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体育社会指导员现状研究的论文(集锦13篇)由网友“Faye”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贵州省体育社会指导员现状研究的论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贵州省体育社会指导员现状研究的论文
贵州省体育社会指导员现状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贵州;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培训体制
论文摘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促进和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贵州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进行研究,了解到贵州省自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使我省全民健身计划得以较好的实施。同时也发现这项工作离社会的需求还有差距。特别在人数比、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上有待于调整。通过研究提出建议对推动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观、价值观得到重新认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强烈,对健康的认识也更加科学。体育运动作为增强体质、愉悦心身、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为了使更多的人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愉悦和健康,推进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因此,建立和培养大批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就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工作。1994年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我省也于1995年开始了这项工作,培养了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我省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奠定了必不可少的人力基础。但是,离国家提出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人数比应达到1/200的要求尚有差距。1995年一,我省培养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仅有256人。为进一步快速有效的培养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更好的开展和推动全民健身及社会体育工作,从而有必要对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和培训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时象
本文选取了贵州省体育局群体处提供的数据,以及走访贵阳、安顺、凯里、遵义、都匀、铜仁市120个健身点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情况,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95.8%。
2.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
走访调查贵州省体育局群体处,了解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和取得的成就及其发展趋势,阅读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相关资料,了解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自培训以后的现状及其他省和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状况。
3.资料统计
本调查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历结构及资格统计
1.学历结构
表1中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表明,在我省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结构中,大专以下人数占总人数的71%,而中学(以下)更是占71%的半数以上,基层体育指导员学历结构普遍较低,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文化程度不高的指导员,基本上只是进行以某项技能传授的方法,来承担基层锻炼指导工作。由于社会体育一线指导员文化不高,要提高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质量,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要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培训,也只能进行三级或二级培训。因为没有较高的文化基础,要掌握较高等级指导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质量,就必须尽可能的改善学历结构。
2.对一线人员获得证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在有关全国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资料中指出,只有17.7%的人在锻炼中有人进行指导,82.22%的锻炼者是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针对我省贵阳、安顺、凯里、遵义、都匀、铜仁市120个健身点进行调查,其持有证书结果如下:
表2数据显示,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人员中,持有等级证书者仅占41.7%,而没有证书者占58.3%,占总人数的半数以上,主要原因是:1。获证书者多数没有进人到实际指导工作中来;2.培养数量不够,没能达到社会所需数量。在对无证的工作人员进一步访问中了解到,有67%的指导员是因为对体育的喜爱且有某项运动特长,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由此可见,他们在进行体育指导时在科学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利于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要提高一线体育社会指导员的系统的体育知识,发挥他们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应加强对一线指导员进行培训,使其知识结构系统化、科学化,更好的发挥其在一线工作中的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在科学、有效、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体育锻炼。
3.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
由表3一线工作人员年龄调查可见,50岁以上的社会体育工作人员占60.9%,30岁以上至50岁为26%,而30岁以下的人数仅仅占13%,这说明我省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中,老年人占多数,反映了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普遍老化的现实状况,通过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1、进行培训人员中老年人占多数;2、老年人余暇时间多。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中,老年人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利于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因此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时,应让更多的年轻人充实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使整个队伍年轻化,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我省培训制度现状
自1995年开始执行培训制度以来,实施省体育局审批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措施;州、市培训二级指导员;县级培训三级指导员的模式。按照国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求达到3;5;8的比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95―20,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二、三级人数是256、2630、3340人。从比例上看二、三级较合理,一级指导员人数比例太小。在一级培训上是个瓶颈。要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合理化,就要加强一级指导员的培训工作。造成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少的原因是培训工作缓慢。指导员技术等级评定需由省体育局群体处统一培训审批,且一年一次,培训时间为九天,学习十门学科。受训人员由各地区推荐二、三级指导员参加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虽然有利于系统传授知识,效率较高,但培训时间短,学习科目较多,从体育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不利于知识的接受和消化。由于培训次数少,人数有限制,严重影响高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速度,导致一级指导员人数少,整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解决培训次数少、范围窄、培训时间短的矛盾,从而加快一级指导员的培训速度,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
从相关资料反映,我省从开始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来,大多数体育行政部门人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这些受培训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未进入实际指导工作中去,只是把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作为一种资历。而进行指导者多数没有进行过培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实际从事体育指导人员的体育基础较差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知识、方法手段认识不足,觉得培训不培训都一样。2、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认识不够。在对没有证书的67名实际指导的工作人员访谈中,有一半的人不清楚何谓社会体育指导员,更不用说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的认识和了解。从调查结果的情况看,要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还必须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扩大培训的范围和对象,提高培训速度。
三、结论
1.一线指导员持证者较少,学历结构较低,年龄结构偏大,不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质量的提高。
2.宣传力度不够,渠道较少,人们对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了解较少,信息受到限制,影响培训速度。
3.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少,时间短,任务重,培训次数少。
4.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比例不合理,影响整个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建议
1.要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比例的合理性,就应扩大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可采用委托培训的方法,发挥我省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体育专业教育的基础人力资源,加快培训速度。
2.加强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并延长培训时间,使其知识结构系统化、科学化,方法手段更加安全。
3.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例如,作为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与社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事业等单位的联系,使更多的人知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意义,了解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4.重视培训青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篇2:试论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研究论文
