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是我馆挂钩服务单位之一,该会下属工商经济组、综合组、地方史组的成员,大都是我馆的基本读者。他们还派专人常驻我馆查阅地方文献。近两年来为他们提供的许多专题资料,有的已编辑出版。

1983年,我们配合市公安局为上海轻工业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尤巽照寻找南宋词人尤袤的墓址,在《尤氏宗谱》第十六卷找到了“尤亵庐墓处图”。根据这一线索进一步在无锡西孔山梅园茶果场找到了尤褒墓址。后经市博物馆调查考证,已将该墓初步修复。原市第二十中学教师章振华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料,编著了《太平军在无锡》己由无锡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1929-1932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的无锡缫丝工业》、《1911-1949无锡的土地关系》等论文,均在1983年江苏省现代史学论文选集发表。南京大学讲师严学熙, 1985年就读于该校历史系时就曾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北伐战争前后无锡工农运动调查报告》。近年来先后发表了有关无锡近代经济史、工农运动史等二十多篇论文。在他的指导下,博士进修生美国夏明法女士完成了《近代无锡蚕丝业》博士论文。华东师大副教授陈旭麓曾带领研究生来我馆查阅有关薛福成的资料,由学生费成康撰写《薛福成》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经常来馆查阅地方文献资料的还有青年作者、青年文史爱好者、农科所技术员等,他们结合各自的研究专题,利用文献资料,撰写了历史题材小说和多种学术论文,取得了显著成果。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是当前需要加以研究的新课题。根据我馆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地方文献宜集中保管和利用。

地方文献不同于一般图书,它有时间上的延续性、类型的多样性等特征,如果按出版时间和出版物类型分别由各部门收藏,不便于读者利用,也不利于熟悉馆藏。从目前一般中等公共图书馆的情况来看,地方文献宜集中划归古籍组(或称历史资料组、古籍资料组)保管较妥。根据具体情况,地方文献收藏较多又较集中的图书馆,可设专库保管,同时设立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室,以便为读者集中提供专题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在保管方面,应与古籍一样,做好“防潮、防霉、防蛀、防火”工作。尤其对建国前的地方报刊,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少数珍本,孤本和流通量较大的资料,要进行复制或缩微,利用复印本提供流通使用,使原本妥为保存。有的要编印书目索引或提要等检索工具,供读者利用以节省查阅时间。

二、地方文献的征集,采购要有一个长期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利用地方文献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仅满足于现有馆藏,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采集。在各省、市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工作条例中,地方文献是采集的`重点,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忙于新书采购,忽略了地方文献的搜集。这项工作需要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部门的配合,因为他们了解读者需要并熟悉馆藏。但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长期计划,否则将会造成馆藏地方文献不完整、不系统、残缺不全的现象,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更谈不上办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图书馆的问题。对地方文献的征集、采购工作,可采取以下做法:(1)报告当地政府批转征集地方文献的计划,以引起基层和有关单位的重视。报告中特别要规定所在地区编印的各种地方文献资料出版物,有向市图书馆送交“呈缴本”的任务。(2)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配合征集采购工作,其主要任务为提供地方文献出版动态、社会上私人保存地方文献出版物的情况,读者需要而缺藏的资料以及有关研究本地区地方史学术活动动态等等。(3)要有一定的经费保证,如私人捐赠地方文献资料的奖金、借用兄弟馆(或私人)地方文献资料的复印或抄写费用等。(4)通过本地区各级地方志编辑单位进行征集。

三、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揭示馆藏地方文献。

利用书目索引、举办地方史讲座、地方文献展览等形式都是宣传、揭示馆藏的有效方法。举办地方史讲座是对青年进行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的极好形式。

四、建立基本读者队伍,收集服务效益。

组织地方文献基本读者队伍,可以了解他们的研究课题,主动提供资料,同时还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全国范围和本省和本市有关本地地方史学术研究动态,以便及时配合为来馆进行研究的读者做好服务工作。服务效益的收集,应与建立咨询档案相结合。对于基本读者应给予各种方便,如通过馆际互借,通信代查资料,代为复印、照相、抄写等等。

五、注意培养熟悉地方文献工作的干部。

为了做好地方文献服务工作,除了要熟悉馆藏和在实际工作通过向读者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外,还应该学习历史、古代汉语、古籍版本和有关工具书等方面的知识,如能在图书馆学基础课中增设地方文献基础知识则更好。

〔出处〕 《图书馆杂志》,1985年第3期

篇2: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它紧跟四化建设的步伐,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每天哺育着成千上万的读者。

近几年来,为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各级图书馆在科学技术情报服务和参考咨询工作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对于社会科学范畴的服务工作,还没有放在适当的位置。很多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推荐文艺优秀读物和一般新书外,很多社科书刊却是束之高阁,似乎它与四化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就很少是为书找人了。

党的十二大提出,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阶段,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精神文明的核心。充分利用图书馆,发挥社会科学书刊的作用,是搞好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工作。

新的历史时期,图书馆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图书的作用,要有创新,更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

公共图书馆是为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技术的繁荣设置的。由于历史发展、藏书结构不同,因此不少图书馆,尤其是历史悠久的老图书馆和藏书众多的大型图书馆,有它与众不同的特色,这是历史形成的;现在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就应有意识、有目的,不访整理一些有关地方文献的书籍和资料,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本地区的四化建设服务。

根据若干图书馆阅览和参考咨询部门反映,各条战线都对地方文献有迫切需要,比如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为开展忆苦教育,要十里洋场的照片和故事;电影戏剧作者、导演能使形象逼真,要熟悉风土人情,语言服饰,甚至是某街道商店和挂的“大拍卖”长幡;学者和研究生为填补学术空白,要寻找上世纪的洋行编印的手册报刊;地质水文工作者,或者要从旧史料里发掘原始记录,就要寻找来龙去脉,至于有关地方性的咨询就更多了,诸如马可勃罗有否到过上海,帝国主义时期的跑狗场现在成为什么地方,凡此等等。求知的人们各求所需,他们需要的材料是务求翔实,多多益善。这些读者通过在图书馆汲取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消化”然后又以不同的方式,扩大传播,服务于更多的人们。 地方文献图书的利用,更多是表现在深入持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人们很需要认识自己生长和哺育的地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热爱家乡才更热爱祖国。现在全国各地,都先后建立了编修地方志的专门机构,着手编纂新的地方志书,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更需要图书馆提供有关文献资料。因此,设立地方文献专室,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图书馆机构改革的一个方面;它有极其明确而又有广泛的服务对象:

(1)为本地区编修方志,各系统、机关、团体编写部门史、专业史等提供文献资料;

(2)为各条战线的研究工作者提供本地区文献资料;为作家、艺术家提供创作素材;

(3)为社会、教育界提供对青少年的辅助教材;

(4)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如建筑、水文、地质)寻访本地区的历史地理资料;

(5)为党政军领导部门提供咨询和服务;

(6)为其它省市机构、人员“入山问俗”提供素材;

(7)为老一辈革命家提供本地区历史材料。

为了扩大图书馆业务,发掘原有的潜力,在体制改革中,应该根据本地区藏书等特点,有目的计划地搜集有关地方文献的书籍资料,集腋成裘,编制目录、索引。每个地区图书馆,在搜藏自己所在地区的有关地方文献书籍资料方面,要有自己的特色,只要有关本地的文献要千方百计访求,别人没有的,我们一定要有。这样,地方各级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的作用就更大了。

