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

时间:2023-03-19 07:29:30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共10篇)由网友“牛筋糕”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

篇1: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

1、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全面推进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在充分挖掘高校体育潜在优势的同时,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也能够为社会和家庭体育提供组织者和倡导者,进而以高效的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促进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设施服务体系的建立,使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切实的实施和落实。

1.2有助于进一步满足公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

当前,我国人民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高,积极参与健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但是,依据我国当前的国力以及在体育事业发展方面确立的方针,大量地新建各种体育设施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高校积极将自身的富余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以进一步满足公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

1.3有助于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理念的建立

在我国,多数高校的体育设施都是属于国家的,因而积极向公众开放是应该的,但我国也有一些私人或是私人企业拥有数量不少的体育设施,通过高校体育设施积极向公众开放这一做法,能够带动他们确立并强化公共服务的理念,进而将其拥有的体育设施面向公众开放。

2、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在我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已经逐步展开,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其现状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体育价值观上的改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体育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和健身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这就使得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且这一市场还将不断扩大。

2.2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水平较低

我国高校中的富余体育设施有很多,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步以无偿或有偿的形式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但这些已开放的高校体育设施并未得到公众的高效运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热情,进而影响到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3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在我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主要是面向社会进行体育设施的开放,但其开放的程度是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制约的。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程度较高,且收费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程度较低,因而收费也较低。

2.4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指导类服务开展得不够理想

通常来说,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不仅包括对社会放开体育设施,还应包括在开放体育设施的`基础上提供有偿的体育指导类服务。但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师有较大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指导类服务的开展。

3、做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应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的有效进行。

3.1高校要进一步协调好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高校体育设施是由国家投入巨资修建的,主要用来保证高校体育能够正常地开展教学和课外锻炼,进而实现体育教学和高等教育的目标。因此,高校在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时,必须要以保证日常的教学和课外锻炼为前提,切不可本末倒置。

3.2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校内外各有关部门的联系

高校在将其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和校内外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共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这不仅有利于高校体育设施进一步为社会所共享,而且有利于高校树立其体育设施服务和回报社会的良好形象。

3.3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当前,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虽然表面上看来比较齐全,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实施的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以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高校还要提高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规划好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时间安排和收费标准、适当地增加一些指导类的服务等,以进一步做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

篇2: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是加快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向社会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产品的需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作为一种公共体育设施,归根结底要服务社会,实现社会公益的目的。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体现了“取之于民,服务于民”的公共政策。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社会化,是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大举措,是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社会化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1 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的形式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闲暇增多,以及生活中工作压力大的影响,促使城市居民步入体育健身行列。然而,社区体育设施条件无疑阻碍了他们体育活动积极性。虽然,现在社区建设也注意创造良好的城市社区环境,营造条件优越、设备齐全的公共活动场所,但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健身活动需求。传统观念认为,高校投资修建的场地设施只应为学生服务,但是,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健身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部门应把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作为管理社会化的切入点,抓住机遇、大胆推进。通过对高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情况进行调查,目前,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1 社区活动制

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向社区免费开放。高校体育设施相对比较完善,高校附近的居民可以在高校进行锻炼。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以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为前提,并且高校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高校体育设施开放时间、内容、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磋商,明确各自的责任,共商相应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说,协议规定高校的职责是:对开放的场馆设施实行专人管理,完善值班制度,登记人员出入情况,对免费开放的有关设施要有明显的标志。对免费开放的有关体育设施不得以出租、转租、转让以及其他方式变相开展经营活动。体育场馆设施若需收费的,收费标准应与本单位职工等同对待,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设施安全和卫生等条件须达到规定要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鼓励教师利用自身特长义务为社区服务,参加志愿活动;规定社区居委会职责是:了解居民需求,向高校反映居民的意见,协助高校对开放工作进行组织管理,保证高校体育资源开放有序、有效地进行。

1.2 委托管理制

部分体育活动中心以自身场(馆)管理人才为优势,与高校合作,高校体育场(馆)委托管理。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强调要求高校体育设施应对社会开放,但不少高校没有向社会开放。究其原因:一是怕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没有精力去做开放工作;二是怕对社会开放后,会损坏高校设施设备。但是,他们认为,如果有个信得过、负责任的机构代为校方管理体育设施开放,对高校作出应有承诺,高校就愿意将自己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一般经协商,双方签订场(馆)委托管理协议或合同,作出可以使高校放心的承诺。部分体育活动中心逐步扩大跟其他高校的合作,实行管理连锁、资源共享,不断满足市民健身消费需求。这样一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1.3 体育俱乐部制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合肥工业大学体育场地设施、体育人才等资源,利用假日及闲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同时,有计划地吸收周边高校青少年及社区居民,在双休日、节假日来俱乐部参加体育锻炼。具体管理方法是适当聘请校外专业教练员及场地管理人员。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俱乐部通过目标管理等方法,对会员进行登记、制定活动计划、安排会员锻炼及日常比赛情况。并负责俱乐部广告宣传及专用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管理。俱乐部活动项目均对外有偿开放,并通过承办、协办体育竞赛和提升体育活动俱乐部形象,以增加自己会员数量,扩大俱乐部活动规模。

1.4 政府推动制

当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确定将逐步在全国推行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该政策已经积极付诸实践,而且国家还要求试点区政府一次性对试点高校资助不低于2万元的全民健身器材。首批“全国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被正式命名,并将北京、上海、长春等7个城市定为首批开放试点城市。

