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课堂自由交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论文

时间:2022-04-29 11:33:18 英语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溜溜滴白儿”为你分享11篇“基于英语课堂自由交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基于英语课堂自由交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论文

篇1:基于英语课堂自由交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论文

基于英语课堂自由交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论文

笔者曾有幸参与了国家课题“提高小学英语Free talk实效性的研究”,这一研究经历让笔者接触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课堂活动形式,即Free talk(自由交谈)活动形式。Free,有自由、随意的意思,而talk,即为交谈、谈话。所谓Free talk,就是自由地谈话,随意地交流,学生可以在真实语境中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今年,笔者在三年级的攀登英语课中接触了一个与Free talk非常相似的活动形式,即Mini interview,它们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因此,本文将Free talk与Mini interview活动形式整合,具体谈谈如何在英语课中运用Free talk活动形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版)》在英语课程理念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这一理念的变化带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以及评价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见表1)。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是当代英语教学所应推崇的。而Free talk正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理念的产物,在课堂中使用Free talk,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发展英语思维,并非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语法、单词、句型来学习英语。

一、在“Free”的氛围中促交流

Free talk的精髓之一是能够给学生“Free”的机会,让他们能将自己的想法用英语表达,和同学进行交流,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成为一名忠实的“听众”。

1.教师要保障学生“Free”的权利

Free talk活动中,只有让学生自己选择所说的内容、想说的话,他们才会非常兴奋且主动地表达,哪怕其中有他们还没学过或比较难的表达方式,都不会在乎。可见,让学生拥有“Free”的'机会多么重要!其实,这是语言学习的最正确、最快捷的方式。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保障学生的“Free”权利呢?给学生创设Free talk活动情境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之一。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可以自由发挥,真实表达。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记者采访情境,让一名学生当“记者”,当他手拿话筒,站在教室前采访其他同学时,他的采访内容就是针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提问。如How old are you? What fruit do you like?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What can you do?等等。这时同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而这名“记者”也可以自行决定提问的问题与人选,其思维是free的,他们的交流是真实的。

2.教师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

要想达到“Free”的交流效果,教师一定要在情境所需时给予语言支持,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例如,笔者在小学一年级开展Free talk活动时就是这样做的。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开展Free talk要比高年级困难得多。他们的单词量有限,更别提句型,根本不会说几个完整的句子,但笔者认为他们也是有思想的,愿意表达自己想法,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热情,愿意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当学生在表达自己喜好时,如:I like apples,I like dogs,I like red,等等,这时,笔者会适时地问一个Why?他们也会很想表达原因,于是就可以引出because句型,如:I like apples, because they are sweet。学生在这种较真实的语境中很容易接受新句型,而且因为想表达,很快地就会记住这一表达形式。事实证明,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以上的Free talk内容。可见,教师在适当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是保证Free talk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Free talk质量的保障。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能顺应学生思维给予帮助和指点,绝不能干预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关注Free talk细节,提高交流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在“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对“说”的要求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这一内容,这说明了对学生“说”的要求更加强化,而Free talk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开口说,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Free talk活动形式虽好,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操作。

1.变换活动情境,保持交流积极性

Free talk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最好是真实情境,因此,如何设计Free talk情境就显得比较重要。单一的情境,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变成机械的操练,失去思维活动,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的活动情境,经常变换,保持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1)“单人介绍”情境,优秀学生来带动

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刚开始的Free talk试验只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对这么小的学生,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情境,即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优秀学生当主角,这可以增强优秀生的自信心,树立榜样,还可以让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多一些时间组织语言,流利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让他们通过观察优秀生的表现而产生要表达的欲望。一段时间后,当每位学生都可以较流利地说出一些内容时,于是笔者采取学号轮流的方式,这会让学生知道大概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就会准备得更充分,表现得更好。

2)“限时问答”情境,学生全员参与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也会越来越多,二年级时,Free talk的原则是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短短的3―5分钟中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经过几次试验,发现“限时问答”的Free talk情境也是不错的选择。全体学生起立,教师记时(一分半钟),学生互相问问题,先同桌互问,再和其后桌互问,然后再去找其他人互问(在教室的所有人都可以问,包括教师或者听课教师),计时结束,比一比谁问的问题多,谁就可以得到sticker。在计时的情境下,学生显得非常兴奋,觉得很刺激,这会无形中提高他们的交流速度,锻炼他们的口语。这一Free talk活动不但节省时间,还会实现人人参与。

总之,当教师认为学生对已有情境的兴趣逐渐消失时,要及时更换情境。不管采用何种情境,基本的原则是以促进学生交流为目的,而且是全员参与。

2.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

Free talk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的交际积极性,除了情境创设外,教师评价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每位做Free talk的学生都会接受其他同学对他的评价,评价标准是wonderful/very good/good,wonderful代表得“三颗星”,very good代表得“两颗星”,good代表得“一颗星”。教师会记录所有学生每节课的Free talk成绩,在期末时则会数一数每位同学获得的“星”的颗数,作为平时口语成绩的构成部分之一。

除此以外,学生也要有口头评价,如“You are the best. You are super. You are flying(进步).”等。这些评价语言要靠平时的积累,一句一句地,慢慢地,学生就会说出一些恰当的评价语言。

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我们的教育应该起到正确引领的目的。课程标准为英语教师教学提供了准确的方向:小学生学英语,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而Free talk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建立自信,让每位学生都能用英语自信地Free talk!

