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激励机制论文(共14篇)由网友“广东真人C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激励机制论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激励机制论文
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激励机制论文
摘要: 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 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作为医学院校学生较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 具有课程内容难懂、知识面较大、结构复杂以及较难记忆等特点, 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时普遍有畏难情绪。运用教育激励理论可以培养学生在生物化学学习中的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激励机制;
20世纪初, 伴随“智力”概念的提出和心理测试的蓬勃发展, “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应运而生。1935年,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 (C。P。Alexander) 发现, 在受试者中对测试内容的兴趣、克服困难的坚持性和期望成功的愿望, 对测试成绩和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他在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中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我国学术界对于“非智力因素”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燕国材的“五因素构成”说;另一种是沙毓英的“性格结构”说[1,2]。我们也简单地将其描述为狭义或广义的非智力因素, 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即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 他们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 但对认识起直接制约作用。
教育激励的目的在于提供产生激励作用的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 教育激励与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直接相关。而非智力因素中的其他方面, 如兴趣的产生、情感的维系、意志的锻炼、性格的改善等, 也可以运用教育激励机制来激发和培养。
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院校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一直以内容广深、结构复杂、逻辑关系不明显等显着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学期结束的考试也一直被称为“金牌名捕”, 但是生物化学又是后继病生、药理、免疫等专业基础课、检验、诊断、乃至新药研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储备课程, 极为重要。因此如何学好生物化学、学懂生物化学一直被医学基础教学所关注[3]。
近年来, 医学院校高考录取分数较高, 因此入校各专业学生在智力水平也属上乘。但生物化学的试卷要求却逐年简单, 原因在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不透彻, 在这里, 非智力因素在其中有着重要原因。我们在教改中尝试教学激励机制, 取得良好效果。
1 动机的培养:放下包袱, 开动机器
动机是激励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内部动力。动机有间接的远景性动机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前者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 这是社会要求在大学生学习中的体现。这种动机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 但容易让学生产生“望山跑断马”的挫折感。学生进入医学院校都抱着毕业后能救死扶伤、社会对职业认可的美好愿望, 但是当他们面对着一本4 cm厚的16 K书本、满篇的分子结构、繁琐的代谢过程时, 很容易模糊远景性的动机。而这时通过考试、拿到学分的近景性动机显得尤为重要。在教改中, 把班级学生分成研究小组, 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问总结[4,5]。比如当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结束后, 让各小组总结各章节构架、蛋白质和核酸章节的异同、蛋白质和酶章节的联系与差异, 以PPT的形式汇报,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 按照一定权重计入成绩。这其中有正激励, 对积极主动加入独立总结的小组表扬、鼓励;也有负激励, 对敷衍了事、照本宣科的小组批评、惩罚, 让学生迅速感受到动机激发的结果, 督促他们改掉陋习, 逐步养成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亚里士多德曾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 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 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 认识就慢, 或者抑制, 根本不接受。当然, 高校教育已经脱离了兴趣的初级阶段―有趣, 那么如何使得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向着乐趣与志趣这两个更高的阶段发展就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医学生来说, 普遍对临床病例、治疗方案感兴趣。在教改实践中, 我们直接从三甲医院检验室拿来他们的凝胶电泳结果, 其中一个结果图示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而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与之相一致。学生通过这个实例, 对凝胶电泳这个生物化学技术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进而掌握了相关的等电点、分子构象、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激励教育让学生意识到, 枯燥的生化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性, 他们的兴趣也是从这个基础起步的。
3 情感的培养: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与体验, 可以直接转化为活动的动力。爱迪生说过, 感情虽然难以控制, 但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学习是认识的过程, 学习旨在追求真理。情感与需要和期望密切相关, 情感在需要基础上产生。与需要相符、能满足需要将产生积极的情感;反之产生不满、排斥等不良的情感。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不同的对象激励产生相应的需要, 并同时调控相应的期望值。当代社会的中学教育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进入大学就可以松口气, 甚至人生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的假象, 导致进入大学后茫然四顾的迷茫状态。但学习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在生物化学的学习中, 学生经常会自问为什么要记忆这些, 为什么要理解这些?背诵概念的一大意义, 就是可以让我们想到, 而不是仅仅知道。这样我们的思维才会扩展。比如生物化学中的`重要内容DNA双螺旋结构, 在教改中, 激励学生从DNA双螺旋结构想到半保留复制, 从半保留想到PCR, 从PCR想到基因工程, 甚至更多。我们对遗传物质的情感让我们对这类生物大分子从组成到结构乃至应用都有一定的认识。
4 意志的培养: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 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为, 克服困难, 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对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是翻越座座高山的艰苦长远过程, 意志薄弱的必然在这个长征中折翼, 只有拥有坚强意志的学生才可能享受成功的果实。新生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成长的环境一般安逸顺畅, 因此用挫折激励模式可以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 胜不骄、败不馁, 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 充满信心, 力争下次获胜。常有人说, 生物化学是最容易让医学生怀疑自己智力的基础课, 经常接触到分子生物学基础部分的时候学生已经放弃了这门课的学习, 准备就考前突击, 摸着石头过河了。在教改过程, 我们鼓励学生迎难而上, 遇到问题立刻开展讨论, 解决了结构的问题, 才能去学习物质代谢的问题, 有了代谢的基础再去学习遗传物质的传递、调控。教学激励机制在培养意志力、增强控制力上最能体现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5 性格的培养: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如坚毅、懦弱等。性格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可以培养和改造, 对人的学习乃至命运都有极重要的影响。曾有研究人员对社会认同成功人士的性格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这类群体存在自信、独立等一系列积极的共同性格特征。引导学生采用自我激励法可以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 自我激励法会提高学生对自身性格形成和完善的主动性, 对性格的形成和稳定有重要作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学生中有一些“课堂的沉默者”, 对这些在很多实验性活动中可能拖后腿的沉默者, 我们分三步激励。首先, 自我认识, 让他们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的长处、承认自己的短处;其次, 自我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 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最后, 自我调节, 使自己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经过教改, 沉默者不可能消失, 但是已经面向大海, 春暖花开, 这一点也在最后的考核中被证实。
教学激励和非智力因素都属于心理学范畴, 由于心理学系统的全息性, 两者必然有联系。在生物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程的教改实践中证实运用教育激励机制来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切实可行的。就当代大学生而言, 智商差异并不大, 而情商的差异却不小, 换言之, 个体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差异较大。如能应用教育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一定能使智力健康发展, 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他们今后成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燕国材, 马加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3―15。
[2]沙毓英。非智力因素与性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4, (3) :53―63。
[3]王跃秀, 徐敬东, 侯晓莉, 等。加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 , 12 (5) :513―516。
[4]王宁, 陈园园, 李仲, 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 28:272―273。
[5]周妍, 吴巍。PBL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6, 18 (1) :30―32。
篇2: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理论的有效利用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理论的有效利用论文
教学理论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它是教育学的一大分支,它既可以归属为理论范畴,也可以归属到应用科学范畴。有效教学理论主要是通过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旨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
一、制订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教研员作为代课老师的指导者,有责任、有义务和老师共同合作,将语文学科的课程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因此,教研员需要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深入把握了解,从而制订出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第一,必须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首先,教研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改要求,将课程目标主体定位到学生身上,而不是继续坚持传统的老套教学理念;其次,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行、合理、具体、可评等特征,保证教学目标的价值不被落空;最后,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语文教学的共同目标和个性化目标进行完美结合,尽量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第二,引进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教研员和普通代课老师职责不同,他们需要对学习规律和各类教学理论做以研究,旨在挖掘出更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案,因此可以利用有效教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引进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不单只注重成绩目标,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成长,从而在促进学生进步成长的基础上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机制。
