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时间:2023-03-23 08:09:53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松松在森林”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篇1: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 体育专业 学习兴趣 三P”原则

论文摘要: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大学体育院系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高等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及科研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探索体育双语教学方式和教学原则,提出了改革体育双语教学的多种可能,同时阐述了实施双语教学的原因以及实施体育双语教学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北京奥运会后,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与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体育交往中主体语言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要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英语。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也对我们当前高校的体育双语教学提出了思考和要求。

由于高考体制的原因,我国体育专业的学生文化分低且对英语没有单独要求,因此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低的现象,这也造成了教师进行体育双语教学的难度。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推广和运用双语教学便成为了体育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一、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融通在沉浸法双语教学中

国际上双语教学的沉浸法分为部分沉浸法和完全沉浸法。部分沉浸法要求在必修法的基础上,把法语或英语作为部分学科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部分学科中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中。完全沉浸法要求在某段时期内,把英语作为所有学科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所有学科中,甚至在课内课外,完全沉浸在英语学习的环境之中。就目前我国多数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言,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是一项系统而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二、加强认识,提高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摈弃以往枯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会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学习不是任务,没有压力,而是一种乐趣,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让学生对体育双语教学有进一步的认识,那么学生的潜在兴趣就会进一步地被激发出来,被动性学习将转化为主动性寻求。

1.赞美原则。体育运动几乎都是以争取胜利为最终目的的`,体育专业学生更是以胜利和获得别人的认可为努力目标。学生有进步时,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在实施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观察到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而给予赞扬和鼓励:“That’sgreat!”(太好了!)“Youhavedoneagoodjob!”(你做得很棒!)“That’samazing!”(你太令人吃惊了!)“I’mproudofyou!”(我为你感到骄傲!)这些鼓励和赞扬,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学习自信心也倍增。因此,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老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学生的细节表现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最终达到“我”要学。

2.参与原则。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语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和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实践原则。学习学习,就是要边学边习。在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特别是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技术练习的同时,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提出要求,并加以形态、动作的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尽可能的理解和领悟教师的要求,让学生在英语口语与动作的不断刺激下,掌握英语指令及领悟其内涵。 三、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体育双语学习环境

1.以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创设丰富多彩的体育双语学习环境。在实施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除了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应在细节或教学辅助方面增加新颖性和时代性,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2.以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营造生动活泼的双语学习环境。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教学的单调性和乏味性。为了克服这一弊端,体育双语教学过程应经常采用多变、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一次次地接触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教学节奏的明快性,加固轻松愉悦的双语学习环境。学生年轻,学习节奏快,因此,在实施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英文歌、谜语、绕口号这样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辅助教学,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劲头很足。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任重而道远

1.专任体育双语教师严重缺乏。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英语底子都较薄,且矛盾突出。专业能力非常强的教师一般英语都相对较差;而英语能力强的教师多数专业又一般,所以对高校体育双语教师的培训尤为迫切和重要。

2.体育双语教材的匮乏。由于我国体育双语教学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没有编写出适合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双语教材,教师在授课前几乎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备课的,因而缺乏指导性。为此必须要编写出适合我国体育专业学生的、与学科教学并行的双语教材。

3.双语教学要从娃娃抓起。学习一门语言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国际紧密接轨的今天,良好的英语基础显得格外重要。

4.改革现行的体育高考招生制度,对考分或英语成绩进行调整,强迫学校、考生及家长对英语的重视,为即将开始的大学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林泽.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2).

[2]杨婧.体育双语教学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5).

[3]孙欢.论我院本科学生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

篇2: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

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社会发展和体育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体育课程自身特点使其进行双语教学有一定的.优势.实施的基本原则是简练、准确原则,与运动技战术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作 者:吴君宏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工程学院体育部,安徽合肥,230022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80 关键词:高校   双语教学   体育课程  

篇3: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现状论文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现状论文

论文摘要:篮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开展极为广泛的体育项目,为适应这项运动的开展,需要经常不断的培养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篮球裁判员。本文对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项学生的裁判能力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水平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项学生裁判能力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合河南省高校篮球专项学生裁判能力的发展对策,使其符合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为河南省高校篮球运动进一步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生裁判能力现状对策

1.前言

作为篮球运动普及和提高的枢纽,裁判员的最佳培养土壤在高校,主要表现为:首先高校中有一支相对稳定而师德高尚的师资力量;其次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外语水平,并且高校教师与专业裁判理论、实践的机会接触越多。因此,全面地调查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裁判能力的整体现状,了解各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的基本情况、篮球裁判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情况、基本功掌握情况以及篮球专项学生裁判考核等方面的实施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六所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及体育学院资料室以及相关体育裁判网站查询。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数百余篇,并对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类整理分析,力求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2.2.2问卷调查法

对所选河南省六所高校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0份,有效率是98.3%,问卷已经经过信效度的检验,符合研究要求。

2.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资料与事实进行逻辑思辨,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学习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情况

3.1.1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篮球规则就是由领导和组织篮球竞赛的权力机构指定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它设定条件,明确职责,授予权力,做出规定,指明罚则,是篮球竞赛的法,是参加篮球竞赛人员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篮球裁判法就是规定了各种情况下裁判员应遵守的分工与合作、占位与责任、手势与程度。另外还对比赛前的准备工作、比赛开始和结束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高校学生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认识的程度非常重要和重要分别占15.1%和20.3%,而认识程度一般的和不重要的占到了大多数,马克思关于唯物辩证认识论上解释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所以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先从认识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做起。

