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论文(整理15篇)由网友“来吃小点心”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略谈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论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略谈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论文
略谈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论文
一、培养学生自我“学”“练”能力的教学方法
1、提问研讨法例如,在太极拳教学中,学生学习“弓步”这一基本动作时,多数学生总是出现前后脚在一条直线上的错误,教师反复提醒,但效果仍然不大。教师采用设题研讨法,在分组练习时,让学生讨论“两脚前后弓步站立在一条线上,与两脚前后站立时保持左右横向间距20公分,两种动作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练习中认真体会动作,相互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并能自觉改正错误动作。
2、“师生换位”教学法每个学生都各有特长,但是由于我们过去主体性教学意识淡薄,没有主动的发现学生。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要从教学活动的“演员”变为“导演”,变主讲为主导。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活动。例如,在太极拳课上请我校太极拳协会的学生当“老师”,协助教师帮助动作较差的学生改正动作或在队列前示范,教师可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每一个学生完成动作情况。请学生上“讲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分解与完整教学结合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对那些体能较差,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多给予鼓励、表扬,帮助她们建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还要注重教学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太极拳的动作复杂,教学中的方法有;采用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教法,这样可将复杂动作简单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内、外结合法运用“留作业”的方法,使课内、外练习结合起来,对于巩固提高课上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学生按学院、专业或班级分成合作小组,要求小组长负责集体练习。此外,我们还采用了课外让学生编操,课上教操、领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在每次课确定三名学生为下一次课的领操员,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共同讨论创编六节徒手操,要求作到动作熟练,准确并回运用口令,在每次课准备活动练习时,担任编操的学生每人负责一组进行教操,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对学生编操、教操、领操过程的表现给予评价,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让学生编几节徒手操的一个小的教学环节,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组织能力、表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从点滴做起、小事开始的教法手段,日积月累,将会出现“聚沙成塔”的效果。
5、变换条件练习法过去上体育课,把学生管理的规规矩矩的,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对此,我们有意识在课的结束部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利用我校林场内“空地”听音乐练习太极拳,在树林里练习跳绳、耐力跑。采用有节奏的音乐,跳“兔子舞”“双人4步舞”“集体十六步”“双人十六步”,太极拳项目属于动、静结合的练习,为了避免练习中内容单调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将动作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动作来表达感情,唤醒潜在的喜悦,体育教学中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富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中。
二、培养学生自我“学”“练”能力的练习形式
体育教学练习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非常重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1)自愿结伴法:学生可与自己信任的同学一起练习,以诚相待,更易交流,在轻松愉快而和谐的氛围中练习可减小心理压力。
(2)优差互搭法:将基础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使他们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和提高,也可以让水平较高学生带动水平较低的学生一起练习,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进行练习,那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增强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3)同质分组法:即按学生的.能力分小组,由于每组学生水平相同,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要求相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提高,体现出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升降级分组法:在练习中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影响,有的学生进步快,有的学生进步慢,教师可通过组与组之间相互观摩,相互评议方法,实施升降调整。
三、小结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选择合理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需要的健身知识、健身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越高,两者相辅相成。
篇2:浅析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探讨论文
浅析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学;钢琴课程;方式
论文摘要: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相比,培养目标、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高等院校音乐课程教学不仅仅只延续了专业音乐院校一对一上课的方式,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增设了小组集体课、即兴伴奏课以及重奏课等教学方式。本文进行了探讨。
1要上好集体小组课
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音乐专业,钢琴课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不是要解决学生在钢琴上的“个性”问题,而是要解决学生掌握钢琴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具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和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教学与伴奏的能力。在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中,正确而有效地运用集体小组课这种教学形式是完全可能而且是非常必要的。钢琴小组课的基本特征是几名钢琴学习程度相近的学生共上一堂课,每次课有基本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要求,教师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做一次性集中的示范和讲授。而目前高等院校音乐系钢琴小组课大都是“流水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几名学生一堂课,每个学生上十几分钟的课,一个接一个的上课,这种教学方式造成学生上课时间短,曲目单一,教学进度慢,学生回课效果不好等弊病,应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后,由基本上没有钢琴基础的四名学生组成一个钢琴集体课教学小组,每周上一次课,每次上一课时,第一次课留下四首乐曲,下次课抽查,每人弹一首不许重复,再下次课再抽查其他的没有回过课的曲目。每次课先用二十分钟抽查作业,十五分钟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总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找出弹奏时有毛病或优点比较突出的小节,进行示范性弹奏,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出优、缺点问题所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克服缺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要上好个别课