二、变革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1.大胆取舍语文教学内容
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特征,使得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系统内容十分庞大,繁重的教学任务量给老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针对此种现象,教研员应该切实发挥自己的价值和职能,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大胆舍弃一些学科中重复、繁杂且意义疏浅的内容,争取筛选出代表性强、深入层次够、通透贯彻的知识内容,这样既能够减少老师的教学任务量,也能够让学生学得更清晰、透彻、深入。
2.选定合适合理的教学方式
依据人的成长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依旧处于各方面机能不成熟的层次,致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略显吃力,为了迎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教研员和老师应该努力合作并探讨,力求寻找出适合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将有效教学的理论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方式中。教研员可以将初中语文学科教材中所选的内容进行归类,将《紫藤萝瀑布》《珍珠鸟》《春》此类描写性文章规整到一起,采纳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直观展现自然和生命之美;将《桥之美》《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之类状物文章归纳到一起,采纳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之美;将《桃花源记》《马说》《五柳先生传》此类文言文规整到一起,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洞悉文章深意和古文字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更容易领会到学习的.快感和欣喜,也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就必须创造出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这不仅是老师个人的任务,也是教研员必须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教研员应该认真指导语文代课老师,让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与赞同,让学生渴望并期待着自己能带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其次,教研员应该根据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双方表现,给老师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比如劝诫老师上课尽量表现得幽默、平和一点,积极主动地走到学生的周围,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营造和谐真情的课堂氛围;再者,鼓励老师和学生多互动,在欢乐宽松的环境中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最后,教研员必须明确民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这一内容传达给教师,让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在给学生民主、自由且平等的基础上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4.适当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
就目前教育现状来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屡见不鲜,还有些泛滥成灾的态势,甚至有一种“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说法,如此这般的现象直接颠覆了多媒体教学在教研员心中的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多媒体已经沦为传统板书的替代品,多媒体课件永远都是文字加图片的样式,毫无新意,面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如此尴尬的境地,教研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重振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之风。那么,如何才能正确且合理地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呢?首先,必须适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平衡点,处于平衡点的事物会成长得茁壮健硕,一旦超过或者低于平衡点,事物就会朝向滥俗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同样适用,因此,必须保持适当;其次,必须有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明确有效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手段,这样才能将语文教学推向前进壮美的未来。当然,这项工作的完满完成,不仅需要老师和学生的辛勤努力,更需要教研人员的艰苦探索,毕竟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工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与付出。
篇3: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论文
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它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科书的改革,插图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不再只是单纯地配合知识,而是有了提供资源信息的功能,并开始成为知识的一部分。再者,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的教材,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插图的独到作用,让它为教学服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在儿童阶段,兴趣与爱好便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教材编排在课文中的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是激起学生注意及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也逐渐进入多媒体式。这种音像结合的课堂更能使插图激活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感官,调动他们的情感,积极起来参与学习。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一课时,因为上课的地点是市一小,我对该班的学生情况不熟悉,他们对我也是一无所知,那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我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让课文插图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声图并茂地展现了出来。上课一开始,我先向学生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再以讲故事的方式自然引入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时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认真观看,自己看到了什么?当学生们都在谈论着小村庄的美丽之时,我又向学生们展示第二幅插图。还是让他们继续认真观看,记得当时当我展示第二幅插图之时,班里有些学生就先被那“哗哗”的洪水声震惊得发出一些惊讶声。面对眼前学生的不解与惊讶,我于是抛出问题: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为了探究答案,就会很积极地去学习课文。这样一来,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课文内容
少年儿童处于感性认识的'最低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于直观、表面,思维能力弱。图画是形象的,插图给课文语言作最形象的注解。有的插图描绘课文的感情,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但教材的插图,对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行二度开发,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然后用画笔将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图画可作为直观教学的辅助。
三、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有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为此,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插图(连环画)这一直观手段。我首先把图片呈现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动物,然后对图中国共产党有的一只小动物——小壁虎作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再认真观察图画,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观察顺序等。再让学生对每一幅图的内容作简单描述,之后按图画的顺序把它连成一个小故事。(语文教学论文 )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评优胜方法让学生们分组编排并讲述小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插图,发展个性,激发想象
配合插图模仿,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让学生为插图配“画外音”,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讲《三袋麦子》这一课时,我利用课文中优美的插图指导学生朗读、学习课文,让他们模仿,让他们自由地想象。“麦子是土地爷爷送给这三个小动物的,那土地爷爷对他们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我刚提问完,就有学生举手了。“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找得真准确,我们来看插图,图上能看出来吗?”“能。”“谁能看着插图,模仿土地爷爷笑给大家听听呢?”图上土地爷爷捋着胡须正张着嘴哈哈大笑。我请一位学生起来模仿。只见他空握右手,放在嘴巴下,做出捋胡须的样子。“哈哈哈”,模仿得活灵活现。我心里暗暗叫好。在讲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态度时,我也让学生看插图,想象一下老人会对小牛说什么呢?“小牛,你真节俭。”“小牛,你真会过日子。”……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喜。可见,借助插图既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此时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透过书中的插图感受到的画中之情、画外之音。
五、运用插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林则徐的塑像,在引导学生细致捕捉人物的衣着、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中自己看到的内容,之后再引导学生说说面对林则徐的塑像,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在学生看、想、说的基础上,既加深了学生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把插图用活、用足、用好,注重诱导学生无意识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篇4:初中科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成因及有效利用方法建设论文
初中科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成因及有效利用方法建设论文
摘 要:错误是每门课程教学中都不可避免的,初中科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如果能够正确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将错误作为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宝贵资源,加以正确处理利用,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科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成因及如何加以正确利用。 一、
关键词:教育技术论文发表,发表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关于教育技术论文投稿
错误是每门课程教学中都不可避免的,初中科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如果能够正确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将错误作为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宝贵资源,加以正确处理利用,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科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成因及如何加以正确利用。
