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时间:2023-11-21 07:41:00 化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整理11篇)由网友“想吃了它”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供大家阅读。

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篇1: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物理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教育部颁布了《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实验教学部分对基本实验教学方式、实验仪器、实验室条件及实验环境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出实验教学改革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验条件的建设,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实验室的开放和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等。因此,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实验教学水平和改革的重要指标。为适应教育部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重庆大学在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模块化、绿色化和同步化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改进情况,浅谈几点经验。

1.实验仪器的模块化

物理化学实验与其他基础化学实验显著不同的是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较多。仪器设备是物理化学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实验室水平和实验室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学科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建设高效运行和方便组装的仪器设备,是确保物理化学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结合国内重点髙校的先进管理和我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积累的丰富经验,首先提出了物理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模块化建设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在仪器采购中,减少套装仪器的购买,而是通过购买一些必要的测试模块如电动势测试模块、微压差测试模块和数字温度测试模块等,然后自行设计、搭建和组装不同的实验装置,不同仪器模块可灵活组装成适用于不同实验项目的装置。在实验项目和仪器布局上,针对模块化进行调整。例如其中一间实验室中设置了电动势测试模块、压差模块以及超级恒温模块,通过简单调整组合,可开设“电动势法测溶液的pH”“甲酸氧化动力学研究”“饱和蒸气压测定”和“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等实验。主要模块以及对应实验如表1所示。

仪器模块化的突出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模块化可以强化学生对仪器的原理以及功能的掌握,提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对仪器的理解也不仅仅是完成实验所需要的工具,还需要更多关注实验及仪器运行的原理,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相对普通的实验教学,仪器模块化对仪器原理理解更深人,对仪器的掌握更系统,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素质提高更为明显。另外,强化原理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都有显著作用,让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新体系时能够迅速抓住核心问题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例如,电动势测定pH实验的原理是把需要测量的化合物浓度设计成电极反应,通过电动势测定来计算物质浓度。电势测定需要用到电动势测定模块,而对于温度的控制与否,学生可以选择采用恒温模块方案或者是采用温度系数校正电极电位的方法来处理。通过2种方法的误差分析和比较,对实验的原理有更深人的理解。在熟练掌握电动势模块的应用以及电势法测定浓度基础上,学生对同类型的其他实验可以很容掌握,比如在甲酸氧化动力学、BZ震荡中,学生能更清晰地剖析拆分原理,把实验分成3个部分:化学反应、电极和电势测定,直接利用电势测定模块的连续测定功能去做相应的浓度测量而不用再学一遍电动势的测试方法。其次,在部分模块损坏或者更新时可以只需要修理和升级所需模块,节约采购及维护资金。再次,仪器的模块化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实验室教师的维护和教学水平,在仪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和很低的成本将仪器修理好投人到实验

教学中,为实验室新仪器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储备。最后,实验装置由物理学的光电磁控制模块、化学反应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等灵活组合,一机多用,有利于开发新实验项目,提高仪器利用率。

2.实验室的绿色化

实验室污染是物理化学实验的重要问题。在现有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较大一部分实验需要接触到汞、苯、铅等有毒试剂,开展物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探索与实践不仅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物理化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卜9]。因此,对物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建设势在必行。在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模式2个层面的创新对测试技术、研究体系和“三废”处置方法进行改进,减少有毒有害源,实现物理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

2.1测试技术的绿色化

表2列出物理化学实验绿色化测试技术。物理化学实验室传统的测温、测压仪器常使用大量含汞的仪器,比如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使用的贝克曼温度计汞含量大,操作繁琐,容易损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实验中使用的U型管水银压力计中的汞容易挥发,也存在安全隐患。改进的方法是将水银温度计改成数字式传感温度计,将水银压力计改成数字式低真空测压仪(压差测试模块)。而在大部分物理化学实验中需要精确恒温(超恒温模块),采用的测量和控制温度的技术手段均为数字式传感温度测量技术。

2.2实验体系的绿色化

很多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研究体系也是实验室的有毒有害源。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以前使用的待测物是萘,由于萘巳经被重新划归为人类潜在致癌物,有致癌风险,现将该实验改成了蔗糖的燃烧热测定。在“二元合金相图”实验中金属样在高温熔融条件下易挥发,对学生健康存在隐患,现采用真空密封技术封装样品管,防止有害金属挥发,消除隐患。在“双液系相图测定”实验中,以前使用的是苯-乙醇体系,由于苯的挥发性强、毒性大,严重影响实验室环境条件,现改为环己烷-乙醇体系,并配备良好的排气设备,改善了实验环境,实现了实验室的无害化。

2.3“三废”的无害化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实验中药品和试剂种类、用量较少,但实验室产生的“三废”不容忽视。所有实验室统一配套通风排气设备,能收集处理后排放废气。实验室内配有耐酸碱、带密封盖的废液回收桶,分类收集实验产生的废液后交与实验管理部门统一处理。对于固体废弃物,也设置了暂储存区分类放置,收集后也交与实验管理部门统一处置。物理化学实验室还一直坚持废料和溶剂回收工作,实现回收液、固体试剂重复利用,即能避免试剂的直接排放,又能节省开支。例如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测定实验中产生大量的环己焼-乙醇废液,我们以水为萃取剂,萃取分离乙醇和环己烷,得到乙醇水溶液和粗环己烷,乙醇水溶液经过分馏、CaO脱水后得到无水乙醇,粗环己烷经精馏提纯,得到纯品环己烷;再比如在差热分析实验中使用过的硫酸铜,经溶解、重结晶后可得到纯五水硫酸铜,而使用过的氧化铝放置于干燥器中供下次实验使用,可省去烘焙过程。另外,粗乙醇会用于有机公共实验中工业乙醇的精制的实验项目中,硫酸铜会用于大学化学实验的硫酸铜重结晶和显微镜观测的实验项目中。

3.教学革新与硬件建设同步化进行

实验仪器设备是物理化学实验室的物质基础,但管理及教学革新同样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新设备仪器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同步进行了实验教学体系、管理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创新和更新。

3.1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革新

将原来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的实验课程变革为独立设课的教学新体系,即把原来分散的物理化学课加实验集成为独立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强化了物理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设计创新的连续性、关联性和开创性。根据实验技能培养的规律,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建立了基础实验一综合实验一研究性实验三层次连贯、系统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3.2实验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

