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论文

时间:2023-05-20 07:42:5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论文(共13篇)由网友“Smile”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论文,欢迎阅读!

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论文

篇1: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顶岗实习,管理对策

一、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顶岗实习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实践证明,由于企业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学生与学校时空的阻隔等因素,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有的学生擅自离开实习岗位。根据调研掌握,实习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

1、学生人身安全难以保障问题。由于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受企业承受能力限制,不同专业学生分到不同的单位实习,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易出现安全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自律性较差,法律观念淡薄,加之个人自由空间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违法事件。这些不仅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对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作用。

2、环境变化导致各方面的不适应。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一是心理不适应:新的环境下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二是工作不适应: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厌恶眼前的工作。三是人际环境不适应:与工人师傅和管理人员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四是身体不适应: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不适症状。五是企业待遇不平衡,双方满意度不一样。

(二)劳动时间超长加班现象普遍,学生难以适应,实习时间难以保证

根据学校要求,学生应完成一年的顶岗实习期。但是,顶岗实习期间,大多数的企业的劳动时间都是超标的,学生难以适应,实习时间就难以保证。根据我校对顶岗实习企业跟踪回访结果表明,除了真正的欧美企业是严格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外,其他像台资、日资、韩资及国内民营企业,其工作时间都在10~12小时甚至更长。刚出校门且年龄在16~17岁之间的中职学生就很难接受和面对,短期内很难适应,导致学生则因顶岗实习生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日工作时间长,而怨声载道,无法坚持而找各种理由借口离开实习企业。因此真正能坚持实习并在实习单位就业的为数就不是很多。

二、顶岗实习问题的管理对策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中职生顶岗实习工作顺利、有序、稳定地进行,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必须通过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拓展和稳固实习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办法来做好实习工作。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为安全实习提供重要保障

1、建立和健全管理工作机构。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科、学生科、实训中心、招生就业办等为成员来组织、管理顶岗实习工作。

2、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4号)等相关文件,制定实践教学规范、顶岗实习工作细则、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

3、为保证学生安全和权益,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同时为了促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安全有效的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离校前与学校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学校必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4、加强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工作。

5、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力来保障实习安全顺利进行。对顶岗实习学生相对集中的单位,可配一名指导老师带队,学校发放实习课时津贴或补助,教师差旅费由学校支付。

(二)加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实习环节的指导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工作能力强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做好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实习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措施保障。

根据专业人数和实习单位要求不一样的特点,对学生集中的实习单位则安排长住指导老师,学生分散的则指定相应的指导老师经常到各点去看望和指导学生。要求指导老师随时了解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在实习期间要依据实习方案和实习大纲内容,制定实习计划,按实习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

(三)优化顶岗实习生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热难点问题。

由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必然会出现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和困惑。学校应尽力提供各种服务。一是学校要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学生和企业,加强校企沟通,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二是班主任与实习学生之间保持经常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和回应学生各种需求。三是实习指导老师把握实习生思想和心理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做好服务和辅导工作。四是实习过程中定期进行小结和表彰,促进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进展。

通过这些措施与办法,将促使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安全有序地进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平台,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机会。学校通过推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制度,逐渐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中提高办学质量,成为“就业有保障、社会受欢迎”的中职学校。

篇2:旅游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旅游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当前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旅游业占据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但是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管理水平的滞后、行业协会的监督不力都是导致问题存在的因素。

(一)机构组织问题

就旅游协会来说,虽然它是一个群众性组织,但是是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旅游管理,需要发挥协会的监督作用和导向作用。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每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度也不同,就使得一些旅游协会的组织结构不是特别完善,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协会的工作人员也比较松散,很难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二)政府部门问题

在旅游管理开展过程中,因为没有对行业协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在许多旅游区,旅游协会就会自成体系,开展自我管理与监督工作。但是他们把重点放在了怎样去维护旅游企业的经济利益上,没有重视旅游行业风气建设、游客的投诉和建议等环节,在保障游客的权益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再加上没有有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就存在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上不连贯的现象,甚至在旅游管理中还会与政府职能部门产生矛盾。

(三)旅游协会自身问题

在企业之间出现竞争和矛盾事件的时候,旅游协会在处理的时候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调节,协调手段相对滞后,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协调企业之间的经营秩序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除此之外,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旅游协会自身的市场影响力也没有施展开来,没有很好的收集行业动态,在旅游行业的研究、学习方面也做的不是特别到位,很难指导旅游企业增强服务品质。

二、当前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在。这就需要我们紧紧围绕发展的大局,进行总体规划,加强旅游管理,实现发展目标。

(一)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

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已经摆在了眼前,要积极查询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区的相关设施,对于旅游区的商贩和酒店等要进行诚信教育,签订诚信公约,一步步的增进行业自律。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各个会员企业之间相互监督,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增强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旅游行业也不例外。旅游企业要认清自身的不足,运用信息化建设进行网络服务协调和沟通。运用网络开展行业的规划,做好市场开发方面的调研工作。通过信息交流,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行业内外组织的联系,科学有效的进行市场研发和新成果的推广。

