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论文(整理15篇)由网友“一曲微茫度此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歌唱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歌唱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论文
歌唱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论文
摘 要:
关键词:
童声是纯真而美好的,如何保持童声天生具来的纯净,甜美的音色,体现儿童们天真、无邪的纯美内心世界,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老问题,但又是一个新课题,之所以称之为新课题,是因为过去没有把音乐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很少有人研究它,既便是研究了,也没有普及推广。大专院校的声乐教师们研究的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问题,如何进行有规律性和普及性意义上的童声歌唱教育,在把音乐教育提到素质教育高度的今天,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和研究。
声乐教学长期以来被很多人认为是口传心授的,而实际上“它是有规律的”,(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我认为这个规律就是:歌唱的发声不能违背生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众所周知,好的歌唱是建立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与腔体共鸣这样一个基础上的,离开了这两点,歌唱就发不出好声音。儿童在歌唱中大声喊叫式唱歌,就是失去了气息的支点和腔体的共鸣。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对错误的发声作一个简单的剖析。
从生理的角度分析,喊叫时,喉头上提,舌骨与甲状骨挤在一起,(林氏《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图解),音高的变化完全由喉部的挤卡动作来完成,控制声带运动的肌肉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不能使声带按音高变化有规律的做拉长,缩短、变簿、变厚运动。也由于喉头挤卡和上提,堵塞了部分声音通道,声音无法找到正确的共鸣,形成了直接的声带声加口腔的喊叫声,加之受无控制气流的无规律冲击,声带过载,声音便很快失去光泽,变的嘶哑,甚至充血水肿,引起声带病变,使原本好的嗓子变坏,说话声长期沙哑,变声期失声等现象,严重影响儿童生理的正常发育。
从声学角度讲,喊叫式唱歌违背了发声原理,违背了人体发声的生理规律,因此它违背了科学规律。
童声声乐教学有没有规律,能否将专业训练的某些方法,大众化,普及化,常规化,我做了一些尝试性探索实验。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教授讲:“无论是‘民族唱法’也好,‘美声唱法’也好,都有一个共性问题”。我认为这个共性就是声乐教学的规律性。童声也不例外,首先它是人声,成人也好,儿童也好,他们的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是一致的,所以发声机理是相同的。而对于儿童来讲,没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分,只须遵循一般的发声规律,科学地加以训练,保持它特有的、天生具来的特征, 就能显现有别于成人声的独具特点的美好的童声。其训练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从四年级开始实施。
第一阶段,稳定喉器掌握气息支点阶段。
目的是将喉器稳定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并找到气息的支持点,用练声曲一
(此练声曲的实用区间为Cl—C2或#C2,作半音上下行)
因为在发五个元音时,发“u”的喉位最低,利于稳定喉器。发“i”时最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如果找不到头腔共鸣,“i”就变成了舌面音,利于辨别。发“u”和“i”各有一个要点要掌握。发“u”时喉位自然下沉,但舌骨不能下沉,舌骨下沉会导致与甲状骨的挤卡和会厌对声道的堵塞。为了防止舌骨的下沉,办法是:将舌尖轻轻抵拄下牙齿,拉开舌骨与甲状骨间的距离,避免二者的挤卡,使会厌与后咽壁构成正确的发声通道。发“i”要在“u”的基础上发出,要领是舌骨不能下塌,否则会变成舌面音。
学会并准确发出“u”、“i”之后,练声曲由三度变五度音阶,练声区间上下各增加半音。以训练学生在稳定喉器,找到共鸣后在旋律上的正确走动能力。
练声曲二
说明:练声曲一和二中的“u”和i”都要用假声。
通过练声曲一、二的练习, 能准确发出“u”、“i”之后,加入练声曲三的哼鸣练习,以加强喉器的稳定,以及气息的支持力。
练声曲三
作半音上下行
此曲在四年级宜作小哼鸣(小哼鸣的解释见金铁林《声乐讲座》录音),因小哼鸣比较容易掌握。
要领是,张口吸气至三分之二量,保持在腰部,轻轻闭上嘴,好象含了半口水在嘴的前部,既不让水流出来,又不让水咽下去,发出的声音就会有头腔的共鸣。感觉是脸前部,尤其是嘴唇发震,眉间发震效果最佳。
哼鸣练习不仅是找到头腔共鸣的最佳练习,而且是找到正确气息支点的最佳练习,能发出正确的哼鸣音,就同时找到了正确的气息支点和头腔共鸣。一但找到气息支点和头腔共鸣,稍加巩固后,应立及加入顿音练习,目的是训练用来控制气息的腹部肌肉群,使之增强控制气息的能力,和在气息支持下声音找到较高的位置。
练声曲四(顿音练习)
发顿音的要领是:用打哈欠的感觉,吸气至三分之二量,保持,然后颗粒状的发出每一个音,(练习此曲速度要稍快)。声音的特征是有弹性,有跳跃感,不僵直。练习时腹部有一收一放的动作,腹部的收放动作是这一练习正确与否的关健,错误的运气,声音不具备上述特点。
上述四个练习从四年级开始实施,作为常规练习(不包括课本内的练习),每节课5—6分钟,每周两节课,共10-12分钟,平均每学期按36课时计算,训练累计时为360-420分钟,一学年为720-840分钟。
通过一个学年的训练,学生就能运用假声来歌唱,这个阶段的音量虽小,但已明显地有了气息的支持感,有了共鸣,气息流畅,没有了堵塞感。唱高音时(相对于儿童来讲),面部表情不再由于错误的用力而紧张变形,喉器基本稳定不再挤卡,歌声不再有喊叫声。气息变得平稳,歌唱趋于自然而持久。学生对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已有辨别,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指点,自己就能进行调整。届时完成了童声的训练的第一阶段,但它极不稳定,必须有一个巩固过程。从第二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除继续第一步的练习,五个星期后加入练声曲五,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训练。
第二阶段:竖立咽壁,打开喉咙阶段。这个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在巩固第一阶段训练成果的基础上,基本形成正确的发音管,使音质有一个质的提高,真正显现出童声稚嫩纯美的音色。
分两步走,第一步,用练声曲五和六训练竖立回壁。
练声曲五
练习的目的:在稳定喉器,找到共鸣的基础上,发张口音的能力,(由于发a音容易散,发白,故放在“i”之后),为发其他张口音和打开喉咙做准备。
要领是:始终保持气息,连贯地发出每一个音。“a”可以发的虚一些,否则“a”会发散、发白。凡是出现声音发散、发白现象者,就表明气息支点没找到。凡出现下列现象是正确的,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并向学生讲明。
1.如果一句结束时,声音渐弱的很快,同时出现声音摇摆现象。
2.结束后,有深呼吸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学生不但找到了气息支点,而且打开了喉咙。由于没有经过腹部肌肉群控制气息的专门训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很弱,同时又由于喉咙从来没有正确的打开过,此时打开了,但声带没有足够的闭合能力来控制声门的大小,漏掉了一部分气息,所以出现了上述两种情况,这是一个必经的不太长的过程,以后的训练中应多加练习四,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气息控制能力增强,喉器也更为稳定。
在声音训练方面,除了继续使用第一阶段的四个基本练声曲外,再增加两个无声的辅助练习和一个“哼鸣”练习,来加强相关方面的功能。
辅助练习一,张大口放松下巴的练习。
训练方法是: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抵住下巴,手掌后部贴在胸前,舌尖抵住下牙齿,以防止舌后部下沉,然后用打哈欠的感觉张大嘴,在两分钟内做八十至一百次张、合练习。
要领是:下巴不动,而有向后缩退感,上口盖向上提起,手指没有压力为正确。(见林氏《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
此练习有三个功能(也是训练目的),①放松下巴,使下巴不再僵硬而变得灵活,②使口腔能正确地打开并使咽壁定立,③训练喉部肌肉控制声带的能力。
此练习不可放在歌唱课前进行,因这个练习结束后,颌骨有酸累感,不利于歌唱,所以应安排在综合课上进行。
辅助练习二,“蛤蟆气”练习。(见林氏)
此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腹部肌肉群控制气息的能力。