实验教学人员从实验室管理、实验仪器管理、准备实验、指导实验“一揽子”负责,责任“一杆子”到底。这样切身参与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利于提高专职实验教学人员的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也避免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过程协调中的“扯皮”现象,确保新进仪器的高效运行。

3.3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

通过对新进部分仪器的功能进行拓展,设计的实验内容尽可能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趣味性,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了基础一综合一研究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例如,在氧弹量热实验中,设计了学生食堂早餐油条热量的测定内容,这具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了实现实验内容的先进性,物理化学实验教研室人员在完成实验室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了解学科的前沿和进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掌握现代实验理论与方法,并结合我校专业的需要,将科研成果融人实验内容,充分体现我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例如,将金属管道腐蚀的研究与物理化学实验结合,用于学生的课外提高型实验,训练学生的科研素养。

篇2:工科物理化学新教学模式与实践论文

工科物理化学新教学模式与实践论文

摘要:微课视频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的衍生物,具备短小精悍、可移动式学习的特点,受到教师们的关注。本文介绍微课和工科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探讨将微课视频引入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对微课引入教学的方式进行设计并在本科生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以多客户端电子资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使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质量

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场新的革命性的变化正在全球范围展开。这场新的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最终达到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实现。信息时代的革命浪潮也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力,现代教育中“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再次受到冲击。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只依赖于课堂和教师,他们越来越习惯于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在此大环境下,高校的教师们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创建符合信息化时代教育规律的新教学模式[1-3]。物理化学是以物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用物理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以及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物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的学科基础课。基于现状,笔者在本校工科类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选择以制作微课视频的方式辅助教学,并在教学中实践。以此文向同行们介绍微课的特点、工科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将微课应用于工科物理化学教学的可行性、微课内容的选取与设计、微课的制作方法的选取以及微课的学习途径的设计、微课学习的评价手段和学生评价与反馈、心得与反思,以期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促进新形势下先进教学模式的发展。

1微课的特点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的组合[4]。微课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形式多样性。教师可以出镜或者以画外音的形式讲解。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在网络播放。

(3)学习时间短。一般在10min左右。

(4)教学内容精简。一般包含一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

(5)占据数字资源容量小。一般在几十MB左右,适用于在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3、MP4等便携式终端设备播放,实现移动式的学习模式。(6)教学设计完整。融合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精心的完整教学设计。一个微课视频结构完整,通常包括引言、授课、练习三个部分。

(7)创设真实教学情景。微课展示的是具体的、案例化的教与学的情景。

(8)适用于自主学习。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安排学习时间,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氛围。

(9)制作成本小。可以用家用电脑摄像头或者手机录制,也可以用录屏软件、直播软件制作。无需耗费昂贵备和寻找专门的场地。

(10)有配套的练习和评价方法。微课的使用是为实现具体目标而设计的,有配套的题目或者考核进行评价。微课具有与慕课相似之处,都有教学视频资源,但二者又有不同。

2现代工科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

由于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工科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学时设置和教材内容均与理科专业物理化学课程不同,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基础性

物理化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具有基础性。物理化学又称之为理论化学,因为其理论在一切变化发生时均适用而具备普遍适用性,是化学变化与相关物理变化深入研究之基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许多高校在录取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时,非常重视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物理化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2应用性

高校中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关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和原材料选择等研究以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工科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应用性人才有重要作用,对本科生学习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应用电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等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工程等等,有重要指导作用。

2.3难度大

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概念抽象、推理和公式繁多且应用条件严格复杂、学科交叉内容多,学生普遍觉得抽象深奥,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物化教师们通常采用多讲例题、增加课外习题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在物理化学课程上多投入时间。课堂上讲授例题受到课时和教学计划的限制,效果有限。课外的.习题课占用固定的时间、地点,需要全体师生的配合才能有效开展。

3微课用于工科物理化学教学的可行性

基于本文前面所叙述的微课之特点,笔者认为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微课具有可行性。

3.1可实现“靶向式”自主学习

微课视频资源每一个单元只包含一个重要概念或者知识点。不同的学生知识“缺陷”不同,数量也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利用微课视频资源自主进行二次学习,“对症下药”般地实现“靶向式”学习。

3.2可实现“碎片化”自主学习

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为10分钟左右,一次学习很快就完成,耗时短。对于学习课程多、作业多,课外学习时间被“碎片化”的学生来说,利用微课视频学习正好符合他们的时间需求。

3.3可实现“移动式”自主学习

一个微课视频单元转换成MP4格式后,只占据几十MB的硬盘存储容量,易于实现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存储,学生通过相关的客户端APP进行在线观看或者下载观看。学生不必赶到教室上传统的辅导课或者习题课,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展开“移动式”自主学习。

3.4制作难度适中

制作微课视频不仅可以用类似于电视节目录制的方式,还可以由教师个人独立用手机近距离录制、用录屏软件录制或者网络直播软件等来实现,甚至还可以用微信或者QQ语音配合PPT播放的方式进行。这些微课制作方式除了第一种需要专业摄制团队配合之外,其余只需要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实现,不需要专门的录制场地,教师录制完微课的后期剪辑都可以自主完成。制作微课视频的难度就主要体现在PPT或者微课讲解内容的设计上,这些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总体来说,制作微课视频的难度适中。

4微课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应用的设计与实践

笔者在―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两个学期均实施了微课视频资源辅助教学的方式。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4.1微课内容的选取和设计

微课内容应针对在课堂上学习重点和难点来选取。笔者在2016―的两学期均讲授物理化学,授课对象为工科专业的大二学生,教材为南京大学的沈文霞教授主编的《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三版。选择每一章的重点概念或者公式、归纳和复习、习题讲解作为微课的内容,并以简洁的形式来制作微课的讲解素材,以PPT课件讲解视频的形式展示,如图1和图2所示。

4.2微课录制方式的选取

在微课的众多录制方式中,笔者选择了以录屏软件录制PPT讲解视频的方式。笔者认为,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讲解者出现在视频中会干扰学生的听课思路,用PPT展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讲解的内容上,教师以动画的方式逐步展示讲解的内容,在展示内容的同时,以画外配音的方式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这样的方式,视频制作难度较小,教师可以自主完成录制和剪辑,如图1和图2所示。