3.1.2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实践运用的情况

在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项学生运用规则和裁判法在临场实践一些细节方面的掌握情况调查中显示,基本手势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裁判在实践中判罚违例和犯规时做出的手势是否大方、清晰、果断,能使记录台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以及观众一目了然等方面的调查,判断手势是否清晰、准确,非常好和好的占到47.7%;裁判员的占位和责任就是通过对学生裁判在实践中能够通过快速的脚步移动选择恰当的判罚角度而做出准确的判罚的调查,判断学生裁判在实践中能否选择正确的判罚角度,非常好和好的占到41.7%;转换与轮转就是学生裁判在实践中判罚违例、犯规、执球入界和得分时两名裁判员进行的转换与轮转,判断是否转换和轮转是否到位,非常好和好的占到42.9%。

3.2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裁判培养的影响因素

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的调查中得出,师资水平的影响占23.2%,说明高校的篮球教师足够胜任对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可是教师责任心不强和组织教法不当的影响分别占到46.9%和59.7%,从中可以看出不是教师的水平不能胜任,而是教师没有用心的去对待裁判教学部分的内容,教法的组织这就要求具有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很快的去领会所教的内容,最后实践机会太少占到78.3%。 3.3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能力培养的对策

3.3.1加强学生裁判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裁判的绝对权威

篮球裁判员只有在遵循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的体现其业务水平,才能树立起裁判员的绝对权威.因此,在裁判员的成长过程中,应自始至终进行职业道德的群体教育和自我品德教育,把坚持原则、公正判罚作为裁判生涯的座右铭,使裁判员在场上所表现出的一举一动都合乎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这才是树立裁判员绝对权威的根本保证。

3.3.2要认真学习篮球竞赛规则和篮球裁判法

对于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好篮球裁判,必须认真学习、研究、熟读、读透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这是对每个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最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以及一般规定都应该熟记于心,只有学习掌握了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基本知识,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在理论的指导下,把篮球竞赛和裁判法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3.3.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创造临场实践机会

一名优秀裁判员的.成长之路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有不断通过有意识循环往复的临场实践活动,才能巩固对规则的理解和记忆,积累经验,达到公正、正确、公平的执法,从而提高实际执裁的能力。从调查中发现,经常参加裁判实践活动的学生的临场执裁水平比很少参加裁判实践的学生提高得快,而且往往水平越高参加执裁的积极性越高,越有自信心。因此,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并鼓励学员参加裁判实践是迅速提高学生临场执裁水平的主要手段。

4.结论

4.1在理论方面,由于篮球专项学生经常接触的篮球知识,对规则的掌握情况趋向于“较好”,对裁判法掌握的整体水平趋向于“一般”。在实践方面,由于学生实践的比赛少,对规则和裁判法运用于实践上的整体水平趋向于“较差”。

4.2通过调查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裁判培养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师资水平达不到要求,重理论轻实践,组织教法不当,评价手段不健,实践机会少是影响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培养的主要因素。

4.3提高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能力的对策:在篮球课的教学中,有目的将规则内容和裁判法与技术、战术教学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把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以及基本功的训练融入到每节教学训练课之中。

参考文献:

[1]阎育东.篮球裁判员晋级必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4(1):1.

[2]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6.

[3]苗向军.对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学生裁判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4).

[4]刘合云,等.篮球课对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

[5]张向荣.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基本功培养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篇4:普通高校体育的教学论文

普通高校体育的教学论文

1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1。1民办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必要性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实施是必要的,可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可以促进学科教学管理有效落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实施是正确的、可行的,其能够结合当前我国新课程要求,对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接受度、学生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准确的评估,进而准确的评估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确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这可以使体育教师明确体育教学现状,不断的改进体育教学工作,弥补体育教学的不足,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1。2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存在问题

(1)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民办普通高校作为我国政府支持建设的高校,其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祖国。所以,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要,需要民办普通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促使学生体育水平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意志、精神、素质等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而要想实现民办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质量的提高,就需要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估体系,通过此评估体系科学的、合理的进行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了解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真实情况,进而对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予以适当的整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普通高校并没有非常重视体育教学,相应的所开展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为:(1)评估标准不科学。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所设定的评估标准不科学,并没有从当前素质教育要求出发,就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课程安排等方面的评估标准进行科学的设定,使得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无法对体育教学质量予以科学的评估。(2)评估项目不全面。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对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进而综合评估教学质量。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均存在评估项目不全面的问题,或缺少体育课程安排项目、或缺少课后体育运动情况等。

(2)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评估不切合实际。在对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需要结合民办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体育项目学习情况,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的进行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但事实则不然,很多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过于形式化,不能真正体系出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

(3)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环境不佳。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应当结合高校环境科学的、合理的、运用评估体系来具体的开展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可以说,民办普通高校教学环境会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有所影响。所以,在具体实施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体育教学环境,合理的、科学的执行。但我国大多数民办普通高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更为形式的进行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一次来应对上级检查。

