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时间:2022-08-17 07:51:2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锦集12篇)由网友“森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篇1: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摘 要】医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基础学科。本文针对成都医学院以往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思考实践,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在2l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历史时期,改革发展中的中国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各高等院校开始进行全面的探索性教学改革,实现生物医学从单一的教授模式向多层次多方面综合模式的转变。针对成都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以往教学模式下的一些不足,以及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意见,提出部分教学改革的相关看法,以希望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 理论课授课内容及方法改良

1.授课内容的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曾对生命构成严重危害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病原微生物及所致疾病不断被发现,同时伴随“基因组时代”的来临和生态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已经形成。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微生物学教学的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必须结合实际,不断加以调整,淘汰旧的内容,添加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微生物总论主要介绍相应微生物的共性,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在各论教学中对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病原体精简教学时数,重点应是耐药菌株、条件致病菌、与优生有关的病毒,以及无特异性防治方法发病率又高的病原微生物等内容,同时将那些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新现传染病及时吸收融入到教学中,如SARS、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知识面。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和现代高新技术的结合,贯穿微生态学思想,以课后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与技术,引导学生利用微生态学的新思维方式,全面思考和分析微生物疾病的发生过程。

1.2 授课方式与方法改进

1.2.1进一步推广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的独特之处,使得微生物学教学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会给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观结构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条件的甚至可以采用简短录像,例如被狂犬咬后的紧急处理、发作的症状等等以加深学生影响。同时信息含量大、重现力强的优点可以缓解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1.2.2各种教学法的综合使用

1.2.2.1“提问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学起源思,思源于疑,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此法分成授课前、授课时和授课后提问三个阶段。有些问题先提出来,再让学生回答,有些问题提出来是引起同学注意,有些问题老师可自问自答,通过这样对授课内容的每个问题进行论述,使教学内容更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1.2.2.2“探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学生在细菌各论学习中所遇到“记不住、理不清、容易混、枯燥乏味、缺乏兴趣”的情况,在细菌各论课堂教学上可采取在老师指导下,组织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选择针对性强、比较简单的临床病例,确定讨论范围,提出思考性讨论问题;围绕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由老师主持,学生围绕问题自由发言,各述其见,互相补充纠正。老师针对学生考虑不到的以及抓不住的重点问题进行引导;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结,小结的主要内容是归纳总结自学内容的要点,回答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倾向性问题。

根据对06级临床本科抽样统计,95.42%的学生反映该教学法很好,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3“自学指导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科医学微生物细菌各论教学中可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进行必要指导的“自学指导式”教学方法。其基本步骤是:编写自学提纲;学生按照自学提纲的提示自学讲义,老师在课堂巡视,启发答疑;最后进行小结。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2.4“逆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逆向式教学法即颠倒教科书的常规编排顺序,根据具体的对象,先讲其所致疾病和预防原则、微生物学检查,再推导出其生物学特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把生物学特性等枯燥乏味、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转变为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

1.2.2.5“总结归纳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各论部分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容易混淆。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防治等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归纳中注重不宜归纳但又须抓住知识点的引入强调,使混杂的各论内容展现出一定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清知识的层次,明确重点,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及知识系统化理解的能力。

1.2.2.6“对比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有比较才有鉴别。微生物各种病原存在共性也有个性,记忆起来容易混淆,通过采用表格或图解的方式将相似的病原进行比较,使其共性和个性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轻松多了。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解决了易于混淆的微生物内容。

1.2.2.7“点睛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在讲述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之后,用画龙点睛的手法指出其特点为“抗、馋、懒、顽、变”五个字,使其概念十分形象,便于学生能抓注重点,加深理解记忆。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单独或组合采用以上各种方法,以求使学生最为清晰明了的对课堂所授知识达到深入的了解。

2 实验方法改进

以往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是将其仅仅作为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其内容大多为验证性实验,传授方式亦为灌输式。通过吸取其它院校的实验教学成果并结合本教研室多年来积累的实验教学经验,实验教学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性改革。

2.1集中安排实验教学

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课通常穿插在理论课之间。由于学生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了解,只能机械、抽象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学成效甚微。实验改革可将微生物学实验课集中安排在大部分理论课完成后进行,实验时间可根据实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使其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再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此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既增加了学习热情,也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2.2优化重组实验教学内容

为保持实验教学的连续性、系统性,需要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打破章节顺序,将全部实验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该部分内容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并结合示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一般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