钢琴演奏的技艺性特别强,而每个学生掌握演奏技艺的能力各有差异。同时,艺术有其本身的特点,在艺术见解,艺术趣味、音乐处理或弹奏等方面,允许百花齐放,可以有一个相当大的变化范围和幅度。乐曲的处理只要不违背音乐的性质,这样或那样的设计都是被允许的'。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不仅可以用不同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即使用相同的教材,也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和处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认为对钢琴演奏有一定程度的学生以个别课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是有很大优点的。教学方法,一般学校常用的有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读书指导,参观、实习、练习等等。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都必须系统地向学生讲授以上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作用是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自觉学习来获得知识;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程度较浅的学生,可以提问教师讲授的内容,看他们理解,掌握的程度;对程度较深的学生,则可以留下题目让学生准备,看他们对作家、作品了解,掌握的情况;钢琴演奏是艺术的创造,示范演奏有助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及对音乐意境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示范演奏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主要从理解,认识出发,使他们逐渐具有独立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也绝不只限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认真钻研,将各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并创造出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向全面的方向发展。
3要开设即兴伴奏课及重奏课
即兴伴奏课及重奏课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最有效的途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扩展视野,增加音乐修养,而且对学生的钢琴演奏及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弹伴奏,学生可以学到与别人合作的本领,演奏中更注意倾听及思考,同时也增加向他人学习的机会,提高理解力,欣赏力及表现力。钢琴以其特有的优越性,被人们称之为“乐器之王”,但也有其薄弱点,不能像弦乐那样容易表现优美的连奏,也无法像管乐似的在长音上自如地做出渐强渐弱,更难以超越人声那细致丰富的情感变化。通过伴奏、合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演奏的歌唱感,也有助于体会及模仿更多音色的变化。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视奏能力,获得更多舞台艺术实践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大有帮助。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式,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多才能、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最终实现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蓉.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及其主体调适[J].德州学院学报,,(03)
篇3:高校太极拳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高校太极拳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摘 要: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随着大众健身活动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太极拳以其特有的健身、攻防之功效,以及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优势,在高校内开展广泛。这对太极拳运动形式传承和发扬本来是件好事,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重外形不重内涵,而且教师对太极拳教学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本文从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的特点和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入手,提出高校太极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对策;
一、发展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改变传统观念
以往太极拳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教的设计,对如何教考虑的较多,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和技术的载体,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对如何使学生乐学、爱练考虑得较少,导致学生始终是被动的参与者,使学生感觉不到运动的乐趣。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如“太极拳的一堂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我们这堂太极拳课,你们能与音乐配合打太极拳吗?太极拳能防身呢?你认为太极拳对身心有多少功效呢?同学们,用你们的队形和选的音乐来练习,看看哪组的打的好。”等等提问,这样同学们都纷纷开始跟着音乐起劲的练起来,几个同学还在一起进行讨论动作如何攻防。这样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怎么练学生就怎么练的定势思维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的强度。
(二)引入电化教学的辅助手段
太极拳不能没有技术练习,但技术练习只是一种载体,要通过学习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为技术而技术。在技术教学前,要以学生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所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合理运用太极拳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可以使学生自学和反复地学习到太极拳整套、掌握每个分解动作的细节,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节奏、风格、特点以及太极拳技击的魅力,使学生通过视听的综合效果体验太极拳的整体美、表现美、协调美、技击美,较快产生良好、完整的印象及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融入到练习中去。这种寓教于乐的直观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太极拳练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组织教法形式的多样化
在太极拳教学中,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及学习兴趣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教学课中采用不同的教法手段,从教学组织上、队形的变换上及教师的语行举止等各方面入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手段,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改变以往教师整堂课前面领着教,学生后面学,传统单一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友伴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展示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经常发现有些非常内向,同时活动能力也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在教师提出分小组合作时总是找不到伙伴,于是就会帮助这些学生找到他们合适的伙伴组,让学生处在一个爱动、爱玩、热情的友伴群体中,用友好的态度陪其一起学练,并给予帮助,那么他就会消除自卑感,放松地、毫无顾虑的与友伴一起学习。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运动的欲望与兴趣,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因而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安排有趣的课堂配乐练习
太极拳配乐练习可以控制学生的动作节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对调节他们的动作不协调、紧张、注意分散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以增强记忆、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在太极拳教学中采用配乐教学时,由于音乐的强度、节奏和频率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音乐配合教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应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音乐来练习,这些优美的音乐能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能使人的精神中枢兴奋、心情愉快、情绪高昂、精神振奋。这样学生在欢快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运动,情绪饱满,注意力容易集中,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与学习环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积极性;音乐节奏及音乐中伴有的动作提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时间感和节奏感。有利于学生心理安静,排除杂念,精神集中,提高练习效果。
