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分析范文(合集15篇)由网友“慢向底”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受众分析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分析受众心理,创新新闻报道
分析受众心理,创新新闻报道
新闻工作者应了解受众接受新闻事物的需求、动机,以及接受新闻报道后的'反应、效果,对新闻报道采取风格独特的创新形式.树立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作 者:熊艳玲 作者单位:汉中电视台,陕西,汉中,723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9) 分类号:G21 关键词:电视 新闻工作者 电视受众 新闻需求篇2:网络媒体的受众分析调查报告
网络媒体的受众分析调查报告
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的第四媒体,网络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大学生是宽带上网的主流群体,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约有万人,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比例超过90%,在校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了解本院同学对于网络媒体的运用情况,特制定调查表进行了“关于网络媒体的受众分析”抽样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主要以本学院的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为问卷对象。共发放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0份,男生10人 占33%,女生20人 占67%。调查以课堂、宿舍为单位,主要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由11个问题组成。主要调查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和接触网络的程度、特点,包括性别、年级、网龄、上网频率、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
二、 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我院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都不少于1小时,几乎是天天上网,上网率为100%。其中每天平均上网在1小时至3小时的有63%;平均每天上网在3至5小时的有21%;平均上网在5小时以上的有16%。第四类学生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成瘾倾向者”,因为接乐,学习或工作、通讯或联络,聊天或交友,玩游戏等方面。
其中,最受我院学生青睐的上网目的主要是聊天交友,占25%。而男生和女生的`上网目的又有所区别,男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交友和玩游戏,而女生则主要是看电影、听音乐。在对于网络新闻的选择方面,男女生业有很大的差别。66%的男生表示平时上网最关注体育
附:关于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使用情况调查表
您好,为了解本院同学对于网络媒体的运用情况,特制定此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希望耽误您几分钟时间,配合做完此调查表。O(∩_∩)O谢谢!
*注:除注明【多选】以外的选择题答案均为唯一。 基本信息:年级:性别: 1. 您最初接触网络是在什么时候?
A.12岁以前 B.13—16岁 C.17—20岁 D.20岁以上
2. 您平均上网的时间是多少?()
A.1小时以内 B.1至3小时 C.3至5小时 D.5小时以上
3. 你上网的地方一般在哪里?()
A.寝室 B.网吧 C.学校机房
4. 您平均每月用在上网方面的费用为多少?()
A.30元以下 B.30—60元 C.60—100元 D.100元以上
5. 【多选】你上网都做些什么?()
A.游戏 B.看新闻 C.聊天、交友 D.看电影、听音乐 E.购物
F. 浏览、发布信息
6. 在线查阅网络新闻时,你最关注的是什么类型的新闻?(A.时政新闻 B.娱乐新闻 C.体育新闻 D.社会民生新闻 E.经济新闻 F.军事新闻)
G.其他新闻
7. 【多选】在选择网络新闻时,一般由什么因素决定?( )
A.个人兴趣爱好 B.看新闻时的心情 C.新闻事件的受关注程度 D.身边人对新闻时间的讨论
8. 在看网络新闻的过程中,您是否会进行回帖?( )
A.经常回帖 B.有选择性的回帖 C.偶尔回帖 D.从不回帖
9. 在对网络新闻进行回帖时,您的回帖内容一般是( )
A.就事论事
B.发泄生活中的相关情绪 C.与其他网友论战 D.围观心态 E.其他
10. 【多选】您阅读网络新闻的主要目的是?( )
A.了解各类信息,掌握社会最新动态 B.学习需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C.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D.无聊时打发时间 E.其他
11. 【多选】您每次上网是否有固定浏览的网站或论坛?( )
A.没有 B.1—3个 C.3个以上
篇3:商务脱口秀节目受众策略分析论文
商务脱口秀节目受众策略分析论文
关键词: 谁来一起午餐 受众 受众策略
[摘要]:本文以上海文广第一财经频道的《谁来一起午餐》为例,立足于商务类脱口秀节目形态,分别从广泛的受众参与和受众主导、不拘一格的节目形式、多样的节目传播方式入手,试图归纳出该节目能够获得较高收视率和关注度的受众策略。
电视受众,是指电视媒介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也就是电视观众。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电视受众日益受到电视传媒者的重视和关注。电视受众不仅是电视媒介完成传播行为的终端,也是媒介吸引广告商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尺码。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吸引受众的手段――“受众策略”便应运而生。受众策略,就是在国际国内传媒竞争的新形势下,我国传媒如何最大限度争取受众的应对措施[1]。运用到具体的节目中,就是指在众多类型节目的形势下,该节目争取目标受众的手段方式。
随着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和受众的细分化,电视节目吸引受众的手段不仅需要符合频道定位,同时也要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上海文广第一财经频道和唯众传播公司联合打造的中国第一档商务益智类脱口秀节目《谁来一起午餐》,因其节目内容、形式新颖,所采用的受众策略精准,使节目广收传媒业界和观众的好评,为第一财经赢得了稳定的受众群和高额的广告收入。《谁来一起午餐》作为一档商务益智类脱口秀节目,每期邀请一位行业领袖级的嘉宾,率领五位脑库――企业高管、心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职场达人等,考察两名竞争者的职业素养和情商指数和做事、为人之道。经过激烈的PK,获胜者将有机会获得与商业领袖共进午餐的机会。午餐后,领袖将决定是否收其为徒,成为这名选手的职场导师。节目的主旨是发掘职场精英潜力,传承企业家精神。作为一档定位高端的商务类节目,能够获得职场中白领和精英的双重好评,可以说,该节目的受众策略是成功而且值得借鉴的。
