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论文(整理11篇)由网友“已注绡”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论文
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论文
摘要:汉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中独具民族特色,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具有重要贡献。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部分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语言词汇量不断增加,用于习惯和语法构成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的同时,各种网络语言兴起,并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性影响,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冲击;发展;影响;分析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与传统的平面媒介语言不同,网络语言是在人们网络聊天时为提高聊天效率、达到简明易懂的目的在词汇上予以创新或在句法结构上予以简化。汉语言文学发展中不同字词含义具有明确规定,在受到网络语言词义转换后,可能在语义表达上产生偏差,给汉语言文学传承和发扬带来一定影响。
一、网络语言基本特征
(一)简化度高
单一性的文字聊天难以提高聊天的趣味性,使用网络语言具有词汇创新和词汇改造意义,改变原有的汉字意义,且简化程度较高,提高网络聊天的速度。关于网络语言的简化主要有谐音型、同音型和数字型几种。谐音型主要是根据原词的读音,利用某一相似发音的词汇代替,具有一定指代意义,例如微博作为自媒体平台之一,在网络用户群体中受欢迎度较高,人们即用“围脖”指代微博,两者发音相似,可进行语义转换;同音型与谐音型差别不大,常见的包括用“菇凉”代替“姑娘”;数字型则是用数字谐音代替某个词汇,如数字“78”发音与“去吧”详尽,在网络聊天中使用可以减少打字时间,同时人们根据读音能够较快速的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含义。这几种网络语言类型是比较常见的.,且在网络聊天中应用较频繁,具有形象易懂的特点。[1]
(二)混合度高
网络聊天刚兴起时,主要的活跃人群是“九零后”或“零零后”,在网络聊天中使用“火星文”较多,大多是应用繁体字或生僻字的半边指代具体文字意义;也有一些人应用英文字母指代汉字意义,如“GG”其拼音发音与汉字“哥哥”的发音相似,又如“BF”属于英文单词“boyfriend”缩写,因而这两个字母直接意指“男朋友”的意思;其他的还有字符型的网络语言,即用图画表情或动态图片指代某个词语含义。[2]网络语言的形成来源不具有统一性,同时在组成形式和使用要求上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因而词语词义在指代和应用上灵活度高,网络语言中应用的字母、数字、图形等要素丰富,具有极强的混合性,杂糅性明显。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性影响
(一)影响汉语言教学和学习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聊天中因个人意识或群体意识形成的,语言创造和应用不具有规范性,网络语言在创造和应用过程中过分追求独特和新奇,导致一些词语生成后人人们的认知度普遍较小。一些网络语言刻意使用生僻字、错别字或别国文字符号,与汉语言应用标准相悖,导致汉语词义出现较大偏离。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接触新奇的网络语言后,可能会产生不当的诱导,影响其正常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学习。网络语言用词不规范,青少年由于文化程度不够高、文字辨别能力不足,导致汉语言文字、文学学习受影响,语言应用能力难以有效提高。[3]
(二)影响文字发音和句意理解
网络语言中过于频繁的使用文字谐音的方法实现文字意义的替代,例如用“杯具”代替“悲剧”,前者是盛水和喝水的器皿,是人们的基本生活器具,而后者则是代表内心难过、不开心的一种心情。两者并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初期阶段,对于文字应用和辨别的严谨度不够,在语文写作中代入网络语言将导致其对正常、标准的汉语言文学文化理解偏差,在句意上容易产生歧义,影响其基础语言知识和汉语文化学习。还有近几年来网络上流行的网络语言“蓝瘦”、“香菇”是根据广东粤语发音对“难受”、“想哭”的谐音解释,具有方言特色,但通用度不高,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和汉字正确发音学习具有不利影响。
(三)影响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汉语言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汉语形成时间长,经过历史的沉淀,不同词语在语法组成和使用要求上不断完善,在中华典籍和名著中不同汉语词汇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形成规范、应用合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快餐文化”的现象明显,人们追求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快节奏,导致疏于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例如现下流行的网络词汇“奇葩”被人们用以指代怪异、不可思议的人或物,而这一词原意是“珍奇、美丽的花朵”,后也指代脱俗、少有的人才或作品,这一词在《红楼梦》中的引用是在一段唱词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里的“仙葩”与“奇葩”同义。[4]
三、结语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聊天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聊天过程中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应用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达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而网络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形成组成和语法结构上不具有固定性,因而可创造、发挥的空间较足,在网络聊天中,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词汇理解度以及词汇积累量不同,创造出的网络语言风格也具有较大差异,过度使用网络语言,将对汉语言文化正常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韩李楠.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1:100-101.
[2]刘艳,赵雪梅.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6,9:95.
[3]戈双峰.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334-335.
[4]张家华.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31:7-8.
篇2: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论文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论文
摘要:古往今来,中华的文化创城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华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传承,这其中最为精髓的文化传承便是语言文化,从曾经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中文,从曾经的文言文早现在的白话文,汉语的传承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汉语言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意境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是我国现用的母语,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在应用方面来说,在中国任何一种东西的应用都没有汉语言应用广泛,所以汉语言在我国的反战非常重要。
1.提高现代人的内涵素养。在我国的汉语言我文化之中,其所包含的内涵是世界上各国的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在现代的生活中,也从不缺乏对汉语深入研究了解的人,这些人无疑都在汉语言文学的海洋之中遨游多年,他们内心的文化素养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都远远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所以研究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够增长文化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国的汉语言文化意境在多年的发展之中已经步入了更高深的层次,其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数不胜数,只要人们多了解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内涵素养非常的重要。
2.增强现代学生的文化水平。随着汉语言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早已经是在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经典,在这其中有诸多的文学名著流传下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比如流传至今的四大名著等诸多的文学作品,不仅如此,流传下来的汉语言文学非常的多,这样一来这些汉语言文学就会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助力,因为汉语言文学之中包含了较多的文化知识以及传统,同时这其中也包含着文明古国的千年历史,无疑这些文学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在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提供巨大的帮助,所以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知识素养。
3.有效遏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之发展的历史之中,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这些文学已经摒弃其中所含有的糟粕,而文学的光华正在熠熠生辉。这些汉语谈文学在无论是在语言的应用还是在意境的发展进程之中都有着及其强大的力量,其中包含着对人文的基本礼仪和基本素养要求,更有古代圣贤令人敬仰的高尚情操,如果将这些文学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宣传一定能够在未来有效的遏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在逐渐加快,但是其中不乏风气的改变,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监督,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国的社会风气在近年来有下滑的趋势,所以在现阶段对汉语言文学的宣传应用已经势在必行,引文汉语言文学中拥有着儒学等大量文学大家在生活中的高尚情操,这些可以对现代人浮躁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让本已经有些浑浊的内心变得更加的清明澄澈。
4.有助于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我国多年来的建设发展之中,大多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科技的建设,在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多数都是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建设而忽略了文化的建设,诚然文化是一个人、一根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支持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进程之中不竭的动力,是为之增添源源不断活力。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缺少了文化的支持也就缺失了发展下去的动力,所以在中国文化建设必不可少,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代表,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文化精髓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我国历史流传的结晶,对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这些结晶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可以弥补我国多年来对文化建设忽略而导致的缺陷,从而帮助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给国家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应用
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之中占有主要位置,汉语言的学习目的就是进行语言应用,在现在的社会中语言的应用越来越多,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报告文件之中,这些有声的和无声的都是语言应用的重要体现,下面简单介绍语言在汉语言中的主要应用。
1.用于人际交往之中。在现代社会这个庞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人人际交往能力便是现在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员交往也日渐增多,但是在现代社会之中我国因为应试化教育培养的人才只能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缺乏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语言的培养和学习,才能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之中,人际交往能力不可或缺,只有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现代的社会之中站稳脚跟。
