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12 07:38:5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太极拳论文范文(整理17篇)由网友“若ruonan楠”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太极拳论文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太极拳论文范文

篇1:太极拳论文的参考文献

[1]唐豪.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源流[G]//武术运动论文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 [2]戚继光.纪效新书[M].马明达,校.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88. [3]季羡林.传世藏书.:子库(2)兵书[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4]马力.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5]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影印本),1988:53. [6]无谷,姚远.少林寺资料续集:抄本拳学要诀[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276. [7]范克平.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讲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第一套[J].中华武术,(1):20-23. [8]范克平.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讲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第二套[J].中华武术,2005(2):20-24. [9]邓时海.太极拳考[M].台北:东亚图书公司,1980. [10]陈微明.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11]郝少如.武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38. [12]唐豪.提出证据来谈谈太极拳源流[M].体育文丛,1957:15,18. [13]温力.从戚继光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看火器的发展对军事和武术发展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7(1):162. [14]孟乃昌.戚继光与太极拳[J].体育文化导刊,1987(3):34. [15]徐震.太极拳考信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6]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9. [17]李季芳.陈氏太极拳源流若干问题徵信录[J].体育文史,1995(2):50. [18]徐震.太极拳理董辨伪[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3. [19]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34:43. [20]徐震.太极拳谱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篇2:太极拳论文的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77. [2]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Z].国发【2006】18号,2006-05-20. [3]谢建平.二十世纪太极拳的变迁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5:24-76. [4]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1. [5]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603-1605. [6]张志清.陈式太极拳经典演绎[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155. [7]石华胜.陈式太极拳在河南省开封市传播历史的.文化观察和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3):209-213. [8]申国卿.陈式太极拳文化探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53-54. [9]牛禄青.体育产业,在风口上起飞[J].新经济导刊,(11):19-25. [10]赵心田.驻马店年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97. [11]杨祥全,杨祥国.太极拳国际化发展的传播学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62-65. [12]周伟,王海滨.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6):24-28. [13]孙军.我市筹建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N].焦作日报,-07-02.

篇3:太极拳论文的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中国太极拳修心养性的价值与修为的效果.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1):22-26. [2]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1-188. [3]D.A.库伯.经验学习:让经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 [4]林大丰,刘美珠.身心学的意涵与源起之探究.台东大学体育学报,(3):250-251. [5]刘美珠.身心适能(omaticFitness).中华体育,,16(4):134-141. [6]吴文瀚,梅墨生.太极拳为什么是“知觉运动”?.中华武术,2015(5):16-17. [7]孙群.武术身心整复学说理论与技法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25-30. [8]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篇4:浅谈太极拳的哲学理论基础论文

浅谈太极拳的哲学理论基础论文

1.前言

传统运动养生是在中,古代养生学说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和健身方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但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它渗透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之中,与哲学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相互影响。

哲学的产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那么,哲学是如何把人类和动物区别开的呢?其实哲学的根本在于纽、考和总结。动物和人都是劳动的本体,但是人才是哲学的木体,而动物则无法和人类对比。所以人类如果想进步,哲学的逖维方式和做事原则永远是不能抛弃的。

太极拳,一个建立在哲学理论基础上的传统运动养生术。太极拳的太极两个字本身就是哲学概念。太极拳本身就是对技击以及人际关系的哲学姐考。太极拳过去又称长拳,因其拳势川流不息、延绵不断,故名。后世之所以称为“太极”,源于其拳理采用阴阳辩证学说。阴阳辩证学说是我_古代的朴素哲学忠想,是易经体系的核心内容。太极拳的文化结合了我_传统道家与儒家的逖想。行拳时耍求身体中正自然,尚意不尚力;身备五弓,支撑八面;拳势连接圆转自如,无有间断:势中套势,生生不已。用之于攻防,不主搏人,以静制动;舍己从人,随势而动;外示安逸,谦和柔弱,实则棉里藏针,以柔克刚:正符合了道家[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宗旨。也深合儒家中庸谦和,不卑不亢的准则。

太极拳跟道家文化有密切关系。道家主张顺其tl然,依道而行:追求内心的虚静,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在技击中太极拳习惯于后发制人,做到沉着应对,顺着敌人的来势,放大敌人的破绽轻松取胜。与老子中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中心M!、想有相通之处。太极拳是一个注重思考,而且让人姐、考的运动。并且太极拳不仅仅是愆考技击本身,姐考的还包括史多。哲学是太极拳的基础,所以,我们会首先从哲学基础讲解太极拳。

2.太极拳的整体观

太极拳以中国古典天人合一的人体生命整体观为基础,以内向性运用意识为特征,研究人的生命运动规律,以及人的生命运动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进而运用这些规律,强化意识对于生命过程动态变化的控制,自觉地使生命处于一种高度的有序状态,求得身心健全,内外和谐,并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体生命整体观是太极擎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中华古老文明朴素的系统思想。只有正确而全面地理解人体生命整体观,才能科学地把捏太极拳健身的本质特征,了解太极拳健身的丰富内涵,从而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太极拳健身的方法,促进现代社会生活的完善,提高现代人的健康水平。

2.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脏腑、组织和器官等所组成的,它们结构不同,功能各异,而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决定了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太极拳在练习时强调“以意导功”、“内外兼修”等是整体观在运动中的具体运用。

2.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年四季的气候各不相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一年四季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在四季气候的规律性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人体功能随着夜的寒温变化也出现节律性的改变。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样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些疾病多在[晨、上午比较轻微,从下午起逐渐加重,特别是夜晚更甚。这是由于昼夜阴阳之变化,人体正气也有消长的缘故。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这些来源与然界并对人体影响的因素为太极拳养生确立了基本原则,即《黄帝内经》中的“顺应自热”。采取积极的运动锻炼,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

3.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经络学说

3.1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M!、想,是古人认识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3.1.1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发生的疾病是因为人体自身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阴阳平衡被打破,而自身又不能及时恢复平衡所致,就出现了阴阳失调的状态。太极拳运动充分体现了阴阳学说的逖想,“太极”出至《笏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太极阁表示宇宙及万事万物都是有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拳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以浑圆为本,讲究以动为主,动中求静,静中诚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行于周身,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3.1.2五行学说不仅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且进一步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统一性和事物正常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用相乘、相侮来解释枣物间平衡失调的机制。在太极拳法中棚、捋、挤、按、瘛⒗、肘、靠八门进、退、顾、盼、定五步也是按五行区分和掌握生克变化规强调要不断地用动作导引调整阴阳关系和五行生克乘侮关系从而达到体内环境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2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受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经络学说认为经络的基本功能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遍布全身,内属脏腑,外张枝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从而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传统运动养生学认为通过传统体育运动方式,如太极拳运动进行锻炼,循经导引的意念活动,可以到达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从而实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

4.练习太极拳的几点建议:

4.1动与静是相对的,动与静所形成的动态平衡关系着人体阴与阳的动态平衡。我们强调“生命在与运动”,同时也强调静养的作用。即在运动时,一切顺其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和谐,体现“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4.2形体强健,精神必然饱满,生理功能正常。形是机体的外在表现,神是精神意识迅维及生命活动的外藏表现,是功能作用。太极拳运动中,要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紧密配合。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

4.3顺应自然,人体的阴阳之气,在一日中变化表现为生长收藏。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也正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对于运动时间,一般说早上摄好。如果在饭前锻炼,至少要休息半小时后用餐,饭后一小时以上才能锻炼,为了不影响睡眠,在睡前2小时结束锻炼。

4.4在运用太极拳锻炼进行康复时,应注意辩证施功,才能有利于通调经络,协调阴阳。

5.总结

太极拳无处不体现着阴阳变化这一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如虚实,动静,开合,刚柔,这些都是阴阳的范畴,都在无穷的变化之中。“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动静循环”,“刚柔相济”,这都是太极阴阳的对立统一。总而言之,无极而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可以互化,这就是太极拳的对立统一观,也是太极拳的哲学基础,把说秸庖坏悖才是把扼到太极拳的精髓和实质。

篇5:高校太极拳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高校太极拳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摘 要: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随着大众健身活动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太极拳以其特有的健身、攻防之功效,以及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优势,在高校内开展广泛。这对太极拳运动形式传承和发扬本来是件好事,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重外形不重内涵,而且教师对太极拳教学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本文从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的特点和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入手,提出高校太极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对策;

一、发展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改变传统观念

以往太极拳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教的设计,对如何教考虑的较多,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和技术的载体,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对如何使学生乐学、爱练考虑得较少,导致学生始终是被动的参与者,使学生感觉不到运动的乐趣。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如“太极拳的一堂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我们这堂太极拳课,你们能与音乐配合打太极拳吗?太极拳能防身呢?你认为太极拳对身心有多少功效呢?同学们,用你们的队形和选的音乐来练习,看看哪组的打的好。”等等提问,这样同学们都纷纷开始跟着音乐起劲的练起来,几个同学还在一起进行讨论动作如何攻防。这样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怎么练学生就怎么练的定势思维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的强度。

(二)引入电化教学的辅助手段

太极拳不能没有技术练习,但技术练习只是一种载体,要通过学习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为技术而技术。在技术教学前,要以学生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所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合理运用太极拳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可以使学生自学和反复地学习到太极拳整套、掌握每个分解动作的细节,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节奏、风格、特点以及太极拳技击的魅力,使学生通过视听的综合效果体验太极拳的整体美、表现美、协调美、技击美,较快产生良好、完整的印象及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融入到练习中去。这种寓教于乐的直观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太极拳练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组织教法形式的多样化

在太极拳教学中,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及学习兴趣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教学课中采用不同的教法手段,从教学组织上、队形的变换上及教师的语行举止等各方面入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手段,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改变以往教师整堂课前面领着教,学生后面学,传统单一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友伴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展示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经常发现有些非常内向,同时活动能力也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在教师提出分小组合作时总是找不到伙伴,于是就会帮助这些学生找到他们合适的伙伴组,让学生处在一个爱动、爱玩、热情的友伴群体中,用友好的态度陪其一起学练,并给予帮助,那么他就会消除自卑感,放松地、毫无顾虑的与友伴一起学习。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运动的欲望与兴趣,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因而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安排有趣的课堂配乐练习

太极拳配乐练习可以控制学生的动作节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对调节他们的动作不协调、紧张、注意分散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以增强记忆、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在太极拳教学中采用配乐教学时,由于音乐的强度、节奏和频率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音乐配合教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应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音乐来练习,这些优美的音乐能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能使人的精神中枢兴奋、心情愉快、情绪高昂、精神振奋。这样学生在欢快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运动,情绪饱满,注意力容易集中,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与学习环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积极性;音乐节奏及音乐中伴有的动作提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时间感和节奏感。有利于学生心理安静,排除杂念,精神集中,提高练习效果。

(五)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动作技术,许多学生往往会不太感兴趣,久之,甚至使他们感到厌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求知欲,太极拳教学的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不要太大努力就能实现太极拳的学习目标,保证学生能一贯地获得成功,每一新的教学阶段不能有太多的困惑和挫折。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习任务与学生己有经验的适应性,努力创造这种问题情境。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注意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应熟悉太极拳的相关教材,逐步地提出适宜的有挑战性的目标,教学应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成功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实际范围内提出挑战,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动作技能而不要遭受过分的挫折;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在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心理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到学习任务有关的学习情景中,使学生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协调起来。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对太极拳学习动机才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是激发学生太极拳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二、激发和培养太极拳的学习兴趣

太极拳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习动机的前提,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太极拳学习,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太极拳学习动机的有效保证。在太极拳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大学生非常喜欢太极拳运动,但不太喜欢体育课上的太极拳学习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我们教师。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为了教而教,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没有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以有利于学生的乐学和乐练为出发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人人爱上太极拳课。

如太极拳理论课的教学应安排在开学初期,理论学习可以观看太极拳表演和比赛;介绍一些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攻防技巧和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等到同学们进入状态时再教授太极拳动作的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提出新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任务,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亲身体验为教学提供的特定情景,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所以,让学生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这种行动,利用情境的组织活动使原本比较单一的练习变得有滋有味。

三、加强太极拳的技击性

太极拳的技能具有攻防含义,技击格斗理所当然成为太极拳的第一要素,其本质就是在实战上学以致用。由于一些教师自身对太极拳教学认识上的偏差,而忽略了太极拳的技击性,教学仅仅停留在动作的练习上,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

我们在对大学生选修太极拳的原因调查统计中发现,有68%的大学生认为太极拳可以防身对付歹徒,大多学生还是希望太极拳应加强技击练习。我们应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想,在太极拳教学中适当突出技击方法的教学,运用学习动机来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在太极拳套路学练过程中教师要讲解、示范动作的攻防含义,并安排适当安全的攻防练习,从而可以加强太极拳的学习动机。

四、突出教学过程的评价作用

我们在进行太极拳学习外部动机的调查发现,为了完成学分随便选的同学占37%,所以教师要重视太极拳教学中的评价,应及时做好教学检查工作,以掌握学生知识、技能、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太极拳的学习过程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专注学生的教学任务本身而不是关注评价结果,这样的学习过程最为顺畅。让学生及时了解太极拳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不仅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具有调节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激发与维持作用。对于学生学习阶段性结果要少作一般的评定工作(如分数或好坏),要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动作矫正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全面、深入的评价,这比一般的成绩评定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评价要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少用批评;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评价,以鼓舞其上进的信心,并提出低一点的目标,如在老师或同学的带领下能一起做。从而使学生有信心,钻有方向,攀有目标。

篇6:原始太极拳

原始太极拳源自于黄帝轩辕氏,历史悠久,不过,对于原始太极拳的练习技巧却十分的讲究,其中包含的知识很多,对于一些比较喜欢练习太极拳的朋友而言,一定要在此时对于原始太极拳相关的知识做一些认识。才是比较合理的。

