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总结

时间:2022-10-28 10:52:47 其他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总结(合集13篇)由网友“我想出去玩”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总结

篇1: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总结

苏教版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总结

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 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

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

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篇2: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4、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3、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 生:使复生

4、惊天动地 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走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儿惧,啼告母 啼:哭着

九、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 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十、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十一、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2、富国强兵 富、强:使┉┉富、强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劳、饿:使┉┉苦、劳、饿

十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2、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3、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1、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动词)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

十四、数词用作形容词

1、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形容词)

2、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十五、数词用作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 一,一只狼(名词)

篇3: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篇4: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

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

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

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

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

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13.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树,种。衣,穿。

15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16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

1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

五.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去。(夜,充当状语,当晚)《鸿门宴》

6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宴》

7.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

8.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9.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

10..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

11.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六.形容词作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暖,轻快暖和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

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

6.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7.而大遗(“小”“大”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8.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老,长辈。

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明,明智。

七.形容词作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6.齐彭殇为妄作(“齐”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7.亲贤臣,远小人。《陈情表》亲,亲近。

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

篇5:浅谈部分词类活用的形成(教学总结)

古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词类,各类词在句中充当某个成份都比较固定。但是,很多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往往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中改变其基本的语法功能充当其他词类能充当的句子成份,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 两个名词或一个名词与另一名词性短语连用,排除并列、偏正、同位关系,排除判断句中的主谓关系,排除两个名词间有省略成分,排除动词的双宾情况,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

排除之例:  秦,虎狼之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判断句中的主谓关系)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诀(《报任安书》)(并列关系)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同位、偏正关系)

请奉盆缶(于)秦王,以相娱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省略成分)

魏王遗荆王/美人(《韩非子内储说林下》)(双宾)

活用之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06福建)(尊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06福建)(吃)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06江苏) (下大雨)

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邪?(06浙江)(以……为先)

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05全国Ⅲ)(调查审问)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04全国Ⅳ) (入侵)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04全国Ⅳ)(毗邻 连带)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长肉)

孔子师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以……为老师)

二、名词出现在充当补语的介词结构前,而前面又没有紧接动词,便活用为动词。

席以露床,啖以枣脯(05全国Ⅱ)(睡眠)

卫侯救宋,师于襄牛(《左传襄公十年》)(驻扎军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打鱼砍柴)

二、形容词或数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又不构成偏正关系,便活用为动词。

排除之例: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陈书褚d传》) (美好的)

请以赵之十五城为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五座)

活用之例: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06全国Ⅱ) (使……困窘)

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06四川) (使……尊贵)(使……卑贱)

掾史由是益贤吉 (05全国Ⅲ) (认为……贤能)

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04全国Ⅲ) (使……裸露)

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04全国Ⅲ) (认为……奇怪)

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03全国) (使……整齐)

夫国事务先而一民心(《韩非子心度》) (统一)

或嗤d以非百里之才(《陈书褚d传》) (治理百里)

四、名词的前面或后面用连词“而”或“则”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连接,便活用为动词。

1、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06湖北) (乘坐车舆)

2、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废身而蚕(06辽宁)(耕田 养蚕)

3、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06江苏) (向西去)

4、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06江苏) (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但是不要认为凡是此类皆属于活用为动词。如: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韩非子心度》) (在路上)

五、代词前面的名词、数词,代词前后的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

1、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道也(06安徽)(使……有饭吃)

2、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06重庆)(看待)

3、今见恂,必手剑之 (06天津) (用剑杀掉)

4、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06浙江) (凌辱)

5、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02全国) (认为……奇怪)

6、买五人之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用木匣装)

7、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深度)

代词“焉”(相当于“于此”)、合音词“诸”(相当于“之于”)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晋侯围曹……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堆放尸首)

2、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安家居住)

六、副词“相”后面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士大夫之族,不耻相师 (《师说》) (从师学习)

2、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战国策赵策一》)(亲近坚守约定)

