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渗漏的预防及护理

时间:2022-09-05 08:12:2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渗漏的预防及护理(推荐7篇)由网友“西凉河葛三叔”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渗漏的预防及护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渗漏的预防及护理

篇1: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渗漏的预防及护理

静注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休克、急性肾衰竭等多种重症疾病的常用方法。持续静脉滴注多巴胺能扩张患儿血管,改善微循环。而新生儿使用此药物时在无明显渗漏的情况下,对局部静脉及其周围组织也有病理损害作用[1]。在临床中长时间维持使用时,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出现反射性痉挛、收缩,静脉穿刺局部出现皮肤苍白、发红,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2]。同时,由于临床中多种原因可引起新生儿多巴胺输液渗漏。因此,预防多巴胺的渗漏及渗漏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其渗漏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输液渗漏的原因及分析

1.1新生儿因素(1)新生儿皮肤薄嫩,血管壁薄、脆性大,收缩与舒张功能差,通透性高,输液时易发生渗漏;(2)患儿躁动、哭泣等情况导致静脉留置针移位、滑脱等损伤血管引起渗漏。

1.2药物因素多巴胺属于肾上腺素类药物,pH值为3.0~4.5,可引起血管内膜严重组织学改变,对血管刺激性大。

1.3技术因素(1)护士经验不足,选择血管不当;(2)新生儿血管纤细,穿刺难度大,穿刺过程中多次试探,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或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静脉太少,且斜面向上,输液时压力改变致管壁损伤而渗漏;(3)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拔针不当均可加大渗漏的可能性;(4)对药物认识不够。

2预防性护理

2.1技术改进(1)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前做好评估;(2)选择粗大通畅血管,尽量避免选择头皮静脉,防止渗漏后影响患儿美观,且头皮静脉渗漏后恢复较慢;(3)合理使用静脉,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对静脉进行科学管理,必要时使用PICC,确保输液安全;(4)拔针时需快速拔针,在针尖部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的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近心端,一般为5~10min,切忌在按压处移动棉签,按压的力度要适中,以免药液从穿刺点向深部组织渗漏[3];(5)加强药物学习,掌握药物的用法及渗漏后的处理措施。

2.2输液管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后妥善固定,输液期间尽量保持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避免患儿因哭闹、出汗等原因造成输液渗漏;加强巡视,特别是对多巴胺敏感的患儿,应重点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2.3安全用药使用多巴胺时应遵医嘱使用微量泵严格控制滴速;对需要持续静脉滴注多巴胺的新生儿,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4h将多巴胺液体与另一通道不含多巴胺的液体交换静脉滴注。若患儿对多巴胺敏感,可缩短间隔时间。

3治疗性护理

(1) 患儿针眼周围或沿血管走向皮肤发白,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必要时给予局部湿热敷,促进药物吸收,温度不应超过50℃。(2)患儿局部皮肤出现发红伴肿胀,应立即停止输液,挤压穿刺点,尽量将输注液体外排,给予5~10mg酚妥拉明稀释液局部按摩湿敷,外用保鲜膜覆盖,每2h更换1次,如用50%硫酸镁行局部湿热敷,效果更佳。(3)若局部皮肤出现灰白色,根据范围大小,给予不同的处理。若灰白色面积较小,给予局部挤压外排后立即用酚妥拉明稀释液按摩至颜色变浅甚至消失,后以水凝胶敷料覆盖保护皮肤,防止皮肤破损。若面积较大,应立即给予生理盐水+酚妥拉明5mg局部进行封闭,对范围较大者可加大剂量或每3~6h局部浸润注射1次,避免局部皮肤受压,直至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为止,封闭最迟不得超过12h[4]。(4)皮肤由灰白色变为黑褐色,说明局部已坏死,应保持皮肤坏死表面干燥,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给予美宝烧伤膏或喜辽妥软膏每日外涂,需长期换药,约1个月左右可愈合[4]。(5) 其他治疗 新鲜萝卜、马铃薯切成2㎜薄片敷在渗漏部位,保鲜膜覆盖,消除水肿和防止组织坏死有很好效果[5]。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新生儿静脉滴注多巴胺发生皮肤损害的护理.社会医学杂志,,18(5):26.

