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开启师范教育新模式的论文(共12篇)由网友“Maacki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研究型教学开启师范教育新模式的论文,欢迎阅读!
篇1:研究型教学开启师范教育新模式的论文
研究型教学开启师范教育新模式的论文
摘要:在进行研究型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高师生的研究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让高师生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切实有效地提升搜集处理信息与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为其将来在基础教育一线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师范教育;教学模式
一、研究型教学的特点
开展在教师指导下,以研究的方式去深入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升迁移能力,为将来在基础教育改革一线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打下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活动的特点有:
1.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指导高师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种思想交流碰撞,在问题的研究上就能集思广益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正确地指引着学生研究学习方向。
2.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学习。高师生在熟知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通过到图书馆查找书籍,网上查阅相关内容,报刊上摘抄主要信息等方式查找资料。以此来认识相关课题的内涵、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的剖析,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对课题有更加透彻的了解。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高师生遇到自己困惑的问题,就会提出并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同时,还注重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二、研究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接受的形式获得知识,并且获得知识的过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师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单调的条文背诵,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讲、记忆、重复的状态当中,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研究型教学可以给高师生创造一个平台,通过自己体验、领悟,所获得的知识是在学习小组内集体相互合作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1.学习知识的过程。研究性的学习,通过高师生自己去图书馆查找书籍,网上查阅相关内容,报刊上摘抄主要信息等方式,去体验与领悟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所学知识就会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研究性学习在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更能将知识应用与现实中。在高师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并不纯粹的只为学习而学习,更加强调的是学以致用,他们不仅懂得这些知识,也要有自己的见解,由理论指导实践,与现实问题结合,运用理论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3.学习中的体验。在研究过程中,高师生发现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他们会通过很多途径去了解。在他们的直接参与中,能感受到自己懂得更多学习的方法、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等都会慢慢形成。
4.所有的成员参与到活动当中。研究型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它鼓励成员的全体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面临着复杂的问题,他们要依靠成员们的.集体智慧懂得相互交流与合作,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内容。因此,既培养了成员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三、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方式
结合老师提出的研究型学习要求:了解组内各成员不同兴趣和特长,指导选题,自主选题制定方案,通过审核,撰写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交流讨论典型发言,老师点评,展示成果。在这个要求的指导下,组长要懂得统筹兼顾,发挥组长在小组中的作用,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开展活动之前设定一个整体的活动方式,即如何共同开展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如下:
第一、进行讨论的前提是对课本的熟悉,在确定时间集中讨论之前成员认真看书,并从中有自己的看法,这只是浅层次的学习。
第二、各成员在对课本熟悉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理解,首先自己选定研究题目。再把题目集中一起,相互讨论,最终确定一个大家通过的题目。
第三、组长了解各成员的兴趣爱好,按照兴趣爱好分配工作,通过书籍查阅,网上搜索,摘抄报刊等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加深对题目的了解。活动的成功开展同时建立在成员的自主性参与的基础上。
第四、把所收集到的资料,约定时间集体讨论。他们探讨方法的多样性:①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评价鉴赏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②对收集到的资料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在研讨、探究中闪烁出许多可贵的思维火花。③对资料中存在有争论的观点,让成员大胆发表,阐明理由。④对于大家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⑤将所得资料与实际相联系,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第五、探讨的过程中,要求成员讨论同时记下相关知识点,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使探讨得出的结果更加条理化。
第六、由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在班上代表发言,组内成员记下老师和同学的各种评价,并修改最终得出研究成果。教师给出研究主题范围,高师生熟知课本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从中选定主题,大家共同讨论。特别对不同点,有争议的,不明白的地方着重讨论。讨论过程中各个成员记录相关信息,并由代表发言的成员撰写初稿。初稿撰写后,给成员相互查看,做进一步的完善,最后完成初稿!