试论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广州市 社会体育指导员 现状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抽样、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数量、等级、年龄、性别、结构、学历、指导年限及指导类型等方面对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为相关部门的体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宽裕,余暇时间越来越丰富,但体质却越来越弱。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参加体育锻炼,而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相关的体育知识,也没有体育特长,不知道如何锻炼身体,急需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本文对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促进全民体育参与、推动社会体育发展、提高广州市民身体素质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广州市越秀、荔湾、海珠、天河、从化、花都和萝岗七个区中,每个区随机抽取100名共7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检索与本文有关的文献数篇。
1.2.2抽样法:6月,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7个区,即越秀、荔湾、海珠、天河、从化、花都和萝岗区,前四个区相对比较成熟,是广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中心;后三个区相对边远落后,因此选定这7个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3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63份,有效问卷601份。回收率94.7%,有效率85.9%。其中男性383人,占63.7%,女性218人,占36.3%,40岁以下的占52%,41-59岁的占40.1%,60岁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占7.9%
2结果与分析
2.1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及等级
截止到206月,广州市共有各级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2931名,其中国家级35名,一级738名,二级1455名,三级10703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荔湾、天河、海珠和越秀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数量、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从化、花都和萝岗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值大大低于平均水平,各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数量极不平衡,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荔湾、海珠、越秀是老城区,是广州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天河是成熟的经济发达新区,所以这些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多、指导效果高、群众体育开展良好;而从化、花都和萝岗区体育群体科成立较晚,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管理机构不够完善,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效率较低,群众体育开展欠佳。整体情况表现为:第一、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相比,数量较多,占全市人口的0.115%:;第二、各等级比例不协调,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各等级比例为1;21:42:307(见图1)。从等级结构来看,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较低,这种人才结构将会影响整个队伍知识能力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说明广州市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晋升工作重视不够。
2.2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
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52%,41-59岁的占40.1%,60岁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仅占7.9%。这说明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比较年轻,精力旺盛、体力充足,能适应新形势下大众健身的需求,为广州市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2.3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结构
在被调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女性占36.3%,男性占63.7%,比例约为1:1.8,男性偏多。性别与级别的关系表现为:国家级、一级以男性居多,二级、三级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其原因是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体育管理干部和体育教师,男性相对较多;而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是企业职工、农民与离退休人员,因而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为了广州市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建议在今后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中,应加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2.4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结构
教育程度是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的'一个重要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高中/中专学历、初中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41.2%,24.5%和2.9%(见图2)。
这表明广州市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加大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提高了,素质和能力加强了。通过调查还发现,广州市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时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参与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必须具备初中以上学历,参与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参与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2.5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年限
调查统计显示,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62%,在5-10年之间的占20%,在10年以上的占18%,这表明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时问普遍不长,原因可能与广州市的经济、文化、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社会体育的发展状况有关。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级别称号与指导年限不相符,说明个别体育行政部门原则性不强,把关不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和改革。
2.6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类型
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按工作特点与性质分为组织管理型和锻炼指导型。广州市社区中组织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占27.2%,锻炼指导型指导员占52%,二者兼有占24.7%。管理者少,指导者多,这与社会分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调查统计显示,锻炼、技术指导型大部分都是一级至三级的指导员,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是管理型的。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机关领导干部,相对来说能力较强,水平较高,他们参与指导的时间很少,有些根本不参与指导工作,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位指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各施其职、各尽所能,提高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
3结论与建议
目前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为:数量较多,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整体学历较高,但分布不均衡,各级别及男女比例不协调。所以,希望市政府和相关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行合理调整、优化和改善,使其更适合社会的需要,从而促进全民体育参与,推动社会体育发展,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篇3: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研究的论文
本文主要通过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人员构成和指导项目等现状进行分析。着重讨论了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现状,提出深圳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实施近来,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体育制度,社会体育教育指导员已经成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几年来,深圳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类体育社会团体也日益增多。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上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因此,本文从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入手,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他的优势与不足就显得尤为必要。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深圳市10个区的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477名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据管理系统整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篇4: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研究的论文
2.1 深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以及分布情况
