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时间:2023-12-17 07:47:40 化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案例教学化学实验论文(共14篇)由网友“ksd8f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案例教学化学实验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案例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1:案例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案例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1.改变教学中心,以学生为教学重点

新时期发展条件下,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推动教学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形式了,学生学化学代替了老师教化学,从行为主义到构建主义。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大平台。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首先要从心理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了解其对化学实验课的认知;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心理及知识构成出发,选择教材和具体的实验操作方式,对于不适合学生探究的化学章节,老师完全可以自行编教材和设计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倾听学生的发言,合理采纳学生的有效建议,应当鼓励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学生,从心理上给学生营造自信的环境,不会让学生有压抑感。课后,鼓励学生对课堂实验进行积极反思,进而实现学生自身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素质。

2.加强化学实验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任何学科领域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高中化学实验涉及的教学内容也不例外,脱离现实的化学实验课程,无疑会因其抽象性增大学生的理解难度。综合看来,新教材内容更注重对学生自身经验的强调,将其中化学知识内容设计得更贴近现实生活,并充分反映化学学科的思想。具体实践中,应当在备课及上课时从学生实际入手,结合学生所说的身边实际案例,将其设计进实验教学中,进而由教师引领他们进入到自己熟知的情景中,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促成高中学生有效实验。如学习“酸的性质”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用醋可以除茶壶里的水垢,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化学原理,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如学习“酯和油脂”时,可指导学生讨论探究“餐具上附着的油脂的最佳清洗方案”,让他们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用冷水、热水、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洁剂四种方案,清洗餐盘上的油脂,观察哪种方案清洗效果最好,所用时间最短,并对其中所含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方法、技巧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加强案例教学的运用

在新时期教学方式方面,案例教学法结合学科知识特点,促进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性地学习,进而积极锻炼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很适合现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利用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重现性,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其辅助功能。如在“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反例:为测定某种溶液的pH值,某位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①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将其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对比标准比色卡,确定溶液的pH值;②将试纸放入待测液体中,对比标准比色卡,得出pH值。让学生对该例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实验能否成功。通过对“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进行分析可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使用润湿的试纸,也不能直接将溶液放入待测液体中,因此以上两个方案都是错误的。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中错误之处时,更进一步了解实验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另外,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案例的趣味性、实效性和典型性等,更应从教学定位角度开展教学。

4.开展拓展性实验

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涉及很多演示实验,目前,在高中化学此类实验教学中,往往注重通过学生观察的方式学习了解化学知识,一般辅助以教师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总结观察到的现象、结论,这种模式下先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会磨灭其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使其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对此类实验进行改进,开展拓展性实验,加之融入创造方面的内容,扩大学生思考空间。实施拓展性实验教学,可以通过改变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控制条件及处理方法、仪器、实验步骤及过程、实验场景等进行,从而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中,教师为学生展示需要的实验仪器,并对仪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进行解说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仪器的技术要求,待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后,要求他们对替换装置或对装置进行改装,让学生利用不同实验仪器达到原实验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和创新思维素质。如可以从生活中取材,利用细长带有盖子的玻璃饮料瓶代替烧杯,用铁丝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等。综合来看,虽说演示探究实验较耗时,却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及实验现象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的反复巩固用时,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主干,并使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得到有效拓展。

5.结语

总之,实验是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中心,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素质的培养,能为学生后续发展建立起科学探究理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用化学实验方法学习化学,暗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有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一定策略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化学实验素养和能力。

篇2: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化学教学目标要求,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也应该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思考,最终实现三者的统一.在三者统一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几个转变

对应着上述指导思想,笔者认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1.从重复教材实验到设计实验的转变

回顾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改前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按着教材中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步骤准备仪器和药品,学生对照着实验报告册上的具体步骤,结合教师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没有失败,没有惊喜,

仅仅是重复了教材中的做法,整个过程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没有深入到思维层面.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相违背.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应该怎么转变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设计实验的过程归还给学生,不仅教材中的探究类、设计类实验课题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究,还应该以这些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开发设计性、探究类实验的素材,让学生的思维更积极,视野更开阔,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富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首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先不急着做实验,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到讲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设计,

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猜想自己的实验将看到怎样的现象,让实验设计有了实在的期待,让学生踊跃展示实验方案的过程是对学生实验进程的一种宏观控制,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其次,有些学习小组如果在实验方案设计上不是很完美,

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便于接下来的实验探究顺利进行.此外,这个过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猜想,这对于接下来的实验关注点和思考点是一种暗示与强化.