4.3微课学习方法以及评价方法

微课视频作为学习的辅助资源,只有让学生充分利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微课学习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是必要的。笔者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微课视频上传到课程网站,借助平台设置了评价手段。以在网站后台统计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时长、课后完成与微课有关的纸质作业和集中在教室进行平时测验等手段综合评价学生开展微课学习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学习通”和电脑客户端在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微课视频,展开微课学习,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均可自由安排。

4.4微课的收效

笔者在一学年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作为辅助资源,在大二学生中实践,参与人数为165人。在实践中,笔者取消了以往在教室里集中讲授习题课的方法,学生只能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复习和听习题课讲解。课程考核结果表明,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并未受到影响,收效良好。从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来看,认真收看微课视频的学生在概念辨析和公式的运用方面掌握得更好,得分率高。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普遍认可用在线微课视频代替传统习题课的做法,并且认为在线微课具有可反复观看的优点。2016―20第一学期笔者教授的本科生对使用微课资源的评价分数为4.8分(5分制),第二学期教授的本科生微课评价分数为5.0分(5分制)。

5结论与反思

实践表明,微课视频可代替传统的物理化学复习课和习题课,并且还具有可反复观看和学习的优点,受到学生的好评。此外,笔者反思,微课辅助的教学新模式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能简单地归功于微课本身,还与师生之间的配合有密切关系。授课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告知学生使用微课视频资源的方法以及进行耐心地引导,持续督促学生利用微课资源展开有效的学习。在这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微课资源才能较好地发挥出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华.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引文版:教育科学,(17):264.

[2]张月芳,马艳平,王赵.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489.

[3]刘凤志,余天桃.制药工程专业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5,36(6):60-62.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4):36-42.

篇3: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论文

关于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论文

【摘要】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有着重要作用。实验探究教学是提升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实践并探索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近年来,随着卫生高职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让学生系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探究能力。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有效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成为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教学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探究教学活动包括问题提出、假设、明确计划、实验操作、证据采集、结论、评价反思及交流、表述等要素[1]。探究的内在要义就是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欲,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进行自主思考。换言之,思维为探究教学的关键和基础,如缺乏主动思维过程,单单追求探究教学形式,就无法发挥出探究活动的内在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和提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所以,在卫生理化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独立思考和探究[2]。只有通过具体的问题将把学生思维激活,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欲,如此才能真正开始探究教学。比如:《水質理化检验》实验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水最常见的有哪几种,其硬度是否一致;依照钙镁离子性质,有哪些方法可准确测定水的硬度等问题,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探究活动得出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答案去进行实验操作,以此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操作的热情。

二、基于学生实际,开展层次探究

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中实验探究教学存在不同方式和层次,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究要素是存在差异的,且教师实验指导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探究教学层次。在学生初次参与探究实验时,教师可设计较为简单的实验项目,比如:水的硬度、碱度等测定,让学生熟悉探究教学的常规思路和方法,该阶段开展的探究教学的水平是相对较低的。之后随学生对实验探究逐步熟悉,应适当调整和提升探究教学层次。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实验基础分为五个级别:I级为最低层次,教师确定实验课题、制定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然后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对本次探究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再进行补充。该层次探究教学,教师发挥着主导效用,而学生自主性不够。I到IV级层次,学生的探究自主性逐步提升,教师逐步处于引导地位。V级层次则全面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是最高层次。在卫生理化检验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I级到V级逐步提升,最后达到全面开放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过程,掌握实验方法,提升专业素养。

三、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探究内容

在探究教学中,往往会因客观条件限制,应将不难度较小的项目设计成探究实验,而将难度大、学生较为陌生的项目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宜取得最佳实验教学效果。比如:《水质理化检验》教学中可设计20余个课时内容,应用到一系列实验设备,如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相对完整表现出了水质检验的思路及方法,然而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了解相对较少,在此种情况下如果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实验则存在很大难度。在课时相对有限状况下,教师可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乙酸含量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因学生对分光光度仪的应用较为熟悉,可将酸碱滴定法测定水碱度等较简单项目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使得学生有效体会到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方法,且能充分应用教学时间,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四、延展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探究

现阶段,医学检验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中有部分实验项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此类探究实验和其他实验存在诸多重复内容,主要设计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其探究兴趣。因需要较多时间,如课堂教学时间较少,教师可考虑延伸至课外完成[3]。再以《水质理化检验》的实验教学为例,在《生活用水毒理学指标检验方法设计》的实验,就是一个综合性和设计性较强的项目,用时较长,和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取材,通过课后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操作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实验现象及结论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并给予学生鼓励,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之,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而言,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中实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和观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教学需要,明确探究教学活动层次,并积极开展课外探究实验,以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宪川.探究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实验项目的质量控制[J].资源节约与环保.,10(09):158-159

[2]姚笛,王颖,王长远.食品卫生检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8(12):214-216

[3]陈万里,石晶晶,毕林林.TBL教学法在卫生理化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9):315-316

篇4:地方院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地方院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要:在以教学为主的地方性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该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循序渐进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怀化学院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定位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及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地方院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教学资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外向型人才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在教高[]4号文件明确提出“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地方性高校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应该增强科学研究和对外开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否则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会缺乏适应性和竞争力。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在我国很多地方院校逐步开展。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对于地方高校高而言,开展双语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教学观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质量等方面。地方高校起步晚,层次低,师资力量不够雄厚,部分院系对双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地方高校不敢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但地方高校的学生在中学已学了6年外语,系统地学过了语法知识,也掌握了相当的词汇量,进大学后还有大学英语课程,具备接受一定程度外语教学的能力。因此地方院校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实施方式,以促进双语教学的普及。

怀化学院是以教学为主的地方院校,物理化学是化学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我国物理化学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教与学双方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原版英文教材注重实践应用并且紧密联系前沿课题,因此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结合中文教材及原版教材的优点,将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物理化学教学实际及学生考研的要求,我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定位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我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为:全方位创造条件,通过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化学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化学学术上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基本能够熟练阅读物理化学英文资料。