,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在8千人左右,但是截止到5月份,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已经突破万人大关,以倍数的方式在急速增加,从人数增加的速度来看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业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知,人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也在进一步的提升。根据深圳市的人口统计数据,目前深圳市的总人口约为833万,而社会体育指导员还不足1.5万,也就是说约每600人才能有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体育项目的科学指导。况且,从深圳市的各个行政分区来看,各个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严重不均,其中宝安区、坪山新区和福田区相对于其他各个区而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百分比低于深圳市的平均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对而言比较匮乏,其他各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百分比都高于深圳市总人口的百分比,其中龙岗区在各个区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百分比居于首位。
通过对龙岗区政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调查可得知,龙岗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基层群众文体建设着重对“建设身边的场地、抓身边的组织、搞身边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早在,龙岗区在原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该区还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财政及其它社会资金,在街道、社区,特别是外来劳动者较为集中的地方开辟健身场地,配备安全、耐用、适合外来劳动者锻炼的全民健身路径7条、安装小篮板20块、3副篮球架、室外简易乒乓球台10处,方便外来劳动者就近就地开展体育活动。一直以来龙岗区也非常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常规性的开展龙岗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并于20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在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市成立的首家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可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壮大与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宣传以及经济的投入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2.2 深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与性别结构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人们眼中年轻人奋斗与实现梦想的地方,深圳市20―39岁年龄阶段的人群占了深圳市50%以上的人口,而且随着年龄的递增男女比例趋于相等。
可以看出,18-40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构成中的中流砥柱,占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口的66%,正如图表2可知,这与深圳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构成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影响,但是这一阶段从深圳市的男女比例构成来说女性高于男性但是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性别结构上来看男性几乎是女性的一倍左右,根据对女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访谈得知,从生理结构和年龄结构上来看,这一年龄阶段是女生的生育高峰期,且在生育后的1-3年中女性的重心几乎都在小孩和家庭上,几乎无空余时间参与其他社交活动这也是在40岁的年龄阶段之后,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远高于男性的原因之一。
2.3 深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
目前深圳市的深圳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不甚合理,根据调查高中以下学历占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5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8%,但是本科及以上的只占19%所占比例相对而言较低。因为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的规定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某项技术、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传授和管理能力。这无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本身的文化素质与修养有一定的要求指导员的能力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 而在当前提倡科学指导体育锻炼的情况下现有的文化结构是很难完成《制度》所赋予的任务。社会体育指导员会因受到文化层次知识背景的限制而难以对锻炼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因此,目前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本身的文化层次是极其重要的。
2.4 技术等级结构
根据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系统近几年来的统计,由于人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逐年递增。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应为金字塔形,但是但是从技术等级总的构成来看主要以指导员级别二、三级为主,占技术等级构成的99%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顶部太轻,底部太重,中间部分基本上是空缺的,不能形成金字塔形,结构很不合理,还需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趋于合理化。这一构成也与其文化程度构成不合理有很大的联系,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在指导员级别考核方面无法达到相关要求,在级别认定上就存在很大的困难。
2.5 深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构成与指导类型
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员构成分布情况来看,业余兼职人员占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口的76%,人数达到11140人,而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207人,只占1.4%,有着体育锻炼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也只占总人口的2.8%就算加上非在职教练员的比例,全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比例仅有7%,从人员构成的总体分布来看,有着过硬的体育锻炼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比例非常低,体育教师这块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利用,如果说深圳50%的体育教师参与到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份事业中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专职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毕业有且仅有1.4%,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业还不能像其他职业一样受到人们的青睐,通俗点说他还没法成为人们的一种主要经济来源和谋生的手段。从指导类型来看,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既具有专业的技术技能,完备的健身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不仅能够在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还要能够组织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激发群众锻炼的积极性。但据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的人员远远高于技能指导人员,因此,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类型方面还应该进一步优化。
2.6 指导项目分析
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项目排在前十位的是篮球、其他竞技类项目、羽毛球、田径、太极拳、健身舞蹈、体育舞蹈、足球、体质监测和网球等从指导项目的分布上看,总体上与深圳市参与体育锻炼项目居民的锻炼项目和指导需求相吻合。特别是其他竞技类,深圳市是一个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大部分外来人口都会将具有地域性的锻炼项目做为自己锻炼项目选择的首选,一方面,与老乡在一起锻炼会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和亲切感。另一方面,自身从小耳濡目染,对项目比较熟悉学起来也相对而言比较得心应手。
3 结论
培养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深圳市约有1.2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满足国家要求的占城市人口数量万分之十五的要求,但是各个区分布不均,各区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也不一致。另一方面,技术等级结构也分布不均匀。国家级指导员仅有114名,只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口的1%,指导员级别以二、三级为主,占技术等级构成的99%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顶部太轻,底部太重,中间部分基本上是空缺的,不能形成金字塔形,这样的结构非常不合理。
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发挥作用偏低。一种情况是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指导员没有遴选机制,其本身素质高低不齐,没有层级分布以形成竞争机制;另一种情况是在以人数达标的要求下,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同时也没有参与到社会体育指导中去。即使参与到社会体育中去的指导员,很多也是以体育爱好者的身份参加而不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身份参与。这也在客观上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的社会认可度不足。
对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岗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不足,无法长期稳定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
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缺乏平台,无法进行有组织有规范和稳定的活动与交流。这些平台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保障管理平台,比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这样的组织机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场地平台如健身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学习提高的平台如培训基地;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交流的平台如信息通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活动平台如各种大型综合类社会体育活动、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等等。
长期以来,传统的一些项目如晨晚练点、绿道、街道文体站等等举办的体育活动项目涉及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的,由于各种原因或停止不前,或流于形式,水平参差不齐和重复进行,客观上挫伤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社会体育指导的热情。