2.用于文学的理解。理解能力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也非常重要,语言对文学的理解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尤其可以提升现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对文学中的文字进行研究,理解文学内容不仅仅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培养他们的文学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已经分析能力,曾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这对他们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写作能力。写作是一种静态的语言应用,这种能力并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在笔和纸中表现自己的情感,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极为重要,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少不了对写作能力的应用,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应用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应用也是极为广泛,语言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
三、汉语言文学应用与意境分析的主要问题
从长远角度来讲,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还不广泛,在这其中有诸多问题。1.现代人的学习意识不够。随着我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之中,很多情况下对自身的文化修养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由于社会经济利益的突出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但是现代社会浮躁的心也越来越多,人们都在着重提高生活的经济利益,没有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一旦自己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失去了自身的修养价值。这种情况一旦在大范围内产生也就阻碍了汉语言文学应用和意境分析的发展。2.对汉语言文学应用和意境分析了解的人少。汉语言文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传承,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多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半途而废,也有一些人遇到了挫折而选择放弃,到了现代,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更加没有人愿意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以及意境分析的研究极其乏味而枯燥,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研究需要非常平静的内心,然而现在人的内心已经被灯红酒绿的生活渲染的浮躁而奢华,现在能够静下心坐下来认真研究它的人已经很少,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广泛的发展与传播。
四、提高人们汉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能力的对策
1.培养学习意识,加强训练。要提高人们的汉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这方面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如果学习意识不够,在如何的学习与培养都不可能成功,在这方面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学校要加强相关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汉语言文化的学习意识,在培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加强训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加强他们对文学内容的意境分析能力,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写作能力也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一种认知和培养,同时还能够加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这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提升意境分析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书本媒体相结合教学。在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意境分析能力时,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最能够使学生培养能力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传统的汉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进行创收,教师的讲课内容经常会被学生忽略,同时,学生对很多国代语言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解,书本知识所代表的传统的讲课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需求,所以要结合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模式结合书本知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容,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两者的结合更容易让学生了解文学的时代背景,从而使意境分析的更加准确,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意境分析能力。
篇3: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作用论文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作用论文
引言
我国汉语言自诞生之后,一直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作为其发展演变的重要部分,以开放的态度不断吸收着先进的文明成果,尤其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了。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平台,也产生了一些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极大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体系,而且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冲击。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吸收网络语言的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一、新时代网络语言概论
我们所说的网络语言主要是产生于网络产生之后,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网民们为了在交流的时候更加方便所使用的由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和谐音等方式拼凑出来的新型词汇。随着现代社会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发展,网络语言也出现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并且随着一些聊天软件例如微信、QQ等的发展和进步,网络语言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语言可以分为六种类型:一是数字型网络语言,这类网络语言其实主要是借助数字的谐音和寓意来表达语言,例如在网络语言中“866”代表拜拜了。二是字母型网络语言,这类网络语言其实主要是用一些字母来代替汉字,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打字和聊天的速度,例如“DD”代表弟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网络词汇的使用是十分方便的,因此这类型网络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三是混合型网络语言,这类网络语言主要是指将文字和汉语拼音等混合在一起,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3Q”表示谢谢,“学习ing”表示自己正在学习等。由于这些网络语言的使用是比较方便的,而且如果人们单纯地使用这些文字或者是拼音,不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其在生活中的使用也比较广泛。四是词义变异型网络语言,这种网络语言主要是由汉语言的传统词语和英文词组的谐音转变而来的,例如“稀饭”代表喜欢,而“群猪”就代表群主等,这些词义的变化虽然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比较多,一般情况下网民都能够理解其意思。五是口语型网络语言,口语性网络语言主要是口头用语的谐音转变而来的,例如“酒酱”代表就这样,“酱紫”代表是这样的意思,多作为一句话中的语气助词。六是图画型网络语言,主要是表情符号和表情包。表情符号在人们交流和聊天时的使用是十分频繁的,表情包的出现时间并不长,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图画型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基本特征
(一)简化度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网络的发展,人们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使用一种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话,在聊天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比较尴尬的状况,有时候还会使聊天进行不下去。但是如果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使用网络语言,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增加聊天沟通的趣味性,并且由于网络语言的简化程度比较高,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打字的时间,提高了聊谈的速度,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对网络语言的简化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网络语言的简化主要有谐音型、同音型和数字型。所谓的谐音型,主要是根据原词的读音,利用某些比较相似的读音词汇来代替,这是具有一定的指代意义的。例如在发展的过程中,微博作为聊天工作出现,在网民中的使用程度是比较高的,通常人们用“围脖”来指代微博,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发音相似,因此可以用其进行语义的转化。而同音型与谐音型差别不大,常见的包括用“菇凉”代替“姑娘”。数字型则是用数字谐音代替某个词汇,如用数字“78”代表“去吧”等。
(二)混合度高
在网络聊天刚刚出现的时候,主要的活跃人群是“90后”和“00后”,在这一时期其在网络聊天中主要使用一些所谓的“火星文”,甚至为了方便和潮流,还使用一些英文字母来代替语词。例如用“BF”指男朋友,主要是因为其是英文“boyfriend”的缩写。除此之外,在网络聊天的过程中,他们还使用一些表情或者图画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表情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聊天的趣味,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活跃了聊天的气氛。由于网络语言在形成的过程中不像汉语言一样有着一些规定,且由于网络语言的来源十分繁杂,这就使得其在词义上的指代比较灵活,也就是说其混合度是比较高的。
三、汉语言文学发展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研究汉语言的词语句法,诗词、散文及小说等众多汉语言作品的一门学科,基本上每一所高等院校都有此专业的设置。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学,经过多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逐渐变得直白和简练,受到人们的喜欢,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被重视。例如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越来越好,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世界各地逐渐兴起的汉语热。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贸易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而我国奥运会的召开大大宣传了我国文化,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我国的认识不断加深,且对我国的传统语言变得十分好奇和喜爱。另外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不断建立,使得人们更加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世界各地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二是媒体宣传提升了民众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例如一些优秀节目的播出,让观众再一次感受到了汉语言以及我国传统诗词的魅力,这大大激发了人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消极的影响,大大阻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进程。例如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肤浅,虽然语文课程在小学、初中以及高中课程中所占据的比例较高,但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将其作为提高分数的一种工具,尤其是对于其中文言文的部分,通常是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想要快速提高语文成绩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一些学生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放弃了语文,而将数理化作为提高成绩的重点,仅仅是将汉语言文学看作是提分的工具,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韵味和特殊的含义。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我国的普及大大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空间。而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一些语言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例如日语、德语等,这也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打压。
