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蛋黄酥超好吃”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希望您能喜欢!
篇1: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为小儿消化内科,实际开放床位45张,注册护士15名,包括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3名,配备护理员2名。
1.2方法
由护理部专职人员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住院≥3天患儿每月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30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10条项目组成,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和接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护士是否经常到病房巡视、对责任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等。每个条目分5个选项:满意10分,较满意7分,一般5分,较不满意3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发放问卷时要求科里的护理人员回避,有认知能力的家长填写,当场回收,统计每月满意度得分,然后与开展优质护理前进行比较。
1.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
(1)转变思想观念。护理部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过程”高度重视,召开全院护士会议,详细解读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精神,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强调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是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让每一位护士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开展“我的病人我负责”的小组责任包干制,将病区分成2组,每组设责任组长1名,组员2名。责任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每天根据本组病人病情轻重及组员年资高低来分配所管病人数量,组长负责病情较重的患儿,并检查整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指导下级护士工作。每名责任护士包干患儿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实施治疗,交流沟通,健康指导等。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责任小组要求组内互助,组间调配,确保护理安全。
(3)夯实基础护理。我院对护理员先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录用,并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护理员每天协助护士做好晨晚间护理,主动为患儿修剪指甲,发现床单位有污渍随时更换,保持清洁、舒适。协助家长私人物品整理,归位放置。一日三餐送饭到床旁,提供开水到床头,出院时护送至电梯口。护理员工作时间要求不断巡视病房,保持病房整洁,同时为家长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4)提供全面易懂的健康教育。我科重新装订了常见疾病健康宣教手册,悬挂于每个病房内,以便家长随时取阅。全科医务人员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积累的书本知识和临床经验,制作成PPT课件,每周2次在示教室集中宣教,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责任护士为每一位入院患儿建立健康教育评估单,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安全告知、疾病指导、用药指导、检查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根据病人病情转归、家长需求、陪护更换情况随时进行宣教,每隔2~3天复评宣教内容,对未掌握内容强化宣教。出院时做好出院后的复诊、活动及喂养指导,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营造温馨氛围。我科采用了许多温馨的细节管理。如制作了温馨园地,供患儿张贴心愿纸,画画等。举行护患联谊活动,拉近彼此距离,融洽护患关系。放置便民箱,提供吸管、一次性杯子、笔、纸,万能充电器等物品,为患儿家长提供方便。病房内张贴患儿喜欢的卡通图画,护士主动购买儿童书籍、玩具,减少陌生感,使患儿有家的温馨感。
(6)节约非护理时间。加强医院后勤系统的支持,如供应室消毒物品的下放下收;总务科每月有专职人员来病房对公共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使用安全;药房送药至病房,对长期口服药用透明塑封袋包装,并贴上标签,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方便了护士的核对。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根据儿科病人特点设计表格式护理文书,以电子版形式书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房为患儿提供服务。
(7)每月召开一次科务会议。讨论近期工作情况,听取大家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及时商讨,提出整改措施,共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对工作出色与受到家长提名表扬的护士,护士长在科务会上及时提出表扬,提高工作积极性。
1.4统计学处理使用
SPSS15.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开展优质护理前与开展优质护理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体会
3.1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开展优质护理后,保证了基础护理落实到位,床单位保持更清洁、舒适,病房的环境更整洁、安静、温馨。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患儿有什么变化,护士能及时地反馈给医生;家长有什么需求,护士能有效地解决。彼此的距离拉近了,患儿及家长也更依赖、信任护士,关系更融洽。反复、强化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里压力,增加了她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育儿方法,更能积极配合治疗。
3.2开展优质护理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制护理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质量控制不是护理部、护士长个人的事,而是要落实到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工作中,护士自觉地将质量标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个个尽心尽职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责任制护理要求每位护士更重视专科知识的`学习,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其中的任何一支不够丰满,腾飞的速度、高度就会受到影响。只有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3开展优质护理促进年轻护士快速成长
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后,责任组长对自身价值有更多认识,对本组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发挥一定作用。而年轻护士也由以往功能制护理转变成责任制整体护理,要为患儿解决每一件事情,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宣教,迫使她们不断地去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责任组长的指导,不断累积工作经验。同时这种护理模式也提高了年轻护士的沟通技巧,当工作成绩赢得家长、同事、医生的认可时,增强了她们的责任感,工作积极性更高,形成了护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3.4开展优质护理护士职业认同感提升