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在完成基础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病例,让学生完成由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组成的几大实验。大实验的全过程均由各实验小组在实验讲义指导下合作进行,使学生变被动上实验课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三部分为设计性实验:学生自愿组成若干个实验小组,由教研室教师拟定或学生通过兴趣爱好自行确立几个方向,自愿选择一项实验方向进行专题设计。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相关的书籍与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约定的时间内开放实验室,教师负责实验监督,学生实施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小组递交论文式实验报告。该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对选题和论证、实验的实施及问题解决、结果分析和讨论充分的了解熟练。通过对06级临床本科进行实验改革试点,发现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该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对选题和论证、实验的实施及问题解决、结果分析和讨论充分的了解熟练。

2.3考核方法改进

过去的微生物实验根据实验报告判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这种评分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尝试将实验课的成绩提高到30%,考核方法更为多样化,分为实验报告10%,实验操作10%,口试5%,实验设计5%。在设计性、探索性及综合性实验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及余地,使学生对医学研究的选题和论证实验的实施及问题解决、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答辩及科研论文的撰写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考试方法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事业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几年中,本课程将以省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对照“创一流院校,建一流课程”的具体要求,针对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重点整改,争取早日跨入国家精品课程行列。

参考文献:

[1]闻玉梅.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讯摘要[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5):32.

[2]胡海峰,张琴,朱宝泉.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2OO2,23(3):124-128.

[3]金桂花,李芳芳,孟繁平.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优化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8(3):225-226.

[4]陈芝,宋渊,袁红莉.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8:28.

[5]于秀玲,杨革.微生物工程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33(1):125-128.

[6]吐尔逊江,买买提明.重视实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8,(7):695-696.

篇2: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结果表明,设计性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强化了学生自主创新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锻练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 者:吕乐 张怀 胡继业 魏巍 闫海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3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微生物学   设计性实验   探索  

篇3:高等师范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等师范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重新构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及评价方法,有效提高了高师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作 者:黄思梅 张镜 HUANG Si-mei ZHANG Jing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刊 名:嘉应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YI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7(3) 分类号:Q934 Q42 关键词: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  

篇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尝试与探索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尝试与探索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尝试与探索

孙德坤 孙力军

在十几年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他们在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理论知识虽然牢固,但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弱等等,使得学生到社会工作以后,都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同时,在21世纪,高校中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外,也应该具备良好的独立实验能力。那么如何加强和改进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

一、方法的制定

在制订实验课教学计划时,将整个实验课教学分成两部分。第一阶段进行常规实验课教学。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实验课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实践能力,为第二阶段的进行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为应用试验阶段。根据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加以运用。实验题目是教师拟定的,其目的就是将所学学习的基本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以提供同学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改革方法的实施

1、上好理论课

理论课是实验课的基础和前提。食品微生物学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理论课的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理性认识,学习到进行实验的理论基础,减少了盲从性。理论课上,在讲好重点、指出难点的同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一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近期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科研动态等问题,给学生以启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重点指出一些现在还没有解决的、学生又感到比较贴切比较现实的问题,比如:利用微生物工业化生产食品问题、工业生产中的菌种问题、食品污染问题等等,引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掌握理论、培养兴趣是理论课的主题思想。

2、上好基础实验课

这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第一阶段进行中,在讲解清楚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等问题的同时,重点指出实验中所包含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以及这些实验技术和方法如何应用,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通过基础实验课教学,让学生掌握进行微生物学研究所用的一般技术和方法,如: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技术和方法等等,为学生进行第二阶段应用实验打好基础。

3、实验基本理论思想的.培养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文献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实验室安全、实验态度、实验数据处理等问题。我们特邀请有关教授在此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室工作概念。

4、应用实验

应用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第二阶段,依据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而设计的。应用实验难度是按照学生所学的实验技术而确定,同时,这些题目又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我们也允许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有意义、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进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给与指导和纠正。

5、实验报告

在做实验之前,要求同学们写出预习报告。每完成一次实验都应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要包括实验的意义,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方法,实验的结果,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 实验改革的效果与分析

1、通过实验改革,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并拓宽了知识面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有一些问题来自于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只能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教材、图书馆里相关的参考书以及相关的杂志、期刊、网页。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开阔了视野,如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分离纯化”这个实验,教材书上有关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生态环境、生活条件、形态结构、生理要求、分离培养的方法等等几乎没有介绍,只提到了它的一个在实践中的应用,做这个实验的同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对野油菜黄单胞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运用许多实验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某步骤操作出现了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实验的进程、实验的结果。因此,学生非常重视实验技术,同时在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等操作中,又多次运用这些实验技术,使得学生对实验技术的运用更加熟练,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3、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都需要自己查阅资料解决。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学生应付考试的弊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4、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