四、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现代社会,对于一些网民来说,网络语言的使用是具有一定优势和魅力的,但是不管是哪种语言,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创新,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这样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如果我们从文字的本身来说,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有着积极影响的,因为网络语言能够生动、形象地将人们的感情表达出来,且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是比较方便的。在网络语言使用群体中,以青少年居多,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的使用比较普遍,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外来词汇或者合成词被收录在牛津词典中,进而使词典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在进行网络交流时,运用符号、简写以及外来词汇等方式赋予传统词汇新的内涵,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断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汇。如将外语的'语法巧妙地应用在网络语言中,很好地体现出了对汉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其不仅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情感,加强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我们在网络中经常会看到有人说“神马都木有,神马都是浮云”,其中的“神马”就是“什么”的谐音,“木有”就是“没有”的谐音。
(二)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且其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网络语言也是如此。网络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
一是由于网络语言并不规范,甚至网络语言的存在使得人们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一些曲解;甚至为了取得人们的关注,一些网络语言无视汉语言文学的使用规范,如使用错别字来追求语言含义的雷同性,这样就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一些误导。如果人们长时间使用这种错误的语言,对正确的语言就会慢慢遗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缺少生活阅历,且对不良事物的分辨能力较低,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而且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频繁地接触一些不良的网络语言,会使得其语言的规范性受到影响,逐渐形成不规范的语言使用习惯,这对青少年的发展是不利的。除此之外,其还会使得青少年学生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语言的鉴赏能力受到影响,难以提升。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是一种虚拟环境,网络语言由于本身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巨大张力的新型语言,其所具有的特殊和直白的表达形式,大大影响了传统语言的发展,使得传统语言的表达形式逐渐出现了缺失。
二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汉语言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语言,逐渐受到了国际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了研究我国汉语言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网络语言的话,那么就会使得汉语言国际化的发展受到影响。如在网络语言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谐音字混合的现象,很容易对人产生误导,甚至出现使用错误的现象,这样就对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使用的人多,错误的语言习惯就会不断保留下来,而使得正确的语言习惯逐渐消亡。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进行正确认识,并对网络语言进行管理,在促进网络语言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三)冲击性影响
网络语言的出现并不是一时的,由于其主要是在网络聊天中因个人意识或群体意识形成的,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也逐渐传播开来。但是,网络语言的创造和应用是不规范的,甚至一些网络语言刻意使用生僻字、错别字或别国文字符号,与汉语言应用标准相悖,导致汉语词义出现了较大偏离。这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了冲击性影响,使得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不仅如此,网络语言的使用对汉语言文字的发音和句意的理解也产生了冲击性影响。由于网络语言中比较普遍的是使用文字的谐音来代替文字意义,如使用“杯具”代替“悲剧”,前者是盛水和喝水的器皿,是人们的基本生活器具,而后者则是代表内心难过、不开心的一种心情。一般来说,这两者是没有任何逻辑上的联系,但是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由于其对文字的应用能力和分辨能力还不高,态度也不够严谨,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代入网络语言,这样就会影响我国基础语言知识和汉语文化的学习。
五、如何正确有效地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
由于网络的使用十分的普遍,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网络正确地、有效地推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效措施:
一是要规范网络语言。由于网络语言是比较杂乱的,因此需要制定一些条例和制度来规范网络语言,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其对汉语言文学的消极影响。
二是对优秀的网络语言进行广泛的使用和传播。网络语言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可以使用网络词汇对古汉语进行重新解读,吸引青少年主动学习汉语言文学。
三是通过网络语言的形式传播汉语言文学作品,增加青少年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四是加速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发展,例如日本的动漫文化、美国的英雄主义文化等都是这方面成功的例子。由于古汉语是我国的特色文化,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包装并推广到全世界,加深汉语对世界的影响力。
六、结束语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降低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消极影响,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网络语言,将其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篇4: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探讨论文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探讨论文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我国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但是,在网络兴起的时代里,网络语言的兴起使汉语言文学形式发生了变化,对社会生活及语言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使汉语言文学被网络化,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许多影响。在网络语言不断兴起的时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之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深入研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对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网络语言的概述
网络语言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物。网络语言符合广大网民的需求,能提升交流效率,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网络语言随处可见,如“蓝瘦”“香菇”,这两个网络语是一个失恋的小伙子用来表达自己失恋后的心情,其本意是“难受”“想哭”,由于方言原因,经过媒体、互联网的传播,逐渐在社交中流传开来。网络语言的高频率使用给汉语言文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作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和文化结晶,汉语言文学如何在网络语言兴起的时代更好地发展下去是一个值得深究且极其重要的课题。
二、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中的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要想推动汉语言文学稳定发展,就必须合理看待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必然会带动语言文学方式的变动,使汉语言文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汉语言文学是网络语言形成的载体,许多网络语言都来源于汉语言文学,只不过网络语言是利用符合网络时代需求的语言形式将汉语言文学通俗、简单、趣味性地表达出来,符合特定环境、特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下,汉语言文学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网络语言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实现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三、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作为时代发展的一种产物,其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网络语言能够形象地表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不正式的语言形式来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网络语言来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在现代社会,网络语言受到广大少年、青年的追捧,网络语言简洁、精辟,富有趣味性,能较快地被人们接受和传播,同时网络语言不受传统汉语语法规则的制约,比较自由,突破了传统语言文学的限制。另外,许多网络语言都是从语言文学中提炼出多的,并赋予了新的寓意,人们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也会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例如网络流行“囧”字,在现实生活中,“囧”字的应用比较少,但在古代,“囧”的应用就比较常见,其主要意思为“明亮、光明”,网路用语“囧”主要表达尴尬、窘迫、无奈等含义,同时,将“囧”通过人脸图像来表现,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而网络语言的兴起,使得“囧”字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譬如一学生期末考试考了59.5分,此时用“囧”可以表达该学生的无奈和悲伤的心情。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消极影响
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产物,网络语言的出现在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方便人们交流,但同时,一些网络语言却偏离了汉语的规范,许多词语被曲解,这些被曲解后的词语在网络上传播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喜爱网络语言的主要群体就是青少年,如果那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被青少年追捧,就会误导青少年,使青少年形成错误的认知。同时,网络语言的兴起,会给传统的语言带来较大的冲击,使人们逐渐淡忘传统语言,从而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另外,在国际化的舞台上,汉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学习汉语言文学,如果国际友人学习到了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必然会造成在某些交易场合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汉语言文学走向国际舞台。