受众策略之一:广泛的受众参与和受众主导
随着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介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的传统媒介局面,电视节目形态也从以前单纯的信息传播转变为以满足受众需求为主的综合形态。在传播媒介和节目形态的双重变化下,受众的主体意识开始增强,主体间性得以凸显。“媒体传播中的主体间性,实质上就是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主体性相互碰撞的过程”[2]。从目前中国传播方式的发展来看,主体间性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点对面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传播活动的部分参与,比如民生新闻节目中的观众来电和短信参与;二是在点对点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传播活动的全面介入,这一点在《谁来一起午餐》节目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谁来一起午餐》的创意来自于段永平和巴菲特的一顿天价午餐,能够和心中的巴菲特对话获得匪浅的收获是广大白领和精英群体的理想。正是由于这一受众需求的存在,由节目组买单,让在职场和创业阶段的青年人和行业领袖吃一顿午餐,聆听这些成功者的经验和智慧,使他们获得商业上的指导和提点成为节目的主要诉求。在节目的创意中,将受众的需要放在首位,想他们所想,为他们提供一个满足自己需求的平台,这在中国目前节目形式中并不多见。除了节目创意来自受众之外,受众更是成为的参与者共同构成整个节目。节目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受众定位的核心,选手来自白领和职场精英,由他们在网上报名,向节目组提出 “想要跟谁一起共进午餐”的要求。节目组把有共同需求――想要跟同一个老板吃饭的人聚集在一起,然后将资料送到老板的桌面,由他们进行筛选,留下老板“心仪”的两位选手现场PK,最后获胜的一位才能和老板进行午餐。节目中的脑库也是受众的代表,他们中有企业高管、心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职场达人等,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现场的观众自不必说,脑库来自于受众推选出的精英,选手自愿报名,老板由选手需求决定。所以从实质上来说,整个节目都是由观众做主,观众决定舞台。
另外,和其他的电视节目相区别,《谁来一起午餐》的观众并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完全被包含在360°的舞台中,成为节目中的一部分,打破了现场观众和嘉宾之间的隔膜。选手的身后坐着各自带来的亲友团,节目组专门留有时间让亲友团到台上给自己的选手鼓励或拉票,或给在场的嘉宾讲述一个展现选手魅力的小故事,让嘉宾对选手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其余的观众就坐在脑库的旁边,节目录制中,脑库会和观众直接进行交流,观众的意见由脑库代为传达。除现场的观众之外,节目组专有的网站会开辟出和观众交流的平台,观众观看节目后可以直接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批评和建议。网站的左侧留有编导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和MSN,观众无论是报名还是提供选题或提出意见,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编导的回复。相比国内其他电视节目,这种方式无疑是对受众身份的高度重视,是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满足。
如此广泛的受众参与,在中国目前的电视节目中尚不多见。《谁来一起午餐》作为一档商务智性的脱口秀节目,颠覆了传统脱口秀节目的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转而成为点对点――让受众参与进节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形式,凸显了目前电视节目对主体间性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电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该节目无论是创意、节目行进过程中的主体还是电视机前的观看者,都体现了一个宗旨,就是“让电视还原到真正以受众为中心”。这也正是节目的策划人杨晖博士提出的TV2.0概念的核心。相比杨晖策划的《波士堂》和《上班这点事》这两档节目,《谁来一起午餐》起步较晚,节目的内容还有待拓展和创新,但是该节目却是国内创业人才的天堂。目前直接参与过节目录制的创业者已经达到二百多人,他们在节目中得到的收获和经验会是他们未来事业中难得的财富。也有创业者在节目中得到老板的青睐,使自己的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节目也在全国的创业者中享有了良好的口碑。
受众策略之二:不拘一格的节目形式
目前中国的节目形态已经多达十几种,只有在固定的节目形态做出新颖的节目形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受众,满足他们的调剂生活的需要。《谁来一起午餐》最为出色的就是整个节目的环节构成和娱乐化的表现形式,该形式在作为吸引受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值得其他类似电视节目借鉴和学习的受众策略研究典范。
六十分钟的《谁来一起午餐》节目,一共分为三个部分:X档案、商务通行证、心智密码。X档案作为节目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节目的背景和人物构成。以四月播出的唐骏一期为例,主持人请出嘉宾并介绍嘉宾背景,随后介绍脑库组成,然后请出两位选手并播放VCR介绍两位选手的创业背景和性格特点。最后唐骏和脑库根据两位选手的VCR和现场表现做出第一印象的点评。商务通行证是整场节目的核心部分,作为商务性质的节目,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两位选手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随后行业领袖可以针对感兴趣的话题提问,脑库在这一环节除了给行业领袖以意见之外,还需要扮演刁难客户的角色去考察选手的现场反应能力和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心智密码作为第三部分,以感性为主,需要选手讲述一个带给自己感悟的故事,让老板和脑库对选手的人格和特点有一个全面的印象,最后行业领袖需要在两位选手当中选择一位共进午餐给予行业上的指导。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反应选手、行业领袖、脑库三方商业智慧和性格特点的节目模式。每个环节的内容设置充实丰满,选手、主持人、嘉宾和脑库在演讲的过程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碰撞,语言幽默而又思想深邃,同时配以快节奏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受众在每个环节中不仅能体会商场中的行业智慧,还能在观看始终保持愉悦心情。