(三)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

旅游行业协会在旅游管理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包括“酒店协会”“旅游产品协会”等,要明晰他们各自的职责,保护各自的会员免受其他非法经营带来的损失。对于行业之间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呼吁政府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损害本协会会员利益的行为。

(四)借鉴先进经验进行旅游管理

作为政府相关部门来说,要积极扩大交流,组织一些旅游企业代表到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考察,学习对方的先进管理经验,组织讲座活动,让这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经营者介绍经验,共同进步。通过学习和考察,把先进的管理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开展展会活动,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扩大企业知名度。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出去旅游来愉悦身心。我国的旅游事业也在发生着变化,旅游市场在不断的开拓,规模也在逐渐壮大。要看到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发挥旅游管理的作用,促进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篇3: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酒店的用工和学生实习的目的性冲突

所有的酒店首先置身于市场中。因此,盈利成为其一切事物履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基于此,酒店用人尤其是把用工范围瞄向了高校其目的无外乎有以下几点:(1)学生社会化程度不深,容易领导和指挥;(2)支付的薪酬比正式服务人员低;(3)人员自身素质高于一般服务类行业;(4)出现突发事件有学校作为解决方之一。而学校之所以把学生送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主要是基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的培养。通过实习让学生对酒店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用工动机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动机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因此,在实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更换实习地点或者终止顶岗实习。

2、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培养问题

第一,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约束措施。学生送到酒店后,工作和生活作息以及管理完全按照酒店的规章制度来执行。在短时期内绝大多数学生感到与学校的作息安排极不相称,导致了部分学生短时期内不能适应顶岗实习的环境。酒店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所面临的管理对象是社会工作人员,这与在校的学生在心理适应度、主观能动性、抗挫折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推进与酒店的合作中,校企共同参与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势在必行。第二,缺乏对实习学生的培养。学生一旦进入了实习酒店,酒店马上让学生进入正式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这种角色的迅速变化导致了学生的极不适应。因此,对学生的使用和培养应结合起来。先期培训、定期总结、定期轮岗、分阶段分配学生实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阶段性获得成就感、让学生能够看到未来酒店行业的上升空间等这些工作摆在了新时期的以学生为服务人员主体的酒店行业面前。第三,学生的思想问题突显。

首先,学生在角色意识转换过程中引发诸多思想困惑。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专业课知识,接触的人就是同学和老师。接触环境比较而言非常单纯。酒店的运营过程和管理制度与学校形成了较大反差,乃至不同的酒店对于自己的特色所形成的独特经营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伦理规范要求使刚刚步入企业实习的大学生心理产生混乱。

其次,社会环境静的复杂多变也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加了难度。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接触机会,也由此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社会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的复杂性对学生的自身思想行为都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此外,在不同酒店实习的同一类学生在工作环境、岗位、薪资及福利待遇等方面会进行横向比较。在这种动态过程中,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最后,学生对学期间进行顶岗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得不够。学生从小学入学起就开始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年龄和认识的不断成长和深入,对于学期间进行顶岗实习在口头上觉得新颖,比较欢迎。但实际上对于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准备得不充分。因此,在实习中很可能遇到诸如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缺乏团队精神、遇到困难退缩等现象。面对这些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学生往往会出现压抑、焦虑等不良心理。

3、“双师型”师资队伍薄弱

良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还是偏重理论研究型。实际动手服务的一线岗位能力不强。因此,在指导学生校内实训中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大部分教师忙于工作单位和家庭,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当今酒店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对酒店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了解也较少。因此,在推进工学育人的过程中,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性和融合度

首先,学校和酒店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可以根据国家要求制定出模板,在专业课开设和实践教学环节上积极听取酒店的意见和建议,把学生三年内的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实习都交给酒店去完成,强调“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需要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协议书中要结合校企双方的实际明确学生的岗位、薪酬及保险等事宜。

其次,要求酒店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全程培养方案。包括:岗前培训安排及相关材料;学生岗位轮换如何实施;学生阶段性培训与小结;学生在酒店期间工作规划;临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其中,要落实对学生顶岗实习后的考核工作,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和指标,酒店全权负责学生实习技能的考核,协助学校完成考核任务。

最后,建立定期轮流回访制度。学校和酒店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定期互访、沟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作出指示,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校企之间文化交流,加强校企情感融合程度。

2、循序渐进,及时跟踪,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首先,发动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导师的作用,及时与同学沟通,保持联系,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校内学生是受教育者,虽然在学习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失误,但是却能够得到老师的包容。到了酒店,学生的身份是员工,而且现在的酒店用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标准做完自己的工作,接受的完全是酒店的文化环境。因此,学生初期不适应。这就要求在赴酒店实习前,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教育预案,开展实习前的教育大会,把到酒店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说清楚,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诸如老员工的歧视、错误思潮的侵扰等问题,尽快从心理上转变角色。

其次,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现代多变而节奏快的工作环境使酒店对员工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诚信度等非常重视。这正与目前“90”后在校生自身存在的固有缺点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学校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除了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技能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修养和服务水平。