四、结语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兴起在满足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一定的影响。网络语言大多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网络语言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但同时,网络语言的畸形应用却会阻碍汉语言文学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汉语言文学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我国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而要想让汉语言文学走向世界,就必须科学对待网络语言,要结合时代背景,合理发展汉语言文学,避免网络语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国家化、产业化发展。
篇5: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应用意境论文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应用意境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目光逐渐转向了精神世界,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成为人们丰富精神世界的有效形式。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应用于意境的关联等内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程度,从而不断提高国民精神世界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文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并可有效体现出我国汉语言的魅力,在当今“地球村”的发展态势下,世界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不断有外国人学习汉语,而汉语言文学因具有外国古典文学的特殊韵味,因此受到了外国友人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了使汉语言文化学可以得到更好的了解,分析语言与语境在汉语言中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汉语言文学中的意境源于生活并在应用中不断创新
我国作为文学底蕴较为深厚的国家,伴随国家的发展历程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演化历程较为久远,使汉语言文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并极具特色,而为了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可以有效转达心意,促使人们愿意在作品中以物言志、以景抒情,从而构建出符合汉语言文学作品内涵的意境。通常情况下,汉语言文学通过词句表述意境,思想情感的区别决定了作者会选用的生活化场景,使文章在表现美感的同时,可以更具真实性,并在真实性中感受到“真性情”,达到抒发中心思想的目的,其中意境贴合文章主旨的过程,就是创新生活场景的过程,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1]。
二、汉语言文学中的意境源于作者内心世界应在应用中不断深化
运用意境可以有效烘托文章主旨、表现作者情感,并在意境的创设中感受到丰盈且立体的情感与形象,促使人们沉浸在作者的思想世界中无法自拔。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内具有许多鲜明却人物刻画深刻的内容,促使人们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生命力,并使人们感受到文章主旨,那份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汉语言文学的意境绝大多数源于生活,并注重真实地刻画所看所闻,使人们在阅读时犹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波动,而意境与文章内容的有效结合与表现手法则为汉语言文学不断发展与探究的重点[2]。
三、汉语言文学中的意境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一)概述汉语言文学的应用
第一,通过灵活运用语言规律达到应用汉语言的目的。语言研究作为汉语言文学存在的基本意义,使人们在了解汉语言规律后,便可有效提高文学艺术修养与文学创作能力。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所形成的文明也具有一定差别,因此人们可通过汉语言文学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并在实际应用时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汉语言综合素质;第二,汉语言文学可应用在理解文学作品中。有别于文学阅读,文学理解要求人们可以深入地了解阅读对象的本质,从而感受到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因此,当人们掌握了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时,便可提高文学理解能力,促使理解不局限在表层意思上,更可以发掘其内在深意,并在发掘文化内涵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储备,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作品;第三,汉语言文学在写作上的应用。由于汉语言文学讲究“意境结合”,通过对意境深入的.描写,从而体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促使人们在打开一部汉语言文学著作时,犹如在深入了解一个人,通过了解它的外貌与背景逐渐感受到它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因此,人们为了可以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可以应用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通过构建意境与文章结构,促使阅读者犹如望见了一座湖心亭,禁不住诱惑划着小船,伴着粼粼波光向湖心亭靠近,从而使文章在表现美的同时,可有效体现中心思想[3]。
(二)分析应用汉语言文学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意境对构建文章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然而在现实应用中却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意境却无意义。虽然,有些汉语言文学作品具有极其美妙的意境,但是却会给阅读者华而不实的空虚感,如同看到一座美丽的花园,花香满溢却没有一丝风,致使意境呆滞并无感染力,没有内在共鸣,更无法达到通过意境表达感情的创作境界;二是有意义却无意境。较为成功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意境抒发中心思想,并表现出真情实感,而有些作品太过于表达主旨,使意境较为单薄无法支撑中心思想,如同一副骨架太过于直观表现本质而缺失美感[4]。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文化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囊括了世界华文文化、汉民族文化以及古代诗歌文化等内容,所以极具学习与研究价值,从而使人们在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而了解汉语言文学也可为外国友人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大门,促使国内外文化交融可以深入展开,为提高我国社会影响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J].青年文学家,(2).
[2]潘家珍.解析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文学教育(上),2015(2).
[3]史怡乐.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J].青年文学家,2015(9).
[4]尚亚丹.基于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意境及其应用方法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30).
篇6: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分析论文
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分析论文
历史的长期沉淀,造就了汉语言文学极强的人文气息。在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是其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组成部分。中国语言不仅讲究色香味俱全,同时注意语言应用中意境的营造,看重有限的文字所体现的深厚内涵,这也是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探讨语言意境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具体应用前,我们首先应对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意境形成有所了解。
一语言的意境形成
古代读书人在语言应用中,通常会深思熟虑以探求语言的意境,在此基础上组合出来的语言往往会给人一种触类旁通、柳暗花明之妙感。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主要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汉语博大精深,不同的引用者在不同的生活感触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说到语言的意境,我国的诗词无疑是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营造之最。细观诗词中的意境,可以发现其中的意境都源于作者对生活认真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通过意境的渲染使诗词中描写的事物比现实中的素材洋溢出更多的感染力。
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的形成,还是应用语言之人内心世界的侧面体现。自古以来我国便有“诗言志”一说,即指诗词都为所作之人“志”的表达。作者将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外化到语言的意境中,透过语言所营造的意境我们便可得见作者本心,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最富生命力的一面。
二.语言意境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构成了我国特有的语言,语言中意境的营造又将我们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繁华,形成了汉语言文学独一无二的意境之美。语言意境分析是所有汉语言专业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其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综合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文学理解方面。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很多时候是为了能够加深对不同文学作品的理解。阅读文章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但文学理解并非完全是对文学的阅读,文学阅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大多时候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却很难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作品的内涵所在。但通过对文学作品中语言意境的分析,则能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研究。因此,在文学理解中,语言意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意境,才能为文学理解提供更加轻松的基础。其次体现在写作运用方面。汉语言文学的涉及领域很多,其中写作也是汉语言温煦的一部分。写作毫无疑问是与语言有关的文学,且对语言的组合要求非常高,有自己的格式规范和规律。在写作中,除了语言表达要到位外,语言的意境营造也是其中重要内容,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研究后,人们便会对汉语文章中的具体结构有所掌握。但仅仅掌握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语言对恰当的写作意境进行营造。好的意境氛围,是好的文学作品成功的重要基础,能够为文章作品增添更多的光彩。再次,还体现在语言规律上。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的学科,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够有效培养人们的语言文字能力,还能有效培养人们的语言修养。世界上所有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运用规律,汉语言也不例外。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每个民族和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虽然普通话在我国被规定为通用语言,但目前仍然很难在全国所有地方普及,很多人无法很好地掌握普通话。南北的语言具有较大的差异,仅仅通过语言是很难理解彼此的意思的,但如果在一定的语言意境中,则很容易便能明白彼此的意思。因此,语言语境还经常被应用在语言规律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语言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传承的重要工具,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具有重要作用。在汉语言学习精神财富正在弱化的今天,作为汉语言专业讲师,应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文化精髓所在,强化学生对汉语言及其意境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意境之美。
