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与抑郁(精选5篇)由网友“愣了愣”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内经》与抑郁,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内经》与抑郁
《内经》与抑郁
抑郁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使人失去了感知快乐、希望和愉悦的能力,让人绝望,生无可恋。
怎么才能远离可怕的抑郁症呢?学学《黄帝内经》,或许能找到出路。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这段话,如果大家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并实践,应该就会很快乐,不会抑郁。
1《内经》原文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2原文要点
1.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虚邪贼风,也叫虚风、虚邪、贼风。是和实风相对而言的。
《灵枢·九宫八风》有:“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内经》是根据季节和方位来确定风的正常与异常。
比如在夏季,对应的方位是南方,圣人面南而立,从南方来的风是实风;夏季刮南风是正常的,可以长养万物,不会导致人体生病。
冲后,指的是脖子后面,即项部,所指的方位就是北方,风从冲后来,就是从北方来;夏季刮北风,是不正常的风,会伤害万物的生机,导致人体生病。
我们常说的“喝西北风”,就是说如果春天刮西风,夏天刮北风,植物都不能生长,粮食会绝收,没有粮食吃,只能喝西北风了。
又因为,冲后来的风是人看不到的,是偷偷摸摸来的风,所以叫“贼风”。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说对于这些可以导致疾病的因素要避免。像现在一些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就不要去疫区等,避免因为外因而得病,从而保持身体的强壮。
2.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去除多余的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身心都能够静下来,才能减少对人体真气的消耗。人体的气血才能流畅,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这样,就不会因为情志因素而得病,这也就去除了致病的内因。
真气就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3.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这句话说的就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具体方法。
情志闲适而没有多余的欲望,即无贪欲;内心宁静,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恐惧;身体适当地劳动、运动,而不过劳导致疲倦。
综合起来说,也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适度,既可锻炼身心,又不过劳导致身心损伤,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强壮。
4. 按照《内经》说的去做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心情很舒畅,哪儿哪儿都舒服,基本的正当的欲望都得到满足,合理的愿望都能达到。
吃什么食物都觉得很香,穿什么衣服都觉得很舒服,对所处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都很适应,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无论地位的高低,都不互相羡慕和嫉妒,大家都很纯朴,没那么多事儿。只有高兴,不会抑郁。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如果能达到上面所说的境界,即使看到一些嗜好、欲望也不会动心,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也不会被一些淫乱、邪恶的`东西所诱惑,无论智力水平如何,都不会被物欲所左右;这样就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养生之道。
所以,都能活到一百岁仍动作矫健,体力不衰。根源是这样的环境使大家都保持了良好的道德水平,不会被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和欲望所危害。
3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的调试
一
社会环境要稳定安全,让大众能够安居乐业,有安全感。
二
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弄清楚人生的目标。
首先是每个人都要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待。你并不高人一等,你并不应该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名利。如果没有对失去名利的恐惧,一般也不容易抑郁。
三
对生命过程要有正确的认识。
生、长、壮、老、死,这是自然规律,人生出来了就会长大,就会变得强壮,这是自然规律;有生就会有死,强壮肯定会变得衰老,这也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抗拒。
没有人能万寿无疆,也没有人能永远年轻。要享受强壮的感觉,也要承受衰老的滋味。正常的衰老死亡比在恐惧中抑郁地死去还是要体面一些的。
四
娱乐圈里抑郁症高发,是因为这个圈确实辛苦。
生活毫无规律,很伤身体,身体透支严重,导致身体虚弱,这是抑郁症发生的基础。
还有就是这个圈的名利往往来得太突然。
当一个人的世界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对人生的目标还不太清楚的时候,突然拥有了太多的名利。
在这样的状态下,人对已经拥有的名利无法把控,对能否保住名利也无法把控,如果再加上身体透支以后虚弱得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应付的时候,恐惧就会由然而生,抑郁就会不可避免。