(五)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动作技术,许多学生往往会不太感兴趣,久之,甚至使他们感到厌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求知欲,太极拳教学的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不要太大努力就能实现太极拳的学习目标,保证学生能一贯地获得成功,每一新的教学阶段不能有太多的困惑和挫折。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习任务与学生己有经验的适应性,努力创造这种问题情境。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注意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应熟悉太极拳的相关教材,逐步地提出适宜的有挑战性的目标,教学应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成功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实际范围内提出挑战,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动作技能而不要遭受过分的挫折;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在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心理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到学习任务有关的学习情景中,使学生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协调起来。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对太极拳学习动机才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是激发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二、激发和培养太极拳的学习兴趣
太极拳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习动机的前提,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太极拳学习,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太极拳学习动机的有效保证。在太极拳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大学生非常喜欢太极拳运动,但不太喜欢体育课上的太极拳学习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我们教师。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为了教而教,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没有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以有利于学生的乐学和乐练为出发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人人爱上太极拳课。
如太极拳理论课的教学应安排在开学初期,理论学习可以观看太极拳表演和比赛;介绍一些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攻防技巧和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等到同学们进入状态时再教授太极拳动作的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提出新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任务,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亲身体验为教学提供的特定情景,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所以,让学生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这种行动,利用情境的组织活动使原本比较单一的练习变得有滋有味。
三、加强太极拳的技击性
太极拳的技能具有攻防含义,技击格斗理所当然成为太极拳的第一要素,其本质就是在实战上学以致用。由于一些教师自身对太极拳教学认识上的偏差,而忽略了太极拳的技击性,教学仅仅停留在动作的练习上,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
我们在对大学生选修太极拳的原因调查统计中发现,有68%的大学生认为太极拳可以防身对付歹徒,大多学生还是希望太极拳应加强技击练习。我们应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想,在太极拳教学中适当突出技击方法的教学,运用学习动机来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在太极拳套路学练过程中教师要讲解、示范动作的攻防含义,并安排适当安全的攻防练习,从而可以加强太极拳的学习动机。
四、突出教学过程的评价作用
我们在进行太极拳学习外部动机的调查发现,为了完成学分随便选的同学占37%,所以教师要重视太极拳教学中的评价,应及时做好教学检查工作,以掌握学生知识、技能、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太极拳的学习过程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专注学生的教学任务本身而不是关注评价结果,这样的学习过程最为顺畅。让学生及时了解太极拳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不仅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具有调节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激发与维持作用。对于学生学习阶段性结果要少作一般的评定工作(如分数或好坏),要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动作矫正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全面、深入的评价,这比一般的成绩评定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评价要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少用批评;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评价,以鼓舞其上进的信心,并提出低一点的目标,如在老师或同学的带领下能一起做。从而使学生有信心,钻有方向,攀有目标。
篇4: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教学论文
摘要:钢琴课程是高校声乐艺术教学的基础课,也是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练习打下坚实基础的课程,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数量增多、水平参差,以及课堂缺乏变化、教师水平有限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拓展训练。本文对高校钢琴教学的拓展训练进行了策略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钢琴教学;拓展训练;高校教学;综合素养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迎来了新的转折。作为声乐艺术学习的基础课程,高校钢琴教学需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对于高校钢琴教学的理论及实践探讨,前辈诸家已多有涉猎,本文将从钢琴技艺、教师、学生等三个方面,对此再次进行分析。
1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1.1高校扩招情况下的集体课教学
在高校扩招情况下,对于钢琴教学实际上带来了一些直观可见的影响的。首先就是扩招带来的大量生源,使钢琴课程不得不从以往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单一教学转变为集体课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教师不再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要逐渐探索出面向班集体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势下,教师更多地关注到的只是学生的技能,而对于蕴藏其中的情感投入、创造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不能给予更多的关注。甚至对于学生弹奏时简单的指法错误都不能及时的纠正。当然,这种做法的优势就在于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讲解清楚,大班授课能够使学生更具竞争意识,更为集中精力的进行学习,并且有可以探讨的对象。
1.2教师钢琴教学经验有限
当前高校选择的钢琴教师,多数都是来自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尽管这部分教师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在钢琴教学中难免会有些淡薄。钢琴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性学科,需要弹奏者有着较长时间的练习,否则只能算作会而不精,而且钢琴本身是一门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弹奏特色,但如同有些人成为了弹奏的大师,有些人始终默默无闻,区别就是能够成为大师的人都是激起了人们的共鸣的。钢琴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师范院校的教师的弊端充分暴露。大部分师范院校的教师与大学的教师一样,都是声乐艺术的附庸,而且师范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教学技巧等综合课程的学习。因此,既有娴熟的钢琴演奏实力,又具有教学能力的少之又少,这也是当前高校钢琴教师选择的困哪原因。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变化。
1.3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当钢琴教学成为个高校的教学学科后,便很明显的呈现出中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在高校大环境下,本身学术氛围就较为浓厚,教师也偏向于学术派,在这样风气下,学生的学习重心自然发生着偏移。除此之外,钢琴教学本身也并未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不仅受限于校园的钢琴器材,学生练习的机会减少,还缺少表演机会,钢琴虽然被称为乐器之王,但大部分发挥作用于伴奏等,既能给声乐演唱伴奏,又能给其它乐器演奏,但钢琴本身单独演奏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因此,在教学中,理论的部分明显高于实践。
篇5: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教学论文
2.1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钢琴学习作为艺术门类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要求,当前高校钢琴课程受到时间及教师精力的限制,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训练,属于单纯地进行练习,对于学生本身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养、艺术审美能力等都未能顾及到。组织展开钢琴教学方式拓展,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艺术素养,缓解集体课教学带来的教师精力与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技能的'全面提高