篇7:汉语言文学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论文
汉语言文学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论文
学好汉语言文学有助于了解汉语言的发展过程,领略汉语言中蕴含的独特韵味。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增强自身的写作水平,是现代社会每个中国国民应该高度重视的。
一、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回顾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纵观历史,我国的文学发展经历了从白话文到现代白话文的发展演变。文言文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封建时期,并在不同的封建年代有不同的主要文学形式。春秋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到了秦汉和两晋时期,“赋”形式文学的兴起受到了当时诸如司马相如等大文学家的喜爱,中国文学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隋唐时期,唐诗作为中国文化中最灿烂的瑰宝,一改中国上古时代的文学形式,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推动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走向了中国文化的巅峰。唐末宋初时期,以苏轼、韩愈等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极力倡导“辞”这种文学形式并创作出丰富的、传唱千古的“辞”文学作品。元明时期,大量的词曲以及小说体的文学作品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推动了中国文言文的发展。到了民国时期,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经济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胡适、鲁迅等当代文学家积极倡导白话文文学创作体系,为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前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先后出现了巴金、冰心、艾青、曹禺等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批判旧社会文化体制,揭露丑恶的现实,为积极探求中国新时期的文化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二、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民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发展经济建设上,汉语言文学开始走向式微,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题材越来越少,内容越来越空洞,读者更倾向于那些简单的作品,没有时间、兴趣阅读那些文学巨制。究其原因,是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出现了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认同度不够
汉语言在我国广泛普及,但是却没有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区域,相对于工程、制药、教育、营销、管理等专业来说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专业可能与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太大关系,进而产生厌倦情绪,对本专业不关注、不学习,最后造成这些专业的基础性不强,无法开始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缺乏了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感、荣誉感。
(二)汉语言文化的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现在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存在缺陷。汉语言对专业的.要求性更高,需要学生对汉语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深挖汉语言文学中的闪光点。但是现实中很多高校不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课堂设置,课堂形式过于单一,内容空洞无味,很多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学生们反应不积极,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并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再者,学校内的实践活动较少,学生们完全体会不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使得对文学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严重不足。
(三)考核形式过于简单,且存在漏洞
由于我国高校大多采用应试模式,仅用一张试卷就能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毕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汉语言教育的独特性,专业考卷的内容都是一些约定俗成的概念性知识点,同学们完全可以在考试前几周用死记硬背的办法通过考试,即使他们对本专业的研究还没有深度与广度就可以顺利毕业。高校这种测试方法更加助长了学生们懒散的学习态度,不利于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三、结语
本文回顾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并重点分析了当今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汉语言作为母语,承载了我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是文化瑰宝,其发展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凝聚民族精神具有很大的影响,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赖以生存的内在动力。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一定会走出低谷,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篇8: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传播论文
现如今网络已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造成极大的冲击,其自身蕴含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会极大程度冲击人们已有的汉语言知识,从某种程度来说,既是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何克服挑战则是本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之后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借助网络开放信息环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普通话的学习逐渐引起重视,这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从目前形势分析,网络环境下对现代汉语教学造成极大的冲击,这必须要在教学及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脉搏。例如:学生在学习汉语言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口语,练习普通话,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必然能够让学生从网络中获取到自己所需资源,还能够通过视听及模拟练习,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不断提升。网络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开放,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学习汉语言相关知识,这使得网络这一平台构建存在极大的作用性,未来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搭建网络平台,锻炼口语能力
网络平台的构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相应网络课程,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其中,随机筛选教学内容,并且按照设定好语言情景组织练习,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他们的口语能力,与此同时,还能使其具备应变能力,这样还能克服实际教学课堂中遇到的困境,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必然能够提升他们汉语言学习的效能,由此能够推动汉语言传播的有效性。搭建网络平台能够为学生创造口语锻炼的机会,也能增强他们学习的有效性,所以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必然能够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3组织合作教育
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单方面知识的传输无法增强课堂效果,这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显现出教学的弊端,特别是针对其应用性极强的特点。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下,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为汉语言文学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个性化及多样化的并且是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网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当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得以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网络中汲取更多的资源,借以弥补当前学习上的弊端,通过网络平台能够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并且将信息及时反馈至教师,在教师的有效辅导下,学生必然能够获得尽善尽美的结果。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多样化合作学习活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以下活动类型:辩论、评论等话题性活动,这样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环境,并且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相对较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4编制网络教材
网络环境下汉语文学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是传统教材资源,其显现出极大的落后性,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正是因为以往汉语言文学教材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在容量及传播形式备受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将教材与网络资源融为一体,有效吸收彼此的优点,形成全新的网络化教材,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需求。从某种层面来说,编制网络教材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并且能够彰显出其自身的优势性。例如:大容量、超链接、数字化、互动性等等,针对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他们可以筛选适合他们的层次,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都能够提升。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材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逐步向网络教材方面过渡,这样才能将网络资源的优势性有效发挥,这使得网络教材在汉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学逐渐累积教学经验,并且越来越成熟,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汉语言文学学习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化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何克服挑战把握机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作,从而有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性。本文中将重点阐述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传播需要完善的方面,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鞠松男.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OL].北方文学(下旬),(01):130.
[2]李小丽.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1(06):77~80.
[3]郭华坚.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J].电子测试,2016(12):80,72.
[4]李永生.网络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07):352~353.
[5]多杰东主.关于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分析[J].中国报业,(16):115~116.