护士职业认同感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里状态,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可和尊重,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护士工作更加主动。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学习有了原动力,更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能自信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四、结语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推进,使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增加了护士在患儿身边的时间,对患儿情况掌握更全面,更具连续性,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在实践工作中,人性化的服务缩短了护患距离,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使护士更有职业成就感。
篇2:优质护理的儿科临床护理应用的论文
优质护理的儿科临床护理应用的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儿科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了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分析,对比两组患儿与家属满意度,其中对照组满意度为63.3%,研究组满意度为90%,明显研究组患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患者后期并发症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满意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就医治疗病情的同时,逐渐对于护理的服务越来越重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患者满意度为中心的医疗制度下,对于医师来说考验的不仅是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更是对整个医疗服务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1]。所以本次研究针对于不同的服务在儿科护理中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其服务满意度,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我院20~20儿科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8岁,男13例,女17例,病程2d~3个月。研究组患儿男14例,女16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3d~3.5个月,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吃药提醒以及患儿的饮食起居等。研究组采取了优质护理,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儿科相比起其他科室,由于多数患儿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医院环境对于儿童往往会产生抵触,所以为了患儿的情绪和内心感受,减轻儿童的紧张感,医院可以给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2],比如在病房内用暖色系的墙漆进行布置,同时装饰一些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减轻患儿的紧张和恐惧的不良情绪。对于走廊和其他地方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图画,来转移患儿就诊时的注意力。另外对于护理来说优质的护理制度可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3],所以医院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对于儿科来说,年龄较小,不宜管理,突发时间也较多,所以对于工作来说更是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为了更好的提升服务质量,应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组织定期的院内和院外培训,不断更新理念,完善自我,来达到提升综合自身素质的目的。对于医院来说,可定期的举行一两次的护理技术比赛,促进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提升护理服务技巧[4]。另外对于儿科病房的患儿来说,护理人员更要求有爱心、责任心,除了单独的日常服务来帮助患儿进行身体的康复,更重要的.就是患儿的心理护理,所以护理人员要掌握好与患儿的沟通技巧,安抚患儿不良情绪。对患儿每天进行身体和心理情况的了解,了解患儿喜欢的音乐、故事等以便与患儿进行更好的沟通,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最后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工作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患儿在就诊过程中享受到温暖、细致满意的护理服务。在治疗过程中有任何情况要及时的与家属进行沟通,同时吸取家属和患儿意见进行工作的改善,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1.3疗效判定: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评价标准以我院患者满意调查表为准,其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满意度,其中对照组组患者中12例满意,7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63.3%。对照组中其中19例满意,8例较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0%,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科患者相对来说往往病情较为复杂,变化较大,所以在护理工作中任务较重且承担着较多风险,对于优质护理,应从患儿心理上给与安慰。首先对于就医环境来说,尽量使患儿不产生恐惧心理,同时通过细致的耐心的沟通,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初步信任,缓解了不良情绪,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另外优质护理多从患者出发,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可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配合,提高了治疗效果[5]。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科护理相对其他科室来说由于患儿年龄小,存在着很多不定因素,在治疗病情的同时,安抚其不良情绪十分重要,所以在整个护理中不仅护理人员技能过关,而且有更多的责任心和爱心,按照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细致的服务。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对于两组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了优质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篇3: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论文
1护理措施
1、1细化注射护士健康教育内容本院将注射流程细化,将要交代的事项全部列入规范当中,比如:输液前需仔细核对患儿床位号、姓名、病历医嘱、医嘱日期、皮试,检查药液质量,查看患儿诊断、了解病情,评估心肺功能、药物过敏史。需告知患儿家属:所用药物名称、主要作用;配合固定患儿的方法;穿刺后抱孩子方法;指导其避免触碰穿刺部位;输液皮条保持垂直,避免扭曲等;告知输液室内有专人巡视,输液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联系护士等。