要想真正改变这个圈,需要时间。只有当这个圈不再是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时候,唱歌、演戏一个月挣的钱和大家都一样的时候,这个圈的人都变成普通人的时候,抑郁症就应该不会这么高发了。
篇2:内经与阴阳
内经与阴阳
知道者必须要效法阴阳,阴阳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中医的一个大问题,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的问题。阴阳是什么?可以说阴阳包罗万象。所以《内经》里面谈到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讲的是天地之道。所以中医为什么要效法天地,为什么老子要讲道法自然,就是因为古人认识到了我们跟天地跟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
如果谈中医的基本特性或者定位,我觉得现代科学对中医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提出了中医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观念。什么是整体观念?不是说人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整体西医也是这样认为的,没有说西医不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像内分泌、神经系统揭示的人就是一个整体。
所以这个整体观念并不是人身是一个整体,而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面人必须顺从、效法这个整体的变化。也就是我们都要服从中央的领导,都要与中央保持一致,至少你与中央保持一致你的政治才有前途,政治又决定经济,你的经济才有前途,你的身家性命才有前途,都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跟天地保持一致。这就是法于阴阳,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所以对天地要有一个认识、对自然要有一个认识。
拓展阅读:养生 《黄帝内经》中的至理天规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在黄老道家的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我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气”(“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
《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着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
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成人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
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有人经常醉酒行房,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性欲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性欲,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清静内守,调和情绪
道教主张以调养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益寿延年。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人的思 、虑 、智 、志、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养三宝:精、气、神
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养生。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路径,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只有精气神一起养,用“气”来连通“精”和“神”,我们的身体才能“阴平阳秘”,我们的健康才能持久。
形劳而不倦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要运动的适度,即“形劳而不倦”。人身的气血要流通运动,就像江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滞了,水就会发臭、腐败,或者由于淤积而冲开河堤泛滥成灾。因此人不能贪图安逸,运动不足。另一方面,运动不能过度,即是其言“劳而不倦”;若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
谨和五味、食饮有节
《黄帝内经》的“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饮食调养。此学派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服腑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这个学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痛,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
《黄帝内经》认为,影响人体健康是由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除了天时气候、地理环境等外界因素外,人的精神状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等内在因素也十分重要。
因此,要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摄。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充分说明,人体养生必须是全方位的,只孤立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成的。既要强调顺从天地自然外界因素,又要强调调和情志、安定居处、节制房事、调节饮食等来保养身体。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养生术,综合调理,全面摄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篇3:内经与伤寒
