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独立学院以职业化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论文(整理11篇)由网友“卡兹冰淇淋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试论独立学院以职业化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试论独立学院以职业化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论文
摘要: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独立学院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为我国扩大本科教育规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独立学院大学生因社会原因及其自身原因在就业中承受着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压力。毕业学生是否接受过“职业化”教育已经是很多企业作为甄选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如何大力开展职业化教育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已成为独立学院思考的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开展职业化教育存在的不足及职业化教育现状,提出了促进独立学院职业化教育的对策及建议,以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篇2:试论独立学院以职业化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论文
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校依据教育部门的规定创办的本科层次的新机制,是新形势下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独立学院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为我国扩大本科教育规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独立学院大学生因社会原因及其自身原因在就业中承受着高于普通大学大学生的压力。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全方位的职业化教育,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已成为独立学院思考的热点问题。
本文认为独立学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之外,还应对学生实行就业前的职业化教育,让他们在进入企业前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透过职业化教育调整他们的就业心态,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因此,在独立学院开展全方位的职业化教育意义重大。
一、独立学院开展职业化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化教育是指大学生由社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提前社会化阶段。透过在职业方面的内化、角色学习,传承职业文化,获得统一职业价值标准的过程。职业化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市场缺少什么样的人才,职业化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同时职业化教育更多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一进入社会,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一展身手,更受企业青睐,提高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1.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自我的形成与发展,追求自我实现
职业自我是大学生谋求职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个人谋求职业发展的动机程度与实现愿望完全取决于个人对职业自我的分析及期望程度,因为在我们分析目前的职业时对其产生不满,从而形成职业期望,即职业理想,而职业理想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职业自我的期望水平,是个人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自由的体现。在独立学院开展职业化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自我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建立职业生活方式,培养职业角色
职业化教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在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后就具备了从事相应职业的资格。职业生活方式是职业角色的综合体现。职业生活方式的建立与适应是在行为上与职业保持着一致。在独立学院开展职业化教育就是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其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活方式,确定自我的'职业角色定位,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内化职业道德,传递职业文化
为什么许多成绩优秀的应届大学生,专业好、技术硬的求职者却屡屡碰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职业化”作为人才甄选的条件之一,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强调求职者的内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是以外在的强制来约束个人行为的,而职业道德则是以内在的控制来约束个人的行为。职业文化是职业观念、技能、心态等的综合体现,是延续职业的必要保证。大学生职业化就是要内化职业道德,能够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最大化融入目标职业、企业文化,争取在理念上与职业、企业共同发展。
二、独立学院职业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只注重理论教学和研究,忽视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如基础薄、能力强等,职业化教育没有系统开展甚至空白,导致学生职业道德缺失。
第二,为迎合市场需要,过度强调专业调整,职业化教育没有深入开展。
第三,学生对在教学管理中加入职业化教育的重要性认可度高,但对相关知识和方法认知度低。说明当前独立学院在职业化教育方面思想上重视,但相关知识不足,没有全面开展规划教育。
第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实习环节脱节,职业化教育推进缓慢。
第五,对职业化教育投入不足,职业化教育方面的配套设施、人员存在着很大缺陷,阻碍职业化教育发展。
三、促进独立学院职业化教育的对策探索
1.发挥职业化教育和传统教育之长,使两者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职业化教育的进程
对学生进行单一的传统的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将较难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职业化教育尽管倾向于培养与市场需要相吻合的人才,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弱。如何能够发挥两者之长,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最佳的方式就是使职业化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融合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注重学历培训又注重技能培训,既可以使学生在传统高等教育中学到综合的知识并获得相应的学历,又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入职业化教育,培养出真正的高水平人才,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对于独立学院,更应该正视当前教育体系的弊端,积极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好地发挥职业化教育和传统教育之长,大胆做出尝试与改革。如:开设符合社会需求的选修课、实践能力评估纳入学分考核、多引进有企业经验的讲师等等。 2.发挥辅导员潜力,使职业化教育的分解落实得到全过程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具有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等优势。由辅导员去进一步开展职业化教育,将更深入及全面。笔者认为辅导员的职业化教育工作可从以下几点开展。
(1)从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职业化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比如通过往届的优秀就业个案介绍、一些职业技能大赛宣传等渗透到无意识学习当中。同时,应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了解自己的所学专业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辅导员甚至可以承担新生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化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在大学二、三年级开展职业技能培养。经过大一的学习,学生对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大二、大三的教育首先应培养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了解。根据本专业特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到底需要考取从业还是执业资格证书、报考条件和等级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未来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应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个创新型的人,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临毕业的最后一个学年应进行职业化行为规范教育。大学最后一个学年的课程较少,学生逐步要与社会接轨,个别学生更通过实习对职业有了切身的体会。因此,该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化语言、职业诚信、行业基本素养等培养是必要的。让学生尽快成为优秀的技能型工作者,在社会上少走弯路。
3.系统培训教师的职业化意识,使职业化教育深入渗透到各门课程教学当中
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化教育意识及理解是营造学校良好的职业化教育氛围的基础。职业化教育的目标不应只是简单的传授给学生职业技能技巧等知识,而应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化的意识。意识的培养可通过多途径的渗透,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自然地向学生传导职业素养、职业规划等理念。这样,学生每天接受的言传身教的效果将是一两门职业化课程所无法达到的。
4.搭建有效实践体验平台,有利于职业化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全面开展
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在校学生搭建有效实践体验平台。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而且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可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在师资技术上资源互补。教学中更多地引入企业相关课题,采取培养研究生所实行的导师制,在导师指导下供学生学习和实践。这将更有利于职业化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全面开展。
5.组建专业辅导团队,使学生便于获得专家式的服务,让职业化教育多渠道的有效推进