在完成了实验以后,有些同学仍然向老师提出进行其它实验的要求,这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事情。我们通过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新,鼓励同学们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不但有了利用课余时间的场所,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养成了做事认真,工作严谨,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四、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结果和深度参差不齐

在实验进行中,部分同学对待实验的态度是积极的,因此实验认真,实验结果较好。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采取应付的态度,实验结果不理想。在实验报告中,大部分实验小组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贴切,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个别小组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不着边际。

2、工作量加大,仪器设备、耗材和指导教师不足

在实验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实验员都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和时间。如在实验开始阶段,帮助学生查阅资料、解答学生疑问,批改并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实验进行阶段,指导教师经常要到实验室,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观察、辅导,督促学生的实验进度,处理紧急情况等等。实验结束后,要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逐个进行评审。同时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需要量增加。

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锻炼,学生在理论课上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掌握的程度如何?这些情况单靠期末考试说明不了所有的问题。为了有效防止“高分低能”现象,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检验,使学生不但主动地、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不会感觉到所学无所用,而且学生还学会了主动学习,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是对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态度和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检验和培养的良好途径,也锻炼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工作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是成功的,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独立实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得到加强和提高,是一种较好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对教学的进行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5: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才,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创新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课程设置,改革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 者:郭庆合 宋志善 张忠新 邢志广 王明永 张晓琴  作者单位:郭庆合,宋志善,张忠新,王明永,张晓琴(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河南,新乡,453003)

邢志广(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新乡,453002)

刊 名:西北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17(3)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教学改革   改革措施  

篇6:高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在我国,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开始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介于中等和本科医学教育之间,使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较难找到准确的定位,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对其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取舍等诸多方面难以定夺,以致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不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新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应以医学应用及能力培养为中心,瞄准广大乡村和社区医疗岗位或岗位群,培养具备医学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适应医疗、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在本科教学中分属于两门课程,两门课程共占140学时左右,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因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这两门基础课所占的课时不能太多。结合医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明确学习不是以研究高深的理论知识为目标,而是以“必需、够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我院将这门名课程精简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一门课程,占用36个学时。针对课时少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学到相对多的知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以模块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指导思想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医药学相关专业均开设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这两门基础课,但是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以基本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这两门课程是新生刚入校就开设的课程,这时学生对大学生活还不能适应,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中学水平,以死记硬背为主,总希望教师能像中学教师那样手把手地教,一个题一个题地练。本院结合这些特点,提出以教学模块为中心进行教学。例如,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分为细菌、病毒及真菌三个模块,三个模块的教学从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入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免疫学的教学内容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模块进行教学,可从学生最熟悉的计划免疫着手,一步一步引入教学。

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进

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后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与以往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不同在于更新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即尽可能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诱导式教学,诱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文字、模型及图表形式叙述医学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信息容量传输通道少、速度慢、效果差,学生很难掌握,因而运用直观教学方式,利用模型、挂图、标本等资源以及电教、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组合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形象、逼真,利于学生进入情境教学境地,便于接受理解。免疫学内容中理论知识较多,诸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文字、声音、图像及形象动画等进行交流,将黑板、语言难以描述的、微观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和声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运用图形处理技术能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微观问题宏观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使学生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抗体的产生时,插入疫苗种植全过程的录像,立即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加深了印象,增进了理解。在这里,要提出的是,如果一味地强调课件的作用,教学手段单一,让学生从头至尾见到的.都是大屏幕上的图像,这就成了典型的电脑“满堂灌”,教师成了机械的电脑操作者,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见得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演示与讲解相结合。媒体演示是为主或是为辅,是先演示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演示,或是边讲解边演示,教师要心中有数。不要将教学的内容全打进课件里面,这样学生根本就没有任何兴趣,甚至有可能把教师的课件拷回宿舍学习,不来课堂学习。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对医药高职高专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生这时还沉浸在考入大学的幸福之中。如果一开始进度很快,很多学生还局限于中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就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快节奏打懵,从而自信心受挫,对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所以,课程刚开始时进度一定要慢,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再逐渐加快速度。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应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拓宽视野,增长人文知识,发展个性。21世纪是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飞速增加,教材也相应更新,课程内容将会不断深化、拓展。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只记住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要养成掌握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自学能力,这就需要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通过预习和独立思考,学生在教师讲课前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一些不懂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经教师一点,不仅理解,而且记忆深刻,这样逐渐地通过自学也能掌握应学会的内容。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下节课开始时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预习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今后知识更新的需要。医学基础课普遍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易懂难记的特点,结合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教师要导在方向上,导在关键上,导在提高学习能力上,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要培养学生系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归纳总结是人们深化认识的过程和升华知识的重要手段。每学完一个阶段,先把所需掌握的重点难点,列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再逐条归纳提炼,做到一目了然,一看到某几个字,甚至是某几个符号就可以回忆起每一节每一段的内容。平时可以经常看看加深记忆,最后复习时就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在病毒这个教学模块,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一下其中一个病毒知识的学习方式,例如:上网查找乙肝病毒相关知识,总结和归纳内容,然后再讲述给学生听。接下来,给学生分配任务,将其余的几种病毒按上网查找→几个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这个模式让学生练习,既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实操能力的培养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显微结构的绘图和细胞病毒的辨认能力,显微镜和解剖镜的使用技术、临时制片等技术和技能,以及消毒、防腐、无菌等操作技能。在免疫学教学方面,有抗原抗体检测技能。

