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关键词论文(推荐9篇)由网友“wojiushiyinyi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试论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关键词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试论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关键词论文
一般说来。教学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的内涵基本相同,如美国加拿大等国的CBE教学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教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等: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实践课教学模式。这种层面的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确定相应的教学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等教学要素和过程: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又叫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等。这一层面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指教学的操作。整体看来,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合作实施、探究分析等几个关键词加以粗线条勾勒。
一、能力本位
社区学院是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承担机构。大致说来,两国的社区学院都是以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起源于北美地区的能力本位运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改革的方向。
(一)能力本位的核心内涵
人们基于不同的能力观,对能力本位中的“能力”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CBE理论的核心观念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它的重要特点是其课程设置、教学设施配置等完全服从于市场需求以及实际岗位的需要。能力不能等同于操作行为,能力是看不见的个体的内在素质(personalqualitiesorattributes)。作为个体内在素质的能力,它具有整体性,虽然它也可分解为若干要素,但是作为整体性的素质结构的功能远大于各能力要索的整合。循此思路。当前国际职教界主张开发“关键能力”以培养学生对职业变化的适应力也是对这种能力观的进一步延伸。“关键能力”也成了除学生需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之外所必须的核心技能、基本技能、现场技能、知行技能、必要技能。因此。能力本位中的“能力”内涵由最初的岗位职业能力演化为了岗位职业能力与基本技能的整合体。
(二)能力本位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教学比较,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根据能力需要。制定教学方案;按学生的能力表现实施教学;个别施教(个别化);学习内容按每个学生自己的需要确定;反馈及时:借助多种媒介、资料学习;能力教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为主;实习场所,实做为主;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客观标准:学生与已设定并且已知的学习目标竞争等。整体看来。能力本位教学具有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以学生主体参与及个别化教学为主,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开放等特点。
(三)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实施的核心步骤
美国加拿大社区学院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步骤:
1 就业市场调查。社区学院在确定其所设置的专业和职业岗位方向、人才培养规格、办学层次等问题之前,都会先请相关专家进行就业市场调查。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以了解社区的实际需求,论证可行性。调研的具体方式通常包括调查问卷及访谈。通过调查了解社区近期的就业市场状况。如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哪些职业会有多少雇员空缺,哪些职业有进一步提高雇员能力、水平的要求。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选出市场急需的而本校又有能力开设的专业。出具可行性报告,确定某一专业的设置或者某一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2 职业能力的分析(DACUM表的制作)。职业能力分析是指在确定设置某个专业方向之后,由此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通过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探讨本行业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需具备的能力,制定DACUM分析表,从而确定此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及课程安排等问题。
3 教学设计与开发。在DACUM能力分析表的基础上,由教育专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学习模块方案。每一个学习模块对应一种专项技能,它包括技能学习指导书、教材、讲稿、实习实验指导书、设备操作手册、音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同时指明实习场地、指导教师所在地及此专项技能的考核标准等。每个模块都可能包含多学科知识,是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此项技能的学习资料。
4 教学的实施。在CBE的模式下,学生不受年龄和入学时间限制,随时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入学后先发给他一张所学专业的DACUM表,使其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及其能力需求有个总体概念。然后对学生进行个人技能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情况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己掌握的模块可以跳过。直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工作是给与学生必要的辅助、指导,监督教学进度,管理教学设施并维护教学环境。
5 能力的评估。根据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能力目标。由教师学员共同参与评价。随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
二、模块化课程
模块化课程是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按照通常的理解,模块就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它包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陈述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经验。单位、学习包、组件、要素、部分等术语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界对模块的别样称呼。
(一)美国加拿大模块化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美国加拿大的模块化课程一般都有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介绍性材料。介绍与说明该学习模块的使用方法。学习该模块应具备的基础,并简要概括模块的主要内容。
2 学习目标。陈述学习者在该模块学习结束后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在这里学习者可明确了解到关于操作水平、考评标准、考评条件与方法等。
3 尝试性前测。此测验用以确定学习者的入学水平,以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4 学习经验与学习活动。这部分内容取决于能力的类型与复杂程度。主要是有个学习活动、学习资源、诊断性自测等安排,是模块的主体部分。
5 资源材料,指明在各项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起参考作用的各种资源材料,也包括补救性的学习材料以及提高性的学习材料。
6 最终能力测评。明确说明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考评标准,考评场所与考评人员。
(二)模块化课程的开发步骤
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主要通过DACUM(DevelopingaCurriculum)方法系统进行开发。其主要的开发步骤为:
1 确定所要分析的职业及其工作结构,概述工作或技能的综合性领域。
2 确定该职业的各项职责和工作任务,包括确定所研究职业的专业职位,如技术员、销售员等。
3 讨论确定岗位所需的主要能力,其具体方法是由各委员列出该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的综合能力,并进而讨论出每一种综合能力所需具备的一组专项技能,然后将每一种技能归纳为不超过8个字的动宾短语,如“熟练操作电脑”等。通常每种职业能力由8-12种综合能力构成,每一种综合能力又涵盖了6-30种专项能力,每种专项能力构成一个学习模块。其中每一学习模块都涵盖了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等可操作性指标。
4 对所确定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制作DACUM表格。经过对每一组技能的仔细研究与推敲,确定该组技能的重要性排序,这一顺序决定了各种技能学习时间的先后,最终制成DACUM表格。
三、合作实施
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合作实施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一是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与社区、行业、企业的合作;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三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与社区、行业、企业的合作
在美国、加拿大,社区、行业、企业等所代表的外部力量一直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之中。如在两国的社区学院都组建有董事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
社区学院内部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社区学院董事会是学院唯一的法定权力机构,享有裁决学院事务的最高决策权。学院董事会主要负责学院的各种规划,聘任或解聘校长,购置、建设和维修校舍及设备,批准学院的预算等。学院董事会成员由社区学院所在学区公民在各界人士中推选,成员中既有学院代表、学生代表:也有熟悉、热衷于当地教育事业的著名人士和企业家:还有一部分是该社区的普通居民。社区学院的具体行政工作由院长负责。主要包括:负责招聘教师及对教师的考核,为学院发展筹集经费。负责与州有关机构、当地公众、团体、其他社区学院的联系。向董事会报告并商讨工作等。社区学院内部分设系或教研室负责学院的具体教学工作,如制定课程表、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考核新教师等。许多社区学院还设置了研究室,研究本学院学生、教师、教学工作、行政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专业顾问委员会一般由8-12名职业能力分析人员、一名协调员和一名秘书组成。职业能力分析人员主要由在企业长期从事该项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来担任。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分析市场需求。确定岗位任务,制定cADUM表,参与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等。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