(二)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飞跃发展,各门学科分工更加复杂、细致了。在图书馆,从事研究课题的增多,也要求有相应的专室。七十年前,就有人为未来的图书馆描绘了理想的蓝图,它有一万间专题阅览室,甚至象关于苍蝇的研究,也专开辟了一间,里面集中了古今中外有关论述苍蝇的书籍和图片等。在今天,由于历史原因和物质条件所囿,不可能抢先开辟若干专室,只是在普及基础上求提高。现在不少图书馆按照图书的历史来源和式样,分别收藏和排列(如线装书,建国前后、“文革”前后的书籍),由此来划分阅览室和阅读对象,这比过去是进步了,于图书馆方便不少;可是,因为研究工作者涉及面广,往往一个专题要涉及好几方面。在目前客观条件限制时,图书馆能否作些改革;而不是象算术加减对机构作合与分;我们以为有条件的各级图书馆,都可以设立地方文献图书资料阅览室。

地方文献图书资料,它包括本地区的状况和历史,以及人物活动和有关著作,具体来说,可有:

(1)、本地区的方志(包括所属村镇方志)、大事记、笔记;

(2)、人物传记(包括在本地区活动[即旧方志“流寓”],在外区活动,始终与本地区无关,可略去)

(3)、天文、地理(山川、关隘、村镇)和名胜古迹。

(4)、交通和城镇建筑;

(5)、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在嵬集图书文献时,特别要注重对照片、图片的搜集,其中属于反映本地区的文学艺术作品,自当亦在搜集范围,如河北白洋淀附近市县,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地道战》、《烈火金钢》、《平原烈火》、《战斗在滹沱河上》、《新儿女英雄传》。《战火中的青春》等二十余种,这些书籍,也是冀中地区抗日的形象材料。属于自然科学的应用技术、基础科学当然不受地区所圃,所以它即使是属于本地区籍贯的作者、亦不在搜集之例,但各地反映科学和工业、手工业的书刊、反映了它的变化和历史,仍在搜集范围,比如江南的刺绣、太湖的蚕茧,就有它地区性特点。

由于各公共图书馆藏书的不平衡,有关地方文献图书如线装书、建国前平装书(包括抄木、稿本)往往是孤本,有的甚至不见收藏,这就要因地制宜,不同处置了,一般可采用书目、卡片,令读者按图索骥;若干书籍(包括报刊中有涉及的部分作品)还可采用复制。编制书目索引是较好的辅助办法,不致使专室图书臃肿,错综复杂;而且可以就地方文献图书的搜集范围越编越为完整,比如省市政协和全国的“文史资料”,其中涉及本地区者,即可采用此法。

这个阅览室可以不必另搞分类法;它的分类,仍属于新分类法,若干补充书籍(如复印抄件、报刊文章汇编)可按此酌情办理。

读者对象仍以参考研究需要出发,通过广泛的有目的搜集、整理,集中有关乡土文献的图书资料(包括照片、图片等),为了便于利用,要逐步编制地方文献图书书目和篇名索引。使读者便于查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处〕 贵图学刊 1984.(2)

篇3:浅谈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修史撰志,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除了史官编纂的正史之外,尚有大量的地方文献散诸民间。这些地方文献与正史相印证,成了弥足珍贵的史料。对地方公共图书馆来说,全面收集、系统整理、妥善保存、充分利用这些地方文献,既是重要任务之一,又是藏书建设的一大特色。 本文将以天津图书馆为例,谈谈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命名天津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天津市成为一座地方文献的“富矿”。本文的主旨,即在于进一步开发这座“富矿”,对天津地方文献的概况,市馆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市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及今后的设想,加以初步探讨。

1 天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

天津历史悠久,其地方文献源头,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以前。战国时期,天津主要归属燕、齐两国。在近郊发现的战国遗址和墓葬达50多处,并挖掘出大量铁制工具、陶制渔具以及刀币。这些遗址和墓葬,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地方文献的一大富源。

东汉末年,曹操为了反击北方乌桓贵族的侵扰,在天津平原上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把水路从四面八方连接起来,奠定了天津日后航运枢纽的地位。隋代,大运河开通,氵瓜 河尾(今日海河)与黄河、淮河、长江沟通。唐朝建立,又按照泉州渠故道,开凿一条新的平虏渠,使经过大运河或渤海湾北来的船只,由氵瓜 河尾进入平虏渠,直抵渔阳郡。杜甫在《后出塞》和《昔游》两诗中,作了生动的描绘:“渔阳豪杰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输东吴。”“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沧海凌蓬莱。”那些有关挖掘河道的传说,运输物资的轶闻,以及墨客的诗稿、典籍的记载,都是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

宋朝没能统一中国,在北方形成了与辽和西夏对立的局面。当时的天津平原,处于宋、辽交界之处;今日的海河,便是当时的界河。宋朝的沧州知州何承矩在界河以南引种南方早稻获得成功,开创了天津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与此有关的原始资料,是天津农业发展史上的光辉 篇章。

金王朝强大后,老三岔河口一带是漕运的中心,建立名为“纲户”的专业船队。宝坻县至今还有个“纲户庄”,回响着历史的涛声。

元朝泰定三年,建天后宫,以祈求航海平安。当时任翰林院国史馆编修的张翥,曾来此进香,并写诗一首,道是“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由此可见民俗文化之一斑。类似的文化古迹。尚有城隍庙、文庙、玉皇阁等,文人骚客,题咏颇多。

“天津”之名,始于明代。解放后,天津旧城南门外发现一块明代的石碑,碑文为“成祖文皇旁入靖内难,圣驾由此济渡沧州,因赐名天津。”天津有很多具有文献价值的碑文,如“镇仓关王庙碑”,碑文中记载有关关羽的生平事迹和历代封号;“聂公碑”,表彰聂士成抗击外夷,为国捐躯的功绩。

明朝末年,大科学家、农学家徐光启托病寓居天津,引育南方稻种与山芋,其间必留下珍贵资料,抗倭与防辽战争中,军械制造、船只征募、兵将调遣等,都在天津进行。那些制造军械的图文、征募船只的公告和兵将调遣的令谕,都有收藏引用价值。

清王朝建立后,天津成为北方的商贸中心,也成为西方列强的凯觎之地,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与天津有关,诸如“天津条约”的签订;“天津教案”的发生;太平天国北伐军曾攻打过天津;天津义和团运动震惊世界;启蒙思想家严复曾在天津的《直报》连续发表《原强》、《辟韩》等著名论文。天津也是洋务运动的北方基地。北洋军阀集团是从天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由此产生了“北洋实业”,这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都留下大量的地方文献,有待我们去搜集和整理。

至于与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关的地方文献,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某一地域具有文史价值的资源,还不能直接成为文史资料。只有这些资源形成文字或图片等,才成为真正的文献――具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天津的出版事业起步较早,明末清初,私人和官方的编书、刻书、印书活动,日益兴盛,为形成丰富的地方文献提供了必要的也是优越的条件。

1886年11月6日,在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支持下,由天津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德璀琳和英商恰和洋行经理笳臣创办了天津第一张中文报纸《时报》。1887年10月,严复等人又创办了《国闻报》,这是由中国人创办的天津第一份近代报纸。至19“五四”运动时期,在天津发行的报纸,已达60多种。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影响较大的革命报纸。到1948年底,在天津出版过的报纸,多达140余种,以《大公报》最为突出,与上海《申报》齐名。

这一期间,政治事件,社会风潮,商场**,军界纠纷,列强入侵,百姓抗争……无不在报刊杂志上得到反映,当时的新闻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积为珍贵史料。即使是街头小报,花边新闻,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病变与溃疡,使当今的社会学家怦然心动,从中发掘出有意义的信息。

解放后,天津的图书出版事业稳步发展,先后成立了天津人民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仅1965年,共出版图书475种,总印数达4960万册(张),其中有不少属于地方文献,或从中可以“提炼”出地方文献。