篇2:高三英语复习指导:着重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高三英语复习指导:着重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北郊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杜保毅)语言运用能力指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听、读),按情景或要求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写、译)。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高考英语越来越注重语言能力的考核。翻开今年的英语高考考卷,你会发现,除了20道语法选择题和词汇选择题外,其余的包括听力、综合填空、语篇理解、翻译和写作等等均属于语言能力的考核,而且分数比值高达130分。即使是语法和词汇选择题,题干都比较长,强调在具体的语境中合理使用语法规则和词汇,通俗地说,就是考学生的读句能力。因此必须及早着重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来:首先,对于听力、综合填空、语篇理解、翻译和写作等综合性考题,要尽早精选一些有关类型的题目,细水长流,经常做做,逐渐提高。其次,对于自己的弱项,更要多选一些题目,有针对性地做(比如,如果听力较差,可系统地听李永宁编著的《高考英语听力》的磁带)。而且对于做错的题目不能一扔了之,而是要反复研究,每做一题都要有所收获,逐渐培养出语感来,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从今年的考题看,应用性和能力型的试题越来越多,命题取材更注重真实性,内容涉及国内外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等的发展。因此,在听力方面,可以采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办法。除了做英语听力考题外,还可经常听听电视台的英语广播节目。在阅读方面(包括综合填空),除了做相关考题外,还可经常看看学生英语报。在写作方面,可根据周围发生的`事,自己写些日记(或周记),把句子写写顺,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然后再逐渐练习各种题材的短文。

另外,在这里还必须强调:仍然要不断努力学习英语单词和短语,不断努力学习英语语法。要知道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是相互促进的。随着英语基础知识的提高,会对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

篇3: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正确运用

苏教版五上《在大海中永生》课后有一个造句的练习,其中一个是“奔腾不息”。教学时老师让学生造句,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全班几乎都写了同样的句式:“长江奔腾不息,流向东海”、“小溪里的水奔腾不息”。这样的词语训练只能是学生已有水平的简单重复。教师在教学时,还需加以细致的引导,如:“结合课文说说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教师接着引导:“除了浪花,还有什么看起来也是奔腾不息的?”学生大都会想到溪流、江水等。教师接着启发:“你还看见哪些事物也是奔腾不息的样子的?”如马路上的汽车,奔腾不息还比喻其它事物多。此时,教师再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除了那些看得见的江河、车流外,还有什么也可以用奔腾不息来形容?”教师可适当点拨,如母爱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路层层打开,奔腾不息这个词语的运用范围一下子变得开阔。学生则可能造出这样的句子:“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奔腾不息。”“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运用造句,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二)在体会情感色彩的前提下,准确运用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态度和感情。教学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感情色彩,学生在运用时才不会“表错情达错意”。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文时,可先介绍日本侵略我国的本质和原因,特别是“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奠定本课的教学基调。在此基础上,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反复阅读及对比,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如同样描写夜晚进行偷袭:“为什么描写日寇用‘偷偷地’、‘摸’,而描写我军时用‘悄悄地’、‘进发’?”让学生体会到:“偷偷地”、“摸”这些词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行径,都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则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带有赞许之意。并总结要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一可结合语境,二可反复阅读,三可对比分析。趁热打铁,再让学生找一找类似描写手法的地方。发现同样写战败,描写我军用了“暂时退守”,而描写敌人则用了“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语,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相信在今后的写作中,学生会在体会词语情感色彩的前提下,准确运用。

(三)在推敲字词表达的效果后,恰当运用

如教学《推敲》一课,在揭示课题后,可先尝试着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接着结合插图请学生观察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以此来体会“敲”更显得月夜的宁静。再指导学生猜测当时贾岛的动作、表情、心理等,体会用“敲”更显得有礼貌。这样,多途径推敲诗句中用“推”和“敲”哪个更恰当。学生推敲后的结果和文中大诗人韩愈的想法不谋而合,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追求“推敲”了。这时,教师可把课后第4题,带点的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适时地穿插到课堂练习中。或者设计相关的练习,如比较词语“宁静、安静、恬静、幽静、平静”并选词填空。相信,学生在今后写诗和作文时,都会自觉地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