政府部门与高校建立体育设施开放与合作,实现政府推动。某些城市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建立了促进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社会化的激励、导向与惩罚机制。激励机制是通过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基金来实施体现。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机制。

2 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场地管理体制,在各个层面上依然是管办不分的管理模式,改革高校体育场地管理体制的动因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

2.1 高校体育设施运营模式逐步向俱乐部模式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和服务是以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为轴心。除了教学竞赛训练外,更主要的是完成广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久而久之,全国绝大部分高校的场馆开放都是以三种方式出现:控制式开放、自由式开放、收费式开放。

2.2 社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

健身是社区居民的普遍需求,体育设施建设与规划,是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前提与基础。资料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为05m2,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人均场馆面积高达16m2。可见,我国群众用来健身的运动场馆还远远不够,这已成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瓶颈。

2.3 由行政管理向服务市场导向转化的需求

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旧的管理体制相应进行了改革,但新的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不强、公共政策与法规不到位,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存在着“垄断”行为,需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单位“垄断”。

改革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深化社会组织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将体育设施管理工作从社会组织中分离出去,交给社会自治组织共同治理,有利于提升社会的民主自治能力,增强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2)推进政府与社会合作,推进社会组织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的实践,谋求双赢发展。体育也是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高校体育设施为社会大众服务是应该的。 2.4 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理念的需求

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设施属于国有资产,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也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因而,高校场(馆)和设施要承担人民群众锻炼健身的责任,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可以说,确立公共服务的`理念,是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基础,作为高校,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强化公共服务为主线,把向社区群众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作为高校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职责。作为各级政府则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高校体育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力度。同时,要加大对高校体育设备设施的投入,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体育产品。

篇3: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研究论文

3.1 组建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机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体育产业立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要敢做天下文章,努力扩大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对外合作,充分发挥高校拥有的资源优势,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既要敢于打破区域性和行业性界限,打破所有制和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更要力促扩大对外交往,努力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开放度,不断推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新发展。

3.2 高校与社区的合作运营

高校与社区合作运营的目标,是以高校与社区互动,实现“双赢”为出发点,在确保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高校社区安全为原则前提下,做到开放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建立高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机制,高校要同社区积极探索高校资源开放的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创造出高校资源开放、整合的特色,提高高校体育资源使用效益。为维护广大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强化服务为主线,把向社区群众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作为高校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职责。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体育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力度。

3.3 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机制

当代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是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如何从政府直接管理型向社会管理型过渡,实现体育产业的社会化。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到今天,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法制化正成为其重要的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纯行政管理高校体育的计划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化的体制模式,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必须依靠各行业体协和体育社团的共同努力。走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高校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自身发展规律,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必要途径。

3.4 制定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地经验表明,高校体育设施服务社会要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很多的条件,其中之一便是确立政策与法规框架。积极引导大众体育健身作为基点,呼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财政投入政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政策、社会集资政策、税收政策、体育基金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系统的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为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 展 望

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设施,这些体育设施承担高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师生锻炼尚有富余,教育部允许并鼓励高校将富余的体育设施对公民开放,作为对公众体育锻炼场所的补充。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是加快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建立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就成为高等学校必须面临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篇4:试析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理性思考论文

试析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理性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 体育设施 社会化服务

论文摘要:我国社区的体育场馆还难以满足人们锻炼的需求,但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却还出现闲置的现象。如何合理、科学地调配好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配置,使之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高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和“一二一”启动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投人到体育锻炼的活动中。如何利用作为开展体育运动重要物质保证的体育场地设施,以保证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正是有关领导部门和体育参与者关心的问题。我国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设施,这些体育设施承担高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师生锻炼尚有富余,教育部允许并鼓励高校将富余的体育设施对公民开放,作为对公众体育锻炼场所的补充。

1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向布局合理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我国现有场地数量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目前国力和体育事业发展方针,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国家不可能新建大量各类体育设施。从我国现有体育设施、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构成特征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看,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体育部门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现有各类体育设施,提高使用率和社会化程度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包括“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将体育列为衡量小康社会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7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把“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群众性体育设施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摆在了突出位置。可见“构建多元化群众性体育设施服务体系”,对于丰富群众的闲暇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及文化品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举足轻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高校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历来是我国体育改革的排头兵,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动力源,高校的体育人才和物质优势理应在全民健身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充分挖掘高校体育潜在的优势,不仅可以培养大批的主动参与体育的体育人口,为社会体育、家庭体育提供全民健身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指导员,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聚集效应、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以高校为基地建立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设施服务体系,以高校体育为中心走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道路,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研究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构建合理的体育设施服务体系、探索其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对促进高等院校体育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国内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根据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我国许多高校体育部门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有偿服务活动。开放率低是我国体育场馆开放中的普遍问题。我国体育场地大多数属于教育系统,占总量的70.6%,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较低,仅为30.2%,同时开放的体育场地中利用率也不高。我国体育场馆多用于比赛和训练,大部分时间闲置不用,使用率很低。体育馆每年活动的场次为220场左右,每场持续时间为3-4h,在全部活动中,体育比赛只占1/2-1/3,且上座率不高,八成以上的上座率只占1/10-1/18。导致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是体育场馆设施存在投资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而许多公共体育设施兴建后,缺乏相应配套的维修、运营费用和配套服务设施,缺乏资金改造,设备老化。在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服务类型中以运动区域服务为主,占60%,程序服务占33%,俱乐部服务占9%,非自主性的租赁服务21%,反映出目前有偿服务形式存在局限性和短视性的特点,这与我国高校体育部门开展有偿服务刚起步阶段有一定关系。在管理形式上以集体管理为主,占81%,管理人员以体育教师和职工为主,其中体育教师占65%。每所高校平均每年有2.4万人次的锻炼者和3.3万元的经济收人。在服务内容上体现了以体为主的基本特征,健身性和娱乐型服务分别占43%和47%。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要借用现代化的管理经验,“重视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在政策和法规的范围内增加体育消费项目,扩大消费范围”。尽管步履跋珊,但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全国已有许多高校开始了体育设施有偿使用的经营管理,通过走访吉林省各大高校后发现,部分的高校体育设施都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开放,但部分封闭的体育设施需要按时间收取一定的费用。在一些高校,收费项目主要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等室内项目,其中像羽毛球、网球的场地使用费用一般都是15-20元/小时,游泳馆使用费用则一般为10元/次。而篮球之类的运动,室内场馆会收取一定费用,户外场地则不收费。