基本要领是两手又于腰部以下,四指放在小腹上,下巴放松,竖立咽壁张大口做喘气动作,小腹有收缩动作为正确,在一分钟内做八十个到一百个,后期可加快速度。
做完此练习腹部有劳累感,此时如歌唱,学生会把气息移到胸腔去,造成错误呼吸,所以不安排在歌唱课前。
做完两个辅助练习有了一些基础,加入一个“大哼鸣”练习。(金铁林《声乐讲座》)
练声曲六(哼鸣练习)
“大哼鸣”的位置靠后,容易形成咽壁的定立,与会厌的正确位置形成正确的基音管。
要领是似打哈欠般张大嘴,吸气至三分之二量,保持气息,闭口,舌尖抵住下牙,用假声带出“哼”,然后逐渐加大音量。
大、小哼鸣的区别在于声音形象上,小哼鸣明亮一些,共鸣区域在脸前部,大哼鸣浑厚些,共鸣区域在颈部以上整个头部。
无论是发“大哼鸣”还是“小哼鸣”,学生容易与错误的喉音混淆,所以,发哼鸣音时,必须将下巴放松,舌尖轻抵下牙,这样会自然抬高舌骨,拉开与甲状骨间的距离,避免错误的喉音。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哼鸣”练习,气息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咽壁已有竖立感,由于咽壁的竖立,头腔共鸣明显,声音开始由横变竖,低音区有了一些胸腔的共鸣。这些就是咽壁竖立的特征,出现这些特征,说明第一步走好了。此后加入练声曲七,训练打开喉咙。
第二步,用练声曲七练习打开喉咙。
练声曲七。(选自教材)(实用区间可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此练习要特别强调口型,要领是保持气息,自然打开口腔,颌骨部分也要打开,口型是竖的形状,下巴没有用力的感觉(如果辅助练习练的好,就很容易放松),只有向后退缩的感觉。颌骨部分是否打开了,是衡量喉咙是否打开的标准,检查的方法是:①看口型是否自然,若自然,说明打开了。②从声音效果上听,圆润、流畅,有宽度,就是打开的特征。③张口音a,e,o有位置,不散。
气息支持是打开的关键,没有正确的气息支持,任何音都打不开。
经过十五周左右的练习,就基本能放开歌唱了。这时的声音,除具备第一阶段所具有的特点外,音量增大了,声音有了宽度,声音形象完全是竖的感觉,位置高而集中,而且自然流畅,唱高音听来毫不费力,有的同学声音有了飘逸感,学生自己也有了唱高时腰部的收紧感。这就是声乐中.所说的“内紧外松”,这时要告诉学生,这个感觉是正确的,内紧说明气息的控制点集中了。在唱高音时,基音管道变细,变长,将声音送到了高位置,所以自己听不到多大声音,这是声音训练的必然结果,也是老师所期望达到的声音的最佳效果。
以后的训练只是加强歌唱诸方面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得到巩固。
届时,两年童声训练计划完成,目的达到。
在训练全过程中,所使用的七个练声曲中,前六个和两个辅助练习是功能性很强的练习,旨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或形成某种功能,功能一但形成,其产生的效果则是异乎寻常的,这就是成功的焦点所在。
注:这套方法咋看起来过于专业化,其实不然,因为它并不具有专业训练所拥有时间。它是专业训练大众化,普及化,集中训练分散化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是我在十多年音乐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实验所取得的童声声乐教学的最佳训练方法。在这过程中,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
这套训练方法,有很大的适应性和很强的实有性,适合不同学历从事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师。这是因为所用的练声曲有很强的功能性,(相对于技巧性而言)只要掌握要领,照葫芦画瓢,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无需从声乐理论方面懂得很多也可施教。
当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再加之它是一个初步的方案,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在实践中完善。教者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另加一些练声曲。
篇2:语文教学应遵循语言规律性论文
语文教学应遵循语言规律性论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规律性 阅读
当今,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待人接物不善言辞,语言表达能力差。可以说,中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较低,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遵循语言学的规律性。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侧重于分析课文。一篇课文分几个层次、几个部分、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分析完后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整个中小学阶段既不强调学生多读课外书,也不要求学生讲多少话。这样,明显违背了语言学(语文)学习的规律,学习语言学(语文)可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阶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语文教学也要失败。
婴儿从一有听觉就开始了“听”,听得多了,脑里子渐渐地形成了字、词、句的影象,慢慢地学会了“说话”,这个“说话”只是简单地学说。从学说到自己组织语言说,再到艺术性、科学性地说,中间是需要经过一个不断听、学、读、练的过程。“读”可分为直观地读和理解性地读两个阶段,最后才升上为“写”。我们语文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培养好学生的“说”和“读”,忽视了两个环节,这势必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里,着重就“说”和“读”谈一下本人的观点。
真正意义上的“说”是艺术性、科学性地说。诸如谈判桌的辩、辩论会上的驳、洽谈会的讲、招商会上的述,还有演讲、演说等,都很具有艺术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没有天生的演说家。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让学生从小进行“说”的训练。首先,让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更多的字、词、语汇、成语、名言精句等,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其次,要求学生多读,多读健康的文章、优美的散文、精辟的诗词,识记绝妙的语句,以丰富语汇,适时拿来我用。第三,给学生创造“说话”的环境,如举办演讲赛、辩论赛、自我推销会、讲故事比赛等等,让学生多练,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样,学生“说话”的本领就会逐渐提高。
至于“读”的能力,也要从小开始培养。首先,在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字、词、语汇后,让其多读简单的故事、寓言等,不求深层次理解,只要求能讲出来。其次,让学生识记优美的散文、诗词、典故、段落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步培养学生理解性读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说话”和写作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开设阅读课,指点学生如何读,怎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性,如何才能发现作品的优美之处等,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以培养学生乐读、善读的'习惯。第四,要提倡学生看课外书,而不是看到学生读课外书就没收,要让学生多读文学艺术水平高的经典文章和中外名著,以提高学生理解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关于“写”,不要只局限于闭门造“文”,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体味生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洞察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个性化写作水平。我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些,学生说话时才会左右逢源、妙语如珠,写作时才会“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不会出现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运用不好的“高材生”。
篇3:歌唱与情感的论文
关于歌唱与情感的论文
【摘要】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情感培养的应用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艺术的反映,它直接指引着心情。”不管唱歌欣赏课、综合课、乐理综合课等等,音乐老师均要用满腔热忱,捧着一颗心来,把炽热的爱心化成动人的情感,浸透到每个音乐教学的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学习知识,提高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情感;培养