四、实施研究型教学活动的收获
在每一件事情的背后,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有它不足的地方,也有它值得可取的地方,高师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既看到优点,也要看到不足!在进行研究型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好的地方,高师生要善于发现,为以后的研究性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基础:首先,由于男生和女生住宿区不在同一片区域的地理位置原因,所以在组织人员上有时并不能全数地到达,而且集合时间有时比较拖延,对活动的积极性不够。其次,因为自身知识的有限性,对有些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知识点不够完善,存在一定局限性。最后,在进行研究活动的过程,摸索着进行的,查找资料等方面也花费很多时间。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在收获做人做事的道理:1.对于所分配的任务,成员都能很好的完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2.在收集、处理资料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及凝练有一定的提高。3.在小组内的学习,是在一个集体性的学习,从中他们学到更多为人相处做事的道理。4.集体性的学习区别于独立性的学习,在集体中更加讲求分工合作。5.加强小组内的沟通交流,不仅有利于增强成员之间的感情,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6.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与现实实际问题相联系。
五、几点思考
1.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主动地向老师请教,以减少他们在活动中走弯路。
2.活动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仅是图书馆、网站、报刊杂志上获得资料来源,他们可以通过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获得资料。
3.在集体性学习当中,要提高自己的合作精神,学会主动的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4.平时要注意多扩展自己的知识,并做到知识要学以致用,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篇2:研究型教学模式论文
1教学内容
1.1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分析教学的整体内容可以发现,每一个章节基本上都是在分析某一种机械零件,单章内容主要由基本内容、理论知识和基本用途这几部分构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课程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来讲,一是基本知识线,主要包括机械零件的用途、特点、具体应用和维护方法;二是分析设计线,主要包括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特点、设计步骤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内容的特殊性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路线,以方便学生理解,但是,一般都不会脱离这两条教学路线。教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析设计上,着重讲解各个分散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机械零部件之间的横向比较,对不同机械传动、不同零部件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教学内容的研究性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以科研为先导,将科研引进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体现出机械设计教学的前沿动态及研究进展,将机械设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探究科研型课题。让学生开展科研课题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抽象的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根据老师的口头描述学生根本没有办法真正理解。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课程气氛是灵活的、形象生动的,根据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1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困惑,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授课的重点及节奏,保证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互动式教学强调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可以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锻炼创新能力。
2.2将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内容
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注重综合能力的`学科,主要培养对零件进行计算的能力、设计手册资料的能力及机械结构设计能力。在这几个能力当中,学生的机械结构设计能力最差,许多学生无法在脑海中想出零件之间的构造,看不懂联轴器跟离合器的构造图,无法理解其运行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零件的结构实质突显出来,演示零件的装配方式。在动画演示之后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使枯燥的内容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的结构。
2.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自编动画软件可以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体的、便于理解的知识。如在“蜗轮蜗杆传动”这个知识点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仅靠书本上的平面设计图很难理解其转动原理,所以,在类似章节的授课中,教师可运用自编软件将该结构及工作原理逼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投入到科研技术研究中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3结语
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回归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型教学模式体现了寓教于研的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
篇3:浅析高中学生数学教学新模式论文
浅析高中学生数学教学新模式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掌握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和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让他们在主动思考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掌握数学思想,并能有效地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更积极主动,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要善于调动英语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性的英语课堂情境,优化师生关系,让高中生能够把英语教师当成朋友。为了让高中生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高中英语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情,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并且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当高中生对英语学习感到迷茫的时候,我会及时帮助他,为他们鼓舞士气,讲解学习英语的好处,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多关注他们,促进英语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
一、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方法,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出发,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高中数学知识和初中数学相比较,不仅知识量增加,还更加抽象。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能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进行知识探究,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兴趣,通过积极的思考,有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对知识有深刻印象的同时,有效掌握这些知识。通过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例相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思考和探究中掌握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并不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不同,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也不相同。针对学生的差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进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按照他们的学习能力来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分阶段、分层次完成教学目标。运用分层教学,不仅能使教学活动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能使优、中层次的学生帮助差等生,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在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给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主动进行知识探究,使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教学的容量和效率有较大的促进,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知识,需要创设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成直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多媒体创设的直观教学情境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多媒体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从多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理解,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