原始太极拳其实在我们进行练习的时候,都是包含了一些动、静、快、慢这四个主要的部分构成的。新拳谱在进行编排的时候,删去了一些看起来有重复的动作,进行次序布置的时候,也是做出了一些十分有必要的调整,将它们做成了动、静、快这三个部分。

动部原有十三个动作组成,称前十三式。整理时删去了几个技击动作,增加了几个养生动作,成为系统完整的养生功法之一,取名“九转还阳功法”,仍有十三组动作。快部是一套技击性很强的功法,练起来不但速度快,而且是纯刚,也有十三组动作组成,称后十三式。慢部老拳谱上只有一组动作,叫做“仙人跨鹤拜四方”。这次整理时,把它作为静部的收势。

动部:又名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使周身百颏皆通。(二)静部:是技击的主要部分。(三)快部:也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练时发劲要猛、暴、脆、快、硬。(四)慢部:也称拜四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意到、气到、力到的内三合。

原始太极拳的特点分三个方面:(一)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二)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主张只快不慢则不轻,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合方为灵。进而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快而不乱,慢而不滞。(三)技击上主张引进落空,以静制动。但更强调看其神,观手足,乘虚而入,见隙发招。

对于原始太极拳的知识,我们一定要清楚的予以了解才可以,因为这种原始太极拳道法高深,且讲究比较多,在我们练习的时候,只有注意到其中的一些动静结合的理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希望能够给爱好者们练习原始太极拳带来帮助。

篇7:太极拳心得

太极拳心得

--李雅轩

(一)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收藏才行。

(二)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主要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的充实起来,养这种灵感主要的练法,是在稳静上练功,如不稳不静,那就绝对练不出灵感来,如手上身上脑筋里没有灵感,那就不能算太极拳的功夫。(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练太极拳,心里要平静舒适泰然,把气息调的舒舒服服的去练,不要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只是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就行了,如是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这是练外功拳的形态。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子也找不着拳意,拳意不上手,是一辈子瞎糊闹。

(四)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如找着拳意就算入了门了,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如不相信这句话,那就练不好拳了。(六五年四月五日)

(五)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李香远就这样练出来的。第二步的练法,是注意周身关节的放松放软,无论是腰膝或肩肘,甚至指节,腕节。脊骨的每一节部,都要以思想之力慢慢的将其松开了来,这步功夫不易作到,但如日子久了,以思想力慢慢灌输,是绝对可以作到的。

(六)每练功务要以腰脊为轴,带领着四肢而动,如感觉两臂、两手松软软沉甸甸的,才是练对了,在这个时候,两脚两腿是很柔弹的,很扎实的蹋在地面上,这样子才对。

(七)在练时要随时体会腰脊上的源动力,它是如何的劲带动,挑动着两臂两手而动转的。是柔劲,还要有弹力。

(八)练功夫第一要紧是提起虚灵的神气来,一身的神气要充满,但又要收藏在内心不使外露锋芒,又要以灵机灌注,不能呆板,神气极稳,浑身是意,这才是好的练法。(六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九)一定要在大松大软上,两臂如在掉下来一样沉甸甸重砣砣的一手一势去练,否则就练不出好的身势来。在练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舒舒畅畅的去用功,如长江大河之水滔滔的不绝之势,如不如此,练不出好身法来,此道理要好好想想。

(十)最上乘的练法,是练神,练意,练气,练虚无,不能死死的练筋骨肌肉为主也。

(十一)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

(十二)太极拳也要有些基本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是柔的力量,而不是僵的硬力。有了基本上的力量,再有柔软,再有松沉,再有灵巧再有轻妙,这才够完全,如是脚下浮漂的,那就练不出实用的功夫来。有了基本上的力量,然后注意练灵感,一步一步的把灵感充实起来,然后在推手时才能作到蝇虫不落,寸草不粘的地步。

(十三)太极拳的功夫,还不能死死的在沉劲上下功夫,因为有沉劲,只可是用于友谊的推手沾粘,如是用之于对付比斗,是非有蝇虫不落、寸草不粘,轻妙绝伦、变化神奇的功夫才行。所以说太极拳总要在轻灵变化,神气灵感等方面下功夫才对。

(十四)练柔是初步的功夫,然这种初步的功夫的练法很要紧,因为柔是练筋骨上的力量的,这是根本上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然后才能练大松大软,以达到轻灵虚无等上层的功夫。

(十五)如真的沉下心气练功夫,其身势就特殊的庄严伟大,其五官面目就显见一种非常庄严的气派,正大的神气,有令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之威势,此所以自古以来,练武的人士多有忠直侠义之风也。假如说功夫到了上乘是讲究轻灵虚妙,如沉着劲稳重去练功,这不是矛盾吗?不,因为轻灵虚妙的功夫,是稳重沉着的.功夫,出来的自然轻灵虚妙,而不是初练时就找轻灵虚妙的。如是沉着稳重的功夫尚未练到成功就找轻灵,那就成了浮漂而不是真正的轻灵了。

(十六)老论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就是说在不发劲时是百无所有,也就是极柔软也,在发劲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所有之劲打来,这就是所向无敌,极其坚刚也。

(十七)练太极拳的功夫,如能每早晚静坐一下以养虚灵,是最好的,在练功时,一定要摒除杂念,松腰坐胯,沉气顶头,塌肩垂肘,动以腰带领,这虽是初步的规矩,然无论功夫进步到如何阶段,也是要刻刻注意的。

(十八)太极拳修练歌:心要清慧要澄良知良能藏胸中身心悟觉如明镜体察事物有智明神清骨爽无限美修身致用妙无世人不知其中乐道在有为无为中。

(十九)每练功,一手一势要作到好处,要作到优美,这样子就进步快,如偷工减料的练法,是自欺欺人也。如能练到优美,别人看见也感觉一身舒适,精神愉快可爱,否则看的人也感觉不舒服,感觉讨厌。

(二十)初学时,其呼吸是要舒适自然,不必注重配合动作,否则必致周身不安,甚至胸部痛,气受拘束,久之面黄肌瘦。在初学时,只是身放松软,心放稳静,呼吸任其自然足矣。以后架子找顺打熟,其呼吸自然就会自己找配合了去,如以水泼在地上,水自然的就会低处流去也。斯时若不自然的呼吸配合动作开合,就不舒适不自然,不顺劲,故不要去注意。呼吸配上了动作是一个什么情形呢?在姿势的放大开展伸长时,是呼出气的时候,在姿势的收回缩小时,是气吸入的时候。说沉气,不是用压制的办法,将气压到丹田去,而是将身势放松,使气自然而然的自己落下去到丹田的。不但如此,就算是精神意思也要安定于丹田,盖腹部全身的发力源动处,所有各种的发动全赖于腹部的气的鼓荡,如腹部丹田的源动力不鼓动,身上便无力量发出也。然而注意是注意,又不可以拘束,否则,一身动作不灵。总之,将精神放在丹田,又要由丹田发布于全身各部,不过以丹田为主宰也