受杜威等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加拿大的教学常常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处于指导、辅助地位,学生主体,师生合作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十分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演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就促成了教师角色与职能的重大变化。在能力本位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常常是“资源人”(resourceperson)或辅导员(fa-cilitator)。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开发和安排各种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记录和管理学习者学习进度、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评定等月。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师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强调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论题。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十分注重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精神。以加拿大雷克兰迪农学院的农业职业教育为例,该学院开设的一门“学生管理农场”的课程,其开设的目的有四个: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和正在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评估商业活动的成效,提高决策能力:学会在合作共事时,理解和尊重其他成员。
四、探究分析
探究分析是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前所述,探究分析渗透在了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方面。
(一)教学前的探究分析
在教学实施前,由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顾问委员会通过对市场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确定CADUM表格。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形成CADUM表格后,课程专家通过探究分析活动,形成若干专项能力及其相对应的模块课程。
(二)教学中的探究分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探究分析,常常体现为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如在加拿大雷克兰迪农学院的学生管理课程实施中,每20个学生共同经营管理720英亩的学校农场。每一年种什么、种多少、到哪里买种子。买化肥,卖粮食、是进行期货交易还是进行现货交易等等都有学生自己决定。20个学生分成生产组、财务组、市场组、人力资源管理组等,每个组每星期召开一次商务会议,集团讨论有关事宜,形成商务报告。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饱含了学生探究分析的过程。
(三)教学后的探究分析
能力本位评价的主要特征有:重视实际操作技能。采用标准参照评价方式,评价证据满足每一项能力要求,连续性评价而非一次性评价,主张评价情境尽可能与实际工作情境向接近等,根据产业指导机构或优秀从业者的特质分析所制定出明确公开的能力标准,评价者以工作场所的一线行政与管理人员为主,评价证据主要来自于工组场所实际操作表现。辅以其他证据,以证据的质量决定评价的客观性等。可见,在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常常通过由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多维目标组成、标准相对客观的评价系统来完成。而这一评价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在循环往复的探究行动中不断完善。
篇2: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一、引言
社会经过一段发展产生的产品就是职业教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产品,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品。职业教育与社会相互受益,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义务和职责。国家要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就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高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可以促进就业率提升,也可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所以要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新力量。职业教育在各个国家也已经形成了一些模式,如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确定将600多所本科高校转向职业教育;加拿大CBE模式,转专业学分可互认;新加坡“教学工厂”办学模式,企业老总参与校董事会;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澳大利亚TAFF教学模式等等,它的模式还在发展中,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模式。[1]国家各地都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可以在附近升学,就业也可以在附近。职业教育是替代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作用的一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比较低,让高等教育对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成为可能。职业教育的大众化使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满足了这个需求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使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加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原因。[2]职业教育要从工业社会到信息与服务社会的转型,它的发展趋势时逐渐大众化、规范化,使普通人也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并得到相关正规化的证书。当然职业教育也要满足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但也要形成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思想,把学生的职业观端正,把中国高等教育种类丰富了,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完善了。在21世纪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当然现在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把观念转变,实施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
三、职业教学的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一,实践中应用创新。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开阔教学新领地,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管理、教师成长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就业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可以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创新应用能力。学生创业就业作为一个切入点,解决了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对人才优化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模式改革,可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与企业要求相匹配,让学生的能力提高,从而更积极地就业创业[1]。如职业教育中的汽修专业,这个专业就是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到汽修实际岗位,实践中创新一些方法,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第二,创新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的重构。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里的各个专职专业的人才需要很多,可以说供不应求。那么就需要人们对教学内容的重组结构,把教学方法分层次,可以让基础不同的同学,通过应用能力的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在各个教学层次上输送不同程度的创新应用能力,就像游戏过关一样,人们要不断突破自己。再来人们在互相协作中把可利用的因素进行相互结合,通过创新能力在教学上,让学生更爱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如在教学内容上旅游这个专业,人们可以这样在旅游时,人们平常都只是教学生讲一下这个地理位置的传说、历史、名人故居等等,其实顾客有可能在来的`路上做了基本了解,所以要缩短这方面的说辞,可以教学生一些小技能或者学生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充分地调动气氛。从而让创新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重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三,适应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既然人们把创新能力用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里,人们就要让学生适应,由于现在社会信息更新快,人们也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更要多方位地传授知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不仅要理论指导更要在实践中启发学生更好地适应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如艺术设计传媒专业是个信息更新很快的专业,它跟财经、旅游、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医生、公共事业等专业都有相关,就需要人们或多或少地接触这些专业,而且要创新地去接受,因为人们是不可能记住这么多相关知识的,这也看人们的创新能力了。
四、结束语
实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能提高职业教育中的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的发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更有竞争力地能胜任一些工作。树立以创新能力的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型、针对型适用型等的人才,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当然人们也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有冒险的精神,挖掘自己的潜能,而培养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应用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曹志宏等.基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_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研究报告选登,(16):92-95.
[2]白英才.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高校教学研究,(01):68-69.
[3]张升堂,施龙青.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组织管理,(13):38-39.