一、分析初中科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成因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首先是由于学生获得的日常经验导致的。科学作为一门建立在日常生活上的学科,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可以从各种自然现象中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够真正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错误的认识反而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概念的形成和对规律的深入理解,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阻碍的作用。如在“平面镜成像”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根据相关知识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平常照镜子,逐渐由远处靠近镜子时,在镜中的像将会变大,变小还是不变?有些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迫不及待就会回答“变大”,这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完全基于自己的日常经验,而忽视了题意所涉及的真正相关知识。其实,像的大小并不随着人远近而改变,只是我们走近后看物体的视角变大了,所以产生了镜中物体变大的错觉。而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进行判断,还没有真正思考到问题中真正涉及的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真正意识到学生现存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真理。
知识的负迁移也是初中科学教学中错误出现的重要原因。知识的负迁移是指学生学习的不同学科或者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时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如数学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在科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科学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科学问题时,总是受到数学惯性的影响。将科学问题变得非常数学化,如科学学科中的公式真正含义往往被忽略,影响了运用公式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思维偏差,这种情况产生的错误大多表现在对公式的理解。
如对于公式R=U/I,对于此公式的理解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B.对同一导体来说,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之比是定值 C.电阻的阻值与电压和电流都无关 D.电阻与通过电流成反比
许多学生会认为A和D选项是正确的,这就是因为受到了数学思想的影响,看到函数习惯性想到两者之间是正比或反比的关系,自然而然就认为电阻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而忽略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定量,影响它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等,这些因素一定的情况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都无关,公式R=U/I只具有数学意义不具有物理意义。
初中科学教学的错误资源的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全面。学生在解题时对涉及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对知识进行灵活组合运用时,学生就会对问题理解的不完全,甚至对题目意义产生曲解。如对于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这句话进行判断,许多学生认为这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这一错误出现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单质的概念理解不够全面,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是单质的前提,而物质不一定都是纯净物。教师应当先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概念中的重点,结合一些实际例子,如氧气和臭氧,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是它们是不同的物质,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就组成了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不能成为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也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审题粗心大意也是导致初中科学教学中错误产生的重要原因,许多错误都是由于学生审题不仔细造成的,而初中学生大多存在粗心大意的缺点,这种问题多发生在比较简单的题目中。如题目“一个学生身高1.70米,开始距平面镜1米,如果他以1米/秒的速度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则镜中的像以什么速度向他远离?”许多学生都会很快回答“1米/秒”,但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镜中的像相对镜来说是以1米/秒的速度移动,但是相对人则是2米/秒的速度,这就是典型的因为学生粗心审题造成的错误。教师应当重视这种错误类型,督促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师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错误资源的价值,首先需要正确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呵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坦诚对待错误的出现。当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当将它们看作一种资源,准确判断错误类型,及时进行筛选和分类,并根据相关策略挖掘其他潜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解“力的图示”课后习题时,要求学生对重20牛顿的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用力的图示画出木块受到的力。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时会将重力方向画成垂直于斜面的方向。教师应当根据这种错误重新带领学生重力的相关知识点,鼓励犯相同错误的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错误,并带领学生重新进行订正,这样的话,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类似题目中也就减少了此类错误的出现。
教师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后,还应当通过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问题,肯定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不需要急着将正确的思维灌输给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在做题时的思路,就可以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的问题所在。学生在对教师讲解自己思路时,也可能会意识到自己观念的不合理性,对原有的观念进行反思,这就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正确思路。
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沉在容器底部物体的受力情况,许多学生认为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和浮力,而忽略了容器底部对物体的支持力。这时教师可以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向学生提一个问题“对于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哪个大?”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只有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才会下沉,如果只受到这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不平衡力,物体不可能在容器底部保持静止。继而认识到自己将支持力忽视的错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对物体受力进行分析时,学生就不再会忽视支持力的作用。
篇5: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1目前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化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还是一门实践课程。然而,在中职卫校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实践教学相对较少,教师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匮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较为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另外,也与中职卫校的实践设施缺乏有关,由于学校资金等问题,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在校外也难以找到实践基地,这些客观困难的存在,也导致了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
篇6: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2.1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知识并不是空想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生产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生物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高血糖和低血糖”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或听说过某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血糖和低血糖人群,以及血糖异常带来的人体损害。根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70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总人口比例达15%,也就是说我国高血糖者的比例达四分之一”。而血糖过低则会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症状,对人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通过这一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就可以为这些人提供建议和帮助。通过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并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不断开拓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性质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复杂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该课程。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要认真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想法,倾听他们在学习中的难处,帮助他们走上学习正轨。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联系,特别是遇到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识时,要及时询问老师,及时解决问题,否则越积越多,学习更跟不上步伐。
2.2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是最近几年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补充丰富。例如,当前非常流行的网络交流工具QQ,教师可以在上面建立群,并开展网上视频教学,并在上面开展提问、答题等教学活动。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为学生解决困难问题。例如,“酶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知识,通过网络动画和多个角度展示,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不用直接面对面,减轻了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有助于活跃思维和拓展想象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式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当前,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得到重视,应当说,多媒体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化的特点,能够将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接受。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对问题举一反三,对问题进行延伸理解,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的答案,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较多,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实验结果,一般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实验要素,分析能力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学习“血糖的测定”知识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学生密切注意来进行结果分析。如抽血测定前病人是否空腹、试剂是否稀释或浓缩、质控值是否在质控范围以及检验结果与病人是否对应等。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是学好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帮助。良好的自学能力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在新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可以自己预习,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标注,积极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向教师请教。具有自学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效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不要害怕困难,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并与同学、老师及时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4加强实验课程中学生操作教学