综合评价成绩 各科的成绩不能仅以期中、期末成绩评定,必须综合评价,结合课堂纪律,平时学习态度,实验课的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考试的考纪考风等综合打分。

以上是我院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课程改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一门课程时所做的改革,此项改革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达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路.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晔,陶劲松.多媒体技术在植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94-95.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张德良,程荣福.整合课程,强化实训,创建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8):42-43.

[6]王锦倩,祁国明.关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5):1-2.

篇7: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高等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势下,面对教学时数少,学生的.知识层次不齐、实验能力较差的实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设想.

作 者:薛林贵 李师翁 唐德平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兰州,730070 刊 名:微生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 年,卷(期): 33(3) 分类号:Q93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生物工程   微生物学   创新能力  

篇8: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论文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实验教学以及提高学生兴趣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无机化学》课程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素质教育;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机化学是普通高校化学、化工、轻工、材料、冶金、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第一门化学专业课。无机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如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物理无机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等,更为无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它成为丰富多彩具有无限发展前途的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机化学的教学不仅要教有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而且需要反映出无机化学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成果。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授、动作示范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传授。但是这种只重知识的传授,缺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忽略了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忽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也感觉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挖掘开放性教学资源,让学生感觉化学有趣而且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是当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

1重视收集和听取学生的意见

任何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单纯是“方法”的改革,而首先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活动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必须依靠师与生、教与学共同作用,协调配合去完成。学生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努力构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中收集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作业布置、考试方式和知识点等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地调整和改进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

2创新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教材在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应该做到内容精练,剔除那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便于讲授,利于自学。例如:热力学的内容将会在物理化学中系统学习,因此只需要讲一下焓、熵、自由能的物理意义及简单计算、应用即可。而对于元素部分,内容繁杂但易懂,有些内容高中时期已经学过。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可以只讲授重点同时加以总结、归纳,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调知识的关联性,并将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网站报道的最近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介绍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例如:在讲解碳族元素时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材料的发展、应用及前景介绍给学生。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讲授方法的优化是关键,教师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优化讲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学生不再喜欢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上课不积极,反应迟钝,有压抑感。学生也希望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式教学,使其积极参与。优化讲授方法至关重要。

3.1教学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课堂讲授时,利用熟悉的生活信息情景为切入点(如“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立足从社会、人文、科学、技术多角度来探索化学课程资源。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采用板书加多媒体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把有关章节交给学生自学,然后通过提问、讨论、写小结等手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定期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的介绍,让学生尽快适应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到大学素质教育的转变。

3.3教学模式

开辟无机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开放式学习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弥补课题时间的不足;提供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例如:通过开设电子邮箱,将每章的学习要求、预习要求以及讨论课程的题目发给学生,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有疑问,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进行答疑。

4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体系要从侧重基本知识的考核转到侧重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上来,因此,采用兼容并重的考核体系,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并举,多角度来考察学生,避免机械地背诵书本知识应付考试,注重学习效果和过程,提高学生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知识。我院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成绩由原来单一的闭卷考发展为3部分组成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出勤及课堂表现10%;习题作业20%;期中期末考试70%。

5实验教学的改革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无机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和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中,精选实验内容,取消陈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选择那些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科学方法、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紧密联系实际,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有一定趣味性和应用性的实验,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实验中增加学生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在研项目,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课外实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验研究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解决问题;加强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的方法及相关知识。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强化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婕.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思路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6(2):79-81.

[2]李海霞,符小文,吴良,等.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无机化学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8(1):24-36.

[3]樊晓芳.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3(81):146-153.

[4]柴凤英,王克太.高专无机化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6):102-104.

[5]黄保贵,刘俊.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2):108-111.