2.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生活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课本身就比文字解读来的有意思,如果我们的实验现象更有趣一点,那么学生的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对现象的理解会更为深刻.尤其是和学生上的第一堂化学课,与其说化学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好玩,

还不如直接给学生呈现几个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如“自制牛奶”、“隐形小猫现形”、“白酒变红葡萄酒”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与有趣.当然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性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有趣的同时,感觉到化学的有用,如此一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对化学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

3.从课堂走到课外

生活即教育,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化学实验的激情,让学生更具创造力,那么狭小的课堂和短暂的45分钟是不够的,我们除了要开发课堂实验资源外,还应该注重课外小实验的开发,

布置一些学生课后能够完成的,不具危险性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实验无处不在,借此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经验表明,给学生布置课后实验探究的任务,在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实验并记录,不仅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探究变得更有条理性,

同时学生养成了实验记录和分析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课堂上讨论时,学生有了实践的基础,讨论会更为激烈,相互补充,共同提升.总体而言,我们的课堂转变目的在于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化学实验学习活动中来,

要改变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清楚探究什么”,“不知道该怎样做”、“必须依赖于老师和教材”的化学教学陋习,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并且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亲历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篇3: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认真完成化学实验预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化学实验有效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

教师设计化学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时间及操作时间,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掌握程度,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实验预习任务。

强化实验预习时,教师应该尤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预习,唯有如此才确保学生完成实验预习,充分掌握实验中的重要原理及方法,并对实验方法与目的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充分开放化学实验室,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试剂的认知,同时使他们掌握化学设备与药品的合理用法,并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此一来,便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效克服过去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盲目依靠化学实验报告带来的诸多问题,营造出相对活跃的化学教学气氛。

二、进一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

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是深入开展化学自主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师生间合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

必要时还可以协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他们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

其次,营造开放的实验交流气氛。

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除了分析、讨论实验之外,还应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体现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总结化学实验时,应该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鼓励,然后认真总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接着教师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予以补充,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学任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不可或缺,对学生化学兴趣激发及自主实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一定要时刻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不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目标。

此外,化学实验中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关于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1.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有些实验仪器很难找,或者是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转眼就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使化学实验现象显示过程更加的清晰形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通过暂停、放大等途径让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领的理和掌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教师可以把它拍摄下来,制作成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在化实验教学中,我们只有鼓励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才不会盲目的跟随课本知识和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诸如在教授“能量守恒”知识点时,如果实验中的Na2CO3和HCl进行与Me带进行燃烧时,

得出的实验结果是质量不相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质量不相等向学生提出更多的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为什么出现质量不相等,难道是不守恒吗?然后将其中的知识点加以演示,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通过多种实验演示,

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集中其注意力.因此,不同化学物质实验得出的不同结论,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震撼,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视野.

3.凸显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对手设计实验的能力

相对于学生来说,动手设计实验是一种新的挑战与尝试,而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能够给与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如,在学习“铁生锈”的有关知识点时,

可以设计和组织一个“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实验.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参考.另外,还可以运用所学有关大气的知识,对空气中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培养开拓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享受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验的创新能力.

4.适度改进原料,不断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用的原料虽然比较固定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安全系数,对实验所用原料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实验可视性更明晰,有利于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譬如,在铁丝的燃烧实验中,由于铁丝容易生锈,往往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

甚至失败.因此,对生锈铁丝必须打磨光亮后才使用,我在实验中使用做纱窗用的新铁丝网,既经济、实用,又不需要打磨,实验现象清晰,成功率比较高.

二、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研究是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化学教学新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构筑实际、实用、实效的有效课堂化学教学大厦添砖加瓦.

