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

时间:2023-12-10 07:43:0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太极拳教学(合集6篇)由网友“shgzlc200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太极拳教学,欢迎阅读与借鉴。

太极拳教学

篇1:太极拳教学基础理论

太极拳教学基础理论

太极拳是一门科学,太极拳教学更是一门科学,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再不能随便地去看待教拳,再也不是谁都能教拳,谁都能教好拳.学点太极拳教学理论,提高太极拳教学水平,逐步实施正规教拳、科学教拳迫在眉睫.

作 者:高德明  作者单位: 刊 名:健身科学 英文刊名:SCIENCES OF SERONG PHYSICAL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太极拳教学反思

太极拳是我们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方法,又是克服器材少的一种手段。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笔者在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根据自身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性接受能力,总结设计了以下教学教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1、结合地方特点,增强健身意识

大部分中学生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我要民族文化武术运动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极拳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径脉、创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并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棚、履、挤、按、采、列、肘、进、退、顾、盼、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第一组起势动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守解脱动作。

2、充分利用图片、媒体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

合理的运用图片、媒体和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础。从教学实践体会;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挂图,并用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为教学所用。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似的动作;光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示范时;运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又如:“双峰贯耳”等教学动作,同学间可相互演练。这样教学,学生学的积极,领会掌握动作更快,具不易遗忘。再如“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形象的提示,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加深动作概念的'理解,以利动作的掌握。此外辅助教学的方法还很多,要根据不同的动作合理的运用,在教学中应注重示范的位置及示范面等,还要根据教学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予以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用教学效果。

3、课堂引入舞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缺少练习情趣,在课堂开始与结束部分,有目的地选择了与太极拳动作一样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广场舞蹈,代替常规课的部分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舞蹈教学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其作用不可小视。

太极拳主张有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拳论用“运劲如抽丝”、“自始至终,绵绵不断”,“行云流水”等形象的采纳,以求匹配,往往能够合二为一,收获意想不到的共鸣效果。在教学与练习中,也要培养学生的乐感素质。同时也能够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热情,促进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均有较好的作用。

4、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注重巩固与成效。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该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进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多面素质提高,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也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教育及培养,提高学生们自觉参与练习太极拳的积极性,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篇3:太极拳教学反思

太极拳是我国具有浓郁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有效锻炼身体的养生拳种。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在这两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性接受能力,总结反思如下:

一、结合武术攻防技法,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

太极拳具有养神、静心、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对各种慢性疾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我要民族文化武术运动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练习的直观效果:

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教具及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础。从教学实践体会,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图画、多媒体、篮球等其他多种教具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学生直观意识。

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似的动作;光口头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示范时,运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再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等形象的提示,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加深动作概念的理解,以利动作的掌握。要根据不同的动作合理的运用,在教学中应注重示范的位置及示范面等,还要根据教学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予以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用教学效果。

三、音乐渗透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能有效调节学习气氛:

简练的口令术语提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但在整套动作基本学成之后,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缺少练习情趣。而在练习中,有目的地选择乐感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其效果更佳。 在教学与练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乐感素质。同时也能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热情,促进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均有较好的作用。

四、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习,巩固中自有提高: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俗话说“拳练千遍,身法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实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另外也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及教育,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踏入社会,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从实践角度回顾,以上几点教学方法是基本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希望能给教太极拳同学带来一点启示和帮助。

篇4: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探究论文

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探究论文

终身体育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需求,太极拳运动则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首选项目和最佳运动方式。太极拳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健身项目,在全民健身中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不仅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更主要的是人们在这项渊源流传的且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运动中体会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一、太极拳的作用