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探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积极地进行探究和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既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从中提取有效的学习信息。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针对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能使他们获得启发,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学生能从多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理解,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向宽度和深度进行发展。开展合作学习能对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选择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难度来进行选择,使合作学习摆脱形式主义,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实现高效的创新教学模式。
五、渗透高中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还要注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相结合。高中数学教师要首先学习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率先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实际应用,这也会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其次,数学思想方法通常要从具体到抽象,以数学教学活动为依托,并经过一系列的渗透、理解、应用和反思阶段,针对不同的课程安排有选择性地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正确地运用数学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使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得有效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运用,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用创新的眼光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实现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篇4:创建历史教学新模式论文
创建历史教学新模式论文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要改革历史教学的模式,必须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运用互联网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发展多种能力,促进健全人格形成。对于教师来讲要更新观念,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以优质高效物课堂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关键词:网络资源 创新课堂 教学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的弊端已是众所周知,它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以灌输传授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培养出来的是“应试教育”的人才。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根本,以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在此指引下,改革历史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得到广大中学教师的响应。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在新世纪里培养出具备高度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为历史教学的真正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利用网上资源与计算机网络环境,改革课堂教学旧模式,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产物。网络资源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它以信息全面、内容丰富、查找方便、链接自如、形神兼备等优点赢得了广大网络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对于思维活跃、渴望求知的中小学生更具吸引力。
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学生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资料,接触不同的学术观点,还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学会终身学习本领
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记忆结论,而是更多地接触到原始的材料。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必将大大有助于学生处理材料和历史阐释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网上学习时,要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调控学习进度,这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为适应未来学习打下基础。
三、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优良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传统历史教学强调单向的灌输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概念化、公式化的政治教育,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很多学生言行不一致,甚至出现“人格分裂”,这是传统历史教育的悲哀。新模式突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与体验性,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探究与体验得出结论,使知识内化为素养,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树立科学向上的人生观。
四、有利于历史教师素质的提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而新模式则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诱导技巧,才能担负起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任。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网络与课堂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剩下来的便是我们能否下定决心,付出足够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探索,直到目标实现。在我看来,对于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要使自己的探索取得成效,主观上还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教学观念要改变。如果你的教学仅仅为了应付学生的升学考试,而不是为国家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那么,任何改革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网络资源虽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但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味地强求死记硬背,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但起不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学。前瞻的教学观念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只有认真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向,以阳光的心态对待历史学科的意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有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是根深蒂固,运用起来,轻车熟路,一旦转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工作之艰,付出之多,不难想象。历史知识浩如烟海,但具体知识脉络却清晰可辨,只有深入研究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梳理知识点的经纬结点,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知识殿堂中来去自如,得心应手。