加强大学生职业化教育,需要建立一支专家化的队伍。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设置专门机构、专门场地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职业咨询服务。如:学生在学校的专门机构中可以获得职业素养培训、能力测试、如何有效获取就业信息、模拟面试、就业与创业指导等服务。这支专业辅导团队还可以定期开设职业素养教育讲座、编制职业技能技巧等宣传材料。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就业兴趣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主题活动。可以预见,有了这样一支职业化的专家团队后,将更有利于独立学院职业化教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职业化教育将会更全方位地深入到学生当中。
四、小结
总的来说,高校的竞争,关键在于培养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培养的人才能否受到企业的欢迎,是否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在独立学院中开展职业化教育是对现有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它使学生在学到综合知识、获得相应学历的同时更要注重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得到职业素养及技能培训。这样的优秀技能型工作者更能迎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因此,独立院校开展全方位的职业化教育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3: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就业指导工作 职业规划 创业教育
论文摘要:从明确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丁作的目标、内容以及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新形势下搞好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建设;开展专业导学,并将其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校企合作,创立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开展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创新独立学院就业的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演愈烈。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既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又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利用新机制创办的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独立学院一项异常重要的工作任务。而怎样做好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独立学院的领导以及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长期思考的首要间题。笔者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就业指导工作实践,探讨怎样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问题。
一、独立学院就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1.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
(1)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见多识广,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多有特长,活动能力强,但是学习凭兴趣,没有恒心,怕苦怕累,有享乐心理,只想干一些比较轻松、舒适的工作。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与爱国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就业观,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在社会最需要的岗位上工作,锻炼自己,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实现人生价值。
(2)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专业理论知识素质外,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3]。因此,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之一,应该通过就业指导、专业导学、素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2.独立学院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在办学机制、管理和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办学经验、学生文化基础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因此,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程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专业理论学习指导及事业成功的激励;素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法律、政策指导,择业、就业观的教育;求职技巧和礼仪指导;就业心理辅导;提供就业信息。
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特点
1.就业层次的多样性和宽泛性
独立学院基本上以教学型为主,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具有木科学历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区间介于一般本科和专科学生之间,既可以占据原来优秀专科学生的就业市场,又可以填补本科一和专科之间的就业市场,同时还可以向较高层次的就业市场进军,在就业定位上表现出就业层次的多样性和宽泛性的优势。
2.就业的专业优势
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基本为各高校近几年就业情况较好、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专业优势能够使毕业生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顺利地实现就业。如:我院的机械制造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每年都是抢手货,在毕业前几个月就全部签订了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实现100%就业。这一事实,就很好地说明了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可同样具有就业的专业优势。
3.自身就业品牌的欠缺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缺乏办学积淀,社会知名度有限,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状况尚不完全了解,对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合理的评价和客观的了解,还没有建立自身的就业品牌,这在毕业生人才需求处于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下,将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选用。独立字院发展快、规模大,而就业指导工作的起步较迟,专业人员缺乏,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难度很大。
三、做好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建设
目前,独立学院一般都已成立有就业指导中心,或设有就业指导办公室,承担并协调全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系也配备了就业专干老师,承担各系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了,但还不完善,如每个班级就业指导工作还没有配备专人负责。要搞好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就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建设,必须建立起整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即:院一系-班,三级就业指导和教育管理体系,学院设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承担并协调全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洛系配备就业专干老师,承担各系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班级也同样配备就业指导老师,或由各班的班主任兼任。这样,整体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2.将专业导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起来
随着毕业生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独立学院现已着手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体系,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即大学一年级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观念和就业素质意识。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开展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和就业观念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四年级着重求职技巧指导和培训,使毕业生掌握求职的礼仪和技巧;开展就业法律、政策方面的辅导,使毕业生掌握现行的有关就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让毕业生了解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以及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独立学院应开展专业导学的工作。同时,将专业导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专业导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等具体的工作,使学生达到专业知识上就业,心理上就业,实现真正就业。具体来说就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心里有个底,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宏观政策,帮助大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通过勤奋努力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能满足就业的需要。通过在校期间开展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以及各种有意义的文化娱乐、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能满足就业所需的要求。邀请不同专业的专家、名人及创业成功人士,举办高水平的演讲和讲座,通过名人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事业理想,降低就业的期望值,实现真正的就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
独立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企业为学生提供接触、了解、进人社会和生产第一线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特色化的教学资源(实习基地、生产工艺、技能训练的专业师资等),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独立学院为企业提供扩散企业文化的平台,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企业还可介人人才培养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有针对性的人才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资源,缩短企业用人中的岗位适应期。