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较多见于行业内,在社会上曝光度不够,需要跨出行业范围,建立从认识――理解――接受――参与的渠道。而这渠道的获得,就在于制造或设计社会体育活动或正向事件,以活动事项来加大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识,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活动的服务中扩大媒体学传,引导市民对自身的理解,从而带动有体育专长的人群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义工群体,搭建社会体育指导营地、指导站点,扩展活动内容如国民体质监测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而形成接受并积极参与的最终效果,这样可以全面促进健身事业的发展,壮大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力量。
社会体育指导中的保障制度不足。对参与社会体育指导的指导员来说,体育运动偶发性的伤害事故出现几率比较大,没有制度化的保障体制,无法积极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的积极性。
4 对策
4.1 坚持质量建队,数量与质量统一
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科学发展,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要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关键是要建立健全面向全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完善培训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4.2 社体指导员工作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把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引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实践,进而更加有力有效地组织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3 健全组织体系,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要通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建立,构筑起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晓敏表示,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成社会体育指导员之家,办成依法自我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自治组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要充分发挥业务职能和服务功能,提高自身规范服务能力,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扩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开创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新局面。
4.4 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为了保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关键是要从制度设计上、人财物力保障上形成常规的、长效的机制。各级体育部门要在体育事业费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中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装备器材配置、服务补贴、表彰奖励等。要制定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装备器材配备办法、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补贴办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规范,加强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为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人民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篇5: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的论文
1995年6月,为了提高中华民族全民身体素质,为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我国新时期全民健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分别明确了21世纪末及至全民健身工作的奋斗目标与任务,1995年8月,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体育法中第二章,社会体育第十一条中写道,国家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普遍实施体育锻炼标准,对国民进行体质监测。给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责范围给出明确指示的同时,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责则是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并且政策的发布早于《中华人民共和体育法》颁布的2年之前,即1993年12月,国家体委就已经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定了一些政策制度,如《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并于1994年正式实施,用以规范、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体育发展中的组织管理工作。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先后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更为明确。在,原国家体委于1993年12月4日发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不再生效,同年10月9日,第20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予以公布,并于11月9日起于全国施行。自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制度更为规范,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职责明晰,直接对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工更为明确,奖惩以及晋升制度更为严格,各行其责。
篇6: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的论文
该文通过对CNKI数据库的检索后进行归类,发现国内学者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现状(分布情况)、作用、制度(管理与组织)、服务与培训四个方面。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分析总结,国内的学者大多数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目前处于对群众体育活动的辅助和促进方面,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队伍整体比较薄弱;平均文化素质不高;对体育中的指导多以义务指导为主,有偿为辅等特征方面。早在,就有学者就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状况作出了研究:19李树怡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一文,首次对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状况进行排摸,分析总结。在此之后,,吴峰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现状回顾》、何学敏《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陈立农发表于西安体育学报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困惑与对策》研究、肖莲花的《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与秦丽莉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章,这些文献从实证、质化、量化等不同的角度,全面揭示了不同时期中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情况,(包括对不同时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在各地的分布情况、年龄结构、学历构成与专业特长、工作场所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不同地域――对省市、西南、中南、珠江三角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为进行宏观研究的学者提供文献支撑,是此类研究所需借鉴与对比的有效依据。
篇7: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的论文
,谭延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全彦秀的《试论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中的促进》、殷宏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作用》三篇文章从宏观的角度基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发展状况在全民健身事业、社会体育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加以研究,根据《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资料中的培训总结来看: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组织的引导下积极开展群众健身活动,给群众进行现代体育观念的传播和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这些举动不但逐步提高了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并且直接促进群众的体质健康,有利于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健身运动提高生活质量,即陶冶了群众的情操,又促使群众之间增进友谊,提高群众的文化修养,树立道德新风,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文献及相关培训资料的解读,可以看出,我国在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的宏观研究上,主要集中在全民健身领域。
篇8: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的论文
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制度的相关研究,最早发表了成果的是20倪同云在中国体育科技上的研究成果:《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研究》,从全国8个省的地级市抽取300名国家认定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3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权限划分、培训方法,其为社会服务的情况方面进行调查,通过统计数据,经过对比分析,总结出较为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的条件与提出相应的对策。并总结分析出“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必须解决好4个方面的问题”的建议。戴俭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颁布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一文着重研究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给出的职业划分依据,“介绍了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的'依据、定义、等级划分、职业功能等具体内容,提出实施《标准》的对策和建议”[9]。李相如的文章:《关于我国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究》,详细阐述了从《制度》和《标准》两个方面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制度系统,其区别在于工作性质是否为义务,是否进入国家的劳动管理体系,得出结论为无偿服务为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中为主流,并认为“建立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基本成熟。,于善旭的文章通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体现的宗旨与地位加以具体分析,提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解决的现实需求问题上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的构想《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出台之后,于善旭对我国自1993年至20在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制度规章的众多研究加以总结阐述,详细分析了自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实施以来各地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实施中进行了的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涌现出各种因地制宜的特色做法,和富有智慧的能动创造,在工作中形成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工作发展的一些新的形态,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持续向前发展态势的同时,凸显出该制度与时俱进需要适应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生机与活力。