读史可以明志,教学历史可以使学生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吸取做人的真谛,从而达到获取真理的目的。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必须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历史教学定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的核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9-12。
[3]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1995年
[4]《当代西方教学模式》华南师大版(教材).1995年
[5]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学研究》,,7。
[6]曹全路《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初探》.《历史教学》,,11。
篇5: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教育教学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改革。文章从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高等师范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不符
首先,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教育应该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能够对受教育者产生正确、重要的指引作用。但是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能够胜任这些教育岗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到较强的能力。我们也可以说,高等师范教育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符。首先是高等教育没有坚守住传统经典的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教育思想严重滞后。同时,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不够全面,导致毕业生难以快速适应当前的教育工作。
(二)不断减少的生源,影响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初高中的生源正在大幅度减少,这就导致学生的总体数量得不到可靠保证,直接对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生源的不断减少,一方面会导致学校的办学规模受到限制,同时生源不足,容易出现师资力量过剩的现象。当前,尽管一些初高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招,但是由于生源还是在不断地减少,所以教师的数量已经足够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会出现长期不招聘教师的现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初高中生源持续减少的现象,我们将看到,很多学校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样就不利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导致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从而影响到高等师范教育的稳定、持续性发展。
(三)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影响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发展
由于初高中学生减少,导致高等师范学校生源的减少,使得学校的师资需求减少,致使师范专业就业岗位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当前,由于高等师范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是一项比较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得到一套完整、独立知识体系的支撑,这就着重体现出了师范性。
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同时人才的质量受到了教学水平的影响,所以提高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质量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同时,想要提高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质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改革。
在此过程,既要注重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的课程体系,又要抓住改革的核心环节。另外,也要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找到准确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教育者应该注重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日后实际工作中将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再者,还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注重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合理匹配,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找到可以指导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与此同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得到及时的更新,注重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二)准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当前,许多学校出现了不尊重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高等师范教育的持续性发展。例如,有的学校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注重专业的全面性,或者过于关注学校的综合性发展。这就使学校的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盲目追求大而全面,势必会陷入发展的误区。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进行准确的定位,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改革工作,例如,学校朝着某一个方面发展,把这个方面打造成自己的特色,以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大量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
(三)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尽管与那些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所以高职教育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首先社会对于师范类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相关专业的人才。例如,社会的发展需要师范专业的人才,要求他们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是伟大的人民教师,这样就可以把先进的技术,快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这门技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高等师范教育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不可否认,发展职业教育是其最佳的发展方向之一,既能够解决师范专业人才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同时又能够使得先进的技术得到有效传播,促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活动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实践中,应该正确认识所遇到的问题,在科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促进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师范学生培养的策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篇6: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论文
2.1创设浓厚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又较高的投入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科学的设置音乐欣赏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精力有效的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作品,深入的感受体会欣赏对象传递出的情绪与美感。
2.2选择阶段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欣赏看做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选择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研究不同音乐作品情感与技法复杂性上的差别,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欣赏素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富于童趣或活泼欢快类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音乐传递出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授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2.3整合多方面音乐欣赏资源视: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为教学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丰富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同时,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适应这一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