“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心灵。“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因此,音乐班音乐创作根据相应的情况,使学生达到音乐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抽象美的音乐作品,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它对于学生形成道德、情感、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作用,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培养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成为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
音乐教育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听、唱、奏、思等多种手段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下感受音乐,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最感染人心灵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带领学生细致入微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心与音乐产生共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动心、动情的感受能力。如何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需要抓住下列几点。
一、朗读歌词,激发学生情感
音乐教学中情感的“情感”和“审美”的主要标志,歌词是情感的音乐艺术,可以更快、比任何艺术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是力量的美感也是音乐的教育的一个目标。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情感的原理,从时间到空间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利用其在审美境界中绽放着兴奋的情绪,音乐审美活动是审美对象的审美感知,理性感知以及情感因素等。
歌曲是通过旋律与文学语言双重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学生通过歌词来理解内容,再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记忆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词对于学生来说,是加强分析理解歌词的最佳手段。怎样让学生分析歌词呢?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首先通过朗读歌词,然后划分段落,老师启发诱导学生找到歌词所表达的`中心,并要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由老师总结歌曲的内在思想感情。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过去,而且调动了他们的思维联想,感情的进入,又激发了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和欲望。
《幸福快车》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是一个健康向上青年的精神表达。在教学中,作者没有提前给学生太多的背景和歌曲的特点,而是直接问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体会,经验表明,涵盖丰富情感的歌曲,其蕴含曲风优雅的歌词起到了沟通情感的作用,而其音乐中的舞蹈只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音乐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音乐活动的强烈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学唱,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这首歌。
二、理解歌词,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阅读歌词,学生们的歌词和内涵的理解加深了。只有在此深入分析歌词句子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其情感、意图,从而在歌唱通过声音表达,丰富和升华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如《长城谣》学生把这首歌分为两部分的歌曲,歌词的分析句子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分析形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第一部分从“万里长城万里长”到“骨肉离散父母丧”,第二段落“没齿难忘仇和恨”至“新的长城万里长”,每一首歌都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老师进行总结。第一节是对长城的壮丽和富饶的极力赞叹,第二部分则是对背井离乡、失去亲人的悲愤的表达。
要能很好地理解歌词,需要进行以下努力。首先培养是听觉的能力。通过音色、音调、时值、力度等让学生去认识与感知声音,进而听和声、听旋律、听辨各种乐器和各种人声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敏感性与选择性。其次是唱歌技巧和视觉能力的培养。在视唱中、发声练习就初步要求学生进行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应当“一目数行”。这也要保证养成学生速视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学用一致、讲练结合,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技能,慢慢具备唱歌、识谱的能力。老师应做到练一点,讲一点,或者边练边讲,练讲结合。不能只讲不练。譬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联习有切分音符的词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养成融汇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唱好曲谱。
三、挖掘作品内涵,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在唱歌教学中,老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特别注意等;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正确地表达歌曲情感。比如,五年级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首先老师描绘了歌曲的意境:微风拂动着柳枝,欢乐的孩子们摇着小船,湖面上荡起涟漪。老师用愉悦的表情、自然朴实的动作,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让学生真的感觉到了童年的幸福,生活的甜蜜。老师随时结合歌曲的旋律与意境点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领悟歌曲的意境,从而对这首歌产生极好的感觉,萌生出想学会它、学好它的念头。如此这般,学习歌曲的过程,就成了享受艺术美的过程,学起来轻松,理解起来深刻。在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的思想意境和歌曲的意境融为一体,一切就会很自然。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把学生领进了音乐的殿堂。不难看出,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境是表达歌曲情感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首先,积极养成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文字和音乐不同,音乐是借助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营造的形象产生想像、联想,形成共鸣来达成目的的,而文字则是表达具体的思想和明确的概念。
