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10-31 07:53: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共8篇)由网友“打锣哥”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篇1: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涵盖了诸多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物质与代谢、基因与调控等广博的信息,是诠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的基础,在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1],因此在医科院校中作为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深受重视。但是,在教与学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从教的方面来说有3个问题:一是内容纷繁复杂,涉及面广,使得学生难记亿;二是道理比较抽象,分子结构式、反应方程式、信号转导形式等非直观内容妨碍了感知觉,使得学生难理解;三是平淡无奇,缺少临床医学的生动性、兴趣性和感染性,使得学生难应用。从学的方面来说也有3个问题:一是学生难以应对大量的认知信息,只能囫囵吞枣,难以消化吸收学以致用;二是临床前期学生尚缺少医学实践体验,认识不到生物化学对于医疗工作的奠基作用,难以抓住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如直接应用临床病例作为引导,生物化学难以解释诸多方面的知识点。尽管有不少教师也采用了病案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并对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与相互融合作了深入细致的研讨[3];尝试应用生物化学与临床联系的教学法[4],但是,课程设计难度大,选用病案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课堂应用仍然不够广泛。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浅显的做法供同道参考,以图使得生物化学教学变得生动与实用,现将学习方法归纳如下。

1 “顾名思义”法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就是以生物化学名词来命名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贴近临床医学,可以达到顾名思义,望文生义的作用,达到易学、好记、会用的效果,如胆红素代谢障碍可联系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脂代谢障碍可联系高脂血症;笨丙酮酸代谢障碍可联系笨丙酮酸尿症。给单调的分子结构式与反应式赋予生命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抛砖引玉”法

在讲授物质代谢章时,根据代谢的某些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环节,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其相应的临床意义,如三羧酸循环中酮体产生过多可导致酮尿症,尿酸产生过多引起的痛风病(尿酸沉积),血糖代谢障碍可导致糖尿病。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死记硬背,事倍功半的陋习。

3 “触类旁通”法

分子生物学章节中有大量叙述PCR(多聚酶链反应)原理和操作等内容,而临床检验工作中已开展了不少检测项目,解决了病因学诊断问题,其学习内容横跨了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分子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学等5个临床前期学科,如果在讲授本章中适当引入相关内容,学生就会感到PCR不单是实验方法,更是诊断手段,仅仅是针对不同目标基因设计的引物不同而已,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 “画龙点睛”法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人类基因测试的完成,使得疾病的'诊断谱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分子时代,我国首次发现的神经性耳聋基因为世界嘱目,因此在授课中,阐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中,例举一些基因诊断的意义可以极大提升学习本章的目的性和趣味性,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5 “顺水推舟”法

在讲解心脏和肝脏酶的章节时,在理解酶对物质代谢的必要性的同时,指出某些特定酶还是疾病的重要标志,如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或肝细胞受损,在临床诊断疾病中有重要意义,使得学生在记忆转氨酶的特点、性质、功能时联想到心脏病、肝脏病的诊断是出之于生物化学的酶学基础,顺水推舟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推理的思维方法。

篇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本文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作 者:庞益民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重庆,409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0 关键词:语言阅读   文体特点   合作学习 

篇3:《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肩负着专业入门和兴趣培养等重任,对于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依据我校课程内容体系的确定,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最后再到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OF POLICE AND JUSTICE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G423.04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  

篇4:航道整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航道整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航道整治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在其教学实践中探索综合应用案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并结合实践提出了一些体会和建议.

作 者:程永舟 江诗群 CHENG Yong-zhou Jiang Shi-qun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114 刊 名:高教论坛 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案例教学   探究式教学   航道整治   教学方法  

篇5:高职高专语文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语文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课在很多高职院校是不受重视的,其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认为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应该重视专业课的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淡化学科性教育,所以语文作为基础课程自然就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其实,语文课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作 者:刘丽梅 陈梅 Liu Limei Chen Mei  作者单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刊 名:职业时空(下半月版)  PKU英文刊名:CAREER HORIZON 年,卷(期): 3(10) 分类号:G71 关键词: 

篇6:《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被称为是“未来最伟大的事业”。“环境保护”在现行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就是要通过环境教育,形成学生对人与周围环境关系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认识到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征服者,人与环境存在着共命运和互相依存的一面,要树立起在合理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的新观点,特别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环境责任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把“第一课堂”作为实现学生全面人格教育的`主渠道。