2.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作品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阿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8.
[2]李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学周刊,2013,33:140.
[3]杜言君.小学音乐欣赏课自主审美体验教学方式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3,11:111.
[4]李静杰.“视觉音乐”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112.
篇7: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论文
1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专业性: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要求将授课重点放在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与歌唱等技能的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内容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但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将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解构为相对枯燥抽象的音乐学习素材,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难以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不能在欣赏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动人之处,本身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无趣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欣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突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强调自己“教”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音乐作品的欣赏更具有主观色彩与开放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时,很难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其欣赏过程并非聆听与感悟,而是变成了完成一个个教师安排的欣赏任务,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品位以及人文素质的积极性影响收效甚微。
1.3欣赏教学偏离音乐本体关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的聆听与体会,并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作品认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上愈发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追求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多样化,安排了大量与作品相关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欣赏教学的内涵。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比例上安排缺乏科学性,在拓展性内容方面投入了过的的教学时间,针对作品本身进行的欣赏理解教学则相对不足,学生注意力往往被背景故事所吸引,不能将经历集中在作品本身,这种舍本逐末的课堂安排,淡化了音乐做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篇8:构建地理位置教学的新模式论文
构建地理位置教学的新模式论文
摘要:通过阐述地理位置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说明构建新的地理位置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介绍了新的教学模式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地理位置、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一、地理位置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
(一)地理位置教学的重要意义
地理位置指的是地理事物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与其它地理事物的相对的空间关系,它是地理教学中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因为空间概念的建立要根据空间要素来确定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等。学习区域地理知识要从地理位置入手,学习地理理论知识要与地理事物的位置联系才能具体化。所以地理位置的教学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编排不符合学习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经过理解、巩固和运用三个环节。初中地理位置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第一章学习经纬度位置,第三章学习海陆位置的相关内容,但两章书都未明确提出地理位置这一概念。到了第八章的世界区域地理部分,则要求学生能够运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分析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样的教材编排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概念与学习方法不明确,学生对什么是地理位置,它包含哪些内容,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思路不清;二是缺少巩固环节。经纬度位置的知识在第一章学习后,到第四章气候时才用到纬度位置的相关知识,学习时间间隔长,不符合记忆规律,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总感到需要补课,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所需的已学知识总记不住。
2、教学过程重记忆轻思维训练
地理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读图、填图、画图三种形式来完成重要的地理位置的记忆。这些学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表象,但缺少思维训练,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记住地理事物的分布,老师提问时、考试时再把它们倒出来,很少用作获取新知识的武器。由于用途少,学生在考试后很快就把这些辛辛苦苦记住的地理位置知识遗忘。
3、教学强调局部,忽视整体
对于内容繁多的地理位置知识,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逐一讲授,单个突破的方法。这种化整为零的教法,教学目标明确,便于完成。问题出在教师在逐个讲授地理位置的知识时,较少有教学的整体观。教学整体观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明确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二是要从学生学习地理的全阶段考虑如何分步实施教学。由于教学中缺少整体观,使学生学到的地理位置知识零散,既不利于记忆,也不能形成系统的、有再学习能力的知识结构,而且记忆负担较重。
教学内容编排的不合理、教学过程重记忆轻思维训练和忽视整体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地理位置的过程中,感到记忆负担过重,较少体验到脑力劳动(即思维)的快乐和成功感,慢慢地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地理教学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创建在运用中记忆,把知识的记忆与问题的思考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导学、探究、整体”的地理位置教学模式
(一)“导学、探究、整体”教学模式简介
导学就是传授学习方法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总结学习方法;探究就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已知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整体就是把地理位置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有计划地分步实施教学。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过程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初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巩固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段性,使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成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达到教学整体化的目的。现以经纬度位置的'教学为例说明“导学、探究、整体”的教学模式。
导学:学习经度和纬度的知识,初步掌握判读经度和纬度的方法。
探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阶段: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经纬度知识和判读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经纬度位置。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经纬度知识和方法学习新知识。