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将最新的人才需求及时反馈给学校,让独立学院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设置新专业;另一方面,在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今,企业挑选人才,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越来越重视能否实现“零培训”上岗。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训,可以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技能,积累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可以考查学生,了解学生,为挑选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作铺垫。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就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构建了新的平台,达到了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促进毕业生更好更快的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的目的。
4.开展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开拓新的就业途径
众所周知,就业只是满足了人的生存和归属层面的需要,而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开创一个企业或干一番事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实现人生的价值,满足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的有效途径。开展创业教育,既是顺应新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缓减就业压力的现实问题。大学毕业生创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大学生创业更多在于充分运用白身的专业技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创办企业,不仅能自己就业,而且也能促进同学就业。因此,开展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促进就业,是进一步搞好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根本就在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需要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通过开设创业教育的基本课程、专题讲座,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建立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业能力,锤炼创业心理品质。积极支持、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设立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辅导大学生的创业。将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与创新设计大赛、跨校间的创业设计大赛和大学生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引人企业、政府、社会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增强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增强大学生创办中小企业的勇气,进而有效刺激大学毕业生的创业。
开展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育出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向社会输送敢于和善于把握时机自主创业的人才,既是促进独立学院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满足人们实现人生最高境界的需要。
总之,只要独立学院能在这些方面积极地探索,建立起以职业指导、创业教育课程为基础,以素质拓展为特色,以专业导学为重要补充,以就业实习实践为辅助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并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优势,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地开拓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牢做实,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那么,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篇4:浅析独立学院就业心理教育的论文
浅析独立学院就业心理教育的论文
1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因素
相对于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知名度较高的高校,独立学院起步晚,自身品牌尚未确立,专业和课程设置及就业指导工作等还不完善,加上其社会力量办学的性质等因素,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及其毕业生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独立学院毕业生由此滋生的消极心理成为其就业中的制约因素。
1.1自卑情结
自卑是指自我认同感不强、缺乏自信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使人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内、外两方面:从内部来看,很多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发挥失常,因高考分数较低进入了列为“三本”学校的独立学院,相对于公办的“一本”或“二本”高校而言,这部分学生本来就自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自己的劣势。从外部来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和独立学院学生的认可度不高,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如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对他们的素质与能力持保留或怀疑态度,这无形中严重强化独立学院学生的消极自我评价,并逐步固化了自卑情绪和情结。久而久之,他们也会认为自己不如“一本”、“二本”的学生,削弱其自我实现的动力。
1.2焦虑情绪
就业对于毕业生个人及其家庭来说,是关乎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在较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投入之后,每位高校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里,这一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俯拾即是、信手拈来的。严峻的社会现实对任何毕业生来说都是无形的压力,独立学院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焦虑心理、情绪非常容易产生。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普遍存在心情烦躁、不安、恐慌,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忧郁、自闭等症状。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显得急切、盲目,有的甚至出现失眠、神经衰弱、饮食障碍等生理症状。焦虑发展到一定程度,学生可能产生就业恐惧,一提起就业就紧张,对前途失去信心,有的'更为严重的甚至从大一、大二就开始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
1.3抗挫能力差
独立学院的学费标准较高,一般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才能承受,这就造成了独立学院一部分特殊的学生群体——城市生源及独生子女居多。但是这部分学生群体由于从小受家庭的宠爱,养成了对家长、老师的过度依赖,内心世界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些学生经过几次的失败应聘经历后,往往就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萌生消极心态甚至产生逃避行为。同时,独立学院还存在另一部分学生群体,即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承担着高额的学费,因此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凡事都追求即时效果,一旦应聘失败,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使得他们陷于自卑、自责之中。
1.4就业期望过高
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就业期望或就业中的心理定位过高,在就业中往往着眼于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同样表现在其构成群体的特殊性上。对于那部分经济条件好、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一般从小经济富足、生活条件优越,没有受过苦,而且他们身边一般都是高工资、高收入人群。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群体在找工作时不仅追求高收入、好的工作环境,而且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偏远的地区工作,而把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首选。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甚至有贷款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在求学期间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迫切希望能在毕业后找到高收入、高回报的工作偿还贷款,减轻家庭负担,因此也造成了他们就业的期望值很高,热衷于工作条件好、薪酬水平高的单位,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不良的消极心理和不恰当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使得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很难快速适应求职择业的活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因此,为了使独立学院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更好地就业,削弱心理因素在其就业中的障碍,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独立学院就业教育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结合独立学院尤其是其学生构成群体在心理、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在独立学院就业指导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2.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包括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性格等生理、心理因素以及职业岗位与自己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具备的优势、劣势和发展的潜力,这是顺利就业的心理前提。在就业形式十分严峻的今天,许多学生由于自我认识不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因此在职业选择上非常盲目。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使他们能够在职业选择中正确评估自己的个性以及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自身因素,对自己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这样,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才能够密切联系自身的条件、专业特长以及实际能力,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最终取得择业的成功。