七、能愿动词“可”“足”“能”“欲”等后面的`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1、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贫下者。(06全国Ⅰ) (引发贪欲)

2、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统一)

3、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韩非子五蠹》) (赞赏)

4、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刀杀)

八、副词“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不日,其盟渝也。(《谷梁传隐公元年》) (书写日期)

2、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06湖北) (吃粮食)

九、助词“所”后面的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然后又与“所”组成名词性结构。

1、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接近)

2、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盗跖》) (推崇)

3、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 (《庄子田子方》) (统一)

十、动词之后的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名词。

1、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05全国Ⅱ) (坏事情)

2、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05全国Ⅲ) (过失 善行)

十一、数词出现在名词之后,而不与动词连用,一般活用为名词。

1、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统一)2、用心一也。 (《劝学》)(专一)

士也无极,二三其德。(该句倒装)(《诗经卫风氓》)(经常改变)

十二、形容词出现在介词之后构成介宾短语时,活用为名词。

1、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 (险处 远处)

2、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远近之人)

词类活用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无论从词法还是句法的角度都需要联系活用前的词义和具体的上下文仔细揣摩文意。

(此文刊登在《考试报》(高中版)第27期。)

巨东涛

篇6: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篇7: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篇8: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汇总

在文言文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④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⑤名词用作状语

下面就初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现象作如下归纳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B.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A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2、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B.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C.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简析]A句的“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B句的“奇籍”,是主语“项梁”主观上认为宾语“项籍”具有“奇”的性质。C句的“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A.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C.孟尝君客我。(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3、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

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B.遂王天下。(就称王于天下)

C.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③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居住的馆舍)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④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的背后]

B.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⑤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B.左右欲兵之。(武王的近侍要杀他俩)

C.寡人欲相甘茂,可乎?(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⑥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晋师军庐柳。(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

B.秦伐韩,军于阏与。[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⑦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B.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从前齐国有一个很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

4、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般人认为宝贵的,正是君主认为低贱的;一般官吏认为是卑下的,正是法律认为高贵的)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社会上所推崇的人,没有比得上黄帝的)

②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例如: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打听它的深度,就连那些爱游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B.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由上看来,一直到子胥比干,都不值得尊崇)

③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稍出近之。(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它)

④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2)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代词活用为动词,同形容词。活用后的词汇意义,仍不失其称代作用。例如:

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伯丑)见了公卿都不施礼,无论地位高低,都对他以“你”相称]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也与形容词相同。例如:

A.六王毕,四海一。(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B.不迁怒,不贰过。(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5、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比喻。例如:

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B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D句的“面”修饰动词“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C.赵襄王郊迎甘罗。

[简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B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

⑤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A.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

[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儿啼”,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是“蛇爬行”“小儿啼哭”,这显然与全句意思有很大出入。

B.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

[辨析]分析句法关系,主要从两方面着眼:一是弄清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就一般情况来看,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如“嫂蛇行”“老人儿啼”,既然已有“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语,“蛇”“儿”就不可能还是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二是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系。如果是并列关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就先确定谓语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另一名词必然是状语。如果句中主语不容易确定,或根本就是无主语句,那就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了。例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如不结合上下文,就很难确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语还是状语。如果是主语,则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状语,则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样坐在前面”。从上下文意看,这一句是说其中一只狼的情况,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状语。

(2)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

①表示每一。例如: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A句的“岁更刀”,意思是每年要更换刀;“月更刀”,意思是每月要更换刀。B句的“日攘其邻之鸡”,意思是天天(或每天)偷他邻居之鸡。

②表示渐进。例如:

A.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简析]A句的“日以削”,意思是一天天地削弱。B句的“日密”,意思是一天天地密切起来。

③表示往昔。例如:

A.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B.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

[简析]这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把这些方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往”“向”等来理解。例如: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简析]A句的“南”“西”“东”“北”分别修饰其后的动词,有往南、往西、往东、往北的意思。B句的“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边(西边)投靠,向左边(东边)投靠。