二阶段:学习气候知识时利用纬度与地面热量分布之间的关系,明确纬度对气温分布影响,建立纬度位置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教学的目的是扩展、深化纬度位置的知识,建立与气候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阶段: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经纬度知识,独立分析说明区域或国家的经纬度位置和所处的气候带,建立准确的空间表象,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所学的经纬度知识不断成为获取新知识的手段,使知识在运用中逐渐成为一种能力。学生所学的经纬度位置的知识,也由于经常使用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
整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学习经纬度知识开始到世界区域部分都要有经纬度位置知识教学的意识,并根据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合理安排教学;二是要对所学的地理位置知识进行比较分类的思维训练,如不同区域地理位置的比较或以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为中心,与其它几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地理事物地理位置的共同点与差异,并进行分类练习,使学生形成整体空间分布概念。
(二)“导学、探究、整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终生学习理论。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终结只表明青少年时代的学习期结束,学生将进入社会开始自我学习的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很快就陈旧过时,因而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从传授知识为主转为培养能力,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教育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就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说明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
3、根据系统论“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总和“的原理,教学必须从整体出发,分步实施,前后联系,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适用范围
本教学模式仅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因为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需要学生记忆数量众多的地理位置,获取丰富的空间表象,以建立正确而又复杂的空间概念。高中地理以学习地理理论知识为主,空间观念主要是起辅助思维活动的作用,因而不适宜采用。
参考资料:
1.薛建宇等人编著.《地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2.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泽.《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版
3.陈尔寿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中学地理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版
篇9:作文教学新模式的研究论文
作文教学新模式的研究论文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日记是最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经常写日记,不但能积累写作的素材,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显得很有意义。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感觉写日记不再有趣味,老师读起日记也索然无味,作业悄悄地走向了形式化、机械化。于是我对我们的教学方式有了思考,决定改变一下写日记的策略,尝试着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用接力的形式来写日记。我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写作基础分成大体均衡的十组,每组的五、六个同学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一周内轮流写一篇日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齐心协力的共同体、竞争体,组与组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一小组的日记写得最有新意,最吸引人。
训练一年多来,效果很好,循环日记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了学生感应生活信息,领悟生活哲理的能力,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
一、打开生活的大门,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习作自然也应该是真实的。我始终坚持所有“真实的”都比任何“虚假的”珍贵一百倍,因此鼓励学生关心周围,留意生活,观察自然,积极思考,大胆表述。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在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时,我只要求孩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直抒胸臆,不要过多地考虑文章的章法。规矩少了,有了生活,自然就能真情流露,并让这一切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吾手写吾心”,作文源头自然就有“活水”来。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写作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就特别留心注意周围的事物,搜集写作素材。
打开循环日记本,我们会发现循环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书信……语文测验的时间到了,心里又期盼,又害怕,又紧张,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一件大事》;星期天,约上院子里的几个小伙伴,玩了有趣的游戏,一篇《吹泡泡》便诞生了;看到别人穿上了新买的凉鞋,自己也想要一双,便有了《心目中的鞋》;上学路上看见同学打架,写下了《途中》……一个奇怪的梦、一堂有趣的课、一次愉快的旅行、一盆漂亮的花……都成了学生笔下的素材。这正是“循环日记”给予孩子们巨大的情感空间,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冲动和写作的热情。
循环日记在循环传阅中也有效地促使学生仔细阅读其它同学的作文,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在模仿和借鉴的过程中扣开了生活的大门,找到作文的.活水源泉,不断产生作文的思想内容,让学生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灵。
二、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共同进步
由于小组内同学的知识水平不一样,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要求每组的同学在轮到自己写的那一天,必须先评改其他同学的日记,用得好的词句用波浪线勾画出来,不恰当的词改在上面,错别字圈出来,还要在结尾写上自己的点评。这样学生就能在一次次修改写作的同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我班的陈先界同学以前写作文总是无话可说,短短的几句话就写完了,而且满篇都是错别字。自从写循环日记后,同组的同学在阅读他的日记时,遇到错别字就给他指出,要他改正。几次下来,陈先界同学就特别注意,错别字明显减少。而阅读了他人的日记,从中受到了启发,学会观察生活,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他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写作对于这个曾经无话可写的同学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评改时,我引导学生在写完循环日记,小组内的其他成员看过后,开个讨论会,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出修改建议。要从小处入手,如文章的开头、结尾、一处细致入微的描写、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甚至是一个词语的运用,好,好在哪里,不理想,可以怎样修改。让学生在评价中推敲语言文字,在具体文章中感悟写作技巧。在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个个成了“作家”,语言的天赋、表达的欲望、观察的敏锐,或聪慧或清丽或童稚或幽默,都在日记本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三、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精神
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活动开始,我便宣布了组内成员间、组与组之间将进行竞争。我让每一组的学生分别给自己小组取个响亮而有意义的名字,如“天使之翼”、“博学组”、“团结组”、“同心接力”、“梦之队”……每个名字充满童趣、富有个性。我还让他们给日记配画,同学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构思,看哪一组的日记本更美观。日记得到了“优”,小组就加星,到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星最多,哪一组就是写日记冠军。“循环日记”使每一个组成为一个小集体,组内有比较,组间有竞争。一个“优”代表一个学生的能力,更代表一个组的实力。
为了小组的荣誉,日记不再是随意的敷衍、恼人的负累,而是倾吐的需要、真情的流露。为了集体的利益,学生们都认真去写,写完后组内交流,反复修改。这样,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就是我一直追寻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循环日记”。它是另一扇作文教学之窗,“唤醒沉睡的心灵,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使学生养成了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使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不断敏锐起来,架设了一个师生、生生沟通的良好平台,也使学生健步踏入了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小楼昨夜听风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让我们在润物无声的细雨中等待着万紫千红的明天!