再次,发挥酒店的育人作用。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身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学校和酒店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酒店丰富的教育题材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增强学生主动服务的荣耀感和成就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一线岗位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构建起实现职业理想的平台。

3、加强工学结合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应积极利用酒店的环境资源,定期或不定期派遣教师赴酒店进行挂职锻炼,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于,派遣英语专业和实用礼仪两名教师赴无锡华美达广场酒店进行挂职锻炼。两名老师分别担任总经理助理和餐饮部经理助理。通过接触酒店一线实际工作,了解了酒店行业的语言应用情况和礼仪要求,把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很好结合起来,增强了自身的实践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开拓了眼界。同时,挂职锻炼的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给酒店的所有员工做了精彩的讲座。这样,在校企双方都受益的情况下,培养了过硬的师资队伍,又加深了校企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利用酒店的资源,加强校内酒店实训室的建设。目前,出于校企彼此需要和前期合作的成功,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与无锡华美达广场酒店已经实现了三届订单培养。酒店每年为学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0万元,用于订单班的建设和校内酒店实训室的建设。学校积极利用酒店资源搞好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进而回报酒店。这种工学结合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赢局面。

篇4: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现状问题

(l)“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医乏。高职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自身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足,教学能力有限,这是制约高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原因。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师大多是非专业英语背景的教师,存在“现学现卖”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专业英语学习时,他们仍旧依赖于老师,不能独立自觉学习,不能主动思考,也就达不到专业英语学习应有的效果。

(3)学生情商缺失,学校、家庭忽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酒店业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宽广的知识、团队精神及应对挫折的能力等。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重智轻德’,、“重分轻能”及学校人才培养中“重专业轻思德”。很多酒店专业学生到酒店一线实习时受委屈了就怨声载道,社会适应性差。学校、家庭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常常自负、眼高手低,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或重视。

(4)教学设施简陋,缺乏真实的工作语言环境。由于高职不断扩招,学校的教学设施及环境无法满足生源的急剧扩大。缺乏良好的真实语言教学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转换成实用的语言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

(5)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应试倾向严重,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监控,无法如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水平。

二、相应的改进对策

(l)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就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专业师资。如: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行业举办的资格证书培训并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参与酒店经营部门中高级管理工作,以提高酒店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朝着互动型、情境型及讨论型等教学模式转变。努力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可采取“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增强其学习目的性、积极性并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任务。

(3)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商教育,加强学生潜能的开发。对于酒店行业来说,人际沟通技巧、情绪控制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实习怨声连连或是毕业后频繁跳槽,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没有融入情商教育,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心理训练,提高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认知他人和人际协调的能力、忍耐力及自我调适的能力。

(4)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创设真实的工作语言环境。学校可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如把学校食堂作为实训基地,把招待所改为实习酒店,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实战训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5)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过多关注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监控,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这与高职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建议将课程考核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20%、过程考核成绩40%和期末成绩40%。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增加口语测试—即将平时已学过的模拟工作情景或是多个场景的组合随机抽签并进行课后录像拍摄,由此让学生意识到平时课堂表现的重要性。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更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更好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篇5: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培养模式过于封闭,缺乏开放性

虽然我国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已呈多元化发展,但是在校企联合、国际联合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少高等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闭门办学,与酒店和酒店服务行业的交流相对较少,学生被封闭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虽然学习得很全面,但是由于实践的机会还是太少,缺乏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所以综合素质较低,与市场要求的应用性人才的距离较大,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适应能力较差,融入工作需要的时间较长。

1.2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书”总是和“育人”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学校不注重学生品质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不够诚信,心理素质不高;或学校目的性太强,只讲授酒店管理类相关知识而忽视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欠缺,很难应对工作岗位的各种挑战。

1.3课程内容老旧,跟不上酒店行业的发展

酒店服务行业具有设施更新和管理模式变更较快的特点,作为向酒店输送人才的酒店管理专业,也应紧跟行业的变动来更新教学内容。但是具体的情况是,学校的教材往往几年都不更换,学生所学的知识已经不适应变化的市场的需求,与时代脱轨,这样老旧的知识对学生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尽快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

1.4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落后

讲台上,教师照本宣科,夸夸其谈,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焉头打脑,无聊至极。这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的真实写照。如今,在高等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上,这样的情景仍旧屡见不鲜。教师传授知识以单纯的讲授为主,缺乏吸引力,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是枯燥的知识框架和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知识。在教学模式上,也基本遵循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很少进行新的变革。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的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以抽象的理论为主,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教师也都是学术出身,很少参加过酒店管理类工作的实践锻炼,对行业的了解和把握不到位,特别是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缺乏传授实践经验的能力。虽然许多高校的酒店管理教学人员能够意识到该学科的实践性,也会为学生寻求实践的机会,但是实践活动缺乏明确的要求,常常流于形式,实践者应付了事,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2.1大学生:适应性较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