篇3:职业教育模拟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职业教育模拟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论文关键词:角色扮演法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角色扮演法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应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模式,发现角色扮演法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大性,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沟通、分析、实践等综合能力。证明角色扮演法对药学职业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人”。因此笔者在我校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模拟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于1960年所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就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角色扮演法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1应用目的
中职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在学习中仍习惯性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客体地位,学习积极性差讲授法不能真正引发主动思考,容易出现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并且学习行为和成果都是个体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极少,不利于培养合作交往的行为习惯。“实践出真知”。笔者希望通过情景模拟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丰富经验,引发主动思考,在交往中产生更多思想碰撞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分析、实践等综合能力,促进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2实施过程
2.1内容和要求
依据医药门店购销员工作要求和课程标准,“问病推药”技能是《医学基础护》课程“疾病基本知识”模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根据与岗位任务相关度制定评分标准:穿工作服,服装、仪容整洁,举止大方,语言得体、口齿清楚、陈述流畅、有技巧,查询问题正确、有针对性、能说出可能的诊断,能合理推介药品并比较优缺点,能正确说明用药注意事项、提出促进康复和指导就诊的建议。
2.2程序和方法
以医药门店为背景,以常见疾病诊治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轮流表演。课前全体组员讨论准备“剧本”,每次实训每组选派两名同学作为代表,分别扮演“顾客”和“药品购销员”。“顾客”的任务是陈述主要症状。“药品购销员”的任务是查询疾病、推介药品、提出建议。各组表演完后小组间根据评分标准互评,分析优点和不足,并给予评分,记录团体成绩,最后由教师总评。
3应用效果
3.1问卷调查
在期末随机抽取级中职药剂专业4个班18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07%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模式;79.90%的学生认为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兴趣;76.09%的学生表示所学的知识得到较好的联系和巩固;84.78%的学生表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84.24%的学生表示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提高;69.02%的学生表示独立思考、自学能力得到提高;76.09%的学生认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71.20%的学生认为参与完成这样的实训有成就感;82.61%的学生表示该法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64.13%的学生表示明确评分标准要求;61.96%的学生表示评分标准详细、合理;45.11%的学生表示同学点评意见合理、客观、公平;90.76%的学生认为教师点评对提高知识与技能有所帮助。可见,角色扮演法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调动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沟通、分析、实践等综合能力。评分标准和教师点评有助于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要求,加强了师生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存在问题
有些学生未能适应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表现在:
第一,个别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一是因个性害羞、害怕出丑等心理障碍不愿参与活动。二是缺乏“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与小组伙伴息息相关的联系,把自己作为孤立的学习个体游离于小组之外。三是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有些学生对评分标准理解不准确、评分态度不认真、语言表达能力差,导致多数同学认为小组互评不够详细、欠缺客观公正。
4改进策略
4.1激励交往热情
教学活动是师生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平台。对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缺乏参与的问题,一是改变评价方式。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二是设置激励制度,对于积极参与的同学给予加分奖励。三是教师的鼓励和肯定。通过多方面激发学生的信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促进全员参与活动。
4.2培养交往技能
小组合作交流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应用初期,学生因生疏会出现表达不清、秩序混乱等状况。有些学生心直口快,词不达意;有些学生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有些学生不认真听,无话可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如“说明白”、“听清楚”:一是要求先想后说,二是进行复述练习,三是安排发言顺序。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就会得到逐步提高。
角色扮演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加强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而且通过小组互评,激发组际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了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强化、表达沟通能力和实践技能都得到了提高,对药学职业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篇4: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由单一的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综合性教育就是要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最新的方法、手段,迅速、准确而又有效地综合起来进行传授。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早日适应“四化”的高素质人才,只靠单一的学科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综合性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和高科技的人才。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是各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其中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比较先进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数字化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搞好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是必要的条件。数字化教学资源既可以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又可以支持校内的网络化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正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种无国界、无校园的新的教育方式正向我们走来,网络化教学必将给传统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随着网络教学的长足发展,加快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高等职业教育稳定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加快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多媒体教学师资培训,推进资源建设工作进程。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带来了教育对象、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总体设计能力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面向教师举办多媒体网络教学培训、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培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激发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极大热情,为网络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资源库建立提供有效的资源保证。伴随网络教学的发展,今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师资培训活动。
2.制定措施、强化落实,调动教师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网络教学的资源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应当在政策激励、目标引导、活动促进等方面制定有效办法,落实政策措施,给教师资源建设以原动力。(1)政策激励。通过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进行资源建设,从而推动资源建设工作上台阶。所以学校相应的政策激励必将调动教师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2)目标引导。应当根据教学改革及资源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向教师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师明确不同阶段的努力方向。比如,当前阶段提出基本建设目标是建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而今后两年资源建设目标是会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3)活动促进。就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资源建设上数量、出精品,以保证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教学资源质量的稳步提高。
3.搞好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充实而完善的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资源建设中应随着网络教学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不断地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的功能和内容,既要做好资源的开发建设,又要做好对现有教学资源的重组、整合和改造工作,也就是按照数字化、多媒体的技术要求对现有的数字资源予以编制、调整、修改、补充和完善,以适应多媒体教学和网上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再者,建设充实而完善的课程教学和教育资源,是推进资源共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资源建设的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制高点,建立课程资料和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是资源建设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开展这项工作,可以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整理、改编,引进其它的优质资源,自建精品课程和课件等多种途径,不断充实教学信息和多媒体资源,同时要注意收集、存储多种优秀教案和各学科备课资料、教学论文、期刊等教学资料,建立素材资料库,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创造条件,下载网上教育信息,存储与教育有关的视听材料、图书目录和各种图书资料,为数字化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服务。
二、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其中包含了教师、媒体、学生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数字化的教学模式。适应于不同的学习环境,在不同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列出三种主要的基于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媒体的教学模式。