“文革”期间,图书出版事业既受到严重摧残,也得到畸形发展,产生了一批“派书”、“派刊”、“派报”、“派文”,它们成了编纂与研究“文革史”的“绝妙好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天津的出版事业飞速发展。至1989年底,全市共有12家出版社,该年出版各类图书杂志2930种,总印数达0册。地方文献,成为众多出版物中的一枝奇葩,如《津门杂记》、《天津建设四十年》和《天津软土地基》等,在全国图书评比中获奖。

总之,天津地方文献资源丰富,而开发这种资源的重任,已落在了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天津市图书馆的肩上。

2 地方文献收集范围探讨

做好地方文献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其收集范围,收集范围确定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地方文献的收藏质量,而收藏质量的好坏,又将制约地方文献对本地区各项事业所起的作用。

地方文献简言之是在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区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的具有地方研究性质的文献,“记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分野;记政治则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记;记经济则有户口、田赋、关锐;记社会则有风俗、方言、奇观、详异;记文献则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①其涉及面非常之广,包括了各种学科。

关于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历来意见不一,争论颇多。一种意见认为,凡是有关本地区的一切资料,不论它的载体形式如何,凡古今中外关于本地区的一切情况的记述资料,本地区一切人士的著作、古今名人事迹、传记以及对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有重要贡献的外地人士的事迹、传记,本地区的一切出版物(包括本地区发行的非正式出版物),都属地方文献范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地方文献应是内容上具有地方特色的著作,凡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没有地方特点的,都不是地方文献资料,这两种意见的分歧,给从事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者带来苦恼,使他们莫衷一是。针对于此,笔者以为,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应着重以下几方面:

2. 1地方志

地方志是一种以区域为中心,记述某一区域的地理地形、气侯环境、历史沿革、历代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历代地方人物、艺文、名胜、风俗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由于地方志在地理上的区域性,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史实资料上的可靠性,因而对于本地区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以往,一些研究地方文献分类的文章,都不把它单独立类,而附于地方资料内。其实,地方志既是地方资料,又是地方著作,一般还是地方出版物,又是横跨这三类的重要部分,而且今后数量上亦不会太少,所以应单独立类,放在地方文献各类的首位。

周恩来早在1958年8月就曾说过“我国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大国,各地都编有县志。县志中就保存了不少各地的经济建设的有用资料。”一语道破了地方史志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加以它是一个地方资料的总汇,更显出它的独到之处。所以它是地方文献中最重要的部分,必须重点搜集,力求完备。

以天津图书馆为例,有关天津地区的地方史志,我们应重点收集,如清代修志十分普及,除省、府、州、县志一再续修外,不少村镇乡里也编有志书,如《杨柳青小志》等。其他有关天津的'方志,如《天津县志》、《天津卫志》等,都应重点搜集。

2.2历代地方人士著作

地方人士包括原籍在该地的,也包括原籍虽不在该地但曾在该地任职、居住,并有影响的人物。他们的著述如文集、专著、论文、诗词、信礼、日记、奏折等等,都或多或少反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状况,故应作为地方文献处理。如明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虽是山东蓬莱人,早期在浙江、福建一带抗击倭冠,他的事迹、著作被收入浙江、福建地方文献。但他于隆庆元年被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加强战备,在镇十六年。他对练兵、治械、陈国等都有创见,著有《纪郊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所以戚继光及其事迹、著作亦列入天津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之列。

又如,严复是福建人,但他一生中最有作为的黄金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在这时期,他用自己熠熠闪光的思想,为中国人民点亮了一条向西方寻求真理的道路。为近代天津增添了霞光般的异彩。因此,其著作亦作为天津地方文献的着重收藏。

2.3地方出版物

地方出版物是指某一地区刻印、出版、发行的一切资料。包括解放前本地区刻印出版的书刊和解放后出版的地方报纸、刊物和各系统、各部门编印的书刊资料。就天津图书馆来说,就应收藏天津地区范围内的一切书刊资料,包括正式的、非正式出版物、内部资料等。如我馆就完整收藏从创刊号开始的天津《益世报》、《京津泰晤士报》(英文版)等。

关于地方出版物,还有个争论问题,即内容与地方无关的,算不算地方文献?本人认为,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我馆不必规定的那么死,只收录地方出版物中内容与该地有关资料。因地方出版物是研究地方史、地方文化、科学史的重要资料。地方出版事业的盛衰,反映了该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状况。地方出版物切合本地区生产、科学、教学的实际,用途较大,因而应把地方出版物看作一个整体来收藏。

2.4地方史料

简言之,地方史料是论及本地区的论著。以天津为例,近百年来,天津人民有着反抗压迫和侵略的光荣革命传统,为天津地区的革命史谱写了光辉的 篇章,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的北伐军前队曾驻独流,林凤祥的北伐军的后队曾驻静海。清末义和团首领张德成于194月在静海独流镇设拳坛,曾在紫竹林抗击八国联军,成为保卫天津的重要力量,创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又如,天津是全国最早响应五四爱国运动的地方,如周恩来、邓颖超、马骏等等在天津领导了爱国运动。这期间留下许多革命文物和资料,正是我们编写天津地方党史所最需要的材料。其它例子不胜枚举,这些地方资料我们应着重收集。

3 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设想

地方文献的征集,是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更加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著述资料、信息资料,而地方文献正是当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记录”它为强化图书馆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搞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以天津图书馆为例。我馆在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上,路子尚未打开,方式方法上亦有欠妥之处,这直接关系到收集工作的成效。参见他馆经验,结合个人体会,本人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3. 1要细心地从现有库藏中筛选

一般说来,地方人士的著述,有关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专门著作都较易见到,而夹杂在其它著作中的有关资料就难以发现,尤其在新闻、出版事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关本地的文献资料并不只见于本地出版物,也散见于外地的书刊上。因此,除了平日认真、细心、又能持之以恒地从现有库藏中筛选之外,没有其它捷径。

3.2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

图书馆要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要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说明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必要性,争取地方政府明文规定当地各种文献编辑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出版机关,有向图书馆呈缴文献资料的义务,并严格遵照政府规定主动呈缴各种地方文献。要争取本地政府对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请政府下发有关文件,确定征集内容、宣传图书馆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我馆89年始把征集天津地方出版物列为重点来抓,由采编部采访组直接着手。为此,我们自行起草了一份“关于征集天津地方出版物的通知”,内容包括征集地方文献的宗旨、意义、呈缴与接收的办法等,并取得了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的支持,由他们下发正式文件,靠着新闻出版局提供的天津出版单位名称,仅89年一年,我们就与市120家杂志社及百花、教育、科技等7家正式出版单位建立了缴送样本的关系,取得可喜的成效。

3.3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线索,广泛联系

图书馆应组织一定的人力,深入到政协、统战部门、组织部门,了解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人士(包括在国外、港台地区的人士)的通讯地址,这样可主动去函索取这些人士的著作,还可到文联、文史办、各学会,了解他们地方文献信息,及时收集资料。

3.4开展以搜集、宣传地方文献为主题的活动

图书馆可利用节日或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深入广泛地宣传地方文献的内容、范围、作用,让更多的人士了解地方文献的使用价值。同时召开征集地方文献的座谈会,从个人或团体的角度向广大读者进行宣传,争取支持。亦可采取边收藏边展出的方式,将已征集到的地方文献选展,进一步宣传地方文献,扩大其影响。在展阅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征集工作。

3.5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相当一部分是非正式出版物,又绝大部分散失在某些单位或私人手中,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召开有关人士座谈会,取得其支持和协助,提供有关线索,反复访问搜集,对数量极少的珍贵文献,更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登门访求或征购,尽量征集到社会上或私人保存的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本地区各有关单位进行征集,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

3.6历史文献部分,可到如下单位收集:

