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04-30 02:02: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ingko”为你分享7篇“心理训练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影响的研究”,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心理训练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影响的研究

篇1:心理训练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影响的研究

心理训练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影响的研究

1 问题进行素质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我们认为:心理训练是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智能开发最为直接的途径,以“心理训练”为突破口的学生发展实验研究,能使学校教育有具体的抓手;深入、有效地开展心理训练并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能推动学校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作 者:章璋明 桑标 虞纪忠  作者单位:章璋明,虞纪忠(浙江诸暨暨阳小学)

桑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刊 名:心理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23(1) 分类号:B84 关键词: 

篇2: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正面影响的研究

关于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正面影响的研究

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和宽松的`交往空间,促进了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更新了他们的观念,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促进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增强了他们的道德观念.

作 者:孙静 王惠萍  作者单位:烟台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刊 名: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TAI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10(4)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正面   影响  

篇3: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将拓展训练由企业培训领域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一直是近年来教育界不断探索的`课题.本研究结合近三年教学实验对课堂式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及学习结构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心理测量等研究手段对拓展训练的心理影响效应进行数理统计及成因分析.希望该研究结果对拓展训练进一步在高校体育中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意见.

作 者:赵世杰 周莹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444 关键词:拓展训练   心理   体育教学  

篇4:教师隐性评价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论文

教师隐性评价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论文

Ranjini 等人利用多组潜在成长跨域模型( Mul-tigroup latent growth cross - domain models) 的研究[1]显示,6 ~8 年级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能够预测他们的自尊和抑郁。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可能具有更加不同的意义。

根据 Erikson 的理论[2],小学生处于“勤奋感 vs自卑感”的特殊成长阶段,能否获得“我是努力勤奋的”这一评价对其成长极其重要。而教师无疑是该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在日常校园生活中,除了成绩,教师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学生的关心、欣赏或漠视、冷淡等情感性行为,在孩子眼里可能也会具有评价意义。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偏于情感上的依恋,孩子对成人的情感表达已具有足够的敏感性[3].同时小学生思维仍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4],他们难以区分喜欢与评价,容易将“老师喜欢我”与“我是好孩子( 成功的孩子) ”等同。“隐性行为”较于教师给学生的学业评分、品行评语、荣誉及奖励等而言,其评价的属性更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和情境性。然而教师往往没有察觉到这些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评价作用,一般情况也很少去留意。例如,郑维廉等运用 IAT 方法揭示,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对成绩差的学生和农民工子女的消极隐性评价[5-6].

而目前关于教育中“隐性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隐性知识、隐性课程、教师期望等,对教师“隐性评价”却涉及甚少[7].隐性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类型,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决不亚于“显性”评价[8].但以往的相关研究多以描述为主,缺少量化探讨。

本研究根据自编的小学生感知到的教师隐性评价行为问卷[9],对教师的这些行为进行量化分析,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教师隐性评价行为及其与自尊水平和抑郁症状间的关系,帮助教师意识到隐性评价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促进教师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包括言语、表情、肢体动作在内的各种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取江西萍乡城北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从三、四年级各 7 个班中随机抽取 2 个班,五、六年级各 8 个班中随机抽取 2 个班,发放问卷 400 份,有效问卷352 份,男生159 人,女生193 人,年龄范围8 ~13 岁,均龄( 10 ± 1. 1) 岁。语文成绩为优、良、差的人数为 218、109 和 25 人; 数学为优、良、差的人数为192、125 和 35 人( 因该校已取消分数制的成绩,以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次数据是学生期中考试成绩,及格和不及格学生人数少,从研究角度,将该两类人数合并,分为优、良、差3 类) .