双语教学的实施通常有三种:第一种类型是术语引导型,即教师在教学语言中以汉语讲解为主,穿插英语术语,这是最简单的双语教学形式。第二种类型是交叉渗透型,教师为了逐步培养学生适应英语授课,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选取英语原版教材,将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不同做一划分,对易于理解的内容采用全英语讲解,不易掌握的部分用汉语讲解。第三种类型是完全渗透型,采用英语教材,英语授课,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但是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将借助汉语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思考。在我国,双语教学尚无一定的成规,教育部亦无统一的规定,各个学校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并不是一个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我系物理化学双语教学选用物理化学中文教材的体裁结构,在内容上选取原版教材具有特色并且能够体现英文思维的内容,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不同[1][2][3][4][5]1地方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困难2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定位和目标3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章节采用了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大量基本概念,而且这两章的内容是后面章节内容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在这两章基本采用

术语引导型教学模式,概念、理论、关键词标注英文注

释,大部分内容中文讲解,相平衡等章节比较难以理解内容也采用引导型的初级双语教学模式,其它大部分章节采用半英型双语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合理安排中英文的比例,学生自主按思路衔接中英文内容,从而在内容理解中渗透英语思维方式。在化学平衡一章,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而且内容较易理解,在本章可以实行全英文的教学模式,提供这一章的原版英文教材,引导学生在这一章体会原版英文表达方式及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主要体现英语思维的渗透,充分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有助于鼓励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并且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地方院校普遍面临着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程、教学课堂演示课件、英文讲义、试题库等。

通过正确选择和处理教材编写的英文讲义是保障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地方院校学生基础较差,而且物理化学是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选择物理化学英文原版教材P.Bahadui编写的Physical chemistry教材编写中英文讲义,该原版教材非常容易理解,趣味性强,书中例子较多,对内容阐述透彻,而且本书注重物理化学基础内容。

讲义和电子教案不仅要具体地体现教学大纲的内容,保障课堂教学的深度、容量和进度而且关键是把握中英文讲解的比例及内容。英文部分尽量体现出原版教材原滋原味的英语表达方式。讲义及电子教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意见及教学效果不断修正。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辅助教学所用的英文资料及部分原版教材内容,以便学生预习及查阅专业词汇。

推行双语教学,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必须具备熟练地掌握所承担讲授课程科目的专业知识,相关教师还需要经过一些专门培训,例如WSK、ESEC等短期培训来提高外语水平。积极建立物理化学站,提供各校物理化学英文试卷、教案、学案,提供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原版教材、工具书等教学资源,并且设有讨论区,以便学生讨论,随时提出意见及改进方法,网络教学资源致力于来源于师生、服务于师生的原则,为教学、学生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4物理化学双语教学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参考文献:

[1]张笛梅.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1,(22):28~29.

[2]郭晓燕.关于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6):40~42.

[3]卢维奇.地方高校化学专业基础课程英汉双语教学初中级阶段的模式[J].广东化工,2004,31(8):49~51.

[4]常弘,刘东林.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5):114~115.

[5]李秋萍.教学为主地方性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及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4):95~96.

篇5: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研究论文

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要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育。通过实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掌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系统地掌握网络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理论,企业信息化理论,各种企业信息化功能如网络设计、网页制作、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的使用和开发、网络营销等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进行企业信息化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和电子商务运行的模拟化组织和管理。要满足以上要求,应该加强以下几个实验室的建设:

2.1网络基础实验室

网络基础实验室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实验,主要有:网络基础实验(主要完成网络适配器的安装和设置,网络协议的添加与设置等实验);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主要完成总线型、星型等拓扑结构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等实验);网络接入技术(包括拨号上网、ISDN、ADSL、和DDN等接入技术,通过代理服务器建立Internet的连接等实验);互联网工具使用(浏览器、网络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文件下载上传、BBS、网络寻呼、网络电话、视频会议、网络多媒体等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网络互联技术(局域网互联;NETWARE、MICROSOFT、LINUX网络的互联;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联);网络综合布线等实验(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系统集成)。

2.2网站建设实验室

网站建设实验室主要完成以下实验: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的安装、配置与管理,IIS(webserver,FTPserver)的建设与管理、Unix、Linuxserver的安装、配置与管理,E-mai服务器的建立和管理);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规划、网络资源管理,SNIM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网络安全策略等);网页设计(网页素材设计、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数据库(用ASP、JSP或PHP技术结合SQLSERVER,MYSQL等数据库技术建立动态网站);电子商务网站创业设计(结合电子商务实例建立企业级的电子商务网站)。

2.3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

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商务实践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电子商务模拟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实验:

2.3.1BtoB模式实验BtoB电子商务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经过丨nternet进行的商务活动。学生们通过对BtoB交易平台的操作,可以熟悉并了解BtoB电子商务主要的业务流程及BtoB电子商务的后台管理活动。学生可以以供应商、采购商、交易平台管理员三种身份模拟BIdB电子商务活动。包括:企业产品发布、产品查询及产品维护、企业在线招投标、网上签约、在线购买、货款支付、订单审核、货物发送、企业数据维护、网站客户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

2.3.2BtoC模式实验BtoC电子商务是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商务模式,它通过Inleme伪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网上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实现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等功能。学生可以在一个完整的全真模拟购物环境内进行网上购物等实际操作,从而了解网上商店的业务过程及其后台的运营、维护、管理等活动。学生可以以消费者、网上商店管理员、商厦管理员三种身份模拟BId〔电子商务活动。包括:用户注册,用户信息修改,商品搜索,浏览商品信息,在线购物,建立和维护商店单元、订单管理、商品管理、用户管理、经营数据分析等。

2.3.3CtoC模式CId〔电子商务是在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商务模式,通过丨nleme伪消费者提供进行相互交易的环境-网上拍卖、在线竞价。在CId〔模式的拍卖网站,学生通过在网上拍卖过程中的实践操作,深刻了解〔IdC模式电子商务的'内涵和本质以及该种模式的前台业务流程及后台管理。学生可以模拟消费者、服务中介平台管理员。包括:拍品搜索、物品拍卖、竞价购买、拍品发布、用户信息管理、拍品管理等。