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其中。首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实验药品和仪器的准备,并对实验操作技术和难点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做好预习准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和仪器操作,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对实验进度和实验资源进行掌握,如延长实验室使用时间,开放更多的实验设备给学生使用,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活动,例如让学生自行完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意义,同时监督学生实验过程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做无用功,浪费时间精力,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在完成实验之后,应当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查缺补漏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确保实验课程取得较好的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改革,特别是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并加强实验课程的操作,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7:作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作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作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利用宋秀丽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提高。就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展开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方法;教材
语文课标的宗旨是培养学会使用语言的人,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说不出得体的话,写不了文章,就不能说他学好了语文。而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的时间长度与宽度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时,如何能够产生思想的深度?作为一线教师要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精准的'导引,精确地训练,精细地评讲。我曾利用网络资源制作PPT做过如下尝试。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凭借,挖掘并拓展相关内容,有效利用PPT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如,我上《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时先让学生学习了相关课文,让他们对战争的残酷有所了解,认识到和平的可贵,感悟到生命的珍贵。然后我又利用PPT做了有关战争的专题,在真实的数据、画面中,让学生真正地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多么可怕,战争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我们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多么难能可贵。其中主要内容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韩战争、利比亚战争以及叙利亚的现状等,并以“现代战争的代价”引出战争对于生态环境贻害无穷,真正让学生感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样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对“和平可贵”的认识,如此再来让学生以“和平的祝祷”为话题作文,其感悟更深。平时的课文基本都可以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写作迁移训练,它能有效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再如,根据课本提供的议论文写作指导,我从学生习作中归纳整理出带有共性的不足之处,制作课件,作为作文评讲课的素材,让学生据此总结出写议论文的基本思路与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中能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能给学生更大更经常影响的首推语文教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使教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强化、延伸,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抽象化的概念更加形象,使模糊的思路更清晰,更能增强45分钟课堂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多媒体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子县实验中学)
篇8: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论文
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论文
随着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化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电教手段愈来愈显出无穷的魅力。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使物理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成为当今从事物理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电脑技术迅速发展普及的今天,如何应用课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节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在屏幕上展示了自己设计制作的万吨货轮在大海中航行、潜水艇在水中潜行、热气球腾空而起、飞艇在空中遨游等动画,色彩鲜艳,声像并茂,同时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学生对学习这一节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时提出问题:物体为什么会浮沉?它的条件是什么?问题一经提出,立即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们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接着我又以潜水艇为例,把上浮、下潜、悬浮、漂浮四种情况用慢动作展示给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就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万吨巨轮、潜水艇、热气球、飞艇等就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具体应用。这种创设的'教学新情境,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在兴趣盎然、轻轻松松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不仅系统、完整地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很好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化解教学难点
在物理教学中,不少内容是微观的,如分子运动、核外电子的运动、内能等等。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实验又没法做,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因其想象力比较有限,难以理解和掌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难度。而多媒体对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到的现象,可以用生动直观的形式模拟出来,增加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将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客观事物真实可信,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可以显著地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化解知识的难点,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
例如:《分子的运动》一节中,分子的概念、分子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本节的难点。分子属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由于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对分子概念难以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用实验来演示,只能由教师用静态的挂图和语言来描述,让学生硬记下来,但很快便遗忘了。
为此我用多媒体设计制作了两组动画:
(1)铜块一分为二,无限分割,铜分子模型由小到大呈现在大屏幕上。
(2)水滴越分越小,水分子模型又一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察和老师的指点,对“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叫分子”这个概念的含义便迎刃而解。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物理模拟,动画演示,演示整合
1.物理模拟。有些物理情境难以被学生想像,而这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又有重要作用。用计算机制作的逼真贴切的物理模拟便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这里强调的物理模拟,并不是简单的动画,它演示的物理过程接近于物理的真实情况,如日食、月食、核裂变的过程等。
2.动画演示。有些物理现象可以做实验让学生观察,但是由于一些实验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种干扰,使得学生对主要物理现象的观察不甚详细和明了。在课堂教学中,可先做物理实验,再表演计算机动画,把主要现象尽可能清楚地表现出来,可谓锦上添花。如在直流电路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常常是不能看出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分析和想像能力呢?借助于计算机动画,使电路图从难以辨别的方式渐变到容易识别的方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的结构特点。当学生将这种方法掌握熟练了,它将转化为一种能力。
3.演示整合。物理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例如物理实验的复习,如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很难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而利用电脑模拟,可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四、利用网络拓宽交流渠道,增加信息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的容量、课上所呈现出的信息反馈也随着不断增多。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其教育功能。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例题,教师通常会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作随堂练习,而且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消化所必不可少的。由于多媒体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且在板书方面省时间,通常会比传统教学省下更充足的时间让教师进行点评,或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
总之,适时、适当、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将学生带入物理时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物理学思维,培养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理解物理概念、正确利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让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物理时空中去遨游吧!