档案馆。多藏有地方志书和大量的地方文献。可部分复制,或掌握目录,供参考咨询用。

民政局。有关近代革命活动、革命烈士的文献,有可能从民政部门索获。

公安局。历次政治运动,使某些地方文献或有价值的地方资料集中到公安部门,幸运地保存下来。

博物馆。本地的历史、文物方面的情况,博物馆资料最全,结论也最有权威性。他们的公开出版物、内部出版物、简讯、说明、展览等资料全属地方文献,务必收集齐(种类)、全(完整、连续)。

其它如广播站、电台、电视台、城建局、民委、文化馆、艺术馆、科委、科协、科技馆等等,从中都可索获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

此外,在搜集地方文献时,我们的触角,不应局限于本地,也应该伸向异地,甚至异国。外地与外国人士论及本地的著述,外地与海外出版物中有关本地的种种资料,亦属地方文献范畴。

总之,收集地方文献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不懈地坚持下去。

4 地方文献管理工作初探

这里主要讨论应否建立专藏库的问题。地方文献专藏库是为了突出本馆特色,适应特定读者需要而建立的,是否建立专藏库,应视各馆具体情况而定。以天津馆为例,以往,我馆地方文献资料是分散在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并由这些部门根据各自特点分别进行管理的。比如:地方出版物中的图书一项由典藏部保管,地方报刊杂志由报刊部管理,解放前的地方史志由历史文献部保管。这种分散管理模式,使地方文献资料整体被报刊、古籍、典藏、阅览等部门分割得不成体系。一方面,不便于地方文献工作者了解和熟悉馆藏;另一方面,也不便于读者充分利用这部分宝贵资料,为此,本人认为,现有的这种地方文献的分散管理模式,应通过适当的集中管理来加以改进。那么,如何对地方文献进行集中管理呢,在地方文献的藏书布局上,我馆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建立地方文献专藏库,把分散在各部门中的地方资料全部集中在所设置的专藏库中,即对地方文献实行绝对的集中管理,另一种主张:分散管理,无需设置地方文献专藏库,只要在现有管理机制下,通过编写地方文献目录,使地方文献系统化,整体化,即对地方文献进行分散集中管理或相对集中管理。这两种观点各有利弊。本人认为,最为可行的办法是建立小规模的地方文献特藏室。 将地方文献集中于一库,虽然方便了读者,也使得地方文献整体性、系统性得到极大加强,但就我馆目前条件来说,并不切实可行。

理由之一,绝对集中管理将会破坏我馆的整个藏书体系。

理由之二,将地方文献集于一库,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理由之三,由于地方出版事业的迅猛发展,仅地方出版物一项就会使得该库规模日益膨大,难以支持。

理由之四,从历史文献部角度考虑,我馆现存线装图书40余万册,列为善本和特藏的有8000种,其中仅地方志一项就有4000余种,其中不乏珍本、善本、甚至孤本。如果从中析出地方文献资料,去充实地方文献库,那么,历史文献部自身完整的藏书体系就会被打破。如果把历史文献部门中的全部地方文献资料进行复制,虽是一项好措施,但目前我馆并无充足的物力、人力、财力保证它的实施。况且,古籍图书的保管,较之普通图书要精细得多,必须做好防虫、防盗、防火、防潮等工作,其设施条件要求很高;而我们地方文献库并不具备这些良好的设施以保证珍贵的古籍资料长久存放。最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古籍的咨询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等,历史文献部门的同志,更熟悉自己部门藏书情况,因而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所以,这部分文献仍由历史文献部门妥善保管为宜。

理由之五,我馆是一个综合性图书馆,不仅要考虑地方文献部门,还要考虑其它更重要的内容,而分散集中管理或相对集中管理,既可以方便读者,使读者通过查阅目录,即可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也会使地方文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大加强,同时避免了绝对集中管理的诸多不利。

因此,对于地方文献,应通过编写目录方式进行分散集中管理或相对集中管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施:

a 授权某一部门负责地方文献的编目工作,由该部门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目录的编写。

b 所编写的地方文献目录应突出地方文献的重点和特点。

c 建立有特色的地方文献特藏室,负责今后地方文献的收集和管理,把一些独具天津特色的资料集中起来,如太平天国革命史料,义和团革命史料,周恩来等领导的革命斗争史料。一些重大历史时期的珍贵图片资料,重要的统计资料等集中起来,建立小规模的地方文献特藏室,以突出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

总上所述,地方文献工作,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部分,证史补遗大有可为。应当引起重视,持之以恒,全面规划,日积月累,由点到面,积浅入深,逐步形成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地方文献”资料体系。

参考文献

1 韦仁: 浅谈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利用 图书与情报,1986.(3)

2 罗澍传: 沽上春秋 天津教育出版社

3 王仁富 艾有为: 谈谈地方文献的搜集 图书馆学研究,1983.(6)

4 徐祖飞: 略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贵图学刊,1994.(2)

篇4: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简论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简论

[摘要]:文章阐述了地方文献的概念、范围和类型,在分析了地方文献工作的管理体制、收集方法后,对其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本人的观点。

地方文献既是各级公共图书馆为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各项事业服务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公共图书馆藏书特色、服务特色的直接根源。公共图书馆藏书和服务工作的地方性特色,取决于其馆藏的地方性特色。而其馆藏的地方性特色基本上取决于它所收藏的地方文献。基于此,各级公共图书馆唯有重视和积极做好地方文献工作,才能使自己以地方性特色立于图书馆界之林,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为一个地方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一、地方文献的概念、范围和类型

地方文献是有关某一地域范围的所有文献的总称。其内容范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地方出版物。包括某一地方正式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的正式出版物(指具有ISBN、ISSN标准号的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的非正式出版物。

2、地方人士著作。包括原籍在某一地方以及曾在或正在本地方工作的一切人士的各种著作物,其著作形式可以是专著、文集、各类工具书,也可以是 篇章文献、小册子、书画作品等。

3、地方志。包括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某一地方的综合性方志,还包括本地方所属各部门、各行业的专业性、行业性志书。

4、有关某一地方的著作。无论著作的编辑出版机构以及著作的责任者是否属于某一地方,只要著作的内容涉及到本地方的一切著作物,均属于地方文献(例如外国人所撰写的并且是在国外出版的有关辽宁的著作,应视为辽宁的地方文献。

按照地方文献的形式标准划分,地方文献又可分为如下类型:图书、期刊、报纸、零散资料。

二、地方文献工作的管理体制

各级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地方文献工作究竟由哪一个或哪几个部门负责,各图书馆也是自行其事。如:

1、一些图书馆专设地方文献部门,实行地方文献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即从地方文献的收集、加工整理、典藏保管到提供借阅、咨询服务的一系列业务程序的“一条龙”管理。

2、更多的图书馆却是实行地方文献的分散管理,即在与其它文献有所区别的情况下,将地方文献的收集归于采访部门,加工整理归于分编部门(或采访分编合而为一),典藏保管归于典藏部门、借阅服务归于外借或内阅、参考部门管理。

3、还有许多图书馆,将地方文献混杂于一般文献之中,按一般文献。这样做的图书馆实质上并无明确的地方文献工作可言。

本文认为:一切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都应该有明确的地方文献工作的存在,而在地方文献工作普遍开展的情况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又不应该采取一种模式、一刀切的做法。

对于省级图书馆以及地方文献收藏量较大的大中型市地级图书馆来说,采取专设地方文献工作部门、实行地方文献工作全过程的“一条龙”管理,应该得到提倡;其余市地级图书馆以及县(市)区级图书馆,采取地方文献工作“相对独立管理”或“有区别的分散管理”,都不失为一种策略。