(二十一)每练功一定要把劲沉在丹田,如能丹田沉下劲去,人的气度一切就要改变,如沉不下去,那一切的神态气度都是浮的,所以练功须练到气沉丹田这一步。

(二十二)练功夫必须刻刻留意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是要纯以神行。

(二十三)练太极拳其最重要的,是要稳静在静极默笃之后,才能体会到很多的道理,如粗心浮气,多动妄动,那就错了,怎样才能作到静?一要身桩中正,二要呼吸舒适,三要心性放稳,四要一身松净,松匀。如能长久持此思想,就能一点一点的作到真的稳静了。太极拳是内功,什么是内?筋骨肌肉统统是外,人的性灵才是内,人稳静着练拳,就是为了培养这个性能,如忙练,快练多动妄动是不能培养人的性灵的。人的性灵培养好了,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

篇8:体悟太极拳

体悟太极拳

我年轻时曾担任一个工厂的'厂长,一次在搬运设备时,不慎被沉重的机器挤压,落下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从此每年都要发病几次,一到发病时左腿麻木酸胀,走路困难,晚上睡在床上连翻身都要人帮助.严重时就得住院推拿、牵引、理疗,一住少则十几天,多则个把月.我成了老病号,给家人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便.

作 者:倪小庚  作者单位: 刊 名:少林与太极 英文刊名:SHAOLIN WITH TAIJI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9:学打太极拳

学打太极拳正文:

学打太极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武进区古方小学 二(1) 凌化旭

・・ 8月2日・ 星期一・・ 多云

我从小身体就不好,经常生病。为了让我的身体素质能有所提高,暑假我回到姥姥家后,姥姥就让我和对门的许爷爷学起了太极拳。每天早晨,我都早早起床,在门口的空地上和许爷爷一起打太极拳。我学得很认真,一招一式,我都仔细揣摩要领,因此,我学得很快。今天,我终于练完了24式太极拳,邻居们看到了,都夸我打得好。

打太极拳,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我们中华武术的精粹和神奇,更重要的是,我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了。

指导教师:庄翌

篇10:学打太极拳

第一、练好基本功

(1)采气:1、捧气通身;2、拉气进身;3、合气沉丹田;4、提气上丹田

(2)站桩、转丹田、静坐

(3)基本缠丝功法:1、正面缠丝;2、穿掌缠丝;3、侧面缠丝;4、横开步;5、前进步;6、倒步;7、独立步;8、小缠丝。

第二、套路

练好了基本功就好比盖大楼打好了地基,地基以上的部分就按照地基的框架去建造就是了。

当吃透了套路中的劲路,真正体现出轻灵圆活时,就可以加大套路练习的遍数,练习器械、抖大杆和推手乃至散手。

第三、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

基本缠丝功指的是太极拳的单式练习,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

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采气、站桩和一整套基本缠丝功法。

陈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是一个单式,一个单式地练,这个单式练不好就不能练下一个单式,最后才练套路。今天正宗的陈式太极拳还是以站桩和一个单式的训练为基础的,只要这个单式里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套路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今社会上练太极拳的人很少有人练习单式,或只是把单式作为发劲动作来练习,很少有人练习基本功,只练套路;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太极拳还有基本功。然而世界的上任何事物都是由初级到高级逐级发展的,没有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可以逾越的,基础的东西就是最根本的东西,无论任何事物、任何武术拳种都不能例外。

太极拳的懂劲过程细致入微,拳架和推手练习都少不了,但首先是练好基本功。必须吃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以及顺逆缠丝劲的运动规律;脚要有蹬地的感觉、身上要有节节贯串,螺旋走弧线的感觉,内劲催动的感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传递,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

俗话说:“腰裆膝,发动机。”你能感觉到吗?就是采气、站桩,看似简单,要想站好也不容易。基本功与套路的关系就好比制造一辆高级轿车,高级轿车的特点是速度快、噪音低、乘坐舒适。怎么生产出来的呢?那就必须有精密、高档的零件和一流的生产线。零件加工不精确、材质不高,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名牌轿车。

当你有了基础以后,套路中的问题就可以去粗求精,通过推手就可以去伪存真,我们就可以加大练习的强度,练器械、练炮捶(二路)、抖大杆,你的功夫会蒸蒸日上,向着太极的最高峰攀登。

任何事物都是要经过由简单到复杂这个过程的,练太极拳更要一步一步地走,要一层一层地练,没有牢固基础的奠定,没有每天持之以恒的数量,就没有正确质量的飞跃,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根基是前题;

想太极练成功,缠丝一手最为灵。

第四、练太极拳心理上(思想上)的要求可概括为“五字诀”,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

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适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因单纯不用力来解释。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暴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适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暴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

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慢: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串”,不能有断绩。

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街接,所谓“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使全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串,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一般来说,一套拳大约应控制在25-50分钟之间为适宜。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切:即是认真的意思。练太极拳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车,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正安舒,“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切的另一个意义是研究,练拳时不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今后再练时要更正。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工夫则进步快矣。

恒:就是“定时”、“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恒,无论是严寒或酷暑都不能间断;其次是定量,根据各人体质和时间,制订相应的时间和运动量。时间舆运动和量均需逐步加强,才能逐渐提高水平。

总之,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练太极拳时,只能并存, 不能偏废。

第五、练太极拳生理上身体上的要求

练太极举生理上的要求和和心理上的要求,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心理上的要求属于精神方面:生理上的要求则要落实到身体各部位。

(一)虚领顶劲,(顶头悬)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练太极拳时要求头部正直,下颌稍向内收,但不能用力收,否则僵硬,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这三项要领构成“虚领顶劲”。无论身如何转动,这个姿势不能变动。

(二)涵胸拔背:涵是向内收敛之意。练习太极拳时尤忌挺胸,挺胸易于导致躯干僵直,影响气的上升,压胸易使闭气,此二者皆不合太极拳的练气方法。涵胸是胸微微沉下,肺则向下开张,肺活量自然加大,气则沉丹田矣。拔即向上提的意思,拔背是用头将背微微提起,有了虚领顶劲,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则中枢神经安定,所以,涵胸与拔背是相连的。作好虚领劲和涵胸拔背。则满身轻利矣。

(三)沉肩坠肘:沉肩垂肘与涵胸拔背都是互相关联的。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坠肘也是重要的,肘不坠肘则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两胁失去保护。

(四)松腰垂臀:练太极拳腰部是重要的,故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要轻松,使身体动作运转轻灵。因为太极拳的运动变化皆系于腰。

腰松关系着身体的下部着力,不致有头重脚轻之弊。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会造成松腰的障碍。

(五)裹裆含腚: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外面向襄面包裹,臀部不翘,肛门自然向上提,称为含腚。

(六)尾闾中正:是顶头悬的延续动作,只要顶头悬做好了,脊柱自然会正直。做到了虚领顶劲与尾合中正,就能使全身处一种兴奋状态。

(七)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使横膈膜下沉,成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能促使呼吸饱满,精神振奋,有利于动作顺遂。

