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灵渠的阅读及答案(精选3篇)由网友“滢宽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千古灵渠的阅读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千古灵渠的阅读及答案
关于千古灵渠的阅读及答案
①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澹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②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③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④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街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⑤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⑥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南陡阁边,我遇到一位叫赵世林的老人,是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心忧灵渠的保存,义务倾心宣传灵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渠、认识灵渠,从而达到保护灵渠的目的。在兴安,不少与灵渠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历代诗客文人的吟诵灵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撑,灵渠才得以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并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⑦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⑧在这里我感觉到:岁月有情,灵渠无价。
11.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智慧”的含义。(2分)
12.赏析第一段中的划线句。(4分)
13.文中提到一代代人对灵渠的精心保护以及有关灵渠的传说、故事、诗文等,有什么用意?(4分)
14.说说第三段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4分)
15.结合文章,探究“灵渠”的文化内涵。(6分)
参考答案:
11.①“智慧”指的是当年秦军筑成的水利枢纽——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这两个原本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②用时不长,工程设计巧妙。(每点1分)
12.①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灵渠比作隐者,把灵渠人格化(2分),②生动亲切地表现了它安详、从容、澹泊,历经风雨而又处变不惊的特点(1分),写出了它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表达作者深深的赞叹(1分)。
13.①灵渠之所以能保存到现在,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侧面衬托出灵渠的不朽价值。②丰富了文章内容,进而表明灵渠已经不只是一条普通的水道,而是演变成一种文化,千百年来人们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③表达了作者对灵渠所拥有的人文环境的赞美。(答出两点得4分)
14.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是对上文“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的反驳,同时也引出下文有关灵渠价值的抒写。(结构2分,内容2分)
15.①灵渠的安详从容,千百年来使得走近它的人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②灵渠坚固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彰显着祖辈们忠诚守责,精细严谨的行事作风,也体现了国人的良心与责任意识。③灵渠沟通航道、灌溉土地、济事济人,化解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体现了中华民族包容大度、雍容有礼的胸襟与气度。④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⑤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⑥灵渠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篇2:《千古灵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千古灵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千古灵渠 四平
①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澹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②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③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④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街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
雄浑有力。
⑤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⑥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南陡阁边,我遇到一位叫赵世林的老人,是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心忧灵渠的保存,义务倾心宣传灵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渠、认识灵渠,从而达到保护灵渠的目的。在兴安,不少与灵渠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历代诗客文人的吟诵灵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撑,灵渠才得以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并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⑦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⑧在这里我感觉到:岁月有情,灵渠无价。
11.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智慧”的含义。(2分)
12.赏析第一段中的划线句。(4分)
13.文中提到一代代人对灵渠的精心保护以及有关灵渠的传说、故事、诗文等,有什么用意?(4分)
14.说说第三段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4分)
15.结合文章,探究“灵渠”的文化内涵。(6分)
11. 答案:①“智慧”指的'是当年秦军筑成的水利枢纽——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这两个原本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②用时不长,工程设计巧妙。(每点1分)
12. 答案:①运用比喻、拟
人的手法,把灵渠比作隐者,把灵渠人格化(2分),②生动亲切地表现了它安详、从容、澹泊,历经风雨而又处变不惊的特点(1分),写出了它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表达作者深深的赞叹(1分)。
13. 答案:①灵渠之所以能保存到现在,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侧面衬托出灵渠的不朽价值。②丰富了文章内容,进而表明灵渠已经不只是一条普通的水道,而是演变成一种文化,千百年来人们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③表达了作者对灵渠所拥有的人文环境的赞美。(答出两点得4分)
14. 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是对上文“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的反驳,同时也引出下文有关灵渠价值的抒写。(结构2分,内容2分)
15. 答案:①灵渠的安详从容,千百年来使得走近它的人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②灵渠坚固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彰显着祖辈们忠诚守责,精细严谨的行事作风,也体现了国人的良心与责任意识。③灵渠沟通航道、灌溉土地、济事济人,化解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体现了中华民族包容大度、雍容有礼的胸襟与气度。④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⑤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⑥灵渠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共6分,答出3点给满分,每点2分。如果答水利、交通、政治、经济等方面不给分。
篇3:《千古唐诗》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千古唐诗》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樊修章
①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
②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③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__________)”,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都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而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地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⑤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⑥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显示着盛唐的国威。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⑦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⑧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__________)”,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⑨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⑩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__________)”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极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显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⑾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1.浏览全文,请用简短的语言为这篇文章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来形容你心目中的唐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语意将无从着手”和无能为力”分别还原到第③段中的空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将下面的诗句分别还原到文中加引号的括号中。(填代号)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边塞诗人”是唐朝时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请任写其中一位诗人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部分诗人与诗歌特色的对应表格里。诗人________边塞诗人________韩愈_________特色孤独悲壮________悲天悯人_________浅显平易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湖北省中考真题
答案 :
1、千古唐诗、不朽的唐诗(不求一律,切题即可)。
2、示例: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启明、北斗,以璀璨的光芒照耀着中华文化的星空。句式相同,意思相近即可。
3、无从着手、无能为力。
4、C、A、B。
5、示例:岑参、高适、王昌龄等。
6、诗人——陈子昂;边塞诗人——杜甫;韩愈——白居易
特色孤独悲壮、英姿飒爽、气势灼人、震撼人心中任选一个即可;悲天悯人、奇崛险怪、浅显平易
★ 灵渠导游词介绍
★ 全国二卷作文
【千古灵渠的阅读及答案(精选3篇)】相关文章:
秦王扫六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2022-06-29
初二人教版历史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2023-12-3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022-08-29
千古一帝作文700字2022-05-0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2022-10-23
桂林导游词范文3篇2022-07-27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022-12-01
初三桂林游记作文800字2022-12-07
黑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实现自己的风采2024-03-02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