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不白”为你分享9篇“他们的故乡在远方(网友来稿)”,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他们的故乡在远方(网友来稿)
他们的故乡在远方(网友来稿)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哲学家说,生命的本质其实就是心灵无始无终的漂泊。对唐代诗人而言,这种漂泊具有更丰富的形而下的意义。鸟倦归巢,叶落归根。浪迹天涯的游子,即使走遍千山万水,也总忘不了故园亲情;宦海沉浮的官员,即使做到白衣卿相,也总忘不了父老乡亲;南征北战的士兵,即使杀得昏天暗地,也总忘不了儿女妻室……乡愁是一根长长的丝线,连接着大地和蓝天,背井离乡的人们就像那漂泊云天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也飞不出故乡的怀抱。在气象万千、烂若星河的唐诗里面,思乡诗作占有显而易见的比例,大致说来,有以下三类:
(一)迁客怀乡之作。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文人游学四方,谋取功名或遭谗被贬,流放蛮荒,往往容易生出功名不遂,人生无常之感,而这种感情一旦和思乡之情交织起来,就是形成一种双重的忧伤。唐代诗人常常把这种愁绪诉诸笔端。初唐诗人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即为典型例子。“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诗歌描写的是江南早春明丽鲜艳的景色。海日东升,云霞灿烂,天地为之生辉,心胸为之开阔;梅花绽放,柳叶翩翩,春意因之明媚,心情因之欢快。惠风和畅,天朗气清,黄鸟欢飞,浮苹转绿。如此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理当引发诗人的勃勃兴致,可是,诗歌首联“偏惊”,尾联哀伤,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此时诗人已经宦游近二十年,仍在江阴县做一个小官,其郁郁不得志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一种心境下,即使“东方风来满眼春”,也只能更加引起诗人对中原故土春色的思念。乐景衬哀情,江南美景更反衬出诗人对故园乡土的思慕之情。江南春色再美也不属于诗人,诗人的故乡远在千里迢迢的中原啊!
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则把迁客的忧愤表现得更加苍凉。“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歌写诗人与朋友同游黄鹤楼听笛声悠悠之事,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贾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U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以“附逆”之罪流放夜郎,诗人引贾谊为同调,抒无辜受害的千古愤懑。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西望长安”表明诗人关心国运,眷恋朝廷。然而,长安远在天涯,万里迢迢,留给诗人的只能是望而不见,远而不及的惆怅和落寞。一曲《梅花落》,笛声悠悠,情调凄凄,诗人仿佛觉得五日的江城寒风瑟瑟,梅花满天。“西望”的动作和“苍凉”的想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之苦。
(二)游子思乡之作。书剑飘零,游山玩水,是唐代文人的一项重要生活内容,很多大诗人都有过这种经历。畅游天下,固然可以快意人生,但是思乡阴霾也时时袭涌心头。盛唐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是这种思乡哀愁的淡淡体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去?归雁洛阳边。”诗题中的“北固山”,在今江苏丹徒县北长江沿岸,而作者的家乡在洛阳,他旅行到此,时值残夜,观景而思乡,情富于景中。山路迢迢,绿水悠悠,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残夜还未消退,红日民经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显然,这是一个晴明开阔、春意萌动的世界。一群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引起了诗人的联想: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全篇在明朗欢快的景色中涂抹了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堪称游子思乡的经典。相比之下,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所传达的羁旅愁绪就很是凄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日暮时分,江水蒙蒙,该是众鸟投林,牛羊下山的时刻了,诗人却孤舟独泊,满怀愁绪。旷野苍茫,远处的天空似乎比树梢还要低;江水清澈,水中的明月似乎只它与人亲近。寥寥数语,真切自然,读来凄婉动人。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纷至沓来,涌出上诗人心头,融化在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写出了战乱忧患中的乡思离愁:“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歌先描绘一幅边塞秋天的荒凉图景:白天,戍鼓阵阵,战事频仍,道路为之阻隔;孤雁哀鸣,秋风瑟瑟,天空因之寂寥。夜晚,白露为霜,令人顿生寒意;明月孤悬,叫人倍感冷清。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戍鼓、孤雁、秋霜、冷月,这些凄清冷寂的意象无一不传达出一种悲凉感伤的氛围。正是在这样一种感时伤乱的氛围中,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兄弟:骨肉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干戈未止,音书断绝。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急不安,后面四句诗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杜甫的乡思可以说是唐代思乡诗中最沉重、最凄惨的,因为它融合了诗人颠沛流离的艰辛,国难家忧的苦痛和骨肉离散的焦急,梁启超说杜甫是“情圣”看来一点也不为过啊!