1。3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的趋势对于当前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笔者认为应当对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改革,使此评估体系适用于民办普通高校,并对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真正体系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完善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框架及指标。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有价值的判断,是教学的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框架及指标今星科学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完善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框架及指标?笔者认为应当结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容以及民办普通高校教学实际情况、社会现状,就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结构更完整,可以使整个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更为科学的实施。对于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指标的调整和完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指标调整和完善,这样可以保证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可以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合理的进行体育教学质量评估。

(2)改进体育教学评估方法。高校体育改革要以改进教学评估方法为依托,全面公平的开展学校体育,促进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在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学生的'意识、学生的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都是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所评估的项目,每一个项目评估是否合理、科学,都可能对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有所影响。所以,在对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改革之际,改进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适用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对每个评估项目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深入的分析和评估,进而体系出每一个评估项目实际情况。对于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的改进,主要是从考查能力、运用方式、实施效果等方面来分析评估方法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评估方法,使其可以在评估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

2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应当不断的提高,促使其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使学生的体育水平、能力、意识、精神等方面都得以加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要想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科学、合理的、规范的开展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掌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使得评估效果不佳。对此,笔者建议通过完善评估体系的结构、指标、方法等,可以优化评估体系,促使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民办普通高校中充分发挥作用。

篇5:体育专业健美操教育模式探索论文

体育专业健美操教育模式探索论文

1、能力本位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概念

1.1、能力本位

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能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说来,能力总是和人们从事特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只有那些能使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心理特征才是真正的能力。构建青少年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能力本位教育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一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基础,并把它作为检验教育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以能力为教育的基础,并采用模块化教学来培养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三是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四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在教学上通常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五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分。

1.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CBE),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产生于二次大战后。我国的能力本位教学是近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理念,他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常说来,能力不是知识传授的自然产物,它的培养依赖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为重要的是依赖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借助实践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目前,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为近年来国际、国内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课程模式。它是以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和实践模式。

2、健美操专选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构建的原则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包括概念的获得―――实践的认证―――认知的综合等几个重要环节。本文根据这一规律,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将遵循系统性与渐进性、实践性、综合性、区别对待性等原则。

2.2、健美操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过程

(1)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队列队形、徒手体操等基本能力以及完整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培养。笔者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过程中侧重于完整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培养,这一培养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课内实习(微格教学)―――单元教学―――评价。整个培养过程分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3-5周),以课内实习的方式进行微格教学,让学生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完整教学过程的模仿性体验。第二阶段(5-7周),与普修课任课教师协调,选定一个教学单元,让专选课学生独立实施完整的教学过程。在实施单元教学过程中,(两位)任课教师应对学生的教案设计编写、动作示范讲解、组织教法运用、保护帮助手法、发现纠正错误及场地队形调动等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与评定,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2)健美操训练能力的培养。健美操训练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组成。一是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简便易行的训练计划,这一环节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对所训对象现有的身体和心理基础进行评估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通过5-8周的跟队见习,认真细致地对所训对象进行跟踪观察,并对所训对象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与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试,并以此为依据,对待训学生的身体素质、心里素质、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以便对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二是全面系统第对学生实施训练环节,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健美操技术动作分析与教法的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分析动作的技术结构,而且要考虑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不仅要设计出特定动作技术的训练手段与方法,而且要设计出技术训练的整体程序,这对培养学生的讲解、示范、完整与分解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组织与裁判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环节,这一环节的重点培养学生有自知之明能力,使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实践后,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出不同的训练项目、比赛项目,让学生自己编写训练计划、编排比赛秩序册和组织裁判竞赛及参与临场训练实践等实践活动,以检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场指挥能力。

(3)健美操健身指导能力的培养。由于健美操健身指导能力的培养涉及面广且内容多样,因此,我们通常将健美操健身指导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而健身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形成与发展健美操健身指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应结合自身特点,选取1-2项健美操健身方法内容,通过参与健美操教学和自学等形式学习来加以掌握。同时,教师在健美操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挖掘健美操练习方法手段中的健身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健美操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在课内实习时,介绍一些健美操健身方法和有关健康小常识。在运动训练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带队员身心情况及特定的目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运动处方;同时,在带队训练实践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向队员介绍有关医务监督和一般救护方法的常识性知识。

(4)健美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健美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健美操教学与训练过程的始终。在健美操专选课教学的第一学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信息、积累资料。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实践中,一方面比较、印证所学知识,促进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对于在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方面遇到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自学、集体讨论和请教专家等形式寻求解决之道,这个过程也是发现和选定研究题目的过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艰苦积累,并根据自身特点和亲身体验,初步发现和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和内容,借助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验、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所选定的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撰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

3、结语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健美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下,给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更好的在高师院校体育教学中贯彻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我们尝试性地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运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不但能够保证学生对健美操知识、技术、技能掌握,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不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中心的转移,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和能力的主动构建者和参与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6:桥梁工程双语教学探索论文

桥梁工程双语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首先分析了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然后根据桥梁工程课程特点和学生英语实际水平,从教材与授课内容选定、英语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作业布置等方面阐述了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桥梁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工程建设国际合作日趋频繁,尤其是亚投行的成立,对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桥梁工程是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对外工程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为了工程建设对外合作的需要,必须在土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又熟悉英语的涉外人才。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尤其是桥梁工程这样的专业课程。