篇9: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放性实验初探论文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放性实验初探论文
摘要:开放性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的飞速发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已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医学院教学中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放性实验是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个人或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1]。开放性实验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提示和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较为简单,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而且验证性实验较多,通常以测定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等的实验为主,加之标本来源有限,所以实验的效果很不理想[2]。开放性实验能够弥补传统生物化学实验的不足,增加了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和实验设计,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善于思考和学习。为此,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外,结合我校特点,在小学期(第一学期)开放实验室,在正常实验教学中设置了多个开放性实验项目。近年来,我们针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设置开放性实验,首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近发展的实验技术引入教学,形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例如将基因提取、PCR、酶切、电泳等原本独立的实验结合在一起。我们设计了乙醛脱氢酶突变基因型的.检测、肥胖因子的检测、PCR法对基因突变位点的确认等多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实验标本均采自学生自身口腔上皮细胞,标本来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对测定自身标本的实验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引入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的临床案例,化抽象为生动,将模糊变具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3]。例如针对“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影响”,我们设计了动物实验,通过对两组家兔分别注射肾上腺素和胰岛素,测定家兔注射相应药物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经测定,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加深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认识。结合大理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大理不同产地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葛根黄酮含量测定、刺梨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等一系列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实验。这些实验贴近生活,实验材料简单易取,实验过程学生易掌握,同时实验又具有探索性和比较性,且重复性较好。通过测定含量,比较不同产地的含量变化,得出相应的调查数据,为以后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打下了基础。
2开放实验运行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开放性实验运行模式是由实验室管理处制订开放实验室相关制度及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各个二级学院教师根据所在学科及具备的仪器设备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则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关的实验项目来进行实验,最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学校应加大对开放性实验宣传的力度,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申报,同时加大资助力度,学生管理办公室、班主任、团委等都积极广泛地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开放性实验的教学实践。
3实验项目实施过程的变化
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专业的不同安排相应学时的实验项目,学生按教学进度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教材所写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而开放性实验打破了传统实验对时间的限制,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再按部就班,而是根据项目名称查找相应的实验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得出实验结果。具体到实验室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对所要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申报;其次是上级主管部门评审,评审通过则批准立项;最后则是实验的实施。在实验项目申报方面我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教师申报(即传统的开放性实验)。教师通过提交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表,申请开设相应的项目,做出经费预算和提供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名册,给出参加实验能获得的相应学分数,学生通过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另一种方式(新模式开放性实验)是学生自己组成实验团队,每个团队10人左右。在选定了实验项目后,联系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填写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书,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做出经费预算,上报实验管理部门审批。开放性实验项目获批后,实验室教师安排好实验室和值班教师,学生根据安排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填写开放性实验登记本,按设计好的实验方案配制实验所需试剂及准备相应的实验用品和仪器设备,准备好后即开始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只起指导作用,对于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鼓励学生下去查资料和文献然后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要求所有实验者上交实验报告,作为学生获得学分的依据。
4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新模式的开放性实验虽然弥补了传统生物化学实验的不足和缺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实验室的开放,仪器的损耗较大,故障发生率较高;其次,实验室开放率的提高使得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再次,实验室的支出经费增加。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必须向教师报告。在实验室开放前对学生实施包括仪器使用在内的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4],对于精密和贵重的仪器,则要求指导教师示教,学生旁观学习。对于严重危及仪器设备安全的操作,应该在仪器的醒目位置做出相应的标识,以示警告。学生进入实验室需填写“大理大学开放性实验项目登记本”,使用相关仪器后应填写使用登记本,完善实验室建设相关资料,并作为档案进行保留。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违规操作造成损坏,则按实验室规定进行赔偿。开放性实验增加了实验室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应该在立项项目中或相应的基金中提供经费作为实验室教师的加班补助。
5展望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能够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学会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获取知识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培养了不怕困难和失败的精神。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举办开放性实验设计竞赛,并对优秀的设计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应该加大投入,建立相应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也参与开放性实验项目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丁爱侠.高校开放实验项目实施及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9(2):156-161.
[2]陈艳炯.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17(2):118-119.
[3]苏上贵,凌敏.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7-148.
[4]刘颖,郭竹梅,江慧慧,等.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50(5):464-465.