2.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实践证明,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独立学院的许多毕业生由于存在严重的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使得他们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变得无所适从,以致处处碰壁。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主、自立、自信、进取、耐受力、毅力、挫折承受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毕业生能够从容应对求职就业中的各种问题,不会因为一次面试失败而一蹶不振。因此,在独立学院就业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缓解紧张情绪,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迎接求职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2.3帮助学生摆脱各种不良情绪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求职路上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可能面临不能够寻找到满意的职位、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有些单位不招三本学生)、找不到工作等情况,这时,他们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他们出现忧郁、自卑、恐惧等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反应,而这些不良情绪进一步阻碍了学生继续求职。这时,学校应从心理咨询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排解、释放各种不良情绪,使得他们以积极、愉快的良好心态投入到下一次求职活动中。
总之,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由于独立学院本身的独特性,使得其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不良心理反应,独立院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心理辅导形式,帮助毕业生顺利度过这一特殊阶段。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与就业指导机构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5:试论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工作教育论文
试论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工作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迅猛,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独立学院的重点工作,而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生能否顺利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独立学院贫困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就业期待过高、社会资源不足等原因引发了就业障碍,对此,独立学院应帮助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努力搭建就业平台。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
近年来,高等学校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20,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迅猛,毕业生人数已经颇具规模。就业工作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独立学院贫困生比例已经高达10%以上,这部分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帮助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低,就业技巧偏弱
独立学院一般按照市场化办学机制设置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很多是市场需求大,就业相对容易的专业。即便如此,独立学院贫困生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综合素质偏低,就业技巧不足。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引导贫困生勤奋学习,因此贫困生很少参加学生活动,忽视了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锻炼,综合素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贫困生很少参加各类技能证书的学习,缺乏就业筹码。因此,从专业理论上看,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还是扎实的;但其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就业技巧相对欠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贫困生在职场竞争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
2.心理压力大,就业期望高
独立学院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或者城镇低保家庭,很多贫困生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也在读书,高额的学费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很大,就业期望值过高。他们希望毕业后尽快收回高额的教育成本,因此在择业的时候急功近利。择业时青睐大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倾向于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希望找到工资薪酬高、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就业,不愿意下基层,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对于技术性、实用性的职业比较排斥。对未来的工作期望太高,使很多独立学院贫困生挑三拣四、有业不就,往往错失就业良机。
3.社会资源匮乏,就业环境严峻
由于经济结构和大学扩招的矛盾,市场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仍然不足,就业环境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特别是独立学院贫困生来说依旧严峻。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求职意向。由于很多单位的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毕业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独立学院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基础差、社会关系弱、社会资源少,只能对某些单位、某些岗位望洋兴叹。
4.就业成本高,错失就业良机
现今就业模式、用人体制对毕业生的经济实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不仅需要购买大量的复习资料,有时还需参加价格昂贵的辅导班,这无疑在考试之前就给贫困生加上了一道门槛。如果选择直接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考虑简历的制作、面试服装的添置、通信费用的增加等因素。参加异地招聘时还要支付高额的车旅住宿费用。一般而言,求职费用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这对于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来说往往难以承受。因此,一方面他们把求职地点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城市,可能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放弃花费成本高的求职方式,减少求职过程中对自身的包装,也可能导致求职成功率降低。
二、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造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于生源质量的差别,独立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落后于母体学校的同专业学生,所以不能照搬其他一般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模式。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树立真正的市场意识,瞄准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贫困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和就业技巧的相关课程,为他们提供具体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引导独立学院的贫困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针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综合素质不高,沟通能力不强的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要有针对性的指导贫困生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引导贫困生参加一些学生社团,并担任学生干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代社会和企业都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而贫困生“自闭”、“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因此贫困生利用在校期间多参加学生活动,主动与他人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逐步形成开放式的性格和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其次,要鼓励贫困生参加一些形式多样的竞争性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毕业生总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树立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要引导独立学院贫困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贫困生在进入就业市场时的竞争力。学院可以和相关培训机构合作,降低培训费用。对于平时表现好、培训成绩佳的贫困生,可以给予减免培训费的政策。
2.加强心理辅导,树立正确客观的就业观
贫困生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普遍存在焦虑、敏感、自卑、孤僻等心理。加上独立学院的外部环境,周围学生突出的条件,使得他们心里更加矛盾,不能正确看待社会贫富不均现象。校方需要在学生进校时就建立贫困生库,开展心理测试,对班级贫困生的情况大致了解。通过个别引导、团体辅导等不同形式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从阴暗的、消极的阴影中走出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自己。
在就业指导上,要为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的认识到现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认清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中的定位,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就业心理预期。在就业时,不能左顾右盼,挑肥拣瘦,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同时鼓励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中西部地区就业。贫困生很多来自农村地区,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又对农村情况了解,如果能够回到基层就业,既能为当地作出贡献,又可以大显身手、大有所为。