篇5: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论文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方式。现就我在实验教学中的尝试和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考察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化学规律要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不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结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识获得的过程。教育太急于看到知识传授的结果,太讲究“效率”了。因此,很多教师用“高效益”的方式将实验得出的结果告诉学生,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理解、掌握规律和习题训练。对于学生还不是很理解的规律,即使是通过大量的习题反复演练,其知识的迁移能力仍是比较薄弱的,一旦出现新的情境,许多学生将束手无策。应当看到,虽然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用于反复巩固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

化学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接受化学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材料。传统的化学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将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结合了实验的内容,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生分组实验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通常先由教师将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采集及处理等清清楚楚讲一遍,然后学生实验,教学时间一般为两课时。实验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难以激发他们的实验积极性,许多学生只是应付了事。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可以直接在教学“物质的量浓度”一节内容加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而也解决了配制的仪器、步骤和可能产生的误差的问题。

三、实施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体会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

在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为“会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化学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化学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化学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篇6:多媒体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1、虚拟实验改变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预习方式

为了改变之前学生对于上实验课前做预习只是枯燥地抄书这一普遍现象,在预习的环节,学生不仅可通过书本、课程网站上的内容,还可通过虚拟实验平台完成预习。

虚实实验平台是基于flash精心制作的一套实验操作平台,比如在《常压蒸馏》实验中,学生可以用鼠标拖动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按顺序来完成搭建,如果错误则会跳出对话框提醒,直至正确完成,同时后台会记录错误的次数并打分。

通过使用虚拟实验操作来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可以充分让学生了解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操作等,并且带着思考和疑问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有效的避免了学生对实验敷衍了事和操作不当的现象发生。

也能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指导有的放矢。

2、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多媒体演示、录像的应用

教师上课时采用的课件以及实验录像能帮助教师讲解、演示,具有较高的可见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可以克服部分操作在讲台演示的局限性,加深学生对于操作规范的印象。

还有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教师也可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比如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使用chemoffice时,可以向他们示范在Scifinder中运用化学结构式检索,以达到引导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意识。

另外,在一些不便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比如时间太久的实验、毒害危险大的实验等等,多媒体的演示教学能很好的规避这些不必要的风险,还可以进行错误操作的模拟,使学生加深印象,清楚认识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而不把教师的讲解当做危言耸听。

当然医学化学实验的课程性质就决定了多媒体技术仅仅是辅助手段,不可本末倒置。

比如手持仪器的使用,即使有了多媒体的清晰演示,还是必须亲身操作练习以达到真正的掌握。

在课堂中,在操作规范的强化、实验思维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等方面,教师须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使我们的医学化学实验能够立足于基础,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考核上的辅助作用

如果只是过分强调创新,不注重学生的基础与条件,则创新只能停留在喊口号上,导致学生只知道要创新,却不知道如何去创新。

所以在考核方面,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网站的互动栏目中考试系统对学生进行考核。

还有每位学生在虚拟实验平台的实验操作记录及得分也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总评。

这是一个马云所说的为别人着想的时代,更何况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应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从方便教师管理、教学的角度去开展教学。

对于医学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教师的备课不应该局限于常规的PPT制作,而应该开拓思路,跳出思维的'定势,想学生所想,尽可能地在一些环节做一些多媒体教辅材料的开发。

教学和传统、死板、中庸不能划等号。

我们要首先从教师自身不再把实验课当死板的动手课,而是连续性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实践课程,并且不排斥使用任何新兴技术或手段来辅助教学,要使多媒体技术这个工具更好地帮助提升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

如此一来,学习的兴趣,良性的互动,愉快的教学等等,这些都不是遥远的停留在理论上的梦想。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更多的CAI开发,多媒体技术对于实验教学的优化会越来越大,也会更受师生的欢迎。

篇7:多媒体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1多媒体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1多媒体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多媒体技术可以集中优秀的实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投影仪或电视机等大屏幕前能够清晰直观地看到与实验相关的各类标准操作,同时利用摄像头可清晰的将指导教师的演示操作同步传输到大屏幕上,避免了教师演示时部分同学看不清精细操作的问题。

(2)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可有效节约指导教师在实验之前的讲述时间。

同时利用Flash及其它图像处理软件,可形象的在多媒体课件中显示实验内容及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3)通过对摄像头的切换,可有效观察到学生整体的实验进展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指导学生的操作。

(4)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的将一些化学现象的微观过程显示出来,例如在原电池实验中电子的流动等,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得更透彻。