第六、行气法

练太极拳要求练心、练气、练身、三结合。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血肉之心而是指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近似于通常讲的“以意领气之意”,但心和意还有区别,拳谚讲的“心动意动”说明心和意之间是主从关系,心为主导,意随心动,致于以心行气的“气”也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有形的呼吸气体,一种是无形的元气。

适二种气也有关联,练拳时首先要呼吸平稳。要保持常时呼吸的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久之自然成为深呼吸,是练太极拳的`自然发展,而不是故意造成的。元气是人身的元阳之气,也就是“以心行氧”之气。元气充足。则人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体格强健,年老不衰;元气消耗过多,则人精神不振,声音喑哑,体格衰弱;元气耗尽,人即危矣。

中医所谓调和气血,这个气就指的是元气,元气衰了,用药滋补就难以奏效。太极拳的特点是由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练气的要求,首先是使呼吸平稳,由平稳而达到深呼吸,不可故意改变平稳的呼吸方式,用静、轻、慢、切、恒的方法练习太极拳的功架,久而久之,动作自然配合呼吸。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讲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能呼吸自然能养元气,元气自然沉到丹田,达到增强元气的目的,自然能运到周身,也就是“气遍周身不少滞”的目的达到。以上各节都有关联,要深加体会,自然贯通,达到延年益寿,非作枝梗之末也。

【拓展延伸】

太极拳的技巧

一、松

推手时必须将两手、两臂、肩、背、胸以致整个上身的肌肉尽量的放松。在一般情况下,静止不动时放松较易,在运动过程中放松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当别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别人时,要求被推的身体和推出之手仍能随时放松,就更不容易了。

然而太极拳家则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随时放松。这种放松的功夫,首先是在盘架子中练出来的。盘架子时,要求身如垂柳,随风摆动。臂如飘带,在空气中飘浮。而作用之力,全在两脚、两胯。

由两脚底的蹬拧之劲,带动两胯的拧旋,由两胯的拧旋,带动整个身体和两臂、两手的运转。两手、两臂必须毫不着力。

太极拳是一种拳脚功夫,练习者要保持上下协调,周身一致,在练习前,排空杂念,专心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境界。

拳论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指的在这种充分放松下的轻灵功夫。徐老师讲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脚底。全凭脚底用功夫。

盘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练双人推手。先从单推手开始,接着双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练习这些推手时,一如对盘架子的要求。两手、两臂、肩、胸及上身,均须充分放松。全凭脚底的蹬拧劲带动两胯,以两胯带动全身。

要求双方手腕接触处的皮肤不能发生皱折。这是初学推手必须练成的轻灵功夫。没有练成这种充分放松的极轻灵的功夫。太极拳的一切功夫,将都是徒劳的。放松、是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二、沾粘连随,舍己从人

沾就是与对方肢体接触,轻轻贴上。

粘就是要有一种粘着之力。好似浆糊一样,胶粘在一起而不脱开。与对方肢体接触以后,不仅轻轻贴上,而且在接触处还必须有一点粘着之力,使接触处胶粘不脱。

连就是连续,即不断之意。亦就是指这种胶粘力要连续,不能忽断忽续,不能忽大忽小,运动的路线要圆顺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线而不能走折线。

“毋使有缺陷处,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指的就是这种粘着力,这就是要“连”不能有折角,不能有大小,不能有断续。

随就是跟随。在双方肢体相互接触后的运动中,要始终跟随着对方的动而动。对方往左,则随之往左;对方往右,则随之往右;对方往上,则随之往上;对方往下,则随之往下;对方快,则随之快;对方慢,则随之慢。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指的就是“随”。

随,亦就是舍己从人之意。舍己,就是舍弃自己的主观设想,而从随对方的动向。

篇11:太极拳学习心得

太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有大约1亿爱好者。走到世界很多地方,一提起中国,很多人便首先想到中国功夫,尤其是太极拳。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武术项目,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太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中,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柔连贯,每一招式都是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的拳术。

出于对太极拳的好奇,这学期的体育课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习太极拳。我觉得太极拳是一种即神秘又普通的功夫。它的神秘在于不同的人去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打出来的感觉、效果也会不一样。太极拳重在形和意的结合,人们对太极拳的不同看法,以及打太极拳时的不同心境,就会使打出来的太极拳有不一样的感觉。而说它普通则是因为如果想要学每个人都能学会,虽说基本只能学个皮毛,但差不多都能打上一套拳,用来平时健身静心。而真正能够体会其中深意的,精通太极拳的人却屈指可数。

起初,看老师打完整的太极拳动作时,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打完之后整个人顿时感觉神清气爽,飘飘欲仙。那种感觉与天地同在,与万物为一的境界也只有在打太极拳是才能体会得到。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让我们打拳的时候董教授一直强调不要着急,要把每个动作做到位,然后再做下一个动作。同时,我也发现很多同学在打拳的时候普遍过于着急,想赶快把动作打完,而结果往往是“有其形而无其意”。而老师打拳的时候则是一步步的把动作做到位。我想这也是由于我们学生普遍焦虑浮躁,静不下心来好好做一件事,总是急于求成。学习了太极拳,能逐渐让我学会静下心来去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急于求成,事倍功半。同样,学习太极拳,只也有静下心来,慢慢地认真地去完成每个动作,才能做到打拳时“形神兼备”。

虽然只有短短一学期的时间来学习太极拳,我既没有深入地了解太极拳的博大精深,也无法仔细去研究每一个招式的意图。但我至少学会了一套拳,既有益于我强身健体,也让我对太极拳以及中华武术有了更大的兴趣与热爱。

这学期的太极拳课程已经结束了,我觉得学习了一套太极拳的打法只是其次,而从中学习到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以后做事的启示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也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更多地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太极拳每一招式的实际用途和功效,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太极拳每个招式的要领,而且能加深对其深刻内涵的理解,而不只是仅仅停留在动作模仿这一简单层面上。从而,使学生打出的太极拳形神兼备,以形达意。

最后,感谢董老师这一学期以来一丝不苟的辛勤教授。

篇12:太极拳主持词

主持人男:充满着爱,充满着文明礼仪,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

主持人女:一个古老的民族,传承着他所特有的东西。

主持人男(可以比划着):开、合、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无形似有形。主持人女:两仪分三才,三才显四象,四象变八卦,此阴阳之理,变化莫测。合:下面请欣赏×××带来的《太极表演》

《太极拳表演》主持人衔接词:

主持人1:一系列动作,连贯而有神韵,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没想到×××有才华的人还真多呀!