2.3.4EDI(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数据交换即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文数据的格式标准实施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数据传输,解释了电子数据交换的原理,分析了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流程,阐明了电子数据交换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了企业之间电子数据交换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学生可以以相关企业身份进行实践操练。包括:系统注册、贸易信息发布和查询、企业之间建立业务关系、签订远程合同、支付、运输(订仓)和投保、商品报验和报关等。

2.3.5安全电子支付安全电子支付即基于采用数字证书、使用信用卡和SET协议的电子支付方式。实现电子支付数字证书的申请及整个网上支付的全过程演练,电子钱包的使用和管理等。学生通过对网上支付的模拟操作可以了解基于数字证书的信用卡电子支付的基本流程,明确数字证书的概念和分类,熟悉数字证书的申请手续,掌握电子钱包的使用。包括:数字证书的申请、电子支付系统的流程浏览、电子钱包的安装及使用,电子支付流程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货支持。

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财力的不足,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还货不力,资金来源不断萎缩,负债经营过重,资产质量下滑,可以放货的资金十分有限,难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政府财力扶持的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在于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货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货,使民营企业货款难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3思考及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对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有如下的建议。

第一,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有规划,要根据企业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入WTO后与国际的接轨,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不平等待遇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民营企业将有多元化融资方式和渠道的选择,融资活动不再是企业随意或走投无路时碰运气的行为。

第二,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发展态势是顺利融资的先决条件。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则是优胜劣汰,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资源只会流向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同的企业获取资金和使用资金的能力是不同的,民营企业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做到企业发展与利用资金的良性循环。

第三,民营企业家要端正心态,正确对待融资获得的资金,处理好与债权人、新股东的关系,做职业化的企业家,建立良好的信誉。融资活动不应该侵害民营企业家的利益,同样,民营企业家在融资后,也不应该侵害债权人和新股东的利益,按市场规则和商业协议办事追求双赢的结果,会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赢得良好的信誉,为后续融资打下基础,否则,追求短期利益、贪图个人的享受或盲目扩张会把融资变为断送企业前程的毒药。

总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中央及地方政府鼓励包括非国有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民营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愿中国的民营企业尽快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融资规则,更好利用社会的资金资源,实现企业的高速增长。

篇6: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研究论文

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需要大量的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商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商务理论基础,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完整的电子商务体系。在校学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用于实践和实习,在社会上也没有好的实践场所供学生实习和实践,而电子商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仅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很难被用人单位所认可,高校如何培养高水平的电子商务人才,实验实践教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关电子商务实验室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前较好的解决办法。

1电子商务教育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高职学校办电子商务专业的也不少,但大多是在以前的基础(计算机或经济管理)上逐步创建起来的,大多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管理。以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往往偏重电子商务的技术应用,而以经济管理专业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往往偏重于商务经济管理。这种教学思路使得学生甚至教师都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笔者观点是:电子商务概念非常广泛,谁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关键是在电子商务办学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培养的学生出去后能干什么?能否被企业所接受?电子商务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无论做网站建设、网站管理还是经济管理,培养的学生只要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我们的办学就是成功的。如果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机教育办学经验,应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出精通计算机网络,熟悉商务特别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复合人才。当然不是说就不重视经济管理能力的培养了,计算机网络和商务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承的,没有对商务的理解,就不能做出很好的电子商务网站。下面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建设及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篇7:电力企业保电模式实践与探索论文

电力企业保电模式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要:电力公司肩负着城市重要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的供电任务,随着重要用户供电需求的逐步增高,客户提出供电“零故障、零闪动、零差错、零投诉”诉求。而且随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府社会层面的交流互动逐步增多,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天津地区的保电点位分布较为分散、保电通知一般比较紧急,保电工作开展难度较高。天津正处于地铁基础建设高峰期,外力破坏事件较多,外力破坏事件频发,影响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保电模式;供电服务;保电工作

一、工作思路

突出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针对保电种类多(政治类、商务类、民生服务类)、准备工作时间短(各类活动灵活多样)、保电区域变动频繁等等特点,保电不能仅靠一方。因此创新提出“3+1”保电模式,供电企业立足发挥自身信息和资源优势,推动各方协同合作,探索形成保电常态机制,为用户提供优质供电服务。突出价值导向:通过保电模式的创新,将利益相关放纳入保电体系,由事后被动沟通转变为事前主动沟通,由单一沟通转变为双向沟通,由一事一议沟通转变为系统沟通,由专业沟通转变为价值沟通,打造利益相关方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方信息共享互通。同时也为其他工作,如抢修服务体系优化等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坚持变化导向:通过全新的信息沟通方式,内化为全新的保电流程。在内部管理方面,基于手机APP的形式,完成保电综合管控平台的开发,实现保电全过程、立体化的可视化监控和动态信息的分层实时推送,提升了保电各专业运转流程的顺畅;在外部管理方面,通过项目实施,推动保电沟通方式发生转变,促进利益相关方的统筹布署、协调开展,避免各自为政造成治理效率低下,避免利益相关方履责缺位或重复。

二、创新措施

提出“3+1”四维联动的保电模式,其中“3”是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借助军队、武警、公安等治安管理手段和资源,满足保电客户差异化需求;“1”是指内部管理方面借助保电app应用,压缩管理层级,畅通内部沟通流程,全力打造高品质服务能力的保电模式。1.以利益相关方调查为切入,精准识别各方诉求及能力(1)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开展第三方客户调查测评等多种方式,识别各利益相关方对供电保障的利益诉求。识别出保电工作主要利益相关方为天津市政府、军队公安武警安保部门、保电涉及的客户、居民群众等,并据此开展诉求调研和分析。(2)通过第三方客户调查测评,开展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分析。调查项目以客户满意度指数(CSI)为核心,围绕企业印象、质量感知、市场行为、顾客抱怨、意见建议及其他问题等方面展开。目的是了解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率责意愿及能力,从而制定措施。2.确定履责边界,构建全新保电模式(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对接区政府和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协调委员会各工作机构,推动论坛保电纳入政府整体保障体系,实现了整体协调联动、风险有效管控。配合市筹备办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开展达沃斯主论坛承办地应急演练,检验了电网故障情况下梅江会展中心快速恢复供电预案;借助各级政府走访时机,主动汇报保电面临形势,积极争取政策支持。(2)借助军队、武警、公安等治安管理手段和资源走访军区代表签署警企联动合作协议,与市工信委、公安局联合制定达沃斯论坛召开前的隐患治理方案,合力维护区域用电安全;排查地下管网运行情况,融入政府反恐布控体系,建立反恐、防外力破坏等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了重要变电站“一键式报警”;主动向政府和警卫局备案重要地点周边的地下管线情况,联手整治外力破坏事件。(3)发挥社会化资源逐个走访保电用户,摸清用户的能力和资源。对于自身能力较强、设备水平较高的,开展联合演练;对于停电隐患较大、短时间无法解决的,投运第三路电源或派驻应急发电车,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多重电源保障;与社区居委会等合作,到社区组织动员会,号召群众发现并及时上报保电问题;通过电视台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保电工作中来。(4)借助保电app应用,全力打造高品质服务能力的保电模式积极运用手机APP、压缩管理层级,畅通内部沟通流程。新模式下,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均通过APP实现,同步下达,多向沟通,实时反馈,打破传统“逐级”汇报的模式。同时,需要相关专业间协作的情况,将各专业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固化到APP中,现场人员可按照各自的标准作业程序,执行各自的工作职责,专业间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并通过APP将现场的情况实时反馈至管控系统,做到保障工作“无死角”,实现了“横向协同”,“末端融合”。