(1)大学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自我定位是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往往很难迅速转换思维,将自己定位为一名酒店服务人员,很难适应酒店行业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有的学生在工作中组织纪律性较差,不服从管理,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常常遇到挫折和阻力。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比较欠缺,导致对工作的厌倦,甚至对所学专业和整个行业失去信心。(2)大学生抱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工作岗位,发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很难应用于实践,自己被分配的岗位并不是想象中的体面的管理岗位,而是基层服务工作,加上工作的枯燥与繁重,使他们感到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降低了对酒店工作的认同感,实习的动力丧失。

(3)实习生往往只有固定的实习工资,没有加班费和提成等,工资待遇远远低于正式员工,这很容易让辛苦工作的实习生感到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究其原因,还是实习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抱着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心态,就不会产生类似的抱怨。

2.2实习酒店:缺乏对实习生再培训的意识

酒店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实习生在此工作时间一般仅仅为几个月,所以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酒店一般不会花太多成本对其进行培训,大多把实习生安排在服务岗位,从事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换岗的机会也较少,导致实习生难以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为了学分而疲于应付。

2.3学校:缺乏主动权,师资力量匮乏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一般处于被动地位,受酒店的牵制较多,学校虽然制定了实习计划,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缺乏酒店的配合而很难实现。另外,学校安排的实习指导老师,大都是学术型的,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对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3.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进行人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课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素质的类型,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要适当,过高的培养目标会导致专业设置过宽、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性不强、思想不稳定等。过低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学生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能力欠缺和素质低下。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以后,大都都是基层工作,所以有人指出,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中级人才而非高级人才,这是不科学的。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人才而非中级人才。任何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的初级阶段都是从事基层工作,以积累工作经验,至于他们以后能否走上领导岗位,取决于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个人发展潜力。所以说,普通高等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高级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2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

酒店行业的发展变化性很大,酒店管理专业的科研成果也不断推陈出新。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学校在专业教材的选择方面,应选择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学习内容,使他们的知识结构跟得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增强他们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应结合时事,充实课堂案例,启发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专业性的思考和分析。

3.3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酒店业的开放性、综合性和服务性决定了从业人员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灵活的人际沟通技巧、崇高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素质中有许多是非智力因素,不是中规中矩的课堂教学所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高校的酒店管理教育要以业务知识传授为主,辅之以综合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知识传输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3.4与酒店进行长期合作,保证实习质量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是有酒店、学校、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学校是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在整个运作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酒店是最关键的一方,直接负责实习工作的实现,酒店配合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实习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选择信誉较好、在业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酒店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学校、酒店、学生三方的权责利,将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岗位、食宿安排、实习人数、轮岗安排以及劳动报酬、安全责任等内容都进行细致的谈判和详细的约定,进行正规的合作,这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现在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低级的层面,学生到酒店实习,只是做一些简单重复性工作,无法真正了解酒店服务行业。学校可以以签约的方式与酒店企业合作,并将实习与就业挂钩,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3.5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的转变,增进其对专业的认识热爱

大一新生入校后,学校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介绍,使他们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对专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当地酒店行业的信息情况,对酒店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调研;聘请酒店管理的专家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情况;邀请酒店有经验地的管理人员介绍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学生踏上实习岗位做好心理准备;组织学校往届毕业的在该行业做出一定成绩的学生传授自己的成功之路这些都是促进大学生转变思想认识,增强对专业和行业的了解和热爱的手段。

3.6注重对教师的锻炼,提高教师素质

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都缺乏职业经验,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素质,丰富他们的阅历。只有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学校要积极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各种方法加以解决,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篇6:物流配送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引言:物流就是进行生产和建设的物质前提,是形成统一市场的客观基础,是参与外部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物流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商业活动的发展必然进一步促进社会化大分工,而分工的结果则是使得商品集中生产和分散销售,由此自然地发展产生出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物流配送管理行业。

一、城市物流配送管理的意义

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在整个城市物流配送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物流配送的实物流动的效率和可靠性,必须要以准确的信息作为依据,配送管理通过计划从而有效控制实物的流动,通过和配送管理系统之间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换,提高物流配送的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可以通过不断调整信息流的传递和交换速度,优化整个物流配送系统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运作。

二、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配送车辆存在“三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需求量增加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急速增长,城市交通资源约束日益明显。城市配送车辆出现“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三难,这些问题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表现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配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制约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城市配送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二)物流基础资产分布分散,信息化程度低

城市物流配送目前还处在粗放经营的格局,物流基础资产分布分散,技术力量相对缺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了城市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三)城市物流配送管理人才严重缺失

目前,城市物流配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化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是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要的条件。我国大部分城市缺少高层次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中层物流管理人才和大部分一线操作人员,人才的匮乏必然成为城市物流配送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四)城市物流配送管理缺少配合,政策法规不完善

城市物流的各项工作分属于交通、工商、税收等不同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的政策法规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我国有关物流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物流市场的竞争规则基本无统一的侦测法规可循,缺少有效约束和监督。

三、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高效人才培养

注重高效人才培养首先,注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物流专业学科及研发中心建设;其次,支持校企合作,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合建立物流综合培训和试验基地,多渠道培养复合型物流高端人才;最后,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教育,保障合法权益,稳定物流队伍。