这种技能的提高,既是指学生钢琴弹奏技能的提升,因为在教学方式拓展的过程中,教师是要想办法弥补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培养之间的矛盾的,也就是说,缓解的当前集体授课的弊端,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得到提升,基于此,高校钢琴教学方式的拓展实际上代表着对学生培养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学方式的拓展,能够使教师更加关注到钢琴教学本身,更多地去探寻钢琴教学方法,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够使教师走出理论的限制,真正地去观察、探索钢琴教学,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这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篇6: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教学论文
3.1从音乐技能角度进行的拓展训练
就音乐技巧的角度,主要是学生在钢琴演奏技巧方面的提升,这是从音乐表现力方面展开的,需要关注到钢琴弹奏训练、音乐敏感度训练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做好扎实的基本功,是学生展开进一步钢琴训练以及发展的基础。(1)进行弹奏训练。在进行弹奏训练的过程中,包括指法训练和乐法训练等方面,基本功的练习,是要求教师能够发挥主动性,帮助学生进行声乐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勤学苦练,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练习技巧、思路等内容传递给学生,例如带来学生唱乐谱。唱乐谱是钢琴弹奏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式,通过唱乐谱可以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节奏,唱乐谱、唱指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靴子过程中记住这些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自身的节奏,在演奏过程中不慌不忙。在练习过程中,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及方向。(2)进行音乐敏感度训练。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的体验,既弹奏过程的体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进行策略性思考,对学生进行音乐敏感度的训练。所谓敏感度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的乐感,看似摸不到、拿捏不清,但实际上却是需要给予关注的,因为这正是音乐学习中需要关注到的。增强学生的音乐敏感度,源于日常大量的练习与欣赏,钢琴作为一项高雅艺术,尽管钢琴本身能够为许多乐器或者声乐演唱配音,但真正能成为钢琴大家的寥寥无几,也就是说能够真正掌握钢琴奥秘的人少之又少,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钢琴带来的音乐敏感度,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3.2从学生角度进行拓展训练
从学生角度展开的拓展训练,主要是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言的。学习钢琴演奏,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实力进行全面的提升,包括欣赏艺术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这是最基本的几个方面,不仅需要在课堂中教师进行引导,还需呀学生在日常练习甚至生活中进行感悟。(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钢琴作为一门艺术,在我们弹奏钢琴的过程中就已经是在创造美了,因此想要更好的学习钢琴、弹奏钢琴,就要能够发现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无论是音乐中的美还是生活中的美、图画中的美、文字中的美,教师要尽量将美的内容带给学生。在课堂中的无意提及,或者专门的进行有关“美”的内容的讲解,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多时候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而非刻意能够实现的。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也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必要基础。(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在学生的钢琴学习,或者说在学生的艺术学习中都占有着重要作用。单反艺术门类的学习,最终的落脚点都集中于学生的创造,钢琴弹奏的技巧都是一定的,但是有些人成为了一代名家,有些人却始终不被接受,反观不同的人,我们又能发现他们弹奏的不同之处,这就是创造。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而不是拘泥于模仿。[1]钢琴演奏需要个性,也体现着个性。(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学习好钢琴,还依赖于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高,能够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有许多,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曲子时,教师可以将《贝多芬传》推荐给学生,使学生真正走进大师的世界,与曲子的作者实现精神的交流。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多读书,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其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并不仅是要增强学生文化知识等,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怀。人文素养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及感悟发生变化,能够更为深沉内敛的观察这个世界,也更能够培养出敏感的内心。在面对乐曲的时候,透过音乐语言去感悟其内在的精神,与曲作者或者与未来的听众达成共鸣,通过乐曲传递出感情。[2]
3.3从教师技能方面的分析
从教师技能方面的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扩展,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最终实现学生钢琴学习的全面提高,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改革,也是对教师的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大班授课与小组学习的统一。在教学组织中,教师还是要面对传统的“小规模授课”,向此时的大班授课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克服这方面的困难。现在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基本集中于大班授课与小组互助学习的有效结合。这种教学方式的步骤主要包括如下,教师先将理论的、技巧性的内容进行集中的讲解,先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分别进行练习与互相帮助,对于有些学生自己独立拿捏不准的内容,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完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彼此之间有所依赖,又将学生有效地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单位,方便教师的进一步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每组都可以选出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学习作为组长带领学生联系。教师在分别抽时间对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检查与指导,相当于各个击破,既缓解了教师集中的教学压力,又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教师的指导。[3](2)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之所以在此处单独列出,就是想指明当前教师教学观念中的误区,进而进一步做出应对策略。在当前情况下,教师要意识到钢琴学习还是要落实到实践及舞台中的,这与高校教学重学术轻实践的现状是不相符合的,因此,教师要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关注到的就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些看似与钢琴学习的理论无关,与学生所学内容无关,但实际上会影响着学生日后的成长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渐认识到,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不是课本,教师需要研究的也是学生,而不是教材。[4]
4结语
事实上,对钢琴教学方式进行拓展的思考与实践,其目的就在于转变现有教学观念,实现钢琴教学的突破性发展。而对于钢琴教学,真正的发展在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来年各个方面、综合实力,或者说是学生做事与做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的拓展,都是有方向的拓展。
参考文献:
[1]任淑婧.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11(6):116.
[2]胡敏.浅谈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田,,16(9):229.
[3]候丽丽.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散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4):159-160.
[4]李莹.高校钢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19(2):164-165.