收视率是衡量一个节目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谁来一起午餐》的收视率在第一财经基本保持在0.3左右。另外,从节目的时间段收视率分析(附表一)可以看出,一期节目的最高点出现在22:33、22:52―22:53。这三个高收视点对应着节目的三个环节,尤其是后两个环节将要结束处。这种高收视点的出现,是因为在节目中悬念手法的运用。悬念在节目中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每个环节中脑库对选手的举牌,脑库通过对选手的表现进行评论,然后举牌投给自己满意的选手。每一个环节结束,脑库都会举牌投票,但是主持人并不马上揭晓,而是在广告过后下一环节才公布答案,随时让受众保持好奇心从而观看节目到结果出现。另一悬念的`设置贯穿节目的始终。在节目的进行过程中,通过对选手的各方面介绍和考察,受众在自己心目中已经对两位选手有了一定了解,受众会在自己心目中评选出较为出色的一位作为获胜者以期在节目结束看看所选择的人选是否一致。这些悬念的设置成为对受众心理产生刺激的源头,使他们对节目始终保持期待心理从而对节目产生更多的关注。尽管悬念设置的手段已经运用于众多益智类和纪实类的电视节目中,但是很多节目的设置方式并不被受众所接受。《谁来一起午餐》的成功告诉我们,电视编导不应该为了悬念而制作悬念,把观众放在一个被动消极的地位。而应当根据整个节目的进展设置悬念,每一环节都有充实的内容,让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随着情节的进展在交代清楚背景的情况下,悬念营运而生。节目中的两个选手,通过三个环节的展示,观众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答案,这时的悬念最能引起移情和共鸣,这也是节目结尾处有较高收视率的原因。
另外,《谁来一起午餐》新颖的细节元素设计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首先是心跳测试仪在节目中的使用,将该仪器运用在国内的益智类节目中尚属首次。心跳测试仪能够反应选手在台上的心理素质。紧张还是平和,心跳是最好的表现。嘉宾评判一个选手的时候不仅要看他的答案,同时也会参考心跳测试仪来评定是否是满意的人选。一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应该是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能积极应对的职场精英。该戏剧化元素的加入,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使节目的表达更为直观和生动。其次在节目的开头,编导将上期选手和与行业领袖共进午餐的录像公开播放,这一手段在中国的节目中并不多见。午餐作为一项个人的、私密的行为,尤其是商业性质的午餐,多少都会带有一点神秘色彩。受众希望看到行业领袖和获胜选手如何午餐,午餐的过程中都会说些什么内容。导演会对午餐的全程进行拍摄,挑选一些精华的对话部分在节目中公开,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窥视欲。段永平和巴菲特的那顿午餐究竟有什么样的对话无人知晓,受众的好奇心期待在《谁来一起午餐》可以得到满足。
受众策略之三:多样的节目传播方式
随着数字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户外大屏等新媒体样式相继出现,受众已处于一个被新媒体环绕的新媒介生态环境中。新媒体一方面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冲击,改变着传统媒体的格局;另一方面也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着极大冲击,创造着新的社会生活景观。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体验性、对等性和即时性,受众的自主选择权与参与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相比传统电视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制约,新媒体无疑具有传统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电视媒介面对着新媒体的冲击并不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应对。TV2.0理念就是在该大环境下成功范例。该理念的首推者杨晖对TV2.0理解是,“互联网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体验,电视就是一个页面,我们每人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TV2.0的核心要义就是“突破TV1.0时代电视节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藩篱,实现 ‘随时、随地、随心所欲’ 地收看电视节目的完美体验,进而终结用户作为观众的被动角色,开创以由内而外全身心参与互动为特色的全新电视时代。”[3]这也就是说,TV2.0这一概念的内涵,应该是具有互联网精神的,比如多样化的播出平台和即时性的收看方式,将在把观众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放入电视中,真正的实现以观众为主的传播方式。
《谁来一起午餐》推出自己的网络平台,文字图片相结合,不仅对每期播出的节目做出详细介绍,还提供背景资料以丰富节目内容,这是网站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节目组和东方宽频、新浪播客合作,内容每天更新,大量的视频资料让观众能够随时随地观看播出过的节目内容,相同的节目内容,却有不同的视觉体验。相比电视媒体,在网络电视中,受众可以随意的快进或快退,根据自己的需要编排出适合自己需求的详细的节目列表,给受众更多的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这种电视化的网络移植,是对无法在固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受众的补充。另外,针对第一财经频道播出地域的局限性,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唯众传播制作的《谁来一起午餐》还作为商品卖给其他地方台频道,在各个省的地方频道播出,争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如此多样化的播出方式,符合了观看者的期待视野,笼络了一大批的受众群体,大大增强了平均收视率,真正达到了TV2.0的“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收看电视节目的宗旨。一些电视节目与其和新媒体抢夺受众,不如积极的适应现代化新媒体的发展潮流,找出一条双赢的方式,最大化的满足受众的需求。事实上,也只有像《谁来一起午餐》这样,始终将受众放在核心的地位的受众策略,才能使中国的电视节目有更大更长远的发展。
附表一:第一财经《谁来一起午餐》3月8日时间段收视率分析
[注释]
[1] 张春林.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以受众身份为圆心进行探究.重庆出版社.第一版.P4
[2] 张春林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以受众身份为圆心进行探究.重庆出版社.20第一版.P176
[3] 戴晏云.TV2.0时代的节目创新--国内第一档职场脱口秀<上班这点事儿>.当代电视.(1)
篇4:强化受众服务意识
强化受众服务意识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半岛都市报作为青岛影响力最大的都市类媒体,该怎样报道经济现象,引导社会舆论?主要有以下探索和思考.
