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H”为你分享10篇“《项羽究竟死于何地》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项羽究竟死于何地》阅读答案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记》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滩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阅读【答案】
1.D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文中无此信息,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ABD分别表现了司马迁、江东父老、本文作者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而C却没有。
3.试题分析:项羽应该是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篇2:乌鸦和猪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乌鸦和猪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在一株大树下,乌鸦碰到了一只浑身长满黑毛的猪。
“哈哈, 这个黑家伙, 多难看呀!” 乌鸦说。
猪向四处看了看,发现说话的是乌鸦,也就说:“讲话的,原来是一个黑得可怜的小东西!”
“你说谁?你也不看看你自己!”乌鸦气愤愤地说。
“你也看看你自己吧!”猪也很气愤。
它们争吵了一阵,就一道去池塘边,证实谁更黑得难看。它们从水里照了自己,又互相端详了一下,谁也不开口了。但乌鸦忽然高兴起来:“其实,黑是漂亮的。”
“我也以为黑是很好的。”猪也快乐地说。
1.给短文加个题目
答:
答案解析:乌鸦和猪
2.端详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
答案解析:仔细地看
3.为什么乌鸦感到气愤?
A.因为乌鸦认为自己很漂亮。
B.乌鸦觉得猪是在侮辱它。
C.乌鸦认为猪是难看的家伙,没有资格说它黑得可怜。
正确答案:C
4.为什么猪会感到快乐?
A.猪一直觉得黑是很好的。
B.猪认为乌鸦不如自己好看。
C.因为乌鸦也是黑的。
正确答案:A
5.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哈哈 这个黑家伙 多难看呀 乌鸦说
答:
答案解析:“哈哈,这个黑家伙,多难看呀!”乌鸦说。
篇3:阅读文章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文章练习及答案解析
我们家的大衣柜和茶几的面子都是用水曲柳做的,一道一道抛物线形的木纹如溪流荡漾流过,母亲总是爱惜地用软布顺着波纹的方向细细擦拭,像是怕搅乱了水流的方向。
而那一对太师椅,是用云楸木做的,深红色的扶手上,一团团云彩般的花纹。母亲总说这种云楸木木质最坚硬,是硬杂木,我总奇怪,那太师椅扶手是怎么弯成弯弯的月亮形状的呢?搬家的时候,旧家具们大半二十、三十地处理给了穿着军大衣在院子里游荡的那个人,当年我实在是不能体会母亲心中的不舍和痛。
迭部不愧是树多的地方,当我以文字为齿细细梳理记忆时,却发现大多与树有关。
我们烧最硬的青冈木,从山上砍来粗枝子,回家用锯子截成一节一节的。截面细细密密的'环形纹路,一个圆完满地装在另一个圆里。有一天,被雨困在一个仿古的亭子里,亭子前是一个喷水池,雨一滴一滴落到水里,平空画了一个圆,一环环扩散开去,再滴,再画一个圆,与另一滴的圆边缘相交在一起,整个连成一片。与青冈木截面的木纹一样,规则的年轮如水波荡漾。一截截青冈木劈开,一顿饭两三根都烧不完,着时不像油松那样烟熏火燎,干干净净地燃出热烈的火焰。
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树,岁月在心里静静地画上一条纹路,如此而已。心底深积着粗粗的砂粒,树皮也粗粗封存着所有的情感,一抑一抑地推过,露出细腻的木纹,如同多年之后灯光下如水的记忆。不是月光,城里已经难得看到月亮了。
院子南面的六月菊憔悴着,屋后的墙有个豁口,墙面白灰大半剥落了。离墙四五尺远,长着黄褐的椿树,丹的火炬树,苍白的桦树,及其他的杂树,半光着打着颤,摇摇欲坠了。还有什么能在心里留下年轮般的纹呢?除了记忆。我倒是宁愿耐着心情,不厌地细数心底的纹路,一环一环地读去,听雨声间歇和突发,如母亲以手指轻触光滑流动的木纹。
——节选自《散文》第4期 作者:王琰
1.“当年我实在是不能体会母亲心中的不舍和痛”,联系全文看,母亲为什么会有“不舍和痛”的感
觉?