篇9: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

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烛之武退秦师》)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朝服:穿上朝服(《荆轲刺秦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左右既前,斩荆轲。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鸿门宴》)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 言:告诉(《鸿门宴》)

沛公欲王关中。 王:为王、称王(《鸿门宴》)

不可不语 语:告诉(《鸿门宴》)

吾得兄事之。 事:侍奉(《鸿门宴》)

籍吏民。 籍:登记(《鸿门宴》)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

刑人如恐不胜。 刑:施加肉刑(《鸿门宴》)

道芷阳。 道:取道(《鸿门宴》)

仕宦于台阁 仕:任官(《孔雀东南飞》)

头上玳瑁光 光:发光(《孔雀东南飞》)

映带左右 带:环绕(《兰亭集序》)

一觞一咏 觞:喝酒(《兰亭集序》)

歌窈窕之章 歌:歌唱。(《赤壁赋》)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东:向东进军(《赤壁赋》)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打渔砍柴(《赤壁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取名(《游褒禅山记》)

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向上走。(《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识其本名(《游褒禅山记》)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向东(《烛之武退秦师》)

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北:向北(《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荆轲刺秦王》)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箕:像簸箕一样(《荆轲刺秦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鸿门宴》)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的翅膀一样(《鸿门宴》)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鸿门宴》)

头发上指。 上:向上(《鸿门宴》)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间:抄小路 (《鸿门宴》)

孔雀东南飞 东南:朝东南(《孔雀东南飞》)

手巾掩口啼 手巾:用手巾(《孔雀东南飞》)

卿当日胜贵 日:一天天(《孔雀东南飞》)

晚成单罗衫 晚:在晚上(《孔雀东南飞》)

西望夏口 西:向西(《赤壁赋》)

东望武昌 东:向东(《赤壁赋》)

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烛之武退秦师》)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鸿门宴》)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加高(《离骚》)

长余佩之陆离 长:加长(《离骚》)

固前世之所厚 厚:推重(《离骚》)

千万不复全 全:保全(《孔雀东南飞》)

正襟危坐 正:调整(《赤壁赋》)

渺沧海之一粟 渺:渺小得像(《赤壁赋》)

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露出白色 (《赤壁赋》)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游褒禅山记》)

火尚足以明 明:照明。(《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定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远:远方(《荆轲刺秦王》)

群贤毕至 贤:贤士(《兰亭集序》)

少长咸集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兰亭集序》)

死生亦大矣 大:大事(《兰亭集序》)

不知老之将至 老:年龄老的时候(《兰亭集序》)

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深度。(《游褒禅山记》)

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留待作遗施 遗施:遗施之物,纪念品(《孔雀东南飞》)

往往有得 得:心得。(《游褒禅山记》)

而其见愈奇 见:见到的景象。(《游褒禅山记》)

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游褒禅山记》)

副词活用作动词

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尽情享受(《兰亭集序》)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游褒禅山记》)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1、动词的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亡: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到(《荆轲刺秦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鸿门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鸿门宴》)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止,制止(《鸿门宴》)

樊哙侧其盾以撞 侧:使……斜侧着(《鸿门宴》)

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使……流(《兰亭集序》)

所以游目骋怀 游:使……纵展;骋:使……开畅(《兰亭集序》)

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赤壁赋》)

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赤壁赋》)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孔雀东南飞》)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错误,弄错。(《游褒禅山记》)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此下心意 下:使……委屈(《孔雀东南飞》)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于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于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用于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数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于意动。用于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荆轲刺秦王》)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认为……奇怪(《荆轲刺秦王》)

齐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烛之武退秦师》)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以……为王,称王(《鸿门宴》)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赤壁赋》)

3、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兰亭集序》)

篇10:浅谈文言文 词类活用的类型

浅谈文言文 词类活用的类型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㈠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  (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㈢规律总结:

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㈠判断方法

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分析例1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例2中的“轻”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例3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留侯张良”,活用为一般动词,是“友好,友善”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㈠判断方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

1、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屈原列传》)

2、吊有忧,贺有喜。 (《勾践灭吴》)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师说》)

分析:例1中“听”本是动词,这里用来作兼语,是“听力,听觉”的意思。活用为名词。例2中“忧、喜”本是形容词,这里用在动词“有”后作宾语,活用为名词,是“忧愁的事;高兴的事”的意思。例3中“至”本是动词“到”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到的人”。例4中前一个“圣、愚”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主语,活用为名词,是“圣人,愚人”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1、标志: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2、语法分析: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四、名词作状语

(一)判断方法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即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二)活用形式

1. 表示比喻

例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像牛马一样,如牛马一般。这里是作者谦称)(《报任安书》)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因景从。(《过秦论》)

分析:名词作状语,名词前面可以加“如”字来解释,含有“象……那样地(似的、一样)”的意思。例1中的“牛马”是名词,用来修饰动词“走”作状语,翻译为“像牛马一样,如牛马一般”;例2中的“云、响、景”本是名词,用来修饰动词“集、应、从”作状语,意思是“象云那样汇集”、“象声响那样应和”、“象影子那样随从”。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

例如:

(1)倡优蓄之(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报任安书》)

(2)皆谦而礼交之(礼,按照礼节,有礼貌地与他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

分析:这种形式翻译时应为“当作……那样”、“象对待……的似的”。例1中“倡优”,就可翻译为“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例2中“礼”可翻译为“ 按照礼节,有礼貌地与他交往”的意思。

3.表示处所

例如:

1、而相如廷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分析:这种形式翻译时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于”字来理解,含有“在(从、向)哪儿”的意思。例1中的廷,表示斥责秦王的处所,“廷斥之”就是“在朝廷上呵斥他”,例2中的“上、下”表示动作的趋向,翻译为“向上,向下”。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如:

1、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分析:这种形式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以”字来理解,含有“用”的意思。例1中“厚币”修饰它后面的动词,表示使用的内容,翻译为“用厚币……”。例2中“舟”,修饰限制后边的动词“行”,表示“行”的工具“用船行路”“乘船出发”。

5.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

例如:

1、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地)(《屈原列传》)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3、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李塑雪夜入蔡州》)

分析:时间名词作状语,有三中情况,其一,表示时间的阶段性、经常性,含有“每每”的意思;其二,表示时间的持续性、逐渐性,含有“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的意思;其三,表示追溯过去,含有“往日”、“从前”、“当时”的意思。例1中“日”属于第二种情况,翻译为“一天天地”;例2中的“日”、“月”属于第一种情况,含有“日日”“月月”的意思,“日削月割”,就是“每天的割地每月的割地”;例3中的“时”,用在句首,来追溯当时的情景,“时大风雪”,就是“当时大风大雪”。

(三)规律总结

名词作状语:

1.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2.和动词又不是主谓关系。

五、使动用法

(一)判断方法

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行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即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就是使动用法了。这种用法实际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语+动词+兼语+宾语”,现在简化为“主语+动词+宾语”,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要翻译成兼语式。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当它异乎常规地带上宾语的时候,往往属于使动用法。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当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使它怎么样”,即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2、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过秦论》)

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鸿门宴》)

分析:使动用法的.翻译方法有二:一是使令式。格式为:“主语+使(宾语)+谓语”。二是动补式。格式为:“主语+动补词组+宾语”。例1中“归”,即“使之归”,翻译为“使……回去”的意思;例2中“朝”,即”使……朝拜”的意思;例3中的”活”,即“使之活”的意思。

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1、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净;美,使………美)(《勾践灭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分析:例1中的“洁、美”,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洁净;美,使………美”;例2中的“绿”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变绿”的意思。

㈢名词使动用法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2、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分析:例1中的王之,是“使他为王”的意思;例2中的“将孙膑”是“使孙膑为将”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动词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有宾语,并且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六、意动用法

(一)判断方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用作动词后,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看成)什么”,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㈠形容词意动。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

例如1、公子怪之(怪,感到奇怪)(《信陵君窃符救赵》)

2、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 ::例1中的“怪”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翻译为’感到奇怪”;例2中的“羞” 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翻译为“以……为羞耻”;例3中“私” 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翻译为“以……为美”.

