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学检验工作研究论文(共3篇)由网友“guduf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社区医学检验工作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社区医学检验工作研究论文
社区医学检验工作研究论文
社区医学检验工作研究论文【1】
【摘要】通常我们将医学检验定义为综合技能学科,对其目标的设定也包含了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等相关的实验室信息,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不能被省略的。
在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做一体化的基础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时,检验数据必须作为某些服务项目的依据,以确立服务的方向和方式。
【关键词】社区医学检验
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重视,政府也将越来越多的基础建设投入到了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社区卫生服务这项事业也以越来越快的步调朝前发展,而社区医学检验人员的技能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社区里老、幼、妇、残、穷以及慢性病人等弱势人群,具体的可将人群大致分成健康、亚健康、高危、重点保健以及病人这几个部分。
社区医疗在做好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小病诊断治疗的前提下,将疫情监测报告,以及常见病的防治,还有老、妇、幼这一群体的日常保健作为工作的重心。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的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1疫情的审查、上报:在传染初期,病症与日常小病颇为相似,在医学常识不足考虑欠缺的情况下患者会当作小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求医问诊。
这个时候作为社区医疗工作者就要对传染病给予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处在病毒的潜伏期和感染初期的传染病,做好防备的工作。
检验科务必要遵守传染病和重点疾病报告登记制度,用最短的时间将检验结果上报,同时务必将检测标本正确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感染性腹泻的常规检查、甲流的血常规检测、艾滋病血清抗体初筛实验、肝功能检测、结核的相关检查都是主要检验对象。
1.2日常病的防治感冒、肠道感染、泌尿系统疾病、等都是最普遍的疾病,每天到社区就诊的病人也最多,以上病例只要进行简单的血常规和大小便常规检查,通常就可以确诊。
1.3慢性病的防治:我国相关疾病流行学据调查统计,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在我国疾病发病人数排名上他们分别占据了前四位,作为社区人群常见多发疾病,这4种病也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这些疾病发病率还会一直提高。
更为严重的是老年人群中有不少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和心脑眼疾病、糖尿病伴合并症等。
这些人大多都过于肥胖、有吸烟饮酒的爱好、平时饮食一般多油多糖、多盐等引起病发。
针对前面提到的人群我们要为他们做的检查项目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测和其他常规检测。
关于妇女、儿童和老人的保健问题①妇女的保健工作主要有妊娠期的保健、产后的恢复、更年期的保健及妇科病的防治,对这类人群最普遍的检查是血常规、早早孕检测、阴道分泌物及其宫颈细胞涂片;②儿童的保健工作重点是针对七岁以下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定时的体检,1岁到2岁的小孩每年都要进行1次血红蛋白和尿常规的检查,每半年1次粪便检查,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是否有虫卵寄生。
要预防贫血和佝偻病,可进行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微量元素的检测;③老人的保健工作可参考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管理。
由于临床医疗诊断中经常会发生个体之间的不同、不仅一种疾病病发的情形,有时还会发生被自身以及外界因素而影响的情况,这样以来诊断起来就变得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会要求病人配合做更进一步的检查,像糖化血红蛋白、癌胚抗原、胰岛素抗体、支原体衣原体、戊肝等检测。
但是由于标本量少、设备不足等局限,社区医生在没能力完成检查时可让病人填写检验的申请单并按要求采取模本,之后将模本通过物流的方式送到其附属的医院进行检验,医院在完成对模本的检验后再将其检验报告通过物流返回社区卫生中心。
通过这样的形式,社区群众在享受三级医院医生的服务项目时真正享受到了“足不出户”,这样以来免除了社区群众诸多麻烦。
据数量统计,在2月份本社区卫生中心检验科共完成:血常规检查共161例,尿常规+10A检查共57例,大便常规检查共32例,OB共8例,白带常规检查共9例,BV共5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共2例,电解质共10例,肝功能共55例,肾功能共37例,血糖共78例,血脂共50例,小儿骨源性磷酸酶共82例,微量元素检测共75例,艾滋病抗体快速检测共10例,乙肝全套检测共53例,丙肝抗体检测共5例,另将糖化血红蛋白送外检共2例,送外检TORCH3例及C肽和胰岛素抗体1例。
以上数据显示,社区卫生检验有明显的主次安排,即使在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当下,但由于技术人员数量的限制,社区卫生检查工作的合理安排开展还是非常必要的,将工作根据重点来合理划分,在常规项目必须保证的情况下,疾病控制、妇幼安排的工作也务必重视起来。
另外还有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测,可以委托附属的医院进行辅助完成。
做为中心检验科的医技人员要明确自身工作的重点,要保证及时准确地完成可以开展的检查项目而并不是开设多的检查项目,保证卫生检查工作质量,将检验报告准确发出,让临床医生认可让受检者满意让社区群众信赖。
工作重中之重是要改变社区群众之前的观念。
2讨论
现如今国家大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中,作为最新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方针的发展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开设贴合实际情况,顺应多数居民的需求,并和当地社区群众经济情况相符的检验项目。
就目前来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职人员的情形与医疗卫生发展的要求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依然无法满足社区群众的就医需要,我们首先就应该解决的事情是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卫生部门也要强抓在岗社区医疗在职人员的监督与培训力度,保证上岗的社区医疗在职人员必须全部合格。
而且,依据居民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开展更多的检验工作,若社区群众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就可以侧重开展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及蛋白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检查。