所谓地方文献工作“相对独立管理”和“有区别的分散管理”,是本文提出的两个新概念,前者是指图书馆将地方文献列入全部特藏之中,随其它特藏文献(如珍本、善本、手稿、特种文献等)一起进行相对独立的管理,后者是指图书馆将地方文献工作分解到采编、典藏、借阅等部门,但地方文献的登录、分类、编目、排架、借阅服务等却是与其它文献有所区别的管理方式(例如单设地方文献登录簿、单设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献在基藏或普通书库中单设排列专架等)。

三、关于地方文献的收集

地方文献的收集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实行地方文献工作“一条龙”管理的图书馆,此项工作由地方文献部门负责;实行地方文献工作“相对独立管理”的.图书馆,此项工作由特藏或采编部门负责;实行地方文献工作“有区别的分散管理”的图书馆,此项工作由采编部门负责。

地方文献的收集方法,有别于其它文献。主要包括:

1、征缴。指图书馆所在地人民政府以发文或制定地方法规的形式,确定本地地方文献呈缴制度,图书馆再根据这种制度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征缴地方文献的方法。当前有许多省、市、县建立有这种呈缴制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在没有建立这种制度的地方,该地方图书馆应积级争取,通过人大、政协委员提案以及其它渠道,促成这种制度的建立。此外,许多省、市设有新闻出版局,图书馆应主动取得他们的支持,在他们审批地方出版物时接收的样本复本中,索取其复本入藏。

2、日常采访。指图书馆专职或兼职的地方文献采访人员,经常地走出馆门,广泛地采访本地各有关部门、单位、团体及知识界名人,以征得地方文献的方法。采取这种方法,应遵循有偿征集和无偿征缴相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征集和服务(对那些向图书馆提供出版物或作品的单位、个人、图书馆应列为重点读者,经常提供各种可能的优质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3、专门函访。指图书馆以信函的方式,向那些在外地的单位和个人专门征集地方文献的方法。现在外地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曾经设在本地或曾在本地工作过的某单位、某个人,也可以是对本地有着一定研究并且已经产生研究成果的某单位、某个人。总之,这里所谓单位和个人,都是与本地有着某种联系并且已经出了作品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专门函访方法,是对征缴和日常采访的有益补充,它对征集珍贵的地方文献有着特殊意义。

此外,收集地方文献还可应用收集其它文献时所采用的一些常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四、关于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文献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而地方文献与其它文献相比,是一种更为宝贵的资源。因为对于公共图书馆所在地的读者群来说,地方文献更有其特殊的参阅价值。

为了把这些宝贵资源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起来,图书馆应采取更多更为有效的服务方式。常规的服务方式,如接待读者日常查阅,提供复印服务、提供检索服务等是必不可少的,而其它有积极意义的服务,更应引起格外重视。如:

1、书目服务。这是指图书馆发放各种地方文献书目,促使读者了解地方文献、认识地方文献、进而利用地方文献的服务方式。所编印的地方文献书目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如推荐性书目、专题性书目、广告性书目等等。

2、评介服务。指图书馆通过编写评论性、简介性文章,向读者宣传和推荐地方文献的服务方式。这些文章,可以是针对某一种某一批地方文献的综述、述评性文章,也可以是针对某个读者群、某些机关单位的侧重于书刊内容简介、提要的导读性文章。文章载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出黑板报、办宣传厨窗、编印宣传刊物、利用大众宣传媒体等。

3、举办活动。指图书馆为促进地方文献的广泛利用而举办的地方文献展览、读书竞赛、阅读辅导、地方文献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活动规模可大可小,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

4、定题和定向服务。这是情报信息服务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应用。定题服务是针对一定研究课题而向读者提供的服务,定向服务则是针对一定的具有共性要求的读者群(包括团体读者)而提供的服务。地方文献工作可以借鉴这两种服务方式的成型经验。

5、其它服务方式。包括地方文献的翻印、出版、注释、翻译、零散资料的整理、缺期期刊报纸的配套等等。这些服务,既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典藏工作的需要,更是包括团体读者在内的各类型读者的切实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慰慈,刘兹桓编著.图书馆藏书

2 黄丽华,谭荣编著,图书馆读者手册.沈 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

3 彭斐章等编著,目录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出处〕 图书馆学刊 1995.(5)

篇5:浅谈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6 熊润芝: 省、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藏工作 赣图通讯,1982.(4)

7 朱其华: 天津全书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处〕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

篇6: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化时代,作为信息交流中心的公共图书馆,在这个时代充当着重要角色。地方文献信息是公共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公共图书馆文献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广大读者对地方文献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因此,作为文献收藏和信息传播中心的公共图书馆只有充分收集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一、广泛收集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的综合反映。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方信息资源,也是衡量一地科学文化发展状况的标志。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一则可以了解本地区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对文献资源的社会需求;二则对了解过去、指导现在、探索未来,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确定收集范围

做好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关键,首先是必须确定其收集范围。不定下一个适当的范围,无论什么资料都收集,必然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范围定得过窄,又会使有价值的文献出现缺漏流失。以荆门市图书馆为例,就根据地方文献源远流长,内容宏富,品种繁多等具体情况,确定了以下几方面为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

1.地方出版物

(1)本地凡碑刻、竹木丝帛载文及石印的各种出版物;(2)在本地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各种图书(含教材)、报纸、杂志、连续出版物、编印成册的各种学习资料、宣传资料等;(3)自制和出版的光盘、拷贝、磁带等电子出版资料。

2.地方人士著作

(1)历代本地籍人士的`著作和影音资料;(2)在本地工作的外地人士的著作和影音资料;(3)对本地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和外地重要人士的手稿、照片、传记、纪念文章和影音资料等。

3.地方史料

(1)历代编撰的地方志和各种专志、谱谍等;(2)历代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史料、传单、标贴、文告等;(3)近几年编撰的地方志、行业志、单位史志、地名志等;(4)汇编成册的重要会议文献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资料;(5)反映建国后本地各方面建设成就的各种文献(包括图书、照片、音像资料等);(6)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本地视察以及全国知名人士在本地活动的各种文献记载(包括手迹、照片、音像资料等);(7)重要外事活动的资料;(8)内容与本地有关的其它文献。

(二)多途径的收集地方文献

1.依靠本地政府部门支持,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确保新产生文献收集的完整性。为了完整系统地收藏、开发和利用我市地方文献,更好的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荆门市政府先后于1994年、两次下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文献呈缴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及直属单位、各人民团体、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凡属在荆正式出版或非正式出版和有关荆门历史、现状、发展、风土人情等各类文献资料,都属我市地方文献范畴,都应及时完整的呈缴。尤其是20下发的文件当中还重点提到了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地方文献资料的征集工作,建立健全呈缴本制度;省图书馆是本省出版物版本收藏单位,市、州图书馆是所在地出版物版本收藏单位;省内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出版单位,应当在出版物出版30日内,向省图书馆及出版单位所在地的市、州公共图书馆缴送两册(套)样本;鼓励省内出版内部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省外出版作品的个人自愿呈缴。通过政府下发的文件,就能从根本上扭转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不力的局面,确定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连贯性,对本地地方文献建设起到了保障作用。

2.图书馆应组织专职人员深入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收集。可以先摸清本地相关单位及地方名人,及时掌握有关地方文献信息,主动上门索取。

3.通过当地出版发行地方文献的部门和单位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保证地方文献征集齐全。

4.通过各种活动征集地方文献,扩大征集工作的影响。如专题宣传活动周、地方文献展览等。可以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地方文献的重要性。我馆举办的地方文献展览活动,在展阅期间一些单位和个人主动向我馆呈缴地方文献。如市民政局退休干部高向雄送来了《高氏族谱》,市教科所送来了价值近万元的《素质教育工程书库》等。

5.通过电视、报纸、网上搜索等形式广泛地获取地方文献信息。如:我市董玉清先生荣膺第七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还有市博物馆编辑出版的获全国第四届图书一等奖的《郭店楚墓竹简》等,就是通过因特网和中央电视台、荆门电视台以及《湖北日报》上获得信息,从而主动登门求索,将资料收集馆藏。