二、开发留白,想象中丰富语用

(一)开发文本叙述性留白,填补中丰富语言表达

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写得简略,给学生留下充实的余地;有的会出现情节上的跳脱,从而给学生留下个性填补的机会;有的标点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留白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教学《珍珠鸟》一文,有这样一段话:“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教学时,教师可设计“说梦”的练习,放飞学生的想象——“假如你就是那只小珍珠鸟,做了一个甜蜜的梦。你梦见了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我梦到自己与主人在屋里玩捉迷藏”、“我梦见主人在教我学汉语,而我也教主人学习鸟语”等。“说梦”的设计,既实现对文本的充实,学生语言表达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开发文本插图类留白,想象中强化语言表达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运用了许多的插图,它是文本的有效组成部分之一,也有类似留白的地方。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找准插图的“留白”处让学生想象说话,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途径。教学《母亲的恩情》一文时,编者在编排课文时特别设计了“孟母为儿子送行”的插图。请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分别时,母亲会对孟郊说些什么,面对母亲的叮嘱孟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结合插图进行说话练习,使得教材中静态的画面在学生眼中变成了逼真的分别场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留白进行语言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在插图与文本之间跳跃,不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三、续编文本,延展中提升语用

苏教版的课后练习中,有许多续编的练习。这是一个体现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的好方式,更是一个培养发展和丰富学生语言的好机会。当然,仅凭课后的练习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发现和挖掘教材中可续编的文本,设计优质的练习,为他们的语言训练提供机会。《狐狸和乌鸦》想来大家都很熟悉,这篇课文很适合进行续编,但要注意续编前的引导,可提供一些材料,如:“自从乌鸦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后,乌鸦就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一直很后悔,它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那只乌鸦,你会怎么对待狐狸呢?”并讨论故事的结局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乌鸦再次被骗了;(2)乌鸦没有再被骗,狐狸只好灰溜溜地走了;(3)乌鸦想出了好方法,惩治了狡猾的狐狸。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及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乌鸦是怎么再次被骗的;如果没有被骗的话,原因要合理;若是乌鸦惩治了狐狸,方法一定要恰当。续编文本时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而不是完全脱离文本的、漫无边际、甚至是违背课文价值观的瞎想瞎编。这样的语言训练,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纲,充分挖掘文本内涵、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篇4: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论文

情境又称语境(situation),情境即为语言运用的一个真实的、具体的环境。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语言,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 、情境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

1 语言的交际性

英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在一定情境中用来交流的工具,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即一定的语境中)借助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语言就是在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情境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2 新教材的要求

人教版新教材着重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对语法是删繁就简,降低难度。强调将语言学习转化为运用知识的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将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进行学习。首先呈现丰富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知、熟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pair, group, team, class work等多种灵活形式,按课本的要求进行仿真性、活用性的操练,学生是实践的前沿。

2 高考题型注意对于情境的考察。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越来越重视考察情境。听力是在人物的对话或独白中发现信息。对话发生的地点、人物、事件、语调等就是情境。阅读理解、完型填空以及改错更是在文章中考察。文章是各种信息的载体,只有联系上下文,把握情境才能选出最佳选项。单选题尤其体现了这一趋势。往往以对话形式出现,单纯考察语法的题已大为减少。这种趋势要求注重情境教学。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基本沿用“语法翻译法”的思想体系,由于受这种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灌输式”教学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素质教育实施的要求,因此急需改革。

二 、 情境的分类

在当前到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三种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1 问题情境。所提的问题有具体的情境,富有强烈的吸引力。有效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真实情境。即真实生活与工作环境。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培养解决问题和语言交际的能力。

3 合作性教学情境。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利用同学间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竞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课堂活动主要分为小组讨论、辩论、角色表演、采访、竞赛、游戏、动作表演等。

三、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1 抓住机会,巧设情境,贯穿语法

传统的语法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而利用课堂真人实物为素材创设真实情境,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单词fun时,正下大雪,学生很兴奋,有一男生还因玩雪迟到,满身雪花雪水,我就适时深入讲解What fun与How funny的区别。

T:Do you think it fun to play with snow?

Ss: Yes.

T: (on the Bb) What fun it is to play with snow!

How funny he is with snow all over! 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注意力被吸引过来。翻译后,学生立刻会心的笑起来。刚才迟到的同学也不好意思的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然后让他们用What fun 与How funny进行造句训练。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又对表现好的进行了表扬。教学效果很好。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增进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精神饱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联系学生生活中关注的事情,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才自然而然具备交际的能力。如新教材模块三Unit 9 Wheels讲授means of transportation时,正值清明放假前,我抓住时机,设计了如下教学:

T:Now it is spring and Tomb-sweeping Day is coming, where will you go during the holiday?