1.太极拳具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疏经通络的健身功用;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加强大脑的调节作用,改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太极拳圆活缓慢并且动作柔和,要求呼吸和动作自然配合,全神贯注,在连贯练习时它强调用意念来引导动作,从而达到使全身肌肉既保持一定的劲力内畜并且有周期的放松的效果。太极拳的动作组成,包括多种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这样,它就可以加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从而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太极拳运动的基础与规律在于阴阳之道,太极拳理论创立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太极拳各招各式讲究的是左右平衡,通过左右的协调配合使得人体左半身与右半身的经络气血得到均衡的锻炼从而保证了经络系统的阴阳平衡。常练太极拳,不但可以促进心肌收缩力的加强,血液输出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内气畅通,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促进各种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减少肌酸的蓄积。练习太极拳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症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太极拳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积极地意义。太极拳的修炼充分的表达了中国文化沉着安详、松静自然、刚柔相济、进退有节、内外兼修的精神内涵和对生命的关怀。太极拳讲究心静用意,即要求练拳过程中心理活动平衡,用意识支配动作,使人的思想活动集中在练拳上,排除杂念,免受不良思绪干扰,从而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识控制力提高,“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以太极拳拳理重在养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尽管这些太极拳机理,仍以经验形态存在,但对现代人调节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提高人的自制力,变得刚毅开朗乐观,人格更加完善,个性不断成熟,学会处理、安排、解决事情,太极拳活动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忘记烦恼和痛苦。大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太极拳,使身心进入到柔和、舒适、平静的状态,摆脱烦躁和焦虑,这对调解心理、生理平衡都很有好处。所以说太极拳是一种大学生的心神体操。

二、大学体育课中的太极拳教学策略

1.加强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太极拳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并实践于教学当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阐明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太极拳的攻防作用、太极拳的养生和健身作用、太极拳优美的旋律与人体各器官的和谐调节作用,激发学生掌握太极拳技术动作和技巧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太极拳的主观能动性。

2.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师主导,循序渐进,以套路和基本功为主,示范演练与领做动作相结合的原则。太极拳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始终起主导作用,随时关注学生的学练情况,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坚持下去,形成习惯。教师要始终严把技术动作的规范,提高练习效率,避免运动性损伤。学练内容要由简至繁,由外到内,循序渐进,以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

3.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在各种各类的学校已经普及,他具有很大的直观性。通过多媒体观看太极拳的技术演练和攻防战术表演,可以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可以通过画面定格反复观看,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动作细节和动作要领,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体能消耗,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发挥分组教学的优势。分组教学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进行指导的模式进行教学。大学体育作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衔接的关键,处在重要的位置,更迫切需要把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作为首要目标,作为武术运动中一项主要的健身项目的太极拳必将会受到更多大学生的欢迎,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健康保健意识,培养正确的终身体育观。

参考文献:

[1]张肇平、杜飞虎.论太极拳[M].北京体育大学版社,.

[2]李德印.太极拳教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篇5:略谈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论文

略谈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论文

一、培养学生自我“学”“练”能力的教学方法

1、提问研讨法例如,在太极拳教学中,学生学习“弓步”这一基本动作时,多数学生总是出现前后脚在一条直线上的错误,教师反复提醒,但效果仍然不大。教师采用设题研讨法,在分组练习时,让学生讨论“两脚前后弓步站立在一条线上,与两脚前后站立时保持左右横向间距20公分,两种动作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练习中认真体会动作,相互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并能自觉改正错误动作。

2、“师生换位”教学法每个学生都各有特长,但是由于我们过去主体性教学意识淡薄,没有主动的发现学生。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要从教学活动的“演员”变为“导演”,变主讲为主导。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活动。例如,在太极拳课上请我校太极拳协会的学生当“老师”,协助教师帮助动作较差的学生改正动作或在队列前示范,教师可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每一个学生完成动作情况。请学生上“讲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分解与完整教学结合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对那些体能较差,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多给予鼓励、表扬,帮助她们建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还要注重教学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太极拳的动作复杂,教学中的方法有;采用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教法,这样可将复杂动作简单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内、外结合法运用“留作业”的方法,使课内、外练习结合起来,对于巩固提高课上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学生按学院、专业或班级分成合作小组,要求小组长负责集体练习。此外,我们还采用了课外让学生编操,课上教操、领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在每次课确定三名学生为下一次课的领操员,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共同讨论创编六节徒手操,要求作到动作熟练,准确并回运用口令,在每次课准备活动练习时,担任编操的学生每人负责一组进行教操,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对学生编操、教操、领操过程的表现给予评价,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让学生编几节徒手操的一个小的教学环节,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组织能力、表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从点滴做起、小事开始的教法手段,日积月累,将会出现“聚沙成塔”的效果。

5、变换条件练习法过去上体育课,把学生管理的规规矩矩的,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对此,我们有意识在课的结束部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利用我校林场内“空地”听音乐练习太极拳,在树林里练习跳绳、耐力跑。采用有节奏的音乐,跳“兔子舞”“双人4步舞”“集体十六步”“双人十六步”,太极拳项目属于动、静结合的练习,为了避免练习中内容单调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将动作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动作来表达感情,唤醒潜在的喜悦,体育教学中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富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中。

