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狂欢与审美疲劳(集锦8篇)由网友“奶酪小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狂欢与审美疲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狂欢与审美疲劳
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狂欢与审美疲劳
在大众文化视野中,“审美狂欢”表达了人们对当代感性文化的认同,而 “审美疲劳”则意味人们对当代感性文化的抗拒.解读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狂欢”与“审美疲劳”,能够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当代感性文化并为当代审美文化建设提供思考.
作 者:姚武 YAO Wu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中文系,湖南,邵阳,42 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5(6) 分类号:G02 关键词:大众文化 感性文化 审美狂欢 审美疲劳 审美文化篇2: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媒介化与审美疲劳
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媒介化与审美疲劳
审美泛化与文化工业化相互作用带来审美的媒介化.情感是审美的核心,技术是媒介的特点,当情感逻辑遭遇技术逻辑,媒介在煽情的同时也带来大众的'郁闷,导致情感上的缺失.应当积极引导和优化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舒解审美媒介化带来的身心疲劳.
作 者:姚武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中文系,湖南,邵阳,422000 刊 名:社科纵横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REVIEW 年,卷(期): 22(5) 分类号:B83-0 关键词:审美媒介化 审美疲劳 情感缺失 审美泛化篇3:大众文化的狂欢性
大众文化的狂欢性
狂欢文化源远流长,大众文化与狂欢文化一脉相承,并且承担着狂欢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大众文化的`狂欢性就在于解构等级制,恢复与肯定被压制的正常人性,感受生命的激情,实现人的自由.大众文化同时是一种工业文化,商业性扭曲了其狂欢性,应引起关注与纠正.
作 者:洪晓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 名:广西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7) 分类号:G04 关键词:狂欢文化 大众文化 一脉相承 狂欢作用 狂欢性篇4: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立足于我们自身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在文化生产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感性愉悦性文化的倾向.它不以提供对世界的理性反思为目的,而主要倾向于创造娱乐大众的文化形式,达到“捕获”大量受众、获取商业利润的.目的,因此,感性层面上的快乐成为大众文化的运作核心.
作 者:周志强 作者单位:滨州师范专科学校,山东,滨州,256604 刊 名:滨州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IN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19(3) 分类号:B83-0 G02 关键词:大众文化 审美特征 感性愉悦篇5: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
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且以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为现实观照去发掘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 者:邹赞 ZOU Zan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100871;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46 刊 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年,卷(期): 26(4) 分类号:G0 关键词: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大众文化篇6: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论文
内容摘要:大众文化的高科技和商品化特性,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平等性、世俗化和求新、求异的文化特质。而大众文化消费行为本身则展现了本能与超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也表明了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和精神危机。一方面大众文化使得美学平面化、世俗化,破坏了受众审美的趣味,另一方面,受众在进行大众文化消费过程中体味文化狂欢和个体认同的愉悦,审美自身的超越性和理想性又把大众文化消费行为引向积极健康的道路。
关键词:大众文化 消费 审美心理
由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迅速与文化艺术进行对接,文化在大众媒介的催生下,逐渐形成“文化工业”,而文化工业由制造生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那就是大众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介技术的普及,大众文化的受众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精英文化的话语权被消解。这为大众文化成为一种精神消费提供了群众基础。大众文化的商业特征决定了它与其他大量生产的商品一样,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大众文化遵照市场规律运行着,以满足和刺激大众的文化消费欲望为目的。从大众文化消费的特征来看,又不同于一般商品,被消费的内容着重于产品的实用功能,使用价值的消耗,价值也随之消失。而大众文化则是以大众文化作品为对象的消费行为,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活动。大众文化艺术品在使用价值消耗之后,价值则在大众精神领域得到增值,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受众从感性形象、意味形式、品质内涵的消费过程中获得某种感官满足和精神愉悦。