内经与伤寒
内经与伤寒,中医之经典鼻祖。
内经阐述河图洛书、易经之医之用、五运六气、正邪辩证、阴阳辩证、气血辩证、六气辩证、六经辩证、三焦辩证等。
伤寒阐述了中医临床辩证重要的临床辩证论治方法:六气辩证与六气辩证。是中医临床的经典鼻祖。是中医临床重要而最为广泛应用的一支。
四圣心源阐述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中医医理,融内经、伤寒、内经、本草为一体。是中医潜力最为广阔的一支。医理完整,方药灵活。圆运动同属此一支。
先看人体状况。
人体饮食,脏腑生化气血,食物气之能量为人体吸收转化;气血濡养四肢百骸等,如同水与养料滋养花草树木,人体维持精气神形;六腑疏泄,排出糟粕,以通为顺。
人体受外界六淫影响,首先是正气与邪气相博,正气强邪气弱百病不侵;反之,病证层出不穷,百病生焉。
次看六淫中寒气侵害人体状况,其余雷同。注意关键,邪气强于正气时(历代医容易忽略的一点),邪气从人体薄弱的几方面侵入人体:
一是四肢末端及头部,此处气血输送距离远、肢体外路体温最先降低;寒气影响荣血卫气,正气抵抗邪寒。卫气强,邪退;卫气弱后劲不敌,则寒进卫退。卫退毛孔闭塞,营卫不同。寒气逐渐侵入皮毛。肺主皮毛、主气,心主血、主营。皮毛有外卫气内营血,连通经络,经络通内。
上焦心与肺正气生化强大,邪退。反之,寒气继续侵入,进入肌肉与筋。脾主四肢。胃主肌肉。肝主筋,主藏血,主疏泄,胆为肝表。中焦脾胃肝胆,视正气强弱,薄弱之处则寒气侵入,正气强大则寒气败退。每个环节注意扶正祛邪。
如若正气弱于邪寒,寒气在四肢则入骨,在脏腑则入肾。肾主骨,主收藏。水克火,心脏肾脏受到寒气侵,人体核心被侵入,气血受阻,寒湿相侵经络气弱血淤发作过敏性紫癜发作,寒湿侵入脏器肾炎、肾衰竭发作。心包心脏受寒湿侵入,泵血失常。此时犹如微弱之油灯,正气愈加微弱。治以扶正祛邪。
犹如二战卫国战争,斯达林格勒保卫战,邪如德国军队。正邪相博。扶正祛邪,抗击寒湿病邪。正气强于邪气,邪退正气进,逐渐病愈。
二是呼吸系统,寒气通过口鼻、喉管、直接进入肺部。内部进入寒湿不经经络正邪态势与上同。
寒湿等邪侵入人体过程,由皮毛、气血、肌肉、骨骼、经络、腑器、脏器、骨髓。步步正邪相博,本表主化如四圣心源所述。寒湿趋下,风热趋上,其余自悟,机理类同。
寒湿侵入,病症百证生焉。此时采用六经辩证、六气辩证等,辩证施治,扶正祛邪。由此中医世界进入伤寒论之境界。大师直接进入证病方药,后人从此照葫芦画瓢,不解正邪风情,一误千载。
此谓桥梁,纯属大话,如有雷同,纯数巧合。
重要提示,不要当真。宜则听之,不入耳者勿视勿听。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的10条天规
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道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 。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着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成人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常,经常醉酒行房,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性欲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性欲,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也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4清净内守,调和情绪
主张以调养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 、益寿延年。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人的思 、虑 、智 、志 、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篇4:《内经》与天癸
《内经》与天癸
一项跨越近四十年的调查显示,「家中长子最聪明」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最新一期的美国《人口》杂志(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报道,这项调查覆盖美国全国14到21岁的数千人。这些人在1979年首度受访,追踪至今。调查数据包括受访者的工作、收入、教育和其他背景。尽管调查者对这项新发现感到「讶异」,但在中国,「孩子看长」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俗谚。
一般来说,长子出生时,父母正值青壮。父母的年龄越大,产育的孩子体质与智性会越低下。这个自然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类,其他物种亦类似。过去,家家蓄养猪犬,既使同一胎胞,先出生的崽要比后出生的形大体壮,最后一只出生的,往往弱小不堪。我们老家把这最后一只叫「垫窝」,即「垫底」之意。因体弱难养,「垫窝」最易患病致死,所以很多人家买猪崽,会特别说明不要「垫窝」,以免舛误性命。中国传统医学坟典《黄帝内经》对此中蕴理已有完整阐述。其开卷首章《上古天真论》载:
「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肾者主水,肾为水脏,肾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曰「肾气」。人自诞生至七八岁,五谷滋养,日月焠炼,脏腑安固气血日充,肾气渐盛,牙齿和头发增长更换加快,标志身体若春天的萌芽,进入快速生发的阶段。再历七八年,女至十四,男至十六,体内精气累积裕实。「故五脏盛,乃能泻。」精气充盈,自然外溢。女子下月水,男子有梦遗,标志人生由龆幼进入青年。女子每月例行之月水,与男子遗泄之浊精,是天运所生、天时所推,故称为「天癸」。癸,水也。此时肾气盛充,若男女媾合,父精母血相遇,即能胎产。人生由此进入谈婚论嫁、繁衍子嗣的阶段。婚姻是大多数人一生不可或缺亦无法绕过的关槛。建立在社会秩序上的婚姻,一旦进入,伦理纲常、人生价值,并构为一道不可愈越的轨道。你从父辈那里接收「天癸」,再将这「天癸」传递给子息,缘此轨道,按部就班,不绝源流。有了婚姻,人就有了责任感,成为真正的男人女人。在这道关槛前,中国人大抵只有二张面孔:男人、女人。第三张面孔是模糊的,或是特立独行的异性恋,或是孤独难遣的同性恋。他们因为背叛纲常,被社会目为异端。