一、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涉外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程建设国际化日趋明显,外国建筑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公司也承接或合作开发大量国外建设项目,“一路一带”战略的推进必将进一步扩大土木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其中的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需要技术人员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晓外语,能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并能翻译国际标准、招投标文件、勘察报告和设计图纸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培养。2.对外学术交流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大量青年学者出国留学访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始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我国学者在英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逐年增多,水平也不断提高。这要求我国学者不但专业素养要高,还要能熟练应用英语,能与国际同行自由交流。我们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虽为应用本科,以培养土木工程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但每年都有部分优秀学生考入“211”,甚至“985”院校,从事学术研究。以20为例,道桥方向有2人考入湖南大学,2人考入长安大学,还有数人考入长沙理工和重庆交大等原交通类部属院校,如英语不好,会直接影响这部分优秀学生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

二、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低。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双语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文献[1]的结论,需要学生的`英语四级优秀或通过六级,才能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桂林理工大学位于西部地区,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主要生源来自广西,当地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低,不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和足够的词汇量,对他们开展双语教学,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影响部分同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但不采用双语教学,针对直接影响这部分优秀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班,因材施教,仅对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开展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并不可行。2.合适的双语教材缺乏。双语教材应鼓励使用一体化设计与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自编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双语思维的能力[2],但目前国内尚没有桥梁工程双语教材。桥梁工程属于专业课,中外之间规范不同,度量单位也不一样,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也有所差异。西方原版教材必定是基于所在国规范的,如荷载取值、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等均与国内不同,采用原版教材,授课中必须讲解中、外两种规范,极大增加了学习难度,影响学习效果,也导致了学生对中国规范不熟悉,学非所用,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3.双语师资缺乏,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刚学完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口语水平与英语教师形成鲜明对比,大部分学生对我们专业教师的口语水平不满意。这反映了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外语授课能力。多数院校的教师往往难以达到,如笔者所在教研室,讲授桥梁工程的教师达4人,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科研经历,精通专业知识,但大部分缺少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备一次课需要2―3天,压力极大,需要阅读大量外文资料,掌握讲授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

三、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双语教学是一种“学科教学”,是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学科教学,既要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又要完成学科教学;而非“语言教学”,理想的双语教学应当做到通过教学和环境,通过强化训练,使英语达到能够替代或接近母语的水平[3]。但鉴于桥梁工程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同时采用中英文教学,以学科教学为主要目标,只要求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和准备考研的学生阅读英文资料,作业和课程设计用英文做;而英语基础差及不考研的学生,只把课堂学习当作一种专业英语的补充。

1.双语教学分组。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人发展规划等,将学生分为A、B组,A组为英语基础好和准备考研的学生,要求认真阅读英语教材,用英语完成作业;B组为学习一般的学生,不作具体要求。

2.教材的选用及课件、例题的编写。笔者中文教材选用姚玲森主编的《桥梁工程》[4],英文教材选用JIMJ.ZHAO编写的《engineeringbridge》[5],课件用中英文编写,并做好英文例题,供学生参考。在双语教学内容方面,中西方类似的内容,如设计荷载类型、梁桥和桥梁墩台采用双语教学;而中西方差异较大的内容,如荷载效应组合、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等,只采用中文教学,避免加大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

3.课堂教学。由于桥梁工程知识点多,知识点间关联性差,涉及很多专业词汇,且大部分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跟上讲授进度,在授课前先上传所有课件、辅助资料与相关视频,让学生课前做针对性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授课先以汉语讲解,然后以英语解释,解释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用的词和短语也应尽量简单。讲述重要的关键词使用英文教材中的原词、原句,让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解释原理时,尽量用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讲解同一专业知识内容,用一种讲解学生可能听不懂,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甚至于只换一个单词,学生会恍然大悟,提高专业词汇的使用频率,使学生耳熟能详,便于他们听懂和理解。

4.作业、课外阅读资料。课前将相应的英文阅读资料穿上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编写英文版例题,供学生做作业时参考。要求A组学生用全英文完成作业;B组学生可用英文,也可用中文,不做强制要求。

四、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做调查问卷,A组学生反映看外文教材就跟看中文教材一样没什么困难了,都感到收获非常大,不仅在专业知识层面上达到了目标,而且认识了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学生表示,采用双语教学后,学习英语兴趣更浓了,以前目标是学以致用,现在则是为用而学。

五、结语

面对桥梁工程中西方设计规范、设计方法差异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于评估的现状,采用分组做作业、考核等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明确双语教学的定位,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语言为载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30(1):65-74.

[2]张子新,胡欣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4(6):117-118.

[3]张惠玲.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3):62-64.

[4]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J.J.Zhao,D.E.Tonias.Bridgeengineering[M].NewYork:TheMcGraw-Hillcompanies,.