二、培养学生自我“学”“练”能力的练习形式

体育教学练习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非常重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1)自愿结伴法:学生可与自己信任的同学一起练习,以诚相待,更易交流,在轻松愉快而和谐的氛围中练习可减小心理压力。

(2)优差互搭法:将基础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使他们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和提高,也可以让水平较高学生带动水平较低的学生一起练习,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进行练习,那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增强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3)同质分组法:即按学生的.能力分小组,由于每组学生水平相同,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要求相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提高,体现出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升降级分组法:在练习中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影响,有的学生进步快,有的学生进步慢,教师可通过组与组之间相互观摩,相互评议方法,实施升降调整。

三、小结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选择合理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需要的健身知识、健身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越高,两者相辅相成。

篇6: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

早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园里有一些人练太级拳,它对于人们的身体有很大好处,但对于太级的招式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就目前而言,24式太极拳是爱好者最多、实践的人也最多的一种太极拳。陈式养生24式太极拳是24式太极拳中的一种,简单易学又益于养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来学学看这套拳法吧。

练习步骤

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熟练套路其实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如果你能够保持每天练习十遍以上的状态,那么最多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了。熟练套路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具体动作要求了,应该从头至尾放慢速度演练与思考,然后才能纠正动作中的错误。这一段的练习同样需要坚持每天十遍,看到效果后才嫩刚进行下一段学习。

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这一阶段的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一气贯通”。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其实在上一个环节的结尾时候,如果你对太极拳的掌握达到了标准,应该就能够感知到身体中的内气流动。不过这个气可能若隐若现,有时可以感知有时不行,甚至可能完全消失,这就是因为体内经络不通畅,导致内气难以流动的缘故。因此达到引动内气阶段的练习后必须注意意念的作用,用大脑对内气运行进行指挥,不通之处则自行对身法进行调整,以得劲为准。

另外,这个阶段的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同时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形气结合、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从医学角度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就是要求每招每势,都要注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催动外形。通过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在体内运行。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与形体难以结合。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够,难以适得其中,在套路架式的练习中,就会产生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能身手一家,动作协调。谚云:“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身肢顺随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重于意念与形体姿势的结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气到、形到,使内气一气贯通。 同时应当理解,某一部的开合,是全身整体开合的局部表现,全身总的毛病,也可以从局部反应出来。因此,凡是调整局部姿势时,务必注意整体的调整,从而达到意气合一。这一阶段的具体表现为: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足跟发重,丹田有发沉之感。

周身相随、内外一致

“周身相随,内外一到”的意思,是指全身形成一完整的运动体系。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云:“太级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此段论述,具体阐明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以及一气贯通的整体表现。

在周身内外相随一致这一阶段,内气虽已贯通,但很薄弱。在练拳时,稍不注意或运动不当(如疲劳过度或精神欠佳),都会影响内气的贯通和运行。在前一阶段,如身、手、内、外产生了矛盾,可以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使姿势顺随,内气贯通。而在这一阶段,就不许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阶段,要求周身相随,以内气催外形。气不到,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外形随气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缠绕往来,圆转自如。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驭,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丹田,遍布全身,处处有之,无时不然,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内劲之功效。“缠丝系劲”为陈氏太极拳之精华。

达到这个阶段之后,就能够考虑同时进行推手的练习了,因为此时你的太极拳已经基本掌握熟练,能够自如运用了。另外,每天还可以每天练习一会炮捶和器械,来增加你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运用,最终达到不加思索,不犯疑意,不期而然,内外一致,周身相随的程度。

通过这一阶段练习,已经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不走弯路。继续深入研究,就可逐步进入奥妙境界。陈鑫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盘。《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咱说潮“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

略谈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论文

太极拳教学计划

太极拳论文范文

大学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论文

师范类高校EFL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太极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论文

体育课合作群体教学创新模式的出探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理念的研究

游泳教练员工个人总结

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太极拳教学(合集6篇)】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课教学心得2023-06-24

小学体育课心得精选2023-05-24

高一体育教学计划合集2022-11-11

太极拳课程活动总结2022-06-03

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拉丁舞教学方法研究论文2023-10-11

大学体育垒球教学计策试议论文2022-11-21

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康复医学的应用论文2023-03-27

太极拳比赛活动方案2023-02-27

研究会社会团体工作总结2023-10-12

大一体育课心得体会2023-11-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