5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与培训方面的研究
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与培训的探讨最早始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实施后,,北京市体委、市体总专门研究,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委托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作为培训单位,培训后,冯张昌就培训教学实践总结的《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探讨》一文。,霍红的《关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考》一文针对培训工作的效果,提出了现如今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下培训工作需注意的改进建议:需要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方面的“外部激励机制、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建构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后,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研究有,邓星华的《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舒为平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郭益农的《我国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构建的思考》等文章。从以上几点总结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界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横向上涵盖了宏观―中观―微观,从全国到区域,到省市,三种不同视角。纵向上,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全民健身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标准或制度是国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所发布的,但学者们对政策规章的解读、研究、补充,包括对不同时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状况、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如何继续深入,如何适应新时期我国的的社会需求,仍需要学者们探索。
篇9: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现状研究论文
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现状研究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贺州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维普资讯、中国知网收集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
1.2.2数理统计法:对一些社会体育专业开设较早的学校课程设置与贺州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数理统计,包括公共必修、专业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等课程的统计。
1.2.3比较分析法:对收集的文献和统计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为构建科学的、适应学生和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
2结果与分析
2.1贺州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1.1社会体育专业公共课设置现状分析
迄今为止,教育部还未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所以表1中所显示的教育部规定公共必修课640-800学时,是以教育部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组研制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公共必修课总学时分配为参考(以下均以此为参考)[1]。对比表1中教育部规定学时与贺州学院规定学时,可看出贺州学院公共必修课学时(648)与教育部规定最低学时(640)基本持平,这是贺州学院根据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总目标和普遍要求来开设,体现国家对高级专门人才的普遍性要求,重视了高校公共必修课课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奠基性作用[2]。学校的目的是在合理配置公共必修课,保证专门人才得以全面发展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打下宽厚基础的同时,坚持课程整体优化原则,结合社会需求,减少课程内容重复,把更多的学时分配到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里,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
2.1.2社会体育专业必修课设置现状分析
数据表明贺州学院专业必修课学时大大超过《规范》的学时,超过部分主要表现在术科课程的设置上,见表3。具体课程涵盖了《规范》中建议的必修课程,如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管理、体育社会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与健康管理、体育心理学、健身体能锻炼方法,而对《规范》里的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课程,贺州学院则以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而代之。从形式上判断,丰富了社会体育专业必修课的课程种类,也可看出这种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技能。
2.1.3社会体育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现状分析
由于社会体育专业为贺州学院2011年新增本科专业,在该专业下还未设置具体的专业方向,因此也就不存在《规范》中的专业方向(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及其必修课程的设置。贺州学院在《规范》的指导下,设置了四个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即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方向、体育康复与保健方向、体育产业与营销方向和体育旅游与休闲方向,总学时为448.具体课程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方向课程中一些非常实用的课程被忽视,如体育设施与管理、体育赞助、体育赛事管理、体育社团管理、大型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等;而且,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方向与体育康复与保健方向课程内容有重复交叉的现象,比如养生学与中医保健。有些必开的课程却未见开设,比如运动伤害的急救与防护课程对于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方向、体育康复与保健方向和体育旅游与休闲方向都是非常需要的课程,因为三个方向都涉及运动,既然有运动,就会有伤害,有伤害必须有急救和防护。
2.1.4社会体育专业任意选修课设置现状分析
任意选修课程主要是专业知识的拓展课程,课程选择范围较为广泛,《规范》并未做具体规定,仅列出推荐课程供各学校参考,并建议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贺州学院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任意选修课选修学分不低于13.5学分,这与《规范》中的25学分有较大差距。社会体育专业要想适应市场需要,培养目标必须多元化,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和选择机会。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拓宽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地选修不同的课程,以满足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鉴如此,贺州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任意选修课仍有较大的扩容空间。在表5中还可看出一些受限于场地、师资和学生实际的术科课程,如摔跤、保龄球等也出现在任意选修课中,有些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已设置,但在任意选修课中又重复设置,如体育概论和健美运动。这些课程的设置似乎有些随意,而更多贴近老百姓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些运动项目未出现在任意选修课中。
2.1.5实践课程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体系由社会调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组成,社会体育专业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优化专业培养过程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社会调查,使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明确方向。专业见习的目的是为专业实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到实习基地或社会体育组织见习,了解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毕业实习是为学生创造实际工作环境,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适应社会,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毕业论文(设计)是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从以往实践教学来看,已经形成了重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轻社会调查和专业见习的思维方式。从全国范围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习岗位很多未涉及对口的社会体育专业相关岗位。贺州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2011年新增本科专业,学生为大二和大一学生,各方面都是从零开始,因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念,各个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专业见习与专业实习单位的落实将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必修课程比例合理
贺州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是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以培养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现代科学基础知识、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贺州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总共开设100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33门,选修课程67门,必修课与选修课之比为1:2,必修课中专业必修课门数占必修课总门数的72.7%,公共必修课占27.3%。基础课尽量突破学科界限,扩大学科交叉和融合度,使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互融合,增设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课程,拓宽社会体育的知识面,做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3]。