3搞好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对策

3.1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机制。

当代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是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如何从政府直接管理型向社会管理型过渡,实现体育产业的社会化。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到今天,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法制化正成为其重要的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纯行政管理高校体育的计划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化的体制模式,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必须依靠各行业体协和体育社团的共同努力。走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高校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自身发展规律,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必要途径。

3.2重视公民健身权利,确立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理念。

首先,确立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新理念,包括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服务与社会共享的合作双赢的理念、行业道德至上的理念和履行契约的理念;

其次,建立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服务体系,来推动公民健身权利的实现。可以相信,有了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新理念的支撑,有了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保障,才会有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于社会的新动力,才能够进一步开创“全民健身运动”的新局面。

3.3加大对外开放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周边群众的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注重适当的宣传,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加强与校内外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如各高校可以与校周边社区或居委会合作,建立学区体育模式,共同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高校体育场馆通过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不仅使场馆资源为社会所共享,而且还逐步树立了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良好形象。

3.4科学规划,把握时间

在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上应该科学地规划和把握。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原则上确定为公体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可利用早、晚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但绝对不允许破坏广大学牛的学习和牛活制度的现象发生。

篇5: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论文

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论文

摘要:

阐述了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概念及其三种形式,对如何促进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提出了整体规划医院后勤系统、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将医院后勤社会化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妥善管理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医院后勤;社会化

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医疗服务,而医院的后勤管理则是围绕这个任务,为医院提供能源、物资、良好的环境、生活服务等而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保障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是医疗卫生行业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概念。

简单来说,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就是将医院后勤部门从医院剥离出去,成立公司,自负盈亏、自谋出路、优胜劣汰或是外包给社会企业管理。然而从深层次上说,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是指医院后勤通过内化社会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价值态度等,来认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并着手开展变革,使其逐步达到甚至超越社会同行业水平的自我完善过程。

二、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形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深入、医疗服务成本越来越高,我国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医院独立或与企业一起成立后勤服务集团;二是将医院后勤部分外包,并向社会开放的部分外包后勤管理形式;三是由社会力量为医院提供后勤保障,将医院后勤全盘托付给其他组织的完全外包形式。

(一)医院独立或与企业合作成立后勤服务集团。

通过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医院后勤管理由内部负责向社会负责转变,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或者由医院之间的后勤联合,或医院后勤和社会后勤服务联合,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合并、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发挥更加专业化、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作用,也为医院后勤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其效率。

(二)将医院后勤部分外包。

医院后勤服务部门向社会开放,在保证医院需要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服务提高后勤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模式适合于那些不能间断或间断时间指允许在短时间内的`部门,如水电供应,其方法是把医院后勤部门归属于一个医院后勤服务公司,相对自主经营,跟医院签订有偿服务合同。

(三)将医院后勤完全外包。

由社会专门组织为医院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这种方式适合与那些应急性但不是非常强的服务部门,这样有助于减轻医院负担,并且能提高后勤服务的工作质量。当然这种方式不能盲目进行,而是在一套完整的分析、评估、遴选和监管体系的约束之下有序进行的。

三、促进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对医院后勤系统整体规划。

可以将医院后勤分为三大块,部分班组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部分班组组成相应的服务公司或中心,医疗区实行物业管理。首先,对与医疗直接相关的水电气服务部门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对其经济指标进行量化定额管理,并根据完成情况实施奖惩;其次,对一些相对独立于医疗而又能创收的后勤部门,如饮食服务中心等,成立服务公司,并从医院剥离出去,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自负盈亏,面向医院和社会服务;最后,将保洁、维修、绿化等服务项目交给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

(二)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

在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从托管到逐步剥离,再到完全社会化的过程中,医院后勤管理制度也应逐步完善。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后勤服务的发展,也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作为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其后勤涉及部门众多,制度也应细化到每个部门,每种模式,把每一项制度的执行职责都落实到科室、个人,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脱离实际和难以实现的制度要及时调整修改,对不全面的要补充,以适应医院后勤逐步社会化的过程。

(三)将医院后勤社会化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

医院后勤工作内容多,服务面广,任务量大,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中,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都意义重大。通过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采用智能网络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减少管理人员配置,有效监督服务过程和效果,获取科学的管理数据,改进工作方式。不管采用哪一种后勤管理方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都逐渐成为主流。

(四)妥善管理医院后勤工作人员。

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过程中,工作人员都应由相应的后勤服务公司管理,按其所从事的职业安排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专长,由其公司按标准发给相应的待遇,伤残病死等费用及善后处理都由其公司按规定承担,其公司负责对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这种后勤工作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有利于他们认识到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产生较强的风险意识,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为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亮。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后勤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9):62―63。