篇9:市场冲击形势下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探讨论文
市场冲击形势下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探讨论文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已经成为了极为关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种文化的发展来说,广播电视网络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其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具备着较强的作用价值,但是要想促使这种广播电视网络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好的应对当前社会发展中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威胁,必须要针对自身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促使其能够在新的市场环境内体现出较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1广播电视网络中市场冲击形势的影响
1.1互联网冲击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互联网的普及可以说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接收的渠道,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收集和获取方式,这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表现出了较为突出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如此也就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信息传递速度,这也就必然会对于广播电视造成一定的冲击,广播电视的传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如网络迅速,相应的传播信息量和便捷性也远远不如互联网途径。这种互联网冲击影响对于广播电视的威胁是最大的,导致客户群体的大量流失。
1.2国外传媒的冲击影响
随着当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还受到了国外媒体的影响和冲击威胁,虽然说在我国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获取了足够多的积极条件,相应的技术手段也得到了优化,但是广播电视方面受到的冲击却不容忽视,尤其是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传媒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现状,进而也就必然会造成我国相当多的客户群体会对于现行的广播电视网络产生厌倦,需要其不断提升优化自身服务效果和质量。
2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2.1积极优势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现阶段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基本状况来看,其在新形势下虽然受到了来自于互联网和国外媒体的冲击,但是其同样也存在着较多的积极优势,这些发展的积极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受到了国家的强力支持,当前我国发展中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力度越来越高,广播电视网络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文化产业组成部分,更是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很多方面都为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国家颁布的一些有利政策和制度,更是促进了广播电视网络的高速发展,并且在税收方面也给予该产业相应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国家对广播电视网络提供的积极支持;其次,从相关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的呈现上来看,其往往也都是先从电视上进行播放,然后再呈现于互联网中,这种广播电视节目时间上快于互联网的优势也是其发展的一个积极便利条件,需要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挥,将之作为能够抵抗互联网冲击的强有力武器。
2.2劣势分析
虽然说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具备着一定的积极优势,也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其在现阶段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劣势条件,这些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播电视网络的相关信息内容较少,不如互联网信息全面,相应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虽然说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正在鼓励呈现多元化,但是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当前依然存在着明显的节目单一性特点,严重影响着吸引力;其次,相应的广播电视网络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选择性特点,这种难以自主选择的特点也就必然会限制用户的能动性,导致其无法按照自身的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内容,仅仅从广播电视频道上进行选择必然会表现出较大的缺陷,影响使用效果;再次,从收益方面来看,当前广播电视网络的收益主要就是广告,相对而言比较少,进而也就从经济层面限制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于自身业务的扩展产生较大影响;最后,从区域层面来看,这种广播电视网络同样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特点,一些落后地区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很难较好接收相应的信息传播内容,进而也就限制其发展。
3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路径
3.1提高覆盖率
为了更大程度上提升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规模,必须要首先从覆盖率方面进行优化和拓展,尤其是要重点针对当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进行改进,对于一些落后地区进行重点建设,提升这些地区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接收能力,从技术手段方面进行创新,提升广播电视网络的信息发送和接收效率,如此也就能够在全面性角度进行改进,有助于提升广播电视网络的收视率,吸引一些新的用户。
3.2有效运用新媒体
在未来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中,还需要注重对于新媒体的融入和接纳,因为新媒体作为当前比较受到人们欢迎的内容,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对于智能手机的发展,相应的广播电视网络就需要借助于这种智能手机来较好提升自身的服务范围,促使人们也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来享受广播电视网络的服务。这一方面的优化发展同样需要结合技术进行创新,保障新媒体能够和广播电视网络较好融合。
3.3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对于未来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来说,要想较好提升其吸引力,必须要重点从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创新优化,并且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重点研究用户的口味和需求,如此才能够保障相应的广播电视网络中涉及到的节目能够赢得人们的关注,提升其吸引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来说,其受到了来自于国外传媒以及互联网的强力冲击和影响,要想促使其表现出更强的吸引力,不仅仅需要创新自身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有效联合新媒体,并且提升自身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郑波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人才开发的路径创新[J].经营管理者,(04):365.
[2]戴卫平.三网融合新形势下广电网络发展战略[J].有线电视技术,(11):11-15+20.
[3]傅松校.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14(12):21+23.
[4]张超.媒体融合视阈下传统广播电视发展路径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广播,2016(05):40-42.
篇10: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的汉语言文学论文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的汉语言文学论文
一、约翰·兰肖·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上个世纪50年代,约翰·兰肖·奥斯汀提出了着名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而开辟了语用学的新领域。总体而言,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涉及到了语言单位和其带来的意动功能,从这方面来看,语句分为施为句和表述句;第二方面涉及到了语言单位的主客体视角所导致的行为,从这方面来看,言语行为理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指用声音说出一切有意义话语的全过程。言外行为指由言内行为本身体现出来意图,这些意图往往是隐性的非直接的,需要听者靠自己的判断和推理来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说,言外行为多少有“言外之意”的意思。而言后行为则指说话者在听话者身上所达到的效果,如使之高兴、使之振奋、使之发怒等等。人类的每一个话语都能全面地体现出这三个层次的行为。
奥斯汀的学生塞尔(searle)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思想,揭示了实现言语行为的各种有效条件,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分类标准,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这一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点:(1)说话人如何通过表层文字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2)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表层文字中推断出其间接的“言外之意”。影响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取决于说话人的.文字结构和表达方式,又取决于听话者的知识框架、身份背景和判断推理。