另外,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需使用有毒物质或大型仪器等不便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可以寻找优秀资源在多媒体上进行播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6]。

1.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我中心多媒体实验室的运行结果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指导教师在利用摄像头将演示操作传输到电视屏幕的过程中,需要一心多用,既要专注于操作的演示,又要检查操作是否落入摄像头内,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这样难免会顾此失彼,与学生的互动可能会欠缺一些。

(2)不同操作所需的实验器具大小、长短不同,所以在更换操作时,需要重新调节摄像头的角度及焦距,该过程会占据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

(3)多媒体播放的操作素材不能完全代替指导教师的现场演示。

现场演示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过多的多媒体播放,会淡化教师在实验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易产生松懈、疲惫心理,对实验课产生不重视心理。

(4)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实验技能的锻炼[7]。

在制作实验课件时,其内容应具有启发性,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

1.3多媒体的管理与维护

化学实验课程在大部分院校排课较满,实验室使用率较高,多媒体系统是由众多价格比较昂贵的电子产品组成,因此,多媒体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与维护是顺利进行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从我中心目前运行多媒体实验室的情况来看,多媒体的管理与维护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保持各部分电子仪器的清洁和完整。

化学实验室常充斥着酸、碱及一些腐蚀性溶液或气体,电子产品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一些线路老化、屏幕模糊等情况,因此除过定期检查多媒体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做好防护工作。

主要包括:各仪器要配套防尘罩,最好是能够在防尘罩内层加一层塑料膜,有效防止粉尘的进入;对于裸露在外面的球型摄像头要定期擦拭;多媒体系统的各部分仪器要摆放在固定位置,防止出现乱拿乱放、丢失仪器部件等情况出现。

(2)所有实验老师在使用多媒体系统前要经过一定培训,熟悉多媒体各硬件、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防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仪器的现象,同时也能更有效灵活的使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

(3)要配专职人员对多媒体实验室进行管理。

尤其是到节假日时,要对一些易损坏的、贵重的仪器进行单独存放,以防丢失。

同时也要负责多媒体系统的日常维护,能够及时解决多媒体系统出现的各种故障,有效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4)多媒体的日常维护光靠专职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实验教师的自觉配合,例如在每次使用多媒体及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酸、碱溶液溅到上面,用后及时拔掉电源,盖好防尘罩等,只有广大实验老师负起责任,从这些细节处着手,才能更好的维护多媒体实验室的正常运行[8]。

2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一些非智力因素也能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对高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规范的操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8:多媒体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1.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具体效果

化学是依托于实验存在的学科,通过实验才能够将很多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变化进行清晰的展示出来,通过具体实验才能够对相关化学物质的各种性质进行检测,并最终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光学以及色彩上的变化,将会通过实验清晰的展现出来。

1.1强化实验的可观察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演示能够刺激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对化学实验产生真实的认识和感受,体会到其中的科学规律,感受到其中的奥妙。

通常情况下,为了使实验能够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将实验的相关装置在高台上设置是最常用的方式,还可以进行巡回展示的方式,来使学生们更加细致的观察,但是前一种方式受到实验器材条件的限制,后一种方式会造成时间上的极大浪费,而且学生很难利用有限时间进行充分全面系统的观察,最终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展示,能够将以上进行全面弥补,并且能够产生极佳的整体效果。

具体来讲,在进行具体的钠与水的实验时,如果应用原有的方式进行反应效果展示,将会对实验器材造成极大损坏,并且观察的范围十分狭窄,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这一实验进行具体展示,可以将原有的大烧杯改换为方形试管,同时在水中加入酚酞,在此基础上投入金属钠进行具体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将能够清晰的对实验进行全程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实验现象,将能够通过大屏幕清晰展示出来,从而使得实验效果得到强化。

1.2突出操作规范性

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模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学生对于实验的具体认知,并且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深远影响[3]。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涉及到复杂难懂的实验操作时,班级人数众多,不能够保证每一个人都获得极好的观察效果,这样将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对相关操作的印象十分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于学生实验操作的记忆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操作失误,很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解决,将整个实验流程通过影响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观察到实验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和步骤,在实验进行之前进行观看,能够促进学生的规范化操作,在实验完成之后进行观看,能够对实验的教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巩固。