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通过一定的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的媒体既包含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的视听媒体。学生接受来自于教师、计算机传递的教学信息,同时,学生向教师传递各种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进度,控制教学过程。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2.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家里、社会上任何地方,利用各种学习资料、教材、视听媒体、图书馆、互联网络上的各种学习信息进行学习,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只是通过编制各种教材,给学生答疑,间接地辅导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步调由学生自己安排和决定。
3.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课题等台作性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模式主要是建立在计算机协同工作的技术基础上,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来指导学生。学生既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
从这三种典型模式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扩展了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同时通过互联网络,教学内容可以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2)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所取代。
(3)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学习。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刨造能力、自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各方面的.能力。
(4)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促进者。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处理所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努力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建立虚拟实验室,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教学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虚拟实验以设计仿真为主,依托网络的开放式实验环境,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人员、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测试和远程实验,基本涵盖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不必到实验室就能进行相关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目前,虚拟实验已成为高校各种常规实验的一种重要补充,而且,作为复杂系统的设计、仿真与验证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和科研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为各种教学演示实验提供新的模式,对理工专业而言,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一些较复杂的互动性演示实验,因为受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和手段的限制,演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实验室利用能够提供实物模拟图形的软件,设计出一套远程教学实验系统,将复杂的实验及笨重的仪器设备等装置通过网络搬进教室。良好的演示效果,给人以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一些课程得以在教室内采用边讲解、边实验、边讨论的灵活方式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动者”。 实验教学需要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电工电子实验为例,实验室吸收几个厂家产品的先进成果,开发出EDA通用实验开发系统,其软件平台提供了在国内外高校和电子技术界广为应用的优秀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环境,基本能满足学生进行常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研的要求。新的实验模式利用计算机和功能强大的软件工具,加入自己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在这个实验室里学习电工学、电路理论、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做虚拟电子实验,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成为一件十分轻松愉快的事情。同时,也使学生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网上虚拟实验室建立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核心,利用各种虚拟实验仪器和设备,对实验模型进行实时仿真,获得相应的实验数据,以达到教学和科研的目的。学生通过因特网或校园网进入该虚拟实验室后,即可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自由选择实验仪器和元器件进行连接,并测试数据。实验中若遇到问题可马上在网上发布,一方面教师可进行辅导答疑,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可用电子邮件发给教师,师生均可通过信息查询部分查看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与实验成绩。与传统实验室相比,网上虚拟实验室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功能强大,实用性强。由于虚拟仪器、虚拟元器件齐全,因而可实现传统实验方式无法达到的功能。而且,虚拟仪器模型准确、精度高、工作可靠,不仅节省实验时间,还可以方便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利用打印机直接打印实验数据。
(2)成本低廉,易于管理。因为在虚拟实验室里的实验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而软件能不断升级,及时补充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器件,所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因经费短缺、使用不当、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对实验发展的制约。
(3)适于远程和开放式实验教学。虚拟实验以设计仿真为主,依托网络的开放式实验环境,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人员、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测试和远程实验,基本涵盖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不必到实验室就能进行相关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
四、建立学生成绩考评数字化系统
学生考试试题制作、存储、调用和考试成绩评定、存档数字化是数字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应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理论试题及实验操作试题编制成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试题库,考试时只需学生输入考号即可随机调用试题。当学生答完试卷后,用鼠标单击“提交”,就可以完成考试过程。对于客观试题.计算机可以马上给出评定成绩。主观试题在教师进行评析后给出成绩。学生的试卷可以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刻录在一张光盘上存档备案,实现“试卷”存档的数字化。
总之,数字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红印.关于数字化教学实验系统的一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8).
[2]孙立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7,(7).
[3]曹雨.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
[4]葛丽萍.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辽宁师专学报,,(3).
篇5: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为“工业4.0”战略实施提供了大量人才,其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效地习得这两方面能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的基石,旨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德国经济腾飞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职业学校依据各州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则根据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条例》进行实践教学。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滕斯(DMertens)于1974年在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SchluesselQualifikation)的概念,又称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ultusministerKonferenz,简称KMK)于宣布决定在职业学校使用“学习领域”课程,此课程方案由实际职业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与课堂教学经验融合设计成“学习领域”,最终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加以实施,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内涵
(一)概念
起源于德国改革教育学学派的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获得职业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通过缔结“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手脑并用效果的教学形式[1]。上世纪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学者杨克和迈尔(Jank&Meyer)将行动导向教学定义为: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且全面参与的教学活动,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环节。
(二)特征
为了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即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等三大能力这一行动目标,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性地就业于职业工作岗位,德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工作过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行动导向”的设计理念,我们将这些具备行动导向教学特征的方法统称为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此模式具备以下四大行动导向特征[2]:一是学生导向。学生作为行动的主体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师仅扮演协调人、参与者的角色,协助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二是全面能力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即专业、方法、社会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根本,即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一体化成长。三是自发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观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强调学生自发地、有意识地处理问题,按照自我意愿唤醒学习动机。学生自发的学习兴趣不会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消失,反而会持续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主动积极地学习。四是产品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个可以使用的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产品[3]。此种行动产品主要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演,如角色扮演、舞蹈、歌剧等;二是学生生产产品,可以是铜像、壁报、拼贴画等;三是学生设计学习计划或项目,例如演出、展览、学生家长会、郊游、竞赛等。
二、发展沿革
二战后的德国受占领国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呈现“泛智化”倾向[4],基于学科课程结构化导向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战后经济复苏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这种知识取向、弱化技能的职业教育发展引发了整个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讨论。他们反对在职业学校中只针对学生进行单向技能的训练,传授脱离职业实践、“去背景”的理论知识,主张职业学校由“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5];反对单项技能训练,主张让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职业要求与规范处理问题。这些主张推动了职业教育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结构化教学模式转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从时间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导程度两个维度加以表述,行动导向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占领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如表1所示。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德国职业教育至今已由培养行动导向的职业行动能力模式过渡到培养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素质模式,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仍主导着教学活动,并将长期存在。笔者的观点是,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在教学方法层面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工作过程导向更侧重于学生胜任整个工作过程,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指导课程开发。职业行动能力所包含的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同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三、方法介绍
