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课文翻译

时间:2023-09-29 07:44: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之侨献琴课文翻译(共12篇)由网友“ameihuihui”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工之侨献琴课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工之侨献琴课文翻译

篇1:工之侨献琴课文翻译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翻译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道与理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理解: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注释

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是虚构的人物。

斫(zhuó):砍削。

使:让。

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鼓,打鼓;这里指弹奏。

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

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贵人:大官。

稀世:世上少有。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匣:装在匣子里。

谋:谋划。

莫:没有什么。

期(ji)年:第二年。

易:换,交易。

诸:兼词,之于。

传视:大家传地看着。

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

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独:只。

图:打算,计谋。

美:好。

适:到……去。

弗:不

莫不然矣:然:如此

篇2:工之侨献琴原文及翻译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篇3:工之侨献琴原文及翻译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注释

1.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2.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3.斫(zhuó):砍削。

4.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琴,指弹奏古琴。

5.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6.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7.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8.使:让。

9.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10.弗:不。

11.谋:谋划。

12.诸:兼词,之于。

13.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

14.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15.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匣,装在匣子里。而,递进连词,并且。诸,兼语词,之于。

16.期(ji第一声)年:第二年;满一年。

17.适:到……去。

18.贵人:大官。

19.易:换,交易。

20.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1.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22.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23.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4.岂:难道。

25.独:只。

26.莫:没有什么。

27.然:如此。

28.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29.其:代词,代指工之侨

30..珍:珍宝。

篇4: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

作者简介

刘基

刘基(13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文集概况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作品原文

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③而为琴,弦而鼓④之,金声而玉应⑤。自以为天下之美⑥也,献之太常⑦。使⑧国工⑨视之,曰:“弗⑩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字词注释

1.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2.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3.斫(zhuó):砍削。

4.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琴,指弹奏古琴。

5.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6.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7.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8.使:让。

9.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10.弗:不。

11.谋:谋划。

12.诸:兼词,之于。

13.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

14.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15.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匣,装在匣子里。而,递进连词,并且。诸,兼语词,之于。

16.期(ji第一声)年:第二年;满一年。

17.适:到……去。

18.贵人:大官。

19.易:换,交易。

20.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1.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22.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23.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4.岂:难道。

25.独:只。

26.莫:没有什么。

27.然:如此。

28.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29.其:代词,代指工之侨

30..珍:珍宝。

31.鼓:演奏。

文章翻译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感悟主旨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作品赏析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稀世之珍”。

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

篇5:工之侨献琴原文阅读及翻译

工之侨献琴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阅读: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翻译译文或注释: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篇6:《工之侨献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③而为琴,弦而鼓④之,金声而玉应⑤。自以为天下之美⑥也,献之太常⑦。使⑧国工⑨视之,曰:“弗⑩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字词注释

1.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2.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3.斫(zhuó):砍削。

4.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琴,指弹奏古琴。

5.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6.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7.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8.使:让。

9.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10.弗:不。

11.谋:谋划。

12.诸:兼词,之于。

13.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

14.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15.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匣,装在匣子里。而,递进连词,并且。诸,兼语词,之于。

16.期(ji第一声)年:第二年;满一年。

17.适:到……去。

18.贵人:大官。

19.易:换,交易。

20.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1.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22.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23.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4.岂:难道。

25.独:只。

26.莫:没有什么。

27.然:如此。

28.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29.其:代词,代指工之侨

30..珍:珍宝。

31.鼓:演奏。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作品翻译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感悟主旨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作品赏析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稀世之珍”。

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

阅读题及答案

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之”

答:(1)弦而鼓之:琴(3)还之:工之侨

(3)易之以百金:琴(4)闻之:代之前面听到的那些话

问: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答: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对待一把琴这样吗?没有一件事不是这样的啊!

问:工之侨献琴前后所献得是同一把琴,但为什么会发生“还之”到“希世珍宝”的转变?