三、根植成效

1.用户满意度有效提升采用全新的保电模式后,客户满意度指数(csi)显示,用户感知得分高于预期得分,说明用户的实际感受高于用户预期。在企业形象、感知价值等个评价维度都得到了客户认可。2.实现综合价值创造和共享政府:重大活动得以圆满举办,天津城市形象得到提升。企业:为客户提供省心服务,范围内实现平均停电时间降低到5分钟以内;为客户提供精准、定制化服务,客户满意度有效提升。军队、武警、公安:共享信息互通平台,便于开展自身专业的服务工作。供电公司:区域电网稳定运行,周边乡镇居民用电平稳可靠,供用电秩序良好。通过深化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让利益相关方更为了解电力公司在保电工作方面的努力,提升公司形象。电力公司赢得政府、媒体、用户等多方认可和信任,进一步增强了公司话语权、影响力,为面对内外部改革赢得更大主动。

参考文献

[1]周俊,刘慧.新形势下保供电模式创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10X):14-15.

[2]陈晓东.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A].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交流大会[C].:107.

篇8: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论文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思路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在实验、实习场所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建设应该是高职院校整体建设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实验(实训)室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验室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通道,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是首次进入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因此必须以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为目标,强化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只有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不辱使命。

二、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致使实验室建设经费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加上科学技术和学科建设的飞速发展,仪器设备更新极快。近几年扩大招生,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仪器设备需求量增大,然而,教学科研的设备购置经费有限,且仪器设备的价格高昂,从而导致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差,仪器设备套数不够,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仪器设备陈旧,更新率和完好率低下。接下来的几年,高职院校招生形势将持续良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专业学科不断增加,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二)实验教学队伍的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

某些职业学院的领导办学理念滞后。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授课轻实验的倾向,试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很多实验室实验开出率低,管理职责不清,实验技术人员被视为教辅人员,在评聘职称、奖励、计算工作量、个人进修等方面,一些学院对实验教学人员关心较少,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偏见和政策上的不配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工作积极性。使得许多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留不住,一有机会总想调离实验队伍,导致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学习进修提高,很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近几年许多实验室都引进了不少进口的大型精密仪器,这些仪器基本上都没有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实验技术队伍。严重地影响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大地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实验室设置混乱,管理机制滞后

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沿用院—系—室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实验室按照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许多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一些实验室的设置混乱,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一方面,经费不足使投入成本较高的专业类实验室处于长期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专业实验室却使用率不高,此类实验室专业针对性越强,专业规模越小,闲置程度高,不能形成整体优势与合力,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实验室设置中,没有坚持任务、规模、功能、人员的通盘考虑,而是过分地被人事关系、教研室利益等问题所纠缠,一个实验室掌握了使用权,就等于拥有了所有权,我不用,别人也用不了,也别想用。

(四)实验方法约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本来应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许多高职院校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但由于许多实验为原理验证性实验,缺少大型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实验方式大多是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这没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受到了约束。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受到限制。

(五)实验室整体规划力度不够、实验室开放性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对学院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握不足、定位不准以及投资经费有限,造成的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设置和管理体系。

在高职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实验室过于封闭,对外服务意识差。由于实验经费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实验室除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外,很少有其他的任务,可以说基本处于封闭和各自为战的状态。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也不能及时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来。

三、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应用人才、出成果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运用政策导向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广大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上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二)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应将分散的各教学实验室相对集中,形成以技术实验中心为行政管理机构,院级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并存的管理模式,技术实验中心在一位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实验技术人员组成。把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建成规模适度的院级实验室,成为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的综合教学平台。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院级实验室主任由学院直接任命或聘任。使相近的几个单一功能的学科实验室改造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实验室,可以为多门实验教学服务,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功能实验室主任由所在系提出名单,报学校审查批准后统一聘任。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两级统一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模式,既保证了技术实验中心对功能实验室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系的专业管理优势。技术实验中心负责统筹管理,保证仪器设备配置不重复,功能不重叠。凡新建、分立、合并、撤销实验室,应由各试验室主任提出申请,按规范审批、规划和建设。技术实验中心应理顺关系,建立独立管理机构,统筹协调,使原本内在紧密联系的职能由分离走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方便地、更好地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三)强化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还要在人事部门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实验人员聘任、晋升、奖惩都按规定通过考核评定。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分流。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尽快改变实验室目前的落后状况,必须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挖掘实验室自身的潜力;与外界加强联系;吸引外部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秋.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8):37-38.

[2]赵水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106-108.

[3]徐苗苗.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6,(7):137-138.