1、2儿科输液室安排专职巡诊护士,重视输液过程中患儿安全本院将巡视工作要求细化,如协助家属安置患儿,将输液瓶安全挂于输液架上;根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并记录;告知患儿家属所用药物名称及作用;疾病相关知识、安全及健康教育;指导其不可自行调节滴速,不能随意更改位置,如有不适及时联系护士;巡视过程中观察输液滴速、穿刺局部有无液体外渗、输入是否通畅,及时解决患儿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巡诊护士责任制,一个巡诊护士负责两个输液厅,保证巡视到位。
1、3儿科输液室开展人性化服务,拉近护患距离本院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我们是朋友”系列活动,制作了精美的文化墙,有“勇敢之星”、“文明宝宝”、“宝宝给阿姨贴星星”等栏目,在日常开展激励输液及患儿选护士活动的基础上,每月组织“勇敢宝宝”及“文明宝宝”的评选以及“宝宝给阿姨贴星星”的互动评选活动,一方面是对勇敢面对输液的宝宝及讲文明懂礼貌宝宝的鼓励,同时对其他宝宝也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宝宝给阿姨贴星星”活动,每月评选出服务态度好,穿刺技术高的护士,列入每月最佳护士评选条件之一,对护士也起到激励作用,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1、4组织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比试,深化穿刺技术及沟通规范操作比试本着全员大练兵的原则,要求将新制定的工作规范贯穿其中,科室护士踊跃参与,有近工作30年的老师,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大家都精心准备,从操作的准确度到动作的精美度,每个环节,每个动作,每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通过操作比试,全体护士的操作水平及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更好地服务于患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设立健康教育园地,提高健康教育水平作者发现许多年轻父母缺乏育儿知识,小儿稍有不适,就手足无措,不会处理。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时间关系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也比较简单,为更好的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真正使患儿家长从中受益,本院成立了健康教育园地,开设了专门的'输液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中健康教育。针对疾病特点,每月一个主题,预先布置任务,分配给护士查找资料、备课制作成PPT,护士长审核内容。比如在秋季结合腹泻小儿多的特点,组织小儿腹泻健康教育,细化内容,指导饮食、生活、用药及预防知识等。针对感冒发热患儿讲解发热的原因,指导其如何测量及观察体温,在家中如何采取降温措施,如何护理发热患儿等。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对患儿家长进行了教育,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同时护士自身也加强了学习,丰富了知识。
1、6弹性排班,满足患儿需要为最大程度满足患儿需要,尽最大努力减少输液等待时间。根据工作量特点,弹性安排人力,比如夏季输液患儿早晨较多,安排护士提前上班,缓解夜班工作压力,冬天患儿来院相对较晚,将人力重点安排在9:00以后,这样一方面方便了患儿,同时也相对缓解了护理人力不足的矛盾。
2结果
近2年来,儿科输液室通过开展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加强了护患交流,融洽了护患关系,营造了护患人性化合作氛围,护士通过对患儿的优质服务,不断学习,规范服务,提升技能,对患儿关爱多了,微笑多了,关心的话语多了;患儿家长也从优质护理的开展中得到了实惠,对护士的理解多了,尊重的话语多了,满意度也从88%提高到98%以上。
3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真正为患儿提供了人文关怀,安全优质的护理,提升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这是患儿的需要也是医务工作者共同追求的,是开展优质护理的意义所在。
作者:郁红霞 陈小燕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篇4:儿科优质护理的应用论文
儿科优质护理的应用论文
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我们实行APN连续性排班制,并采用激励机制.细化各班次服务流程,严格按照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标准为患儿提供身心的护理,以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每位护士分管7—9张床,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每班实行新老护士搭配,有效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
实行护士责任包干制护理:实行护理程序的护士责任包干制后,重新制定护士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对护士实行扁平式合理使用,整个病区为1大组,3小组6个责任护士,每位护士管7—9张床,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一起对所管病人实行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即从入院时护士的入院宣教、病区环境和制度的介绍,疾病健康教育、治疗、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文书书写、健康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负责,使其真正明确岗位职责,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1]。
加强护理礼仪、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至元月起,我院为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得好、群众满意。医院进行护理礼仪培训,规范护士行为和服务用语,护理部组织护士进行十七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二十项操作技能培训,本科对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每月进行,因为过硬的护理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并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不合格者与绩效挂钩。
树立榜样,激发热情,每月由患儿及家属评选出最好医师和最好护士,均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同时在医院月刊上进行公布,科务会上交流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激发了护理人员争创先进的热情,通过以上学习评比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争创先进的热情。
儿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增强,入院时热情接待,巡视病房及时,加强了对危重、特殊患儿的.观察和护理,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积极主动落实患儿的基础护理,患儿家属表扬信和感谢信明显增多,本年度实现了零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规范了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流程,对患儿及家属实行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各环节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诚心帮助、温馨送出、爱心回访等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链,从而我科的满意度在98%以上。