篇7: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运用灵活,而对于基础实践教学能力相对偏差。深究其原因,我们调查发现这与学生缺少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学综合性低、教学实践活动不足等有关。因此,在这次研究后发现将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展教育实践,开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实践、实习教学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关键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社会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培养高素质、高综合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意义在于:体育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课余锻炼、课余竞赛等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第一,在实习学校中,随机抽选20名高级体育教师。第二,访谈专家的对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授及老师。在各实习学校中随机抽取指导实习生的中学体育老师20名,通过他们调查180名实习生在实习学校中教学能力的表现。

1.2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为一级检索词,寻找了与本研究思路相近文献作为本研究参考文献进行阅读。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当代体育科技》等大量学术刊物,为本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与评定。结合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目的,根据导师及相关老师的意见设计了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对问卷初稿征询了专家的意见。最后在修改之后进行问卷信效度的检验。

(2)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调查内容的有效性,笔者的导师特意将笔者的调查问卷发给相关专家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初稿进行了内容效度评价,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为证实问卷可信度,综合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编制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发放给中学体育教师,另一套发放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间隔两周后重测,对于检测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调查问卷相关系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问卷R=0.87,实习中学教师问卷R=0.84,表明两种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常规统计方法计算调查结果中每项能力的5个选项分别所占的百分比。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中学老师发放20份问卷,回收20份,有效问卷为19份,有效回收率95%。教师问卷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问卷回收及有效情况如表1所示。

1.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统计。

1.2.4访谈法

本人走访了部分对于体育教育颇有造诣的专家,以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相关体育教学的老师,从中获得了许多的意见及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

(1)实习生课前准备能力:在本研究调查后发现,实习生安排教学场地及器材的运用能力较强占69%(以较强和很强学生所占的比例之和表示,下同),其他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但使用体育教材能力强的`学生为32%,教学设计能力强的学生为33%。

(2)实习生教学实施能力:在学生教学实施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动作示范及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66%,组织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为54%。在教学实施能力的16个子因素中,学生的教学能力总体较强特别是运用口令74%能力强者所占比例较高。然而学生在设立问题的能力偏弱为26%。

(3)实习生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中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而多元化的体现就是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其中,实习裁判能力强的学生为64%、组织比赛能力强的学生为48%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47%;而指导训练队训练能力不强28%。

(4)其他教学能力:中小学忽略了实习学生在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这两个教学能力强弱影响因素分别是24%和38%。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能力的评价如表2所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课前准备能力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第二,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点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第三,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是体育老师教学能力多元化的体现。

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2.2.1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

(1)课前准备能力:我们在由专家所认定的课前准备能力的7个因素中,在调查后发现,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有:体育教材的使用能力为69%(以很重视和较重视的教师所占比例之和表示,下同)、教学场地及器材的布置能力为69%。而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偏低,仅占27%。

(2)教学实践能力:老师所注重的有课堂教学能力有:使用口令93%、组织活动82%、动作示范79%、指导动作技巧69%。

(3)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老师有80%,注重培养学生裁判能力的老师有79.%,注重培养对组织竞赛能力的老师有44%。

(4)其他教学能力:老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注重程度不够。

2.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综合性课程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

(2)严格的实践教学缺乏。

(3)缺少综合考评学生教学能力的机制。

2.3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对策

2.3.1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实际去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使用“行为导向”教学为理论原理,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化,变“中心型体育教育学科”为“综合型体育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模式。

2.3.2开辟全程培养,分段、多次教学实践的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全程式,多次、分段教学实践的方式,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现。

2.3.3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在综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设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部分学生在运用基础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

(2)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

(3)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一些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多为训练型,只会带训练。较难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4)现代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调没有趣味。

3.2建议

(1)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

(2)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3)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接触中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蔡燕生.谈对中师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5(2):16-18.

[2]梁晓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2,31(12):201.

[3]杨德俊.体育教学能力结构刍议[J].体育函授,1994(Z2):96-97.

[4]王汝田.试论中师学生必备的体育教学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1994(2):31-33.

[5]李卫平.对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几点浅见[J].益阳师专学报,1986(6):38-39.

篇8: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课外途径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在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明课外途径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弥补功效,并探索课外培养的途径,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满足基础教育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课外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包分配”到“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就业形势;同时,随着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化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校作为体育师资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定位于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服务于基础教育。因此,为实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适时调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及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仍局限于课程设置体系内。因此,着眼于课外活动、充分挖掘课外培养途径,从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成为一种必然,它是课程体系培养的有益的补充。

篇9: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2.1弥补“课程门类多,主导方向不明确”的不足

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课程的开设上是“杂烩式”的简单拼凑,开设的课程种类太多,使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向模糊,而且这些课程又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专业学科知识,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较薄弱,专业技能不理想。以至于学生常常感到“面面俱到,但面面都不到”的困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不改变学校开设课程的前提下,思考开辟课外途径,可充分利用课外闲暇时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完善能力结构。

2.2弥补“侧重专项技术,其应用性不强”的不足

目前,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与基础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无论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与原来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仍以追求专项技术上的精深为重点,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的培养。特别在专项技能教学上,忽略了与中小学体育教学需求挂钩,造成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基础体育教学改革,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不能满足基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需要,使学生觉得难以胜任基层体育教育工作。因而,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外途径,通过参与开展的各种教学比赛,让学生亲身体会中小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提高学生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2.3弥补“教学实践机会少,教学能力不强”的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教学课程都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缺少专门的教学能力的实战训练课程,致使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少,不益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尽管各高校开设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但人多课时少也无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因此,毕业前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然而体育教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仅仅三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提高教学能力是不可能的[2]。为此,通过课外途径开展的教学课件设计比赛及试讲练习,再加上毕业前的实习,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篇10: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1.1课程结构不合理,综合性不强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是“杂烩式”,开设的课程门类太多,其中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论”、“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和“学校体育学”课程中。此外,各高校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体育专业技术,忽视基本教学理论的传授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专项技术课程仍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专项技术上的精、深为重点,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教学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师时,不能满足基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需要,甚至难以胜任基层体育教育工作。