从单个个体来说,大众文化消费行为本身,展现了个体本能与超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从社会群体来看,大众文化消费行为则表明了受众的文化渴求和精神危机。一方面,大众文化使得美学平面化、世俗化,破坏了受众审美趣味的胃口,另一方面,受众在进行大众文化消费过程中体味文化狂欢和个体认同的愉悦,审美自身的超越性和理想性从而又把群体文化消费行为引向积极健康的道路。
大众文化消费:个体与群体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
哈贝马斯认为:人对自然认识的中介是社会生产劳动,而人对社会认识的中介则是通过语言、符号、意识等形式表达出来的交往行为。而主体的兴趣(乐趣)贯穿认识的全过程,通过认识实现自身目的。显然,语言、符号、意识等形式形成了人与社会交往的纽带,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大众文化扮演着重要的媒介角色,通过影视传媒、网络资讯、手机信息、纸质媒体的传播,个性化的情绪瞬间演变成了群体共享的“娱乐”大餐,正是这种消费行为恰恰满足了群体的情感饥渴,借助别人的情感诉说满足自身的情感宣泄的需求。而大众文化本身的世俗性、平等性的特质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情感交流搭建对话平台提供了可能性。
大众文化消费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群体共享的场景,在其过程中,社会群体得到了精神愉悦,产生了新的企求,成为日后创造、创意的重要源泉,也成为个体获得更大价值,即审美价值的增值。这也正是大众文化消费热持续高涨的内在驱动力。大众文化消费因其自身具备的求新、求变的特质, 成为文化消费中的时尚宠儿,折射了社会群体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相对独立个体来说,对大众文化的消费,则是个体与群体的情感交流或精神愉悦的过程。
中国古代《乐论》认为:“凡音之起,由心生也”。声音的长短高低表达了歌者情感的起伏。“缘情说”认为文艺作品缘于创造者的情感,作者通过文字、线条、声音不同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对人生的感叹和领悟,所以中西美学史上都有审美活动即情感活动之说。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情感判断,客体对象的美的形式引起主体的主观快感,其分别在于一般快感都要涉及利害计较,只是欲念的满足。
也就是说,审美活动就是个体情感传递的过程,在文字、影像、声音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从而使读者、观众、听众获得情感的认同和共鸣,完成情感交流的过程,达到个体与群体交往的目的。 大众文化消费区别于一般商品消费的特殊性,表现在:首先,受众直接对大众文化本身进行消费,即对大众文化的物质载体的消费,当这种文化消费行为由个体演化为群体的行为,即高温不断的武侠热、言情热、韩流等,除去了其创造的经济利益不论,反映了大众当下的情感渴求和愿望满足;其次,大众文化消费反应在大众文化的延伸商品的消费之上。消费主体在聆听音乐中享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自然就联想到了与之匹配的生活方式,通过购买文化物化的商品来满足内心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企求,大众文化消费为现实生活和理想境界寻得了契合点。
个体对大众文化消费的过程也即审美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吸收、品味、体悟的过程,在这种精神性的消费情境中,审美主体通过大众文化中感性形象、形式意味、气韵境界等美学符号获得感官快乐的同时,在情感体悟过程中也获得了精神愉悦感和美感的享受。如:艺术品投资热持续高涨的背后之后,反映出了一方面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的艺术品的审美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审美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个体通过大众文化消费之中体验大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快和享受的同时,也遵循着大众文化的商业利益的驱动的运行规律,受众被强制接受那些本不属于他们自身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长此以往,大众的精神生活被欲望化、幻觉化所遮盖,渐渐失去了判断力和超越性。
审美需求:大众文化消费的情感制约机制
诚然,大众文化是现代传媒技术和市场经济效益共同催生的产物,现代高科技和商品市场化是与之相伴相生的载体。对高科技的无止境的追求必然带来人们对时尚的顶礼膜拜,促进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同时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市场化势必带来文化生产者为了经济利益而全然不顾社会利益的文化媚俗、低下现象的泛滥,以激发受众本能、欲望为能事,从而通过大众文化消费把受众的文化趣味降为庸俗之流。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们对“游戏”的传播是出于自觉自愿的,个体在消费大众文化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传播了一些媚俗的、享乐的、追求感官快感的内容,这样的大众文化通过个体的消费、传播自然就引起群体(尤其青少年)文化消费趣味的低下。导致一些不健康文化现象的流传和泛滥,其危害是巨大的。