作 者:陈雷 作者单位:半岛都市报社 刊 名:青年记者 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1 关键词:篇5:受众“共同兴趣”探微
【内容提要】受众的兴趣是人们的心理现象之一,人们意识的偏倾性对于主体行为影响的共同反应,便构成了人们的共同兴趣。文中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纲挈领地凝炼出能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四个问题,即: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新闻的双向通讯;精湛的写作技巧;精彩的编排。此外,还应摸清受众不断变化的兴趣和需要。
【关键词】受众/共同兴趣/新闻
报纸、广播、电视的每条新闻要使每个人都感兴趣不是可能的,一些新闻多数人感兴趣,而另一些新闻少数人感兴趣,各有各的品味。我们的目的就是使每一条新闻有更多的人受益,有更多的人得到教育和满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调众人口味的本领,对受众的“共同兴趣”进行研究、探讨。
一、什么是受众的“共同兴趣”
要准确、完整地回答什么是受众的“共同兴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受众兴趣的一般特点弄清楚。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兴趣;直接的和间接的兴趣;消极的和积极的兴趣等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兴趣是人们的心理现象之一。兴趣产生的基础是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需要又表现为必要性,兴趣又表现为个人对某种活动的爱好。由于新闻宣传每日每时地在向受众传播新思想、介绍新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方便,因此,新闻才成为人们感兴趣的对象。但是,并不是说,每条新闻都能成为人们感兴趣的对象,这里就有个别兴趣与共同兴趣之分。兴趣,这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由于客体在生活意义和在情绪上的吸引力所致。可见兴趣是以客体的特点和个人本身文化、教育、能力和性格为转移的,但是它最终又是由别人、集体、社会、社会心理来形成的。因此,人们的兴趣有着社会历史的根源。他们是以社会的生产和精神文化的发展程度、社会关系的发展等等为转移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会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共同的利益,共同关心的问题等等,这也是很自然地会有共同的兴趣。至此,什么叫共同兴趣,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所谓共同兴趣,就是人们意识的偏倾性对于主体行为影响的共同反应。(见《基础心理学讲话》)。
二、什么样的新闻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
(一)一般来说,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能够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
新闻价值具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知识性)五要素。这五要素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一文中谈到:“没有知识性不行,没有趣味性也不行。你写的东西毫无吸引力,没人爱看,怎么行呢?”又说:“搞四化需要丰富多彩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因此我主张报刊多介绍一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文学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等等。”胡耀邦同志的这些论述很有道理,它符合人们喜广博而厌浅狭的心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报道,以满足人们好奇、求知识的欲望,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吃喝玩乐、婚姻家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名胜古迹、琴棋书画等等。这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文章正是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所在。每年的传统节日,不少新闻单位搞猜谜、征对联活动,都吸引数以万计的受众,可见,受众对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喜爱之深。这些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的土壤之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1982年,有人曾对社会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物进行广泛的调查,在调查表上有一项“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绝大多数的人都填有喜爱文艺、体育的项目(见《你想了解他们吗?——人物性格心理调查》一书),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无非是文艺、体育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见,对趣味性的东西人们有共同兴趣。我们在办报刊的时候,要给予足够的注意,这是我们争取受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事件发生的时间与新闻传播的时间越近,对受众的吸引力越大。具有时效性的新闻能使人们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先睹为快”、“先听为快”就是这个道理。如世界性的体育比赛将要举行的消息发表以后,人们往往热切地等待着比赛的结果,每当轮到中国参加比赛的那天,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围坐在电视机旁,关注着比赛的进程和结果。而在比赛结束后,再放比赛的录像,人们的兴趣必然会大大减弱。这就是新闻的时效性在发挥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发生一些重大事件,而这些事件又往往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群众的起居饮食、生命财产息息相关。这些事件的内容关系到受众的人数越多,与受众的关系越密切,越重大,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越大,也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共同兴趣。如:中国与英国谈判,中国提出要求在收回香港主权的问题,这不但引起中国人民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世界人民注意。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香港一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中英两国的这次谈判,关系到香港主权的归属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又如:1945年美联社记者爱德华·肯尼迪写了一条消息:《欧战结束!德国无条件投降!丘吉尔将宣布“欧洲胜利日”》这条消息的发表轰动了全世界,其原因就是因为它首先向全世界报道了一个人们共同盼望的重要消息:德军投降,欧战结束!这条消息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因为它宣告,人们从此脱离这场灾难性的战争,人们将得到休养生息。这条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共同兴趣。