答: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不是月光,城里已经难得看到月亮了”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答:
3.联系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一个人就是一棵树”这句话的理解。
答:
5.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参考答案:
1.家具伴随母亲生活了几十年,凝结了母亲的情感,是母亲过去生活的见证。(意合即可)
2.强调作用,强调今日已非往昔,过去的美好难忘只能在记忆中出现。(意合即可)
3.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过去生活的怀恋。(意合即可)
4.人成长所得的阅历、经验实际上就是岁月留在人心里的痕迹,心随年龄的增长不断的积累大小、深浅
各不相同的纹路,这和树随时间推移增加年轮是一样的。(意合即可)
5.木纹(原标题)、年轮、人.树、年轮般的纹……
篇4:《冰灯》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解析
《冰灯》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解析
冰 灯
韩静霆
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厉厉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去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遗憾吗?
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
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
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罢?它拚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呵,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短,我愿意。
18.作者旨在赞美“严冬的冰灯”,却从“绿蒙蒙的春天”落笔,这样写意在表明(4分)
答:
19.将第二段的大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两层完整地概括出来:(4分)
①
②
20.综览全文,请阐述作者由冰灯的哪些特点,体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写景状物时,作者先用水晶,白玉作正面渲染,再用月夜、白天等背景作侧面烘托。
B.第三段写到天暖冰融,冰灯无声地融化了,渗入泥土,汇入江水,重作生命的轮回,凸现冰灯的青春活力。
C.文中连用《命运交响曲》《天鹅湖》和昙花三个比喻,意在说明“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的道理。
D.文章由冰灯的外在形象,写到融化消尽,再写到冰灯的生命永恒,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化地揭示了主题。
E.文章首尾呼应。开头时“执拗地想着”与结尾时“时时想着”突出说明冰灯令作者铭记在怀。
F.本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将冰灯的温存与凄厉的北风对比,将冰灯的化
为乌有与花树、人生的春华秋月、黄金年华对比,将悠远的昭示与缩短的寿命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8.① 冰灯令作者难忘;② 冰灯给作者启示的久远。
19.① 冰灯给人热烈如火的感受;② 冰灯的美丽连语言和绘画也无法表达。
20.冰灯只能存在一冬,却能给人留下永久的印象,由此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能用长短来衡量,重要的是内容。
21.D E
篇5:《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文言文翻译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文言文翻译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空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日:“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日:“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弓l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日:“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日:‘承其敞’。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敞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日:“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遏,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疾行则及祸 疾:急速,赶快。
B.将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尽力。
C.诸将皆慑服 慑服:因恐惧而屈服。
D.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 壁:设营驻守。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B.“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
C.“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2)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参考答案
4.D(壁:营垒。)
5.C
6.C(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7.D(张冠李戴,通过原文最后一段可知,王离被俘,涉间不降,涉间自烧杀。)
8.(1)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忧啊!
(惰:怠惰、懈怠;少:稍微、有些;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益:增加、加多。畏:害怕,担忧。各一分,共5分)
(2)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利用他们的疲惫;打败了,我们就率领军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攻克秦军。
(“罢”通“疲”,疲劳;“敝”译为“困乏、疲惫”,“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军”;“举”译为“攻克,打败”,各一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项梁到定陶,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态。宋义规谏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骄傲,士卒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会失败。如今士卒有些怠惰了,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忧啊!”项梁不听。宋义出使齐国。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道:“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必定要失败。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秦朝果然发动了全部兵力来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
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求见楚王说:“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果然败了。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宋义说:“并非如此。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凭着强大的秦国攻打赵国,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还利用什么秦国的疲惫?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项羽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到齐国杀了宋义的儿子。楚怀王无奈,让项羽作了上将军。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援救巨鹿。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大败秦军,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篇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子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 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 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所以动心忍性 ( )
(2)曾益其所不能( )
(3)更以净衣易之 ( )
(4)门徒悦其勤学 ( )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告之于帝
B.人则无法家拂士/则何以成
C.舜发于畎亩之中/或依林木之下
D.以记其事/不以物喜
3.翻译下列句子。
( 1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2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之行尸走肉耳!