其次,积极养成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关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案。譬如分别在风琴的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演奏学生欢迎的片段乐曲,让学生赏析三样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提高要求,加深难度。如老师可以采取表演与合唱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阐述音乐的故事。这种练习适合学生口味,充满音乐情趣,让学生倍加喜欢,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有利,并为之后赏析更深的音乐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作为在新世纪的音乐老师,更应当有一套全新的模式教学,也就是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也要有深厚的知识文化;不但要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和理论的方法,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想像、感知思维,把握科学的发声法,让互动合作、情感教育以及欣赏这几方面连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技能、智力、兴趣和思维,使学生们在增强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篇4:歌唱心理声乐教学论文
歌唱心理声乐教学论文
一、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友好地与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合理的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技能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表现主要有:
(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
兴趣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只有对声乐感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的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声乐的喜爱,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对学生的心理和感觉进行引导
声乐教学与其他类型的学科教学不同,声乐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声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声乐感觉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感觉。声乐教学非常注重素养,为了有效的利用歌唱心理,需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
(三)在演唱前、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生活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演出前或者考试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安等影响其正常发挥的现状,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在考试前、演唱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容面对考试。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以上内容外,在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学生声乐歌唱欲望的培养等方面也有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歌唱心理,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内涵等,可以在舞台上尽情、正常地演唱,将自己领会到的声乐情感顺利地呈现出来。
二、结语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同时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声乐教学的效率,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诠释每一首音乐作品,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和声乐教学效果。
篇5:如何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科学性论文
如何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科学性论文
提高体育教学科学性时, 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看作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二是充分的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 三是重点关注体育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四是可以利用多元学习评价的方法。 如果体育教师在提高体育教学科学性期间能够做到上述几点,在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1 利用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作为学校教学最为重要的科目,其教学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它既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还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体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 还应该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本目标,而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最为重要。 所以在提高体育教学科学性的同时,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何达到做到上述要求, 体育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授锻炼方法方面,而不是体育技术动作方面,只要将体育技术要领交给学生,课堂 1/3 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而剩余的时间则教授学生锻炼的方法,进而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正确的锻炼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其次,体育教师要转换自身的角色,将学生看作是课堂主体,而教师只是协助者,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锻炼方法,体育课教学原本就应该保持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彻底的放松心情,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授效果,体育教育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基本知识与方法教授结束之后,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们一起练习,一起做游戏,也可以进行转换角色,让学生来教授教师,这种方法既能够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能够的提高学生的教授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另外,角色交换期间,教师与学生彼此了解,为双方之间的沟通创造了机会,以使教师更加理解学生,而学生更加尊重教师,通过这种方法,教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更多显示自我的机会,增强自信心,进而更有利于其日常的生活学习。
2 重视体育游戏对提高教学科学性的作用
游戏本是学生释放压力最佳的方法, 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因为教师过多的看重体育技能的教授,因此忽视了体育游戏的重要作用。 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将重点都放在专业技术的教学上, 学生对体育课会逐渐的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另外,现代体育教学中,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的与运动量非常大,现代大部分学生因为平时缺少锻炼,所以无法承受过大的运动量,这反而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进而越来越反感体育课。 如何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不会产生生理与心理的负担,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体育游戏是最好的方法。