答:因为那时的朝廷官员看东西只看表面,认为它不够古老,所以退了回去;后来那人把这琴刷了一下,做了一下旧,让琴看起来古老,再去献给乐师,乐师便要了。说明了当时社会的人们看问题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的现象。

作品道理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作者简介

刘基(13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文集概况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篇7:《工之侨献琴》原文及翻译工之侨献琴作品赏析

《工之侨献琴》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工之侨献琴》原文翻译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篇8:《工之侨献琴》

教学目标

1、掌握“期”“美”“斫”“适”等词的意义和“而”字的用法。

2、训练复述与翻译。

3、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个同学,在92年的时候发了一笔小财,他买了一个花瓶,去到北京的古董市场上卖,他只买二百块钱一个,可是卖了一个星期,一个也没有卖出去,后来他灵机一动,去到丝绸店里买了一幅上好的丝绸,又买了几个几百块钱一个的红木的盒子,然后,他整天就坐在市场里擦,也不理会别人,别人要看一下,他都装出一幅很不舍得的样子,别人问价钱,他就一口价,五千,别人要还价,他理都不理,不到一个星期,他带来的几个花瓶全卖了出去。

其实这事一点都不新鲜,一代明臣明朝的刘基早就写过一个寓言。读过这则寓言后,大家想想,看看能从这两件事中感悟出什么?

二、试读

读准字音。

三、朗读

四、参照注解,笔译全文

五、校正笔译

重点校正

1、“而”的用法。

2、“期”“美”“斫”“适”等词的`意义。

3、重点语句:

弦而鼓之       匣而埋诸土     抱以适市        莫不然也

六、复述故事

七、讨论

1、工之侨为什么叹“悲哉世也”?他叹的是什么?

2、从这件事上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多角度思考问题

A、工之侨作假

B、乐官们喜假

C、好古的风气

参考观点:造假的喜剧、爱假的悲剧、反对弄虚作假、要重视真才实学、关键在于提高鉴别能力、包装的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造假风气要不得。

八、写读后感

要求:能联系现实生活谈看法。

九、板书设计

篇9:《工之侨献琴》

刘基:元末明初、字伯温

良桐、金声而玉应、天下之美DD弗古

作断纹、作古   ,匣而埋之,适市

贵人易之,献之DD希世之珍

工之侨:叹DD悲哉世也,岂独一琴?

篇10: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献琴

教学建议

一、主旨分析

工之侨为献琴之事而慨叹,是因为这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太常、国工、贵人、乐宫这般人并不看重琴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古不古:“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而对所谓的“古”,又是真假莫辨,只要有“断纹”,有“古U”,有泥土,就叫做“古”,真是盲目到了极点。但工之侨的眼光并不停留在这件事上,他从这里还看到了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不重实质而只重表面,因而真假不辨、优劣不分。因此他慨叹道:“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这一慨叹,其实正是作者对这件事的结论。

二、第一次献琴分析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三、第二次献琴分析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U”,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四、简洁的语言

这篇寓言情节生动,人物也有好几个,但全文仅一百二十字,这跟作者语言的高度简洁是分不开时。例如写琴的音质优美,仅用“金声而玉应”五字,既概括又形象;写国工和乐宫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两个短句来表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关的后一概不提。

五、词语小结

1.词性活用

弦:名词用为动词,装上琴弦。

鼓:名词用为动词,弹。

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

2.“而”字用法

金声而玉应 表并列并且、而且。

斫而为琴 表承接不译。

默而识之 表修饰地、着。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却、但是。

3.“以”字用法

工之侨以归 介词,带着。

易之以百金 介词,用。

抱以适市 连词,表修饰、着。

是以谓之文也 连词,因

何以谓之“文”也 介词,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认为。

还以与妻 介词,把。

以就鼓德 连词,来。

4.“之”字的用法

弦而鼓之 代词,指琴。

还之 代词,指工之侨。

工之侨闻之 代词,指这件事。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助词,的。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斫(zhuó) U(kuǎn) 篆(zhuàn) 期年(jī)

2.积累文言词语“而”、“诸”。

3.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语气,培养语感,达到理解文章内容和寓意的目的。

2.学习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把握寓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可以貌取人,以形取物,而要认识了解事物的本质这一道理。

2.认识事物要把握其本质,作者巧妙构思的艺术美。

二、学法引导

自读疏通全文内容,联系寓言的特点把握寓意,体会作者构思的艺术匠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的寓意一一讽刺世上很多人缺乏见识,不着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