篇9: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有关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随着国家教育机构的不断改革,高校的招生量越来越大,学校也在逐渐的扩大,各项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加。计算机的应用更是广泛。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计算机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质量问题。那么如何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使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有一个合理而规范的管理。

1严密的规章制度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地方要想健康而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有一个良好的秩序。高校实验室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去用计算机,人数比较多,更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秩序。这就需要实验室的老师制定一个合理的规章制度,在学生使用电脑之前经过一个规章制度的学习,明白怎样才能保护好计算机。随着实验室的不断扩展,规章制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发展,逐渐完善规章制度。同时也要认真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行动上的支持,那就等于没有制度。

2良好的环境

2.1 卫生工作因为实验室每天使用的人多,计算机长期使用导致实验室的温度会比较高,所以实验室的通风一定要好,实验室的卫生打扫不能停,保持实验室的干净,做好防尘工作。同时由于大学学生比较随意,所以有些学生上课可能会带着零食去上课,然后就会有许多的垃圾。所以实验室应该尽量让学生们不要带零食,一是因为吃零食时会有一定的声音,影响了学生的上课质量;二是因为实验室温度高,零食的味道会充满整个实验室,影响了空气质量。实验室还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一台计算进可能会有多个人使用,所以键盘、桌椅这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会有细菌,所以要常常消毒,避免病菌传染。鉴于实验室的特殊情况,可以建议老师们在实验室摆一些绿色植物,既净化空气又美化环境,同时也赏心悦目,可以让同学们有一个好的心情。

2.2 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空气比较干燥,所以各种灭火器一定要定期检查是否完好,还有各处的插座、电线是否有漏电情况。一定要保证各种措施完好,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应对。学生们用完实验设备,可以检查一下是否有损坏的地方,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要及时报告管理老师。同时,最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安全防盗工作。计算机实验室的东西也不是没有丢失过,所以防盗要做好。可以在实验室安装一些监控设备,尽量不要出现盲点。

3硬件与软件的管理

3.1 硬件保护除了做好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外,计算机本身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在上课时,经常有一些同学将自己的一些设备带入实验室,然后利用实验室下载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计算机上下载了太多的文件不仅让计算机运行速度下降,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一些文件可能会带有病毒什么的,有可能会使计算机感染,甚至威胁到整个实验室的计算机安全。所以在使用计算机时尽量不要因为私人原因下载太多的东西。还有就是对设备的爱护,人都有一种思想,不是自己的东西一般都不会太爱护。所以一些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不注意,导致键盘、鼠标的损坏。还有就是自然损坏,由于计算机使用频率过高而导致硬件的损坏。实验室应该多准备一些这种易消耗的器材,能够常常更换设备。同时,学生们上机都需要有座位号的安排,不能随意乱坐,上机之前需要出示学生证或者一卡通之类的`证件。

3.2 软件保护在上机实验时,可能由于同学们不正确的操作会出现软件的损坏,一般的话,只要重启计算机就可以了。但是通常计算机会为了方便同学们能够存储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对一个分区不进行行保护,这样大大增加了计算机被破坏的风险。这样,一方面就需要同学们上机时规范操作,不去浏览一些不正规的网站;另一方面就需要实验室的老师对这些分区每日或者每周进行一次还原保护。对于软件方面的保护,首先应该让同学们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的严重性,增加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能够做到规范操作,有一个良好的使用习惯。其次,计算机应该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一次扫描。然后,实验室需要在服务器对计算机进行一些限制,不允许对非法网站进行访问,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另外 ,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软驱、光驱、USB接口进行屏蔽,直接杜绝病毒感染的风险。

4资源合理化

由于近些年教育的扩大化,而一些资源设备不足,所以需要实验室管理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验室的使用。根据每个老师科目的不同,科学的安排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和地点,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计划同时又可以很好的保护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检查,及时对计算机进行相应的保护。作为培育计算机人才的基地,实验室更应该利用计算机的便利,合理管理实验室,使实验室能够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5结语

总之 ,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 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 不断完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也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与能够时俱进,使计算机的管理跟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只有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更好的培育人才。

篇10: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在“互联网+”的潮流中,高校课程教学也在不断的革新。结合《物流管理》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实践,梳理了网络课程建设的准备工作,总结了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组建团队和课程资源建设,加强网络课程平台的导航与互动。

一、引言

为加快教学信息化步伐,推动网络课程建设,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常州工学院于初和毕博网络教学平台合作,启动学校网络课程建设工作。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新的教学平台的应用充满热情和期待,积极参与毕博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学习,并申请建设《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网络课程。本文结合网络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一线教学工作者探讨交流。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准备工作

(一)网络课程的认识

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从其组成来看,教学内容要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突出其教育性,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则体现了网络的特点。网络课程建设者通过网络表现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对网络课程有了充足深入的理解;从其内涵上来看,首先它是课程,其次它必须具有网络的'特点,才能发挥网络的优势,才可能建立起网络课程。

(二)建设网络课程的意义

1.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随着各个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例超负荷导致教师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遇到困难,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启动网络教学。网络教学除用于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外,还用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网络教学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极大便利,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学形式得到拓展,教学手段得以丰富。网络教学更好地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标从而促进了各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交织融合。

2.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在教高[]1号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网络教学促使媒体资源的种类、内容与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这种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的授课课件,还包括教学目标、知识点解析、案例分析、交互设计、作业与测试、参考资料,等等。网络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网络平台更是资源建设的平台和资源展示的平台,因此网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教学资源和特色资源,丰富了资源并提高了利用率。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程团队成员的共同协作

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我们认识到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优质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横跨多个学科,需要融合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科等知识与技能的融合,需要团队的协作,单靠一个人很难完成。《物流管理》网络课程教学队伍师资配备完善,由8名骨干教师组成,即1名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这支教学队伍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师德口碑普遍好。

(二)课程资源库的建立

作为网络课程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基于网络课程的系统性,需要做好全面的统筹规划,课程内容的有效组织。尤其在课程资源库的建立方面,做到课程资源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除了课程知识点的PPT讲述,设置了物流头条、物流黑科技、物流案例等模块,使得《物流管理》课程更接地气,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与创新。尤其是物流视频库、知识库的引入,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另外,设置的课程测试模块,做到了知识与应用的检验。

在网络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基于网络平台,加强课堂外资源的延伸与拓展,关注网络资源的整合与链接,诸如物流论坛、物流公众号、物流微博、物流期刊等的引入,激发了学生们的讨论和思考。课程资源的日益丰富,使得课堂信息容量大,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物流管理发展的热点、焦点、痛点、难点问题,使得物流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不再遥不可及,而愈加生动而具体。