Ss: Huangshan, Bagongshan, Dalian…

T: how will you go there? Why? 同时在黑板上写下交通方式和原因,如Money, time, distance, safety, problem. 让学生分组讨论,互问互答。因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都能积极交流互动,学生学有兴趣,学以致用,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使课堂生动愉快。

3 依托课文,因材施教,创设情境

1)仿设课文,创设情境

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也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情境,可灵活运用,新教材模块四Unit 12 Culture Shock可让学生分组调查、讨论淮南当地的生活,再与英国人的生活加以对比,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

2)延伸课文,巧设情境

对于传记类文章,如新教材模块一Unit 2 Heroes学习民族英雄杨利伟时,可让学生上台扮演,其它同学做记者提问采访。学生必须熟悉课文内容,自己动脑设计问题,这样既深化了课文内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对于戏剧、小说类文章如The Necklace,教师在充分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角色内心感受,揣摩人物性格,设计动作、表情、语言来扮演角色,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对于议论文题材文章,如Animal Experiments给出了真实情境,教师可让学生模仿电视上辩论赛的形式收集材料进行辩论,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使学生体验到了辩论的乐趣,培养了团体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视听结合,创设情境

利用录音、录像,直观形象创设情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深层思考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渗透德育教育。如新教材模块三Unit 8 Lesson 4 Journey to the Antarctic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南极的极地风光,寒风暴雪,企鹅等,再放一段游客在南极的所见情景的录音,让学生直观感受、体会探险家的艰难,深入思考,讨论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回答Why did Scott and his men become heroes? How did you feel after reading the story?

4)唱歌、表演使内容情境化

如新教材模块二Unit 5 Rhythm介绍了各种音乐和京剧,可让学生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类型、特点,利用歌曲的感染力激发兴趣。介绍肢体语言时,可让学生上台表演肢体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含义,更形象生动。新教材模块四Unit 12 Mind Your Manners让学生角色表演不同的情境,体会语调在交际中的作用。如Ask a stranger to close a window on a train. Ask a waiter to give you the menu.。学生演唱、表演在真实情境中亲身融入学习内容,提高了语言交际和运用的能力。

总之,情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各种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因材施教。因学生而异,设置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并体验交际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因班级而异,不同班级整体特点不同,学生程度各异;还要因教材而异,抓住教材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篇5:合理运用设问,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合理运用设问,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摘 要:素质教育的历史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课堂设问实现的。教师精心设计设问能够不断地诱导学生向着更新的历史情境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究,以实现对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合理 设问 培养 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可见问题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历史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引导之法在善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不同水平、形式多样的设问,培养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历史是过去的知识,要把过去的事情展现在学生眼前,没有想象力是不行的;学生要把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以及中外关系等纵横复杂的事情联系起来分析,没有想象力也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运用设问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讲到北京人时,就可以通过出示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遗址出土的烧骨及伪劣肿骨鹿想象图,提出设问:根据信息,发挥想象,说出远古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历史知识比较零碎繁琐,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将零散的知识串在一起,也同样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如在学习“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就可以设问:“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在农村实行过哪些措施?”帮助学生回顾过去的农村政策。然后再设问:这些措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分析对比。最后再问:通过上述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通过这些具体问题,将零碎的历史知识整理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构成知识链,环环相扣,只要想起链环中的一项知识,其他相关知识也就浮现于眼前,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例如:在讲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时,让学生观察《中国军队激战台儿庄》和《抗日军民破袭铁路线》,让学生预测:抗日战争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为什么?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但是只要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图中人物是怎样的身份?”学生马上会兴致勃勃地观看,然后看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军队的英勇奋战等,得出趋势是走向胜利。

由于这个问题设计得合理到位,学生通过自己仔细认真的观察,很长时间难以忘记。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经常设问学生,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学习美国南北战争时,先在黑板上写下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提出问题:你心目中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是谁?然后再出示1948年以来历次“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的结果,林肯都是排在第一,设问:说说林肯为什么能够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问,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问题,或对提出的问题展开一番讨论,最后由教师运用历史辩证观作概括总结。例如中国近代史上,逐步认识到当时的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要求学生说出:“清朝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如果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影响中的关键词“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成为”一步一步去设问学生,相信学生会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这一答案的。

六、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就历史教学而言,内容上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比较,形式上可以是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例如在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设问学生:“通过日本的两次改革——明治维新与文化改新,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学生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横向比较能力,引导学生把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相似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求同存异,深化认识,寻求规律。如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维新变法,为什么日本成功了而中国失败了?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最终认识到这两件事在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不同,导致了两种结局,从而培养学生横向比较的能力。课堂设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节课成效的关键。因此,富有艺术性的设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运用设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篇6:浅谈如何培养职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职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论文

摘 要:基于国家对初中级人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对中职教学进行了改革,把培养学生的一般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职高 人才培养 模式 改革