2陈爱花.多巴胺静脉滴注至皮肤坏死1例.温州医学院学报,,30(3):187-189.

3陈巧.65例新生儿静脉使用多巴胺的护理体会.现代医院,,11(1):15-16.

4黎洁.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渗漏的护理.中国保健,,5:84-84.

5詹琳清.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渗出性组织损伤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1(10B):4-5.

篇2:两类新生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一、 肠道内感染性腹泻宝宝的预防与护理

肠道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宝宝,因奶具不洁而导致病从口入,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如人类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等。此病情最常发生在医院育婴室,病菌经过妈妈产道时传给新生宝宝,然后由医护人员的手将细菌扩散开去。

肠道内感染性腹泻潜伏期短,发作快,症状重,常常威胁宝宝生命!患此类腹泻的宝宝多有伴呕吐及发烧(体温可达39℃~40℃)、面色发灰、哭声低弱、精神萎靡、体重锐减、尿少等,作为妈妈分辨此类腹泻的最明显标志是:宝宝腹泻时会排出呈黄绿色水样便便,有击拍声,向外溅射,且腥气奇臭,一天大便次数多达 10次左右,并极容易出现脱水症状。

肠道内感染性腹泻由于发作快,病症严重,对于新生宝宝的健康甚至生命,都会造成相当大的威胁,所以要想避免这种危害,爸爸妈妈的关键就在于正确预防。

1、母乳喂养

不洁净的人工喂养是造成肠道内感染性腹泻的最大原因。所以,我们首先提倡母乳喂养,不但能帮助宝宝远离腹泻隐患,还能增强宝宝对各种病菌的抵抗力。但需注意的,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喂奶前同样也要先清洗乳房,一般用温水洗净即可。

2、严格消毒

如果实在缺乏母乳喂养的条件,那就只能严格控制病菌可能接触宝宝的机会了。牛奶和奶具,还有宝宝使用的衣物等,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必须严格消毒,如煮沸消毒,或用诸如“滴露”等消毒清洗液都是不错的办法。如果条件许可,可用专为宝宝喂养用具和衣物设计的消毒清洗液来分类消毒。对于家中任何可能接触到宝宝的人,包括爸妈、家人及护理小孩的护士、阿姨等,都必须非常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当自己身体不适时,更要远离宝宝。

3、就医指征

一旦发现宝宝患此类腹泻,必须在第一时间送医院接受治疗。在未送医院前,可先少量多次为宝宝补充煮沸过的糖盐水,防止脱水。

4、紧急调配“糖盐水”

“糖盐水”的配制方法为:饮用水500毫升,加入白糖10克、食盐1.75克,煮沸待温热后服用。腹泻严重的宝宝应在头4小时服完20~40毫升/公斤体重,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资料

二、生理性腹泻宝宝的预防与护理

生理性腹泻又称为非感染性腹泻,可以说是新生宝宝最常见的腹泻了,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容易发生生理性腹泻的`宝宝往往体形较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这样的宝宝到添加辅食后,大便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另外,你们的宝宝才三个月,每天大便3-5次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不知你们的宝宝是否是用母乳喂养,喂母乳的宝宝大便次数是比喂牛奶的宝宝要多,不少喂牛奶的宝宝这时可能每天只排1-2次大便了,而喂母乳的宝宝每天大便次数可能多达四五次,且质地较软。

生理性腹泻一般均为轻度腹泻,症状表现与肠道内感染性腹泻基本相同。但因为此腹泻多由喂养不当引起,所以宝宝会有明显的抵制进食情绪,并在进食时出现溢乳或呕吐现象。相比其他两者,腹泻宝宝的精神较好,一般也无明显发热现象。这类腹泻危险性也远较其他二者为低,一般在去除病因后即可自愈。其预防与护理同样可作为其他两种感染性腹泻的有效补充。