㈡名词意动。

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物,可翻译“把……看作”“把……当作”

例如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廉颇蔺相如列传》

3、粪土当年万户侯.。

分析:例1中的方为名词“先”、“后”活用为动词,翻译为“先,以……为先”;“后,以……为后”;例2中的名词“粪土”,活用为动词,翻译为“把……当作粪土”。

(二)规律总结

形容词、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即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看成)什么”,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七、动词的为动用法

(一)判断方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它怎么样”的意思。为动用法的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动词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

识别一个动词在句中是不是为动用法,主要看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为动”关系,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从语法结构上看,动词的为动用法是以动宾式来表达状动式的内容。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灵活地译为“为+宾+动”“替+宾+动”“给+宾+动”等格式。

例如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急,为……着急)(《信陵君窃符救赵》)

2、且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而死)(《报任安书》)

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分析例1中的“急”应理解为“为人急”,就是“为他人着想.”。例2中的“死”应理解为“为节死”。例3中的“泣”应理解为“为之泣”,“既泣之三日”,就是“已经为它哭了三天”。

(二)规律总结

动词的为动用法:

1. 看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是不是“为动”关系。

2. 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3、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灵活地译为“为+宾+动”“替+宾+动”“给+宾+动”等格式。

篇11: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篇12:《桃花源记》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桃花源记》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觉得……奇怪。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处处志之】

志: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标记。

【才通人】

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通过。

篇13:语文文言文动词词类活用解析

语文文言文动词词类活用精选解析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季氏》)

3、李牧连却之 (课文宋苏洵《六国论》)

4、外连衡而斗诸侯 (西汉贾谊《新书过秦论》)

5、既来之,则安之 (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季氏》)

从以上下划线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动词,并且它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虽然如此,它也会活用,这一点和名词不一样。这种活用,变为使宾语怎样,成了动词的使动用法。概言之,动词处在它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也会活用。活用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动词的为动用法

1、等死,死国可乎 (课文《陈涉世家》出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伏清白以死直兮 (课文战国屈原《离骚》)

3、夫人将启之 (《左传隐公元年》)

4、巳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从以上下划线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动词,并且它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虽然如此,它也会活用,这一点和名词不一样。这种活用,变为为宾语怎样,成了动词的为动用法。概言之,动词处在它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也会活用。活用二:动词的为动用法。

(3) 动词活用为名词

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

2、追亡逐北 (西汉贾谊《新书过秦论》)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4、住近湓江地低湿 (课文唐白居易《琵琶行》)

5、贾家庄凡为巡徼所陵迫死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动词活用的公式,如下所示:

主+状+谓+宾

动词不管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还是不该处的位置它都能活用,动词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必定活用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有两种情况:动词的为动用法和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语法知识归类复习例举

09高三复习学案:送别诗(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诗词类的脑筋急转弯

高考语文复习命题规律

苏教版高一作文必修文言文

高一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教师中心稿)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蜀道难翻译

高三英语语法复习计划表

暑期个人计划范文

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总结
《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总结(合集13篇)】相关文章:

复习《陈涉世家》教学反思2022-11-22

个人暑期计划的范文2022-11-28

新目标九年级 Unit 2 教学复习要点及练习2023-01-28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2022-06-09

高二语文必修四作文2023-03-13

谈创造性思维教案一等奖2023-08-10

《兰亭集序》说课稿 (鲁人版高一必修三)2022-11-21

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2022-12-25

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轻声的论文2022-09-09

人教版九年级圆单元教学设计2024-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