(三)征人望乡之作。外有征夫,内有思妇,征夫思妇,相思无限,演泽出一曲曲凄楚、哀怨、动人肺腑的人生悲歌。最有名的作品当推中唐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歌前两句写景,勾画出了典型的边塞苦寒景象。登绝塞之孤城,对清冷之月色,望烽火之高台,沙明疑雪,月寒讶霜,正是塞外特有的荒凉、凄清之景。第三句绘声,笛声吹奏,其音凄绝。结句抒情,以一“尽”字渲染,益见征人归思之浓。全诗绘声绘色,情景相生,化悲壮之声为哀怨之音,写尽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和征人思乡相对应的就是少妇怀人。唐代王昌龄的《闺怨》比较有名。“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歌写一位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蛰藏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房,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全诗以一个细节传达了少妇痛彻心肺的悔恨奥丧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唐诗中这类征人思妇乡思之作,往往还带有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和意思。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很能说明问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捣衣”指思妇为征夫赶制寒衣。千家万户,夜以继日,匆忙捣衣;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含情。皓月清辉,瑟瑟秋风,写尽了征夫思妇的思念之苦。结尾两句直抒胸臆,点明黎民百姓向往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则把这种反战情绪表现得格外动人。“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在一场激烈悲壮的战斗之后,丈夫不幸战死,而不知情的妻子梦中仍然出现已成白骨丈夫的身影,“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有惊心动魄的悲剧效果。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967@yahoo.com.cn)
作者邮箱: xccwxx1967@yahoo.com.cn
篇2:故乡在远方作文
在朦胧的记忆中,故乡是一间土房,是一方沙滩,是一片天空,可是最吸引我的,却是那条小溪……
那时,我和小姨常在沙滩上嬉戏。站在桥头,看着桥下的水波,我忍不住也要摸摸它。故乡的水真凉啊,摸一摸感到凉丝丝的;故乡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到水里的鱼虾;故乡的水真美啊,水面上映出五彩缤纷的影儿。划着船从水面飘过,一抬头,便看见那几栋土屋,伴着河边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杨柳把长长的头发散下来,一两根长的在水面上不时地点一下头;在微风的吹拂下,他们又翩翩起舞。我们把脚荡在水里,望着离岸越来越远,感到十分快乐。
故乡的水不太深,可以在里面游泳。我们追逐嬉戏着,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脚步。我们在水中捉螃蟹,追小鱼,还比赛潜水。有一次,我想在水里打个滚,结果却喝了好几口水。看见我这狼狈样,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我很难为情,都快哭出来了,小姨连忙哄我,说我胜。我一直以为我自己获胜的,其实是小姨让着我。玩累了,游渴了,躺在沙滩上,望着天边的红霞,望着小河上被红霞染出的道道花纹,不经意间,我和小姨穿的白上衣也成了花上衣,大自然的染色工是多么奇妙啊!回头看,几户人家已经在门前摆好了饭菜。欢声笑语洋溢在整个村庄。来去的飞鸟与向晚的微风陪伴着他们,构成一幅和谐的风景画。
离开故乡已有几年了。如今,再回故乡时,依旧是那几栋土屋,依旧是那条小溪,依旧是那几株杨柳。而那时的笑声却永远回荡在耳边。它,像一只飞鸟,在人生那绚烂多彩、天真纯洁的天空中划过一个欢乐的童年篇章……
篇3:故乡在远方作文
我离开故土,终日为寻找栖身之处而奔波——题记
成形的我迫不及待地想感觉这美好的世界,于是我破壳而出。从此世界上多了我这只小小鸟。
出世不久,妈妈就告诉我:“宝贝,对于这个世界要小心哦。”我似懂非懂的叫着:“要小心,要小心。”妈妈叼着我,带我参观眼前的这个小小世界。我兴奋地对妈妈喊:“妈妈,妈妈,我们的家好漂亮啊!”而妈妈却叹了一口气,说:“宝贝……其实这里并不是我们的家,听你外婆说我们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草木繁阴的好地方,怎么能和这里的乌烟瘴气相提并论。”妈妈停在一颗树上休息,“这块土地马上呀容不下我们了。”“为什么,为什么呢?”我叽叽喳喳地叫着。妈妈抚摸着我的羽毛说:“那些高智商的人类夭折这片土地上建造他们的家园。曾经属于我们的美好故乡,现在说不定也变成了他们的乐园。”说完,又叼起我向远处飞去。
“咚咚咚,咚咚咚”妈妈带着我穿过树林,带着我来到一个风尘仆仆的地方,把我放在一块青石板上,“看看,这里很脏很乱是吧,但是我和你爸爸原来就生活在这里。就在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块绿地,可是如今……”挖土机向我们驶来,妈妈叼起我就往回飞。
回到家,妈妈低沉的对我说:“宝贝丫,不久后,这里也会变得像刚才那里一样,灰尘弥漫,噪音四起,我们不得不又要搬家了。”
就这样,我的一生都像妈妈说的那样不停的换环境生活,一直都在奔波。请问人类你们口口声声说保护我们,可是……
篇4:故乡在远方作文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故乡?”让我体会到了作者带着微微迷茫的感伤,对于故乡不同的情感体悟,对故乡的理解与探求。