1.2教学实践不足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甚至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在部分高校几乎完全以室内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缺少专门的教学能力实践课程,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致使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尽管诸多高校安排了教育实习,但是重视力度不够,多数高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以致学生的教学实训机会少,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实践效果。

1.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目前,部分高校不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未适时调整与改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导致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中小学体育实际工作的需要。

篇1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3.1拓展培养途径

拓展培养是在强化学生基本师范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一是开展设计体育游戏的比赛,有针对性地以中小学生为假想对象,在比赛中实现角色互换,同学们密切协作,充分体验中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及规律,为学生今后作为体育教师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多媒体制作比赛,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3.2专项培养途径

一是开展教案编写比赛,通过教案编写比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比赛,学生通过对比赛的精心准备,不但可以熟悉教案编写过程,还可以强化专业知识。二是进行说课练习,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普通话水平。三是进行教学比赛,班上各专项小班分为一个组,组内各成员之间进行比赛,请教师予以综合考评,并给予指导。这种“实战演练”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在校教学实践的机会,还可通过这种方式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术语的正确使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四是进行试讲练习,学生按学号进行试讲,并对每位同学的试讲进行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还可以通过他人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3实践培养途径

大四学生除了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外,还可通过自己寻找或教师的介绍到相应的学校以顶岗或代课的形式进行“实战演练”,为其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起导向作用。此外在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经验及体会,在实习结束时,将实习成果制作成简报进行展示,学生们可进行实习经验的交流和学习,对于他人的亮点可借鉴、创新为自己所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4):124-128.

[2]张明伟,吕东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4):48-52.

篇12: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针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师资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考核体系以及场馆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七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大学生。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对象是上述7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大学生。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95.2%,有效问卷195份,问卷有效率92.9%。

二、结果与分析

1.专业健美操教师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在教师性别结构上,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比例接近9∶1。在教师的执教年限方面,执教以下的青年教师占30%,执教10~的教师占60%,执教20~30年的中老年教师占10%。在学历结构上,有98%以上的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教师培训方面,经常参加培训的教师占19.5%,偶尔培训的教师占20.5%,而有近60%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结果表明,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但男性教师所占比例太小,年龄结构偏大,并且多数教师没有参加培训或是培训不够系统。

2.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对专修健美操的学生调查中发现,有80%的学生是根据自

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的,有18%的学生认为好就业,有2%的学生认为其他项目都不适合自己。在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发现,有56%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还有4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部分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在对学生健美操教学考核方式的满意度的调查中,有5.5%的学生表示满意,基本满意和一般满意的占40%,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比例高达45.5%。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健美操时多数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兼顾就业等其他因素,考核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3.健美操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

调查发现,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健美操课程选用的类型都属于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有80%的高校专业选修时间为一学期,20%的高校专业选修的时间为一学年。专修的时间也不相同,有60%的高校专修时间为2年,40%的高校专修时间为3年。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理论教学仅占总课时的5%,而在这些理论教学中,只有健美操的发展、特点、分类以及竞技健美操规则的介绍,几乎没有对健美操运动的科学锻炼方法以及创编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单一化,很少涉及健美操的创编知识以及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没有与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忽略了学生主观的实践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1.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增加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和参加培训班的机会,定期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健美操教学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积极引进健美操专项教师的同时要增加年轻教师和男教师的数量,使其形成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以不断提高与优化师资结构。

2.端正学生认知,改革考评体系

在学生进行健美操专项选择前,应该组织教师对学生在选择上进行引导,端正学生对于健美操的认知,避免在选择上出现一头热的现象。在教材与教学内容上,注意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避免单一性,选编适合学生的大众操、流行操或是简单的器械操等,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充满兴趣,保有热情。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关于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在教学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任务,使健美操课程考核弹性化,这是健美操教学内容设置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考核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创编能力和理论知识。

3.改革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

专业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流行的元素加入到健美操教学中去,并带领和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创编套路教学。理论教学是实践的基础,应注重加强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内容除了健美操教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包括健美操运动的科学锻炼方法、保健知识、创编方法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丰富教学环境,带领学生走出这种封闭的室内场馆教学环境,把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堂外,可以尝试与健美操俱乐部、训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的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小组合作与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创新性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并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和补充,在实践学习中丰富自己的见解。注重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上应注重把方法传达给学生,把基础动作和创编原则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分析比较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开启学生创新性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陆守芹.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J].北京体育科技,-01-27(3).

[2]宋敏敏.校健美操专选课的“分组合作学习法”实验[J].体育科学研究,2008-07-12(3).