3.加强校企联系,努力搭建就业推荐平台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都会面向社会就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是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重点。第一,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供需双方互通信息的机制,并将信息及时发布给学生。第二,举行校园招聘会,让贫困生在校园就有挑选工作的机会,节省一大笔求职的费用。第三,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为学生举办求职座谈会,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尽快发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
建立一套独立学院贫困生推荐制度,广泛发动校内干部教师和往届优秀校友参与就业工作,主动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市场中介和校友会等加强联系和沟通,为贫困生搭建就业平台,重点扶持贫困生就业。
综上所述,要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难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对于贫困生而言,校方要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有一个客观的就业目标和预期;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加强心理疏导与辅导。对于就业环境而言,校方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并且建立贫困生就业推荐制度。
篇6:教育心理学独立学院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论文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公办高校一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因自身特点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开展更为专业的教育,已成为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探索教育心理学在独立学院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独立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不足,存在归因偏差独立学院学生生源参差不齐,文化基础总体表现偏差,大多数学生缺失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大多低于公办本科院校,学生在高中阶段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扎实,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强。独立学院学生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归因偏差,学生习惯将高考失利归因为学习能力不足这一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原因,此种归因方式将会弱化进一步自主学习的动机,学生会预期自己在日后的考试中还会失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逐渐变得厌学、不自觉、不自律,学习热情日益淡漠。(二)自我概念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矛盾性的特点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交际能力较强。独立学院学生中来自城镇的学生超过65%,这些学生的家庭状况相对较好,且大部分学生为’90后,个性比较突出,自我概念发展已趋于成熟。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我概念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自我概念要经历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主要体现在“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异,“理想我”和“现实我”差距太大,学生就难以确立自我形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三)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焦虑情绪调节不当独立学院学生由于高考成绩的差距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产生了“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同时,因为是降分录取到独立学院,更使他们“底气不足”,对自己毕业后就业问题都比较焦虑,对自身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独立学院学生的自卑心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往往让他们感到不被认同,有些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有歧视,在就业上独立学院学生比一本、二本学生要困难些,因而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情绪严重[1]。
二、教育心理学在独立学院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它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育心理学基本围绕两个问题研究:一是研究学生学的基本规律;二是研究教师如何有效地教的基本规律[2]。在独立学院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教育心理学,对于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出一套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规律;另一方面有助于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工作质量[3]。三、教育心理学在独立学院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探索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科教学原理及方法之外,还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度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当然,学生学习不仅受到动机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个体认知发展、智力水平及其他人格特征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的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非智力因素培养工作,这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4]。(一)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内部与外部的学习动机首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如何让学生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的教学应在教师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渴望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其次,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目标,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目标的设定,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目标切实可行,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激励,如此循环,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后,成功的体验感增强,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内部学习动机有效激发最后,适当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提供有建设意见的反馈性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恰到好处地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外辅导时,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出现的错误得到及时反馈,进而避免类似错误的延续。及时有效的评价在让教学收到预期效果的同时,学生的外部动机也得以激发。(二)运用归因理论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归因理论启示我们,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消除消极归因。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或学习方法不当等不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减少他们对失败的稳定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如学习能力差),使后进生不至于太自卑,让他们有改变现状的希望,从而增强实现学业成功的信心。(三)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概念的和谐统一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已趋于成熟,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我概念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自我概念要经历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主要体现在“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我”,适度地调整“理想我”,实现自我概念的和谐统一。学生对“现实我”的认识客观,同时“理想我”较为合理时,“理想我”就指引学生进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与学生的成绩互为因果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使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实现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的良性循环。(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调节学生的焦虑情绪独立学院学生因社会评价等因素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就业时部分用人单位有歧视现象,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过高过低的焦虑都对学习不利。教师应调整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期望,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探索出一套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消化知识,消除厌学情绪;同时,积极开展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总之,教育心理学在独立学院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探索已经展开,如何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分析、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荣华.独立学院学生自卑成因?影响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8(5):167-169.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0-11.
[3]张菡.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新校园,(4):167.
[4]史丹萍.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8):526.