(一)教学模式
德国职业界中的工作过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六个步骤进行。但因工作过程的要素,即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等是动态变化的,导致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必须与职业工作结构相适应。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学生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该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以改变学生的行动为目标,以行动为方式,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工作步骤的行动方式[6]。下页表2选取德国的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作过程分析法等五种行动导向职业教育典型教学方法,从特征、行动模式、教学意义和适用教学地点等四个层面进行了说明。以上五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可大致按照问题提出———准备———进入———加工———评估等五个步骤来进行。在准备阶段,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行动目标,根据项目前提条件、学生先前经验及对任务的理解程度等考虑可行性;在进入阶段,教师将学生置于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中并与学生约定要实现的行动产品;在加工阶段,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协调人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在评估阶段,学生先按照分组小结各部分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对最终成果进行总结,并且回顾整个工作过程。
(二)方法选用
德国职业教育学者尤根彼得(JoergPeterPahl在《培训教学方法》[7]一书中列举了近60种以行动导向理念设计的培训教学方法,根据所侧重的教学目的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早期的柏林学派[8]构建了柏林模式教学条件分析图以帮助教师做出取舍。柏林学派认为,教师要从水平维度的教学结构分析和垂直维度的教学因素分析两方面入手,在课前准备好学生所需材料,分析项目存在的先前条件。柏林模式教学分析图详解如图1所示。1.结构分析先对学生的人文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结构分析。例如,在旧建筑物的拆迁课上,人文条件是:有30名学生,其中市内学生20名,市外学生10名;市内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较差;市外学生知识基础功底好,但思维不够积极活跃。社会条件是:教师将旧建筑物拆迁理论课安排在教室内进行,实践课安排在职业学校的实训室开展,学生可根据需要与当地的建筑管理局或建筑公司取得联系。2.因素分析以上结构分析的结果制约目标、项目、方法、媒体这四方面因素的.选取和使用,且这四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教师不宜要求全体学生达到同样的目标;要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项目;依据结构和因素分析的结果,将方法暂选为项目教学法,使用媒体为多媒体操作平台等。因此,笔者主张,在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中,可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教学方法:第一,按照课堂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二,依据学生典型的行动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教师需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模式、知识结构和水平,合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需求;第三,根据当前教学条件限制选择教学方法,学习地点、教学器材、时间和经济成本、班级规模等条件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近些年,德国逐渐认识到只有制造业才能保证本国稳固的就业机会,于在汉诺威提出要通过“工业4.0”振兴本国制造业,实现经济新跨越。,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9]。5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需要人力资本的转型与提升。制造业的转型提升再次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培养具备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稳步发展和有效融合,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因此,国内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目前使用较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10]应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在教学环节中紧密相连,以行动和工作导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WernerJank,HilbertMeyer.DidaktischeModelle.Cornelsen[M].Berlin:CornelsenScriptorVerlag,:315.
[2]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3]徐磊,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3):157-160.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2.
[5]易艳明,吉利.德国能力导向职教思想的理论、实践与价值取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4):55-60.
[6]傅伟,袁强,等.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4):91-93.
[7]Joerg-PeterPahl.Ausbildungs-undUnterrichtsver-fahren[M].Bielefeld,.
[8]Prof.Dr.KlausJenewein.ScriptVorlesungDidaktikundCurriculumentwicklung[G].2006:17.
[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10]李政.“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观念的转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38-44.
篇6:浅析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我校不断提高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并不断改革与实践,在几年的实际教学中已初见成效。本文主要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一线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数控一体化教学就是采取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并且所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都在实训车间进行,改变过去理论课和实践课老师分别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面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的逐渐缺少,质量不断下滑的现状,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大胆实践改革创新。为此,我校的一体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因此,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数控一体化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然而,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值得大家探讨和注意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是当前一些技工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主要阻力和难题。在此,我把在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下面主要是基于数控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一、硬件方面
(一)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数控机床的配备
数控一体化教学注重的是要在实习场所进行。但是,有些技上学校虽然数控专业己开设数届,然而数控实习设备却少的可怜,甚至有的学校连一台数控设备都没有,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技工学校要想开设数控加工专业必须加强数控实习设备的投资,这也是某些技工学校目前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多媒体设备的配备
很多人认为数控一体化教学只需要数控实习设备就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数控一体化教学中的实际操作的教学过程往往需要老师利用实习设备现场演示,然而教师演示时受现场情况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看清老师的操作过程,并且受实习现场嘈杂环境的影响实习教师的声音学生根本听不清。这样老师只有反复的给学生再单独的演示,而有些学生还是不能看清老师的演示过程。正可谓,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把老师实习操作的过程用录像机录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投影机上播放效果就好多了。现在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做的很好了,然而大多数学校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够配备这种教学设施。
(三)提升办学层次,加强一体化教学中心的建设
要想使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要多增加机床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还要加大一体化教学中心的建设力度。一体化教学中心就是把过去相互独立的专业理论课教室、实验室(CAD/CAM室、数控仿真实验室)和实习车间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能够真正体现一体化教学的突出优势,使学生们能够克服过去理论和实践知识相脱节的毛病。那么,怎样才能建设一个合格的一体化教学中心呢?首先,我们要对各自的一体化教学中心进行合适的定位,确定各自学校一体化中心的档次,这样有利于我们进行资金投入的预算。其次,我们要在保障一体化教学优势的前提下,制定具有本学校特色的一体化教学中心发展规划纲要。这样不仅能够保障一体化教学的质量而且还能够使本校的一体化教学具有领先同类学校的特色水平。最后,我们要想使一体化教学中心发挥最大的效果就必须还要使一体化教学中心的设施、设备的布局打破常规教学的要求,而是要其布局为一体化教学而设,也就是说不是把所有相同教学设施和设备都放在一个地方或者一个车间而是要把它们按照工厂生产车间的流程分别放在各个不同的教室(实训室)内。这样每个教室就能够分别独立的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也才是我们的一体化教学真正达到一体化程度。
二、软件方面
(一)增强规范化教学,加快教学计划、教材的编写
由于一体化教学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期,所以国家还没有对每一个专业编写教学计划、教材。正因为如此,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章可依”,导致教学内容、课题和教学难度各不相同,非常混乱。因此,目前就需要各个学校尽快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编写适用和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授课教材(校本教材)。这是挡在一体化教学发展面前的一块大石头,我们必须尽快解决。现在有些学校做的很好己经开始着手进行编写了。但是,一体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并且要本着理论为实践技能服务的原则,理论知识不能太深太复杂但又要”够用、管用”。这就要求我们的编写者一定是长期处在一体化教学线的教育上作者。
(二)注重品牌效应,加强师资队伍的配备
说到师资问题,无非就是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师资的培养很多学校做的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培养方式单一,只是通过培训机构外出短期学习。大家都知道一体化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就是要求较强的动手实践性和时间性。因此,我建议师资的培养:一是通过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来进行,这种方式固然好但缺点是时间太短。二是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生产培训,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够使教师对数控加工的个过程及它的技能实践性有一个亲身经历,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 对于师资的引进,大部分学校只是选择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这也是一种常规的方式。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专业想具有一定知名度必须有一些专家型的人才支撑着。然而,有一位大师说过“要想培养一个专家型的人才至少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可能”。那么,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更不用说了,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从企业或其他机构聘请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技术人员或者专家。