一、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环境保护》教学中,是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是对立的,不能将环境保护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将整个课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自主确立一个主题,并按照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编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结合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资料,访问当地环卫站,参观工厂,了解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处理办法,通过环境保护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把环保知识教育与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结合起来,与学雷峰、为社会做好事等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青少年护绿队,分块包管校内外区域绿地,开展护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育人效果。

二、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强调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教育也要讲创新性,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环境知识的说教,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将物质环境污染与意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结合起来。

要通过社会实践将环境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教育,把学校的教育置于社会之中,与社会息息相通,让学生从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生物百项活动”等社会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参与中提高人格品味。这几年,学校成立了“大气监测”、“水质测试”等课外活动小组,用动、植物做试验,进行环保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想结合,加强直观性与时代性

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但学生对环境保护理论知识还是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实践运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化。根据教学内容,可分别组织学生到各公园、街道绿地、居住区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习与观察,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知识,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它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而且应该融入各科教学当中。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深入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灵活多样地渗透德育内容,使显性的知识与隐性的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把知识传授与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寓德育于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之中。

五、注重过程评价,改革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终点,既能起到检查教学的效果,又能起到对教学过程导向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环境教学的评价应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对《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学生以往学习的被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7:试论《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地理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在此背景下,论文在充分研究学生及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经验例举教学案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属于社会科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随着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而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分析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文化地理环境、人口地理环境等等。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分布与发展方向及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特点、商品结构和交通运输网络、风俗习惯、商业惯例等,以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更好的与对方融为一体,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服务。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中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所以,在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上,在具体讲课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改变过去照本宣科,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启发引导,忽视创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一、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一些访谈节目,如《对话》、《艺术人生》,收视率较高,深受观众喜爱,其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内容紧贴生活实际,有“卖点”;二是形式新颖,适合人们的“口味”;三是方法高明,主持人不知不觉牵着观众“鼻子”走,让观众在谈笑中获益。如果教师有节目主持人的眼光和手法,不留教育痕迹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就要改革之前的教学方法,那么,互动式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优点有发挥双主动作用、体现双主导效应、提高双创新能力、促进双影响水平。我在教学中,在第一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学以及该学科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我给学生一个主题―谈谈自己的家乡。首先,将学生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分组,在小组中各成员相互交流汇总自己家乡的乡土地理材料,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发言。当同学们神采飞扬地介绍自己家乡的同时,我适时的对该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资源环境及经济状况进行点评,这样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并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最后,我在总结时将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整理思路,联系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由点及面,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改变了学生认为国际贸易地理等于中学的世界地理的错误想法,引导他们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捕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以前学生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过程中,较少涉及到这个问题,但这是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在加速恶化,环境问题也和经济问题一样成为世界问题,教育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今年上半年的教学中,刚好遇到哥本哈根气候环境大会的召开,我让学生每天关注大会的进展,并且让学生下去查资料,了解什么是温室效应、什么是京都议定书、什么是cdm以及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对世界环境问题的态度。之后,我专门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不仅阐述了自己对当前世界环境问题的认识,也讨论了自己的看法,表明了立场,同时也让同学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三、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由于我们使用的教材受出版时间的局限,有些内容和数据往往是三、四年之前,甚至更早。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不断补充一些最新的资料。特别是对于《国际贸易地理》这门学科而言,更应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活力。比如讲到欧盟的时候,将其成员国进行更新;讲到美国汽车产业的时候,将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而申请破产保护的汽车公司作为重要的案例纳人到授课内容中。另外,将教材中需要更新的数据提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找更新,当然,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也做好功课。

四、通过分类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在学习主要国家的贸易地理时,我将这些国家分为超级大国―美国、发达国家(一)―欧盟四国、发达国家(二)―日本、发展转型国家―俄罗斯与印度、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巴西和新加坡、农矿资源出口大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几种类型,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授课。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加上课前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功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能很好的区分并掌握各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最后,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学期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或者我国内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谈谈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国际贸易地理》三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充分意识到结合课程及学生特点设置课堂的重要性,同时,要使上述教学方法顺利进行并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做到互动式的教与学。

篇8: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课程难教难学的矛盾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瓶颈.文章从高职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态度等方面入手,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段智毅 DUAN Zhi-yi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9 8(4) 分类号:G712 关键词:C语言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医学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高职高专儿科学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CBE模式下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课程论文

改革实验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论文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建构主义下的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PBL模式教学生态学论文

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共8篇)】相关文章: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2023-12-07

医学专业论文2022-05-17

儿科学理论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论文2022-07-10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2022-08-20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2022-09-01

生物化学的论文2022-05-02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2023-12-05

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启发论文2023-01-29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2023-12-19

生物化学论文2023-02-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