篇6: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各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如何满足用户对日益增长的信息、科技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以及社会文化组织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我国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公众寄希望于拥有丰富资源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高校图书馆,希望高校图书馆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企事业组织以及城市居民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如何使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在保证本校的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有偿或无偿地对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1.运营管理社会化:运营管理的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终端,与传统运营管理相比,高校图书馆的用人机制、薪资支付都可以采取市场化方式,可借鉴企业管理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图书管理员及管理人员,采取有偿服务和绩效薪酬等方式,考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高校图书馆运营管理社会化。

2.建设社会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发展建设,要求高校图书馆改变传统面向师生的传统模式,在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持下积极投入到社会化信息的进程,尽可能地吸收社会各界的力量、资金和技术,实现建设力量的多元化和社会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要满足教学与科研的要求,也要考虑社会各界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高校图书馆要本着“以人为本,以用为基”的服务理念,转变高校图书馆只为本校师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敞开大门,欢迎社会读者,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考虑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的需求,研究地方企业管理、生产中的应用问题,为地方产业提供技术革新、文化建设等提供科技服务;为政府提供社会调研、资政报告等咨询服务;通过网站、媒体、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降低高校图书馆的准入门槛,使得社会民众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社会的力量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信息反馈的窗口。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模式

1.按社会化服务内容划分模式:①初级模式是社会化服务基础的服务模式,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借阅服务和借阅证的办理。目前我国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高校,一般都采取有限制的借阅服务和临时借阅证的办理。②中级模式主要以信息服务为主体,内容包括:馆际互借、文献输出、查引查收、建立专项数据库、电子阅览以及专业素质培训等服务。信息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财务以及信息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按社会化服务方式划分模式:①自建模式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自行建设开展社会服务的载体,向社会提供服务;致力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为校内外用户和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②共建共享模式是一种共赢的服务模式,和企业合作是最常见的方式,企业利用高校的人才专业优势和资源获得所需的科技信息和商务信息,设立商务以及知识产权平台,为企业服务;而高校图书馆通过企业增加了资金来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再者就是与本地公共图书馆和其他高校图书馆合作,实际上是加强了地方图书馆的辐射力。

3.高校图书馆网络服务模式:网络服务可以很大程度地实现降低成本,资源共享,与其他高校建立图书馆联盟,不断推出有特色的优质的资源,增强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4.个性化服务模式:个性化模服务式可以满足多种人群多样化的需求,是针对不同用户不同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图书馆不同的专业文献资源以及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的导读服务,提供给不同需求的读者用户,网络数字化资源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且搜索界面复杂,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员为其服务,用户在进入网络数字资源搜寻时,往往是无从下手,图书馆可在网页上为用户设立专门制定用户所需的信息,即可为用户自动提供所需信息,美国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协会所推崇的“的MyLibrary,Mygateway、Mylink”被认为是最值得“关注的个性化服务”.目前我国已有高校图书馆开始为社会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1.硬件环境优势:高校图书馆建筑高端大气,配有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和设备、多媒体阅览室、在线咨询技术平台等,室内环境优雅整洁,是读书学习的最佳场所;馆内查询检索方便快速,局域网、WIFI等硬件设施齐全,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硬件优势。

2.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学术研究主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办)的总数为1794所,总藏书量超过616亿册。汇集了国内外大量的、优秀的文献资源,有高质量的、庞大的数据库资源。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不足30%,大部分文献被搁置,造成了管藏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满足本校师生读书学习的前提下,考虑对社会公众开放,既提高了文献利用率,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途径。

3.人才优势:高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里汇聚了大量的各个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有偿地对社会公众进行讲座,使得社会公众也能享受到高校的人才资源,从不同的角度提高社会大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4.网络优势: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和3G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很多高校图书馆以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了本馆的信息导航系统和个性化的互联网主页,如果能够整合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逐步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这样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因素

1.传统理念问题:相关人士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一个部门,进行社会化服务不符合其工作性质,且国家并没有规定高校图书馆必须为社会提供服务,人们的思想还禁锢于传统的为本校师生服务的观念,并没有正确认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属性,缺乏承担社会化服务的理念。

2.社会用户管理问题: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并不成熟,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没有一个统一科学的管理制度,对社会公众开发是否会导致学校的安全问题,校内师生与社会公众服务的分配问题,信息资源保障问题;社会公众身份不易辨别,借阅图书超期不还、损坏图书及图书馆设施赔偿问题,没有一定的制约规则将很难管理。

3.知识产权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但没有明确社会化的责任,涉及到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时无法可依。

五、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高校图书馆是为本校师生服务的一个机构,没有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理念,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用为基”社会化服务思想。

2.联合社会力量走社会化道路:高校图书馆想实现社会化服务,只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引进外部人才以及社会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利用地域优势与企业联合办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公共图书馆可满足公众对信息的一般需求,而高校图书馆可满足专业性较强的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二者“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共同推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3.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引进企业管理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管理图书馆,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馆藏体系,调整资源结构,提供社会化服务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开展有偿服务,缓解图书馆资金短缺问题;打破现行的管理机制,建立奖惩考核和分配制度,调动管理员的积极性。

4.建立相应健全的法律法规: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服务机构,要想开展社会化服务,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这需要国家、社会、法律机构的协作,制定具有一定法律效应的规则和章程,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提高全民素质。

总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与有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化服务还处于落后阶段,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环境,面向社会多层次地敞开服务,逐步推进社会化服务进程,从不同的角度找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途径,使得高校图书馆早日全面地实现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廖利香。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社会认同问题的思考[J].科技广场,,(5):147-149.