(三)多方位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法”和”目标考核法”,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和目标考核的方法进行教学和督促学生学习。我们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在每个新课题进行之前要把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作为切入点。
我们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核方法,其中之一就是目标考核法,就是制定一定的目标通过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进行打分量化。再就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加强一体化教学的管理,提高一体化教学的质量
课堂管理是为了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和老师互相协调的过程。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体化教学的课堂管理与传统的课堂管理是一样的也需要一些规章制度。由于数控一体化教学运用许多教学方法,动用许多教学设备,所以数控一体化教学的管理难度要大得多。特别是数控一体化有实践和生产的参与,这就要求一体化教学管理不仅有常规管理还要有设备和生产的管理规则。这无形中增加了一体化教学的管理难度。为此,我们要在一体化教师内悬挂一般的教学常规,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和生产安全规程等等,并且要在学生进实习间之前就要给他们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让他们时刻要尊章实习。
由于数控一体化教学存在实践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巡视指导,对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让学生每上我一个课题要写学习收获,总结所写的知识及自我体会。
数控一体化教学的课堂管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与学生管理密不可分。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长要协助老师进行教学管理,负责本组的工卡量具、设备、实习物资的管理。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技能知识而且还使学生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管理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通过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职业教育应该加强一体化教学,大力推广一体化教学,并深化发展这种教学模式。
篇7:高等职业教育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WebQuest 设计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论证了WebQuest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优势。结合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说明了WebQuest应用于高职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必须深思的问题。传统的语言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未来创新与综合型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技术人才的要求。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土文化和经济特色,开发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课堂一切由教师掌控,模式化、理论化严重,学习者因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形成依赖心理,缺乏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更不用提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除了操作技能培训,也要重视学生高级思维的锻炼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促进学生从简单“制造”能力向高等“创造”能力的飞跃。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特别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模式。
一种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中心的、学生为主体的、以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系教授BenrieDodge和TomMarch在1995年创立,被介绍到中国的WebQuest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整合了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且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新型学习模式。WebQuest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内涵和特点正好迎合了目前实践由理论为指导、理论在实践中被深化的高职教学要求。
一、WebQuest的定义和结构
“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探究”的意思,“WebQuest”可以理解为“网络主题探究”。BenrieDodge和TomMarch把它定义为:基于WebQuest的教学是一类探究导向的学习活动,是利用网络资源的授课计划或是课程单元。在此学习模式中,课程单元通过呈现给学生一个特定的情境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另外,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导航资源,从而要求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得出创造性地解决方案。WebQuest通常由引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价(Evaluation)和结论(Conclusion)六大基本模块组成。
1.引言:设置引言就是创设特定情境,告知主题内容和背景信息,目的是为学生制定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任务:任务模块将帮助学习者聚焦到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上,特别是那些促进学习顺利进行的最终表现和成果。
3.过程:为学生完成任务要经历的步骤提供了一个“脚手架”,也就是将一个“大任务”分割成许多“小任务”。
4.资源:这是一份由教师挑选的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网络资源的清单,通常由网址链接和网络工具组成。
5.评价: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分层次制定一个评价量规,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技能、态度、能力等方面做出判断。
6.结论:总结这次活动习得的知识和经验。
二、WebQuest迎合了当今高职人才培养和特殊教学模式的需求
1.WebQuest促进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的进步靠创新,创新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必须靠教育来培养。传统高职教育普遍强调以应用技能培训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高级思维的运用和创新个性的发展,这已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对于创新型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而创新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首先,WebQuest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高级创新思维。在WcbQuest中,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理论,并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交际,在此过程中锻炼他们创新思维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面三类通常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后面三类学习结果:分析、综合和评价,通常被称为“高级思维能力”。在WebQuest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相关问题的质疑和探究、对任务的分析、资源的挑选和加工、完成任务或解决方案、评价和总结上。在研究型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提高了实践水平,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
其次,WebQuest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由于传统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影响,学校人才培养一般具有“批量化”、“覆盖化”、“单一化”等特征,忽略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从而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互补,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在WebQuest的任务模块中,教师以诊断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为依据,分配相应的角色,让学生在协作时充分展示个人的长处,提高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效率。个性化学习可以更详细而及时的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以及特长能力,并且能适时地调节学习进程和计划,让学习者得到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兴趣和探究心理,以达到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第三,WebQuest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掌握技术技能,更能体验到实践所给予的成就感和愉悦感。WebQuest中的任务可设置为职业情境的真实再现,通过对真实资源的探索和利用,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融教、学、做为一体,是理论知识从脑到手至心的有效升华。这不仅使实践教学内容多样化,更能使学生体验实践乐趣,产生实施欲和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奠定基础。
2.合理应用WebQuest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新途径的探索
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校企结合模式主要有“订单教育”、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虽然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扩大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
首先,与企业合作利用WebQuest可创造学校、教师、企业、学生多赢的局面。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教师可尝试把任务设置在完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任务是企业需要完成的一个项目或一项工作,资源包括企业内部相关资料、资深工作人员提供的有效网站和参考信息、教师提供的工具资源等,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还有企业的管理者和曾参与的工作人员。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进入的不再是虚拟的情境,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工作环境,这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实施欲和行为动力,更能使他们获得宝贵的职场经验和工作评价及指导,也能帮助他们在回到学校的继续学习中,查缺补漏,确定进一步需要提升的学习方向。教师在此模式中,要特别注意前期准备工作,如与企业的沟通、真实情境的导入、充分而有针对性的资源准备、设定WebQuest的持续时间等。任务完成过程中,保持持续高度的观察和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在此过程里,教师能发现平常课堂环境里所不能反映的问题,教学效果在真实职业情境里被直接检验,有利于完善今后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备其所需。对于学校而言,评价模块是值得注重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企业方面所给予的对于学生工作表现的评价建议对于调整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的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校方可针对突出问题进行反思,增强薄弱环节,使教学与时代接轨,适市场所需,培养为国家所用的栋梁技术人才。企业同时也是受益的一方,不仅参与了人才的培养,而且在与学生的工作交流中了解了一些创新的理念以及可能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WebQuest通常是设计一个相同的问题或任务,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吸收多方面的时代信息,创意更是层出不穷,企业通过与他们的合作交流,极有可能发现在跳出传统工作思维中的另辟蹊径,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年轻一代的沟通也有助于发现优秀人才和确定企业今后员工培训的方式方向。 其次,WebQuest虚拟任务和情境设计的仿真特点为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高职教育模式中,学生去企业实习是校企合作最普遍的形式,这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大多数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如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模式、不擅于把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不知在工作中从何处人手等诸多问题,通常会造成实习有形式无行为,有体验无经验的结果。企业也不易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和挖掘可以胜任未来职位的杰出人才。