举例而言,按照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当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商店里的布娃娃可好看了”的时候,这句话的言内行为是张嘴说出这11个字的发音,并通过这些发音来传达她的思想;言外行为是让她妈妈通过判断推理猜出女儿的意图——想要商店里的布娃娃,当然,这个意图女儿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言后行为则是妈妈在听到这句话后到商店里去买一个布娃娃给女儿。
二、广告及广告中的暗示语
广告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在现代经济社会,广告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语言文字、声音符号或情景短片等艺术形式的总和,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通过广告推销产品、宣传企业,从而扩大经济效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一章第四款规定:“广告的语言表达可以多样化,但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消费者。”这就默认了广告中语言可以明着表达出来,也可以暗示地表达。绝大多数国家的《广告法》都将广告语分为明示语和暗示语。明示语即在广告中明文规定、明确表达的语言,它构成了广告的基本内容;暗示语也称隐含语,是指商家未在广告中明确表达,但买卖双方根据正常思维、判断和推理能顺利推断出来的隐性内容。暗示语和明示语一样,都具有法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赋予了广告中的暗示语两个特性:确定性和法定性。确定性是指暗示语虽没有明确在广告中表达出来,但其内容是确定的,是可以通过当事人双方的判断和推理得出来的,是不允许买卖双方随意解释的;法定性是指广告中的暗示语是广告本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任何对暗示语的曲解和违反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广告的设计者和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利自由地选用明示语或暗示语来设计广告、推销产品,而且顾客在通过明示语来理解广告的同时,也必须通过暗示语来理解广告的深层信息。鉴于此,约翰·兰肖·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分析广告语言的规范性、划分买卖双方的责任、鉴定广告内容是否存在欺诈性语言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举例而言,以下是茶叶店老板粘贴在店铺外墙上的广告:
好消息:春节将至,本店新到一批高级白毛尖茶,均为pvc+环保硬纸,“乳石”牌高级白毛尖每斤228元,“茶女”牌高级白毛尖每斤128元。欢迎选购,多购优惠。
在这个广告中,明示语有三个:(1)商品名称是高级白毛尖茶;(2)所有茶叶都采用pvc十环保硬纸包装;(3)“乳石”牌高级白毛尖每斤228元,“茶女”牌高级白毛尖每斤128元。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商家处于赢利的心态来撰写这个广告时,明确表达的信息有两个,即上文提到的(1)(2),而言外行为(言外之意)有一个,即为:从价格差异上来看,“茶女”牌高级白毛尖比“乳石”牌高级白毛尖质量差得很多。这三层意思都是商家广告中体现出来的,也是顾客必须理解和领悟到的。
三、言语行为理论对广告中暗示语的司法阐释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广告日益增多,并且呈现出商务广告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更好地理解《广告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广告中的暗示语,不仅有助于商品买卖的顺利进行,也有助于避免损失,减少纠纷。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理解和阐释暗示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广告中的暗示语是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推广和应用,是这一理论在中国商业语言上的突出体现,言语行为理论是理解暗示语的语言基础和理论基础。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把一个人的言语行为解剖成言内、言外和言后三种行为,其中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需要在听者的判断和推理下才能完成。
举例而言,请看这则广告:
好消息:为答谢新老客户对本店的关爱,关宝莲牌唇油,跳楼价销售!原价78元/支,现特价18元/支,特价商品,一旦售出不退不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则广告既有明示语的内容又有暗示语的内容。明示语说明了三层含义:(1)唇油品牌为美宝莲;(2)该批唇油现在按特价销售,每支18元;(3)一旦售出不退不换。而这则广告中的暗示语则是“该批唇油的现价与原价相差很多,唇油质量上可能会有瑕疵,一旦顾客发现购买的是瑕疵产品,本店不负责任”。
按照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商家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世界名牌唇油,必然质量有问题,要么原料有问题,要么过了保质期。其实商家早就知道这一点,只不过商家有权通过暗示的手段去表明这一观点,有权通过言外行为来表达隐性的信息。而在顾客得出结论后,她们会给出两个言后行为,要么选择价格昂贵的保质货,要么选择质量不保但价格便宜的该批货。因此,按照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这则广告中的暗示语是具有“确定性”和“法定性”的。因此,言语行为理论为当事人双方更好地理解暗示语、促进交易成功、最大程度上避免纠纷奠定了语言上的理论基础。
2.言语行为理论启示我们要突破字面意思去理解广告中的暗示语,做到见微知着、举一反三,学习广告法的时候不仅要理解法律语,更重要的是去理解法律精神。
言语行为理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一句话要从言内、言外和言后三个层次去理解,对于理解法律也一样。商品经济中的纠纷案例是复杂多样的,《广告法》也不可能对每一个案例都给出具体的裁决办法,因此,我们理解《广告法》不仅要知道它的每个词语,更重要的是理解法律精神。以下是某鞋店广播喇叭中播放的语音广告:
本店从宁波地区新进一批男女皮鞋,款式新颖,保证质量。无论男鞋女鞋,一律25元。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125元就能买双好皮鞋,请您抓住机遇,进屋选购。
这则广告的明示语是:(1)本店皮鞋产自宁波地区;(2)无论男鞋女鞋,一律25元。而暗示条款是:我的皮鞋质量有问题。按照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商家要表达的“言外之意”是,25元这样超低的价格,是不可能买到皮质的皮鞋的。现在我们以25元销售,我们的皮鞋要么质量不合格,要么不是纯皮的从法律精神上来理解,对商家来说,充分起到了尊重隐私、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为那些舍不得花高价买纯皮鞋又不挑剔质量的顾客创造了交易平台。因此,当我们探求《广告法》的法律精神时,我们会发现《广告法》的精神是促进交易成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约翰·兰肖·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既是《广告法》中暗示语存在的语言学基础,又是对《广告法》中暗示语进行司法解释的有力证据,它影响、制约着《广告法》中暗示语的存在、发展和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也会随着商务广告的不断完善而得到发展,进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商务实践。
篇11:探究日本外食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论文
探究日本外食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论文
“外食产业”即指所有家庭外饮食的消费形态,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餐饮业,其实质性功能就是为都市里的人们提供饮食生活的需要。各国外食产业近年来迅速崛起且蓬勃发展,其中日本尤为发达。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食产业也悄然兴起,日本加卜吉物产有限公司总裁加藤义和曾说:“中国将以数倍于日本的发展速度、按照相类似轨迹突飞猛进。从食品市场来讲,中国的发展将与日本非常相似。”①然而,近年来,日本外食产业进驻中国,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乃至人民的日常生活等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虽在经济方面借时代之机遇大力促进本国外食产业的发展,但在如何应对日本外食产业带来的文化冲击方面却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与思考。
南京系中国东部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日本渊源颇深,作为一所传统性与开放性兼备的城市,南京的发展进程中也兼具了众多的外来文化元素。本课题以南京日系料理为例,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试图对日本外食产业在进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饮食习惯等产生的冲击及其自身所做出的文化适应等进行一系列探究。
一、南京日系料理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一)现状
南京日系料理最初仅限于高级饭店里的高档餐厅,随着社会的发展,数量和类型等都有了一定的增长。经统计全市各分区的日系料理店共170 余家,其中以繁华区为主,呈点状广泛分布于南京各地,整体较为分散。就经营而言,除了味千拉面、萨莉亚等连锁店之外,南京日系料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据调查, 南京日系料理消费对象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新鲜感与时代感,易于接受新型饮食文化,受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不如老一代那样根深蒂固,对日系料理更容易接受。因此,就短期状况而言,日系料理在南京的发展存在一定限制,但远观南京乃至中国庞大年轻群体的陆续崛起,日料在南京的发展仍有着广阔的潜在市场。另外,南京日系料理价格普遍偏高,超出普通人群的基本消费水平。这一现象可能是由日料店较少,未形成过大的竞争压力而导致的,也可能与日料本身制作成本相关。但价位偏高仍成为阻碍其市场扩张的一大障碍,也减少了南京人民与日本饮食文化接触的机会。在调查中,不少南京市民对日本民族表现出相当的排斥情绪,这也成为南京日料扩大市场的一大阻碍。
(二)问卷调查的相关情况
2014 年4 月项目团队搜集资料,设计了具体的调查问卷。2014 年7 月正式开始了市场调研工作。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分工合作走访了南京市十一个区的日系料理门店,共发放了调查问卷500 余份,调查对象的主要年龄层分布在25 岁—35 岁之间,25 岁以下以及35 岁以上也占有一小部分比例。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市民在外用餐的频率、对于本土菜肴和外国料理的个人喜好、市民自身对于日系料理进驻本土市场的看法及对于政府方面的建议,以期由浅入深逐步挖掘日本外食文化对南京市场的冲击及适应。