体育教师如果能够在体育课堂上适当的安全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既能够达到相关要求的运动量,还能够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紧张的工作学生学习中,得到彻底的放松,某些学校体育教师采用这种方法之后,得到了学生们一致的认同,但是我国大部分体育教师虽然了解体育游戏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也安排体育游戏,但是却因为选择的体育游戏过于陈旧,或者就是变相的增加学生的运动量,比如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会选择以跑或者接力的为主的体育游戏,这种陈旧的游戏类型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因此相关的体育教师应该选择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游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彻底放松心情,不会产生排斥心理。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为了使体育游戏发挥其作用,可以亲自设计游戏,既要融合体育教学内容,又要融合比较先进的游戏元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游戏中。 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创新游戏,使体育游戏始终保持新鲜感。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树立体育游戏教学的意识;第二,结合教学内容,体育游戏只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单纯的游戏,因此体育教师无论是在选择游戏方面,还是在创新游戏方面,都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实际;第三,获得学校的支持,有些体育游戏需要大量的设备,否则难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而这些设备的购入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获得学校的支持,先进的体育设备也会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应该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频频发生学生在体育锻炼期间出现损伤,甚至失去了生命,加深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体育教学期间重视安全性,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避免在体育教学期间发生安全事故,体育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上课之前,向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告知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并且在教学期间随时监督学生锻炼的情况,一旦出现合理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并且再一次强调正确的锻炼方法;其次,教学设计应该考虑都学生自身的素质要求,现代学生缺乏锻炼,其身体并不能承受过大的运动量,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量力而行,采用后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的提高学生的体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再次,体育器材设计不符合要求或者器材使用年限过长,无论哪种原因,体育器材中都存在着安全隐患,这就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最后,教师应该提高安全教学的意识,大多数体育教学事故,都是因为教师没有安全意识,一时疏忽造成,因此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4 进行多元学习评价
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很长时间采取的是前苏联的学习评价模式,即无论学生体质“学习兴趣等有怎么样的区别,评价标准就只有一个,例如:无论学生身高体重有多大差异,体操的教学的内容评分标准不变,无论学生力量素质有无差异,投掷项目及格远度不变,这种评价模式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观念要转变,抛弃落后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模式,既要有结果性评价,又要有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兴趣,进步的快慢都要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实现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模式。
5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是我国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无论是学校,. 还是体育教师都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将其体育科学性教学纳入到整个学校的教学体系中。 另外,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进行着重锻炼方法的教授,而不是体育动作的教授。
篇6: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论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论文
音乐可以抒发人们的情感,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这即是音乐的巨大魅力所在。欣赏教学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结合了起来,从而为学生们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学音乐教育含有:乐器教学、欣赏教学、以及歌唱教学,其中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
一、歌唱教学的作用
人声本就是一种乐器,它可以将人们的内心情感自然的、美妙的抒发出来,不管在什么地方,或是什么时间,都可以以歌喉为工具,同时有机结合语言和音符,创造出美妙的音乐。在器乐教学中,离不开乐器;在欣赏教学中,离不开音响设备,这些音乐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是在歌唱教学中,只要一把二胡、或一支口琴、或一支笛子就行,另外,在歌唱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识谱视唱能力,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音乐知识。所以,在我国现在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即是歌唱教学。音乐启蒙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音乐,对音乐感兴趣。在歌唱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音乐的节奏、律动和情感,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演唱中,并抒发出自己的情感。
二、音乐欣赏的作用
(一)构建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构建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过程中,其有效的一个方法即是音乐欣赏课。唱歌、技能训练、欣赏、以及音乐知识等内容,都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在我们之前的观念中,唱歌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小学音乐也是一样。小学生在心智上发展还并不完善,他们在生活中会不断追求美的事物。音乐主要是靠“听”来感知的,听其声,体验其情境,达到更高层次的身心统一,有种美的体验,从而逐渐提高审美能力,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赋予音乐生命的活力。
(二)扩大音乐视野