具体来讲,在针对中和滴定进行操作步骤展示时,由于步骤很多,从洗涤到最终的计算,期间需要进行九个操作步骤,很多步骤不仅需要明确操作要领以及规范性,还需要能够对其中的操作原理进行明确了解,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课堂演示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面对这种情况,要能够通过短片的形式将步骤清晰明确展示出来,同时针对具体步骤进行详细的原理解说,这样一来将能够产生一览无余、一目了然的效果。

2结语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化学实验不能够在实验室中具体开展,但是又不能使这一环节缺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媒体将相关实验过程进行具体演示,将能够起到极好的替代作用,并产生明显效果。

篇9: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分析了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实验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环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环境专业;教学改革

环境专业是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结合,是人类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表现[1-2]。

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依靠自身优势及相关背景学科相继建立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环境专业一年级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文针对环境专业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对我校环境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和实践,以实现学科交叉,突出环境专业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和创新思维能力。

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项目设置简单、陈旧,与专业衔接不紧密

包括我校在内的大多数高校环境专业所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几乎都源自化学类专业的有无机化学实验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教师选择的实验项目延续了化学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多数为基础实验及验证性实验,与专业内容未能真正结合,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感觉到该门课程与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因此缺乏学习的热情。

1.2对实验的重视及创新不够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常被认为是理论课的补充,实验计划学时数相对不足,整个实验过程压缩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造成实验质量不高;且目前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要为基本操作及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缺少思考、见解及创新。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

1.3未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缺乏环保意识

为了使实验现象和结果明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取用试剂和药品时总会认为“多多益善”,过多取用实验试剂和药品;实验结束后,就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渣等,而这些废液、废渣和废气没有经过回收处理就直接排放;学生没有发挥其专业特长,缺乏废液处理和回收意识。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内容,增加专与业联系

现行的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较为陈旧,主要为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内容。

这类实验多数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就能知道实验现象和结果,很难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主观积极性。

因此,我们首先在环境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适度调整、压缩单独的基本操作实验项目,将基本操作训练实验、简单的无机制备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三部分内容优化整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形成套完整系统的理论及实践结合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设计特色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紧扣环境专业特点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在实验内容中增加与环境专业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例如,水中钙、镁、氯离子含量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实验水样选取附近水域的自来水、污水等进行检测,达到对实际水质进行分析;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实验材料选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进行测定;酸碱滴定实验利用醋酸、小苏打、氨基酸等的酸碱性进行滴定;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选取日常食物如:馒头、米饭等进行测定。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让学生领悟到环境与化学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2.3引入绿色实验概念,增强环保意识

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教学,在化学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具体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上,首先,在实验项目的筛选中,根据教学大纲,应该在保证学生应有的实验技能得以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毒性小、污染少、实验成本低的实验项目。

同时改进实验方法,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使用及微量、半微量的实验模式来进行实验。

其次,对于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己设计方案合理有效地处理这些的废弃物。

例如: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废液,可将废酸、废碱溶液分别集中回收存放,通过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处理;含重金属Cr(Ⅵ)的废液可通过加入硫酸亚铁和石灰法进行处理,使Cr(Ⅵ)转化为不溶物Cr(OH)3除去[3];含Pb2+的废液先加入石灰乳做沉淀剂,使Pb2+转化为不溶物Pb(OH)2,再进一步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后,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PbCO3除去[4];含Hg2+的废液可先将废液的pH值调至偏碱性,再加入过量的Na2S,使Hg2+以HgS沉淀析出,最后再将沉淀分离、提纯后再利用[5]。

对于成分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的的废液,可以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通过以上举措,不仅有效控制了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如:污染控制等的教学提供了具体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借助多媒体、视频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图像、文字、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6]。

鉴于目前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时量较少、内容较多、信息面宽的特点,课前播放多媒体演示可以首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就能够准确地得出结论。

例如,对于基本操作实验,在实验前播放相关实验的视频影像资料演示实验内容和规范化操作要点,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对于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视频演示,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对实验教学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

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师在对实验原理和方法讲解的同时也可借助多媒体,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加形象和直观。

2.5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合理评价学生成绩

为了客观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改革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按平时成绩、实验结果和实验考试等内容相结合的实验考核体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

实验成绩可以按照平时成绩(60%)、操作考试(20%)、笔试成绩(20%)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考核和测试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这种做法比较客观、合理,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对平时操作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3结束语

对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优化实验内容,设计特色实验,引入绿色实验概念,突出环境专业的特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实验考核体系,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焱,胡蓉,刘国东.中国环境专业学科发展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32(3):1-4.