4.乙文表现了任未的什么精神?请写出甲文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参考答案:
1.(1)用来……的`方法(2)通“增”,增加(3)交换(4)喜欢
2.C
3.(1)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呢?
(2)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仍然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使活着,称他为行尸走肉罢了。
4. 表现了任末勤奋好学和求学不怕艰辛的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篇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解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苦:______________ (2)过:_______________
(3)衡:______________ (4)于: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所以”的意思是“通过那样的途径来……(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用原
文回答)
答:
4.把“生于忧患”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死于安乐”的事实论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使……(经受)痛苦 ② 犯过失 或:犯错误 ③ 阻塞 或:堵塞 梗塞 不顺 ④ 在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下达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给这个(这样的)人下达重大使命。
3.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意思对即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篇8:《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那些无用的美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0分)
那些无用的美好
1明黄的灯光下,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这是女儿参与拍摄的电视短片中的镜头,看到这近乎唯美的画面,我不由叹道:“女孩子下棋真是件很美的事!”
2那年,女儿上初一,已有七年棋龄。她喜好围棋,每周六去棋院上课,我全程接送,风雨不误。棋院门前有棵老梨树,花开时一树梨花白。我会特意早到会儿,站在树下,隔着窗,聆听纹枰落子声。声音清越入耳,如风敲寒竹,如雨打蕉叶,那感觉甚是美妙。
3有一天,我从棋院接到女儿,两人说笑着往回走。走出不远,碰到位熟人,也来接儿子下课。寒暄几句后,他说起给儿子报了英语和奥数班的事。得知我女儿在学围棋,他一脸不解地问道:“下棋不就是玩嘛,有什么用?”
4隔了几天,又在路上遇见那位爸爸,朝儿子吼叫着什么,颇有风摇雨至的架势。果然,一巴掌抡过去,孩子的脸上留下几道红痕,疼得放声号哭。细听之后,才知是孩子英语没过关,被他怒声斥责。
5女儿如受惊的燕子,闪扑进我怀里,调皮地吐吐舌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她许是庆幸,在报班这件事上,我不曾给她压力。亦确是如此,她起初觉得围棋好玩儿,后来痴迷上围棋,我便鼓励她对认准的事坚持下去,从中找到乐趣。
6学棋久了,女儿会跟我聊些心得,如落子无悔、逢危须弃、不得贪胜等。看似高深的生活哲理,尽在盈尺棋盘间。她还说打谱时能感受到,高手的对局像音乐,像书法,像绘画,变幻无定,美不可言。从她的话语里,我知道女儿领悟到了黑白之道与围棋之美。除了围棋之外,女儿还喜欢古筝、书法、绘画。我常常对女儿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
7我认为孩子在上高中之前,只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利用在校时间,对于学习就足够了。业余时间,不如多接受艺术熏染,以怡养性情,丰盈自己的内心。
8在风清月朗的夜晚,弹一首好听的筝曲,或是铺开纸墨,临几张颜体小楷,抑或即兴挥毫,画竹画梅画鸟画鱼。如此清雅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阕词、一幅画、一首歌。
9女儿还特别喜欢旅游,自她两岁多起,我每年都会带她到各地走走。
10我们去过椰风轻吹的海南岛,到过瓜果飘香的新疆,游历过古色古香的丽江,奔跑在北戴河的沙滩上……体味到路途的辛苦,也收获着简单的快乐。
11有同事劝道,带孩子跑那么远,费钱又费时,何况去了也白去,等小孩子长大后,留不下太多印象。
12我听了笑笑,却不认同他的想法。在旅行中,女儿认识了许多新事物,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同时变得独立、坚强。
13记得那年她刚三岁,我带她去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进到园中,连续走了三四个小时,她有些疲累,我提出要抱她,她摆手说:“妈妈也累,咱们歇会再走吧!” 她躺到长椅上睡了会儿,醒后坚持自己走。那天的出游,她愣是咬着牙走完了全程。
14她十三岁那年,我们去新疆的库姆塔格沙漠,连续翻越两座沙丘后,竟有些迷路了。骄阳火舌般灼烤着,这时带的水只剩小半壶,女儿嘴上干得起了泡,却把水壶递给我:“妈妈,您留着喝吧!”我紧紧抱住她,眼泪哗地淌下来。后来,我们靠着带的一个指南针走出了沙漠。每每想起那个瞬间,我总会心头一暖,眼中泛起湿潮。
15《小窗幽记》中有言:“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高下。”女儿从自然怀抱中、山眉水目间,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这使得她无论到哪里,都有着极好的人缘。乐观自信、宽容平和,有一颗喜悦、宁静且充满爱的心。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勤学善思,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重点高中。