主持人2:那是,在××××充满着自由和欢乐,拿出您的智慧,发挥您的想象,有才华,请尽管施展,这里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舞台。

主持人1:就像一首歌,把它连贯起来,它也有着别样的味道,下面请听**带来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瑰宝,数不胜数;其中,太极文化,当属根本。请问大家:什么是太极?(主持人稍微停顿一下,然后,用手边比划边说)对,通俗地说:太极是个圈,阴阳在里边。

阴阳是什么?天是阳,地是阴;男是阳,女是阴;一是阳,二是阴;站着的是阳,坐着的是阴;(主持人,哈哈一笑)也就是说:阴阳是相对的。

古人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因而,太极中的阴和阳,始终不停地在相互转换。正所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我们还知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说:阴阳又是合一的。

当我们想方设法地去了解:阴阳是如何在相互对立、互相转换、合一互动时。也就在不知不觉地赋予了太极的文化内涵。

那么,太极文化对我们来讲,有什么用呢?(主持人略微停顿,接着说)它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大自然中,万物万象的因果关系。

虽然,人心是难测的,世界是多变的,宇宙是浩瀚无垠的。

但是,古人只须用一个阴阳的概念,就可以把万物万象的复杂性,梳理得简简单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主持人再停顿一下,继续说道)

首先,运用太极的理念,把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各种事物,归纳为阴、阳两大类。

然后,再通过文化的解读,去洞察阴阳转换的微妙时机。

仅仅如此,简单而已,我们就能明白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了。

所以说,知道了太极文化,便可知晓大自然中,万物万象的运转规律,也就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太极拳,以太极文化为基础,创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既可以健身,又可以防身,还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欣赏品味。

下面,请大家欣赏太极拳表演,掌声有请:黄峻绽鲜Α

上场,敬抱拳礼,主持人旁白:

黄峻绽鲜Γ中国武术六段,国家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他自幼好武,早期习练“截拳道”,之后,专修“传统陈家沟太极拳”。黄老师现在表演的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

此拳,由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祖――陈发科大师所创。整套拳的动作:快慢相间,如灵猫捕鼠;

发劲刚猛,如金狮抖毛;

气势磅礴,如鹰击长空。

(接背景音乐,林子祥:男儿当自强)

结束语:

谢谢黄老师的精彩表演!

以前,我们可能都认为:动作慢悠悠的,才是太极拳。

也许还曾疑惑:太极拳,那么慢,能有什么用呢?太极拳,到底好在哪?现在,我们又该疑惑了:这么快,这么猛的,是太极拳吗?

还有,太极拳,又是如何完成:阴与阳的转换呢?

黄老师是我们原乡美利坚的太极教练,他功夫纯正,理论完善。

如果,您有太极情结,可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哦!

篇13:太极拳口诀

太极拳口诀大全 -资料

1、预备势

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

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

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

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 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 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

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

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

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

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

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

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搂膝拗步

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左转胯托腿,迈出左腿左手搂,弓步右掌向前推,弓步收臀身不俯。

11、右搂膝拗步

重心右移右手伸,左手翻转升腹前,腰带左脚向外摆,重心左移腰左转。

左腿支撑身要正,左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右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右转托右腿,松腰送腿向前迈,右手平转搂右膝,弓步左掌向前推。

12、左搂膝拗步

重心后移开右脚,左伸右收履势来,腰向右转右臂转,左转迈步搂膝成。

13、 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又一回,跟脚落脚动左腿,进退上下合起身,眼视远方意先行。

14、 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作,攻守坚备两手合,转换呼吸要自然,前后左右势要园。

15、 进步搬拦捶

重心后移不后仰,腰带左脚向外开,两手做成履势来,眼要专注吸气来。

重心左移身左转,右手变拳收胸前,左手后伸转耳边,右转蹬腿摆右脚。

重心移到右腿来,右拳翻转收腰间,腰向左转迈左腿,左手前伸意要远。

右脚蹬地弓步生,同时进身打右拳,左手朋进不松动,脚手配合巧应用。

16、 如封似闭

重心后移松右拳,左手回收右肘下,左朋右抽腰为轴,左转收臂按势生。

坐实右腿脚蹬地,弓步进身不前俯,双手前推松两肩,眼视前方意远行。

17、 十字手

重心后移掌放平,左脚扣来右脚开,腰向右转两手开,左伸右摸眼右看。

重心左移收右脚,踩成马步两手落,翻转升到胸前来,十字交叉静等变。

18、 抱虎归山

重心右移身法整,腰略右转扣左脚,重心回移左腿上,右脚虚点动意生。

左手向下向后转,松肩挑腕收耳旁,腰向右转迈右腿,弓步搂膝打掌成。

双手转腕履势成,挤势同前斜角用,按法同上方向变,变化方向练心灵。

19、 肘底看捶

重心后移右脚扣,两手平转同单鞭,右腕上挑左手朋,左脚弧形向左落,

资料

腰向左转带右脚,左手随转变下按,右手转至正前方,左右转换腰作主。

右脚落地坐实腿,左脚随起向前落,左手上挑眼前方,右手变拳到肘下。

20、左倒撵猴

腰带右臂向后转,经腹向后挑起腕,腰向左转收耳旁,左手前伸要翻掌。

腰向左转收左腿,略向右转退左腿,重心左移推右掌,左掌收于左腰旁。

21、 右倒撵猴

腰带左臂向左转,经腹向后挑左腕,腰向右转收左臂,右掌翻转要前伸。

腰向右转收右腿,略向左转退右腿,重心后移推左掌,右掌收于右腰旁。

22、 左倒撵猴

左右撵猴连续做,转换折叠不停留,重心要稳身法正,上下要合不丢顶。

23、 斜飞势

重心左移展左臂,挑腕屈臂到胸前,右手回收小腹前,双手抱球腰右转。

右转带起右腿来,略向左转斜后伸,脚根着地摆脚尖,左脚内扣腰右转。

右手随转到膝外,手尖与眼应同高,左手下按左胯旁,精神贯注意远方。

24、 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又一回,左脚一跟两手分,重心后移右脚起,脚根着地合两臂。

25、 白鹤亮翅

转身下履松腰靠,两手翻转在胸前,右转带腿再左转,上下斜分长身形。

26、 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又一回,脚手转动上下随,每势都要认真做,细心体会妙无穷。