文中作者一共描写了自己经历过的.四个地方。首先是祖籍广东新会。广东新会树林繁密,鸟声阵阵,婉转动听,使我仿佛亲身体会到了那里令人向往的美。接着描写的是外婆家——江南小镇洛舍。那儿流水清澈见底,有着幢幢瓦房,作者在那个地方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然后是出生地——杭州。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水光潋滟,烟雨迷蒙。仿佛眼前被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又同时感受到了杭州的柔美和平淡,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最后到了北大荒的冰雪之地——小兴安岭。作者在那度过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在那她感受到了冰天雪地火焰带给她的温暖。
四个地方每一个都很美,都给作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在作者描写的这四个“故乡”中,在之前我觉得只有北大荒是她的故乡。在这个地方,作者体会到了什么是故乡和故乡带给她的感觉。在之后我明白了作者在19岁时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杭州去到了北大荒,她在北大荒也找到了归宿,但是她并没有在那里扎根,并没有停下她前进的脚步,而是选择了继续浪迹天涯,去追求她所谓心里的那种远方。
“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在我心中,其实属于作者的故乡并不是广东新会、江南小镇、杭州,也不是北大荒,而是她真正所去追求的那种放飞心灵,安放灵魂,满足内心精神世界的故乡——远方!
篇5: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的故乡在远方_650字
思绪穿过无数坐山,跨国无数条河,我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而又偏远,贫瘠的小山村。
走在熟悉的土地;我热爱的土地;埋葬着我祖辈的土地;祖辈们挥洒血和汗的土地,我找回了那一份牵挂;找回了那一份童真;找回了那一份朴实。这片土地我太熟悉了,我曾在这里哭过,泪过,笑过,跳过,她聆听了我来到这世上的第一声啼哭,她见证了我第一次走路,她接受了我所流的第一滴血,于是我无论在何时何地,我都能听见她深深地呼唤,哪怕是天涯海角,哪怕是海枯石烂,哪怕是斗转星移,我爱她,爱她给予了我第一粒米饭,爱她给予了我第一次玩闹的空间,爱她给予了我第一次,太多的'第一次,是我深深地爱着她的一切,哪怕是再贫瘠,也如此。
爬山熟悉的小山,她虽没有泰山的雄伟,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峨眉山的俊秀,但他见证了我的成长,从儿时的我随长辈到山上砍树被毛毛虫蛰得浑身发痒,再到与伙伴在林子里爬树,再到如今我独身一人欣赏日薄西山的美景,都是她给予了场所。
抚摸着熟悉的一切,我醉了,最在了这片土地上,土地里仿佛有什么随着我的心在跳动,不,是我的心随着他在跳动,哦,我明白了,那是思念。夕阳余晖均匀的洒遍我的全身,暖暖的,太舒服了,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囚笼似的房屋,只有一片宁静,只有无限的自由,在这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拘无束的童年,那银铃般的笑声,刺耳的哭声一切的一切仿佛依在昨日,我仿佛还在柏树后偷懒,仿佛还在偷鸟蛋,仿佛还赤着脚,流着鼻涕向父母哭诉所受的委屈,仿佛还穿着背心,短裤在小溪中捉螃蟹。
我累了,闭上眼睛回味着这一切,感受着这份仅属于我的温馨,我渐渐忘记了时间,忘却了城市,忘却了一切,静静地躺在土地上,静静地。
那天我睡在了远方故乡的土地上,谁在了生我养我的母亲的臂膀上,我梦见了她在笑,笑得那样美。
篇6: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的故乡在远方_700字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每次读到三毛,我读出的是身处大漠却热爱生活的乐观;悟到的却是痛失爱人后弥漫在生命中的绝望。
人的一生有多少磨难在等待我们。也许能轻易克服;也许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许会遭遇车灾人祸,我们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克服困难后的心情是喜悦的,回想这些困难是辛酸的,也是快乐的。假如真有天灾降临,也并不可怕。轻则残疾,重则失去生命。前者还有亲人的陪伴,后者则不会有任何快乐和烦恼。而那些流落街头,饥一顿,饱一顿,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天都受到别人的嘲笑、欺凌,时刻在忍受别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流浪在异国他乡的人,才是天下最可怜但又可敬的人。
他们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坚强地活着,心中怀着同一个信念,远方的那个地方便是我的故乡,活着就是到达它的唯一希望。他们渴望得到关爱、幸福。渴望别人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哪怕十分短暂。你一定听说过“幸福,不在乎天长地久你,只在乎曾经拥有。或许只有一瞬间,但在生命的长河里,这点闪光,足以照亮整个人生”这句意义深刻的哲理。