[2]叶德莲。试析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经济,2014,(380):91,95.

[3]汪聪,杨晓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1):31-33.

[4]杨云芳。竞争情报: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新焦点[J].河南图书馆学刊,,(3):68-70.

[5]孙娜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5-16.

[6]曹红。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浅谈[J].网络财富,,(11):102-103.

[7]樊宇。浅议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贵图学刊,,(2):55,60.

篇7: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路径及对策论文

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路径及对策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并开始尝试使用“社会化”的模式,来作为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形式。本文将以高校体质社会化的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社团、后勤、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络、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社区等七个方面的社会化管理方式展开详细的论述,进而探索出“社会化”高校管理开展策略以及途径。

关键词:实践活动;社会化;社区;教育管理

为了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保证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顺利融入到社会之中,国内各大高校一直在对自身的教育模式与管理模式,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而教育管理社会化这一模式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地管理与服务,高校工作者必须要探索出符合本校实情的社会化高校教育管理途径。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各高校必须要对体制社会化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高校体制社会化

自上世纪起,我国高校一直在对自身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着改革,形成了中央与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新模式,而进行本次体制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共建”。为了保证共建工作的顺利实施,中央以及地方都加大了对高校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并在学生公寓以及校园网络等方面的社会化改动,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与扶持方案。并将一些地方高校纳入到了中央管理的范围之内,形成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新模式,使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际上无论是中央直属高校还是地方高校,都是在地方进行创办的,所以地方政府必须要加大对高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各级领导以及社会群众都能认识到高校在本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各高校也要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二、高校社会化教育管理开展策略

1.社团管理社会化

(1)提高社团各项待遇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展示以及自我培养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而言有这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社团活动也是高校进行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对社团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高校领导以及学生够正确对待社团,并积极参与到社团的各项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要对社团活动提供更大的支持,无论是在活动场地方面还是在活动经费方面,都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学生社团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2)明确社团价值方向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要在党中央决策的指导下,使学生明确进行社团活动的价值方向,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并要加大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要按照校园实情形成特色化校园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之下,心灵以及心智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区管理社会化

在对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改革时,学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对学校社区这一概念进行充分的认识,明确社区管理模式以及责任分配方式,只要属于同一区域内,就属于一个社区,就要严格遵守社区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生活与工作。而社区管理者也应在加大区域内部学生管理力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区意识,是他们也能够自觉加入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之中;一方面,要对社区内的每一项活动与文化宣传进行精心的设计,要保证活动内容的积极性与向上性。同时要对社区内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进行不断的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社区环境;另一方面,要提高对服务与教育结合原则的重视程度,要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为学生进行服务的理念,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其他综合情况,来实施个性化社区服务,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实践活动管理社会化

在对高校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化改革时,高校首先要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像社会调查、科技支农以及支教扫盲等对大学生身心有益的活动,都应是高校实践活动的内容;其次要将社会实践活动并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之中,并设置相应的学分,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更加自觉主动的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想要达到的目标,从而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强化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力度。想要使学生可以在高压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得以立足和生存,高校不仅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拓宽学生毕业之后的生存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运用自身掌握的各项技能,在社会中发光发热。要鼓励学生到西部分析高校教育管理的“社会化”路径及对策龙漪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3.建立科学制度体系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应尽快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健全及落实,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基层进行自主创业以及就业,而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帮助大学生了解各地的就业政策以及创业扶持方案,为大学生带来更加精细化的创业辅助方案,使他们可以在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保护与帮助下,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更好地为社会进行回馈。

4.网络管理社会化

(1)加大互联网思想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新时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随着手机以及信息网络在校园中的不断推广,各高校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开始重视起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网络方式,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不被网络的负面属性所影响,各高校必须要加大对网络思想教育者的培养力度,使他们能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来对学校的网络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并通过特定平台对学生定期推送健康的网络思想内容,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2)强化对网络思想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获取渠道,在这些大量的信息中,不仅有积极正面的信息,同时还存在着带有不良内容的信息,对于辨别能力还处于提高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如何辨别信息的好坏、如何正确对信息进行筛选,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利用自身的技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强化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使校园内部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风气,为大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网络使用环境。(3)实施信息网络监督管控制度由于网络信息内容过于繁杂,单凭网络思想教育者一己之力,很难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保证学生信息使用的健康性以及正确性。所以高校还应加强对信息网络监管的建设力度,一方面要引进先进设备以及专业人才,建立校园内部网络管理系统,进而对校园网中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甄别,最大程度减少不良信息出现的机率;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化的网络监管制度,要在保证学生人权的前提下,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并通过合法、正确的手段,来阻止校园内部网络暴力以及不正当网络操作的发生。并要结合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及时沟通以及正能量信息传播等形式,对网络不良现象进行正面的阻击,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保证校园内部网络始终处于一片“净土”之中。