篇7: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配乐的应用研究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配乐的应用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舒缓音乐与太极拳运动之间内在的相似相通性出发,以人认识事物的规律为研究依据,探讨配乐在高校会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引言
20xx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课程的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当前,高校的体育课应在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和世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作一合理的安排。太极拳本身的健身性和安全性足以证明其作为终身运动项目具有相当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所以,太极拳是值得在高校中推广的一项民族运动项目。为使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实现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重在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太极拳教学中配乐运用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太极拳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2关于太极拳、太极拳配乐
一般来说,运动竞技项目的配乐强调演奏的节奏和速度,突出艺术性,提高可观赏性,太极拳的配乐形式则注重于技术动作在与配乐之间的情感要求和精神因素,这是由太极拳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所决定的。
2.1太极拳运动概说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映像”,承载着诸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是以古代“阴阳”、“太极”等哲学思想为理论支撑.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推手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是很好的终身体育项目,并且是很好的保健和康复手段,极易普及推广。其运动特点是:动作缓慢柔和、心平气和;各种动作大都是弧线、圆形或者螺旋形运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陈鑫的话说,就是:“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非不俘,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以一贯之者,其斯之谓钦!”;呼吸自然深长,最好配合动作进行呼吸,达到气定神舒,气人丹田;精神集中,用意不用力。 从这些层次上来讲.太极拳教学在配乐的选择上应趋向于又寸中国民乐的选择。
2.2太极拳配乐分析
《晋书·乐志》就探讨并记载了音乐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在太极拳运动中使用的音乐,都是舒缓的音乐,没有固定的配乐,但一般说来舒缓的、清新的、悠扬的乐曲都可以作为太极拳的配乐,由于太极拳本身形式的特殊性,大部分采用的配乐都是传统的古筝曲、琵琶曲等.比如《春江花月夜》、《梁山伯与祝英台》、《月光下的凤尾竹》。较之于西方体育内在原则的单一而精确,太极拳的内在原则是多元而模糊的;区别于西方文化通过分析和还原本质,以实验分解使认识对象纯粹化和普通化,中国文化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温和来达到心灵的`调试和升华。基于此,太极拳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通过动作的展现表达技击、哲学和美学等价值的艺术,每一个动作除了它所具有的积极含义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展现它的美感,这便是运动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美。音乐是艺术,音乐的灵感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艺术加工重现现实生活,把生活艺术化,给人以充分想象空间,把音乐的旋律、节奏与太极的“韵”相结合,以音乐丰满太极内容,更好地表现太极内容。
3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用配乐的技巧
根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太极拳本身的特点,把太极拳的教学过程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太极拳技术动作粗略掌握阶段、太极拳技术动作、巩固与熟练运用阶段、“太极韵味”追求阶段。在各个教学阶段中,由于学生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特点、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同,所以各个教学阶段中对配乐的选用也有所区别。
篇8:太极拳教学基础理论
太极拳教学基础理论
太极拳是一门科学,太极拳教学更是一门科学,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再不能随便地去看待教拳,再也不是谁都能教拳,谁都能教好拳.学点太极拳教学理论,提高太极拳教学水平,逐步实施正规教拳、科学教拳迫在眉睫.
作 者:高德明 作者单位: 刊 名:健身科学 英文刊名:SCIENCES OF SERONG PHYSICAL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篇9:太极拳教学反思
太极拳是我们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方法,又是克服器材少的一种手段。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笔者在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根据自身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性接受能力,总结设计了以下教学教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1、结合地方特点,增强健身意识
大部分中学生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我要民族文化武术运动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极拳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径脉、创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并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棚、履、挤、按、采、列、肘、进、退、顾、盼、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第一组起势动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守解脱动作。
2、充分利用图片、媒体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
合理的运用图片、媒体和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础。从教学实践体会;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挂图,并用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为教学所用。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似的动作;光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示范时;运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又如:“双峰贯耳”等教学动作,同学间可相互演练。这样教学,学生学的积极,领会掌握动作更快,具不易遗忘。再如“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形象的提示,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加深动作概念的'理解,以利动作的掌握。此外辅助教学的方法还很多,要根据不同的动作合理的运用,在教学中应注重示范的位置及示范面等,还要根据教学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予以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用教学效果。
3、课堂引入舞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缺少练习情趣,在课堂开始与结束部分,有目的地选择了与太极拳动作一样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广场舞蹈,代替常规课的部分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舞蹈教学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其作用不可小视。
太极拳主张有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拳论用“运劲如抽丝”、“自始至终,绵绵不断”,“行云流水”等形象的采纳,以求匹配,往往能够合二为一,收获意想不到的共鸣效果。在教学与练习中,也要培养学生的乐感素质。同时也能够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热情,促进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均有较好的作用。
4、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注重巩固与成效。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该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进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多面素质提高,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也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教育及培养,提高学生们自觉参与练习太极拳的积极性,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篇10:太极拳教学反思
太极拳是我国具有浓郁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有效锻炼身体的养生拳种。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在这两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性接受能力,总结反思如下:
一、结合武术攻防技法,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
太极拳具有养神、静心、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对各种慢性疾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我要民族文化武术运动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练习的直观效果:
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教具及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础。从教学实践体会,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图画、多媒体、篮球等其他多种教具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学生直观意识。
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似的动作;光口头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示范时,运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再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等形象的提示,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加深动作概念的理解,以利动作的掌握。要根据不同的动作合理的运用,在教学中应注重示范的位置及示范面等,还要根据教学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予以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用教学效果。
三、音乐渗透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能有效调节学习气氛:
简练的口令术语提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但在整套动作基本学成之后,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缺少练习情趣。而在练习中,有目的地选择乐感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其效果更佳。 在教学与练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乐感素质。同时也能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热情,促进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均有较好的作用。
四、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习,巩固中自有提高: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俗话说“拳练千遍,身法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实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另外也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及教育,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踏入社会,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从实践角度回顾,以上几点教学方法是基本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希望能给教太极拳同学带来一点启示和帮助。
篇11: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探究论文
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探究论文
终身体育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需求,太极拳运动则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首选项目和最佳运动方式。太极拳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健身项目,在全民健身中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不仅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更主要的是人们在这项渊源流传的且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运动中体会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一、太极拳的作用
1.太极拳具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疏经通络的健身功用;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加强大脑的调节作用,改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太极拳圆活缓慢并且动作柔和,要求呼吸和动作自然配合,全神贯注,在连贯练习时它强调用意念来引导动作,从而达到使全身肌肉既保持一定的劲力内畜并且有周期的放松的效果。太极拳的动作组成,包括多种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这样,它就可以加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从而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太极拳运动的基础与规律在于阴阳之道,太极拳理论创立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太极拳各招各式讲究的是左右平衡,通过左右的协调配合使得人体左半身与右半身的经络气血得到均衡的锻炼从而保证了经络系统的阴阳平衡。常练太极拳,不但可以促进心肌收缩力的加强,血液输出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内气畅通,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促进各种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减少肌酸的蓄积。练习太极拳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症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太极拳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积极地意义。太极拳的修炼充分的表达了中国文化沉着安详、松静自然、刚柔相济、进退有节、内外兼修的精神内涵和对生命的关怀。太极拳讲究心静用意,即要求练拳过程中心理活动平衡,用意识支配动作,使人的思想活动集中在练拳上,排除杂念,免受不良思绪干扰,从而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识控制力提高,“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以太极拳拳理重在养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尽管这些太极拳机理,仍以经验形态存在,但对现代人调节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提高人的自制力,变得刚毅开朗乐观,人格更加完善,个性不断成熟,学会处理、安排、解决事情,太极拳活动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忘记烦恼和痛苦。大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太极拳,使身心进入到柔和、舒适、平静的状态,摆脱烦躁和焦虑,这对调解心理、生理平衡都很有好处。所以说太极拳是一种大学生的心神体操。
二、大学体育课中的太极拳教学策略
1.加强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太极拳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并实践于教学当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阐明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太极拳的攻防作用、太极拳的养生和健身作用、太极拳优美的旋律与人体各器官的和谐调节作用,激发学生掌握太极拳技术动作和技巧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太极拳的主观能动性。
2.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师主导,循序渐进,以套路和基本功为主,示范演练与领做动作相结合的原则。太极拳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始终起主导作用,随时关注学生的学练情况,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坚持下去,形成习惯。教师要始终严把技术动作的规范,提高练习效率,避免运动性损伤。学练内容要由简至繁,由外到内,循序渐进,以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
3.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在各种各类的学校已经普及,他具有很大的直观性。通过多媒体观看太极拳的技术演练和攻防战术表演,可以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可以通过画面定格反复观看,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动作细节和动作要领,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体能消耗,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发挥分组教学的优势。分组教学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进行指导的模式进行教学。大学体育作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衔接的关键,处在重要的位置,更迫切需要把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作为首要目标,作为武术运动中一项主要的健身项目的太极拳必将会受到更多大学生的欢迎,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健康保健意识,培养正确的终身体育观。
参考文献:
[1]张肇平、杜飞虎.论太极拳[M].北京体育大学版社,.
[2]李德印.太极拳教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篇12:高校社会实践开展方式探索论文
朱熹曾提出“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说明了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校园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很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社会实践能够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去了解社会、巩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了解相关专业发展现状等。现在,随着高校对社会实践工作的愈加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拓展到了各种不同的领域,其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为契机,围绕一个主体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够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但是在此基础上,还有很多开展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值得我们去探索发掘。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暑期赴上海社会实践为例,在社会实践前期方案准备、实践团成员结构组成及实践活动成果总结等方面对高校社会实践开展过程及方式进行探讨。
一实践方案准备充足
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时,在团队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下,同学们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自己的个人实践项目,这让同学们拓展了的思维,也会使同学们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更主动,对实践活动的执行也更加有动力。实践证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来确定的实践活动,能在保证同学们兴趣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初步方案制定中,陈老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大家的社会实践方案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确保了同学们社会实践方案的合理性及可执行性。此次社会实践,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联系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也有同学选择联系较有名的高校。其实,同学们与相关单位联系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沟通能力和处理事务能力的过程,这是同学们试着接触社会进行锻炼的机会。通过前期的工作,明确了目标和具体的方向,制定实践内容和方案,能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工作。
二团队成员结构合理
本次社会实践团共14人,其中有5名研究生和9名本科生。不同年级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团队,相互之间也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在专业知识方面,低年级同学还未能学习太多的专业知识,因此,对一些专业性的原理还不是很理解,此时作为已经较多接触专业相关项目的研究生学长学姐就可以发挥带头作用,来给学弟学妹们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讲解,这样让低年级同学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研究生同学也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学弟学妹们也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为学长学姐们提供帮助。这样,整个社会实践团的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三实践内容多样,成果形式丰富