人至数三,男二十四,女二十一。肾主骨,精髓藏於骨,肾精充满匀平,故筋骨坚强。牙为骨之余,精充骨强,就该长出真牙了。这是人生最后一次换牙,标志人进入壮年期。
数至四,男三十二,女二十八。身体盛壮,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人的精力、智性,达到一生的巅峰,包括婚姻、事业、功名,都到了稳定发展的阶段。故有「三十而立」之说。人生三万六千场,此时歌舞渐起,觞筹正酣。
故男女三十岁之前孕产,子息之体质与智性仰赖父母精血旺盛,亦最良善。
盛极而衰,泰否往还。数至五,男四十,女三十五。功名行藏、家业传承,日月煎迫,气血耗损,肾气大衰。发堕齿槁、筋骨脆软,都是肾气衰的.表徵。人的身体、精气、智力,都步入衰退期。在衰退期生产的孩子,其体质与智力等先天条件,受父母影响,将低于精气旺盛时所产育。
数至六,人生已至下半场。男四十八,女四十二,天癸渐少,阴阳失和。阳衰阴盛,故发鬓斑白,面容焦黢,皮肤弛褶。数至七,男五十六,女四十九,肝气衰,筋不能动。行动蹇滞。历经岁月汰洗、人间悲欢,身体发肤虽衰老,但精神涵养较青壮更笃定厚蕴。得失尽抛,荣辱皆忘,天命已知,本性当归。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齿发去。」男至六十四,女至四十九,天癸竭,男无外泄之精,女无月下之水,生殖功能尽去。人生至此,歌舞歇散,人烟萧疏。当知怡养天年,安于本分也。如逆命妄作,不仅形体衰极,精神亦瘐弊,是为自轻矣。今世多有为人欲牵缠而自轻自舛者,故有此叹。
从上文可知,人的最佳生育年龄,在三十岁之前。古时中国人的婚龄普遍在14-16周岁。婚育早,父母精气盛壮,孩子先天条件好,利于种嗣繁衍,医理明也。今台湾、香港、澳门,法定婚龄都在16至18周岁。甚至传承中国盛唐文化的日本,法定婚龄亦定在16-18周岁。古法犹存。根据联合国数据,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法定婚龄都在16-18周岁。中国大陆自1949年后,由于控制人口增长的需要,提倡「晚婚晚育」,法定婚龄由18-20周岁,推延至20-22周岁,为世界法定婚龄最高的国家,空耗男女孕育的最佳时机。
行文至此,读者已知婚育良辰。美国的这项「长子最聪慧」的调查报告,亦证实了中国医学「天癸」理论。
目前,伴随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加以政府前期的输导,晚婚晚育成为潮流。青年男女大学毕业已至二十三四岁,职业生涯才开始,婚姻更不能草率。工作数年,俟有相当储备可以结婚了,光景亦奔三十,甚至更大。既使结婚,亦不是即刻生育,或奔走于事业前程,或窘苦于物质薄弱,或沉溺嬉乐游戏,致年华蹉跎。到生孩子时,已错过最佳产育期。
有鉴于此,我给欲为父母者进一言:莫负青春。把握良辰佳时,以已先天之力,助后代锦秀人生.
篇5:内经与养气
内经与养气
气,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气”字,在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当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人离开这个“气”字就说不成话了。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人生气了,叫“怒气冲天”;高兴了叫“喜气洋洋”;如果萎靡不振,叫“泄气了”;如果精神抖擞,叫“神气十足”,等等。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人就是有了 这个“气”才活着的。
“气”字在《黄帝内经》当中,出现了3000多次,是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整个《黄帝内经》都在讲这个“气”。
“气”字怎么写?我们今天看见的是简体字,繁体字是“氣” 。
精字也有米字,气字也有一个米字,米是一种物质,一种精微的物质。说明气也是一种精微物质。“气”字的写法在甲骨文里面,实际上就写成三横,它代表自然界的云气、雾气、露气,是一种能看得见的,但又不是很清楚的一种状态,叫气态。后来这个“气”渐渐地越来越抽象了,慢慢变成了一种无形的东西。“气”实际上是介于精和神之间的这么一个状态,是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东西。
气有五大作用
第一,推动作用。气可以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 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第二,温煦作用。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保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第三,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把邪气驱除出去。
第四,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第五,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拓展阅读: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注解: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注解: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注解: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注解: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皮肤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 有关抑郁的演讲稿
【《内经》与抑郁(精选5篇)】相关文章:
黄帝内经白话文:胀气法时论2022-08-30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守则2023-08-16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2023-11-20
学中医心得体会2022-09-18
2022年小寒有什么讲究2023-05-18
小雪节气养生吃什么好2024-01-12
如梦令试题与答案2023-10-18
《内经》太阴阳明论2023-01-17
传统中医学论文范文2022-09-07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修养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