同时护理人员有了理性的认识,提高护士沟通能力和业务技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社会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我科将以夯实基础护理,不断努力、改进、完善、总结经验,把优质护理工作在儿科更好的应用。
篇5: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月~12月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患者300例,采取回顾性地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临床护理的路径方法,对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的一般的护理方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间进行为期2个月左右的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分析对其治疗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士接瓶次数以及记录时间都要比对照组低,患者家属对于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89.3%,对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70.1%,其对比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儿科的优质护理,并能够获得家属的认同,提高医院的整体声誉。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价值;临床护理路径
由于我国现阶段对于二胎的政策逐步开放,所以新生儿逐渐增多,就诊的患者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提高患者的工作效率和护理的质量在临床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的路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临床护理路径总论、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以及常用有创操作临床护理路径[1]。在现阶段,我国对于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采取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年11月~2012月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患者500例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其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2年11月~年12月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患者300例,在满足我国对于支气管肺炎的相关标准下对患儿的头痛症状,发热症状,咳嗽症状,呕吐症状,呼吸困难症状以及恶心症状等。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把3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实验组的男患者有100例,女患者有50例,年龄在6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2.45±0.42)岁,患者的病程在0.85~7 d,平均病程为(1.85±0.22)d;对照组的男患者有90例,女患者有60例,年龄在7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2.25±0.31)岁,患者的病程在0.94~8 d,平均病程为(1.95±0.24)d。研究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标准研究,见表1。
1.2方法 对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临床护理的路径方法,对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的一般的护理方式。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相关临床路径理论的指导下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的知识培训,并且随机抽取培训过关的医护人员成立相关临床路径小组,从而制定出表格以及解决方案;②对临床路径表格的主要内容的编写包括支气管肺炎的教育指导内容和观察内容,并在获得家属的人认可下制定相关家属满意度调查表;③对在临床路径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写清楚相关原因,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1.3临床症状具体表现 在本文选取的300例患者中,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有60例,发热症状有40例,咳嗽症状有30例,呕吐症状有105例,呼吸困难症状有50例以及恶心症状有15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t检验的计量方法和χ2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检验方法。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指标在记录时间以及接瓶次数方面进行数据比较,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记录时间以及接瓶次数方面都比较低,患者家属对于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89.3%,对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70.1%,对于临床护理的治理效果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见表3。
三、讨论
一般来说在本院进行临床路径的护理过程中,有面临一些相关的问题,患者有过头疼以及发热、咳嗽等症状发生,针对此现象,临床护理的路径是通过护士对患者的症状的仔细观察和采取相应的照顾模式,将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达到给患者更为优质化的服务。并且针对患者的家属,给其制定了关于患者的症状发生的时间点和相应的.健康保养计划。关于护理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明显缩短手术后的康复时间,优化了诊疗的方案体现了最佳的诊疗计划和诊治标准,减少了医疗的负担;②可以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并且科学性的去执行,从而实现高效率的临床护理目标;③通过对患者、护理以及医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临床路径的制定,提高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重要的保障[2]。
因此,对于做好护理工作的要求首先得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水平,充分发挥临床路径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对于临床路径中的工作内容的表格进行专业的分析与比较,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定标准,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亲切沟通,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提高对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方面,应该积极与家属沟通,就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鲁春英,于蕊,王连荣,等.孟鲁斯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护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20):04.
[2]李利,李明,张保庆,等.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误诊为支气管肺炎伤寒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10(10):17.