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考大学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而现在社会更需要初中级人才,这也是中国人才的一大缺口,因此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我们应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连续几年开展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5+1”活动,就出于这样一个目的。

一、试用“演讲与辩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展开课堂“演讲与辩论”的训练。主要要求学生以“说”明理,引导学生懂得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途径;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说的`机会。他们喜欢上网,就让学生谈他们在网上如何建立博客。在博客上都做了什么,就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零碎的说话并不能实现最终目的,接下来要求他们说一说在上网时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会侃侃而谈,语言流畅了,表达清晰了,最终进入忘我的境界。

2、我们说话的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能听得进去,那么怎么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这就要我们说话风趣、幽默,透着亲和力。我们最好的榜样就是中国的相声,让学生定期观看名家的相声,学习相声中的插科打诨,抖包袱等等手段,再结合课文剧本、小说使课堂适当地表演化、故事化。

只要长期进行以上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改观,他们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运用场景模拟法,提高应用文写作就能力

学生对文化课没有理性的认识,但不能因为这些原因,我们老师就任其放任自流,因此就必须根据学生想早早就业,参加工作的心理,在课堂中设计以下场景:

进行实战职场模拟,为本专业和学校作广告,把班级事务用通知形式来告知等等。

通知告知,班级每每有重大事件,不让班干部以口头传达,而是随机抽学生学号,让抽到的学生以通知形式写在黑板上。对于广告,可以选择的对象是学生很熟悉的事和场景,为本专业和学校作广告,因为是熟悉的事,学生就知道应该从何下手。

职场模拟,按照生活中毕业生找工作的顺序,投简历,面试这样的程序进行一场实战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认真写自己的个人简历,作为面试主考的学生,必须严格斟选,写作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进入下一轮实战。

在运用场景模拟法教学时,任务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必须运用一定的激励机制。一般学校奖学金的发放,完全是以学生每次理论考试成绩发放的,有很多理论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和它无缘,现在可以把学生平时参与的表现和成绩加进去,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实效性。

三、通过组织活动法,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缔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着重尝试以下几种实践活动。

1、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这个活动与所学专业有一定联系,比如计算机专业,定期走向市场中去,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类似还有家电维修小组。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可以实行勤工助学活动,到餐厅进行服务,取得相应报酬。

2、让学生做一回班会主持人。每个学校每一星期都进行主题班会,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让每一个学生做一回班会主持人,学生在充当主持人过程中,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联想想像能力、创新概括能力都会得到集中的训练,这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召力;举止得体、言谈机智的感染力;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能力。

3、现代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很多的任务需要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课题设计,从而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特长和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促使他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

四、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领域里,有关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比的,学生今天所学的内容也许是明天已经淘汰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让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成。从中让学生收到以旧带新、举一反三之实效。

五、让学生进入企业,结合职业资格考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核心。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能应用到实践中去。首先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其次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需求。

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才能使怯懦者变得勇敢,软弱者变得坚强,懈怠者变得勤奋,不能者变得有能,这才是教育的艺术。

篇7:学生管理综合素质培养思考论文

学生管理综合素质培养思考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育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为核心,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下列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德育;素质;探索;管理

一、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建成一只强有力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合格技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我校从近年发生的校园突发事件中得到的教训和共识是:必须把学生的管理工作放在学校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个重中之重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真抓实干,刀下见菜”。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在队伍建设上抓了四个择优选聘:在校级班子成员分工中,让管理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领导分管学生管理工作;在中层干部中选聘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有说服能力的同志担任学生科科长;在全校教工中择优选聘热爱学生,工作认真负责,思想品德,作风过硬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社会上通过公开报名,演讲评分,现场答辩,择优选聘班主任等途径,是学生管理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2、在全员参与与管理上体现“三个”方针,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在自身工作中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3、在支持学生管理工作上做到四个到位:开展活动后奖励到位;队伍建设人员到位;计划安排上领导拍案到位;检查督导考核评比到位。以上四个到位有效地保证了德育教育任务的完成。4、在全方位,多角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教育和管理学生上形成了党、政、工、团各有侧重,齐抓共管的格局。5、在学生管理上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了“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考评制度”,“学生周例会和班周例会制度”,“学生考勤”“助学金发放制度”等20多种制度,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坚持抓好起始教育。每年新生入学报到后,我们联系驻军部队,集中对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教学、技工教育的特点有了一定认识,从而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使学生刚入学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军训使学生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紧张而有秩序,严格而有规范的纪律要求。2、坚持严格的纪律考核制度。在学生纪律的管理上,我们做到了:日日登记考核、周小结讲评公布、月总结评比、期末召开问题学生及家长座谈会。使学生始终有一个紧张而有秩序的学习环境。3、坚持实行班级“创优达标”考核评比制度。在考核内容上把学生一周的上课、自习、卫生、休息管理、课外活动等内容都列入班级考核评比,既为期末的评优树模提供了依据,又对学生的`纪律教育起到了规范行为,启迪思想,激励上进的作用。4、坚持严格而规范的宿舍管理制度。我们为男女生公寓配备了专职楼管员,工作实行两边倒巡逻。具体负责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卫生打扫和住宿学生的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公寓管理员、班主任、值班老师和保卫科四位一体的管理制度。5、坚持家访工作。采取班主任到家、电话交流和寄发操行评语及成绩单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认识,联络感情,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中得到了矫正。6、坚持给学习和纪律特差的学生另开小灶,一对一帮助,使他们在思想上不掉队。