教师在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或系统教学完成后,可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常见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探索所提供的可靠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积累经验,检验自我。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意义的过渡,更是教师对学生实现在课堂中手“把”手,到在情境中“放”开手,再到实习时“甩”开手整个知识习得应用过程中的行之有效之法。
3.WebQuest迎合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不能照搬或延续传统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要探索出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经验为依托、以培养自我知识建构探究能力为中心、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模式。
首先,WebQuest可为我们跟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助以一臂之力。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比如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的德国职业教育,以其教育系统结构完善、办学形式灵活、培养人才效率高等优势著称,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些教育理念是值得借鉴的。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职业学校使用的被称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指南。所谓学习领域的课程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它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构建而获得。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WebQuest,是上述理念的优化表现形式,细化步骤的组织方式更适合我国的教育环境也更易被教者掌握。在WebQuest中,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通过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学生把主动探究的知识建构转化为自已的内部表述,逐渐具备真正能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也更符合高职课程改革的趋势,创立真正体现职业教育职业属性的课程模式。
其次,WebQuest帮助优化教学设计,明确教学与教材的关系。在传统高职教学中,教学资源普遍以指定教材为唯一重心,教者通常把教材凌驾于教学要求之上,从而使教学迷失正确的方向。“课程的实施要以教学要求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指导。教材只是实施课程的手段之一,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符合教学要求或课程标准的要求”。WebQuest的资源模块立足于指定教材,又不局限于单一教材的使用,以教学目的与目标为指导而服务于教学。WebQuest给学生提供时下的、真实的资源,这些资料是教师直接通过网络和其他多种渠道搜集而来的,学生能从所提供的资源中获得启发,而且能够利用网络和搜索工具自主添加其他需要的新资源来解决问题。搜集材料、选择材料、分析材料、利用材料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从中习得知识和技能,一切为“学”而服务。WebQuest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提升了教材的质量,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高职应用WebQuest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注重实践,结合当地经济特色,迎合就业要求,与时俱进。WebQuest的生命力体现在它所倡导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验是自我经验形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职环境中设计WebQuest的任务模块时,应当在充分了解与迎合职业需求,特别是本土经济形势的前提之下,重“实”轻“虚”,强调实践中自我经验的独特作用。任务设计应多鼓励学生面对现实世界,直接感受来自自然、社会与自我的挑战。由于当今各行业知识体系与技能要求快速更新,高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擅于抓住专业更新的方向,与时代接轨,提升自我的职业敏感性,以迎合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要求,设计出适应当地职业形势的特色WebQuest。
(二)资源选择注意多元化,并加强对学生如何组织资源的指导。由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职WebQuest除了提供网络资源之外,更要注重资源选择的层次性和多元化,做到虚实结合。特别是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的WebQuest,教师更要在设计资源模块时与企业多相互沟通与彼此学习,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技能水平,增强对学生怎样科学利用资源的指导。
(三)擅于利用评价的作用。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除了教师和学生外,企业和实习单位的参与更能反映切实而有职场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在企业实习后总结经验时一笔可贵的财富。同时,可尝试把评价设置在任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而不只是在任务完成后的总结,通过自评、师评、企评等多种形式检验阶段性的工作。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我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也易使教师和企业掌握任务进程及给予适时的指导。
四.结语
网络探究活动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趋势,高职教育要迎合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众多的发展机会和严峻挑战面前,我国高职教育要积极借鉴海外先进职教经验,依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加快转变适合国情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跨入下一个崭新的时代奠定基础。
篇8: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对象教学模式之构建论文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沿用传统的本科教育体系,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高职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载体等(见图1)。笔者拟就“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定位于“应用能力”的高职教育教学目标与培养思路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首要的教育目的是育人。这里的育人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人、完善人格,同时也包括将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社会分工不同,用工岗位不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破传统的本科或专科以理论教学体系为核心的模式,为社会培养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理论基础深厚、课程系统性强,但不能完全满足岗位技术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以实现给予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谋求个性发展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二)应用能力的表现方式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能力突出体现在岗位或技术领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生涯的变动适应性上。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岗位或职业都具有能力、技术、知识需求的多样性、时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整合能力、学习能力、迁移学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能够适应职业及职业生涯的变动,有利于自身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习等教学环节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思路
构建“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是: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设计包含有相应的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分析研究这些对象,将具体的知识点、相互关系以及对象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力)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需要整合专业,构建专业交叉对象,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职业是不具有专业确定性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个性化地选择学习项目,毕业时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长获得相应的专业证书。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可以整合能力,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小组,采用开放式教学和实验,综合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等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
在“面向对象”教学模式下,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有特定功能的对象,始终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成功的满足感。工作和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得到乐趣,心理素质得到培养。采用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步入社会时即可成为完整的“社会人”。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入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说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1)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的;(2)学习质量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3)学习具有社会化属性,需要人与人之间互动。
图2为知识建构示意图。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具有逻辑性和规律性,外部世界的未知知识对学生来说是纷繁复杂的,不经过学生分析整理的外部知识不会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从建构主义基本原理和传统教学的利弊分析中,可以得出建构主义教学原理:(1)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教学活动和帮助学生。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是对学生灌输知识;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2)教学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并把学习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3)既要注重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更要强调学习具有社会化的属性。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使人们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丰富、全面。
(二)“面向对象”的内涵
对象,广义地说,即客观事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建构主义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从计算机技术借鉴来的“面向对象”方法可以有助于科学地设计学习环境,科学地将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融于具体的客观事物(即对象)之中。