1. 2 方法

1. 2. 1 自编教师隐性评价行为问卷 据教师评价行为的理论基础和已有研究[10-11]、编者在中小学校的实习经历及对小学生的访谈情况,结合一线教师的意见,初步形成 85 个项目。经初测、重测和再测删去难度与区分度不当、可能有较高社会赞许性的项目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Kaisor 标准化最大斜交旋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MO 等于0. 931( > 0. 50) ,球型 Bartlett 检验值为 6377. 28( P< 0. 000) ,其中删除最大载荷 < 0. 4、有多重负荷且负荷值较接近的项目,终提取 2 个因子,命名为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项目因子负荷在 0. 59 ~0. 75 间,解释率为48. 2%.整体 Cronbach α 系数为0. 90,积极、消极评价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 0. 91、0. 67.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 0. 34 ~0. 73 间。问卷校标效度为 0. 83( 选用赵希斌[12]编制的《中小学生知觉的教师评价行为问卷》为校标) .采用 Amos 17. 0 对问卷结构进行验证,其拟合指数为 χ2= 362. 07、χ2/df = 2. 14,GFI = 0. 90、AGFI = 0. 88、IFI = 0. 92、TLI= 0. 91、CFI = 0. 92、RMSEA = 0. 057.说明该问卷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1. 2. 2 流调中心儿童抑郁量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CES -DC)[13-14]是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的儿童抑郁自评量表,适用于测量 6 ~ 17 岁少年儿童在一周内的抑郁症状,共 20 题。每个题目按抑郁症状出现的频度( 少于 1 天 =0,1 ~2 天 =1,3 ~4 天 =2,5~ 7 天 = 3) 评分,得分 > 20 分表示抑郁症状明显,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

1. 2. 3 Rosenberg 自尊量表 ( The Self - EsteemScale,SES)[14]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共 10 个条目,被试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 4 级评分,总分范围是 10 ~40 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因本次调查的是小学生,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力,对个别条目稍作修改。如“At times I think I am no goodat all” ,现有中文版翻译为“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一无是处”,据访谈情况,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困难。故调整为“我总觉得自己一点儿都不好。”调查测得问卷 Cronbach α 系数为 0. 77,分半系数为 0. 7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kaisor 标准化最大正交旋转对问卷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MO 等于 0. 848( > 0. 50) ,球型 Bartlett检验值为 1041. 517( P<0. 000) ,提取两个因子( 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 ,共解释了总方差的 52. 4%.采用 Amos 17. 0 对问卷的两因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问卷的 χ2= 81. 875、df = 34、χ2/ df = 2. 208,GFI = 0. 953、AGFI = 0. 925、RMSEA = 0. 063、RMR =0. 047,说明该问卷的因素结构拟合良好,信度和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1. 3 统计处理

用 SPSS 17. 0 进行描述统计、F 检验( LSD 多重比较) 、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 1 教师隐性评价与自尊、抑郁症状的关系根据统计分析,不同成绩的学生对教师隐性评价行为的知觉、自尊及抑郁症状上的得分差异显着,即学生在这 3 变量上的得分与学习成绩有关。控制学生成绩,对其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教师总体评价、积极评价得分( 71. 6 ± 13. 7; 51. 0 ± 12. 0) 与自尊得分( 30. 6 ± 4. 6) 呈正相关( r = 0. 42,0. 39; P<0. 01) ,与抑郁得分 ( 15. 8 ± 10. 0 ) 呈负相关 ( r =-0. 34,-0. 29; P < 0. 01 ) .消极评价得分 ( 20. 5 ±3. 3) 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 r = -0. 34,P < 0. 01) 、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 r =0. 39,P <0. 01) .

控制学业成绩后,以自尊、抑郁为因变量,教师总体评价、积极、消极评价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结果总体评价、消极评价依次进入自尊的回归方程,消极评价、积极评价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各项回归均达到显着性水平,见表 1.