参考文献
篇2:分析社区的医学检验工作论文
分析社区的医学检验工作论文
1慢性病的防治
我国相关疾病流行学据调查统计,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在我国疾病发病人数排名上他们分别占据了前四位,作为社区人群常见多发疾病,这4种病也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这些疾病发病率还会一直提高。更为严重的是老年人群中有不少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和心脑眼疾病、糖尿病伴合并症等。这些人大多都过于肥胖、有吸烟饮酒的爱好、平时饮食一般多油多糖、多盐等引起病发。针对前面提到的人群我们要为他们做的检查项目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测和其他常规检测。关于妇女、儿童和老人的保健问题①妇女的保健工作主要有妊娠期的保健、产后的恢复、更年期的保健及妇科病的防治,对这类人群最普遍的检查是血常规、早早孕检测、阴道分泌物及其宫颈细胞涂片;②儿童的保健工作重点是针对七岁以下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定时的体检,1岁到2岁的小孩每年都要进行1次血红蛋白和尿常规的检查,每半年1次粪便检查,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是否有虫卵寄生。要预防贫血和佝偻病,可进行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微量元素的检测;③老人的保健工作可参考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管理。
由于临床医疗诊断中经常会发生个体之间的不同、不仅一种疾病病发的情形,有时还会发生被自身以及外界因素而影响的情况,这样以来诊断起来就变得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会要求病人配合做更进一步的检查,像糖化血红蛋白、癌胚抗原、胰岛素抗体、支原体衣原体、戊肝等检测,但是由于标本量少、设备不足等局限,社区医生在没能力完成检查时可让病人填写检验的申请单并按要求采取模本,之后将模本通过物流的方式送到其附属的医院进行检验,医院在完成对模本的检验后再将其检验报告通过物流返回社区卫生中心。通过这样的'形式,社区群众在享受三级医院医生的服务项目时真正享受到了“足不出户”,这样以来免除了社区群众诸多麻烦。据数量统计,在202月份本社区卫生中心检验科共完成:血常规检查共161例,尿常规+10A检查共57例,大便常规检查共32例,OB共8例,白带常规检查共9例,BV共5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共2例,电解质共10例,肝功能共55例,肾功能共37例,血糖共78例,血脂共50例,小儿骨源性磷酸酶共82例,微量元素检测共75例,艾滋病抗体快速检测共10例,乙肝全套检测共53例,丙肝抗体检测共5例,另将糖化血红蛋白送外检共2例,送外检TORCH3例及C肽和胰岛素抗体1例。
以上数据显示,社区卫生检验有明显的主次安排,即使在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当下,但由于技术人员数量的限制,社区卫生检查工作的合理安排开展还是非常必要的,将工作根据重点来合理划分,在常规项目必须保证的情况下,疾病控制、妇幼安排的工作也务必重视起来。另外还有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测,可以委托附属的医院进行辅助完成。做为中心检验科的医技人员要明确自身工作的重点,要保证及时准确地完成可以开展的检查项目而并不是开设多的检查项目,保证卫生检查工作质量,将检验报告准确发出,让临床医生认可让受检者满意让社区群众信赖。工作重中之重是要改变社区群众之前的观念。
2讨论
现如今国家大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中,作为最新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方针的发展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了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开设贴合实际情况,顺应多数居民的需求,并和当地社区群众经济情况相符的检验项目。就目前来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职人员的情形与医疗卫生发展的要求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依然无法满足社区群众的就医需要,我们首先就应该解决的事情是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卫生部门也要强抓在岗社区医疗在职人员的监督与培训力度,保证上岗的社区医疗在职人员必须全部合格。而且,依据居民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开展更多的检验工作,若社区群众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就可以侧重开展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及蛋白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检查。
篇3: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旨在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培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培养和技术培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学队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医学检测技术人员培养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临床医学对医学检验技术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现代实验室科学的发展促使原来的医学检验工作的内容、方式及人员结构和管理工作各方面都起着显著的变化,人才的技术化、仪器的自动化、试剂的商品化、方法的标准化、管理的科学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职业教育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培养一批职业教育的品牌学校,因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起步较晚,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为主的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在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普遍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系统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3.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靠技术打造,技术培养靠队伍支撑。医学检验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理念先进、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技术团队,学校的发展培养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4.团队发展的需要。团队教师多来自医学院校,大学毕业后直接来校任教,普遍缺乏行业工作背景,学历结构、能力结构还没有达到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技术的高标准要求,因此急需完善医学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技能。