篇6:受众“共同兴趣”探微
综上所述,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都与个人、集体、社会、社会心理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都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
但是,必须注意到这样的问题:有时效性的新闻,如果不能及时地传播出去,也就会失去它的时效性,变成毫无意义的旧闻;而有时效性的新闻又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新闻也不一定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因此,我们在选择新闻的时候,必须全面考虑,既能符合我们宣传的需要,又能照顾到受众的共同兴趣。
(二)新闻的“双向通讯”,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
关于这个问题,大量的新闻实践可以证实,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不少助人为乐、急人之难的事情发生,但乐于助人者大多不愿留下自己的名字、地址。故他们的事迹往往难与受众见面。如果报社千方百计去调查,把他们的事迹公之于报端,这必然会使受众对乐于助人者的事迹所感动。同时,也会引起受众对此报道的共同兴趣。《南方日报》发表了一篇读者来信《玫瑰姑娘您在哪里?》以后,不知有多少读者受到了感动,大家都为我们这个时代有这样思想境界高的姑娘而自豪,而人们又是多么想知道这位姑娘在哪里?她姓什么?在哪个单位工作?她的情况怎样?后来,羊城晚报社的有关同志下决心进行调查,终于把这位姑娘找到了,并在报上作了报道,这天的报纸人们争相阅读,一时成了羊城街谈巷议的话题。一些重大案件在未破案之前,人们对此案肯定很关注。而一朝破案,把案情始末公开见报,人们对这篇报道也一定会引起共同兴趣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见,新闻的“双向通讯”具有“情绪上的吸引力”,能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共同兴趣。
(三)精湛的写作技巧,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
有趣的事实,并不等于就是能引起受众兴趣的新闻,它们还必须靠作者的写作才能表现出来。写作技巧高的作者,会把这有趣的事实表现得更生动有趣,更吸引人。一篇毫无文采、毫无故事情节的干巴巴的文章是难以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新闻标题,新闻的开头,能否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相当大的程度取决于作者的写作技巧的高低。一条好的标题,不仅可以使新闻增色,而且可以使整个版面生辉,吸引更多的受众,如《“光棍堂”引来“金凤凰”》、《新娘接新郎,乐坏丈母娘》、《明白经理下店整顿 糊涂饭店起死回生》、《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访老作家严文井同志》……。以上所列举的标题,都是较好的标题,这些标题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当人们看完标题,很自然会产生看内文的念头。文章是否能吸引人,往往与文章的开头有关。人们把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是很有道理的,好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受众的心。文章开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用警句、有用诗歌、有用神话等作开头的;有用故事开头的(见《来自西双版纳的报告》一文);有的一开头就故意造成一种“悬念”,令人急于寻根究底(见《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一文)等等。这就得看作者如何运用这些形式把文章的开头写得妙趣横生,激起受众兴趣。1982年12月10日《辽宁日报》发表的《木器五厂得救了》一文,被评为全国好通讯,文章的作者写作技巧精湛,他以朴实无华的笔触,以严谨的构思,巧妙地融指导性与可读性于一炉,把一篇本身业务性很强的新闻写得引人入胜,激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这篇通讯发表以后,不少企业和部门的职工喜上眉梢:“木器五厂得救了,我们也得救了。”
(四)编排精彩,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
编排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一篇稿件安排在报纸版面的什么地方,位置多高,标题多大,如何“装饰打扮”,是作热烈的渲染还是辛辣的对比,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往往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吸引力,无形中会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目前,某些小报的发行量很大,除了它的内容具有吸引力以外,其编排形式就十分引人(当然,那些淫秽、色情、凶杀之类的必须坚决反对)。广西日报曾办过一份小报,名叫《花山周末》,开始时以连载的形式刊登《香港影后之死》一文,每期发行量在10万份左右不等。当这篇文章连载完以后,有关编辑把这些连载合并起来刊出,成了一大张。总标题加插图装饰,同时还配发“影后”——林黛的几张照片,一下子在全国许多盛市广为销售,可见,编排精彩,是能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许多报纸为了生存和发展,刻意创新,精心编排,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引起受众更大的兴趣。
篇7:受众“共同兴趣”探微
人们有“喜突出而厌平凡”的心理。因此,受众往往对名人、要人、权威人士的言论与行动均感兴趣,这就是所谓显著性新闻的.作用。诸如著名演员的艺术生涯,著名学者的演说,重要领导人的行踪等等均属此类。如:宋庆龄的病情公告之所以举世关注,不仅仅因为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主席,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是闻名中外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里根被刺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全世界,这是因为里根是美国的总统,是当时世界上的风云人物。毛泽东逝世,邓小平逝世等新闻,全世界人民都十分关注。这类新闻是很多的。
所谓接近性,有心理上的接近与地域上的接近。新闻与受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愈密切就愈能使受众发生兴趣,如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市场物价的重大变动,四周空间的巨大变化等等,都为人们所关注,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心理上接近的原因。此外,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和受众所处的地点之间的距离愈近,影响就愈大。这就是所谓地域接近的原因。比如:有的新闻单位开设了“为您服务”、“征婚”、“缺货登记”等内容,一般是为一定的范围的受众服务的,这就引起这一范围的受众的极大注意和兴趣。又如:“羊城花会”年年搞,但南宁人民对它的兴趣却不甚浓,人们交流这方面的信息也不多。但南宁市搞“花会”,却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南宁群众,人们络绎不绝地前往观赏,这就是新闻的“地域接近性”在起作用。