27、 海底针

右脚根进上半步,落实坐腿左脚点,右手回收右耳旁,左手上升到脸前。

提顶吊裆身法正,右腿下蹲不俯身,右手下不丢顶,左手随势保平衡。

28、扇通臂

重心上升右手起,左手上升右掌内,十字交叉在面前,右胯托起左腰来。

迈出左腿弓步进,同时左掌向前推,右掌上翻收耳旁,前推后拉顶头悬。

29、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屈臂转头前,重心左移腰右转。

迈步翻拳伸右腿,左手下按到左边,向前弓步打左掌,右拳收到右腰旁。

重心后移身不仰,左掌回收肚脐上,右拳向前冲心打,不丁不八麒麟步。

30、进步搬拦捶

进步搬撇一同上,摆脚上步身随上,打拳弓步要一致,眼视前方不前俯。

31、上步揽雀尾

重心后移作履式,腰带左脚向外摆,左手前朋腰左转,右手前引带右腿。

两手抱球在胸前,腰再右转送右腿,弓步右朋复变履,挤按随后又一回。

32、单鞭

单鞭同上又一回,左右旋转两手随,头顶下沉眼随转,势势相连意要满。

33、左右云手一

重心后移扣左脚,腰向左转左手随,重心向左伸左臂,右脚回收并步站。

勾手变掌向下转,经腹到胸升脸前,左手下转到腹前,翻转两手在正前。

34、左右云手二

右手向右要平伸,左脚横开与肩宽,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转上在正前。

35、左右云手三

左手左伸收右脚,并步云手又一着,连作三次意要连,折叠转换内里圆。

36、单鞭

云手变成单鞭式,右腿跟步把脚扣,右转勾手再左转,左脚迈出拉单鞭。

37、高探马

重心后移松勾手,腰向左转点左脚,左掌由外向胸收,右掌收胸向前探。

38、右分脚

屈腿右转两手分,左转迈腿斜前方,两掌向内收胸前,弓步右掌向斜探。

腰向左转带右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前移提右脚,右转踢脚分两掌。

39、左分脚

右脚回收右掌翻,左掌屈臂收耳前,重心下沉送右腿,右掌回收左掌探

腰向右转带左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右移提左脚,左右分掌踢左脚。

40、转身左蹬脚

左脚收回左掌翻,左脚前落向后摆,脚根为轴整体转,两手交叉提左脚。

眼看前方两手分,左脚前蹬重心稳,左脚收回独立站,两手内收合面前。

41、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做,转换变式心要静,弓步身体勿前倾,搂膝打掌腰带动。

42、右搂膝拗步

右搂膝来也同上,前弓后坐要连上,提起精神身法整,势势都要认真做。

43、进步栽捶

过渡动作同搂膝,右掌变拳收腰间,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俯身打地拳。

44、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腰带),左手升至左上方,右手曲臂在胸前,转身撇身同样打。

篇14:如何学习太极拳

学习太极拳方法

一是选准一门太极拳。

专门学练某一武林门派的一种太极拳,所称民间传统太极拳。我看后者是比较可取的,而且所练太极拳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不但动作准确,而且打出来的拳架也美观大方,更主要的是健身作用明显。

二是练好拳架。

练好拳架是练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先师们所总结的叫练体固精。首先,第一位的就是,通过练好拳架,先把自己的身体练好,调整好。

三是意会动作要领的技击含义。

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离开了技击应用就不称其为武术。而太极拳作为武术它又是达到太极功法和太极心法的一个重要过程。太极拳的技击应用它并不是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精、气、神、虚为混然一体的太极之光。所以掌握好太极拳每个动作的技击应用,是达到太极高层次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

学好太极拳方法

(一)练拳是基础

l、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基本功。常言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也就是指有没有功夫,基本功是否扎实。纵观古今太极拳前辈及大师,都是经过刻苦、长期的练拳历程后,才成名成家的。

2、只有坚持刻苦练习,才能纯熟拳架套路。太极拳套路学会容易,但要打好、打熟练却不容易。要姿势正确规范,动作优雅美观,形体舒展大方,架式中正安舒,内气充盈饱满就更难。要使每个动作做到位,就要在明师指导下持久、反复地练习。

3、只有坚持练拳,才能使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打出神韵、打出风格、打出极致。要学好太极拳,就要使手、眼、身法、步各自先要合乎规矩。如手何时为掌?是舒掌还是瓦棱掌?何时为拳?是虚拳还是实拳、立拳、平拳?目光随什么走?这些都有严格的要求。

4、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整体功力。太极拳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的说法,它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和练习。拳论曰:“劲发之于根,旋转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由腿到腰,总须完整一气。”“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要达到如此整劲功夫,没有千锤百炼,实难达到。

(二)练拳是核心。

1、只有反复练拳,才能掌握太极拳的技击含义。太极拳是武术,武术的灵魂是技击。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个动作,都包含着防身和技击的内涵,都具有引进落空、化打结合的防御和技击技巧。只有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技击精华。

2、只有反复练拳,才能练出内劲。太极拳属内家拳,要求丹田内转,腰脊抽换。讲究内不动,外不发,蓄而后发。只有坚持长期的、不断的反复演练,才能达到上下贯通、协调均衡、内劲充实、内外相合的境地,才能练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的内家功夫。

3、只有反复练拳,才能达到周身放松,螺旋缠绕,疏经通络,气血流畅的效果。正如《拳论》所说:“以心行气,务沉着。以气运身,务顺遂。”

(三)练拳是重点

1、只有练好拳,才能给进一步悟拳创造有利条件。只有打好了拳,才能想到哪些地方打得好?哪些地方打得不好?哪些动作需要刚发?哪些动作需要柔引?身体有什么感受?感受如何?才能进一步理解和体悟。如果不练拳,一切都是空的,更谈不上悟拳了。

2、只有练好拳,才能使拳理拳法得到进一步提高。拳理和拳艺是相通的,要明白拳理,必须具备高超的拳艺。而高超的拳艺,则来自于千万次的反复锤炼。

3、只有练好拳,才能更好地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太极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要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必须掌握其精粹并拥有娴熟的技巧。

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九大步法

1、弓步:是太极拳使用最多的一种基本步型。

弓步又分为两种步法,一个是正弓步,一个是侧弓步。

(1).正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

前腿膝盖与脚尖方向对齐和地面垂直,弓腿膝盖不宜过脚尖;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两胯端平,身体朝前,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中的弓步前挤、弓步前按动作都是正弓步。

(2).侧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

练习的时候,要把前腿抬起,然后脚尖做到与地面垂直。

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后胯内收,身体斜朝前,肩胯相合,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的单鞭、野马分鬃等都是侧弓步。

而陈式太极拳与和式太极拳的侧弓步与其它门派太极拳稍有区别,如: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单鞭,是横开步,要求弓腿膝关节与脚跟上下对齐,横蹬腿脚尖稍内扣,裆要开圆,屈腿松腰胯,不同之处在,身体与弓步的两脚尖和两腿横向方向一致;看近似马步,但两腿有弓有蹬,有虚实之分。

2、虚步:虚步在太极拳套路中,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步型,拳种不同所以也分为两种,脚掌点地虚步和脚跟着地虚步。

(1).脚掌点地虚步——左虚步:重心在右腿,左脚尖虚点地,膝盖微上领,脚跟稍抬起,右腿屈膝下蹲,松腰沉胯,两胯端平,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重心在左腿,右脚尖虚点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2).脚跟着地虚步——与脚前掌点地虚步要领相同,只是脚跟着地,脚掌微翘起,重心在右腿,左脚跟虚着地,为左虚步。如重心在左腿,右脚跟虚着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3、插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脚后插过,在右腿后右侧脚掌着地,为左插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脚后插过,那么就为右插步。

4、盖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腿前踏出,在右腿右前侧着地,为左盖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腿前踏出,那么就为右盖步。

5、坐盘步(歇步):插步或盖步两腿屈膝下坐,为坐盘步。分为左和右坐盘步。

左坐盘步:左腿从右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立身中正,为左坐盘步。

右坐盘步:右腿从左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就为右坐盘步。

6、仆步:分左、右仆步。

左仆步:两脚开立,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脚尖微内扣,立身中正,目光向左前平视。