清晰地记得去年的寒假中,我们村里来了一个乞丐。因为他全身衣服破烂不堪。乡音与本地不同,他面如土色,瘦得可怜。大家认为他是个傻子。当我从家里泡了一碗热面递给他时,他却说了一句十分惊人的话:“谢谢。”我们都惊呆了。便有人问他:“你家在哪?”他指着远处说:“那里,那儿是我的家乡。”大家一听都很高兴,打算把他送回家。但经仔细询问后,发现他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我们失落极了。他在我们村停留了几天后,往东去了,边走边嘟囔:“我的故乡在远方,得快点回家……”看着真让人可怜。临走时,我又塞进他怀里一包方便面。当时我在想:“假如我是他,我能活下来吗?想到这,我的泪如雨点滚落下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得快点回家……”时常在我耳旁回荡。
篇7:我的故乡在远方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每当听到这首《橄榄树》,我就会想起故乡,青海。
我的故乡在遥远的西部——青海省。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常常给我讲述故乡的山水和风土人情。于是,故乡那青青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溪、皑皑的雪山就成了我儿时向往的地方,总想回到故乡看看,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在我十岁的时候,爸爸终于带我回到了故乡。
这次故乡之行,我和爸爸从山东淄博出发,穿越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四省,到达青海省会西宁已是晚上九点了,由于旅途劳累,我没能欣赏西宁市的夜景,便匆匆赶到了奶奶家。经过一夜的养精蓄锐,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让爸爸带我出门,去感受故乡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山水。走在西宁市的街道上,高楼林立,马路宽敞,大街上非常干净整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路的两旁伫立着高大的白杨树,各色盛开的鲜花则在树的四周环绕,争奇斗艳,互不相让,仿佛在向人们证明自己的美丽。到了夜晚,人群依旧熙熙攘攘,霓虹灯不停地闪烁,处处展现了这座西部城市的现代文明气息。
我的故乡有很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塔尔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古迹。塔尔寺,藏文名为贡本贤巴林,位于西宁市东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莲花山,始建于公元1379年,是我国藏传佛教四大中心之一。全寺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52座,殿堂、僧舍9300余间,鼎盛时期有僧众3600名。塔尔寺古建殿宇雄伟壮观,文物珍品琳琅满目,古迹藏书浩如烟海,艺术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异彩纷呈,所有这些,都向世人展示了青藏高原光辉灿烂的文化。
除了古迹,秀丽的自然风景也是青海省的一大特色,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号称高原明珠的青海湖了。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古称“西海”,藏语叫做“错温波”,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意为“青蓝色的海”,青海省也因此而得名。青海湖东西长109公里,南北宽65公里,湖岸线长约360公里,水体面积约43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风景美不胜收。天空湛蓝湛蓝的,大朵大朵的白云,在蓝天上悠悠荡荡,就像棉花糖。湖岸远处的山尖上顶着白皑皑的雪,就像一只只白头翁伫立在蓝天白云下。湖水四周绿毯子一样的草地上,点缀着各色野花,成群的牦牛、绵羊徜徉在青草与野花之间,就像一片悠悠的云。半山腰上,收割过的土地里,青稞的秸秆就像站成排的卫兵。这一切,都呈现出雪域高原的独特自然景观。从西宁到青海湖,还要翻越“日月山”,走过“倒淌河”。关于这座山和这条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走到青海的时候,因为她太想念自己的父亲唐太宗及家乡,就取出一面镜子照向东方,一不小心将镜子打碎了,就变成了今天的日月山。她流出的眼泪也汇聚成了一条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流,也就是倒淌河。如今倒淌河已经干枯,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却依然在流传。
篇8:张抗抗散文《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散文《故乡在远方》
【作者简介】张抗抗,当代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3年考入杭州市一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我不知道。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春天嫩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椹儿,秋天金黄璀璨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酱肉粽子、鱼干,还有一锅喷香喷香的煮芋艿……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曾使我觉得自己也是否应该从此留在这里。
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飘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篇9:故乡在远方阅读答案
故乡在远方阅读答案