篇10:对数字通信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论文
对数字通信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论文
数字通信是面向高等院校信息类学科高年级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理论性、技术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给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知识掌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针对高年级大学生思想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对创新和能力开发有热情等特点,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到数字通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究型教学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把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在研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目的。研究型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深入理解、探究学科知识的目的。传授知识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实现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教师将教学内容用研究性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技术手段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学生交流沟通,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研究型教学强调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和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将掌握知识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释疑解惑中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主动思考和探索欲望。
2 研究型教学改革措施
为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实施层面,可以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评价等几个主要环节开展实施。具体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积极性的提高有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合理引导以及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此,在数字通信课程教学中,我们深入分析高年级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动机,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教学活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
2.1.1 尊重学生的人格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尊重学生、学生爱护老师,在人格上相互平等,才能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营造积极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和氛围提供基础,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维系师生平等而和谐的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虽然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教师要对学生给予爱和尊重,在此基础之上,努力追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建立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
2.1.2 珍惜学生的学习机会
珍惜学生的学习机会体现在教师精心的课程准备和精彩的课堂呈现中,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搜集课程资料,融会贯通讲授内容,设计构思好讲授方法。高年级本科生的特点是开始正视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将大多数精力用于准备就业、考研或出国,对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当即将离开校园、面对这一人生转折点的时候,学生又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化解迷茫和不安情绪。因此,我们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将数字通信的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且习惯于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听讲,参与较少。因此必须实现从以教为主导向以学为主导的转变,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2.2.1 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
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展开学习和教学,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和表达呈现能力。我们在每一章的开始提出问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本章内容,在讲授过程中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问题,学习结束后,再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回顾总结。
2.2.2 基于讨论的互动式教学
基于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讨论课的形式发挥师生双向的主动作用和主导效应,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拓展思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在辩论中一步步接近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有切身感受的知识。因此学生既能在自我展示中获得表达能力的锻炼,又能从他人的意见中辩证的学习,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2.3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由于数字通信课程的教与学难度较大,单纯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全面掌握的目的。为此,我们设计了网络上的教学论坛,为学生进行在线答疑,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得到了考研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2.3 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增进对理论的理解深度,增强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如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大学生创业大赛,主动与导师联系和沟通,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邀请其他老师和研究生学生开设通信前沿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为了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锻炼他们的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指导学生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
3 结束语
在研究性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入手,在教学方法上突出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讨论与合作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呈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总之,数字通信课程研究性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进教师的科研活动。
篇11: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型教学的应用论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型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近些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应该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在实际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在研究新型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帮助学生喜爱上了这门课程。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兴趣
一、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研究型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学习等能够更加深入研究。因此,研究型教学已经是全国各大高校进行改革的主要方向。对学生进行研究型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加具备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并且还有可能会出现改造社会的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所要学习的理论和模型比较多,并且还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具有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在目前,很多学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重视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却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环节。计算机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并且内容变动不大,使得学生没有动力去学习,这样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改革。
三、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方案
第一,注重改善教学方法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具备多年的发展历程,所以其所具有的知识体系相对来说也比较完善,相关的理论也比较成熟。但是其内容比较陈旧,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新兴的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各大高校应该注重学术深度,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深层次的只是,而不是一味地提高教学难度,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适当的提高学术深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教学内容,让他们有更多的信心对学术进行钻研,并取得创新性的提高。在教学手段上,各大高校应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在课堂上,就能够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原理等,通过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样就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二,扩展课外知识。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形式就是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而研究型教学则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同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也能加深课堂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增强课外学习,知识不能局限在学校课本上,更要掌握课本以外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上课之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这个作业给予课堂内容,但是又要加上课堂之外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三,设计综合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学里面应用性十分广泛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对其的理解是需要靠大量实际操作练习来完成的。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导师不仅通过教学的互动向学生传递了教学知识,同时也能在课堂中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在综合实验练习中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实验改革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实验,基础实验包括许多实践环节,如: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其中许多实验都是为验证性实验。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当中,学生已经提前知道问题的答案,学生知道只要通过合理的步骤就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但如果在新的同一试验中,并不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是何种,只是有多种实验数据。通过条件的限制,去激发学生的实际操作兴趣。例如:在验证子网掩码作用的实验中,可以设计不同数据实验数据,其中给学生随机分配,让学生去验证子网掩码对子网划分的作用。第二层次的实验是扩展性试验,这类实验是对有挑战欲望、基础扎实的学生准备的,这些实验可以选择性的向学生提供,以丰富学生的业务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展性试验一般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等相关方面。这类实验都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常常用到的实际知识,通过对实际知识的提炼形成题目向学生展示,可以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实际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在做试验过程中的创新和体验也会被记录,这样可以保持真个扩展性实验的长期发展。第三层次的实验是综合设计性试验。这类实验,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景难度、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实验。例如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会出现对一栋新开发楼层综合布线网站,请学生结合做学知识,对楼层的局域网进行模拟布置和建设。这样的一个情景过程,对学生软件、硬件的使用能力都有着极强的要求,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还需要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有着充分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导致可以充当顾问的角色。合理安排实验小组成员团队角色,安排学生合理分工,对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存在的难点进行提示,鼓励学生完成任务,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第四,课程考核注重刺激思维,鼓励创新。创新思维的培养一直是实际教学中的难点,通过研究型教学的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在课堂考核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可总结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思维模式上创新,这个随堂测试的时间可以固定为在一个章节结束之后;二是在课程学习之后,对学生安排课程实践任务,包括做一份课程设计,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三是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就是人们所指的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四、结束语
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改革,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受到了学生和师生的广泛喜爱,使学生的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园.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大学,,54(21):21-24.