三、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之中

几年来,我们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始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开展爱国主义的广泛宣传教育活动;在征文、演讲、主题班会中进行引导;进行升国旗、唱红歌、听老革命做报告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体育活动和文艺会演、歌咏比赛等活动,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道德品质;定期带领学生去福利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懂得回报社会,培养学生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上述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进一步启迪了学生的思想、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强化法制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校园安全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加强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觉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培养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我们针对近几年的不安全因素,痛定思痛后,从全方位加强学校的治安保卫工作:1、调整、选聘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同志担任学生科科长。2、充实门卫保安人员和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以确保校园安全。3、聘请公安干警,定期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用社会上鲜活事例进行法制教育;同时指导和强化学校治安保卫工作。4、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形成人人懂法的和守法。5、全校范围安装监控摄像头,随时发现不安全因素。6、学校每天都安排一名校级领导带班,学保科,班主任设有专人轮流值周,做到了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后,校园都有教师管理学生。做到了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7、将治安管理的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以德育为主线,以思想道德为核心,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了以认为本,注重了用校纪校规规范人,用严格的制度管理好人,又注重了以情激情关心人。使教育工作取得了综合效应,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李振林.浅谈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吉林教育,(7)

[3]原伟.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安全体系的建立[J].企业导报,(5)

作者:王翥 单位:陕西省商贸技工学校

篇8:高校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转型方向。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其基础就在于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普遍开设的基本课程,担当着工具教育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强化教学实践,才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推动其人文素养的提高。本文从当前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欠缺的原因和语文教学的课程功能,着重提出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篇9:高校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论文

新时期,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策略和目标都在不断转型之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语文课程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加强大学生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扎实的文字写作能力不仅是课程功能的体现,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提高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积极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当前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欠缺的现状,积极寻找解决途径,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现状

(一)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遍较差。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大部分同学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都有待提升,对于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缺乏一定的重视和了解,仅仅关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共同进步,在书面表达中,常常出现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混淆的现象。

(二)对语言文字应用缺乏科学严谨性。另一方面呢,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存在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对一些具有特定表达的文体缺乏最基本的格式规范,对于汉语言的应用存在结构不合理、词意表达不正确,不能以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等方面,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亟待规范和提高。

二.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欠缺原因剖析

(一)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缺乏重视。当前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较为欠缺首先是源于学生自身和高校对于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不重视,学生没有意识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于就业和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高校的语文教学工作重视不到位,忽略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得学校整体缺乏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氛围,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整体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下滑。

(二)高校语文教学模式传统落后。当前高校语文教学模式仍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教材党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落后的培养模式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缺乏语言实训的机会,只能围绕书面和阅读方面进行提升,整体的听说读写能力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影响着学生整体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缺乏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考核。当前的高校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和考核缺乏专业且科学的考核机制,大部分高校仍然以传统的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缺乏全面合理考察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体系。单一的评价手段必然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偏重和对自身能力提升的忽视,在成绩的驱动下,学生往往不重视考试成绩之外的内容,很难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四)新兴媒体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弱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形式的媒体纷纷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对人们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新兴媒体的出现弱化了汉语言文字的实际使用,尤其是读写能力。同时,伴随着新兴媒体产生的网络热词也攻击着传统的语言习惯,导致文字秩序出现混乱的想象。高校学生作为网络前沿的使用者,更多的接触到新兴媒体,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基本的写字功能,亟待引起重视[1]。

三.高校语文教学的课程功能和重要作用

(一)高校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教育的特性。高校的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公共基础课程,首先承担的是工具教育的职能。语言自身具有的工具性导致语文教学工作必然是要以实践和应用为导向的。因此,高校语文教学工作一定要加强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用好汉语这一个工具,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只有做好了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学生才会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改善学生暴露出的语言文字运用短板,切实提高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高校语文教学有助于人文素质提升。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对人才的培养应当是追求有道德、有理想、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教学的过程即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对学生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语文教学一定要肩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

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模式。针对新时期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一定要积极转变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对于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大学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好高校的教育职责和文化传承职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化的教学新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侧重对于学生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3]。在对于教材的选择上,要深入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当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相适应的教学内容,避免选择较多文言文等较为晦涩的内容,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性,主动去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