16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很多娴雅的东西正逐渐被消解,被替代。然而,亲爱的孩子,永远记得别只顾低头赶路,偶尔让心灵慢一些,再慢一些。
17要知道,那些看似无用却美好的事物,和阳光、空气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滋养。总有一天,它们会成为你内在气质的外化,是你面对生活的底气和勇气。
(选自《幸福·阅读》第2期 有删改)
21.文章重点记叙了哪些与女儿有关的“无用的美好”,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22.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
23.文章③-⑤段的内容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3分)
24.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拥有的一种 “看似无用却美好”的事物(或经历)。(不少于50字)(3分)
答案:
(五)(10分)
21.①让女儿坚持自己的爱好——下围棋,并送她到棋院上课(1分);②女儿特别喜欢旅游,“我”每年都带她到各地走走(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2.此句话妙用比喻的.修辞,(计1分)把女儿下围棋落子的姿态比作鹤的姿态,写出了女儿下棋的优雅娴雅,使表达生动富有神韵(计1分);另一答案:这句话用词精准,富有表达力;一个“轻拈”一个“飞落”传神地写出了女儿下围棋落子时姿态的美丽优雅至极。(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的好处,也考查词语的妙处;回答修辞的妙处可以得分,回答词语的运用也可以得分。
23.不能删除。(1分)③-⑤段叙述了熟人给儿子报英语和奥数班,孩子反而英语不过关遭到斥责的事情,是一种反衬(对比)(1分),突出恰恰是看似“有用”的事物却在扼杀儿童的天性,而“无用”的事物却培养了女儿的艺术细胞与广泛爱好,让她找到乐趣,学会坚持(带来人生的美好)(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反衬,对比的手法对文章主题的作用。
24.叙述事例清楚,紧扣“无用”“美好”不少于50字(计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把握的能力。
篇9:《匡衡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匡衡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4分)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小题2:语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小题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佣作:雇佣 资:借 大学:大学问家。
小题1:D
小题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小题1:试题分析:逮,今义为“逮捕”;古义为“到、及”。资,今义为“资本”,古义有“借”的意思。大学,今义为“高等学府”;古义为“大的学问家”。
小题1:试题分析:“资给以书”中“以”是“把……”的意思。全句“就把书借给他”,“必以分人”出自《曹刿论战》,原句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这里的用法相同。所以,选D,A、用来;B、因为;C、凭借。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讲匡衡家庭贫穷,夜晚无烛读书,只好凿邻居家的墙,把邻居家的亮光引导到自己家里,好让自己继续读书。后来就演变成了“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这个成语,表层意思是借邻居家的光亮读书,实际上是形容一个人勤奋苦读的。
篇10: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1、(4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鸟鸣涧王
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4分)
2、(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2分)
3、(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①丁丁漏水o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__________。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5、(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6、(3分)赏析《饮酒》,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一词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1分)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融合。
★ 忧患意识的议论文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共10篇)】相关文章:
隋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2023-05-08
汉代儒学 说课稿2023-06-22
缺乏忧患意识整改措施2023-04-26
《留侯论》文言文翻译2023-10-13
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2022-06-23
隋论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2023-05-02
忧患意识不强的整改措施2023-05-23
文言文《马说》的教学教案2022-10-25
《窦娥冤》教案(高一必修三)2022-06-28
初中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搜集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