作者:徐春萍 刘云春 罗永会 单位:大理大学
篇10: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化学内容的丰富性以及零散性还是远远地低于其他许多理论性学科的,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难度也不是最大的,因此,只要你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化学这门学科就不会成为让学生头疼的学科,反而能从中得到许多快乐。只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好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1.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课件的制作,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大多是简单的口头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显得比较单调乏味,不能很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和意识方面都处在一个成长期,所以需要有一个正确合适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提高水平,让他们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化学意识,否则会让他们觉得化学课的学习比较枯燥无趣,也就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课件,以此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由于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PPT展示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简单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给他们播放相关的视频,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课堂中的相关知识。
2.运用信息技术共享化学资源,丰富学生们的课后学习生活
信息技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富有较强的灵活性,不论是在时间方面还是空间方面都可以灵活多变,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这一点也是与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大不相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生硬,不能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化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在知识的扩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的教学时,应该建立良好的化学教学资源库。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教师更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优势,将一些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化学知识补充给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共享资源的特点,将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给学生进行分享,让他们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可以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动画剪辑视频,通过音乐的强烈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舒适的感觉,同时也创设了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举个例子,在教学九年级的第二章《制取氧气》这一节的知识时,笔者就首先让学生思考关于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由来,然后给他们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氧气检验的一些基本原理,由于实验教材和场地的不适合性,然后就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给学生播放了关于氧气制取的一个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视频来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由来,以便他们充分地了解方程式的各个组成部分,更清楚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具体操作步骤,接着笔者还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给学生制作了一个知识题库,题库中的内容大都是这一节的'课程教学中的内容,让学生对题库中的题进行练习,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加强所学知识,课后的自主练习也能加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实验教学视频,形象生动地讲解化学实验知识
初中的化学教学是由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的,所以教师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在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许多的实验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按照缜密的安排和步骤进行,而且许多化学的实验有较长的时长,所以教师是很难做到在现场完成的,只能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就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用到的一个实验工具。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将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和一些不好现场操作的化学实验做成视频,直观形象地给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即使没有亲自动手做实验,也能知道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过程,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方面的知识,了解实验的具体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单员的化学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一些实验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播放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养成他们不断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段常见的金属铁、铝、铜等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化学反应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思考,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通过这种的实验视频播放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弊端,一改以往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和无趣,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增加了他們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
结语: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去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化学题库的创设、化学资源的共享以及化学实验视频等等来帮助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同时也应该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娟.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教育周刊,.
[2].景宝顺.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教育学,2012.
篇11: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高效执行论文
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高效执行论文
根据课时的有效性,高职教育提出将团队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升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以期真正实现个性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更好地实现课堂的翻转,笔者针对高职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予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1.小组讨论问题设置不合理。这使得小组活动缺乏实质性协作,且流于形式。如,在糖代谢教学之前设置讨论题:
(1)什么是糖尿病;
(2)糖尿病分哪几型?临床有哪些指佂?第一个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只需通过看书就能找到答案,根本不需要讨论;而对第二个问题,因为学生还没有接触临床知识,以目前的知识水平学生无法解决。
2.小组讨论形式自由,缺乏监督、监控机制。有的小组讨论,缺乏对具体操作步骤的提示与指导,教师显得可有可无,使得小组学习处于自由放任状态。
3.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相对较强且抽象的课程,正因如此,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很多时候是小组长成了小组代言人,大多组员坐享其成,而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参与讨论。
二、解决方法
1.精心设计教学课题。在小组协作学习中,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有探究的渴望,小组合作才会顺利地进行。设计的问题过难或过易,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小组合作也就难以顺利展开。2.选择适当的.协作学习时机。为充分发挥课堂讨论功能,使课堂讨论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就要在教学中把握讨论的时机。
(1)要在教材的重难点处展开讨论。如,在肝生物化学中提出问题:酗酒可以引起肝功能损害,为什么?由日常生活常识讨论———肝生物转化。围绕教材中肝生物化学的重难点,创设能引起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通过讨论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在学生的疑问处展开讨论。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外,还应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在糖代谢学习中抛出问题———为什么糖吃多了会发胖?引导学生探寻糖与脂代谢的关系。在讨论中及时释疑,让学生体验发现一个问题会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在意见发生分歧处展开讨论。因思维水平的差异,同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往往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如,氨基酸分解代谢中小组讨论高血氨引起氨中毒昏迷病人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学生展开讨论,有些学生只能从血氨的一个或几个来源进行分析,而有的学生会从血氨在体内的所有代谢途径中进行分析,最后每一个学生都能拿出急救方案。这样,当学生处于意见分歧状态时组织讨论,会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要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因此,在组织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应注意的问题
分组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使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以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小组人数以4—6 人为宜,以利于学生的充分交流互动。小组中的角色应是动态的,且角色经常轮换,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以此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教师适时解答小组提出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解决了问题后感受到快乐,或者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
四、结语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是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探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互动、交往与分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旨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更好地发挥教师引路人的作用。有了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协作学习习惯,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协作学习的实效性,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篇12: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
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
摘要:生物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一门科学。它不仅研究生物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作用和变化(物质代谢),还要研究能量变化(能量代谢),乃至信息变化。旨在探索生长、发育、遗传、学习、记忆与思维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以期改造自然、改善自己、增强生命力、造福于子孙万代。因此,新时期生物化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向着专业化、深入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必须提高他们的实际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实现理想。以生物化学专业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0104-02
前言
生物化学属于生命科目,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基础课程。所以,其逻辑性和抽象性是非常强的,知识的应用性也是很强的。因此,教学的重点自然就要放在原理探索和问题探究上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教学中必须达到的效果。所以,要想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从兴趣激发、能力积累和经验总结三个方面入手,笔者围绕主题进行以下详细的介绍。
一、激发学生兴趣,为探究能力提高提供可能
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探究性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自愿、自主的学习氛围下才能发挥自身潜力,提高自身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教学手段中也要注意凸显这一点。生物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门很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科目。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现象,给学生设置问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解决。如,在“维生素”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00多年前,远洋航海的很多船员都得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多数人牙龈经常出血,疲惫无力,有些人牙龈溃烂,出鼻血,严重者甚至出现发热、痢疾、水肿甚至肠坏疽而导致死亡。这种病的诱因是什么呢,船员们为什么会得这种怪病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听课,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好奇心,理解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更多类似的例子和问题。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积极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探究未知,更加有动力地学习和进步。另外,对于学生来说,专业性的操作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强调他们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粗中有细、细中有精,让学生大胆创新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秉着科学探究的态度,在生物化学的学习中不断前行。