右仆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脚尖微内扣,要领相同,就为右仆步。

7、独立步:分左、右独立步。

左独立步:重心移向右腿,左膝将左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动作中的金鸡独立。

右独立步:重心在左腿,右膝将右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要领相同,就为右独立步。

8、开立步: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要求:立身中正,两脚宽不过肩。

9、丁步: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腿脚尖在支撑腿脚内侧虚点地。要求:虚实分明,点地腿放松。

篇15:太极拳说课稿

太极拳说课稿推荐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标》为依据。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太极拳是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学说的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的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太极拳的教学要注重学生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众多研究表明,经常打太极的人在身体健康状态方面要明显强于他人,长期锻炼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的健身效果。

三.学情分析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国各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对同学们的调查了解,这批武术选修班的学生虽然爱好武术但是之前从未学习过,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武术基础,所以在设计武术的课程内容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必须从武术的基础学起。处在青春期发育高峰期的高一学生们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着好奇,而且情绪容易激动,对待任何事物都缺乏耐心,武术训练又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运动,如何把这枯燥乏味的训练提升到学生们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地步。24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基础拳,整个套路动作少而且简单易学,学生们通过14个课时就能学完这套拳,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也让他们知道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将学习24式太极拳1—3式。

四、教学目标分析

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健身作用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引导学生对此产生兴趣。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步型、手型,先做到形似,学习1—3式。

3、 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本动作和手脚路线的掌握

难点:重心移动与上下肢的配合

六、教 法

1、认真备课,教法多样化,精讲多练,重点放在学生动作规范的培养和提高上。

2、将太极拳理论知识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其理论知识。

3、镜面示范、背面示范相结合,口令指挥,分组互助练习、巡查纠正。

七、学 法

1、学生模仿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

3、学生分组自评自练

4、集体练习

八、教学策略设计

本次课以热身—实践与评价—身心调节三段式课型模式。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练习、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品质,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课的开始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武术的源远流长及太极拳的博大精深,激发对太极拳学习的热爱,建立直观印象。分部学习1——3式。由于本次课是太极教学第一节课,是属于打基础、入门阶段,因此教学重点在手腿动作的协调上,动作规范上下功夫,每一动势都要身体中正。要求势势,把眼睛和心思要用在身体动作的变化上,尽可能做到顺随忘我。这对初学者来讲不可能一下子掌握,所以必须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时间静下心来体认,用心体会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第二个教材主要是通过推手练习太极拳的借力打力的用力方法,在两人一组的练习过程中,即可调整心理又可活跃学习气氛,同时学习和体验到相关技术要领。

太极拳的演练动作慢,基础动作又枯燥又重复,会让学生指不起兴趣,因此要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功夫,调动学习热情。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相结合,利用肢体语言建立动作表象;一招一式功放含义的讲解使学生对动作有深刻的了解;小团体开放式的分组练习,形成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练习、自由交流,互帮互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评、互评,老师参与其中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 在动作口诀上要按如下进行,顶、提、开、移、落,收抱成自然。手随开步走,脚到手也到,欲进先要退,腰带手臂力。抱球左右移,前后手臂弧,亮翅上下分,足尖虚点地,身正气势壮。

篇16:太极拳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学期结束时。回想本学期初,那时社团招聘活动热火朝天,整个学校到处是社团风采展示的海洋。太极社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招收新会员也初具规模。招聘结束后,活动以《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教学启动为标志正式开始。

按照学校的安排,太极社定期于星期六下午第三节课在操场上活动。本学期,太极社共活动三次,次数虽然不多,但收获颇丰。

首先,太极社的活动组织越来越有条理。由最初无老师指导,转向有较为专业的老师指导;由被动地接受安排,转向主动申请活动;由活动过程散乱,转向条理清晰。尤其是最后一次,活动进行有条不紊。

其次,太极社通过对太极拳的介绍及教授,使太极社成员充分了解太极拳的精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体会。随着对太极拳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同学爱上了这个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

再次,一次一次的活动,使本来素不相识的同学们,渐渐熟悉,并相互了解。太极社真正成为了一个整体,几乎每一位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纪律,满怀着为社团、为三中争光的心情,按照要求认真进行练习,表现出三中学子高尚的品德和素质。

从夏末秋初到寒风凛冽,指导老师一丝不苟,社长认真负责,社员们更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老师教习的空隙,社员们常常会聚在一起,交流太极拳的学习要领,对于自己练不会、练不熟的招式能够积极请求老师指导。全社学习太极拳的兴趣高涨,对太极拳浓厚的热爱之情让人感动。

本学期将近,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下学期,太极社负责人将更加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有更多的机会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值此学期期末之际,我仅代表太极社负责人,对大力支持我社的学校领导、认真负责的指导老师以及热爱太极、团结互助的全体社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17:太极拳总结

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武城县第五中学“首届太极拳比赛”在全体七八年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节课的激烈角逐,很快就要闭幕了。在此,我谨代表第五中学校委会和活动组委会,向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各个班级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本次活动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评委、工作人员及全体班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校将太极拳活动引入校园,它是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一次具体体现。自5月份决定普及这项运动以来,各班利用课余时间精心组织、刻苦训练;在今天的比赛中,各位同学拼搏进取、奋勇争先,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尚,使比赛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今天在座的评委老师们秉公执法,公正裁判。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确保了比赛的良好秩序。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校各级领导的的辛勤培育,离不开同学们的刻苦训练,是全体师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精神面貌,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下一步我校将太极拳列入大课间活动内容,实行一遍广播操、一遍24式简化太极拳的模式,让我们的大课间活动更加丰富,使之成为我们五中的一大特色。希望同学们以这次比赛为契机,对照标准动作寻找个人不足,利用课余时间把动作再规范,争取在集体会操时动作规范不掉队,为早日实现千人练太极的壮观场景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青春不言败,爱拼才会赢,团结有力量,奋斗创佳绩。两节课的时间很短,不足以让我们挥洒激情,展示青春,但它记载了一种精神,传承了一种动力。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奖匾和奖品,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希望全校师生以本次比赛为契机,把本次比赛激发出来的合作理念、集体观念、拼搏精神、竞争意识贯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力拼搏、再创佳绩!

现在,我宣布:武城县第五中学首届太极拳比赛圆满闭幕!谢谢大家!

略谈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论文

贵州省体育社会指导员现状研究的论文

师范类高校EFL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拉丁舞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论文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太极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论文

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康复医学的应用论文

青少年动作习得中太极拳套路动作标准化的意义论文

体育锻炼对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

太极拳论文范文
《太极拳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太极拳论文范文(整理17篇)】相关文章:

大学体育垒球教学计策试议论文2022-11-21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理念的研究2022-10-01

高校公共体育课调查论文2022-12-13

体育课合作群体教学创新模式的出探2023-05-04

论健身瑜伽中的体育美学论文2022-05-21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2023-05-04

探讨高校公体育课引入ProjectAdventure的论文2024-02-03

书法篆刻教学论文2023-10-18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救方法的渗透论文2023-11-06

柔力球教学研究论文202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