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有效措施

地方文献是本地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学者们的科学智慧和知识的结晶,通过本地的地方文献可以为本地党政机关和有关各部门制定方针、政策,进行重大决策提供资讯资料和历史借鉴。地方文献也是为子孙后代保存的一笔财富。如何使地方文献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成立专室,实行全开架借阅。图书馆应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收藏室,以突出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实行开架借阅让读者走到书架前随意浏览,及时发现适用的书刊,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传统的“闭架式”借阅不允许读者随便出入书库,读者很难直接寻找到所需的书刊,通过查找目录获得需要的图书效率很低,这种借阅方式给读者造成不便,直接影响图书的利用率。而地方文献的开架阅览,可使读者了解本地的著作成果,也能充分发掘馆藏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我馆的地方文献就是采用专室及开架借阅的方式,并设立了阅览座位,给读者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

第二,编制各种索引。地方文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分布零散,可见编制各种索引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将分散的地方文献论文资料线索,分门别类编制专题索引;另一方面,将不同知识点从地方文献中提取摘录出来,注明出处和位置,编制主题索引、地名索引、著者索引等详尽揭示地方文献线索和内容特征。

第三,举办地方文献展览,让读者充分认识了解地方文献资源。如:我馆为了庆祝建国50周年,199月特举办了“荆门市首届地方文献展览”,共展出馆藏荆门市1949-年出版的各类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物。广播电视局退休干部黄耀良精心制作的《水浒》108将烙画及京剧脸谱等艺术品。这些展品既有荆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人物传记、风土民情等方面的资料,也有地方史料及各类统计资料等等。展阅期间,不少参观者还说,不是通过参观图书馆举办的地方文献展,根本不知道荆门有这么多的著述成果。

第四,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提高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地方文献网上需求越来越大,开发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势在必行。图书馆不可能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她也不可能收全所有的地方文献,只有通过网络化建设,使全社会的图书馆连成一个整体,才能实现全球资源共享。此时的地方文献服务不仅可向读者提供本馆的馆藏信息,还能提供其他馆的馆藏信息。只有共享资源,才能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信息的有力保证。

总之,地方文献收集与开发利用远远不止这些。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尽量收齐、收全地方文献,而且还要对地方文献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让地方文献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出处〕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篇7:浅谈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浅谈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地方文献“对从政及从事经济、文化建设之决策,有明目达聪之助和资治明察之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社会将更加迫切地需要与之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

一、地方文献的范围

地方文献主要包括:地方志、地方史料、地方人士及其著作以及地方出版物。

武都县图书馆作为陇南行署所在地唯一的一所公共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努力,共收集本县及陇南各县以及毗邻县市新旧地方志三十余种,其中武都县志现存最早本为明万历年《阶州志》。嘉庆年《武阶备志》,光绪年《阶州直棣州续志》堪称甘肃方志中的善本之一。地方志由于连续修纂,内容不断积累、更新,使其他史籍经典中难以寻觅的大量珍贵资料得以完善保存,从而成为地方保贵的文化遗产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资源。

陇南地区历史悠久,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境内仰韶文化,马家窖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随处可见。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于此。但是任何具有文史价值的地方资源,还不能成为文史资料,只有将那些实物的如考古遗址、历代人物在陇南留下的大量题留碑刻,口传的如民歌、民间故事、传说等,组织成文字或图片、拓片等才能成为不同载体的文献信息。再经图书馆收集整理,使其历史价值、参考使用价值得以开发和传递。陇南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对史料保存不善,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并不多,与陇南本身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陇南又是人材辈出的地区之一,曾“一赋压两汉”古今称颂的汉代辞赋家赵壹,五代时的名宦并诗人王仁裕以及清代陇上名人、金石学家邢谢等曾著作宏富,名扬一时,为陇南人增添了光采。汉代仇靖撰写丹书的《西狭颂》真实记载了近前陇南先民改造自然征服险山恶水的历史事实。就其书法艺术而言,堪称我国汉隶的代表作,它以引人注目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在我国金石学、文化史、书法史、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代著名学者、因在楚辞研究上有重大突破,享誉海内外的赵逮夫教授,著名菌类学家卯晓岚教授,受到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被邓颖超生前称为“中国难得的.女科学家”的张凤大校等等。虽然他们的著作与家乡关系不大或者根本元关,但通过他们的论著,反映了他们的业绩,体现出了他们的精神,能极大地激励家乡人尤其青少年奋发向上、锐意迸取、努力成才。建国以来陇南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专业、业余作家、学者,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着陇南的历史、山水民情、物产贮藏以及陇南的沧桑巨变。解放前武都曾创办《武都周报》,解放初又办《武都报》。目前以《陇南报》为主,全区各县文联都办有文学杂志。各系统有专业杂志共计三十余种。地方出版物从各方面真实快捷地反映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及各行业中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搜集地方文献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只要是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所留下的地方文化遗迹,都应该成为图书馆收集和保存的对象。

二、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任何历史文献都是由各个时期的当代文献积累。演变而来。图书馆收集、整理社会文化资源是文献利用的基础。地方文献的收集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广泛宣传,征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图书馆应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深入广泛的宣传地方文献的内容、作用、范围等,让更多的人士了解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意义。地方文献的收藏价值,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这项工作,通过社会力量共同协助收集、积累、武都县图书馆通过多次召开读者座谈会、多次举办馆藏文献展、地方人士著作、作品展。地方人士著作书目宣传栏等,既扩大了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的影响,增加了征集的种类、数量,提高了馆藏质量,体现了特色,同时又宣传了馆藏,提高了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促进了信息资料与地方经济的结合。

2,走出馆门,广泛征集。地方文献广泛蕴藏于社会,散见于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界人士手中,处于分散无序状况,只有当它成为文献的有序结合体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能量。图书馆应改变以往坐等资料上门,凭钱办事的观念,要组织专人,走出馆门,面向社会,不失时机,广泛征集,征购结合,以征为主,才会有实效。武都县图书馆多年与陇南地县几十家单位、近百名热心图书馆事业的各界人士保持联系,他们除经常积极提供文献资料外,还主动为图书馆寻找提供信息源。

3.建立呈缴本制度。县级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向地方政府汇报,争取政府明文规定地方呈缴制度。武都县图书馆请求县政府转发了“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关于征集省内出版的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及内部资料样本的通知”并按有关部门提供的线索,依据文件上门征集,当年征得各类地方资料一百多种。自此开始至今,陇南报社、地县政协、地县文联、党史办,地委党校、陇南公路总段工会等二十多家单位。以及许多个人包括地县领导同志积极热心提供着资料。

4.复印、复制、剪辑、摘录。对于有些资料,如古籍、外地版资料,无法征集又购买困难,可以采用复制、复印的办法收藏。对于散见于非馆藏报刊载资料,则采取剪辑、复制、摘录等办法,集少成多,集腋成裘。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装订成册。另外组织社会募捐,资料交换,也不失行之有效的收集办法。

5.建立地方名人通讯录,收集网络。地方名人见多识广,在本地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感召力,通过他们征集或让其动员周围的人提供资料、信息,效果很好。在外地工作的本籍名人有着眷恋故土、难忘乡情的传统美德,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通过他们还可以征集到外地出版的有关本上的文献。许多老干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大多要对自己工作几十年积累的资料进行清理,其中有许多重要资料,可动员交图书馆收藏。老干部阅历丰富,结交广泛,对各行业情况摸底与他们交朋友,还可掌握许多资料源信息。