(二)积极推进新的配送管理方式

(1)积极推进物流配送管理模式

随着物流行业的逐渐成熟,我国城市物流配送业务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建设,整体物流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自“十二五”规划中将物流行业作为新兴行业以来,我国的城市物流配送业务作为城市经济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给物流配送管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物流配送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物流配送运作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物流配送管理模式=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

(2)创新城市物流配送方法

鼓励物流配送企业针对特定的商业聚集区和生活居住区制定专业的配送实施计划,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服务,提高配送效率;城市交通较为拥堵的大型城市,城市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分时段配送”、“夜间配送”,为有需求的商贸和物流企业提供便利。鼓励快递企业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件配送体系,探索“仓储一体化”等新型配送模式,提升电子商务配送水平。

(三)积极改进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工作方式

(1)编制发展规划,城市规划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公安、工业和信息化、城乡建设、商务、邮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城市配送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配送发展目标、通道与节点布局、运力投放规模与结构、运输组织、信息化建设、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措施以及城市配送基础设施用地保障等。城市配送节点布局应当考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快递营业网点、大型商业网点的货物接卸场地、大型货物装卸点和停车设施等。

(2)强化规划衔接,要将城市配送发展规划有关内容及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配送发展模式和需要,完善城市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做好城市配送发展规划与城市土地、商业、交通、物流、快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保障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满足城市配送发展要求。

(四)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措施

(1)加强配送车辆通行管理

城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城市中心区车辆流量、流向、流时、货品货类以及城市配送需求,合理确定城市配送车辆的通行区域和时段,根据需要为高峰时段通行的城市配送车辆发放通行许可,并提供通行便利;充分听取交通运输、商务、邮政管理等部门的意见,按照通行便利、保障急需和控制总量的原则,建立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配送车辆通行许可发放制度。

(2)完善车辆停放管理措施

城市负责停车管理的部门要会同公安、规划建设、商务、邮政管理等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城市配送车辆停靠限制措施,在部分一般车辆禁停的路段要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给予城市配送车辆必要的停车便利;施划城市配送车辆专用临时停车位或临时停车港湾;完善标志标线及停车位设置,在大城市推广配送车辆分时停车、错时停车、分类停车,全面清理停车设施挪用、占用现象。

四、结束语

总之,城市物流配送管理极大地提高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准确率,在城市物流服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是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

篇7:物流配送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1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

1.1小型零售企业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规模结构呈现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其中一种趋势就是,一些商业企业的规模呈小型化发展。表现为“全民经商热”,企业下岗人员增加导致从事个体商业人员的增加,以及一些竞争中无力生存的企业解体后采取分散经营的方式等等。近20多年来,尽管我国的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但众多势均力敌的中小型零售业仍构成我国商业的竞争主体。由于小型商业企业的创建几乎不存在政府管制或不准进入的情况,私人资本进入较早,经营方法容易被模仿,造成了我国个体商业的快速发展。

从硬性指标上来看,零售业中、小型企业应符合如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以上,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综上所述,小型零售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一种独资性的企业组织形式,这些企业主一般在区域型或地区型集聚中的某特定商业设施内,以租赁店铺的方式进行经营。这些企业在行业中位于从属地位,多扮演市场追随者或补缺者的角色。这类小型零售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企业财产(除店铺外)归业主个人所有;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由业主一人负责;并享有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

1.2超市配送中心的概念

配送中心通常指接受、处理客户的订单信息,对供货商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储藏,根据客户需要,对订货进行拣选,加工,包装,组配,最终进行送货的机构。

超市作为零售企业,每天对物流配送的需求量巨大,它要求有众多品类,大批量,达到规模经济的订单向各供应商发出,并及时关注货柜商品销售、补货情况,同时要关注在运货品的所在位置及状态,对入库商品进行分拣,加工、组配或者再包装。在销售营业店面做这些操作显然不合适,而一般超市的仓储空间也不适合做分拣、加工、组配等工作。这就需要专门的机构,拥有专业的场地及设施、设备,将供应商发来的货品分拣、储藏,根据超市门店的订货需求,再对货品拣选,包装,配载并按时送达,超市的物流配送中心由此而来。

1.3配送中心作业流程概述

(1)接收订单。客户和业务部门商定好后给配送中心下达订单,配送中心接收订单准备处理。

(2)订单处理。在接收订单后,业务部门要查询当前时间的库存状况、装卸货能力、包装能力、配送负荷等情况,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优化配送操作。当配送中心受到约束而无法按客户要求交货时,业务部门还需进行协调。由于配送中心不随货收款,因此在订单处理时,需要查核公司对客户的信用评价。

(3)采购订货。接收订单后,查看了现有库存,配送中心需向供应商或生产厂家订购或要货。采购部门统计出商品需求数量并查询供货厂商交易条件,确定订货经济订购批量提出采购单。

(4)入库进货。根据采购单上预定入库日期进行入库作业调度操作。在商品入库时,进行入库资料查核和质量检验。可按一定方式指定卸货及托盘堆放。对于退回商品的入库还需经过质检、分类处理然后登记入库。商品入库后有两种作业方式,一种方式为商品入库上架,等候出库需求时再出货。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出库或置于暂时存放的地点。