图3所示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个别的对象抽象为综合了属性和方法的类,编程时将某个类应用于现实世界,得到整合了数据结构和实现过程的具体客观对象,这个具体的客观对象外部表象是其所具有的功能,使用时不会考虑对象的属性和实现过程。本例中的这个具体对象可以实现绘制、删除和移动具有特定属性多边形的功能。我们研究这个多边形具体对象的编程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属性及实现过程;而当我们使用这个实例对象时,只会考虑其功能,不关心实现过程。传统的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的定义与实现过程的联系是松散的。编制绘制一个多边形的程序就是定义出数据结构,然后按照步骤依次实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知识按学科、专业、课程、单元等分类细化,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不知道所学知识点的应用场合和应用目的,不具有综合各门课程知识点用于完成某个过程从而实现特定功能的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实现某个功能的产品,我们称之为对象,包含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过程(见图4)。因此,突破传统的以理论体系为核心的条块化教学模式,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设计包含有相应的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可以使学生易于直观地进行知识、能力建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从目标分析、教学对象选择到具体教学方式及实施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其中,面向对象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始终。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确定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这个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因为既需要调查未来的行业素养需求,也需要探究岗位职业技能需要,同时要在学生掌握专门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进行平衡。
对象选择与设计教学对象的设计要求突破传统的以理论体系为核心的条块化教学模式,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知识和能力的代表性、融合性及实用性。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举重若轻的整合能力,从而能将包含有相应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逐步分解,直至分解到最简单的可以在真实环境实现的对象。如此便可以使学生易于直观地进行知识建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设计根据学习对象和阶段的不同,设计学习方式;确定学习对象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设计出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问题讨论、报告撰写和实践等环节,实现和深化对对象的意义建构。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成果,包括设计报告、实践作品、竞赛成绩等,评价教学设计、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知识获取的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立足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面向对象教学模式”可以整合知识,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设计包含有相应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小组,采用开放式教学和实验,综合采用研究法、自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的意义建构,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单片机及其相关课程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在近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比赛中先后有二十余人获得二三等奖。特别是我校学生参加了第四届“西门子杯”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并获得三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五届比赛以来,在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名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场竞技中,唯一一支进入决赛的专科学生队伍。因此,可以确信,设计包含知识和知识运用的学习对象,可使学生直观地进行知识、能力建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德治·育人·人格[J].高等教育研究,,23(3):7-9,50.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74-81.
[3]C.Thoms wu.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导论[M]. 侯国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3-61.
[4]James Rumbaugh,Michael Blaha,William Premerlani.Object-oriented modeling and design[M].Prentice-Hall,1991:1-13.
篇9: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专业人才。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教育形式单一、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职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培养目标与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侧重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理论课程相对简单,更加偏重实验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实习指导以及实训实操的开展;二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更加有针对性,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与本科高校有着本质的区别,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通常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往往带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性质,而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计更多的是从职业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社会需求为课程体系设计的导向;三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更加突出,对就业市场的需求更加敏感,其教育教学中往往以培养生产型、服务型一线人才为核心目标。
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形式单一;二是办学特色不突出;三是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一)教育形式单一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是承接九年义务教育而展开的。进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1.小学—初中—高中—高职(大专);2.小学—初中—中职—高职(大专)。从上面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就为自己的学生生涯画上了句号,很难继续深造。高等职业教育形式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给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带来了很多困难。
(二)办学特色不突出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本科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当前不少高等职业院校存在办学特色不突出的情况,甚至直接照搬照套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偏离了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三)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的问题。不少高职院校将高职教育与普高教育的办学混作一团,过度强调高职院校的“大学性”,忽视了高职院校的“职业性”;过度强调高职院校的“学术性”,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以及对重点特色专业的建设。
三、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为: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脱节;二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三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
(一)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是造成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都是围绕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同时,不少高职院校的实训课以及实习课的开展并未深入分析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哪些技能,需要哪些设备,实践教学的开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结果学生走上社会后发现在学校学的东西根本没有用,企业生产技术早就更新了。
(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同样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理论教学是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部分高职院校追求所谓的“学术”发展,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脱节。
(三)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仅仅局限于单一职业的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技术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技术不断更新。某一职业的相关技能与知识体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多只接受了单一职业的岗位技术能力培养,不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进入社会以后很难适应这种变化。
四、高等视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一)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开展应当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应当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与比重,实现实践教育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互补以及合理搭配。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薄弱的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配套条件,更新实训设备,提高院校实训基地综合实力,真正重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工作。
(二)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
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是高职学院大力培养企业亟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企业和社会、促进学生良性就业和学院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学院应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建立通过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人才预测,吸引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合理开发和确定专业的专业设置新机制,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缓解学校办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侧重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同时理论课程相对简单,更加偏重实验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实习指导以及实训实操的开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部分就业问题的解决。这一条循环的合作链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的重要基础。
★ 公共政策学论文
【试论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关键词论文(推荐9篇)】相关文章:
试论减少和避免刑讯逼供的法律对策论文2022-09-14
试论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探析2023-06-04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
试论法理学视角下我国税收立法研究评述2022-05-06
试论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关键技术论文2022-05-14
冶金开题报告题目2023-11-13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2-04-30
公共关系学论文题目2023-02-15
河北省职称考试网2022-10-16
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