篇12: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探讨论文
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我校外语学院开设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通过对幼儿园和历届毕业生进行调研,对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做出调整和改进,在课堂上把英语与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使培养出的学生达到学前双语教学模式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 英语教育 双语教学
幼儿园教师近几年来,以英语教学为特色的双语幼儿园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从小班开始就每天有英语课程,甚至在语言,游戏等课程中也会用简单英语。那么,我们学校开设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融合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学前双语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训练,旨在培养幼儿听说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而目前,大部分双语幼儿园所谓的双语只是有外教或者幼儿英语教师,而并非全天的英语环境。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母语中文。学前英语教师的师资有限,英语水平也有限。针对这些情况,为了促进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在我校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我们进行了如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采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在正规教育环境中的全部或部分时间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学者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不仅仅是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模式基本有两种:全部浸入式(totalimmersion)和部分浸入式(partialimmersion)。我们专业目前采用的是部分浸入式教学。浸入式教学法遵循语言习得规律,提倡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有意识的教英语的做法,尽可能的去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的有意无意的接受英语。所以,我们以综合英语为试点,整个课堂上都采用全英文,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掌握英语。在学习的初期,允许使用汉语,但是尽量鼓励其养成说英语的习惯,逐步实现全英语的交流环境。
二、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培养学前双语师资的课程设置,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充分发挥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补充,延伸和促进作用。现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音乐,美术,舞蹈,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语音,视听说,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等。其中,英语专业方面的课程大多是必修课,有少量的活动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但几乎没有开设专业选修课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从开设的课程来看,既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有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但如语音,视听说课程都只是一年,且课时很少,一周一节。这样很难使学生达到准确流利的使用英语。因此必须在第二,三学年给他们增设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这门课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达到学前双语教学的需求。除了理论知识外,学生还应能将英语教学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的选取
幼儿园双语教学是一种浸入式的语言教育教学模式。双语教师不仅在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中要使用英语为教学语言,在一日活动中,如晨间入园,早餐,洗手,喝水等各个阶段,也要能使用英语和幼儿交流。因此,给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口语课应该由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只是问候,道歉等,还应针对学生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需要,把童谣,儿歌,绕口令,英语课堂用语,讲故事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阅读,综英等应有一部分与幼儿教师,幼儿教育及幼儿园生活息息相关等专业词汇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把英语语言知识和幼儿生活以及幼儿园教学环境相结合,使他们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和与幼儿接触交流中能更自然的使用英语。
四、新型的技能培训方式
要想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尽可能多的学会和使用英语,那么我们不仅要在英语课堂上加强对英语的练习,还要在专业课上与英语联系起来:英语口语培训和双语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培训。英语口语的语音训练可以采用童谣,手指游戏等形式;课堂用语和幼儿园一日活动用语的训练可以以情景对话和角色饰演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观看视频,再总结归纳视频中教师的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然后学生操练。学生分组饰演演练。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在课外可开展英语儿歌和讲英语幼儿故事的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可见,英语教师与技能课教师脱离授课是不完善的,必须语言与技能结合,这就意味着通过给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幼儿园双语主题活动这门选修课。我校在2014及2015届学前英语教育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将英语与学前专业技能结合,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对于课程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学英.学前双语师资培训问题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08(4).
【研究型教学开启师范教育新模式的论文(共12篇)】相关文章:
物联网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023-10-03
工程科技论文2023-08-21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2023-03-11
医院床位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2023-10-01
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综述的论文2022-06-10
论文:探讨IPTV系统中EPG模块框架的设计和实现2022-06-03
小学音乐教学与创新教育探索论文2023-11-11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选文研究论文2023-08-05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04-30
实践思维模式下马克思哲学理论的试析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