(二)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能力培养。大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还依赖于教学师资队伍的不断优化和建设。高校一定要推动语言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理论知识,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规范和指导。从国家的角度上,要加强对于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学科建设,同时要制定专门的语文教师专业规范,为高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依据。教师自身角度上,要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在进行教材讲解的基础上侧重于实践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4]。

(三)注重听说读写,规范语言文字运用。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四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也应该侧重于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的规范和能力的提升。首先,要重视诵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对经典名篇的诵读,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规范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将诵读材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其次,要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交际的实训。阅读和朗读等几类语言经验的练习都是为实际的说话发言服务的。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时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训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我,教师可以从逻辑层次、主题把握、语言发音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点评,逐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再次,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书目,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另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传统额布置命题的方式,也可以多多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如网站、微博等等,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在长期写作中逐步规范语言文字书写能力和表达技巧[5]。

(四)制定有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核机制。要改善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欠缺的现状,需要一系列的系统工作,不仅要加强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合理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评价标准和方法和规范的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不仅有助于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评价,帮助教学和学生准确掌握自己的实际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提高,同时也是高校语言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首先要改善过于单一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多元化的语言文字考核体系,包含平时成绩、实践能力和笔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尽可能降低笔试成绩的比重,增加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在高等学校教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当下,培养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更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关键。高校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对于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手段,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真正实现大学语文工具教育的作用。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展现出良好的能力,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强、文化素养高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姗华.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30).

[2]李毅鹏.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问题思考[J].语文建设,(11z):19-20.

[3]邓梅.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J].语文建设,(1x):11.

[4]胡艳.浅析大学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1):161-162.

[5]李婷.大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文字教学[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12):80.

篇10:综合型汉语言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综合型汉语言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均发生了改变,普通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需求,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期望满足现在的人员需求。本文主要是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形式着手,剖析该专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良的地方,并且提出新的改进方法及教学模式,尽可能完成汉语言文学的变革,也为了更好的满足国家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培养;汉语言;人才;途径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现了许多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应用方向和就业率上存在很大问题,近几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很低,他们所学的知识内容很难应用到工作中,因为这个原因学习汉语言专业的人数也在逐年锐减,这就给我们鸣了一个警钟,要求我们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做出相应的改变,顺应社会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员。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专业不再是热门专业,所报人员逐年锐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各种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各个学校也因为这个原因进行人才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的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亲民了。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随着各个学校不断进行扩招,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为了适应当下的严酷的就业压力。这里特别强调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社会的需求量较小,很多大学生出来都找不到工作,不得不改行做其他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很少有学生愿意报考汉语言专业,导致该专业的'招生变得很困难,想要在当下是时代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不得不从本质上进行改变,尽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变化的多功能型人才。第二,改变师资队伍,培养优秀的老师。学习的关键一个是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另一个就是教师的带动情况,好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想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首先要从师资力量上进行改变,培养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教学变革的关键。面对汉语言文学当下的情况,最主要的就是吸纳优秀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队伍。相对其他的专业而言,汉语言文学的师资力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落后的原因,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改变,那么很难挽回当下的局面。第三,落后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下的发展。纵观近几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进行创新,还是几年前的样子,尽管将科学技术融入了课堂之中,但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没有多大的改进,还是以满堂灌为主,许多老师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其精髓,往往都是生搬硬套,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因为这些原因大部分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乐趣,导致大家不喜欢学习。人们常说,没有不会学习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老师的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兴趣缺失,相应的能力和才智也不会提高,培养出的学生只会考试,不能应付社会上的诸多问题。第四,汉语言文学需要创新。面对当下的环境,社会中都是利益至上,对于专业性反而要求没有那么严格,所以人们基本上不会去重视,因为汉语言文学在社会上得不到肯定,所以学习的人越来越少,逐渐的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所以汉语言文学出现了很多问题。

三、如何进行改革

第一,课程的合理配置。想要培养综合型人才首先要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调配,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另外,在设置课程时,应该符合社会和学生的自身需求。对于想要深造的学生,应该根据其专业,合理的配置相应的考研和考博士的课程,在不断提高学生知识才能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知识底蕴。相应的,如果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以后想要从事文职工作,还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突出教学重点,尽可能帮助学生们提升自己的技能,让学生尽快融入到工作环境里;合理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安排规划自己的未来,在当下的时代里更好的发展。第二,提高教学条件,鼓励教学创新。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如果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程没有足够的兴趣,会局限同学们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来适应学生,根据教育进度合理安排课程,更好的激励学生,以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注重实践。由于社会的改变,教育也在发生相应程度的改变,汉语言文学不应该以灌输为主,应该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同学们多方面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是需要人才的,尤其是需要综合型人才,虽然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较枯燥,找工作也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更好的设置这个专业,合理的配置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求,没有哪个专业的设置是不合理,只要不断改进,继续注重实践,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明日风尚,2016(23):239.