篇7:浅析独立学院全程性创新性就业指导工作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教育部4月公布的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达315所,在校生规模已达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8.7%,目前承担着全国本科人才培养的三分之一之重。随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开始大量走向人才市场,学校和社会更加关注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一个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结合社会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程性、创新性就业指导工作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教育部204月公布的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达315所,在校生规模已达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8.7%,目前承担着全国本科人才培养的三分之一之重。随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开始大量走向人才市场.学校和社会更加关注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一个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结合社会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程性、创新性就业指导工作。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
I.人才培养定位优势。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去向和就业能力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独立学院基本上以教学型为主.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比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就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将自身定位为“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类型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并且在把握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性特色,这一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本介于一般本科和专科学生之间.既可以占据原来优秀专科学生的就业市场,又可以填补本科和专科就业市场的间隙地带,同时还可以使一些学生向较高层次的就业市场进军。在就业定位上显示出就业层次的多样性和就业面的宽泛性的优势。
2.专业设置优势。专业是形成分割的市场和非竞争性群体的重要因素。学生所学的专业一直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热门的专业能使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市场,特别是在目前就业市场专业冷热差距巨大、跨行业转专业就业比较普遍的情况下,热门专业毕业生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基本为各高校近几年就业情况较好0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有专业优势。
3.办学母体品牌与区位优势。独立学院的办学母体一般是拥有较长的办学历史、毕业生质量已得到社会认可的知名学校。借助母体高校的品牌,尤其是其雄厚的师资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质量提供了保证.这种优势在重点高校设立的独立学院中体现尤为突出。同时,一般独立学院选择在经济发展较好.人才需求较大的地区,这为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环境。比如,浙江大学在杭州和宁波兴办的俩个独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届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名列浙江省高校的前列,就是很好的佐证。
4.学生就业观念优势。独立学院毕业生自身定位较为合理,就业期望值相比一般本科生略低。根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一项调查:44.32%学生薪金期望值为1500~元/月.33.53%的学生表示只要符合当地一般情况即可,22.15%薪金期望值为2000月以上;学生的就业区域意向,希望在省会城市的24-37%,地区级46.21%,地区和省会城市兼选的占14.87%,还有l4.55%同学选择县级城市或者乡镇就业。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劣势
1.自身品牌尚未建立。由于办学时间短.自身品牌尚未建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状况尚不完全了解,对毕业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缺乏合理的评价和客观的了解,这在毕业生人才市场处于供大于求失衡的状态下。将会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选用。
2.就业指导工作劣势。一方面.独立学院发展快规模大,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迟,专业人员缺乏,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难度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缺乏办学积淀,社会知名度尚且有限,校友等社会资源却又相对缺乏,也难以通过学校及教师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这一劣势还会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存在。 3.用人单位的偏见。独立学院一般招收“三本类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于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本科学生而言,入学成绩相对较低,这导致市场形成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统计性歧视,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在独立学院最初几届毕业生质量以及在工作中的实际水平没有得到认可,这种统计性歧视还可能强化人们的成见。
4.专业和生源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均为热门专业,这一方面有利于毕业生顺利进入分割的非竞争性市场,另一方面也因为专业设置重复而且相对集中,同一专业的学生量过大.加之独立学院生源一般局限于本省或本地区,生源过于集中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且部分独立学院由于过多地考虑办学成本,专业设置较多地安排投入较少的文科类专业,专业和生源过于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更大。
三、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必须加强全程性、创新性就业指导工作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当然也存在不少的劣势。如何扬长避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确保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全程性、创新性就业指导工作
“全程性”是指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对刚踏人校门的新生,进行包括就业指导内容在内的始业教育,初步明确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以及所属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在校学习期间,由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通过思想政治课、专业课、班会、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毕业前,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论坛、就业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及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着重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1.1高校全员就业机制,可以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市场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培养、有计划的指导,维护正常的就业秩序,从而避免就业指标的浪费。明确市场需求,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使学生的就业更加具有针对性。
1.2高校全员就业机制可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高校教职工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全员就业观将高校教职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以书面的形式明确下来,使全体教职工及相关部门在明确自己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责,打破“大锅饭”,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高校全员就业机制可以缓解高校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全校教职员工共同的努力,充分挖掘就业信息,合理、充分的利用现有就业信息,就可以提高本校毕业生就业率,从而缓解高校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2.创新就业指导工作观念一是要指导大学生树立劳动即就业观念。不要把工作分成三六九等,一味地追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把面子的束缚解开,架子放下来,就不难找到工作。二是要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风险观念。如今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时代。要树立大学生迎接风险、接受挑战的心理。敢于承担大风险的人.可能就是获得最大利益的人。那种一业定终身的观念来对待就业已经过时了。三是指导大学生树立个人创业观念。就业指导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开办自己的公司。四是要指导大学生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摆脱过多依赖政府、依赖学校的观念,要主动地追求自身利益。五是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如今是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是素质型人才。要全面发展德、智、体,尤其突出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是与就业指导有区别的,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共性,缺少个性化,而不是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个人进行指导。但,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也同就业指导存在着共性.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其本质是突出就业指导的个陛化。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都有自己的优势、个性。针对不同学生挖掘他们的不同潜力。不局限于系统理论的介绍、讨论。要注重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主动参
篇8: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论文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论文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形成崭新的高职教学模式,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教育 教育规律