5.后勤管理社会化

(1)正确选择后勤管理方式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到的方面较多,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该项工作自然也需要进行社会化改革。目前高校通常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第一,“横向联合”。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各所高校会结成合作联盟关系,形成统一的后勤服务体系,来满足每所学校对于后勤方面的需求。第二,“主体分离”。这种模式也被称之为外包模式,即,学校不再负责后勤方面的服务与管理工作,而是通过外包的方式,将这部分工作交与社会力量,由其对全校师生开展后勤服务,学校只是从中起到监督与方向性指导的作用。第三,“联办模式”。即学校和社会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后勤工作。双方之间会按照协议,来对自身的责任与权利进行明确,并严格遵守协议进行各项工作。这几种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以及问题,所以各高校不可直接套搬套用,而是要按照学校后勤工作的实情,来选择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的后勤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确保后勤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2)借鉴企业管理形式实施后勤服务外包制度时,学校必须要建立配套的后勤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外包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方式,来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个体或公司进行约束,是实行企业化的后勤管理新模式。一方面,高校要与后勤经营单位就各自的权限以及义务达成一致,并使用书面的形式进行明确;一方面高校教育要赋予经营团体一定的权利,降低对后勤工作的掌控度,允许对方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实施后勤管理竞争制,使一些具有实际能力的团队相互进行竞争,而高校则按照“择优”原则,对后勤团队进行选择,以提高后勤的工作水平,带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步伐。

6.公寓管理社会化

(1)设置统一管理方案,实施公寓管理新体制在对高校公寓管理实施社会化改革时,作为公寓管理主要领导者,高校各院系领导必须要对自己负责的公寓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对每栋学生公寓的各项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制定出统一的公寓管理方案,并对每位领导人在管理工作中的权责进行明确,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对学生公寓进行全面的管理,同时还要在公寓管理工作中,将教育管理内容渗透到工作之中。同时要通过公选的方式,选出优秀学生代表来参与到学生公寓管理的工作之中,并可让他们参与对现行的公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让学校能够听到学生的“心声”,切实掌握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建立公寓管理平台,在平台上,管理者不仅会设定学生直接反馈区域,使学生能够及时将自身的需求与建议告知管理者,方便管理者及时对公寓管理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还会定期对公寓管理情况进行更新,进而将公寓管理工作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2)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意识对公寓进行社会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生活环境,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但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对学生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必须要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带动出来,使他们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出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寓管理之中,甚至是其他学校内部的管理之中,真正将学生的建议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内,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更加人性化、高效化。

7.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1)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基本都会受到家庭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独立思维意识较为薄弱,在责任承担方面也缺少一定的担当,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性格形成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而在教育管理社会化之后,学校提高了对学生这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步利用高校这个小的“社会环境”,来对学生的独立能力以及责任意识进行培养。同时会在坚持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摆脱以往只按照喜好来进行选择的习惯,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的行为进行负责,能够养成思考的习惯,避免盲目、冲动的事件发生。此外还要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对于认真负责的学生,学校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进行表扬,但对于做错事情的学生,老师要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与惩罚,避免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进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责任观,成为一名有担当的人。(2)法制意识教育国家出台相关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以及人身安全进行更好地保护。但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较为封闭,学生虽然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对法律的具体条例进行了解,但整体法律意识以及详细的法律保护方式了解程度较低,所以学校在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期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法律观,正确使用法律武器对自身进行保护。高校老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于常规法律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法制观念以及法律意识进行培养,使他们学会法律法规的正确使用方式,使他们能够在维护好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能有效使用法律来保护别人,成为心系社会的合格公民。此外还要加大对学生合法意识的培养,要告知学生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乱纪之事。(3)消费意识教育与以往相比,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具有的消费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后期,部分学生的消费观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形成不良消费习惯。为了解决学生这一思想问题,高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对学生的消费意识进行更正: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使他们能够学会制定每月消费计划,可以在支付一些必要的开支之后,可以合理对剩余费用进支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实际需要,购买适合的商品,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消费以及无用消费的事件,使学生的消费观念更加健康化;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生节约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摈除攀比心理以及虚荣心理对自身的消费观的影响,从容对待与其他人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降低贫富差距对学生自身消费观的影响。综上所述,实施“社会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对高校的办学模式以及学生的管理教育而言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要对自身的办学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针对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途径,进而成功带动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高校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瑞.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本质诉求与实施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63-65

[2]周元春.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6):221-222

[3]康凯.高校教育管理的“社会化”路径及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14(12):136-140

[4]谢瑞军.高校公寓社会化后的学生教育管理[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100-101

[5]陈清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途径——构建高校与社会双向参与结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5):58-60

[6]王初薇,李金永.基于社会化网络的高校教师教育知识管理系统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7):43-45

[7]李磊,季绍文.浅谈社会化视域下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J].昭通学院学报,2013(2):81-85

[8]田建伟.高校学生社团过度社会化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73-76

[9]黄箭,戴春平,刘宇,罗士俐.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13):64-67

[10]王剑娇.对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4(9):48-49

[11]张伟英.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33-134

篇8: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是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参与对象,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经济建设步伐也随之不断加快。为了与时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在同步状态,实现高校内部经济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高校的管理人员一直在加强校内各项设施的完善工作,并按照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向制定学校的建设目标。本文就以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为研究论题,针对当下高校经济合同的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析。

传统的高校管理总是以教书育人为教学目标,通过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推动当下社会的进步。然而,在如今的网络化的背景下,信息遍布于网络的各个角落,这也预示着传统的高校管理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高校建设发展的要求。要想促进学校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之上,并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日渐增多,并且表现的日渐活跃。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是确保高校经营顺利、安全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高校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是确保高校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1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含义是高校对自身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履行相应义务行为的总称。在高校履行的众多合同内容中,订立、变更、解除、终止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内容,而监督、审查、控制则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手段措施。在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整个合同管理的流程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动态性。然而目前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合同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都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更甚者在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完全不存在任何的规范化。一方面,学校签订的'对外合同中,都是由校内的各项结构进行单独化的管理,因而很容易造成合同管理的缺位现象,进而出现合同纠纷。另一方面,学校因无法完全掌控经济运行的趋势,容易造成重复购置现象,滋生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这就非常不利于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甚至对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阻碍。