1、单一喂养

注意宝宝饮食的单一与稳定性。有条件自然推荐母乳喂养,如果宝宝喝配方奶,应让宝宝喝固定的品牌,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宝宝不适应。如必须为宝宝选择另一种品牌的奶粉,则要注意换奶粉过程中宝宝是否有不适的肠胃反应,若有不适情形,应立即停止更换。

2、中性温度

宝宝小肚子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腹泻。具体来说,一个出生24小时的足月新生宝宝,最适合的环境温度为31℃~34℃;而体重小的未成熟宝宝,要求温度相对较高,为33℃~35℃。出生4~7天后的足月宝宝需要的中性温度为31℃~32℃,而未成熟宝宝需要的中性温度则为 32℃~34℃。新生宝宝所在房间的温度最低限度也要维持25℃以上。

3、 稀释进食

无论是母乳还是其他奶类喂养,当宝宝发生腹泻时,均可用煮沸过的糖盐水掺入适当稀释奶质后再行喂养。一般多采取奶和糖盐水1∶1的比例,并适当增加喂奶次数。这样既有利于补充宝宝流失营养与水分,又可避免加重宝宝腹泻程度。

4、 营养米粉

给宝宝服用营养米粉治疗腹泻,既方便又奇效。因为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水盐的吸收。但要注意米粉熬得不要太稠也不要过稀。饮用的次数和用量要与腹泻的次数成正比。腹泻好转后,仍需坚持饮用两三天米粉,补充体内损耗的水分和营养,使腹泻彻底痊愈。

5、 臀部护理

无论新生宝宝患上何类腹泻,都必须随时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便后要记得冲洗臀部,洗后在 周围和臀部涂上护臀霜、植物油或鞣酸软膏以防尿布疹的发生。使用布尿布的宝宝,尿布洗净后也应煮沸消毒。

篇3:基础护理知识: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药物从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思想上麻痹,技术上不娴熟,病房巡视的忽略和有关药理知识的缺乏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影响给药,甚至引起组织损伤而加重病人的痛苦。护理人员要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机理。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同道们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和尝试,本文对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报告如下。

1 渗漏性损伤的因素

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1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引起渗漏性损伤的常见药物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阳离子溶液,如氧化钙、葡萄糖酸钙;高

渗液,如50%葡萄糖,20%甘露醇;抗肿瘤药物,如氨甲喋呤等,其发生率为:血管收缩药占20%,阳离子溶液占40%,高渗液占35%,抗肿瘤药占5%。

1.2 机械因素 机械性损伤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特别是患儿易动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由于病人长期输入,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等处穿刺所致。

1.3 机体与外环境因素 病人本身血小板数量多,静脉注射部位弯曲,血管充盈度差,病人不合作,尤其患儿头皮静脉比较浅,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由于头皮静脉成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此静脉直不易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

2 静脉外渗的预防

2.1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经常观察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患者,更要经常观察输液情况。输液外渗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合理使用静脉,有计划地选择静脉,保护静脉不受损伤。原则上:从小静脉到大静脉,从肢体远端到肢体近端静脉。各条静脉交替使用,使受损的血管有足够的修复时间,一般选择弹性较好、部位适当、较直的静脉有利于穿刺。进针要充分,中途要抽回血,证明针头确实完全在血管内,再将针头固定妥当。

2.2 正确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浓度 静脉应用强烈刺激药物应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及输液速度,如碳酸氢钠给药浓度成人一般选用5%,而新生儿应用浓度即1.25%等渗碳酸氢钠,静滴氯化钾浓度一般为0.3%以下,输液速度每分钟30滴左右,静滴钙剂除严格控制滴速外,还要经常更换输液血管,输液量多时,应先输钙剂组,有把握将药物注入在血管内以防药物外渗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坏死。