篇8:受众“共同兴趣”探微
此外,要使我们的新闻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还要注意深入了解不断变化着的受众兴趣和需要。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受众,我们要很好地为受众服务,一定要熟悉自己的服务对象,对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有较深刻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受众的兴趣和需要也会随之变化而变化。只有摸清受众不断变化的兴趣和需要,我们的新闻报道才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
三、关于引导、培养受众的“共同兴趣”
人的兴趣总是同个人的经历和认识能力相关联的,对一些自己不认识,不习惯的事物,常常不感兴趣。此外,受众有时对我们的宣传缺乏兴趣,所有这些,除了因为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不注意考虑方法、不注意技巧之外,也与他们用旧兴趣看新事物或迷恋某些低级庸俗的趣味有关,因此,无产阶级的新闻机关就负有引导、培养受众共同兴趣的义务和责任,而决不能盲目地适应受众的兴趣。所谓引导、培养受众的“共同兴趣”,就是用无产阶级的趣味观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用健康的、高尚的情趣去陶冶受众。胡乔木同志曾说过:“报纸应该只有一种责任,就是把群众的兴趣、把群众的积极性,把群众的精神引导到一个比较更适合群众自己利益的方向去。”他又说:“报纸应该找到一种方法,除了要适应读者兴味外,还要培养读者的兴味。”这里提出了如何培养受众“共同兴趣”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是相当复杂的,随着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理论上去不断探讨、研究,而且还要在实践中反复探索,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但是有几点是可以明确下来的,我们要培养受众的共同兴趣,绝不能简单地用说理的方法,那种告诫受众“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说教,绝不可能达到培养受众兴趣的目的。我们只有用大量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新闻内容去吸引受众,让他们在接受新闻内容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新闻内含的思想观点,从而受到启发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另外,在对健康的、高尚的兴趣培养的同时,对不良的、庸俗的兴趣(或倾向)必须加以制止或批判,这样做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广西日报《花山》副刊在1985年4月、5月开展的“关于舞会的讨论”,一方面发表正确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让各种不同的意见得到较充分的表露。有的说,跳舞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的、高尚的兴趣;也有人说跳舞弊多于利。甚至有人提出已婚者不要跳舞,等等。这些文章的讨论,在广大读者中(包括会跳舞的和不会跳舞的)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孰是孰非?孰该提倡?孰该反对?读者从中是会得到启发并找到答案的。
引导、培养受众兴趣的目的是要提高受众的精神境界,激励受众的进取精神。许多实践证明,受众的兴趣只有与他们本身的事业和理想结合起来才能稳定、持久,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新闻工作者“应该把群众的兴趣,把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不断提高起来,提高到适应我们国家社会前进的轨道,把群众的兴趣引导到政治上、建设工作上去,使大家关心我们的建设工作。”(胡乔木语)
【原文出处】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01 p94~97
受众“共同兴趣”探微
篇9:电视受众心理面面观
电视受众心理面面观
受众是电视消费的`主体.受众心理的定位主要有三个层面:受众的主体性是一种人本的心理行为;受众的心理行为因其社会属性产生了变异;受众心理行为的高级形态表现为“审美”及美感升华.在此基础上,受众心理在中观的形态上表现为“求真、求知、求美”以及“参与”和“选择”.
作 者:戴剑平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期刊社,湖南,长沙,410100 刊 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4(3) 分类号:B849:C91 关键词:受众心理 人本 社会性 审美 中观篇10:报纸受众的可塑性
报纸受众的可塑性
媒体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争新闻时效性,也包括对潜在受众群的争夺.而报纸间对本已有限的受众群的.争夺,可以说较之各媒体间对受众群的争夺更为激烈.
作 者:余萍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刊 名:青年记者 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2 关键词:篇11: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受众培养
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受众培养
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它带来的不只是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精神上的冲击.启蒙思想家们利用当时的“大众传媒”--小说、散文、传记、戏剧、演说、诗歌等通俗的文学形式,传播自己的思想.
作 者:郭玮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刊 名:青年记者 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22 关键词:篇12:浅析电视广告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浅析电视广告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广告受众接受广告是有选择的,这对广告的有效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广告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体现在注意、理解、记忆三个环节.要增强广告的有效性,只有顺应公众在这三个方面的'选择性规律,加强对受众的心理引导,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
作 者:戴烽 刘奇伟 作者单位:戴烽(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江西,南昌,330027)刘奇伟(新干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江西,新干,331300)
刊 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6(4) 分类号:B842 关键词:选择性心理 注意 理解 记忆 有效性篇13:试析《直播台湾》的受众观
试析《直播台湾》的受众观
<直播台湾>是继<海峡西岸行>之后,两岸联手打造的'又一大型电视系列直播节目.节目策划、直播主题、内容编排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受众观.主要表现为凸显受众意识、满足接受期待、体现生命关怀、鼓励受众参与.