[2]李焰.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63-113.

[3]沈晓君,华德尊,李春燕.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0):107-108.

[4]彭实,田曙坚,吴良莉.关于学校化学教学实验废液量及废液管理状况的调研报告[J].环境保护科学,,35(6):14-15,16.

[5]王芳,曹晓群,杨荣华,等.高校化学实验废液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35(7):34-35.

[6]史娟,葛红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专业有机化学教改探[J].广东化工,,40,(19):141-142.

篇10: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兴趣不高、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且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各不相同。

本文分析了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工科院校

分析化学及其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基本思维和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动手能力,在以化学专业为基础的非化学专业中,普遍开设了分析实验课程,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求操作规范、计算准确、结果可靠合理,并且能够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3]。

在工科院校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也存在一个教学大纲,不同专业一刀切的现象,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情况不一样、且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不一样[4-6],这样就给教学带来各种弊端。

一、工科院校开设分析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

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业包括化学、化工、冶金、材料、环境、食品、生物、制药、医学、建材等专业,这些专业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各不一样,冶金和材料专业偏向于金属离子的分析和应用,环境和化工偏向于水体分析和应用,医学和建材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化学专业要求相对全面。

从学时分布来看,化学专业一般64学时,环境专业48学时,冶金、材料专业32学时,化工、生物、制药24学时,而建材、航空等专业一般16学时,从学时的分布大体也能看出各自专业对该实验课程的要求和目标。

从学生的基础情况来看,冶金、材料、环境、建材等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但由于各自专业和化学实验学科相差较大,学生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相差也较大。

因此,工科院校不同专业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以及实验课程与专业的衔接。

二、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单一、枯燥、陈旧。

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简单、单一,除了常规的操作练习外,基本是验证性实验,如酸碱滴定、水中总硬度的测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等,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基本只需要预习、听课、按流程操作,就可以得到考评分。

而对于一些分组性的实验,如分光光度法测铁、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氟、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氯离子等实验,通常多人分成一个小组,少数同学甚至没有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这样的情况使得部分学生难以主观积极参与,有时甚至连目标都不清晰,这些都不利于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更难达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生操作能力差、照方抓药。

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是有严格的规范,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各项注意事项,在实验课中锻炼。

但很多学生学习时重理论、轻实验,操作能力差,甚至连基本的仪器都不认识、没见过,在实验过程中只能照方抓药,变成了完成任务、演练一遍,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7]。

这也表明了学生提前的预习工作不到位,思考问题也不全面,只好按照老师的演示实验进行操作,或者模仿身边同学的操作进行,实验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

3.教师的教学模式程式化。

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量大面广,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巨大,教学过程难免程式化,包括既定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评制度,实验教师也难以个性化的提出新的教学方案。

篇11:实验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变化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显著,不仅可以直观地提供给学生理性的知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兴趣,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因此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就成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但是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一般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归纳得到物质的性质,或者再由学生做类似的实验检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是验证了原先从课本中得到的结论,学习过程缺乏探索的乐趣。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淡化了这种知识体系,而更注重与学生是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发挥自主的教学能动性,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按照“设疑激发兴趣———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运用创新”逐步实现,在设疑激发兴趣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可以播放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有趣的视频、猜谜语或者直接为学生演示一个“出乎意料”的实验,也可以结合身边的化学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怎样实施探究性实验以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下面举几个例子简单说明。

1.探究食用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碘元素的相关性质在必修1海水中的元素一节学习,食用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到底是IO3-还是I-还是I2呢?这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首先各小组分别讨论出实验原理,

并根据原理设计出各组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出了三个实验探究方案:①如果是以碘单质的形式存在,加入淀粉会变蓝;②如果是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根据2I-+H2O2+2H+=I2+2H2O,I2遇淀粉变蓝进行探究;③如果是以IO3-的形式存在,

