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精选9篇)由网友“阿天”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
《戴震难师》主要讲述戴震在求学阶段曾经问问题难住老师的故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作品原文
先生(戴震)是年(这年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老师)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朱熹)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文
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戴震)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却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却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个孩子非同一般。”
注解
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是年:在此文中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少:年轻。
乃能言:才能说话。
盖:大概,推测
蕴蓄:蕴藏,积累
就傅:跟随老师。就:靠近。
日数千言:字。
休:停
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孔子之言:话语。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为:是
非常:不寻常
日:每天
去:距离
乃:才。
就:跟随
作者简介
段玉裁:(1735—1815),中国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市人。生于雍正十三年,卒于嘉庆二十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乡试,入都会试,屡不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后又为四川富顺、南溪和巫山知县。经,称疾告归乡里。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
相关链接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日数千言不肯休(每天)(2)相去几何时矣(距离)(3)师无以应(回答)(4)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是)(代词,代曾子思想)(5)是年(这)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3.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勤学好问 善于思考 踊跃质疑
4.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困惑?你尝到过怀疑的甜头吗?请简要谈谈这方面的经历。
5.写出两则关于学贵有疑的名言。
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献章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
6.有什么启发?
应学习戴震勤于思考问题的精神
敢于疑问,敢于质问
篇2:戴震难师原文及翻译
戴震难师原文及翻译
戴震难师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文
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静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篇3:戴震难师的读书笔记及翻译
原文
先生(戴震)是年(这年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老师)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朱熹)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篇4:戴震难师的读书笔记及翻译
参考译文
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般的孩子。”
篇5:戴震难师的读书笔记及翻译
启示
勤于提问,勇于思考。
凡事不可人云亦云,权威不可盲信;
青出于蓝胜于蓝;
要学会独立思考;
读书的时候,不能只读内容,因为有时候书上的内容也会有错,要善于向权威挑战。
篇6:戴震难师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戴震难师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
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为:是 ⑤ 非常:不寻常
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日数千言不肯休( )
(2)相去几何时矣( )
(3)师无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每天(或:每日)
(2)距(或:距离)
(3)答应(或:回答)
2.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3.热爱学习,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或:勤学好问)
篇7:《戴震难师》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戴震难师》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戴震难师
原文
先生(戴震)是年(这年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老师)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朱熹)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日数千言不肯休( )
(2)相去几何时矣( )
(3)师无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3.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
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
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
C.曰:“几二千年矣。”
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
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
7.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
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
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
D.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神佛等都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谓。
[参考答案]
1.(1)每天(或:每日)
(2)距(或:距离)
(3)答应(或:回答)
2.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3.热爱学习,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或:勤学好问)
4.D 5.D 6.C 7.D
注解
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乃:才。
能言:说话。
盖:这里指推测。
蕴蓄:蕴藏,积蓄。
就傅:跟随老师。
言:字。
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译文
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般的孩子。”
篇8:戴震十岁难师
戴震十岁难师
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字东原。他十岁上学时,教书先生
说:“《大学》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论的书,是由曾于记述,其中
有的话就是曾子说的,又由曾子学生记述的。”
戴东原不理解地问道:“怎么知道是孔子说的、曾子记的?
怎么又知道有些是曾子说的、曾子学生记的。”
先生说:“这是先儒朱熹讲的。戴仍不解又问:“朱熹是什
么时代的人?”先生说是南宋人。戴再问:“孔子曾于是什么时
代的人?”先生说是东周人。戴追问:“东周与南宋相隔多少年
代?”先生说大约二千年。
戴东原更加不解:“二千年后的朱熹怎么就知道《大学》是
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呢?”
先生回答不出,无言以对。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
《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在汉代,以
《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
立于学官。合在一起,就是旧时上学必读书的“四书五经”。经
现代学者们研究后,认为《大学》一书,“说经”一章是曾参述
孔子语,其余的都是曾参门人记述的曾参的话。也就是说,朱
熹的说法是对的。但是戴东原能够不懂就问,是一种很值得赞
许的求学精神。人都是学而知之。不知不懂并不可耻,不知装
知,不懂装懂,不但可耻,而且有害,害人害己害国家。
篇9:戴震难师 阅读答案
段玉裁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日数千言不肯休( ) (2)相去几何时矣( ) (3)师无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3分)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3.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3分)
答:
【参考答案】
1.(1)每天(或:每日)(2)距(或:距离)(3)答应(或:回答)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
2.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评分标准:3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3.热爱学习,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或:勤学好问) 评分标准:3分。意对即可。
★ 戴震难书阅读答案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精选9篇)】相关文章:
学问与智慧 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2022-05-07
《后汉书 范滂传》片段阅读答案及翻译2022-05-06
“沈嘉徵,字怀清,山阴人”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2023-08-23
物理学思维方法及其对自然科学的影响2023-01-06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提纲2022-04-30
高中的谦虚作文素材2024-05-09
屈原国殇读后感2022-12-09
吊国殇,吊国殇孟郊,吊国殇的意思,吊国殇赏析2023-08-15
屈原国殇2023-10-10
寻根溯源党课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