县级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管理上应做好:(1)。编制专门目录;(2)专库或专架(柜)储存,并有专人负责管理;(3)对零散资料系统整理,具体做法是:其一,专题目录的设置应在馆藏总目录的基础上建立,以总目录为主,另行制作地方文献专题目录,可分题名、分类两种,并在总目录有关地方文献款目上加记标识符号,如加“D”等字符。其二,对精心筛选的报刊资料以篇或段为记录单元编制索引,达到图书有目录,单篇。篇段资料有索引。其三,将分散在大库中的各类地方文献全部提出,集中在专库或专柜(架)内,仍按学科类别上架陈列,使地方文献的整体性、系统性有所加强。在保证专库内足够的藏本外,复本较多的还可留一部分继续在大库中陈列。

三、地方文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与外界联系不够。因此。图书馆应定岗、定员、定任务,严格目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并把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

2.收集范围不明确。图书馆应制定地方文献收集、管理条例,确定收藏范围,除注意收集方志,史料辑集等信息密度大的文献外,凡带地方色彩的都应收藏。

3.缺乏社会保障制度。图书馆如能经常向政府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申请经费,请求以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建立呈缴制度,取得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地方财政挤出一点经费用于此项工作也是可以办到的。

4.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征集工作的开展。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开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形象的树立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只有加强管理,搞好服务,树立形象,促进地方文化资源与地方经济的结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得到社会认可,读者信任,权力机构重视,征集工作才会顺利、持续性开展。武都县图书馆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位退休老干部,潜心研究古代氐羌少数民族在陇南活动情况,经常来馆查找资料,对他多次爬山涉水实地考察情况进行验证。近年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篇篇送交该馆收藏。资料捐赠者在宣传动员其他人时说:作品交县图书馆收藏可靠放心,自己用时也方便,并且传递面广,作用发挥大,于社会于自己都有好处。

[参考文献]

(1)陈启生,陇南地方史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2)陈莉,县级图书馆不要忽视地方文献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3)。

(3)王桂英,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图书馆杂志,1995,(2)。

(4)官立中,县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图书馆杂志,1996,(3)。

〔出处〕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增刊

篇8: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班纪要

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班纪要

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湘潭市图书馆学会、湖南图书馆于1991年12月10日至14日在长沙联合举办了首次“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班”,参加学习的有省、市、县21个图书馆30位同志。这次研讨班采取讲课与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对地方文献的概念、特征、类型等一些理论上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交流了各馆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中的作法、经验和体会,提高了对地方文献工作在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大家感到获益匪浅,可望能通过这次研讨班的开办,对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地方文献工作有一个促进和推动,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地方文献的概念。总的来说,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文献是有关本地方一切文献资料,有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包括长期在本地工作的有影响的人物)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方的出版物,即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史料三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文献应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为划分的唯一标准。与会同志认为,从理论上分析,后一种观点是符合事物本质特征的。因此,湖南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一切出版物,无论其出版形式、出版地和出版物载体如何,只要是反映湖南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民族、经济、军事、物产资源、文教科技、语言文字、山川河流、气候灾异、风俗人情、名胜古迹等内容的图书报刊、图片、照片、影片、谱谍、乐谱、碑帖、墨迹、简报、会议录、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等,都属此类;而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无湖南地方特色的,均不应作地方文献处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地市县图书馆,搜集地方文献的范围不要局限于理论上的认识,只要是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史料,都在搜集之列。

地方文献的特点。地方文献具有区域性、史料性、广泛性、时代性等特点,但最本质的特征只有一个:区域性,这是地方文献与普通文献最根本的区别。地方文献是以某一区域为中心的记载物,它所记载的是产生在某一区域范围之内的,或属于与某一区域有关的事件和现象,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地方文献的类型。划分地方文献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用不同的标准就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归纳起来,划分标准就两个:一个是形式划分,一个是内容划分。按内容划分地方文献的类型比较困难,不便于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保管,因此,不能作为划分地方文献的主要标准。大家认为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并结合文献的整理、出版方面的特点来进行类型的划分比较恰当。因而,地方文献可以大致归纳为:1、图书,这是地方文献的主体部分。它又可以按照文献的著述形式划分为:(1)地方志;(2)地方史料;(3)地方谱谍; (4)地方年鉴; (5)地方地理、地名录;(6)地方资料汇编;(7)地方人物传记资料;(8)地方丛书、丛刊、笔记杂著等。2、地方报刊。3、地方档案。日记、文稿、函电、书信、笔记、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等,这都是档案的范畴,无疑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档案属于档案馆的搜藏范围,档案馆和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搜藏上,应该有哪些区别和各自的侧重,对此,与会人员一致感到有深入探讨的必要。4、图片、图表(谱)。5、散页资料,如地方文告、传单、文契、拓片、商标、节目单、戏剧说明书、产品说明书、证券(粮、油、布、烟、糖票)、票据等。6、实物资料,有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是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的搜藏范围。7、视听资料,包括唱片、幻灯片、影片、录相带、录音带等。8、缩微资料。9、机读资料。10、口碑文献,如长期流传在民间的故事、诗歌、传说等,这一类口碑文献必需载体化后才可以搜藏。

关于地方文献的工作,与会代表总结为四句话:广泛地搜集,科学地整理,系统地开发,有效地利用。明确地方文献的业务指导思想,它是搜集、发掘本地地方文献并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宣传、报道、借阅等手段,弘扬地方文化,促进人们对本地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人们热爱和建设地方的热情,这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前题。大家结合各馆的实际情况,交流了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全过程的一些做法。对地方文献的搜集,要靠采访人员艰苦细致的工作,但“红头文件”的制定,可以帮助扫除征集工作中的一些障碍,没有制定“红头文件”的市、县,应该尽快制定。代表们提出:“红头文件”虽然具有某些法律效力,但不等于法规,希望颁发地方文献呈缴办法的`法规。在地方文献搜集中,要特别注意重点地方文献的收藏,如地方志、地名录、地方报刊、地方人物资料、地方水文、气候资料等。在地方文献整理中,各馆采取的办法不一,希望由省图书馆牵头,制定全省性的地方文献分类表,以规范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地方文献分编工作。地方文献的开发,存在的潜力还很大,各馆虽不同程度地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不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整理开发,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和生产力。 与会人员建议要加强全省地方文献工作的协作与协调,省图书馆根据这一建议,提出了《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协调方案》。代表们还建议建立全省地方文献工作中心,它既是地方文献资源中心,又是地方文献研究、开发中心、书目控制中心、文献检索中心,并建议省图书馆牵头筹建这个“中心”。

对地方文献工作在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大家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地方文献具有存史、备查、资政、教育的作用,是一个地区文化产生及其发展的缩影与积淀,它标志着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水准。作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是其藏书的重点之一,地方文献工作是其工作的重点之一,任何忽视地方文献建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对历史、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表现。凡是一个有远见卓识、有事业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图书馆馆长,都是十分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的。中国图书馆界南北两泰斗杜定友、刘国钧先生就是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的楷模。杜定友先生几度长广东省立图书馆,不仅著文提出“研究乡邦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呼吁“各地方的图书馆,对于保存地方文献,尤为专有之责。”而且身体力行,广泛搜集广东地方文献,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奠定了基础。早在20世纪40年代,刘国钧先生受命筹建国立西北图书馆(后来改称国立兰州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时,就提出:“我们的工作除一般图书馆所有工作之外,尤其应当注意下面的三项特有任务。一、搜集西北文献……二、收罗西北出土之古物……三、编纂西北问题参考书目,西北问题论文索引,西北乡贤著述目录及西北学者著述表等。这三项特有的任务,实在是急切需要,刻不容缓的工作……。因此这特有的任务反是国立兰州图书馆最重要的任务,而且西北文化的前途,也都是赖它发展广大的。”(见刘国钧“国立兰州图书馆与西北文化”)刘国钧先生把图书馆搜藏地方文献的作用提高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