二、丰富教学手段,为探究能力提高提供途径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达到高效性的探究学习,这是整个探究性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步骤中的关键一环。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达到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比如,鼓励“先学后教”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然后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或者是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试讲”一遍,老师的责任就是挑出学生的不足,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人多力量大,一个人不能够考虑全面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就会逐渐显露出来。另外,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代表性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例如,关于“酶的概念”的讲解,老师除了让学生思考之外,更要用一些有意思的实验来证明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原理。淀粉遇碘变蓝是常见的实验,也是学生亲自动手做过的一个实验。在生物酶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人的唾液,然后,滴加碘液时就不呈蓝色了,这就是酶的分解作用,由此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学习和演练,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到更多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老师帮助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当然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全部精神投入到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三、生活化导入,为探究能力提高提供动力
不可否认,生物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实践经验较少的学生来讲,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然而,生物化学又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智慧去开启这扇大门,根据教学实情精心地设计,那么,就会使这门学科大放异彩。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生活性案例进行导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使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知识,最大化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胆色素代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个15岁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案例引入教学,结合病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以专业人士的身份融入病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以胆色素代谢的相关知识探究发病的原因以及病理机理,从而使单调乏味的生物化学课堂生动活跃起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学生的临床实践分析学习。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应该在生物化学教学上更为广泛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陈旧观念,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总结探究,为探究性能力的提高助力
问题探究结束之后,老师还要给学生总结的机会,具体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总结,一部分是思维总结。知识性总结不需要强调,思维总结部分需要说明一二。其内容必须包括本次探究过程的心得,自己在探究方面的思维优势以及思维劣势,在此次探究过程中自己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有哪些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的课堂笔记的要求,除了在上课将内容整理完整之外,还要附加上课下的思考。从老师的思维方式中得到的收获,或者是从同学的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又或者是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和实验过程而得到的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学习财富,学生需要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上,或者是单独的笔记本。然后定期进行整理,每一周都要给自己提一个要求,周末时进行总结,哪里做到了,哪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老师可以做一下评价,给学生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给学生更加中肯的意见。“吾日三省吾身”,只有经过这样高质量的反思,才能让每次探究过程都为自己的探究能力提升助力。在兴趣激发的教学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过度教学,一旦学生出现思维疲劳就要及时休息,可以通过听音乐或者是生物化学小笑话等来活跃一下课堂的氛围。否则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造成学生的对生物化学的厌恶心理,这样就适得其反了。总之,渴望了解自然、了解生物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老师在教学时最本质的理由。因此要注意在教学中展示生物化学的魅力,通过生活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发现求知的美好,发现探究的快乐。在玩耍和休息中亦能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有更多的启发。所以,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以探究为根本,从精神和内容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罗辉,周三牛,郭红英,等.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中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
2:刘彤,金小花,姚芹,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2).
3:高凤丽,罗辉,周三牛.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中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1(26):119-120.
4:郭红英,王毓平,刘文演.中专生物教学中环境和健康教育的研究:以金华商业学校为例J:.学科教学(生物),,11(42):190-191.
篇13: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探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论文
[摘要]在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实践中,运用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生物化学 创新性思维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但由于其内容十分庞杂、繁多复杂、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普遍反映难度大,比较吃力,加之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很多,使该课程成为一门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都采用课堂讲授、实验验证、作业布置、答疑解惑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讲授则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如果一味地采用平铺直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容易感到疲劳,在课堂上缺乏创新性思维过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积极探索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先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学会正确的科学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2]。PBL是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并运用理论知识去获得与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增强表达及分析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形式,是课堂讲授的继续和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益方式。我们将此法应用于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尝试
讨论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有“问题讨论式”、“提问答疑式”、“演讲答辩式”等多种形式。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采用了问题讨论式。例如:在“蛋白质的共价结构”这一章中,蛋白质通论一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蛋白质中氮含量的计算以及凯氏定氮法。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讲课时首先介绍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为16%,可利用公式: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16%,即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6.25算出某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然后再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方法甚至仪器装置、注意事项等内容。这种方式虽然完成了教学过程,但学生感觉平淡无味,只是被动地记住了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式。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一改往日的模式,首先在课前提出了在我国甘肃等地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请学生们分析为什么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会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这种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缺陷,应如何避免。然后指定几位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三聚氰胺的结构特点,而且掌握了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造成结石产生的原理及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这一事件深刻地认识到食品污染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危害,更加感受到甄别与检测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讲授“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这一节内容之前,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肥胖症患者,为了控制体重,应该怎么办?和尚、尼姑长期吃素菜不吃荤菜,这种饮食方式真的健康吗?为什么?人们常说:“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饱,晚餐要吃得像乞丐”,这句话有科学依据吗?请予以分析,并阐述依据。通过课后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课堂上的讨论,学生们不但牢牢掌握了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况,而且从机理上了解了合理搭配膳食结构,保持均衡营养、增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讨论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乐趣,树立了学生科学养生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只有健康地生活和健康地工作,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并积极投身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化学其它知识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体会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则对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起到保证作用[3]。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去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加之现行考核方法亦多以知识的再现为主,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思维的惰性,甚至导致思维的僵化枯竭。PBL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传统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通过讨论式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会从各个角度、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动力与氛围。这无疑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问题讨论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以及创新性能力,增强了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理论内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勤于思考、刻苦学习、积极钻研的学习热情。此外,学生活跃的思维也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拓展知识面,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能用该法组织教学。不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而生搬硬套,只能落入形式主义的讨论局面。这样不仅浪费时间,甚至还可能会带来更多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至于如何更好地将讨论式教学法运用于课堂,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更强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牛勃,解军,张悦红,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9(2):140~143.