3 静脉外渗的处理

3.1 减少静脉外渗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我们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

3.2 热敷 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化疗药物外渗治疗,如肾上腺素、阿拉明、葡萄糖酸钙、甘露 醇等外渗治疗均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也有学者认为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如超过24h多不能恢复,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不能采用热敷。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奏效,如果不加思考地只要是药物外渗就给病人热敷,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3.3 冷敷 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如化疗药物外渗用20%~40%碳酸氢钠冷敷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3.4 中药湿敷 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的药物如氯化钾、红霉素、10%葡萄糖酸钙等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而引起的炎症症状,采取中药湿敷取得较好的效果,减轻病人的痛苦。

综上所述,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诸多因素中主要的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积极消除危险因素,如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避免机械性损伤,根据不同药物掌握好其浓度和静注速度,加强护理观察,尽量避免药物外漏,对已发生渗漏损伤者,应及时根据药物理化性质,渗漏损伤程度及个体差异,适当选择热敷、冷敷、药敷或拮抗剂注射等处理,若能早期治疗完全可以避免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给病人减少痛苦。

篇4:老年病人发生静脉输注反应的RCA分析论文

老年病人发生静脉输注反应的RCA分析论文

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工具,是指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系统中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正,是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1].其不仅关注问题的表征,更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处理过程。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适量的无菌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护理操作技能。本次研究针对发生静脉输注反应的老年病人采用RCA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取得显着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月-1月54例发生静脉输注反应的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疾病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胃炎等慢性疾病,其中实施前男19例,女8例,年龄68岁~93岁(74.2岁±6.9岁)。实施后男20例,女7例,年龄60岁~89岁(72.3岁±5.6岁)。病人静脉输注反应包括输液肿胀、渗血、渗液、畏冷、寒战、面色苍白、发热等症状,输液安全隐患有液体输注过快、输液时间顺序错误、输液袋放置不合理、液体输注过慢、家属自行调节滴速、护士未掌握药物使用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均未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

1.2方法

1.2.1组建

RCA团队RCA团队由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RCA基本经验与理论知识,就病人年龄、性别、疾病、反应症状、生命体征、反应前输注液体、反应时输注液体、处理措施和缓解情况进行剖析,特邀本院感染疾病科、药学部、检验科等相关科室人员讨论分析静脉输注流程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意见。

1.2.2分析静脉输注反应发生的原因

依照配制药液、静脉输注操作、标本的检验等操作流程进行剖析,分析流程和管理可能存在的不足,查找根本原因。

静脉输注的教育培训存在缺陷:缺乏静脉输注的风险管理意识,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药物配制后放置过久等;静脉输注的操作流程不够完善:未能按照顺序放置输液袋,导致输液时间顺序出现错误等;静脉输注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1.2.3制定改进措施

完善静脉输注的相关护理流程与制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输液技术,选择适宜的输液器具;制订高危药物的使用流程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静脉输注反应的风险管理培训;加强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与责任制。

1.2.4效果评定

记录RCA实施前(201月-12月)与实施后(1月-201月)病人发生静脉输注反应情况。对未发生输液反应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病人实施RCA前后满意度进行分析。

1.2.5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注意相关药物的配伍方法及使用方法

大多数药液需溶解稀释后方可进行静脉输入,因此需关注配置后药液的pH值、浓度、相容性等,因中药注射剂所含成分复杂,多为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以胶体形式存在于注射剂中,若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因盐析作用,将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2].本科室老年病人机体耐受力低,药物排泄速度慢,多病共存、机体脏器贮备功能低下,医生多选择性质较柔和的中药注射液,稀释液多选择生理盐水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

3.2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

熟悉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认真核对医嘱,存在疑问时,及时与医生核实,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病情需要安排用药先后顺序。在配药时护士按照药物的性质,采取抽取部分先行稀释、再加入的方法进行配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药、输液,确保静脉输注的安全。