篇9: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有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分析化学实验是太原工业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它的开设为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科研素质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教育的实现就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提高了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改革

爱因斯坦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因此,加大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力度是很有必要的。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要求和我院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经过多年实验教学探索,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1重视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包括基本操作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分析方法。这类实验是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专门开设分析化学基本功训练周,专门训练学生称量、滴定、溶液配制等基本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和准确性,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逐步将经典验证型的实验改为应用型、时代型的实验,测定样品尽量选择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试样让学生测定,以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增添学以致用的气氛。如选择本地水泥厂生产的水泥测定其中的金属离子含量、由学生自己选择市售的不同碘盐进行碘含量的测定、化肥厂生产的氮肥中铵态氮的测定等。

1.2增开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和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及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具体题目可由教师给出,也可由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审核而定。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有关书籍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在络合滴定法中,选择教材中没有的题目,如以酱油、牛奶、葡萄糖酸钙口服液、鸡蛋壳、胃舒平药片、食醋等为样品进行实验设计;还有我们开设的在废旧电池中有效成分的回收和利用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收到良好效果。

1.3开设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和以后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创新实验内容包括: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课题;教师根据教学阶段和学生学习情况指定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参加部分课题研究。如涂料课题中异氰酸酯基的测定、化妆品中铅汞的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染发剂中苯胺的测定、古代砖的成分分析等。

2教学方法改革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主要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把分析化学实验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门课,进行独立的考试,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加涅指出:“离开了学习者的动机……不能引起学习”。同样,离开了教师的激发,动机只能处于潜伏状态。对化工专业学生来说,教师都必须精心准备,挖掘课程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围绕这一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2.1.1抓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一堂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密切相关。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预习报告。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以督促他们预习。此外,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每次实验前轮流安排几名学生参与准备实验药品,通过配制各种浓度溶液,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试剂的性质和特点,掌握一些试剂的配制方法,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知识。

2.1.2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

部分分析化学实验采取学生讲的方法进行。具体做法是学期刚开始时,课前指定1名学生负责该次实验的讲解,几节实验课后,过渡为随机抽取学生讲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讲完后让学生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对没讲清楚的地方,或不懂的问题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老师再对学生讲授中的遗漏问题进行补充和总结。

2.1.3课后写实验“感想”

要求学生除完成实验报告之外,还要写出实验“感想”,内容包括实验过程中自己出现的问题、后果,引起的思考;实验步骤的改进或方案的重新设计;实验误差的计算及引起误差的原因分析等。通过这项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巩固,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1.4实验项目可选化

以前的分析化学实验项目都是固定的,让学生产生了分析化学仅仅能在这几个测定中应用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某些实验内容采取学生选择实验项目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大大拓展了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实验的兴趣,避免了学生之间互相比对实验结果的现象。比如,在酸碱滴定法中,不同酸(盐酸,醋酸,硼酸等)的测定,不同混合碱的测定,同一个实验内容提供多个不同实验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

2.2开放实验室

教学逐步实现分析化学实验室在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设备上的全方位开放。实验课时要求指导老师不离开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解答学生问题;没有实验安排的时候,实验员值班,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预习,补做实验和课外实验。

2.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阔思维,使传统与现代化媒体相互渗透、补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2.3.1影视资源的利用

分析化学实验对规范性操作要求很严,仅靠上课时教师演示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将规范的操作采用录像、电脑动画等直观的形式加以演示,将复杂的、枯燥的操作技能,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规范性操作的具体要求,实验时学生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在滴定分析仪器的洗涤和使用教学中,可借助于大屏幕中影视录像片的有关片断,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实验台前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演示,并根据实验仪器实物,模仿影片中各种仪器的规范操作。

2.3.2虚拟实践教学的应用

由于学校大型教学仪器数量有限,学生的人均占有值较小,关于仪器的操作流程仅少数学生能看到教师演示,且实际操作机会较少。虚拟实验,可以用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形式,展现现代化仪器的内部构造,模拟实验全过程。将细致的`仪器操作流程用动画描绘出来,实现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传统实验教学的语言文字描述和静态的原理示意图讲解。