与会代表强烈呼吁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和同仁,要提高对地方文献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努力开拓出地方文献工作的新局面。

〔出处〕 图书馆 1992.(1)

篇9:长春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长春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域内所产生的各种文献,这些文献对于保存、揭示和传播某一区域的文化、科学、历史信息将产生巨大的作用。由于区域限制,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区的特有文献,也是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中的独特资源。为此,作为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长春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读者需求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地方文献工作发展建设的目标,使地方文献在城市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现状

长春图书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由南满株式会社创建的“长春阅览场”,有90年的积累,使长春图书馆入藏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尤其是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长春图书馆入藏了较为丰富的满铁和伪满时期的满蒙文献和日伪文献,从而形成了长春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之一。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该馆愈来愈重视地方文献的建设工作,不但搜集和积累了丰富的常规性地方文献,而且在文革期间还搜集了长春地区大量的文革资料,使其成为长春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又一亮点。

建馆以来,特别是新馆舍落成并投入使用以来,长春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同时,通过地方文献目录、索引、文摘、专题资料等二、三次文献的加工与宣传以及长春百年、长春院士、地方作家文库、长春新闻、长春旅游等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并在网页上发布,在使长春图书馆地方文献越来越丰富并更为独具特色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利用。特别是网上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使不能来馆阅读的读者可直接通过上网来利用长春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及其相关数据。由于该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加工整理及开发利用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服务的逐年延伸,使长春图书馆地方文献利用的空间更为广阔。近几年来不但有大量的省内及国内的读者有效地利用了该馆的地方文献,而且来自日本、英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国外专家学者也对该馆的地方文献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得到满意的服务。

但是,由于长春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搜集范围仍有局限,使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不能尽善尽美,地方文献的开发工作还需更加深入广泛和完善,地方文献的管理还需进一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轨道,尤其是在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和地方文献数字化等现代化文献加工整理等方面还属初级阶段。因此,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新世纪,长春图书馆必须以现代的意识、现代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来构建地方文献的服务体系,才能适应全社会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 发展方向

加拿大、奥地利等国外专家学者也对该馆的地方文献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得到满意的服务。但是,由于长春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搜集范围仍有局限,使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不能尽善尽美,地方文献的开发工作还需更加深入广泛和完善,地方文献的管理还需进一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轨道,尤其是在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和地方文献数字化等现代化文献加工整理等方面还属初级阶段。因此,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新世纪,长春图书馆必须以现代的意识、现代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来构建地方文献的服务体系,才能适应全社会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1 完善地方文献搜集工作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文献访问和搜集工作是文献工作的第一环节,也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因此,地方文献搜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文献开发利用及服务工作质量的高低。

一是树立强烈的地方文献工作意识,图书馆主要领导要充分地认识到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有关业务工作人员也应充分认识到地方文献建设是特色文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根据地方特点、经营等情况,针对服务对象和社会需要,制定周密完善的地方文献搜集规划并确立搜集原则,全面、系统、完整、连续而及时地搜集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同时确定各类型地方文献的复册,避免重复和浪费。

三是强化公共关系,与本地有关出版部门以及相关地方文献的产生源加强紧密联系并强化图书馆与其的亲和力,提高地方文献的访问频率和访问质量,从而确保图书馆对地方文献产生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及时有效的收藏。

四是采用征订、现购、接受呈缴本、索取、复制、析出、交换、接受捐赠和委托他人代搜集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全面、准确、及时地搜集地方文献,特别是要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主动地去访问和征集地方文献。

五是根据本馆馆藏特色和社会需要,全面搜集不同内容、不同载体、不同文种和不同著述形式、不同出版形式的各时期的地方文献,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对电子地方文献和网上地方文献的采集入藏,以适应新时期地方文献工作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2 .2 做好文献的开发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关键

在人类迈入新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的产生,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都将深刻地影响到人们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方法和需求的变化,从而使人们从传统的利用文献本身转到利用文献中某一信息和某些数据上来。因而,图书馆也必须从为读者提供文献载体而逐步转为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以及不同文献载体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的集合上来。据此,文献开发工作不但关系到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到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的速度和效果。作为肩负为广大公众读者提供文献信息重任的长春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开发工作上应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

一是根据社会需要和读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地方文献开发原则。鉴于长春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馆藏内容较为繁杂,所以应首先开发读者和社会需求量较大,能代表本馆藏书特色的和有开发价值的地方文献。另外,在制定地方文献开发原则中,应强调开发文献的'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和适效性,同时还要强调与其它馆的协调和协作开发的原则,以便使文献开发更为深入广泛。

二是加快二、三次地方文献的编制加工整理工作的进程,并提高其工作质量。首先要完善地方文献的馆藏目录,并根据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和读者工作的需要及时编制索引和专题文献目录,从而广泛地宣传地方文献;其次是通过篇目索引和条目索引的编制来理清文献线索,从文献中提取有价值的知识点和信息点,并使其达到机能化的重新组合;然后是根据地方文献的内在信息数据的不同价值,有针对性地编制文摘和提要,使地方文献中的有效成份被压缩和游离出来,并汇编成有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专题资料。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机读书目数据时,一定要依照CNMARC格式进行,以适应现代网络建设和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需要。

三是通过图书馆阵地宣传、网上宣传等多种宣传渠道和方法,广泛地进行地方文献开发成果宣传,从而扩大读者利用的范围,提高利用效率。

四是充分利用长春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复制设备和数据加工等现代化设备设施以及发挥本馆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针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发展需要和读者利用地方文献的特点和倾向,制定长远和近期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规划,在已完成的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数据库,尤其是对满铁资料全文数据和专题全文数据库、文献数据库更应及早筹划,加快进行。特别是在我馆即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今天,更是当务之急。

2.3 规范地方文献管理是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是对现有的馆藏地方文献进行详细登录、科学分类和编目,使文献基本数据详实可靠。

二是进一步加强地方文献的标准著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著录标准进行著录,使所有地方文献的书目数据均能符合CNMARC格式要求。

三是鉴于目前馆藏地方文献集中管理的原因,应及时地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地方文献进一步集中(复册除外),同时做好清点和排架以及电子非书地方文献的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地方文献的管理,严格并简化地方文献的借阅制度。

2.4 优化服务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核心和归宿

一是加大地方文献及其书目数据、全文数据库的宣传和阅读指导工作的力度,在馆藏文献不流失的前提下尽量敞开地方文献,从而提高地方文献的借阅周转速度。

二是通过地方文献的开发,使地方文献活化为动态的信息情报源,从而提高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工作的质量,使其在为领导决策、科研以及编史修志、文艺创作以及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要不断深入读者之中,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读者的课题研究项目,并抓住一些重点课题,进行连续性的跟踪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还要不断深入文献,及时地为读者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信息数据。

四是根据社会需要,适时地组织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把即将开发的专题地方文献信息及其相关目录有针对性地提供给有关读者和用户,或者组织专题地方文献信息数据库演示等,展示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的含量及其功能,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与社会。

〔出处〕 图书馆学研究2002(4)

新农村建设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论文

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公共服务的论文

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与服务发展研究论文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的论文

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的作用的论文

大学生劳动关系管理研究论文

承上启下 责无旁贷――县级公共图书馆与地方文献工作关系论

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校园图书馆论文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集锦9篇)】相关文章: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2023-08-15

大力开发地方文献 建设有特色图书馆2022-08-24

公共关系实务论文2022-11-28

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古籍价值的实现途径分析的论文2023-08-19

乡镇建设调研报告2023-04-01

公共关系论文2023-05-15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路径的论文2023-01-16

城乡公共文化对居民宗教信仰的影响论文2024-04-05

城市管理的模式创新论文2024-01-28

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论文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