(三)数据的统计及结果分析
根据对调查问卷反馈数据的汇总,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如下。
从南京市民在外就餐的频率来看有大约67%的人经常在外用餐, 而在其中仅有17%的市民在外就餐时选择了西餐、日系料理等外来餐品;而在被问及是否经常在日系料理店消费时有大约78%的市民表示很少去日系料理店消费,他们大都表示一年中大概仅有1—10 次左右。由此可见日系料理在中国并没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而“您是否喜欢吃日本料理? ”
这一题目在调查结果统计中,回答“是”者仅占20%,答“否”者则占80%。在喜欢日系料理的原因中,选择“食物味道美味” 者占50%,“餐厅环境优雅” 则占30%,选择“追求新鲜与时髦”者仅占10%左右,而选择“想通过食物了解日本文化”者更是不足10%。在不喜欢日系料理的原因中,选择“口味不习惯”者占约占70%,选择“民族矛盾”项者占20%,选择“价格高”者只占10%左右。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见南京人对日系料理的接受程度与其传统饮食习惯存在极大关系。
在探究其文化传统方面,普通市民并不怎么能够了解日系料理等外来料理背后的文化传统及内涵。在被问及相关问题时, 有大约63%的人认为他们并不能通过对日系料理的消费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传统,而且有73%的人认为目前日本料理在南京受欢迎程度一般,此外还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日本料理进入南京对市民的饮食习惯并不会产生什么比较显著的影响。在调查日系料理进驻南京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时, 有利方面,“加强南京市民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占27%,“加深对日本民族的交流,促进双方友好”占16%,“促进本地餐饮行业的繁荣” 占26%,“其他”占31%;而不利影响中,有29%的人认为会侵略本地快餐行业市场,13%的人认为会改变人们饮食习惯,10%的人认为会改变本地价值观念,崇洋媚外,还有48%的人选择其他原因。从有利和不利这两个对立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出市民对于日系料理的进驻还是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日系料理在南京有一定的消费受众,但发展空间有一定的局限,同时对中餐外食产业市场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 从影响上来看,消费者主要是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待日系料理的进入,多数人认为对中日间的文化交流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日本外食产业的文化冲击及文化适应
(一)文化冲击
基于以上调查,就目前来看,日系料理这种外食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冲击范围还较为局限。
首先,从饮食文化来看,中国广阔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南京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城,素有“六朝胜地、十代都会”之称,南京的饮食文化则更是历史悠久,由南京人世代传承,形成了南京城一面地域性、传统性与开放性兼备的文化旗帜。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南京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风格,并一直保持着此种特色,并逐渐演化成南京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而日系料理带有独特的`异域风味,并不为南京大多数市民所接受。这一特点使南京有效地抵制了日本外食产业的部分冲击。
其次,“民族矛盾”也成为日系料理进驻南京市场一大冲击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南京市民对日本怀有较强的民族敌对情绪,并不欢迎和接受日本外食产业在南京的发展。这与中日长达百年的近代历史渊源有关,这成为日本外食产业在南京乃至全中国发展的一大阻碍。
而且,日本外食产业自身在中国的发展缺乏系统而完整的经营体系;另外,市场价位劣势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了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日本外食产业的文化影响力处于积蓄和增长状态,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理念的变化而对南京乃至全中国快餐业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冲击。其冲击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 日本外食产业拥有较为先进的经营理念,这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从而对南京本地餐饮业形成相当程度的竞争力。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在日系料理店和南京本地餐馆皆处于就餐高峰之时,日系料理店采取严格禁止调查人员进入的措施,而南京本地餐馆管理则相对松散。经过分析调研发现, 时间对于快餐业顾客及业主皆非常重要,现代化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要求省时、高质的餐饮服务,而日本外食产业则抓住人们这一消费心理, 竭力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也为自身赢取了更多利润。
其二,日本民族本身的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注重会影响甚至改变部分人民的文化认同。据调查分析,喜爱日系料理的群众认为日本餐饮业具有几大人性化特点:食品味道独特鲜美、店员服务态度好、餐厅环境清洁。日本本身是一个重视礼仪与传统的民族,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这些民族文化会自然显现,促进了就餐环境的和谐。而南京本地餐饮业卫生条件良莠不齐,服务态度方面也不够尽如人意,这会导致追求高质量服务的消费群体的流失。现代社会网络普及,对外交流增加,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大大增强,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已在逐渐追求生活质量, 这将成为都市人长期的消费发展趋向,同时也为日系料理等外食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三,日本外食产业文化冲击的程度大小决定于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日本外食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虽然颇有争议,但从中国整体来看,GDP 的大幅增长,国民平均收入出现较大增幅,资金潜力扩张;年轻人群崛起,消费市场扩大,这也就为外食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又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在以快餐业为支柱的外食产业迅速发展之时,日本外食产业借助这一机遇迅速扩大市场,大力进驻中国市场,这会在南京乃至中国更多发达城市形成持续而广泛的经济以及文化冲击, 也会为中国外食产业的发展制造更大的压力。
综上, 日本外食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潜力巨大。如何应对,是选择接受还是抵制,是排斥还是包容,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
(二)文化适应
日系料理作为一种饮食产业,在带给中国市场文化冲击的同时,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也在一些方面尝试了调整,表现出了相应的文化适应特征。
首先, 日系料理店注重中国消费者消费体验,着重提高就餐品味。食品产业本就是一种餐饮环境,食品口味,消费评价等条件给人的综合体验。食品的色香味,环境清洁度,氛围舒适度,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综合感官与评价。日系料理店在内部环境陈设等均会考虑突出日本的异域特色, 多采用优雅古朴的风格,服务员的服装也多采用日式风格,在服务方面提供特色清酒、现场手握寿司等,消费水平则定位于中高端,别具一格的环境设计和高品质的食材的选用,更迎合了当今中国消费者对于高雅,品味的追求。
其次,利用日本文化的影响,采取特色营销手段,稳定和扩展客源。动漫、日剧、日本流行音乐等作为日本文化的载体, 由于在中国有着很广泛的接受群体,所以也成为日系料理吸引客源的重要途径。在中国,以动漫等日本流行文化的元素为概念的主题日系料理餐厅等也成为日系料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主题餐饮的概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对日系料理的认知和接受度,给那些对日本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了解、接近日本文化的场所与机会,对于日系料理市场的拓展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食产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如何巩固自身的优势,开拓新的消费渠道,弘扬中国的“食文化”是一个现实的课题。而另一方面,对于像日本外食产业这样的外来产业的进入如何应对,也成为同时需要解决的课题。
日系料理在中国的发展除了对中国外食产业本身的冲击之外,也带来了一定的文化冲击。在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必然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并发生变化,日系料理等外来外食产业的进驻,对中国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正常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饮食文化的差异性限制了外来外食产业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其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有限。但我们仍须正视这一问题,积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努力提高本民族文化竞争力。
★ 汉语言毕业论文
【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论文(整理11篇)】相关文章: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探讨论文2022-10-04
文学史文学教育与文学读本的探究论文2024-03-17
汉语言专业论文2023-11-20
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论文2023-05-17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2023-06-10
高中政治教学现状研究2024-01-31
基于英语课堂自由交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论文2022-04-29
藏汉双语培训个人总结2023-05-13
刘禹锡对迁谪文学传统的突破的2022-06-09
教学反思研究现状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