(5)库存管理。包括仓库区管理及库存控制。仓库区管理包括商品在仓库区域内摆放方式、区域大小、区域分布等规划和仓储区货位的调整及变动;商品进出仓库的控制;商品所需搬运工具、搬运方式的确定;包装容器使用与包装容器保管维修等。

(6)分拣理货。为了满足中小型零售超市对商品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数量的需求,配送中心必须有效分拣货物,按计划理货。在出库日,当库存数满足出货需求量时,即可根据需求数量打印出库拣货单及各项拣货指示,进行拣货区域的规划布置、工具选用及人员调派。

(7)流通加工。是最直接提高商品附加值的一项作业,不过它不是所有配送中心普遍具有的功能。流通加工作业包括商品的分类、过磅、拆箱重包装、贴标签及商品组合包装。

(8)出货集货。完成商品拣取及流通加工作业后,就可以进行商品出货作业。出货作业包括根据客户订单为客户打印出货单据,制定出货调度,打印出货批次报表、出货商品所需地址标签及出货核对表。由调度人员决定集货方式、选用集货工具、调派集货作业人员,并决定运输车辆大小与数量。

(9)装车配送。包括商品装车并进行实际配送,完成这些作业需要事先规划配送区域,安排配送路线,按配送路线选用的先后次序来决定商品装车顺序,并在商品配送途中进行商品跟踪、控制及配送途中意外状况的处理。

(10)制作账单。商品出库后销售部门可根据出货数据制作应收账单,并将账单转入会计部门作为收款凭据。

2小型零售物流配送的发展问题

小型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现代化、高效率、高效益物流配送体系还相当遥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物流运营设施现代化水平低

有些商店企业配送中心的建立,是从传统的仓库改建而成,机械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现代物流的仓储、分拣设备。许多百货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落后,造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不畅,企业无法进行电子商务运作和数据源信息的收集,交流和处理货物,对货物的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影响。

2.2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在中国的一些零售企业,物流费用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仅在账面上反映的物流成本就占40%货物的成本。尽管一些小型连锁经营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统一配送率很低,平均只有30%~60%,这样就形成了许多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双赤字”的局面:一方面,由于不能利用配送中心集中配送,连锁店物流成本不仅没有减少,但仍然很高,使企业缺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配送中心不能满负荷运行,固定成本摊销期限延长,经营十分困难。中国销售前十名的零售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8%,而国外零售企业的总平均毛利率20.56%,毛利率的巨大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零售企业物流成本高造成的。

2.3未能实现统一的存货和库存管理

在我国许多零售企业仍采用各分店白行设立仓库的旧模式。这不仅造成层层设库、库存量高、保管手段落后等现象,而且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资料表明,我国零售企业的库存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由此可见,在零售业物流乃至整个物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论在资金、技术还是在知识和观念上都有着较大差距。物流管理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小型零售企业的发展。

3完善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发展水平的'策略

3.1致力于推行即时配送,提高零售业供应保证能力

通过即时配送,以做到不同的供应要随时随到。即时分配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体现,是重要的保障手段。当然,即时配送对于企业信息化程度和供应商信息共享程度要求高,只有企业有一定的实力才可以实现。但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在发展制定物流战略时,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应实现即时交货为目标,即使暂时不能实现,也可以使零售业努力加快配送速度,提高配送效率。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国零售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货物及时到达,确保企业在低库存,成本低,高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运作,为零售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培育物流配送人才队伍建设,保障配送系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方法和技术人员已无法满足新兴技术的使用需要,所以一方面社会应该培养大批物流配送需要专业人才,特别是培养物流配送的发展现在迫切需要的人才和具有丰富的专业水平的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也要舍得投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T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其次,物流配送企业加强员工的“服务”理念的宣传和培训。牢固树立“提供服务”的意识是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保证。

3.3制定物流战略,实施集约化配送模式

我国的零售企业必须认识到物流战略不仅是物流配送部门或者仅是配送中心的事情,而是企业决策层根据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做出战略决策。零售配送服务的选择主要有2种模式:一是建立配送中心,即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或大部分由其配送中心配送,适合拥有多个商店,规模比较大的具有较强的购买力的公司,二是一种常见的共同配送系统,即由具体的生产或批发商投资建设设计专为某一个零售高提供服务的配送中心,该零售商在参与指导配送中心管理,并且投资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为实施“小批量,多品种”的配送。无论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都是集约化配送的最有效的方式。

4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更多的零售企业意识到物流配送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未来消费品市场的高速发展中使我国的零售企业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的零售业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的高效的合理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货物及时准确的到达,保证企业在低库存、低成本,高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运营,为零售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8: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策论文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现如今的建筑产品种类多样,安全始终是建筑行业重要的建设要求之一,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和具体的施工管理者们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部分,同样也是群众最为关注的事项。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管理。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效果,使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篇9: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策论文