目前,高校社会实践的形式丰富多样,之前较为常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司实习等。此次社会实践以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开展,通过前期准备、方案的讨论与制定等,收集整理大家在就业、学习、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困惑及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进行社会实践,更能让同学们有所收获。在我们所调研的几家单位中,几乎都与高校开展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具体形式有高校与企业联手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项目开发,高校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培训、进行实地学习实践等。此外,在联系高校与企业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学习到更多踏入社会待人处事方面的经验。当然,此次社会实践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同学们个人实践项目制定后,大部分人都将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自己所联系的单位或者感兴趣的企业上,而对其他单位的相关信息缺少主动了解与沟通,这样的.话损失了学习不同领域专业知识、开阔视野的机会。
篇13:高校社会实践开展方式探索论文
通过此次赴上海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促进高校社会实践更好地开展。
1.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为了让大家在就业创业、职业规划、专业社会需求等方面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同学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联系高校和企业合作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正如东芝电梯的工作人员说:“仅仅是靠企业去培养员工是远远不够的,与高校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高校与企业合作使二者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经营等许多方面建立起协作关系。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的责任,应深入企业是了解人才的社会需求。高校应当更注重与校友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校友企业对学校学生的校内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了解,同时校内的同学也更倾向于与学长学姐进行交流,向其学习。
2.丰富内容,加强创新
新形势下的实践活动应该具有时代感,增强创新精神,以往社会实践的范围较为狭窄,我们应当注重把握以社会实践能够给同学们带来的真正有用的收获,把握社会实践与同学们自身需求的结合点,丰富实践内容。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例,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在校园学习中,大学生创新项目也成为学生培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也是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锻炼自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机会。很多时候同学们不知道如何去申请相关项目,也有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去开展项目。如果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走出校园,进入企业中,去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毫无疑问能够迸发出更多的思路和创新点。同时,若与企业单位多多沟通交流,同学们也能够得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设计指导等。以大学生创新项目申请来说,以社会实际需求去开展项目不仅可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样更能发挥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价值与现实意义。总之,高校社会实践的内容要与创新要结合起来。
3.开拓领域,锻炼自己
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首先应当让同学们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让同学们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有所收获、有所感触,而不能让同学们觉得社会实践是一项任务,应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不是让同学们被动参与。在确定社会实践开展的主旨后,开拓思维,发扬创新,根据同学们自身的特点,通过前期相关的调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方向,去组织开展大学生比较喜欢的实践活动。这样,充分发挥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优势和能力,努力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使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成果及目标。在高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多考虑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的就业、创业问题等,前期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积极利用好校友企业资源等,合理进行人员结构搭配,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能够踊跃参与其中。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执行过程中,要制定好相关计划,有条不紊地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调研,使大家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及认识。在社会实践后期,通过收集实践调研中所得到的相关信息,整理相关资料,给同学们职业规划及就业方面提供一些比较有指导意义的帮助。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深入工厂和企业,不仅能使同学们很好地了解相关的技术,也更让大家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树立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高校应当将同学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社会实践知识相结合,发扬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开展的形式,去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相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会愈来愈丰富,我们应敢于开阔思路,不断发现,让社会实践发挥更大的价值。
篇14:高校法治教育改革方式探索论文
高校法治教育改革方式探索论文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在现阶段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项目内容的构建应该在满足高校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强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需求,将高校稳定发展作为基础,从而实现和谐、稳定校园环境的构建。同时在教育体系优化创新的同时,也应该对高校法治文化的建设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彰显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法治精神,从而为其价值能力的提升提供稳定支持[1]。同时,通过高校法治文化教育体系的优化创新,可以实现高校自身运行状态与实际需求的充分结合,并在分析高校法治文化的基础上,保证文化教育体系核心价值。在我国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活动构建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制定系统化的法律制度管理规章制度。
二、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法治教育工作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
通过对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构建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高校法治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都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及高校发展的基本需求,主要是由于相关制度的建立缺乏创新性的模式,导致师资队伍的建设机制有待加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管模式缺乏创新性的理念。同时,在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教育模式仍然采用原有的社会结构,导致一些管理制度的设计缺乏针对性。而且,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社会中独生子女占据较大部分,而且,贫困学生的比例也相对增加,很多学生在高校环境中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会形成不良风气,更为严重的还会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在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构建的环境下,应该构建创新性的运行模式,并通过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规范性的法律内容,从而实现动态化教育体系的创新及优化,并在真正意义上为教育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
(二)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现阶段的高校法律教育基础而言,在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中,其教学模式只是局限于灌输思维的环境中,虽然在很多院校法治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而且,学生在学习中,只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教师也是在该种环境下,照本宣科,从而为法治教育环境的构建造成了制约。同时,在很多高校教育体系优化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大班式的教学体系,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从而为教育体系的优化及教学目的的提升造成了严重制约[2]。
(三)教育考评价值的单一性
通过对高校法治教育考核基数的分析可以发现,高校评估体系的体系往往会采用简单的笔试模式,虽然这种评价标准的效果较为重要,但是,在法治教育环境下,如果只是采用笔试的评估方法,教育工作者会过分的强调应试教育的功能性,从而严重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式,使学生失去主动思考的意识,并在最终程度上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造成制约。因此,在现阶段教育体系优化及发展的环境下,应该通过考评方式的综合性分析,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从而为高校评估方式的确立及优化设计提供稳定支持[3]。
三、高校法治教育改革方式的优化设计
(一)构建创新性高校法治教育运行的创新机制