我院是一所年轻的职业技术院校,通过近几来的发展,我院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摆脱了中专放大型的影响,形成了一整套崭新的教学模式,先后形成了29个专业,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院坚持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了地方与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商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摸式的现实意义
1.就业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力盘源泉。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二十余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院校也表明.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培养方案,毕业生就受欢迎,学校发展就快。实践证明,适合经济发展、就业率高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2.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其特色。
大众化时代的人才标准是多元的。只要培养的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就是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加上爱岗敬业的精神将使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3.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希望之路
科学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成长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尽快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希望之路。
4.扰业导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家庭收入多数处于中低收人水平,这些家庭更关心子女通过高等教育后能否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位置,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就业导向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愿望。
5.就业状况应是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毕业生就业状况纳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结果更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的实际状况。
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高职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效益明显增强。
1.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根高职教学计划,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把理论课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把知识传授型的内容也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而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删除及必要的“削枝强干”,去除或精简公式的指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对必需的理论教学,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方法,讲授中要求“少而精”,对学人学前已接触过的重点部分放在加强上,借以巩固和加深;对以前未讲过或讲得少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以前讲过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穿线”,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较全面的掌握,并再提高一步。
2.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面、块、点”教学方式。
即总体抓面,保证学生学完所有教学计划安排的内容,使其水平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选修课,并制定有关政策,开放所有的实验室、机房等,使这些学生“吃饱”。每学期在全院选出拔尖学生,发放奖学金,以“点”的方式,实施专项培养,为他们专升本继续深造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进修专业研修。
3.增加实验、实习、设计的比例,突出动手力。
在高职学生的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应该注事两点:一是对课程设计、毕业役计、实验实习等实行单列课,即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精力做实验、实习。单列课时,以保证动手能力训练的时间和效果;二是在实验、实习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为高职学生的实验、实习任务书,以加强针对性,取消教师的具体指导,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习任务,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
在对一般的课程实行理论、技能双重考核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不同专业技能的要求,重点对相应专业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比如对英语课的考核可以突出语言应用能力,增加口语的实测,重点考核其会话、语言掌握程度;计算机理论课与实际操作课的比例调整为各50%每个学生单独进行实训考试,实际操作不合格者取消理论考试资格,此科另行考试(重修)。上述做法可以突出能力培养,效果较好,学生也很感兴趣。同时学院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实验室或不同专业教室从早到晚向学生开放,可举办一些象外语角、讲座、学习班等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其它课程可以采取半开卷半闭卷、分组大作业、公开答辩等新的考试方法,以突出实训考核。
5.根据高职特点选用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书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是基本工具。但是,高职教育仍然是大量借用本、专科普教学术、学科型教材,这种状态无法解决产业型专业急需多种知识和实践训练的职教教材的矛盾;无法解决有限时间与借用教材间的矛盾;无法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技能多向”的目标;无法选用适合职教的教学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合格的`教材难于构建以教材为依托的课程组合模块,和课程组合模块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因此,要非常重视高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工作,尝院可以专门成立高职教材选定领导小组,、组织各专业系部和专业教师进行选定并制定自编戳封却划。确定教材采用自编与选用相结合的原则,一选用教材以内容精炼,着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技术成熟、管理规范的教材为主;自编教材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既考虑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又考虑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还有必要组织教师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进行消化、吸收,并引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音像、电子教材、网络等,以提高教材质量。学院可以自编高职基础教材在高职班试用。
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围绕专业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可以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决策管理。
一是协助学院确定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明确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则应来自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要求。通过专业委员会可使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砌起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二是参与专业设置论证。高职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在专业设置上就应以市场经济导向为原则。因此,不仅要分析当前经济状态下的专业人才结构和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还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带来的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动态因素,使专业设置既具市场性又有超前性。通过专业委员会及时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帮助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使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
三是为师资培养和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特色、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学院应该与地方企业实行校企联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培训基地。学院每年可以选派一批符合高职教学要求、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期限的实践和调研,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对评上双师型教师的,在工资待遇、职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总之,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职业技术教育规律,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推动培养目标的明确,师资与仪器设备、实践工厂、工场的配备,并通过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及改革教学方法来达到“纲举目张”,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篇9: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主要临床课程实践能力的探索教育论文
【关键词】学生,医科;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受关注的问题之一[1]。医学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是其实践性更强,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只有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结合培养目标,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其它临床医学学科专业是这样,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也如此。为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关教育工作者曾做过有益的探讨[2,3]。我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医学影像人才。因此,如何加强本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探索和思考。