1.1没有普遍形成强烈的安全施工意识

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时,需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但是在很多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烈的问题。没有较为全面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实际施工和管理时,就不会对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当前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将工程建设的结果放在首位,一味追求工期。同时,很多建筑企业所使用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违章操作和违规施工的问题仍然存在。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形成较为全面强烈的安全意识,遇到这类安全问题时,没有及时与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商[1]。

1.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这方面的体系不够健全,给很多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没有对安全施工中的各项施工环节进行包括,造成了很多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实施的时候,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机构以及卫生保卫机构等形同虚设,很多需要这些机构执行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很多安全施工管理的指标无法完成,这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影响[2]。

1.3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时,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露天高空的环境下完成的。参与到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单位较多,相互交叉的工种又很复杂,因而在进行实际施工时,每个施工单位实际能利用的空间是有限的。立体交叉作业为建筑施工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恶劣的施工环境,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对实际施工人员的安全情况造成一定威胁[3]。

1.4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实际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人员,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能进行的实际管理工作也是有限的。施工人员自身水平,限制了他们积极参与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管理知识的人员较少,能将其进行有效实施的人员更少,这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大的。但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却是很多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4]。

篇10: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策论文

2.1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建筑工程中的很多从业人员,没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这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没有充分的安全意识,将会给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同样也是影响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进行安全培训工作时,不仅需要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因而在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构,做好安全培训和生产、安全和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之间的工作,从而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选派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业务经验[5]。

2.2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很多建筑企业中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给建筑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和影响,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较为科学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为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保障。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时,需要保证各项建筑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科学合理,发挥良好作用。建筑安全管理制度,通常都是企业自己编制的管理制度,其中综合考虑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企业建筑工程中的要求,以及企业工作人员需要遵守的各项施工规范等等。在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时,可以积极吸取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将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与其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包含了明确的安全管理思想,融合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情况[6]。

2.3完善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环境较为恶劣,就容易给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现场施工时,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现场清理工作,将可能会影响到施工效果的因素予以排除。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也是改善施工现场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部分现场管理人员的态度不够端正,需要予以教育。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的脚手架搭设问题、模板工程以及基坑支护等问题,要能够及时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进行各项工程建设时的各种施工环境都是安全可靠的[7]。

2.4做好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时,不仅需要保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做好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建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为开展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在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时,要能够针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通报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保证施工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总结

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没有普遍形成强烈的安全施工意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体系不健全,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以及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予以解决,其中包括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施工现场环境,以及做好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丽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门窗,2014(1):51-52.

[2]石新平.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191-192.

[3]张国治.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处理对策刍议[J].江西建材,2015(17):296-297.

[4]闫晓洁,闫智慧.浅论城市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J].建筑安全,2014(2):39-41.

[5]赵玉玲.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30.

[6]吴海彬.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3(4):230-233.

[7]安钢,徐晓霞.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2):

篇11:水利工程管理中典型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建设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工程项目建设数量以及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以及工程项目的安全建设而言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做好对典型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项目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有效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典型问题;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如今,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为了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加以规范,通过使用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以及招投标制来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质性,以此来带动生态以及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不同工程项目的建设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开展具体的工程项目建设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来做出一定的调整,如此一来,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并且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

篇12:水利工程管理中典型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

2.1施工监管责任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最为严重的是责任分工不明确,因此,导致问题产生的时候,没有对应部门来承担相应的工作,因此,使得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最终使得工程项目的建设无法满足相关规定的需求。

2.2无法确保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水平是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借助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来完成各项工作,但是,如果该项工作的开展没有对应的施工人员来完成,比如施工人员的细心程度不够以及责任心不强,都会导致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没有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并且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予以处理,不仅会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质量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再加上,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以及施工水平低下。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3.1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开展应该以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为基础,并且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从而提升整体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通常情况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会涉及到很多比较复杂的内容,该项工作存在于整体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施工单位以及工程监管部门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同时也能够对整体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对行政、法律、技术、文化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不断的改革以及更新质量管理体制,才能有效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3.2规范项目立项与审批程序,增强工程质量管理能力

首先,需要确保项目的审批以及立项的规范化,并且要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报批。对于重点审查的工程项目,除了要具备以上的条件之外,还应该组件专家团队,并且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的考察,并且要公开评审。对于不符合实际虚报或者是谎报的工程项目,核实清楚之后需要严厉的制止。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制,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需要借助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遵循公开、诚信、公正以及择优的原则,来对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予以选择。同时,还需要项目法人负责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安全。对于分包的工程项目,应该由参建单位的法人代表来完成,并且要根据合同管理制度,对于工程的施工方法、工程任务制度以及质量标准进行相应的规定,从而提升整体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3.3项目建设的监督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也逐渐扩大,项目所用的建设资金也逐渐增加,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就需要使用监督管理的方法,在实际开展各项工程项目建设时,要顾全大局,做好对各项工作的监督。为有效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做到责任到人,并且要确保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并且通过相互帮助来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对其严格把关,同时还应该注重质量方面的问题,质量是有效保障整体工程项目利益的关键,因此,工程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制定质量审查制度,实施多部门监督机制,对于每一项工作,应该做好评估测试检查签字、复核,在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有效的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确保安全监理工作实现最佳效果。

3.4提高设计能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进步

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质量外,还需要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为了确保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要不断的更新相应的制度,从整体上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面对知识型的大环境,应该不断吸取有用的人才,强化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提升整体工程项目的效益型以及独特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因此,使得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欠缺,对于整体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效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西源.清水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四川水泥,(12):210.