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国外教学模式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卫生职业教育的理念、课程实施的模式、职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与考核、实训基地培养的特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对实施团队培养项目起到了借鉴和促进作用。
(2)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培训。医学检验人员参加了由国内关于职业学校技术培养和课程开发的培训,使人员对医学检验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以就业为导向、工作过程为引领、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开发有了深刻的认识。
2.完善医学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
(1)研究生学历进修。医学检验人员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使团队具有研究生学历水平的教师比例明显上升,知识结构和学历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新的教学理念的领悟和教学模式的探索能力也得到提高。
(2)技术岗位实践。医学检验人员保定期到专业化的医院进行岗位实践,通过在行业的顶岗实践,了解行业中的需求动向,以及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发展变化,明确了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并运用来自行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模式。
(3)“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医学检验人员参加全国卫生技术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卫生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教师考取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一方面是对行业要求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技术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4)技术知识的拓展。医学检验人员定期参加了有关的技术知识讲座和技术技能培训,学习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和进展。并审视自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自我进修、提高方面的具体计划。
3.加强医学检验人员意识的培养
(1)团队培养知识的'学习。医学检验人员参加了由知识管理中心田志刚关于《基于知识管理的团队培养与实践》的讲座,对团队培养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和提高,认识到一个团队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个人的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医学检验人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强化医学检验人员彼此理解支持、协调合作,有效利用医学检验人员所拥有的各项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员的潜力。
(2)互相学习和促进。教师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各自独立工作的职业,但作为一个团队,人员之间经常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通过人员间的密切交流、相互影响和感染,拓展了教学教研的思路,达到相互学习、促进的目的。
三、医学检验人员培养的体会
1.明确团队培养目标。医学检验人员应花费充分的时间、精力来讨论、制定共同的培养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个医学检验人员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团队的目标。并将团队共同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动目标。这一行动目标既能使个人不断开拓自己,又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并能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
2.坚持教学与教研相结合。团队培养坚持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长”。教学与教研工作并须紧密结合,认识到教研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必须到将所研究内容应用于教学实践。
3.坚持与课程培养、技术培养相结合。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课程培养和技术培养来开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特色技术培养、精品课程培养进行。
4.注重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医学检验人员培养更多的关注是人员间共同的发展和提高,团队发展的瓶颈不仅包括短板效应,也体现在“新木桶理论”的“缝隙效应”中,必须通过团队共同目标的确立、人员间的角色互补、团结协作和每个人员特长的最大程度的发挥,才能实现团队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取得1+1>2的高绩效。
参考文献:
[1]徐元俊.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6-8.
[2]龙艳,石青峰,全角,蒋冬香,杨峻,海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8期.
[3]李海侠,郑磊,杨佳,蔡贞,张继瑜,童晓文,裘宇容.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年3期.
★ 医学论文评语
★ 医学论文综述范文
★ 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 医学论文的范文
★ 关于医学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社区医学检验工作研究论文(共3篇)】相关文章:
如何解决中医学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探究2022-05-28
社区管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分析论文2022-06-16
药学论文范文2023-10-23
药学论文小范文2023-09-27
国外论文范文2023-07-16
超声医学论文2022-04-29
现代化进程中妇女发展展望与对策2023-09-26
临床医学职称评聘革新途径论文2023-07-22
浅析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论文2022-04-30
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