篇6: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1护理方法
1.1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有遵循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观测生命体征,按时合理用药,细心照料患儿的饮食起居。
1.2治疗组
不仅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还在护理过程中加入优质护理的方法。其内容如下:
(1)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
儿科病房的多数患儿年龄较小,心理脆弱,对于医院环境是恐惧和抵触的,因此为了是儿童能够更好的接受医院环境,医院环境应是温馨的、舒适的、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的,在儿童病房的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条件最大化的接近居家氛围,努力营造儿童容易接受的就医环境。
(2)护理操作时的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护理操作是痛苦和有创的,如静脉穿刺、插胃管等,这些痛苦在成人是可以忍受的,而在儿童身上却是难以接受的,操作中的痛苦会让孩子哭闹、恐惧,从而抵触治疗和医院。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积极优化护理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要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和患儿取得有效的沟通,用儿童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治疗的时候可能有点痛,但是对于病情是有好处的,相对于疾病的痛苦治疗时小疼痛不算什么。
(3)沟通技巧的护理
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有护理的耐心和爱心。儿科病房中多是年龄较低的患儿,护士的护理工作包含患儿的医学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起居、心理护理等,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患儿及其家属的感觉和信任,因此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懂得良好的沟通技巧。护士在与患儿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态度,对待患儿家属要做到端庄、大方、礼貌,对待患儿要多拥抱、抚摸、夸奖和鼓励,有时间的时候多陪患儿玩游戏、讲故事,关心患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在仪表上要做到笑容甜美、眼神温柔,让患儿感受到温暖和真诚,从而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1.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最满意护士来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的对比,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科患儿机体防御力低,病情变化快,在治疗中存在的风险较大,作好细节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优质护理是符合儿科疾病和护理特点的必然走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也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儿科病房是医疗纠纷、护患矛盾较为突出的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从就医环境、护理操作、沟通技巧、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努力提供满意护理服务。
篇7:优质护理在提高儿科病人满意度中的应用论文
优质护理在提高儿科病人满意度中的应用论文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开展护理工作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为患者服务的高效、安全、便捷性,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要求的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多的是注重患者治疗期间的优质护理服务[1]。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患儿因为自身抵抗力不强,年龄小,同时心智和生理不成熟,再加上疾病的发展也比较快,所以也就增加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 如果患儿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哭闹,患儿家长就可能出现各种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患儿的临床治疗和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2-4]。特别是在部分特殊检查中,因为患儿自身抵抗力不强,对疼痛存在较高的排斥度和敏感度,进而影响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患儿家长面对患儿的过激反应,会比较担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甚至导致医疗纠纷事件 [5] 。所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重视加强服务意识和与小儿患者的沟通能力,同时还要给小儿患者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护理环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首先转变护理服务思想,优化护理工作。通过组织儿科护士和护士长等护理人员开展有关文件纪律精神实质的学习,深入把握护理服务的实质理念,转变不良工作思想,加深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护理工作必须做到“四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爱心。以患儿为中心,将患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让患儿戒除焦虑、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护士要变顶撞、推脱、态度生冷等行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关心患儿疾病状况,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拉近与患儿的距离,让患儿感到自己是自由的、安全的,不会有恐惧和焦虑,从而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促进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治疗。要认识到患儿安全则护士才安全。护士日常要主动关心患儿疾病状况,及时安抚、给予称赞并且与患儿家属经常沟通交流,使患儿家属放心、安心、有信心。
其次营造温馨的病区环境 (1)我们根据幼儿生理及心理特点,对病区环境进行全面的改装。墙面采用温暖的卡通图案,让病区环境充满童趣。被服均采用暖色调纯棉质地,配以卡通图案,就像家庭中的儿童被。通常医护人员穿着白色工作服会让人感觉庄严恐惧,因此,我们选择粉色护士服以增强亲近感,消除患儿对医院的.恐惧[6]。(2)针对儿童好动的个性,地面采用防滑材质,床全部带有可自动调节高度的床栏,保证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预防跌倒及坠床。(3)护士进行治疗与护理中应动作轻柔,与患儿交流时应面带微笑,对患儿使用充满鼓励的语言,经常表扬她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宝贝,主动关心、爱护患儿。
第三进行全方位的宣教。健康宣教既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 项,同时还涵盖到了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出院宣教等,其宽广的涵盖范 围是常规护理所不能及的,这对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度、增强治愈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们的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墙上宣传栏每月根据季节和多发病更新一次健康材料,每月开展公休座谈讲座。时间从入院至出院,甚至出院1年内。开始进行入院安全宣教、病区环境介绍以及设施使用等。护士站放有宣教小处方,免费向家属提供。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复诊时间,居家护理的注意事项。我们所出示的书面宣教内容活泼、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让家属及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出院后我们还会家访,了解患儿疾病恢复、家长掌握疾病知识、居家护理等情况。(2)儿科的健康宣教主要的对象是家属,将相关康复知识加入护理工作,适时帮助家属照管患儿,与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正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也是人性化护理最重要的体现,会沟通才是好的医者。
第四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士要开展优秀的护理工作,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护理理论和操作水平。按照计划进行扎实的人员素质培养工作。由护士长管理实施,护士对患儿剪指趾甲、换衣裤、尿布,翻身、进行臀部护理等。提高护理实践操作水平,增强护患关系,加强家属的认可度。每月进行护理知识学习、基本护理规范、疑难护理技术的实践,纠正输液、打针等错误方法,增强护士的急救能力,开展一次护理理论和专业技术考试,按照患儿的疑难病历,进行护理查房。对于护理难度大的操作,护士长要积极实行以老带新,保证每位护士都可以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与此同时,做好日常基础护理工作,及时更换床罩被单,做好病房的清洁,使病房的环境整洁、舒适。
第五强化护理检查、考核奖励工作。儿科的护理质控小组必须充分发挥护理职能。加强护理的措施,逐步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将护理工作细化、量化,规范考核指标,主要内容有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护士临床工作完成数量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座谈,展开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意见箱的投放,以及从各种渠道获得家属的意见,奖励责任心强、护理服务标准、护理技术能力强的优秀护理工作者,惩罚那些护理态度差、患者差评的护士,并将其晋升、评优资格取消,从而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动力,增强护士的忧患意识,使护理工作朝着质量上升、患者满意、家属放心的方向发展。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进护理措施前后,开展满意度调查问卷及各项护理指标检查。病人满意度开展前80.93%,开展后97.62%;护理质量综合指标提高,开展前84.76%,开展后95.91%,取得较好的效果。
儿科患者对医疗资源要求较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因此将优质护理应用到儿科服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优质护理服务必须长期坚持,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进一步扩大 [7]。