由于音乐课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学到的歌曲也不多。有的歌曲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但因为小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完善,因此,不合适当作教材来让学生唱,但可以让学生多听。除了学生自己会唱的歌曲外,通过欣赏还可以接触和熟悉其他更多的音乐作品。音乐欣赏的内容丰富多样,古今中外,各种体裁,多样风格的优秀声乐和器乐曲,在对音乐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欣赏中,让学生理解优秀的音乐遗产,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族音乐的语言,同时在学生们接触外国的优秀作品过程中,达到多方面音乐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广阔。
三、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一)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相辅相成
小学音乐教育中,最普遍的教学形式即是歌唱教学。在歌唱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仅要教学生歌曲节奏、音准、旋律的掌握方法,还要教学生歌唱的技巧。欣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学生在欣赏优秀歌曲的时候,可以体验歌曲的演唱方式、特点、旋律、节奏。歌唱教学的前提条件即是欣赏教学,要想更好的进行歌唱,必须先学会欣赏歌曲。歌唱教学的主要体现是学生的演唱能力,欣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赏析音乐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小青蛙找家》的故事视频,以让小学生队这个故事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他们了解歌曲中歌词的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歌词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故事的内涵。在歌曲教学中,可采取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方法,首先老师可以用响板进行演唱伴奏,来模仿青蛙“呱呱呱”的叫声,同时,利用歌曲的韵律及节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欣赏教学是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歌唱教学是欣赏教学的手段
欣赏教学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愉快和活跃。小学生现在才刚刚开始认知世界,因此,老师在选择教学歌曲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心智的发展等,尽量选择一些节奏、旋律比较明快、愉快、清新,且符合小学生审美的歌曲,以便学生能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小音乐家》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歌曲,以从儿歌中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然后学生对乐器的音色进行模仿,接下来,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乐器的知识,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唱这首歌曲,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有机结合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喉来抒发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三)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相互促进
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使学生的音乐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音乐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想唱出更好歌曲,必须具有较强的音乐鉴赏能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必须有机结合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例如,在教学《我和提琴》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现场演奏小提琴,并向同学们展示和介绍小提琴的构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提琴的表现力、音色等进行讨论,以使学生感受小提琴的魅力。这样在老师让学生学习《我和提琴》这首歌曲时,学生对小提琴便很熟悉,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音乐是一门情感性的体验艺术,歌唱教学主张表演,欣赏教学主张体验,只有有机的结合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现在小学教学比较注重探索,教师可以通过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从而在音乐中寻找到美好和快乐。
(四)音乐欣赏效果
根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精确性教学所造成的学生的想象力、全面性不同的程度失落,现代教育者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模糊教学法的探究”教学法。“模糊”二字是该教学法中最主要的特点,该教学模式最开始是由个体的主观的欣赏和想象,以自由的不确定的形式存在,然后通过学生思想的相互碰撞、修正、以及互补,从而对原有的想象和联想进行不断地完善,进而使个体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对音乐的感知。最后,在生生和师生之间求同存异,出现一种相对接近群体观念的对音乐接近理想目标的理解。有人对小学音乐欣赏提出了“六字教学法”,即在音乐欣赏课中,采取“动、趣、静、广、巧、深”这六种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
四、结语
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通过它也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都是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1]缪艳.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J].黄河之声,,(8).
[2]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辽宁师范大学,2012,(2).
[3]梁婷子.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1).
篇7:教学随笔:与孩子们一起歌唱
上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安排好孩子们的作业。我告诉孩子们明天家里有事,需要请假一天。相信孩子们会在我这个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表现得更好!
其实,我的目的还是想借此给机会让他们落实班规班风。我们的班风班规,每个人都会背了,但是真的落实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比如卫生,孩子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就去教室,我总能看到地板上有他们扔的废纸,还有一些孩子撕的碎纸。够不到的我让孩子们捡起,能我捡起的就自己捡起来。太脏了,就在大课间发起大扫除。大课间总有孩子在教室内打闹,不能给教室内想看书的孩子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我不得不在教室维持秩序。很多次的大课间,我都是在教室工作,或者看书。他们的自习课还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越是老师不在的时候,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安静读书做作业!可是总有些孩子做不到,随意打闹,不能专心于自己的学业。不能坚持四十分钟不说话,而是趁此偷偷玩耍。
我想如何让他们能有所改变?我讲过后,看看时间还有十分钟,他们异口同声说能做到。我的心很是兴奋,感觉到他们的可爱。为了将此快乐变为他们向上的行动,我提议让他们中会唱歌为大家唱歌助兴。他们会的歌不多,三个孩子唱了《两只老虎》这样的儿歌,大家很是开心。看他们很是想唱,但是又不敢唱。我就放开喉咙,唱了一首歌。尽管跑了调,但是我告诉他们,因为高兴而唱。咱不是专业演出,干嘛要求那么高!为的是大家开心而已。
最后,我们一起唱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大家在开心中迎来了放学。看他们那高兴劲儿,我知道他们的日记一定会有精彩材料了。有心的孩子,一定会有感受记录!这是读书,给我带来的启示,为孩子们的创造新鲜的生活,他的日记或者文章,就将改变!