作 者:姚道武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中文系,安徽,六安,237012 刊 名:东南传播 英文刊名: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2 关键词:直播台湾 受众意识 接受期待 生命关怀 受众参与篇14: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手机媒体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尤其是视频业务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收视习惯。本文结合手机媒体和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详细分析了手机视频业务对受众收视习惯的影响,从而为现实的各种视频创作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手机视频;受众;收视习惯;影响研究
众所周知,手机视频主要是基于GPRS、EDGE、3G、Wifi等移动网络,通过手机媒体终端,提供影视、音乐、娱乐、体育、原创等各类音视频内容供用户点播、直播、下载的服务业务,它既包括能够在手机上播放的日常电视节目视频,同时也包括通过移动通讯网络点播或者收看的流媒体视频。由于手机终端的特殊性以及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视频业务无论是内容生产、内容消费、内容体验,还是外在的传播模式,都极大地改变了受众的收视习惯。受众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不仅关系到手机视频的内容定位和推广模式的制定,同时也涉及到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网络视频创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本文结合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收视习惯,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手机视频对受众收视习惯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从而为当前各种视频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手机终端和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分析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体的形式决定媒体的内容,媒体内容传播特点的变化又带来新的受众阅读习惯。”因此,对于当前手机视频受众收视习惯的分析与了解必须从手机媒体终端和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两个方面入手。
1.手机终端的信息传播特点分析
首先,手机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便携性和移动性。它经常被称为随身携带的“口袋”终端,无论我们位于什么地方都可以将其随身携带,自由收看,尤其在当前手机媒体快速普及的情况下,它几乎成为我们身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电视、网络媒体固定状态下消费新闻、接受视频节目、读报的特点,使手机成为一种“移动着的电视”或者“视频传播终端”。
其次,信息传播的私密性也是手机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手机往往被誉为“带着体温的媒体”,是一种个人物品,其使用方式和使用特点一般都是由个人来决定的,除非用户愿意,否则其他人很难决定甚至了解用户在手机中从事的活动,因此,与社群式的电影媒体、家庭式的电视媒体以及具有综合性传播特点的网络媒体相比,手机具有强烈的私密性特征。
最后,手机媒体不可忽视的另一大特点是交互性,这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四大媒体单向性的信息传播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手机用户不仅可以收到信息,而且还可以将个人的意见或者视频作品反馈过去,参与投票,加入讨论,进行互动等,使传者和受着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人们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平等的媒体消费观念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交互性特点无疑是助推其快速普及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2.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分析
尽管如上文所说手机媒体也存在屏幕尺寸小、分辨率低等方面的局限性,但是据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手机电视业务的使用率为15.7%,手机音频业务的使用率为3.5%。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充分说明了手机视频的独特之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对于其独特性的分析不仅是对手机视频本质的认识,更是解开受众视频“阅读”习惯变化的一把钥匙。一般来说,手机视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视频内容比较短,大都以电影视频和原创性的视频短片为主。据调查显示:在手机视频用户所关注的内容中,电影作品以高达33.1%的比例位居第一,尤其是各种各样专门为手机拍摄的电影节目,非常适合手机播放,在针对性方面以及在时间、节奏的控制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成为用户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除此之外,综艺节目、体育节目以及新闻节目等等都有其特定的观众群体,关注度非常高,分别为25.6%、23.6%和21.7%。
其次,手机视频精准化的传播模式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所谓精准化,一方面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节目内容的设置和创作;另一方面是通过便利的`渠道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视频内容。由于手机媒体强大的互动功能和信息收索功能,观众不仅可以随时检索到自己喜欢的视频节目,而且还能够上传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甚至上传自己的视频短片等,从而在精准化传播方面逐渐成为手机视频的一项优势,而非口号。
再次,手机视频在风格特征上以轻松休闲为主。目前,手机视频用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9至29岁之间,约占全部用户的70.3%,本科、大专和高中学历的用户使用比较多,其比例分别为40.1%、25.5%、30.9%。这类年轻人群体追求时尚和个性,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关注度比较高,很运营商都针对这些年轻人设计了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上网等服务,因此,轻视休闲的视频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手机视频的即时性信息传播特征也非常明显,这一方面得益于手机媒体与互联网络之间的快速融合,尤其是手机3G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受用户需求的推动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根据手机视频的发展现状来看,时效性较高的晚会、重大体育赛事等节目的直播非常受欢迎,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即时新闻视频等也成为众多手机用户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手机视频的即时性特征也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最后,手机视频在镜头形式上以特写画面和明亮画面为主,这主要是受制于手机媒体较小的屏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画面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给观众,手机视频创作者往往会采用近景和特写镜头来代替深镜头和长镜头,通过明亮的视频光线设置避免手机本身颜色所带来的晦暗效果。比如中国联通与新华社联合创作的通过手机媒体播放的新华视讯,就是以近镜头为主,画面明亮,字号较大,在手机上的播放效果也比较好。
二、手机视频对受众收视习惯的影响分析
正如上文所说,随着手机媒体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体验手机视频业务,并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身的“阅读”习惯。
1.受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手机媒体的互动性、私有化特征以及为受众提供的定制化视频内容的服务模式,受众开始摆脱传统的完5168被动式的视频接受心理和行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强调主观意志的体现,比如有的喜欢影视剧,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热衷于体育或财经信息,有的则倾向于接受以记录现实为主的草根视频等等,体现了明显的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特征。
2.受众偶遇式的观看特点日益突出
所谓偶遇式的视频观看特点,是指观看视频不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人们很少会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有目的的观看特定的视频内容,而是通过手机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注意到视频的播放内容,至于接触到什么样的节目则完全处于随机的结果,出于收索过程中的偶然性遇见,目的性大大降低。
3.受众日益呈现出躁动的跳跃式的观看行为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视频内容的增加和选择能力的增强与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满意度并非一致,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带来不少的麻烦,不仅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收索节目,而且还经常会在诸多节目之间不停的跳动,在同一节目上稳定停留的兴趣和时间越来越短,节目品牌的忠诚度大大降低,受众口味和收视偏好的迅速变化体现出一种躁动心理。
4.受众的参与行为变得更加明显
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交互式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受众在视频观看过程中的参与行为变得更加明显,收视心理分享化的趋势也日益突出。他们不再是纯粹的第三者式的观赏,而是希望在多种层面上进行参与,既包括对视频的评论,同时也包括互动与直接式的参与等,具有强烈的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
5.受众对于手机视频的时间要求比较高
首先,手机媒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100%的有效达到率将信息传递给观众,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新闻作品、财经信息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过时的信息很难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其次,在海量的视频作品面前,受众往往会倾向于接受最新的内容,无论是电影、电视作品,还是具有现实特点的草根视频都是如此,因此,对于作品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
总体来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手机视频的快速普及,其创作、传播与消费都进入了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受众的收视习惯与过去有较大的差别,不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需求,而且偶遇式和跳跃式的收看行为也日益突出,这对手机视频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注重视频内容的多样性与针对性,同时也要提升视频作品在短时间内对观众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奠定手机视频在诸多业务中的突出地位。
参考文献:
[1]周忠成,《“微时代”手机视频的融合与创新》,中国电视,第3期.