(三)网络课程平台中的导航与互动

由于学习者的需求不同,在网状的知识系统中,资源与拓展资源的表现形式不应受传统课程的表现形式所束缚,学习者可以使用超媒体、超文本、网络数据库和动态网页编程等多种技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地点击模块,选择学习方向与学习内容。在网络课程导航系统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多元化。网络课程教学应避免老师游离于制作和使用之外,简化操作,加强平台应用功能。

传统课堂教学虽然是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学时受限,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人数众多的大班化教学,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和共性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做不到立刻答疑和个性化教学,照顾不到每位同学的不同需求与兴趣。自从有了网络课程互动讨论模块,学生中课堂的疑问课堂外得以交流,相互启迪,实现答疑解惑,从而增强了教学的互动,师生情感沟通,提高了师生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网络课程优秀的团队,整合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做好课程资源导航和问题互动与讨论答疑工作,网络课程的建设者要做到不断维护与更新,才能真正实现网络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在做好具体的网络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中,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重要角色,管理体系评价保证等,才能积极的激发师生参与建设及应用网络教学的兴趣,从而推动资源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同发展,达到高教学质量与高效益、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篇11: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论文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课证融合”模式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课证融合”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与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衔接,最终达到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目的。[1]随着科学健身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民健身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体育行业如何更好地为群众体育服务,培养高质量的职业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指导大众科学锻炼,已成为普通高职体育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普通高职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教育模式,既是我国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满足体育市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路径,同时又是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1.社会体育专业实施“课证融合”模式的必要性

1.1实施“课证融合”

模式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精神,推进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第三十一条指出:“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国家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实施“课证融合”模式,能够有效宣传和落实体育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倡导师生积极参与,进而推动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它不仅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打造技能型专业人才队伍的需要。

1.2实施“课证融合”

模式有利于促进普通高职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教育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3]推行“课证融合”模式,院系可以根据区域市场的需求状况,制定以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灵活调整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更吻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职业岗位标准,培养职业能力,促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进而深化普通高职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

1.3实施“课证融合”

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能力,提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的重要举措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岗位技能岗前训练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学的一个有效探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提前认知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通过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高质量就业添砖加瓦。同时,企业可以得到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在初步了解与沟通中通过它大大缩短了培训与评价成本,提升了用人单位的时间效率。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通过培训和鉴定,培养出一批掌握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体现了我国体育部门“人才兴体”、“人才强体”的指导思想,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2.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推行“课证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建设

我院体育系从2013年底开始着手基地申报准备工作,历经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逐级审核、批准,经过1年多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2014年广东省第一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资格,将面向社会、行业、学校等开展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对全国范围内所有从事和准备从事特有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的一项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技能水平、规范人员管理的职业资格认证活动,对鉴定考核合格人员颁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为“课证融合”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我院社会体育专业通过培训基地作为载体,将职业考证项目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职业岗位标准更吻合,使学生毕业前获取“双证”,实现优质就业目标。另外,2015年10月,我院被东莞市体育局授予“东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为“课证融合”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2社会体育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在校专任教师15名,分别为正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1名。其中,国家级裁判2名,一级裁判员13名。专任教师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了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社会体育“国家一级指导员教练”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高级教练”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高达93%,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富有凝聚力的战斗团队。专任教师高度重视下企业行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曾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各项比赛的教练、裁判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在社会体育行业从事体育管理、健身、娱乐、休闲、保健、社区指导以及策划和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社会体育专业自成立以来,每年安排相关教师进行专业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范畴包括:户外拓展培训师(8名)、健身健美(1名)、高尔夫(2名)、网球(5名)、体育场地管理员(3名)、职业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培训师(4名)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证,并取得了相应职业资质。这些都为“课证融合”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软实力。

2.3参照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后规定,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必须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职业)证书,尤其是游泳、高空拓展等高危体育项目必须持证上岗。体育系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将职业考证项目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破以往采取相对封闭的学科知识汇总或简单重复的技能训练模式,积极推行“课证融合”模式,实施“双证书”教育。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可根据兴趣选择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拓展培训师、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员等资格证书,促使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例如,我院2015级和2016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课证融合”的课程有: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拓展培训师等。

2.4毕业生双证率较高,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推行“课证融合”模式以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社会认可度高,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整合,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和培训基地有序建设,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结合自己兴趣特点获取职业资格的平台,是学生就业的一种新思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就业上岗和用人单位招收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双证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占据强有力的优势。例如,我院201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时双证率高达100%。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大多数同学能够如愿进入游泳会所、健身俱乐部等相关岗位工作,并得到企业或公司的高度认可。总之,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推行“课证融合”模式后成效明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社会认可度高,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整合,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和培训基地有序建设,推动了学生毕业即就业的和谐转换,增强了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促进供需平衡。

3.“课证融合”模式适度推行的问题与建议

3.1存在问题

唯证论观念凸显,考证功利性较强;考证费用相对较高,部分学生想考但由于负担过重而弃考(例如,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费用将近三千元左右);考证难度大、通过率较低(例如,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校内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实训效果不理想,校外实训基地接纳能力有限,实践效果不明显。

3.2建议

3.2.1精选证书。挑选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高,就业作用较大的证书。比如,健身教练、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是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考试,权威性高、考试程序规范、社会认可度高,拥有此类证书是从事健身教练、救生员必须的前提条件。3.2.2加强实训。建立模拟实习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例如:私人教练工作室、体育赛事运营与管理中心等。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的时间开展社会实践。3.2.3科学引导。对于考试费用较高的考证项目是否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解决,让一部分想考证的学生利用寒暑假于培训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后分期支付考证费用。通过恰当的科学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证融合”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将落脚点贯穿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大物实验2-2课程论文 范文

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索的论文

新思路解题初中物理论文

学生核心素养与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初探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论文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类理科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析的论文

环境科学论文

关注环境与健康,促进环境科学专业发展论文

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整理11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实验高效教学方法论文2024-01-09

经济常识教学中的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2023-08-05

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及其意义的论文2023-01-24

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2024-01-11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2023-05-30

高等民族院校环境科学实验教学探究的论文2023-05-25

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作用论文2023-11-13

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的体系改革论文2022-05-08

初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研究论文2023-11-03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