【本文作者:殷志斌】
篇8: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
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
摘要:歌唱整体平衡是达到完美歌唱的必须, 对歌唱中各个重要因素进行协调与管理, 让他们彼此牵制、彼此合作, 共同完成演唱。有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 并真正实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促成实践, 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 歌唱才能是优美、动听的歌声。
关键词:歌唱; 艺术表现; 完整体;
歌唱艺术是复杂、综合的艺术形式, 宇宙是自然平衡的一个完整体, 建立科学、良好歌唱理念及方法, 通过对“人声乐器”的协调与运用, 使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人声乐器”, 是一个长期、反复实践的过程。只有立足于科学的理论基础, 以创新的视角对于整体性歌唱进行研究, 结合丰富的实践的经验, 从舞台实践中总结、积累, 才能经受住舞台与时间的检验。
1 歌唱的相关因素
歌唱是人体本身所带的功能, 人们无法拒绝美丽, 声音是与生俱来的一件乐器, 古人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之说, 人体是“乐器”、又是“演奏者”,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作为人体本身存在的“乐器”, 是歌唱有力的支持, 可以随身携带, 随时使用;气息作用声带发出声响, 要发挥人生乐器的最大功能, 才能使声响通过共鸣腔体以保持最好的歌唱状态。
我国古代很多音乐论着对呼吸都有记载。声乐演唱第一想到的就是“呼吸”, 呼吸是人体乐器的主要动力,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 歌唱的“呼”与“吸”是一组对抗的力量, 呼吸的同时可以做任何一件事情, 是人体在歌唱的状态下的声乐演唱的发声基础, 有意识的对呼吸进行控制与调整同, 是声乐演唱的`最终动力, 歌唱呼吸的吸气较为快而且短促, 需要歌唱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呼吸训练, 呼气要长久而均匀, 并且只有具备扎实的歌唱呼吸能力, 并进行科学的调节与训练, 讲究歌唱呼吸的方法, 才能逐渐形成科学的歌唱。在歌唱中要根据歌唱作品的要求对自己的呼气和吸气进行调整与变化。
在歌唱中, 要让气息能自由进出, 并与作品的风格、内容以及感情基调一致。另外, 同一作品中, 不同的部分也会因为歌词、感情等因素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在基础呼吸方法上要有灵活性与机动性, 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歌唱者需要。比如在旋律与歌词相对密集的语句中, 因为人的气息长度是有限的, 所以要偷偷的换气,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影响作品的连贯性。再举个例子, 在比较抒情的作品中, 要使声门得到充足的气压, 气息要充足而连贯, 使声音饱满、充实, 以表现出乐句的绵延悠长。在声乐演唱中, 要提高音调, 要么靠气流的增加, 音准与呼吸也有一定的关系。要使要求声乐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有的学生在唱高音时, 时常音高出现不到位, 这是因为不会调整自己的状态, 即可能是气息的不稳定引起的。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声带与歌唱的共鸣。声带又名声裂, 是人体的发声器官, 由两片坚韧而又弹性的韧带组成, 是人体发声的原始振动体。韧带外包裹着一层均匀的粘膜, 喉内肌群是负责声带运动的肌肉群, 声门是呼出气息与声带的作用点, 要进行科学的嗓音训练, 才能使声门处于歌唱最好的中心区域。歌唱共鸣的原理就是声带发出基音, 歌唱者必须了解共鸣腔体的构造及共鸣原理, 即它通过人体歌唱共鸣器官产生泛音, 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共鸣感觉和方式, 使歌声扩大、美化。运用科学的共鸣方法, 即让歌唱共鸣对歌唱所起的作用进行扩大并美化。
最后我们说一下歌唱中的咬字。它是与歌唱唯一实现文学结合的声音艺术, 它与平常说话中的咬字是有区别的, 歌唱的咬字器官形成人体语言功能, 最先要放松的地方就是下巴, 我们可以去改变、调整活动的咬字器官, 要下意识的去寻找下领骨放松的感觉。清晰的咬字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 要养成良好的咬字习惯, 才能完成内容主题的叙述和歌唱情感的表达。歌唱的语言是在声道中形成的语言形态, 每个字都要清晰而正确, 字正与腔圆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 腔圆就是歌唱的共鸣形态。
2 歌唱心理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产物。声乐艺术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随着时代的变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 歌唱者必须能准确的诊释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精神食量。歌唱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歌唱学习的内因, 学习的出发点应该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 是从对声乐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美感的追求出发, 才能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成功。要达到情感的正确表达与技术的娴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积极的正面教育, 避免社会负面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 让学生对声乐真正产生兴趣。
良好的声乐演唱动机是去要深入作品, 不是去过分的追求技巧, 应该是把作曲家创作的作品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以向观众传情达意为目的, 真诚的、用心的展现给观众, 演唱时, 要认真思考, 进行对比, 使自己进入作品的内容与角色中, 要做到的就是大胆的展现自己, 让观众深切体会作品的意境, 另外, 歌唱者还要对整个作品的整体与局部了如指掌, 使听者得到艺术的感染与享受。要想深入发掘作品的内在含义, 演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歌唱者的歌唱技巧娴熟, 而且演唱者要能实现对作品情态结构的感受与传递, 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作品的表达中, 这就是演唱者与作品的情感流的交融, 要多参加舞台实践, 演出前要合理安排休息与排练时间, 就会提高自己演出的应变能力。
歌唱艺术表现时要尊重作品的创作背景, 符合一度创作的真实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优秀的歌唱演员必须具备整体歌唱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诠释出好的歌唱。
参考文献
[1]孙悦媚, 范晓峰.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2]多吉次仁.藏族传统歌曲精选一一附钢琴伴奏[M].拉萨:中国藏学出版社, .