儿科病房通过各种优质的护理方法实践,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质量以及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病人的满意度上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好评增加,医患关系进一步缓和,大大减少了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篇8: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复杂,且多为危急、重症,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躯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有效的治疗后,还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期间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1]。神经内科护理对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很高,需要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环节,并能够充分尊重患者的需求,给予其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恢复,使其获得满意的医疗体验。本研究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患者,分别接受优质护理服务(67例)和常规护理服务(67例),并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38/29,最高龄79岁,最低龄34岁,平均年龄(50.6±5.4)岁。脑血管疾病29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18例,脊髓疾病12例以及其他类型神经内科疾病8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36/31,最高龄76岁,最低龄35岁,平均年龄(49.5±5.8)岁。脑血管疾病27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21例,脊髓疾病14例以及其他类型神经内科疾病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的护理,持续进行病情和体征监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症处理。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予以改进和补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①护理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水平,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讲座,护理人员能够从中了解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并学习到科學、先进的专业技术。护理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其能够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此同时,护理培训还包括工作责任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具有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能够妥善处理神经内科护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而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精细化护理:结合既往的神经内科护理的经验,合理利用和配置医护资源,实施弹性坐班,既要保障神经内科护理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在护理工作中更加精细。深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环节当中,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从中找寻问题所在,并快速反应,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该更贴合患者的需要,尊重患者意见,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其想法和态度,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参考。
③心理护理与沟通:在神经内科护理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增进护患沟通,便于随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当患者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开导,尽可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安感。治疗前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知识,讲解其治疗方法,强调治疗方法的优势作用,可以选择治疗成功的患者作为范例,以此来激励和鼓舞患者,增加其对于治疗的信心。
④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及相关治疗方法的认知,了解治疗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并能够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在饮食方面,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坚持低盐、低脂的原则,保证营养均衡。合理安排其日常作息,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保持愉悦的心情,能够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去做
⑤功能恢复训练:对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开始需要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帮助,然后逐渐恢复自主运动,正常进行站立、行走以及上下楼梯,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在67例观察组患者当中,52.24% (35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43.28%(29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另外有4.48%(3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不满,护理满意率为95.52%。在67例对照组患者当中,38.81% (26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41.79%(28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另外有19.40% (13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不满,护理满意率为80.60%。
2.2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其自我管理能力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89.45±4.25)分,经过(16.62±5.54)d后出院。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75.44±5.01)分,经过(25.49±6.61)d后出院。
3讨论
发病猝然、病情进展和变化迅速是神经内科疾病的主要特点,危险程度较高,治疗难度较大,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影响因素较多,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每一个步骤、环节都应做到规范、严谨,避免出现疏漏和差错。与此同时,还要从人性化的层面出发,紧密贴合患者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强调患者至上,跟踪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首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转变其传统的护理观念,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能够妥善处理任何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排除风险因素,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然后实施精细化护理,考虑到一切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2]。深入到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在得到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下,患者对于康复更有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在饮食、日常作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要求患者认真遵循医嘱,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做到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减少延缓患者治疗恢复的相关因素,避免受到其干扰和影响[3]。另外,對于危重症患者、疑难杂症患者以及未知并发症需要重点进行护理,警惕异常征象,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进行预防[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52%,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89.45±4.25)分,住院时间为(16.62±5.54)d。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60%,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75.44±5.01)分,住院时间为(25.49±6.61)d。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自我管理能力更强,住院时间更短,充分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恢复的积极影响。
在王燕等人的临床研究当中[5],64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分别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3.8%(30/32),最长住院时间为25d,而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78.1%(25/32)最长住院时间为33d,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充分验证本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使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得以显著提升,让患者满意、放心,帮助其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
参考文献
[1]侯西婵.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13):157-158.