1 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一个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本科学生,使其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必不可少,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增强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医学实践性强,尤其是进入临床主要课程学习阶段后,临床实践成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一阶段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具体体现,医学影像学专业也不例外。需要加强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篇10: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主要临床课程实践能力的探索教育论文
不同的医学学科专业,主要的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各有其特点。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别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常表现为如下几方面:①教学内容需要用图片说明;②通过实验室观看教学片影像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临床那样的效果;③教学片或影像资料可以从既往的片库或互联网上获得,因此,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与病人直接接触,不存在因为在病人身上检查所造成的资源不足的问题;④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关系密切,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进行影像学习;⑤影像学科的工作目标多数情况下最终仍然是为临床提供疾病的影像诊断(介入治疗依然是少数),因此,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是主要的技能之一;⑥影像技术训练可以在练习者身上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进行。
篇11: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主要临床课程实践能力的探索教育论文
3.1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疾病的诊断过程是对具体临床现象或临床问题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临床思维活动是高级电脑和先进设备所不能取代的联系与整合过程,经验丰富的医师在收集资料时就已开始了积极的思维活动,对疾病的本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样是这样。医学影像学是利用特殊设备使人体组织器官形成影像,通过对人体组织器官影像的观察,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在专业主要课程的实践教学上,应积极探索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各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影像诊断思维。比如,理论课授课,在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讲完某个疾病后,可以尝试引入临床影像实例,先介绍病例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然后展示病例的影像图片,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通过这种接近临床真实情景的方法,可能既会加深学生对该病的记忆,同时又会对临床实践中影像诊断过程有所了解,对培养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影像诊断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3.2 充分利用影像图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如前面所述,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例如《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核医学》等,通过实验室观看教学影像片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临床那样的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影像实验室的图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例如,一次见习可按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不妨称为“授人以渔”,由教师按照教学要求把本次见习内容的影像表现进行讲解,要向学生说明疾病的影像表现没有固定的模式,讲解的只是共性的表现,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比如肿瘤有大有小,影像上常表现为肿块或结节,而不应以看到某一张片的表现是这样,就认为这个疾病就是这个样子;然后由学生自己阅片、分析,教师现场答疑,这个时段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影像图库包括影像实物片和电脑上的图像,使学生充分认识一种疾病的多样表现及其共性表现。第二个步骤是在下课前教师再用适当时间根据学生在阅片过程中提出的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总结,这一过程让学生参与进行讨论。第一个步骤可能有利于系统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帮助学生理解,引领学生入门,因为教师作为有临床经验者,认为不复杂的东西,在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简单的,再加上课程进程中并不鲜见的上午4、5节是理论课,下午6、7节是见习课,学生来不及复习消化;第二个步骤解决了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的疑惑,甚至有的疑惑是以前教师不曾思考过的,这同样锻炼了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查询有关资料,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学会互相交流,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根据教学进程,适时调整见习方式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累积的教学内容逐渐增多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就应适时调整见习方式。比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见习,这时就可以尝试以临床实践中放射科集体阅片的方式进行,由教师主持,学生通过对有临床资料的病例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和依据,如果是单一的临床影像检查病例,还应提出下一步应考虑进行的其它影像检查方法,然后由教师作分析、点评、总结,纠正学生的诊断思维中的不当之处。这种见习方式不宜在课程刚开始时进行,因为那个阶段学生还没有知识的积累。课堂上,还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根据影像图片学习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使学生学会规范化影像诊断报告书的书写,以提高其临床技能。
3.4 培养学生主观思维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能力,认识学科间联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学习
正如上述提到的疾病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而且相同的疾病可有不同表现,不同疾病也可有相同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无论X线还是CT检查,肺部的斑片状影,可见于炎症,也可见于结核或出血、水肿及其他病变,单纯依据影像表现做诊断可能会有差错,只有通过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防止主观、片面或僵化的思维方法。还可以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强调,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学好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不仅是目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需要,也是临床实践中影像诊断的需要。
3.5 开设第二课堂
开设第二课堂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课外不定期分批适当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放射科、超声检查室等部门观摩、学习,使学生通过这种对临床影像科室的观摩、学习,熟悉其工作流程,为日后临床实习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容易融入临床情景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师在临床工作中的言行,培养学生参与临床实践的自觉性、使命感及责任感,使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懂得在医学实践中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自觉把医德规范变成自己的行动。
3.6 提高学生操作动手能力
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为此,除了在课程学时安排上,使本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课时达到或接近总课时的50%外,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例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这门课程,像CT检查和X线投照中的摆位,可以尝试先见习,然后进行理论课授课,最后再安排学生在同学中自己练习。同样,《超声学》的操作检查,可以尝试利用实验室的超声诊断仪让学生在同学间进行练习。
3.7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互相交流和协作
在临床实践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在诊疗中也不可能完全正确,需要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影像思维能力。临床工作是一项需要医师之间、医护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学会从失败中提高自己,学会互相交流、团结协作。
总之,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强调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影像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影像技能的提高常常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刻苦的学习、不断的钻研和反复的实践,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于博瀛.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7):40-41.
[2]张俊祥,陈建方,时凤,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2008,6(8):820-821.
[3]王培源,姜兴岳,范万峰,等.多媒体在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3):248-250.
★ 会计学论文
★ 会计学论文范文
★ 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学论文题目
【试论独立学院以职业化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论文(整理11篇)】相关文章:
法学论文题目2022-12-10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试论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论文2022-09-23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2022-05-06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2023-10-29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2022-05-06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2024-01-05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2023-02-02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
试论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关键词论文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