(1)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2)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3)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4)我不知道。
(5)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潮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6)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7)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当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已的根性。
(8)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9)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10)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11)我究竟来自何方?
(12)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13)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14)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飘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15)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16)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17)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18)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作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迹天涯”,从而发出“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的疑问,正是这些疑问,使作者走上了对故乡探寻的心灵之旅。
B.文中一共描绘了作者经历的四个故乡:祖籍广东新会、外婆家-江南小镇洛舍、出生地-杭州和献出青春岁月的北大荒。这些故乡中惟有北大荒给作者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C.第(10)段作者主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杭州的喜爱,但自十九岁离开后,作者渐渐感到这里不属于她,回家探亲有了“生人味”而显得格格不入。
D.在文中作者将冰天雪地的寒冷的北大荒与温馨、湿润的杭州城进行鲜明的对比,主要目的是想表达自己年轻时曾对出生地杭州产生过强烈的思念之情。
E.本文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作者借助于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对“故乡”的更深意义的探求。
17、在写北大荒生活前,作者写了新会、洛舍、杭州三个故乡,请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共同点。(4分)
18、身在城市,作者为何时时想起那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4分)
19、作者笔下的“故乡”究竟指什么?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答案:
16.BD(B“惟有北大荒”不妥;D项主要想表达北大荒对作者的磨砺,它使自己变得坚实起来,是自己的精神的家园。)
17.都在温暖的南方,景色都很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但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感受是陌生的,甚至有些隔膜。(4分)
18.因为那片北方的土地曾经是作者的第二故乡、作者的精神家园,那里的土地粗犷、质朴,融进了作者青春的血汗,并将纤弱的作者磨砺得柔韧、坚实起来。(4分)
19.①作者所说的故乡不仅指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更多是指一个曾留下自己奋斗足迹,能寄托和净化自己灵魂的精神家园。②作者笔下的杭州、洛舍、北大荒正是这样的地方。③现实生活中,不少打工者的生活使“背井离乡”成为一种常态,要想在流浪中不沉沦、不迷失自己,就要像作者一样不断奋斗,不断磨砺自己,让自己找到一种精神归属和感情寄托,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的故乡。(8分)
★ 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 教师简案数学范文
★ 水乡印记读后感
【他们的故乡在远方(网友来稿)(共9篇)】相关文章:
《故乡》中的对比艺术(网友来稿)2022-08-04
《信客》简案2023-08-25
人情至美易采撷(网友来稿)2023-02-25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4-16
故乡的野菜论文摘要2022-11-16
记忆年味有奖征文活动2022-08-04
他们在岛屿写作2023-06-15
《乡愁》教学设计(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9-28
话题作文训练(网友来稿)2022-05-07
现代诗语文版:《长城谣》、《一片槐树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