篇13: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研究物流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研究物流管理论文

顶岗实习是学生专业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职业学校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能较好地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深化。物流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在物流管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职业学校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能较好地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深化。

一、物流专业顶岗实习岗位选择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包含仓储、运输、配送、物流装备认知、国际物流等几个大的模块。参与顶岗实习的职业院校学生在通常实习时间较长,各个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通常都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解和熟悉,可以以岗位轮换的形式进行顶岗实习,掌握物流工作各个模块的基本工作流程。

(一)仓储模块的顶岗实习

仓储是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因订单前置或市场预测前置而使产品、物品暂时存放。它是集中反映工厂物资活动状况的综合场所,是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对促进生产提高效率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围绕着仓储实体活动,清晰准确的'报表、单据账目、会计部门核算的准确信息也同时进行着。因此,仓储是物流、信息流、单证流的合一。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注重仓储工作流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入库作业时,首先实习生作为工作人员要根据采购单上的内容进行入库前的准备工作,与采购人员联系,进行工作交接,了解货物情况,并根据货物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仓储。负责入库的工作就是要根据采购单上预定入库日期,做入库作业排程、入库站台排程,在物品入库后,第一时间进行入库物品的再次核查工作,核对物品的资料是否与之前采购单上所显示的物流资料相一致,然后根据要求,对入库物品进行品质检验,核查物品是否符合采购要求,如有不符合情况,要及时上报,如有入库错误的情况,要及时做出修改和处理,将货物放置在合理、正确的位置,同时按照货物实际情况,将入库货物的资料进行完整的登记,并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在货物盘点或者出库时进行管理。类似这样的仓储工作,要求顶岗实习的学生全程跟进,熟悉工作流程,认识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单证,会缮制相关的仓储单证,与岗位实现零对接。

(二)运输与配送模块的顶岗实习

运输与配送是在空间、时间及成本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客户的寄送要求,对货物和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相对于仓储,运输和配送的实习活动稍显复杂,实习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其身份依旧是在校生,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工作规程及安全的限制,很难全程跟进运输和配送工作,特别是运输工作的部分。因此,只能对部分工作的流程进行学习和了解,全面的工作要在学生正式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实际进行操作。学生在顶岗实习岗位上可以根据流程,系统的完成如下工作的实习:

首先是集货工作,即把零散的货物按照相同的特征、客户的要求,配送的条件等进行归类,集中起来,留待统一安排运输。此外,分拣与配货工作也是运输与配送顶岗实习可操作的部分,即将货物按照运输条件分配到不同位置,进行统一的拣选、传输和配货。至于运输和送达服务,一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接触到,但是学生可以跟有经验的老员工学习运输路线的选择和调配,以便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为客户提供便利,为企业降低成本。

(三)物流装备认知训练

这个环节如果到达顶岗实习企业后再进行认知往往有一定难度,企业工作都是按照流程有序的进行的,很难单独为学生进行物流设备的认知培训。因此,这一环节实习最好的方法是在学校之内进行,这就要求学校要进行物流实训硬件设备的建设,购进相应的物流仿真实训设备,或者就是企业目前在使用的设备,让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例如,学校可以购进叉车等设备,在校园内选定训练场地,进行叉车作业的操作,如叉车操作前后的检查工作,以及叉车的驾驶技术。这些基本的认知工作是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这个基础需要通过学校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积累。

二、顶岗实习注意事项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控和管理,要求学生按照实习要求完成实际工作。

首先实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员工意识,认真执行实习单位的考勤纪律、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保密纪律,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要及时与带队指导教师联系,指导教师也要时刻关注顶岗实习学生的动态。

指导教师负责与实习学生的定期联系与理论指导;实习过程中,要跟进学生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及时与实习单位相关管理人员联系,了解每一个阶段中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并进行相应的记录,以便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根据这一需求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学生完成实习后要上交实习日志和企业鉴定等文字性资料给学校,作为学校进一步研究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依据。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检验,也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实践知识,了解实际工作流程,为正式就业做准备;企业可以在此期间发掘和选拔人才;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因此,学生的顶岗实习,对于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高职会计顶岗实习教学缺陷及对策论文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

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医护合作态度的论文

外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论文

试论高职兼职教师的聘用及管理教育论文

酒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实习报告的格式和注意事项

旅游管理中人才培养对比研讨论文

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论文
《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论文(共13篇)】相关文章:

市场营销管理毕业论文2023-12-23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022-10-04

数学教育课程教学能力评价研究的优秀论文2023-03-01

酒店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3-08-25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2023-06-09

会计工作中的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比较探析的毕业论文2022-10-14

浅谈中职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三点建议论文2022-09-07

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论文2022-04-30

建筑工程专业论文总结2023-01-07

研究轻工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的推动作用论文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