2.4举办实验技能大赛

在化工类专业范围内举行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在竞赛过程中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索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求知向上的学风,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最后,对比赛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或者团队加以适当的奖励,为学生今后学习、研究及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3考核方式改革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有利于加强实验管理,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在实验的考核上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的平时成绩(由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随堂考查、实验态度组成);另一部分是期末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包括,(1)基本操作考试:考试采取抽题的形式进行,学生抽取题目现场进行操作,老师观察整个过程进行现场打分。(2)笔试:考查学生对做过实验的原理、步骤、习题的掌握情况。(3)测定未知试样: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对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样品进行测定,根据学生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给出分数,考查学生对实际样品测定的能力。由于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提高,实验时操作标准规范,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实验问题并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实验积极性较高。数字化实验教学和虚拟性实验教学的引入,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体系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相互促进和统一的作用。今后的教学中将努力进一步实现实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并配合各专业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同时加强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10: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摘要:网络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掌握网络经济内涵与本质,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已成为客观必要。本文认为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设置上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模式和内容有待优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为完善陕西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推动陕西本省整体网络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经济随之兴起,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经济学应运而生,国内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网络经济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与交叉性课程,《网络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网络经济的理解与把握,而且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商务分析、运作、管理等实践工作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等概念的网络经济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引擎。此外,在新一轮的高等院校改革中,教育部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这些都对高校网络经济学的教育与网络经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高校的师资配备与教授方法。因此,高校必须增强网络经济课程教育的步伐,加快培养适应当下经济增长的网络经济人才。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举措。

二、陕西省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足

陕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对《网络经济》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几乎没有高校将其作为经济学下独立的一级学科,这导致高校不能开设网络经济学专业,只能将《网络经济》课程作为其他专业的辅助课程,以此来培养与网络经济学相关的专业人才。这种设置进一步导致了陕西省高校中网络经济学学术带头人较少,从事《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的多为其他专业毕业的博士,网络经济学教学队伍相对落后,客观上导致了陕西省《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效果一般。

2、教学模式和内容有待优化

目前陕西省很多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说教”特点明显。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只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参与。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与积极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网络经济学中涉及的先进技术和成功案例往往为英文版教材。然而,到目前为止陕西省采用网络经济双语教学的高校寥寥无几。

3、课件设计和应用质量不高

多媒体课件是《网络经济》授课的辅助手段,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陕西省高校的《网络经济》课程教学中,虽然已经大规模地采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反应却比较冷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网络经济》教学课件设计落后,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PPT的初级阶段,甚至有些课件设计画面凌乱,为了容下更多文字而缩小字号导致重点内容不够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件的质量以及课件的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对课件的使用比较机械,那些非自行设计而是使用别人课件的教师不能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课件,结果教学效果不佳。

4、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陕西省高校尚未专门建立《网络经济》课程实验室,主要利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研究和实习基地进行科研和实践活动,这使学生在实验中难以真正的体验以网络经济学为中心的运作和决策模式,不利于《网络经济》课程的学习。此外,部分高校虽然耗资建立了实验基地,但是没能完全地利用实验设备,降低了网络经济学教学的效果。部分高校没能与企业建立关于《网络经济》课程共同培养的战略合作项目,这使得高校培养的网络经济人才缺乏实践性。

5、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在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试为主、考勤为辅的方式。老师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成绩,并结合考勤平时成绩来确认期末最终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及时、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合理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模式。

三、提升《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教育主管部门服务水平与重视程度

在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之际,正进行一场宏大的全方位改革,这场改革需要大量的网络经济专业人才。面对这种状况,教育主管部门不但需要着手扩大设立网络经济学专业的高校的数量,增加网络经济学专业招生规模,还需批准综合类的高校和财经类的高校的网络经济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点。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网络经济课程的资金投入,促进高校的网络经济课程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对于陕西省财经类、综合类高校应积极申请网络经济学学士点,硕士点和博士点及博士点流动站,提高对网络经济学各层次、各领域、各地域人才的`培养。此外,陕西省高校应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网络经济学专业硕士和博士人才,提升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第三,设立《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研发团队,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研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并建立案例库。第四,高校要培养自己的网络经济学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提升网络经济学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对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的指导,提高高校网络经济学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高校网络经济学教学质量。

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经济学的理论教学模块,强化案例教学,将网络经济学理论与实际案例、探讨分析与查阅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网络经济》授课教师还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调整网络经济学课程内容以紧跟当下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英语能力,通过阅读英文文献来了解世界的先进技术与案例,通过国际网络经济典型案例分析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提升网络经济课件设计与应用质量

首先要转变对《网络经济》课件应用的认识问题。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经济》课程授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课堂教学气氛,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内容搬到课件里。其次,对《网络经济》课程教学课件要有设计与计划。根据每个高校不同的课程设置情况,对当前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情况进行整体统计,按照类别把实际使用课件上课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明确课件的出处,以及利用课件上课教师的年龄结构。在此基础上,应对课件设计和应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第三,建立优秀教学课件的评选和奖励机制。对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网路经济》课件的设计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并且不限于精神鼓励还可包括物质奖励。第四,建立高校间《网络经济》教学课件互通交流通道。对在实践中表现出较好教学效果的课件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通过设立校际甚至全国范围的《网络经济》课程课件互通交流平台,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及时、大范围的共享,从而有利于将《网络经济》课件成果转化为教学中的“生产力”,以最大程度上及时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4、加大实验室投入,与企业共同培养网络经济人才