[2]陈妹,黄胯胯,林秀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1(11): 158+164.
[3]贺爱霞.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尤其是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239-240.
[4]李育珍,陈圆圆,黄哲和,戈玉媚.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实施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92-94.
[5]王燕,宋召召.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5(23):26-27.
篇9: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论文
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论文
【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月~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诊护理;临床效果
随着医院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开始在急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1]。医院急诊室中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紧急,患者家属的情绪也不稳定。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文章将选取206月~20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7例,患者的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为(29.3±8.7)岁。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0例。所有选入患者均有正常的理解能力,且能够无障碍的进行表达。将急诊住院时间在3天以下的患者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密切观察,让患者对周围环境进行熟悉,并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1.2.2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1)急诊患者要先安排抢救再收费,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2)严格按照相关的'急诊输液和注射的步骤对患者进行输液;
(3)对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针对患者的特点,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4)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使家属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1.3评价指标
让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以上;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研究的急诊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5.0加以检验。临床所得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2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0.05,则表明分组治疗后的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将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96%(48/50),远高于对照组78%(39/50),组间差异相比,2=7.16,P=0.0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情况
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98%(49/50),远高于对照组80%(40/50),组间差异相比,2=8.27,P=0.00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院护理人员护理治疗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开始被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为急诊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2-4]。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十分必要。文章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后的满意度分别为96%和98%,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后的满意度分别为78%和80%,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远高于对照组,且本次研究结果与高翠英[5]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医院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对自身的责任和目标进行明确,进而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6]。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不断优化急诊室护理流程,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护理服务。此外,院内护理科室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并定期对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从而最大程度调动护理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7]。总而言之,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使更多的急诊患者都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芬.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238-239.
[2]童凤玲,陈秋星.目标管理在急诊肠造口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J].安徽医学,2014,35(12):1743-1745.
[3]徐雅云.优质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9):243-244.
[4]乔春苹.优质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190-191.
[5]高翠英,张静.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酮症及其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5,36(7):898-900.
[6]徐爱萍,孔雪莲,王守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一体化护理[J].安徽医学,,33(3):359-360.
[7]孙邦艳.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J].安徽医学,,34(10):1558-1559.
作者:陈娟
篇10: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品管圈应用价值论文
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品管圈应用价值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ualitymanagementcircles,QCC)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方法以我院妇产科年2月~2015年2月收治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采用QCC优质护理。以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质管理圈在妇科优质护理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质管理圈;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服务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的创建需要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品质管理圈由工作性质相似/相关的人共同组成,核心是质量,基础是全员共同参与,落实护理部部署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我院对比分析了QCC优质护理与常规优质护理模式中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QCC优质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2±8.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采用QCC优质护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病情监测、健康指导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优质护理前提下实施品质管理圈的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方案如下[2-3]:(1)相关护理人员成立QCC小组,一名年资较高的护士为组长。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及分工,共同完成QCC九个步骤。以PDCA循环法为指导,进行改善活动,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2)计划(P):建立并完善评价标准;(3)实施(D):深入病房发现问题,查看患者基础及生活护理落实情况;询问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及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询问患者生活及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及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询问护士对所负责患者病情、用药掌握程度及护理的要点;(4)检查(C):寻找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的方法,宣传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通知、监控优质护理质量;设计符合妇产科护理特征的表格式护理文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5)处置(A):实行绩效考核机制,以工作量/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考核的主要依据,绩效考核成绩并作为护理人员评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调动护理人员参与优质护理活动的积极性。
1.3评价指标
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和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观察组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及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5.9±8.3)%、(95.7±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品质管理圈是集群体智慧及力量为一体的一种模式,注重团队精神的作用。从本文可以看出品质管理圈在妇科优质护理中效果满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优质护理活动及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品质管理圈的开展要做到“三个结合”:①紧密地与优质护理理念结合②注重与护士的内在需求及能力相结合③与护理专业特点相结合。真正做到患者、医生、护士、社会及政府均满意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何立群.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药物与人,2014,6(27):L212.