3 讨 论

本研究在控制了成绩变量后,隐性评价与自尊、抑郁仍具有较高相关性。这说明隐性评价对学生自尊、抑郁症状的影响效应具有独立性。回归分析指出,总体隐性评价对自尊有较强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评价则反向预测学生自尊水平,两者共可以解释自尊方差变异的 23. 5%; 消极评价对抑郁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评价则反向预测学生的抑郁症状,两者共可以解释抑郁症状方差变异的 19%.说明教师的隐性评价对学生的自尊和抑郁症状有一定预测作用。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小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各种有意无意的言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任务。

我们认为下一步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①尽管我们在前面指出,由于小学生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教师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带有情感倾向的行为在小学生的眼里可能具有评价意义,而且本研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这类行为能够预测小学生的抑郁和自尊,似乎更加说明这些行为的重大影响,但是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以更直接的证据来证实教师这类行为对于小学生的评价意义;

②小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评价意义的感知受到小学生用以对自己开展评价的评估系统的结构( 教师,父母,同伴以及自己的评价各占多大比重) 的影响,而此种结构处在变化之中,各年级小学生的这一结构可能会有显着差异。我们需要探讨小学生的自我评估系统;

③Ranjini 等人的研究[1]也显示,6 ~ 8年级学生所感知到的教师支持以及这种感知与抑郁及自尊的关系是有性别差异的,对于小学生在这方面的性别差异,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④根据Erikson 的理论[2],成绩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谓的教师的隐形评价行为,小学生对这类行为的感知,以及小学生的抑郁和自尊都受到小学生的成绩这一重要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呢? 对此有必要作系统的探讨。(表略)

参考文献

[1]Reddy R,Rhodes J E,Mulhall P.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support onstudent adjustment in the middle school years: A latent growth curvestudy[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5: 119-138

[2]Kalat J W.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 8thEd. Belmont Thom-son / Wadworth,: 182-182

[3]Kalat J W. Biological Psychology[M]. 8thEd. WADSWORTH/Cen-gage Learning,2009: 180-180

[4]Kalat J W.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 8thEd. Belmont Thom-son / Wadworth,2008: 176-177

[5]郑维廉,袁义,郭雨萌,等。 小学教师成绩取人刻板印象的 IAT 研究[J]. 教育界: 高等教育研究,( 8) :64-66

篇5:试析心理训练对排球运动的影响及作用论文

试析心理训练对排球运动的影响及作用论文

摘要:在激烈的排球比赛中,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员仅仅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的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心理训练;排球运动

在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技战术能力训练是体育科学训练的三大要素,心理训练方法的恰当使用,能是运动员达到最佳的竞技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一、心理训练对排球运动的影响及作用

心理训练是排球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在运动员技战术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心理训练的地位彰显的更加凸出了。心理训练影响和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和提高,它为获得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储备了能量,使运动员适应运动训练以及比赛的不断变化。

在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水平,运动竞赛的实践表明,优异成绩的取得,运动员在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时的训练中,倘若不注重心理训练,不能使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便拥有再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在比赛中也很难取得胜利。

(二)心理能帮助运动员掌握和改进运动技能,众所周知,运动技术的学习实质上是智力和体力的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运动员集中注意力,保证运动员正常的至超常的智力发挥,进而有助于运动员较快,较好的掌握和学习运动技能。

同时,心理训练还有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在经过大量的运动或者是激烈的比赛之后,运动员一般会出现疲劳和体力不佳的现象,心理训练有助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较快恢复,在比赛前,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减少能量的消耗。有研究表明,大强度的运动过后,进行五分钟的心理训练的效果几乎相当于平时一小时的正常休息。

二、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的方法

心理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素质中的心理训练,技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战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中,针对运动专项,年龄等不同的特点,对运动员进行的心理训练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包括以下几种:

(一)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是一种专心致志地使自己身心放松的方法,恰当的放松心理训练法能有效缓解和消除疲劳。放松训练法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大多情况下使用肌肉紧张放松法,语言暗示训练法,模拟比赛放松法。所谓的肌肉紧张放松法是指,使运动员某一肌群,保持紧张10s,然后尽量放松,放松过程中,可以从上肢开始,过渡到头部,颈部,肩部,然后从腹部到背部,大腿,小腿,在每次紧张和放松时,要把注意力同时与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联系在一起。语言暗示放松法,是指在进行大强度的训练过后,运动员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然后闭上双眼,进行自我暗示,采用的暗示语言可以是“我安静了,很安静了”,“我舒服了,感觉轻松极了”,“我的两腿已经开始放松了,渐渐变得暖和了”等等。 放松训练法具有放松与暗示效应,同时还可以使身体和心理得到放松。

(二)想象训练法,即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象,描述一个排球运动的画面。再想象训练中可以在排球训练和竞赛期间进行想象,比如,队员练习发球技术之前,把整个动作在脑海中想想一遍,之后再进行练习,练习之后再对自己之前的动作进行一次回顾,体会自己的动作正确和错误在哪些地方;还可以使用直观形象进行想象,比如,看网络上的`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在头脑中保持这些运动表象,然后再想象自己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训练。

(三)模拟训练法,是一种适应性训练,运用这种训练方法需要及时掌握信息,参赛对手,环境,条件以及时差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安排训练,模拟时还要注意在生理,心理,环境等各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已达到与实践类似的目的。模拟训练法包括实战实景模拟和语言形象模拟两种,实战实景模拟就是创造与比赛实际相类似的条件进行训练;语言形象模拟则是通过利用语言来描述比赛的情景,对手的行动和自己的行动。

三、心理训练在排球运动中的程序

排球运动中的心理训练包括一般的心理训练和具体比赛时的心理训练。

一般的心理训练程序如下:(一)运动员要学习和掌握基础心理学和体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二)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以及调整;(三)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训练计划。

具体比赛时的心理训练程序如下:(四)比赛之前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测量和评价,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对运动员进行及时合理的心理训练;(五)比赛中,根据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再合适的时间给予其恰当的鼓励;(六)比赛后,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恢复,是运动员尽快的恢复体力,消除疲劳。

四、心理训练在排球运动中注意的事项

(一)对运动员心理训练计划的制定要运用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大多数运动员出现的心理状况,我们可以采用集体训练的心理训练方法。但是,每个运动员又有着不同的心理气质特征,所以,这就要求心理教练员在心理训练时,要根据运动员的心理差异和心理变化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二)在具体的心理训练过程中,要采用完整和分解的心理训练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完整的心理训练计划即是针对运动员长期的心理状况而制定的,在长期的运动和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随着时间,地点,训练内容的不同又发生着改变。因此,心理教练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长远的和短期的心理训练计划。

篇6:旅游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旅游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旅游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未来中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发展旅游经济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1.加大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2.促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3.发展特殊群旅游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只要不装饰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一定会使我国旅游业,旅游经济有着可持续的发展。

篇7: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按照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阶段能否顺利成长非常关键,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人终生的发展带来影响.人一生的'成长发育阶段主要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特别重要.为此,就学校软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校软环境建设的关注,以期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 者:李佳衡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 刊 名:教育界 英文刊名:JIAOYUJIE 年,卷(期):2009 “”(22) 分类号:G64 关键词:软环境教育   学校教育   学生心理成长  

篮球战术配合的概念及其分类论文

试析短程辅导对提高高校学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的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课余运动队心理训练策略研究的论文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状况及提趣对策研究

协同学对健美操教学训练的启示

篮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研究论文

小提琴学习中的音乐听觉训练论文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歌唱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论文

心理训练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影响的研究
《心理训练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影响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心理训练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影响的研究(共7篇)】相关文章: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的论文2022-12-20

学校心理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分析论文2023-11-10

如何在声乐课中以情带声论文2022-05-06

小学足球教学论文2023-09-27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论文2022-11-02

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几点体会的论文2022-09-28

声乐审美与声乐教学融合研究论文2024-02-22

钢琴演奏与教学的论文2023-02-16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09-04

初中生物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材料2024-04-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