3.1.2专业课程特色不突出
贺州学院新增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在专业建设上,毫无经验可言,专业发展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参考本校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是在原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专业方向不明显,缺乏专业特色与个性。体育专业的特色是术科,但不是常规的足、蓝、排球等术科,而是全民健身中的热门和时尚项目(术科)。
3.1.3选修课门类较少
专业方向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门类与《规范》要求相去甚远,门类较少且零散,前瞻性课程缺乏,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紧迫而又实用专业特色明显的课程,受限于没有适合的教师而无法开设。选修课程不足影响了学生的个性的充分发挥,选修课设置及其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局限性。
3.2建议
(1)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智慧,深入调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需求,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2)按照贺州学院的“立足贺州、服务广西”的办学理念,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广西各地经济水平,社会体育开展的程度和项目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规范》的指导下,制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标准,坚持课程设置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随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
(3)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社会适应性来自于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搭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教训结合”[4],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实践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体验和学习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4)加大选修课比重,突出专业特色。专业选修课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贺州学院应看清自己的优势,并利用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注重健身类、健美类和休闲类课程的设置,避免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雷同。(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学团队。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需求而言,贺州学院该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显薄弱,对满足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难度。专业教师数量的缺乏、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尤其是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缺乏将对贺州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团队水平。
篇10: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广东各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分数量、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策,以供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理论依据.
作 者:鹿徽 庞锦华 LU Hui PANG Jing-hua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广东,湛江,524025 刊 名: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28(4) 分类号:G812.4 关键词:广东省 社会体育指导员 现状调查 对策篇11: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研究论文
摘要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社会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传播者,在社会体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随着健身人数、人们从事锻炼的体育项目逐渐增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数量、专业等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现象,制约了社会体育的良性发展。对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了解我国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现状,为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篇12: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研究论文
一、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所持的态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包括初级培训和升级培训。初级培训是指导员的岗前培训。本调查所指的培训主要是指升级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渐加快。人民大众对指导员的指导工作更是追求高质量、高水平。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地参加培训工作就很重要。我国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所持态度由调查可知,在调查的60人中,有52人认为有必要,占86.7%,6人认为没有必要占总数的10.0%,选择其他的2人,占3.3%。数据表明,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持非常支持的态度,有必要进行培训,取得高级技术等级,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培训支付费用的情况
对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调查中,有76.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参加培训是体育主管部门支付培训费用,说明我国体育主管部门贯彻执行了义务培训的要求,承担起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义务培训的职责。
三、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内容的看法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纲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作了具体的要求。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各个内容的比例及学时有所不同。内容都包括工作规范、基本知识、健身指导、组织管理自设教材内容。其中工作规范、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均为理论培训的内容。健身指导中含有一定学时的技能培训内容。从各个内容的比例来看,各个技术等级的.培训内容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大,技能培训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小。以大纲的要求及目前辽西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现状,对60名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内容的看法中,有34.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纲规定的各部分培训内容比例合理,增加理论学时数的0人,有65.4%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增加技能学习的学时数。可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技能培训要求比较强烈。分析原因,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二级和三级的比例较大,青年人居多,都想在技能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晋级和高质量指导需求人群的需要。
四、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的态度
为了解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的看法,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合适的20人,比较合适的29人,一般7人,三者共占93.3%。表明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持肯定的态度,仅有4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合适,主要是因为集中培训的时间与自己工作的时间互相冲突,单位又无相关的支持政策,单位领导不给假,参加集中培训受到限制。
五、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考核内容的看法
为了解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内容情况,以“你参加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内容情况”为题,对60名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61.7%的调查者回答的是考核的理论知识,选择考核理论和技能的只有38.3%。表明对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内容单一,多为理论考核。应考虑体育项目学习示范性的特点,将技能的学习情况作为培训评价的内容之一。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把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调查表明,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均为理论考核,考核中无技能考核。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项目,其运动环境比较特殊,决定了游泳学习中技能示范的重要性,只有游泳的动作方法理论而无动作示范,很难学会。在培训的过程中,集中面授的理论知识太多,学时较短,学员未能充分地领会,为了应付考试只能被迫学习,学习成效不高。
六、结论
1.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受培训经费的限制,培训效果较差。
2.从各个内容的比例来看,各个技术等级的培训内容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大,技能培训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小。
3.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技能培训要求比较强烈。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二级和三级的比例较大,青年人居多,都想在技能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晋级和高质量指导需求人群的需要。
4.培训考核内容单一,培训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曾超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及其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刘青健.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模式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0):69-70.