2.理解虚词“而”作连词时的几种作用;理解虚词“诸”作兼词的含义。

(二)解决办法

1.熟读成诵,领悟寓言中所含的寓意,结合课文讲解分析,抓住关键词句使问题得到落实。

2.通过课后练习,落实词义。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①生字词  ②两次献琴对比的表格  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对照阅读提示和注释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文章出处等内容。

2.课后复述课文,注意合理想象,补充细节(不要当成翻译)。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课文《寓言三则》,了解了寓言的一些知识,知道了寓言通常是一些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物植物与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工之侨献琴》,这是由明代开国勋臣刘基写的一则文言寓言。我们先来了解刘基和他的《郁离子》。

2.由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郁离子》一书,是刘基隐居青田山时所作,包括《千里马》、《鲁班》等十八篇寓言体散文。《工之侨献琴》出自书中的《千里马》篇,题目是后加的。

(二)整体感知

l.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

①给下列字注音 斫(zhuó) U(kuǎn) 期年(jī)

②体会教师朗读的语气,思考文章的寓意。

2.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理解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字句。

(三)教学过程

在学生熟读、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文章共三段。

第一段,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这把琴,是“良桐”所制,并且是“金声而玉应”,制作者评价它是“天下之美”。但是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帅们的鉴定,终于还是被退了回来,而理由只有两个字“弗古”。

第二段,写工之侨第二次献琴,觉得到丁极高的评价

提问:第二次献上的还是原来那一架琴,为什么会得到这样高的评价呢?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工之侨精心地对琴进行了伪装;先请漆工绘制了“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了“古U”,然后又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到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而且,这一次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自己去献,而是“抱以适市”,让“贵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就被视为“希世之珍”。

这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太常、国工、责人、乐宫这一批人并介石重琴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的外在形式古不古。而对所谓的“古”又是这样盲目到厂极点。

第三段,写工之侨的慨叹。“悲哉世也!”但工之侨的眼光并没有停留在这件事上,他从这里还看到了一种带普遍

篇11:工之侨献琴寓言故事

工之侨献琴寓言故事

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用它做了一张琴,弹了弹,金声玉振,别提多好听了。他非常高兴,认为天下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琴了。

一天,他拿去献给主管礼乐的官府,述说这张琴音质如何好。官府召集全国著名的琴师来鉴定。琴师们并不弹拨,只看了看外表便说这张琴年头浅,不值钱。官府便把琴还给工之侨。

回家的路上,工之侨心里好不是滋味:琴是弹的,而不是摆着看的,不从琴的质地上判别,而单从年头深浅来评定优劣,这岂不是舍本逐末?回到家里,他便找漆工商量,请漆工在琴上伪造出断纹来;又请雕工在琴上刻上古代文字;然后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土中。

一年之后,工之侨把琴挖出来,见上面沾了一层土,甚至琴尾都有些朽栏了。他不加修饰,原封不动地抱到市场去卖。有个贵人看到这张琴,象发现了什么宝物一样,立刻出100金买了去。贵人用黄绞把琴包裹裹起来,拿去献给朝廷。朝廷赐给乐官和国中一流琴师传观。大家用黄绞包皮托着。啧啧称赞:

“我活了六七十年,过眼的琴少说也有几千张了,但从没见过这样古色古香的琴,真是稀世之珍呢!”乐官摇头晃脑地说。

“看这漆纹,瞧这款式,少说也有几百年了!”一个琴师将着胡须说。

“不止,不止,”另一个琴师说:“说不定是当年春秋时,伯牙使的'那张琴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离奇。

乐官和琴师的评价,很快传到工之侨的耳朵里。他长叹一声说:“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琴这样吗?其它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篇12:29.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大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窽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七年级下学期《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示例

工之侨献琴的阅读及答案

工之侨献琴阅读答案

29.工之侨献琴

《南岐人之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路人献雉文言文翻译

《赠钱献之序》原文及译文

审视现在谋划未来--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思考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

想象作文怎样写

工之侨献琴课文翻译
《工之侨献琴课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工之侨献琴课文翻译(共12篇)】相关文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2023-09-10

善于思考高中优秀作文2022-06-06

善于思考――《食盐的恐慌》后感作文2023-04-24

文言文中倒装句用法2023-01-09

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2023-07-01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2023-09-02

文言文中易误读的字2023-09-27

文言文中或的用法2023-11-17

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2023-01-10

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稚嫩的成年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