3.3加强输液安全的管理

3.3.1输液器具的选择

实施RCA后,科室针对中药注射剂输液时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有效截留输液微粒并将其滤出,而普通输液器莫菲氏管采用纤维素滤膜,不能进行精确的孔径分级,当输液中颗粒聚集超过一定量时,纤维滤膜会自行脱落,故精密过滤输液器能降低和减少因中药微粒造成的临床输液反应[3],保证病人输液安全。

3.3.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做好输液环境的清洁,每日消毒治疗室台面,定期监测治疗室、病房的细菌浓度、消毒液的'监控,加强手卫生消毒。做好病房的卫生,常开窗通风,做好隔离措施。

3.4根本原因分析法有利于发现系统中的缺陷

RCA分析过程中,分析者着眼于对静脉输注的质量及过程,易发现静脉输注流程中的缺陷与风险,从而使静脉输注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得到完善,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4].针对我科室出现的静脉输注反应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有助于降低静脉输注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病人的静脉输注反应明显降低(实施前为2 2.2%,实施后为3.7%)(P<0.05),这与韩秋丽等[5]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RCA对消除医疗安全隐患,防范医疗差错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5根本分析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科室护理质量控制静脉输注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老年病人发生静脉输注反应的根本原因,并优化相关护理制度与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病人满意度为92.6%,明显高于RCA实施前(70.4%)(P<0.05)。

这与储小红等[6]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说明定期开展静脉输注反应风险管理的培训,加强静脉输注护理安全教育。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病人的静脉输注反应,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提高病人满意度,预防静脉输注反应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彩霞,郑芹,叶志霞,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静脉输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11(1):141-142.

篇5:新生儿感冒吐奶的预防护理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很多的人都会选择去上班的,留下爷爷奶奶在家里面照顾孩子的,这样的话会使得自己的孩子得不到更好的照顾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新生儿感冒吐奶的预防护理。

1、注意休息

宝宝年龄越小,越需休息及护理,待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活动,以免因病灶未能清除而复发。有发热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以减少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

2、合理饮食

感冒发热的宝宝很容易出现食欲减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强求宝宝进食,将导致宝宝胃肠负担重,对身体和疾病恢复均有害。每次吃的食物量可少些,吃的次数可多些,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果汁,如新鲜橙汁等。发热消退和消化能力较好的宝宝饮食可稠一些。随着宝宝病情的好转,一般1周左右可逐渐恢复到平日饮食。

3、环境适宜

保持宝宝的房间空气流通。对发热的宝宝,新鲜的空气有助皮肤有效出汗而降低体温。应避免直接对着宝宝吹风,而导致宝宝皮肤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为宝宝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不大声说话,尽可能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可以让宝宝躺在床上,给宝宝轻声讲故事或听音乐,帮助宝宝放松,会起到促进疾病康复的效果。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一下新生儿感冒吐奶的预防护理,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的话,护理是很重要的。

篇6: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1.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4.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做好病人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病人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病人的痛苦。

3.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篇7:基础护理知识: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预防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 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3 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 1次,每次20min。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4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5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

6 加强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再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7 穿刺前应详细询问四肢外伤史,避免选择患肢置静脉留置针。

基础护理知识:输液巧施“四统一”

静脉输液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浅谈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论文

护士专科培训总结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版

肝癌患者护理体会

护士考试指导——肝损伤的急救护理

护理进修手术室自我鉴定

基础护理知识:静滴硝普钠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渗漏的预防及护理
《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渗漏的预防及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渗漏的预防及护理(推荐7篇)】相关文章: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2022-05-08

护理论文题目2023-07-03

进修护士的自我鉴定2024-01-21

医院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2022-11-06

基础护理知识:时间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2023-05-18

半身不遂的护理措施2024-04-02

基础护理: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2022-07-26

急救论文范文2022-07-25

基础护理知识:严重烧伤患者的排痰护理2023-12-09

医院护理部员工工作计划2022-05-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