陕西省高校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基地的建设,增进研究基地的实用性,提高研究基地对学生网络经济学学习的效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网络经济学。在加大实验基地的投入的同时,陕西省高校还应增强对网络经济学实验基地的利用程度,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网络经济人才的战略合作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物处理能力。

5、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网络经济》课程的考核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考核。其中,理论知识的考核一般放在期末,主要是通过期末成绩来衡量,而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考核应放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主要通过平时成绩来衡量。理论知识的考核依旧可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而实践能力的考核可根据具体的考核项目而定。比如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时,就将实验成绩作为评判实践能力的主要标准。综合能力的评判需要注意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比如,可通过设置专题讨论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时教师先提前布置讨论题目或范围,学生根据需要自由组合成3-5人的讨论组,根据讨论题目搜集材料并进行现场讨论。然后教师根据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最终提交的讨论材料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打分,以此作为讨论组成员在综合能力中的最终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田夫,万仪.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综述[J].(02):76-78

[2]杨栋,郑亚琴.初探《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内江科技.(11):73

[3]张宇婷,郑亚琴.《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73-76

[4]杨瑞龙,朱春燕.网络经济学的发展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09):19-23

篇11: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近几年来,我们对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 医学检验 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在医疗实践中对疾病的确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医学教学上将微生物学及检验这门课程讲授好,如何使学生们尽快掌握检验的技能与技巧,适宜高速发展医学实践,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几年来,我们对微生物学及检验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一、改进理论课讲授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1、教师备课

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形式上有所改变。目前,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因此,在备课时要求教师除了以教材为蓝本,还要增添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并将相应的内容总结、整合贯通后成为其授课资料。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主动学习新知识、了解本学科新动向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改革理论教学方法

以往教师讲授部分基本上是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以“填鸭式”形式传授给学生,这种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确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机械记忆。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被动地、机械地、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局面,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依赖心理的增强,积极主动思维的意识减弱,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结合以往的教学研究[2-6],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学导式、讨论式、问题式、研究式等,变“主讲”为“主导”,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开启学生的思维,收效甚佳。

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选取典型的临床病例,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筛选,再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引出多个相关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将其与基础理论联系起来,待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后,教师再进一步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推断病人临床症状为何种微生物感染所致。反过来,又使同学们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讲授狂犬病病毒时,我们从典型的狂犬病病例的临床症状讲起,从而引出导致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后,提出以下问题:①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何?②致病性怎样?③传播途径有哪些?④微生物学检查法有哪些?⑤目前预防治疗措施有哪些?围绕这几个问题,启发同学从病毒生物学性状上,致病性、免疫性上推导临床表现,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步入临床学习打下坚定基础。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学习竞赛,经常出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题目,这些题目在教科书中找不到答案,学生只能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去找到解决办法,这样,学生便更加积极地学习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敢于质疑的勇气得不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及学习效果得不到提高。为此,我们将教师讲授的时间适当地压缩,强调学生的.参与,在传授中我们将知识的脉络、知识的难点讲清楚,而不是全盘灌输,让他们围绕着老师提供的路线自主学习,自行思考,提出问题,教师释疑。

3、创新教学手段

以往,教师上课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特别是讲病原菌的形态学时,学生感到抽象、乏味,教学效果差。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录像等设备,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为一体,图文并茂,扩展了实验教学空间、效果,使狭小的实验室空间延伸到广阔、先进的“检验世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直观,突破了病原菌形态学这一难点。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普遍反映:记得住,学得活,效果好。

二、规范实验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实验课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达1:1.3。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教学大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和训练才能相结合的过程,是科研工作的主体,严谨认真是试验成功的关键。

1、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

以前,每次实验都是由实验人员提前准备好了实验菌和培养基,学生实验时只管接种已知实验菌,培养好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对实验菌常出现的部位及临床标本的处理、鉴定程序、基本鉴定依据等都一无所知,因而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如在做细菌接种实验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培养基,熟悉培养基配制的环节,并用他们接种培养的细菌进行后续的实验。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并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2.1 建立统一的实验课带教标准