篇1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论文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论文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在双语教学安排上从两大块来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任务,一部分国贸专业知识的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另一部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的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使整个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在国贸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来开展的,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国贸实务的双语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减少许多国贸专业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目标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

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

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的学习所获得的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探讨

1.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涉外经济活动人才经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我门常常把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境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形成的今天,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学生“民族性最鲜明的,也最富有国际性”的观念,把我们国家处理国际经济、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中,讲清楚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中的开放与保持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自豪的关系,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实现。

2.正确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英文书面信息呈现,以母语为主,阐释复杂深奥观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语言只是工具。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内,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为此,宜采用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破除学生害怕出错、不敢自由表达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表达思想的信心

在第二语言不熟练,或者没有经常性使用时,每要表达一定意思,总会出现先出考虑语法对不对的现象,这样反而妨碍了思想的表达。为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凡不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被曲解,就不纠正学生,尽量避免使用试错、负强化等教学手段,而是通过正强化,总结等方式来传达正确信息。

4.严格使用学习评估方法

兰伯特(Lambert)的态度/动机模式(attitude/motivationmodel)认为,在双语学习方面,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关系到动机。因此,双语能力基于性向、态度、动机的程度以及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依据这种理论,双语教学应该采用英文试题进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严肃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强化课堂学习的直接动机。

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是教师使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的内容组织,系统并赋予连贯性的师生互动下收到实际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示平台,各个教师可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和经验,但是,从整体上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把其作为处理教学中语言能力形成与系统专业知识讲述的大原则,有助于组织起知识传授与技能形成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姜瑾:双语教学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

[2]王振宇邓弘: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3).

[3]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6).

[5]马小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4).

[6]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篇14:双语教学中医教育论文

双语教学中医教育论文

1中医药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因此,中医药双语教学不仅仅促进中国学生强化外语沟通能力,也大大利于外国留学生深化对中医学的理解。利于提高中医学在世界领域的学术地位正如上文所说,双语教学需要兼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外语沟通能力的人才来推动,中医药双语教学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前沿医学期刊主要以英语为主流,上述教学人才本身具备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有助于及时掌握自身领域学术动态和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也能够在国际期刊发布,或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因此有利于提高中医学在世界领域的学术地位。

2目前中医药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教学人才的短缺

中医药学讲授的是中国国粹。由于本身学科的特点,在过去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外语的要求较西医院校薄弱。我国中医院校的师资力量普遍存在中医专业教师缺乏中医英语的系统专业培训和留学经历,英语交流和授课水平较低,而已经开展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等专业课程的教师又欠缺中医药专业教育背景的局面。因此,我国中医院校短缺那种同时具备中医专业素养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教师。

2.2缺乏实用性强的教材

一般西医双语教材可以使用原版教材,不同于此,由于中医药学讲述的纯粹是源自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医学知识,因此没有可以借鉴的以西方母语编写的外语教材。与上述人才问题一样,我们的教材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不统一、中医古籍的翻译没有统一的版本、一些编写者对中医药学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而使内容过于简单,等等。这些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很多理解上的困扰,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授课的困难程度。因此,双语教学亟需契合学科特点的、翻译恰当的、实用性强的教材。

2.3课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进行中医双语教学课程很多为基础性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这些课程在中医药教育中是低年级的启蒙课程。这时候的学生多处在刚刚接触中医药的懵懂阶段,中医药理论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新事物。如果在这阶段实施双语教学,大大增加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同时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若能将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在高年级时设置为选修课程进行,不仅能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增加他们学习中医英语的兴趣,可能教学效果更佳。

2.4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

可能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源自中国文化,与医古文的关系更为贴近,因此外语教育常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而且中医药学有大量内容需要背诵记忆,学生课业繁重,能够花费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也较少,因此与其他专业和西医院校相比,中医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而受众接受能力的不足,也降低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3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3.1明确教学目的.

首先应该明确中医药学教育中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在外语的语境中讨论和理解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对中医药专业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双语教学不是医学英语课程,不应以教授外语为主要教学目的,要注意避免因语言理解的障碍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授课时,不能将双语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简单重复和翻译,要解决如何运用外语对中医药知识进行解释、理解、思考、撰写等问题。中医药专业词汇的翻译存在一词多译的现象,往往难以统一。虽然大家很期待有一个统一的专业词汇翻译列表,但是目前情况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认为可以了解而无需辨别各种译法。双语教学目的在于沟通交流而非研究语言,了解几种常用的译法,学会与外国患者沟通、与外国同行沟通、与外国西医专家沟通、与外国专业编辑沟通,才是教学的成功。

3.2教学模式多样化

由于医学教育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中医药学双语教学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形、声音、视频信息等,播放能拓展专业课程内容的原版科普视频,以便加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可以教授他们多种查询相关外文文献的渠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授之于渔。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英语演讲、中医英语竞赛、中医英语教学查房、撰写英语论文等形式,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使用外语对专业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双语教学是对教师和学生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宜追求精而不是追求量的铺开。目前有不少国内语言培训机构采取小班化教育,以对话及互动的模式进行教学,能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这点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双语教学之中。目前校园里有不少学生已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甚至通过中级口译、高级口译考核的也不乏其人,他们的外语沟通能力可能较授课教师更高,而授课教师往往具有更高的医学专业水平,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课堂提问,让教师走下讲坛,和学生互动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3提高师资力量

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负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目前有很多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但缺乏一定的语言优势,有些语言能力突出的教师尚缺乏对专业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时间。面对这样的困境,可以遴选一批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中青年优秀中医药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培养,比如提供一些英语专业学习的机会、外语课程的培训、聘请外教进行辅导等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特别是通过一定的出国学习的经历,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3.4政策倾斜,吸引人才

双语教学的重视当从决策层抓起。在招生中即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学生给予择优录取,对于语言水平良好并且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功底的优秀毕业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推荐就业、提供跨校、跨省、甚至跨国交流的机会等,同样对于此类教师给以更多地培养和职业提升的机会,切实提高中医院校对优秀外语人才的吸引力,以储备外语和专业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4结语