[2]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l(12):235~236.
[3]吴云,崔树启,戴洁.医学院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4(2):125~126.
篇14:PBL在现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PBL在现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基于问题学习法(PBL)强调把学习置于问题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小组讨论,包括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如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通过PBL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以小组作为考核单位,并根据公平民主的原则让小组对每位成员进行测评,这样可以有效推动小组的学习。
关键词:PBL;现代生物化学;小组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1]。PBL强调把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PBL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2]。这种学习方式依照现代教育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性地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学习及资料准备情况对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最后进行评估和概括总结[3-4]。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外,更注重团队合作能力。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愿望,使学生学会合作的技巧[5]。小组是一种目的和任务比较单一的共同学习的合作组织形式,成立小组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学,要使小组成员在学习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既然有小组学习方式,就有小组考试形式,且以每个小组的成绩或评定等级作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或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评定成绩[6]。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用化学语言来揭示生命科学的内在规律,其内容抽象、复杂,且信息量大、更新快,学生普遍认为内容多、难度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方式仅靠死记硬背[7]。因此,生物化学被很多医学院学生认为是学习进程的“拦路虎”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与教学模式相关,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二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处于起步阶段。生物化学课程通常于学生入学第一或第二学年开设,学生刚刚通过应试教育来到大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在教学中需要始终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基于小组学习的PBL来推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
1PBL的实施
(1)小组内成员自由组合,5~6人一组,任何人不能指派和要求某位学生必须是哪一组的成员。小组人员少、规模小,无小组长和副组长,是一个简单平等的或圆桌型的小组[8]。加入或开除小组成员应取得该小组其余成员的一致同意。
(2)每组使用PPT汇报对问题的分析情况,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然后进行讨论。PBL进程中,小组的任务通常指在确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和标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由教师提出问题,分配给各小组来完成。小组工作的过程是:统一任务和目标,制订计划和程序,集体讨论和研究,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分工合作,互利互补,最后将形成的结论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汇报后小组间互相测评,同时教师测评,确定优秀1个组,良好1~2个组,中等1~2个组,及格或不及格1个组,并作为小组表现分之一
(3)教师提问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回答评分,这是小组表现分之二。
(4)各个小组获得表现分之后,组内讨论并对每位成员测评。每个小组中确定优秀1名,良好1~2名,中等1~2名,及格或不及格1名。小组表现分乘以等级系数即为个人得分。
2优点及不足
基于小组学习的PBL能够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公平民主。小组学习是平等的学习方式,可以发挥每位组员的特长和作用。组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商量讨论。许多重要决定还可以通过举手表决来裁定,比如小组内各位成员的测评,可根据每个人的贡献,由小组成员投票决定。二是强化个性和独立性。小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创造性的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5]。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熟悉,可以让其制作小组演讲的PPT;有的学生网络搜索能力较强,可以让其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有的学生组织能力较强,可以让其承担领导小组的责任;有的学生演讲能力强,可以让其上台汇报。除了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重点负责某一方面外,还可以通过配合和当助手,在自己的弱项方面向同组的学生学习,使自己的弱项逐渐改善,在多方面有所长进和提高,使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得以增强。三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由于每个人的成绩都与小组的工作水平和共同努力有关,并且全班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无形中就有了竞争和比赛,各个小组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是最好的。小组成员都了解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任务,不拖后腿,抓紧时间努力工作,为小组的'荣誉而战。这种集体荣誉感和合作式竞争成为了开发学生潜力和创造性的强大推动力[8]。另外,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9]。学生往往会利用网络检索来快速获得知识。比如给定一个黄疸案例,学生可以依据“黄疸”这个关键词迅速获得黄疸的相关信息,比如黄疸是如何出现的、应该如何治疗。在PBL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小组学习注重小组内学生的互动,而小组间学生的互动较少。生物化学PBL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往往有固定的答案,如何使问题设计更加灵活,增强可讨论性,在小组内及小组间引发辩论,并能使学生将问题辨识清楚,这将是PBL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往往注重表层的信息,在获得大量的表层信息后,无法深入探讨问题。以黄疸为例,当学生搜完黄疸的分类及特征后即认为问题解决。网络搜索存在信息量大、信息质量差、信息价值低等问题[10]。同时,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文献检索培训,无法在专业水平上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图书馆书籍资料查找能力等。PBL教学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但是学生往往会偏离讨论主题,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必要时介绍正确的分析方法或给出答案。教师的小结要避免变成又一堂以教师为主的理论授课,小结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主,为学生答疑解惑。
作者:杜冠魁 肖曼 蔡望伟 单位:海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2]杨建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6(5):48-51.
[3]徐文娟,杨承印.论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有效实施[J].教育学报,2006,2(3):47-50.
[4]贾玉梅,崔瑛.以问题为中心学习PBL课程模式的优越性[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32-33.
[5]陈争,于璐.小组学习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J].化学教育,2007,28(3):28-30.
[6]吴绍春.小组学习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的有效途径[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2):33-36.
[7]马晓艺,马文平.生物化学教学中记忆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64-65.
[8]曲智.对以PBL为基础的小组学习的医学教育、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国外医学院校现状的调查[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5):235-237.
[9]季翔,周衍安.后现代教育观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情报杂志,2004,23(11):93-95.
[10]曾锐,张银.互联网信息超载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2(11):16-18.
★ 开题报告研究内容
【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激励机制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浅析信息技术整合生物教学的论文2023-04-22
化工论文2024-01-28
教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2024-03-23
基础与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教育论文2023-03-06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基本功的思考论文2023-08-01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现状剖析与学校对策论文2023-04-14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体系中PBL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2022-05-06
高中化学教育思维创新分析论文2022-12-05
教学质量论文2023-01-20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