篇13: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事迹
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事迹
弘扬中华太极文化 造福人民身体健康--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敬东林同志的先进事迹
敬东林,这个在七十年代下过乡的知青,又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成长锻炼的朴实的中年汉子,现年55周岁,就职于前郭县国家税务局。
他自2001年5月从事太极拳运动,至今已有十四个年头。凭着军人顽强刚毅的性格,凭着对太极拳运动的热爱和带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健身锻炼的满腔热情,他先后习练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式太极拳精编套路”、“陈式太极拳四十六式”、“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陈式二十三式太极单刀”、“四十九式陈式太极剑”、“马春喜三十六式太极刀”、“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和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十几种拳套和气功技能。
十几年来,他始终如一日,坚持勤学苦练。对太极拳功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招一式,都认真琢磨、体会,反复研习,直到达到标准,并练习至熟练。仅掩手肱拳这一个动作就反复练习达上千次。有时累的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睡醒却依然不忘习练。于此同时,他还与其他太极拳友经常切磋、讨教,还先后数次自费去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拜师学艺,师从全国十大武术名师陈正雷。正是由于他的虚心向学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其拳艺水平直线上升,取得了飞跃式进步。即便如此,他仍不满足于自身拳艺的进步与提高,他常说:“我自己健身了,自己的身体好了是远远不够的。我一定要带领家里人和身边的人一起健身,也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健康。”
他于2005年3月,在前郭县民族体育场内创办了“前郭县民族体育场陈氏太极拳队”,拉开了带领广大群众健身的帷幕。太极拳队每天早5点和晚6点各习练一次,每次练习时间长达两个小时之久。锻炼的同时组织传授辅导陈式太极拳、太极单刀、太极剑、太极扇及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拳套和气功要领。十年来,太极拳队每天的练习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约定,风雨无阻,即使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也总要聚在广场上练习,健身后大家一起放鞭炮迎新年,再各自回家。
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深受太极拳队众队友和广大健身爱好者的爱戴。太极拳队在他的带领下,不仅太极拳艺水平与日俱增,同时队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团结一致,气氛十分融洽。他也因此赢得了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和喜爱健身的'人们的好评与赞赏,更有许多人纷纷慕名而来,都欲拜他为师学习太极拳艺和健身技能。由此,太极拳队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由建立之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今2500人之多的庞大队伍。
为了更好的弘扬太极文化,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更好的向广大健身爱好者普及、宣传太极拳艺及健身技能,他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心和对太极拳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向新来的太极拳爱好者教学的过程中,为自己制订了以下三条原则:
一是教学员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接受任何吃请。同时,他自费购置了音响设备,无偿为大家提供服务,先后用坏的音响已达三四套。
二是不因人少而不教,不因年龄大与小而不教,对健身者一视同仁。对新来学习的爱好者,他都百问不烦、百教不厌,手把手的一招一式的辅导教学,使大家学的快乐、学的开心。
三是教学目的明确,不拉帮结派,不拉关系,一切为了群众健康。他常说:“我们相聚在一起习练太极拳,就是为了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家庭才能幸福美满。()大家一定要珍惜我们之间的缘分。”
十几年来,由于他持之以恒带领大家学习太极拳和气功健身技能,在松原市前郭县的许多群众晨练点和太极拳爱好者中颇有名气。他的事迹先后在《松原晨讯》(2013年5月30日)以“十二年免费带队练太极 教出一批武林高手”和《东镇周刊》(2013年7月4日)以“松原张三丰 太极玩得精”、《东镇周刊》(2013年7月18)“读者电话一个接一个 有的还跑到他练拳的地方 都想拜张三丰为师”为题分别介绍了他辅导和传授太极拳的感人事迹。松原电视台也对他进行了采访,并在松原电视台《松原新闻》栏目进行了播放,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进一步推动了松原市前郭县群众健身运动的开展。
“前郭县民族体育场陈氏太极拳队”在他不辞劳苦、不计任何报酬、精心辅导耐心传授太极拳艺的努力下,全队精神风貌和太极拳艺有了新的提高和进步。曾多次参加各类大型太极拳表演和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8年8月,在吉林油田建工50周年庆典活动中,他带领800人组成的表演队,表演陈氏太极拳36式,获得了最佳组织奖。
2010年8月22日,在前郭县体育场有12支队伍参加的太极拳竞赛中,他带领的队伍获得冠军称号。
2011年8月10日,在省体委领导来前郭县观摩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观摩大会上,他所带领500人进行了表演,受到了领导的好评,由此前郭县也进入了“全国健身十强县”的行列。
2012年5月1日,在前郭县工会组织的“庆五一 移动杯”文艺演出中,他带领的太极扇表演队获得表演冠军。
2012年6月25日,他代表松原市和前郭县参加了吉林省第二节老年人健身气功大会,获得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的两项铜牌奖。