不同的老师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带教方法各有千秋,我们教研室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实验课带教标准。全体老师在开新实验前,共同商议,对实验应达到的目的、重点、难点,实验的规范示教方法、操作流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都统一了标准。这样可以使每位教师的知识互补和渗透,去粗取精,以提高本门课的实验课教学质量。

2.2开展综合性实验

我们把一些独立的实验合并成一个大实验,如将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奈瑟菌鉴定检验实验合并,定为球菌的鉴定;将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细菌鉴定实验合并,定为肠道菌鉴定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学生临床微生物检验鉴定

临床微生物检验鉴定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将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到医院采集标本,并进行标本的处理、分离培养和鉴定,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经过几次实验后,能更好的掌握临床标本的鉴定程序,并能自主处理标本、自主选择所需的培养基,为学生毕业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重视小结, 做到善始善终

实验课是验证理论知识正确性的过程。因此,实验后的小结既要有概括性又要有针对性。实验结束后认真组织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没有出现预期结果的实验,我们也要组织学生分析原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帮助。

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飞速发展,为了使学生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医学教学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变换那些在教学中不相适应的内容和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达到了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实际技能,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晋英,王秀虎,黄泽智等.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及检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热带医学杂志,2008,8(5):516-518.

[2]黄泽智,王秀虎,舒景丽,等.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8(2):封3-封4.

[3]伦永志.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中体系改革的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6):53-55.

[4]唐四元,周乐山.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3 (7):111-112.

[5]王炜.从世界一流大学教学方法看医学教学改革[J].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版),2003,5(1):7-8.

[6]杨耀防,涂明华.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过程相关问题探讨[J].国外:学:医学教学分册,1995.16(1):4-5.

篇12: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1、政治经济学课教学改革的原因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教育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是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当今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片面强调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滔滔不绝讲解;另一方面,学生紧张记录。形成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单向输入,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二,片面强调教材的作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材,而教材内容通常具有滞后性,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经济理论最新动态。第三,片面强调校内课堂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是在学校课堂中进行,学生所学知识未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应变能力较差。

1.2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为科学抽象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定性分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长期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是注意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忽视三大基本方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有机结合,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准确认识,不利于其将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政治经济学课教改的实施途径

2.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教学。

2.1.1 课堂教学采用三段法,知识传授由浅入深。第一段:教师对前次内容简单回顾,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并与新课紧密联系的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由此导入新课,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第二段新知识点讲解。这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完成。第一层次,运用科学抽象法对基本知识点进行分析叙述;第二层次,选择典型实例进一步分析。正是充分运用这一方法,使学生对枯燥的教学理论有了更深刻理解。第三层次,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总结归纳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又有了进一步认识。第三段:课堂练习,授课之余,笔者参阅了大量资料,编制出适合学生使用的习题集,由学生课堂独立完成,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对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2.1.2 结合青年学生活泼好动,反应快,独立意识强的特点,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将教材中某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通过讲课形式解决,对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辩论、讨论方法解决。

2.1.3 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及时更新和精炼教学内容。①教材选择始终处于动态更新和调整过程中,一改过去教材不变、教案陈旧状况,使教材常新教案常新。②及时将一些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使基础课教学得到优化,理论更联系实际。

2.1.4 考试形式多样化,力争使考核内容能够真正检验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精髓掌握的情况,以及运用它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专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本课的特点,采取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2 打破学科授课独立化过程现象,实现交叉学科的有机结合。笔者在担任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负责讲授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是关于国家、民族、政党等内容的学科。与政治经济学有相通之处。在教学中,采用横向联系法,从两个学科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讲解,从而大大拓展和加深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更关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

2.3 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在学术上不断进取。多年来,始终不忘读书,努力科研,将科研实践的体会和科研成果以生动而深刻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激励学生敢于、善于独立思考和敢于创新。

2.4 以满腔热情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

3、政治经济学课教改的成效

3.1 实现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生对本门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纳,变知识传授为能力自我培养。

3.2 学生及时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论素养,为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由于采用了演讲、辩论、课堂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勇气,树立了自信心,锻炼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规范了行为举止和仪表仪态,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政治经济学课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支,改革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

浅谈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

浅析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

虚拟仪器用于生物医学论文

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育论文

进修生医学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生物毕业论文

医学生物学教学论文

医学遗传课分子生物学教学策略论文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锦集12篇)】相关文章:

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2022-05-06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论文2023-07-29

实验教学环境工程论文2023-03-21

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论文2023-11-02

导师推荐意见范文2022-12-26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2022-12-03

生物论文500字范文2023-09-30

教育改革论文2023-08-14

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学教学的思考论文2022-04-30

导师推荐意见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