另外从市场规律来看,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商品,相对受众来说,满足的是使用价值,个体的消费需求,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作为大众文化消费者,因自身的素质和价值判断等差距,对大众文化消费的选取方面也存在高低上下之分,这无疑是大众文化审美价值低下的现实存在的理由。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消费环节,当下中国一些大众文化的文化品格、美学价值着实令人堪忧。如何走出困境,提升大众文化自身价值,引导消费者提高自身的审美趣味成为当务之急。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需求有先天或初级需要(如:食物、水、居所、安全和性等),习得的或次级需要(如权利、地位、尊重、成就和关系等)。显然审美需求属于习得需要,它基于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发展起来的,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而大众文化这种特殊的消费品在向消费者推销时试图满足人们多个需求,这就出现了大众文化的色情、暴力等低级、媚俗的信息泛滥。长期充斥人们的视野,势必混乱大众的价值取向,增加社会更多的不和谐因素。当然采取法律、政治、经济的手段来遏制不良现象的出现是必要且必须的。同时另一种重要的情感制约机制——审美需求,前面说过相对初级、生理性的需求,审美需求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的后天习得的,具有长久性,审美趣味一旦形成,对大众文化的消费品的取舍无疑做出选择,从社会价值角度来说,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直接决定了大众文化创造的审美追求,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审美品位,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个体审美品位的提高则达到完善人格、追求理想境界的目的。
综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看出,审美心理折射出了人类在超越现实、祈求理想之境的愿望。审美体验的纯粹性、理想化特质,引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和追求。人们的审美需求无疑给当下大众文化消费领域带来了一股清凉之风。同时,受众对美学价值的追求、文化品质的向往,无疑从源头上给大众文化的生产拓宽了视野、增强了文化内涵。当然,人们的审美需求的产生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体共同培养方能形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审美需求是大众文化消费的情感制约机制,这种制约是温和的,也是有力的,因为消费社会中,消费决定生产,消费决定市场,对大众文化的消费直接决定了大众文化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审美需求正是通过激发受众的这种强烈、美妙的情感体验,提升个体文化消费的心理欲求,抑制低下、庸俗“趣味”,当这种情感体验演变成群体行为之时,大众文化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整体提升则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Duane P.Schultz,Sydney Euen Schultz,时勘等译.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篇7:整合抑或独立--全球化视野中的大众文化
整合抑或独立--全球化视野中的大众文化
全球化的发展使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各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面对精英文化构成了有力的挑战.本文从分析大众文化的优势与缺陷入手,论述了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进行整合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指出我国应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大众文化.
作 者:方玮 Fang Wei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刊 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PARTY SCHOOL 年,卷(期): “”(9) 分类号:G0 关键词:全球化 大众文化 整合 马克思主义篇8: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诚如一位批评家所言,现在文化和审美越来越分离,孤立的审美成为当代主要的`问题,作者反对这种不良的研究倾向,希冀着文化审美心理学的突显.因为审美心理并非栖居在理想的真空中,而是生长在人类文化这片沃土上,无论是群体审美心理还是个体审美心理,它们都是文化这棵巨树上的果实.
作 者:霍俊国 史大丰 作者单位:霍俊国(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曲阜,273165)史大丰(枣庄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山东,枣庄,277160)
刊 名: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AOZHU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2 19(4) 分类号:B83-02 关键词:文化 审美心理 个体心理结构 社会心理结构【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狂欢与审美疲劳(集锦8篇)】相关文章:
历史情景喜剧范文2023-03-27
新闻系自我鉴定2023-03-14
新闻系毕业生自我鉴定2022-12-12
春晚的由来2022-04-30
有关选秀节目的初中英语作文2022-12-13
大学美学论文2023-09-04
民间舞蹈锅庄舞2023-05-26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2023-05-19
对大学的意见和建议书2022-11-10
软件在网站设计和维护中的作用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