[2]肖立慧,《手机电视方兴未艾》,中国传媒科技,第8期.
[3]李晓菲,《“长尾”有多长,手机电视能走多远》,传媒,第2期.
篇15:中国电视剧的受众程度论文
大数据时代,一些视频网站已经抢先认识到收集海量用户点播数据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制作出符合用户预期的产品。近期播放的美国电视剧《纸牌屋》就是大数据营销的产物,制作方视频网站Netflix将海量用户的行为、喜好转化成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该剧从题材、到导演到主演的选择,背后均是大数据的'支持。《纸牌屋》取得空前成功,制作方视频网站Netflix的股价也一路高歌猛进。而国内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也是一家视频网站,搜狐视频通过对自身网站大数据的分析,特为宅男宅女推出情景喜剧《属丝男士》。
大数据的本质也就是了解用户需求,以便准确定位。精准的定位对一部电视剧来说至关重要,对一部电视情景喜剧来说也是如此。遗憾的是,率先尝试大数据应用于影视剧创作的均是视频网站,视频网站先天的优势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提示电视情景喜剧的制作方们,在规划产品时,与视频网站深度合作,利用它们的数据资源打造适合市场的产品,同时把这些视频网站作为播放平台之一,是否是一条有效地途径?作为制片方,应该保持一颗独立思考的头脑,拍摄作品不能凭借一人的喜好。如若不能与视频网站合作,做作坊则应该在准备开拍作品之前,进行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调研的主题可以是制片方自身,也可以与第三方专业的机构合作。调研的对象包括目标受众、同类型的情景喜剧。这样做到知己知彼,在市场上取胜的几率也就更大了。
有了前期调研的数据,制片方则可以根据反馈的情况调整剧本内容、拍摄风格,寻找与受众契合的广告品牌。精准的市场定位带来的是受众的准确锁定,那么拍摄的剧作更容易引起共鸣,也就更容易取得收视上的提升。同时,符合调性的广告商也倾向于在这样的情景喜剧中植入广告。甚至,一旦剧作取得市场轰动,品牌知名度提升,那么衍生品设计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要打造精品,中国的电视情景喜剧相对于发展成熟的美国电视情景喜剧来说,制作费用相当低廉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低廉的制作费用导致剧作最终的质量不佳,无论是剧本还是拍摄画面。制作的先天缺陷导致受众的逃离,版权无法卖出高价,广告商无心加入。品牌没有树立,衍生品更无从谈起。盈利低或者负盈利接着导致低成本的投入,如此恶性循环。我们很难看到炫丽的特技出现在电视情景喜剧中,或许是成本因素,也或许是制作方没有跳出传统电视情景喜剧的条条框框。《龙门镖局》在剧中加入了街机游戏的元素,武打场面还运用了特技,使得观赏性迅速提升。
除了制作费用之外,对于情景喜剧本身来说,最核心的竞争要素就是剧本。如果剧本不创新,那么剧作就不可能创新。没有自己想法的编剧的作品只能是不断地借鉴市场上的其它作品,这对电视情景喜剧的同质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的剧本创作团队实行的是流水化作业,大家分工明确,协作完成。效率高,且质量上乘。而我国的情景喜剧的编剧多是一人操刀,包括知名编剧宁财神所参与的作品也是这样。一人编剧的风险较大,对编剧个人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我国的编剧水准参差不齐,差别巨大。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名的编剧无法支撑庞大的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市场。编剧的培养是电视情景喜剧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输送人才的高校中编剧专业非常少,原因之一可能是编剧在剧作中的地位和待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结语
精品打造出来之后,版权是可售卖的重要资源,但国内的很多情景喜剧制作方并没有将宝贵的版权资源充分的开发利用。一旦市场反响热烈,剧作知名度打响,衍生品开发便可纳入日程。衍生品的开发需要与剧作品牌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要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这样,情景喜剧的盈利能力会大幅提升。
★ 广告创意论文
★ 广告创意论文范文
【受众分析范文(合集15篇)】相关文章:
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对策分析论文2023-03-08
从听众角度谈广播播音主持技巧论文2022-09-17
广告创业计划书2023-08-08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播音主持技巧论文2023-11-17
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内容转型论文2023-11-25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分析论文2023-10-12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2022-08-24
言语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2022-10-05
农业科技传播中新媒介的应用论文2022-05-25
栏目策划书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