1.2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问题

针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2.1高校经济合同签约的主体不合格

高校是有独立法人财产事业单位的法人,也有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责任。在高校签订的合同中,签订对象必须以学校的名义,学校内部的校长或是其授权的委托代理人才是签订对外合同的合格主体。然而,在合同管理中其签约的主体往往是签约合同的工作人员,这并不符合签约合同的主体资格,容易在今后合同的履行中造成安全隐患。

1.2.2高校经济合同内容不规范严谨

高校经济合同内容中的相关条例不规范不严谨,容易造成合同持有人的误解,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分歧现象。因为订立的合同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履行合同,所以,合同的内容上应该充分的体现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愿,才有助于今后合同签约双方的共同履行。否则一旦出现合同内容不严谨、规范的现象,容易造成签约双方的利益受损。尤其是对签约的学校而言,一旦出现合同签约内容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经济效益受到损伤,还影响高校教学计划的正常开展。

2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相关措施

2.1建立科学化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执行关键需要有一个科学化的制度保障,科学化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能够减少合同签订双方的利益损伤。但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不能照搬其他学校或是单位的经济合格管理制度,必须以学校的发展为基本点,建立适合学校发展以及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能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还能规范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得高校经济合同管理逐步向规范化、法治化迈进。

2.2加强学校内各个机构之间工作交流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不是一个单一部门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内部各项机构之间的密切配合,通过有效信息的交流共享,让各机构之间对彼此的工作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才方便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分工以及一个清晰化的管理流程,便于对高校内部重大决策的商议。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内部可以建立自己经济合同管理网络平台,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交流,实现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更方便对高校经济合同开展管理工作。

2.3加强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高校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离不开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在推动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并在校内定期的开展各项管理方面的相关活动,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技能的考核。只有这样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进而方便其开展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相关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化,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当下的经济环境,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高校内部的教学目标、校园建设也有了全新的规划,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是高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接轨的一个连接桥梁。通过这个桥梁的连接,使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保持在同一水平。然而,针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还需要高校内部领导人员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经济效益的提升。

篇9: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财务预算管理,属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财务预算,属于一种社会公共事业,但其不具备营利性,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政策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财政政策的统一。因此,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即相关机构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在明确当前高校发展前景与目标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收支计划。另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还含有后期绩效评价内容,可以从根本上配置和优化内部财务资源,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高校财务预算执行问题分析

(一)体制不健全。

高校要想有效地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有足够规范而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其属于一种制度保障。如今,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针对高校财务预算,提出了“收支平衡、防止赤字预算”的规定与要求。但还存在很多高校,没有强调高校财务科学预算工作,也没有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资金随意使用。虽然有些高校建立了财务预算制度,但相应人员的参与度较低,不具备正确的接受预算约束的观念,盲目追加预算。甚至在一部分高校当中,已经开始出现财务赤字。

(二)预算意识弱,浪费问题突出。

当前高校的内部经费往往都来自于财政拨款,进而产生“有事找财政要钱”的错误观点,高校财务预算意识比较弱,且存在随意开支的问题。当代高校在确保一定的人员支出之外,还存在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财务预算制度是无法得到顺利执行的,管理水平会明显降低,阻碍各种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忽视预算执行分析工作。

在高校财务预算过程中,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是比较重要的,通过财务预算执行分析,能全面了解高校财务预算制定情况,进而做好情况评估工作。但在当前的一部分高校当中,往往只强调财务预算指标使用,忽视了财务使用绩效评价,无法明确可以节约的资金,这样也会增加高校财务预算支出。

(四)监督体制不健全。

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点,也是高校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很多高校都没有重视这项工作,没有建立健全专门的财务预算监督机制,导致财务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出现。

(五)队伍业务素质低。

要想确保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制定,组建一支综合素质足够高的人才队伍很重要,其是基础人才资源保障。但是,当前的很多高校都只重视内部建设发展,忽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因此也缺乏足够专业的财务预算人才队伍,甚至很多预算人员并不了解日常账务处理工作,不熟悉财务审计等业务,无法真正发挥好财务预算职责,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三、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分析

(一)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需注意的问题。

1、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

结合现代化的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应当把高校财务预算目标分成多个维度,不仅有财务维度和运作维度,还有顾客维度和发展维度。必须细化到每个维度上,并结合不同高校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取核心绩效指标。这里,提取出来的核心绩效指标,属于对应层次的核心点。因此,只有确保核心绩效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才能真正体现出相应的层次,反映高校实际预算运行绩效的情况。通过选取和应用核心绩效指标,并合理地衡量预算执行结果,能最终形成系统化的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针对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说,不但含有高校财务效益评价内容,还包括非财务效益评价内容。所以,不同指标所对应的量纲都是有差异的,无法直接得出最终评价结果,应当具体结合评价指标的定量化或定性化,选用相应合理的处理方法,实现无量纲有效转化。高校财务预算定性指标的无量纲化的主体是评价人员,评价依据是个人经验、标准判断与评价方法,最终明确评价指标达到的等级,进而结合等级参数与指标权术,得出最终结果,这是所谓的综合分析评价法。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需要创建计算模型,需要运用计算公式,需要进行指标实际数值的标准化计算,最终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分数。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功效系数法。