[2]闵丽华,曹学华,罗宏,等.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4):59-61.
[3]王英.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现代养生,2014,(9):168.
篇11: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我院1月~1月呼吸内科未实施优质护理前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2月~2月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后呼吸内科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家属陪护率、病情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但观察组患者病情知晓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9.3±0.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效降低家属陪护率,提高医院护理水平。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满意度
呼吸内科是现代西医中的一个科室,常见病症有肺炎杆菌肺炎、急性肺脓肿、肺炎球菌肺炎、哮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曲菌病、肺念珠菌病、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疱疹性咽峡炎等与呼吸相关的疾病科室。为相应“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号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月~年1月呼吸内科未实施优质护理前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2月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后呼吸内科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血常规检查、胸部X线片等检查确诊。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1~60岁,平均年龄(32.5±9.5)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在3~65岁,平均(33.8±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住院治疗前,由导医人员引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在患者入院前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遵循医嘱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病后以及治疗期间大部分会呈现出抑郁、焦躁等消极情绪,所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时与患者沟通,以缓解患者心理上的问题[3]。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心跳及生命体征。同时,加强病房的巡视,做好清洁、通风等环境护理工作,以保证良好、舒适的环境。用药指导:针对需要用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作用、治疗注意事项、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及治疗机理,提高治疗依从性[4]。饮食护理:合理的膳食是保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摄入营养的关键,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注意多摄入高蛋白质的食物,降低脂肪等食物,并在此基础上嘱患者行适当的运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并发症护理: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针对存在痰液残留的患者要及时行吸痰操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行机械通气治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便秘、腹泻、尿潴留、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家属陪护率、病情知晓率,并由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家属陪护率及病情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但观察组患者病情知晓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0.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68,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一种服务模式。其原则是要建立良好的'互换关系,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感受良好[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但观察组患者病情知晓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9.3±0.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得到大大提升,患者的家属陪护率也大大下降,专业性有所提升,通过环境护理、指导用药及健康教育等多种措施,大大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知晓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效降低家属陪护率,提高医院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世芳.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218.
[2]赵波,刘红梅.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71-73.
[3]胡碧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7(9):787-788.
[4]吕桂云.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1(17):124,封3.
[5]罗艳,杨相梅.案例分析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12):1239-1241.
[6]王学叶,马云臻.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应用整体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13(10):143-145.
篇12:接触点教学护理儿科临床论文
接触点教学护理儿科临床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对照组实习生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儿科护理带教模式,即带教老师向实习生传授儿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和护理方式等。
1.2研究组实习生
研究组实习生在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接触点教学模式,即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每天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疾病的一般知识讲解和儿科临床护理技能讲解,然后提出1至2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以书面形式把答案表达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习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教材等方式进行查询。得出答案由带教老师进行审批和纠正,以激发实习生的求职热情,增加实习生获得儿科护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果
2.1理论考核
4-8周实习结束后,研究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为优(90-95分)的有37名,理论考核成绩为良(80-89分)的有18名,理论考核成绩为合格(60-79分)的有5名,对照组实习生分别为19名、21名、20名,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调查问卷
最后在实习生实习结束后对120名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实习生的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中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也是最终阶段,是实习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既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又能提高实习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实习生获得实际护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激发实习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实习生热爱护理专业的情感与职业道德,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的目的。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不仅要保证实习生学习护理知识的全面性,还要注重培养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传统的儿科护理带教方式是以带教医师给实习生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先导,要求学生牢牢记住,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接触点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是以培养实习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发挥问题对实习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实习生学习护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增加实习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实习生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实践证明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单纯的应用接触点教学模式,不能使实习生有效地获得系统的儿科临床护理知识,该种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不具备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完整性的优点,漏掉了一些基础内容,局限了学生的学习层面。
因此我们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采用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接触点教学模式的结合使用,该组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的考核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照组实习生则单纯的使用了传统的护理教模式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与研究组相比存较大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点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医院护理带教的质量,值得医院在今后护理带教工作中广泛应用。
★ 护理毕业生论文
★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 护理论文格式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2022-11-27
电大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022-08-04
护理管理在口腔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论文2024-01-13
微信群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论文2022-06-22
脑出血护理论文范文2023-10-14
宫颈癌护理论文范文2023-03-22
护理学论文2022-04-29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的论文2023-06-15
护理论文范文2022-04-29
论文麻醉科护理管理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