双语教学在近十年来得到比较大的推广与重视,对于培养国际型中医药人才和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其实施也对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使用英语和专业知识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总结和创新。

篇15:高职体育教学人文教育理念探索论文

高职体育教学人文教育理念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开放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与国际接触的机会逐渐增多,不断有人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国内,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关注高职学校的教育现状,正如大家所知,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核心人才的重要组成,因而他们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思想,优良的职业操守,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文章将围绕人文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及渗透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人文教育;渗透的意义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现如今在我国高职学校学生体育课程的教育工作还停留在保守阶段,体育教师依然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育中心,降低了对学生人文思想提升的重视,因而从当今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想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自然也难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可见,只有将人文教育融洽的渗透到高职体育教学中,才能创造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条件。

1何为人文教育

(1)人性教育中包括了一种人文教育,是指将人文教育思想加入到高职体育教学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社会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以及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

(2)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养成的内在文化涵养便是人文教育关注的重点,其强调的是对学生心灵觉醒和自我领悟的启发,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以便作出社会贡献。

(3)在人们的认识里,实际上将教育分成了3种类型,分别是成人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无论人文教育处在怎样的知识层面,其最终的目的依然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4)随着国外先进理念的引入,我国高职学校的教育工作逐渐专业化,但这样反而将人文教育的工作忽视了,另外因为教育行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沾染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严重影响了教育本质。因而,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改革,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人文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及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人文教育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这样一种具有十足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向良好身心发展的方向进步。

(2)需要明确的是当前国家高职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意义和价值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意识。但高职学校的教育具有特殊性,教学的目的就是向社会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动手能力方面,是高职学生接受教育的重点。

(3)对高职学生而言,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是对社会职业属性的一种认识,需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并非单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作为职业型人才,任何一项与从事职业有关的知识和能力都必须具备,同时还要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而这些品质都难以离开人文教育的作用。因而,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的理念,需要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职业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恰恰能够体现出人文教育思想对职业观价值观的影响。

(4)从高职学生受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若不断地将人文教育的思想灌输到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能够将人文思想的启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工作的最后是否能达到人文教育的效果,还取决于学生自己,因此,为了将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体现出来,就必须遵循思想培养的特点,重视主体的创造性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勇敢、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5)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充分地意识到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效地将学生主体发展的特性激发出来,始终坚持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思想意识,使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人文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另外,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启迪性和含蓄性,有利于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起来。

3人文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1)从当下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分析,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学生质量的培养,其中,就显现出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世界经济体的形成,社会逐渐提高了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即使实在高职体育这门学科教学中,依然需要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在迅猛发展的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就需要不断培养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当然,这与人文教育是有必然联系的,因为其所包括的内容恰恰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

(3)当今社会存在一个错误认识,过多的将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向功利性和目的性引导,而忽视了对学生生的理性引导,使有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也难以满足职业要求,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必须加入人文教育的元素,从心理上让学生明白自身的社会责任,做出于社会有价值的贡献。

(4)人们一直在提倡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扎实体魄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极易将人文情怀忽略掉,限制了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在沿用,难以对学生的人文思想进行引导,因此,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灌输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自觉提高身体素质。

4增强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1)需要将良好的人文教育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来。教学过程中采用情与理的教学方式,通过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体验来引导学生领悟人文教育的中心思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以便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

(2)增强高职学校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意识。只有学校领导充分的认识到人文教育对学生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性,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汇入人文教育理念,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才会积极主动的改变教学方法,将人文教育在所交学科中渗透,有利于将学生人文思想的认识增强。

(3)学生人格方面的教学工作应当加强。体育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身体的素养加强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此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上课的特点,合理的制定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5结语

在新教改实施以后,将人文教育的理念加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周丹 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金芳.浅析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31):122,124.

[2]余阿荣.试析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价值及意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12-114.

[3]白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D].燕山大学,.

[4]王凤仙.浅探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搏击(体育论坛),2014(4):13-14,26.

[5]李骁衡.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新校园(上旬),(2):64.

[6]郭思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理念与依据[J].当代体育科技,(22):55-56.

篇16: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的论文

研究性教学引入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跳远教学中是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内容为探讨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理念、目标及设计,并提出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即:课堂多变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课内、课外一体化探索,充实和创新研究课题;多元化学习评价内容和方法,从“终结性”走向“发展性”。

1提出问题

“研究性教学” 它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研究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学习者已有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研究性教学正是对这种教育理论的最佳实践[1]。

根据研究性教学模式特点,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教学为素材,探讨在跳远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理念、目标、设计及有效实施策略,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促进研究性教学在《田径》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浅谈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

体育课双语教学总结

探索双语教学在高职院校航空服务类课程的模式论文

体育双语教学论文

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教学评价体系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高等学校辅导员浅谈多校区办学模式论文

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教育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教学实践或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2023-03-29

探索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模式教育论文2022-12-26

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现状研究2023-01-12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2022-05-12

大班双语教学工作总结2022-10-05

浅析大学学前教育学现状剖析与教改论文2023-07-10

浅析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2022-05-07

留学生儿科学见习课教学方法探索论文2022-05-04

学校双语教学总结2023-09-27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