根据IO3-+5I-+6H+=3I2+3H2O,I2遇淀粉变蓝的原理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以上的实验探究都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而形成,即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上述探究完成后,可以运用创新,让学生探究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还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在家庭中,如何设计实验在家完成食用含碘盐中碘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完成从理论到实际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材中给出了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所需要的试剂以及仪器等,但是如果直接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完成实验学生可能兴趣不大,可以从引入上做些文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拿一瓶补血剂药片,问学生“补血剂里面有铁,

那么铁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呢?”结合身边常见的补血剂,学生兴趣会被调动起来,更愿意去探究补血剂中铁的存在形式,实质上就是探究铁的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3.原电池的实验探究

常规来说,大多数教师可能会演示教材中的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实验现象明显,但是感觉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会不够高,而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要多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所以在原电池的实验探究中,我增加了利用水果电池使没装电池的电子表工作的实验、利用学过的原电池知识让学生设计实验让没装电池的贺卡发出音乐,学生的探究热情大增,

还利用身边的易拉罐、木炭、食盐溶液做出了其它的原电池,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直接的体验。

二、结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今后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更是当前和今后的化学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再让学生只看实验和背实验,而应该做主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12:实验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新课改要求化学课程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学中要增加化学实验的开展.

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一课时,安排学生一人一组进行化学实验,每个学生切取绿豆大小的钠,滤纸完全吸干煤油后,把钠放在纸片上,再将钠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学生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并记录实验现象.

在进行微型实验时要注意试剂、样本选取不能过大.

微型实验所需的试剂较少,反应的现象非常的明显、直观,学生操作起来更加的安全.

因此,学生对实验的反应现象更加的深刻,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2.

微型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化学课程改革后的产物,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微型化学实验的特殊性满足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例如,在学习亚甲基蓝与氧气反应时,可让学生自行进行微型实验.

教师准备好亚甲基蓝、碱溶液和葡萄糖试剂,让学生进行实验.

亚甲基蓝滴入碱溶液和葡萄糖后,瓶子呈现出蓝色;晃动瓶子后,溶液无色;静置后瓶子有出现蓝色.

根据实验,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氧气参与到化学反应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言.

3.

微型化学实验应用于趣味实验中

我国化学新的教学目标提出要通过趣味实验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多数学校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难以进行趣味实验.

微型实验的仪器便捷,价格也相对便宜,所需试剂、药品较少,因此为趣味实验提供了便利.

4.

微型化学实验在选修课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通过选修课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微型化学实验的应用,可安排学生进行认识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器材的制作、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例如,在学习不同浓度HNO3与Cu的反应时,微型实验更加的安全且污染小.

安排学生认识实验所需的器材,以及简单可替代器材的制作,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和步骤进行记录,形成实验报告.

二、结束语

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实验的成本,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实践能力,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将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仪器制备等结合,应用于化学课堂内外、趣味实验以及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达到我国新课改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篇13:实验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一、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有时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演示实验.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是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这一微观本质.

我补充了这样一个实验:将铁片、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铁片、铜片用导线连接,还接了一个电流表.

不对原电池的知识做任何讲解,只是让同学们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的现象,说明有电流通过导线,证实了导线上有电子在移动.

一个简单的原电池装置,让同学们亲眼“看”到了电子的转移.

二、指导好学生实验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做实验,而不能代替学生做实验.

可能有部分教师觉得,做学生实验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很多探究实验形同虚设.

这样的做法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新疆班预科班第一年只需要完成必修一的内容,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开设实验课.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灵活地安排实验的形式.

有的实验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有的可以边讲边演示,有的实验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有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有的实验可以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

学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分组实验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一是学生实验前必预习,明确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二是学生做实验时要严肃认真,做好实验观察、操作、记录和分析;三是,实验完成后写实验报告.

事实证明,学生在实验中如果独立地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劲动力;如果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反面为学生提出了问题,通过他们的努力,分析原因并重新实施实验,成功后将会获得更大的喜悦.

三、开发趣味实验

一些趣味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明显,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新疆班学生因为离家太远,只有暑假才能回家,双休日和寒假都在学校,他们有充足的课余时间.

课后开设的趣味实验可以将新疆班学生的化学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与他们的生活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因为这类实验更贴近于学生,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实验兴趣.