3、计算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考核,要针对不同的维度,以及其相对应的重要性,得出估计结果,即所谓的权重计算。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反映了其在整体考核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运用变异系数法,在做好无量纲化指标处理工作后,结合标准计算公式得出了最终的均值与标准差,得出了评价指标权数公式:wj=。

4、建立评价模型。

本文建立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模型为:F=但在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高校部门,必须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不同高校、不同部门对应的发展战略是有差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财务收支结构也不同,如果不选用合适的绩效评价标准模型,反而会得出一些与战略违背的信息,降低评价活动开展效率。因此,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目标与职能,选取相应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制作适合自身发展的平衡计分卡。这样不仅遵循了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还能得出足够精准的'绩效评价结果。

(二)完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的对策分析。

1、加大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力度。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各种财务预算活动开展所耗费的资源以及经费,是否与预算目标相一致。因此,高校必须结合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标准、数据计算标准,并依据标准预算管理的需求与要求,创建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财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为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成本核算提供正确而全面的信息,明确高校财务报告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奖惩制度等,为后期落实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其实就是不同部门人员之间有效交流与协调合作的过程。在该预算执行当中,高校财务机构人员应创建出一个专门的上下联动的资料传递与反馈系统,这个系统从决策层,一直贯穿到下面的各个部门层,能够起到财务监管的作用。高等院校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财务预算执行信息传递反馈系统,加强对不同部门人员财务预算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切实明确资金流向。与此同时,还能依据不同部门的财务预算执行进度,创建内部信息共享网络,进而做出合理的决定,确保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落实。

3、完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

第一,完善长期投入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如今,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一系列基建项目。但是,当前很多高校都未针对这些基建项目,建立相应完善的财务预算评价体系。在多种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评价体系中,长期投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从整体分析的角度建立出来的,能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第二,完善科研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我国高校,属于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对应的研发决策与研发资金,往往都是由最高管理部门制定的。只要计算好研发总费用之后,相应的科研负责人等就要在全面规划的范畴内,做好各个科研题目的资金预算工作,明确各个时期的科研成果。

第三,完善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在当前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当中,不能再继续应用传统式的评价方法与预算控制方法,必须对财务预算管理与评价方法进行革新。要在加强之前集权式预算评价控制的基础上,把具体权利分配到下面的各个部门中,赋予各个部门人员相应的预算执行与管理权责,督促每位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认真工作,优化绩效评价结果。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当中,还存在一系列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必须不断地创新与完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克岗.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中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

[2]孙晓琳.高校财务预算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会计师,(14)

[3]童小玲.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经济师,(5)

[4]李硕,陈璇.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2014(24)

[5]云利兵.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4(15

篇10: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研究论文

1引言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具有强身健体、促进社会交流、实现公平竞争、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功效。从社会属性上来看,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其中,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活跃程度最高,形成了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目前,我国将跻身世界体育强国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由此实现了对体育发展战略的布局的有机调整,在打破狭隘的“金牌战略”思想束缚的前提下,强化对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视与推动,确保社会体育基础作用的有效发挥,形成社会体育发展的全新局面,已成为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这就要求我国体育领域的各组成部分必须要在发展取向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充分适应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引发了学校体育应切实加强与社会体育的接触、交流与互动,实现两者间的融合发展的全新诉求。高校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体现学校体育社会价值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应当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目标,彰显出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此,为了确保新型教学目标的实效性,本文对目标确立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的解析与阐述,以期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挥出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2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及确立社会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高校体育教学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致使其在发展取向的确立上与社会体育的发展需求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甚至呈现出有悖于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发展态势。具体体现为:首先,在教学目标的上,紧紧围绕着“达标测试”这一核心,将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定位在满足达标测试需要、获取理想达标成绩的狭隘层面,由此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无法实现对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充分满足;其次,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上,本着“一切服务于达标测试”的狭隘观念,以达标测试的内容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着凸显单一性与局限性的体育知识;第三,在教学方法的择用上,为了确保理想达标率的获得,教师往往会采用具有强制性特征的教学方法,诸如“填鸭式”或“灌输式”,由此造成了学生只能够进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成为达标测试内容的接收器;第四,在课堂教学形式的运用上,长时期的采用“三段式”的教学形式,即“教师讲解与演示→学生照猫画虎式的模仿练习→教师总结与纠偏”,这种程式化教学模式的长期沿用,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向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调整;第五,在教学评价上,将达标测试作为检验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由此造成了“唯成绩论”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呈现出泛滥的发展趋势。综上所述,由于在教学目标与发展取向的确立上所存在的局限性与狭隘性,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在实用价值方面呈现出严重弱化的发展弊端。由此可见,为了根除弊端、实现创新式的发展,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目标,彰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目标,标志着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取向上能够适应与满足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因客观原因所造成的社会体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同时,还能够实现高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人才输出与资源保障,进而为推动我国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将引发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重组,从而在根本上满足广大学生体育学习与自我发展的需求,进而在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态势,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目标,具有极其突出的实用价值与导向意义。

高校体育场馆科学化开放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场馆物业管理论文

高校体育对个人今后体育的影响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的论文

浅谈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

高校体育文化构建探讨论文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研究论文

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探析教育论文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论文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论文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2022-09-17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模式探讨论文2024-02-09

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2022-11-27

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论文2022-08-21

教学管理与教育的研究论文2023-02-27

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2022-09-11

文化发展构想与高校外语翻译教学2024-03-27

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危机分析论文2023-09-26

概论高校宿舍文化创设论文2022-08-18

浅谈专业实习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