[2]施祥爱.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探究[J].鸭绿江,2016(10):183.

篇1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论文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论文

【论文摘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顺应了新课程的改革要求,真正践行“知识来源于生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通过对课程资源进行的创新和整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知识、社会经验的结合点的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堂,使信息技术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发展的空间,使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论文关键词】贴近生活;培养能力;做法

当今社会是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的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而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的责任。

我所处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的制约,他们只有在信息技术课上才有机会使用一下电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这一目标,这几年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摸索,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创新和整合,利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点我的体会与做法。

1.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才会有求知探索的欲望,才不会觉得学习信息技是一件枯燥事,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

农村里的孩子,平日里很难有机会和电脑频繁接触,有的同学认为电脑很难学,一时半会是学不会的,而且有些偏远的农村学生在小学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到了中学是第一次学电脑。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计算机教师的特长,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对知识的演示,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及背景材料。同时,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概念与定义,则采用打比喻的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常能接触到的事物和枯燥的计算机语言联系起来,利用两者在功能上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学生由此及彼,自然便有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硬盘相当于人的“胃”,是用来存储东西的;主机相当于人的“大脑”,能够记忆,完成各种计算和处理任务;数据线就相当与人体的“血液”,用来输送一些营养物质;而“回收站”相当于家里的垃圾桶,用来存放垃圾,在垃圾没有真正倒掉时,还可以捡回来用。这样的比喻对与农村里的孩子通俗易懂,便于他们的学习掌握,使他们不至于见到专业术语就头疼,无从下手。另外,我还指导学生把学生感兴趣的图片、 flash动画等在校园网上共享,开展兴趣小组,让学生主动上网获取所需信息,并学习flash动画制作,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而在讲powerpoint方面的知识时,我教给学生怎样插入自选图形,然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合理的插入各种各样的图形,并加以修饰。将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广播给其他同学看,同学之间经过比较,其他同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学用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说:七年级学生学了word的基本操作后,对于文字编辑、图片插入、简单图形的制作、艺术字的处理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新年来临之际,我布置同学们利用word制作一期“红红火火迎新年”的电子小报,同学们兴致高,上网查找资料,下载图片,设计自己迎新年的版面。版面要如何设计才漂亮,图片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如何放?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运用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再通过问老师,问同学,这样就学得较牢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单是复习计算机知识,而是在应用信息技术为日常生活服务,并不断地获得了生活的成就感,使信息技术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大大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再比如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法后,对于“5月12日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我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的搜索引擎,查找地震的相关信息: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发生的情况、救灾的情况、地震中自救的方法等等。学生很积极的参与,通过不同网站的信息,分析、探讨、总结、归纳。不仅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一些知识,也学到了抗震救灾的一些相关知识,并深有感受,国难当前,我们虽不能到前线帮助灾民,但我们捐出我们的零用钱帮助灾民,好好学习,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3.体会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提升教学主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信息技术回归课堂,就是指信息技术教学要以人为本, 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通过实践掌握信息技术,最后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的能力,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教学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那么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有哪些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去发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大事和时事。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主题,只要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学习《电子邮件》时,我选择以“爱心接力”为主题开展教学,整节课以给玉树的的同学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为主线,将电子邮件的原理、特点、地址格式要求一起融入进来,使整节课水到渠成,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同情心与爱心。再例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课前我先布置一个任务:整理自己书桌下的各科目的书并做好详细记录,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价格、购入日期。上课时就用《学习用书登记表》为内容,开展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觉得这个软件真有用,值得一学。而在学习利用excel电子表格创建图表时,学生觉得很枯燥并且学习的难度很大,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做一个调查: “我家三年的收入变化” ,可以是自己家中的变化也可以是周围农民的变化。并利用这些数据分析产生的饼图和柱状图,让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锻炼了自己,同时增进了跟父母的感情,丰富了生活经验,了解了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总之,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个知识点都体现了一定的生活需要,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任务驱动下,就会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真正践行“知识来源于生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因此,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一种有效做法,也是展示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方面。

培养高中生口语表达能力论文

英语双重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与语言知识的结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模块化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中的实践论文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研究分析论文

[口语交际论文]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论文

浅谈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课堂实施互动式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拓展口语交际空间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育论文

基于英语课堂自由交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论文
《基于英语课堂自由交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基于英语课堂自由交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论文(共11篇)】相关文章:

从含义入手提高简算能力论文2023-01-02

有关于古诗文教学的论文2023-11-19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2023-04-09

论析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的教育理论论文2022-11-05

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论文2022-09-08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教研计划2022-12-13

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2024-01-13

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023-05-19

浅谈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口语水平论文2022-05-07

小学语文如何加强听说训练论文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