例如在学习胶体之后,做自制豆腐;学习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后,做喷雾作画的实验;学习过浓硫酸的性质后,做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的实验.

篇14:浅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一、利用化学实验史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化学实验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史的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例如,侯德榜先生立志在国内发展化学工业的事迹;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20 世纪 80 年代合成核糖核酸的创举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史教学中的极好材料。

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不是很多, 而一些教师还常年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看视频和演示来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失去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对化学的兴趣也大打折扣,这使实验本身也失去原有的意义了。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动手自己做实验,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给予正确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或由师生合作完成实验。比如: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实验,教师独立完成,学生则负责观看,死记硬背,这样效果很不好,可以让师生一起参与,加强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反应混合液的配置以及乙烯气体的点燃, 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 锻炼心理素质; 反应液测试的严格控制,会让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得到提升;会让学生认真的思考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 比如温度太低或太高,应该如何面对? 会有怎样的结果? 通 过这些思考,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反应液颜色的变化以及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溶液的褪色实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分组实验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勇于创新,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学会求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三、将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 验证性实验以直观的现象来验证化学原理,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性实验是在学生仔细思考下进行的探索性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步骤、药品、仪器及实验结果等,对学生而言充满了挑战性。目前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较多, 探索性实验偏少,因此增加探索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或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比如,在讲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时, 当二氧化碳刚刚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溶液马上变浑浊;这时教师提出疑问“如果再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将如何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教师加以讲解,效果颇佳。通过这次实验探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并增加了化学兴趣。

四、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 实验设计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学生要设计一个实验,首先他必须要多阅读相关知识材料获取信息, 然后通过思考来确定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步骤及尾气处理等。最后再进行实验,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小问题,学生也可以对实验进行完善,达到最终目的。 实验设计, 不仅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完浓硫酸的性质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用所学的知识由小组研究共同设计出一个验证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不同的实验。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共同设计,得出很多方案:如验证其化学性质不同,有用两块铜片的也有用两块铁片; 验证其物理性质不同, 有用两根玻璃棒蘸取滴在白纸上的也有用两根火柴棒、蔗糖等等;最让我惊讶的是还有的同学注意稀、浓硫酸的密度不同来进行验证。总 而言之,学生给我的答案是丰富多彩,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通过实验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还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的。

五、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做化学实验的初衷, 不仅是得出正确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 带着问题去经历过程, 去探索,学生才能得出更完美的答案,对科学和科学实验有更好的理解,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相当于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并且这个结论完完全全可以在书本上得到结果,没有悬念,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发,找不到快乐的根本,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因而学生失去许多理解化学的机会。例如,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之前只是用它来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但仔细发现的话,可以启发学生进发散思维:为什么要先将蔗糖用少量水润湿,再与浓硫酸反应?是什么样的实验原理促使这一步?浓硫酸和蔗糖反应后,怎么会得到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蜂窝状的黑色蛋糕”?综合而得出结论是因为浓硫酸本身有吸水性, 所以先将蔗糖润湿, 就是利用浓硫酸吸水后,从而放出的热量,让蔗糖和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通过有黑色物质生成来证明; 浓硫酸的氧化性也可以通过反应后的特殊气味来体现: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碳(肯有还原性)和浓硫酸产生反应,从而产生有气味的二氧化硫。任何实验都是为教学设计,要服从于整体教学目的。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若在进行浓硫酸脱水性教学时使用, 能否发生该实验的最佳作用?在化学实验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增加实验的趣味性②设计实验的微型化、生活化③拓展实验的应用性。

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库建设论文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课程现状与有效教学方法分析教育论文

模块化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及评价论文

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

反思教学法在数学教学的运用论文

模块化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中的实践论文

环境生物工程案例教学方法实践的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

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案例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案例教学化学实验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案例教学化学实验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浅谈探究式化学教学论文2022-05-07

学科竞赛教学法在广告学专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2023-12-24

抛锚式教学化学教学论文2023-01-05

秋季小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2023-05-22

井巷工程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探析论文2022-10-23

合作学习法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2022-10-09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中的应用论文2024-01-09

面向实践的现代SoC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的论文2023-03-09

对教学方面的论文2024-05-17

尝试教学论文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