2012年8月26日,在吉林油田举行的太极拳、太极扇表演赛中,他带领的150人的表演队获得了优秀奖。
2012年11月17日,他带领由20人组成的表演队参加了吉林油田举办的“重阳节”太极拳比赛大会。此次大会共有27支队伍参加,在比赛中所表演的陈氏太极拳二十六式和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别获得了二等奖。
2013年6月18日,他又代表前郭县参加了在长岭县举办的“松原市第五届社会体育健身大会,为前郭县夺得全区总分第一名做出重要贡献。
2013年8月16日,在松原市举办的万人徒步行活动中,他又带领前郭县民族体育场陈氏太极拳队120人进行了太极拳表演,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在积极参加社会、政府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对自身拳艺的提高十分重视,先后自费多次去外地学习和参加表演比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2年8月20日,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举办的“照丕杯“中国太极功夫精英赛的全国比赛中,获得了陈氏二十三式太极单刀的金牌(中年组)、陈氏太极拳(大架)银牌。
2013年4月,在香港举办的“祝福杯”第11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大赛中荣获了男子单刀(陈氏二十三式太极单刀)第一名、陈氏太极拳第一名、集体太极拳第12组一等奖、个人健身气功八段锦一等奖、推手太极拳对练第14组第二名的“四金一银”的最佳成绩。
2013年8月8日,前郭县文化体育局举办全国健身日,敬老师带领280人表演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并上松原电视台与前郭电视台播放。
十几年来他先后在前郭县民族体育场、前郭县郭旗街广场、前郭县篮球场的左侧,创办了三处太极拳传授辅导晨练基地。每当早四点到五点、晚六点的时候,广大健身爱好者纷纷前来,在他的带领下进行健身运动,使人们深得受益。既曾强了自身体质,增进了健康,同时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友谊。许多人都说:“是敬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健康,使我们少生病多快乐,敬老师真是做的行善之事啊!太感谢敬老师了。”
他在注重拳艺水平提高的同时,还特别有所侧重的培养了六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省一级四人市二级两人),积极宣传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大意义,真正发挥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宣传、示范、带头作用,效果十分突出,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
2011年12月10日,获得了吉林省体育局办法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证书。2012年7月11日获得了吉林省体育学院颁发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2012年5月21日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健身气功一级裁判员证书。
敬东林同志不仅仅局限在社会上毫无保留的、不计报酬的、不辞劳苦的向人们传授辅导拳以和健身技巧,同时也十分关注太极拳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社区。2014年4月初被前郭县二中聘请为陈氏太极拳教练,并授予了“弘扬国粹,造福桑梓”的聘请书。从4月1日开始每周一、每周四的下午为专门教授太极拳的时间,深得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喜爱与欢迎,参加学习的学生达2100人之多。同时还经常和外国友人进行拳术交流。2014年4月29日在美国蒙大拿大学和前郭二中交流会上,由他组织250人表演了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他又为美国朋友表演了陈氏太极拳精编套路和五十二式中国太极功夫扇,受到了美国朋友的高度赞扬。于此同时,他还传授美国朋友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并合影留念。使中国的太极文化真正得到了弘扬和展示。
于此同时,在本单位内,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下班前,利用一些时间向同事们传授辅导太极拳,又教会了第九套广播体操。使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积极性十分高涨,为做好国税工作提供了体能动力。
十几年来,他一直是兢兢业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广泛宣传太极拳健身活动,从自身家庭做起,带动身边的人和社会广大的健身爱好者人人积极参与,给他们带来了健康、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快乐。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松原市和前郭县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为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 文化软实力论文
【贵州省体育社会指导员现状研究的论文(集锦13篇)】相关文章: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音乐教学反思2023-06-11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4-21
科研立项申请书2022-04-30
黔东南学前教育现状2023-08-18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论文2022-09-18
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及其运用论文2023-03-23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论文2022-05-07
服务业发展信用分析论文2023-05-29
引航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现状与思考论文2023-08-28
体育理论课在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与对策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