在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运行机制构建的环境下,教育体系的优化应该遵守系统性、科学性及实效性的操作原则。其中的系统性原则主要是在高校法治运行中,应该将系统性作为基础,充分考虑到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以及自我及环境的综合性分析,全面强调高校运行环境中,法治原则构建的目的及阶段性原则,从而为教育体系的优化及发展提供稳定支持。实效性主要是指法治运行机制的可操作性,并在实践项目可行性确立的同时,构建可靠性、系统性的创新结果。对于高校法治教育运行工作的实效性而言,其实质工作体系的构建应该充分保证项目设计的功能性及吻合性,提高依法治校内容设计的核心性。通过对高校组织运行教师教育环节而言,其项目内容的设计包含了科学化的运行前提,其项目管理内容的设计包含了领导管理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项目协调机制,同时,在组织机制优化及工作明确的基础上,也应该进行任务分解组成部分的分析,明确各个部门的法律关系,从而为高校法治环境的营造提供稳定依据。与此同时,在领导管理体系运行模式构建的基础上,也应该制定科学化的法治教育目标,通过方法及途径的.优化分析,进行科学化教育体系的创新,实现资金保障及资源的稳定运用。
(二)构建丰富性的课堂教学机制
对于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内容而言,其项目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作为基础,将课堂教学作为法治教学中重点,从而为课堂学习方式的设计及学生法律知识的培养提供良好依据,因此可以发现,在现阶段教学环境发展的程中,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优化及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构建“诊所式”的教育方式,对于“法律诊所教育”而言,又被称之为临床法学教育,是美国借鉴医学院临床实践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方式的演绎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现场模拟案件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整个环境中得到亲身的体验,并通过角色的扮演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掌握很多专业性的法律知识。同时,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也可以逐渐改变传统教育内容的限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动交流,改变传统灌输性的思维模式,从而为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稳定支持。
第二,构建媒体教学方式。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高校法治教育环境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网络中的热点进行法律事件的分析,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进行视频、图像以及声音的运用,从而呈现出动态化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兴趣。
(三)构建完善性的教育评价考核机制
在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方式,并在整个考核环境下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采用笔试、口试以及论文等多种方式融合的考试方式,将笔试作为基础,对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进行分析,将口试考试作为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的分析,并通过论文设计的方式的确立,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的能力,通过这种综合性考评方式的确立及分析,可以构建系统性的评估策略,从而为教育体系的优化及创新发展提供稳定支持。
第二,考核题目设计的灵活性。在法治教育体系优化的过程中,相关考评题目的设计应该充分展现其灵活性的特点,并在丰富题目的基础上,使考评方式呈现出灵活化的发展状态。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出现。
第三,在考核计分中,应该包括笔试、口试以及模拟法庭等,有效减少笔试占有的比例,全面提升法治教育体系的优化及创新性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在高校法治教育体系优化及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校领导者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系统性的法治教育体系,将高校的文化建设作为基础,实现法治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由于法治教学是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基础,同时也是院校法治文化设计的重点内容,因此,院校管理者应该掌握法治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结合当代教育的实际状况,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稳定性,从而依法治校提供稳定支持,同时也全面促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综合发展。
作者:李力 孙楹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办校长办 华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峰.论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D].安徽农业大学,.
[2]侯建业.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
[3]李琰琰.高校法治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
篇15:汉语拼音教学方式论文
汉语拼音教学方式论文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以下是“汉语拼音教学方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拼音教学,学生机械地记,枯燥地读。教师的指导仅仅体现在领读上。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对拼音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改善汉语拼音教学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教学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在拼音教学中,要彻底摆脱传统拼音教学“孤立地学拼音”的束缚,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的学习方式中学习拼音。
二、使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1.歌诀巩固法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构成效果不会太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歌诀法来进行拼音教学。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a o e”时,教学生朗读儿歌:“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 e e”學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 的发音。在学习“ch”时,教师教读儿歌:“小猴子,嘴儿馋,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闹肚子。”在反复吟诵中,学生熟悉了“ch”的发音。
2.插图提示法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安排了色彩明丽、内容丰富、具有启发性及思想深刻的图画。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这些图画是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听、说、想像与拓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如果教师能为他们构筑足够高的梯子,为他们的想像插上有力的翅膀,他们的想像会远远超出我们成人,他们的心是纯净的,应该还给他们本属于他们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畅想。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3.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插图、演示教具、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方法。比如我在教u的四声时,运用教具演示,边演示边模拟汽车开动的声音发u的四声,学生们看到后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我做手握方向盘的姿势,并且边开车边发音。随后,我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道路平又直,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生学得特别轻松愉快。
4.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如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一棵大树,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师:秋天到了,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好吗?(生:好极了)农民伯伯还说了,如果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苹果上的音节,他就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你们想不想要?学生很兴奋,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我最爱吃苹果了,叫我去吧,我肯定能读对。”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三、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在拼音教学中,我体会到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很有必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先自己试一试,掌握好的同学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同学。例如拼读时,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要像老师那样,先看声母、后看韵母、再加上声调、碰一碰看看发什么音?”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强调拼读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再补充一句,“看谁是最好的小老师”。这样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胜心理促使他们竞读互学,课堂气氛热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本文由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与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起来了。因为只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他们才能获取知识、与人合作,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时,学习才更为有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情、激情,将师生情感融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全过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其较快地掌握汉语拼音。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 太极拳教学
【略谈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论文(整理15篇)】相关文章:
如何转化问题学生2022-05-06
《易筋经》功法介绍2023-05-25
创意思维对于影视编导的重要意义论文2023-03-28
观看双选会心得体会2023-01-25
浅析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2022-05-04
培训报告范文2023-12-12
思想品德课导行略谈2024-03-02
浅谈多媒体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及授课的尝试2023-09-10
培训报告2023-09-24
学习心理辅导赏识教育的运用论文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