[3]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研室.声乐表演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1.
[4]白宁.试论《唱论》关于声乐技法的阐释及其对中华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J].乐府新声, (3) .
[5]钱庆利.论歌剧《小二黑结婚》的艺术成就与现实意义[J].交响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12 (1) .
篇9: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对于歌唱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试图通过“多维观察、准确及时、灵活运用”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关键词:歌唱教学;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
音乐课堂上,多声部教学的“有效介入”,是指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在单声部歌曲中加入和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发展。介入的好,能够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成为精彩“点缀”;介入不当,只能流于形式,成为“累赘”。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笔者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了“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1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
通过分析歌曲内容,在学生学唱的兴趣和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再采取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才能避免走形式而破坏音乐课堂整体性和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案例1:二年级《音乐小屋》。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其中“叮咚叮咚”一句连续出现了两遍且节奏、音高都相同。在二年级已建立的轮唱经验基础上,本人将第一句设计成简单的二声部轮唱。需要介入:《音乐小屋》这首歌曲对于对于孩子们来说不难;基于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在合唱(合奏)上的要求,抓住歌曲相同节奏、音高多次重复出现的特点,及时、有效的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丰富音响效果是必要的。案例2:二年级《唢呐配喇叭》。教师借助木琴引导学生以恒拍持续演唱“6136”,老师则轻轻加入主旋律,形成一个二声部多声部的效果。但呆板的和声、缓慢的节奏让这首歌曲失去了原本活泼欢快的情绪,忽略了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无需介入:《唢呐配喇叭》这首作品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唢呐,让学生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点,而多声部的加入支离了音乐课堂的整体性,让学生产生凌乱感。
2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
小学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主要分为三个时机:歌唱教学开展前引入、歌唱教学时渗透、歌唱教学后拓展。2.1在歌唱教学开展前介入。通常以律动、节奏模仿、发声练习等形式表现,创设情境又为之后的多声部教学作铺垫,提高教学效率。案例:三年级《草原上》教学片段。本人提取前两小节旋律以轮唱形式编创成二声部旋律,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跟唱、合作等形式循序渐进得带着孩子们感受两个声部如同两只雄鹰在广阔的`天空翱翔。编配Ⅱ声部:2.2歌唱教学时渗透。随着内容的递进,通过局部多声教学的介入,起到提醒学生、解决难点的作用,营造多声听觉环境。案例1:《数鸭子》这首歌曲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会唱了,小学阶段有必要作适当提升。学唱后,让一学生用低音木琴演奏“15”两个音伴奏,然后逐渐让学生加入高音木琴演奏“1565”,孩子们在玩音乐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累积形成多声部听觉。2.3歌唱教学后拓展。这是在学生对歌曲本身已经掌握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多声部鉴赏能力,丰富歌唱经验为目的的。案例:六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老师在学唱之后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在歌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进行创编合作。所编配的Ⅱ声部:
3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
3.1以歌曲作品的主题乐句与节奏为基础介入多声部教学。以作品主题乐句的音高、节奏为原型进行二声部的编创。如设计《音乐小屋》介入的多声部旋律材料就来自于歌曲本身第一句,Ⅱ声部用相同的音高节奏以轮唱的形式介入,抓住了前两句歌曲以“135”为主音的旋律特点,使两个声部合作之后不破坏歌曲本身的风格。3.2利用课堂乐器辅助介入多声部教学。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先用铃鼓、双响筒、木琴等打击乐器进行音高或节奏上的合作介入,使学生先破解节奏等一部分难点,再循序渐进地加入音高实现合唱。3.3设计律动“搞活”多声部教学。教师用拍手、跺脚、行走等律动让抽象的音符跳动起来,孩子在音乐的过程中玩,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令多声部教学变得有趣而接地气了。3.4从歌曲情绪风格的角度介入。从歌曲情绪风格角度介入,首先要考虑作品本身是否适合介入“多声教学”;其次考虑介入的途径是用乐器、律动还是直接歌唱。如《理发师》一课却比较适合乐器介入,用沙锤、响板、碰铃等不同音响效果的打击乐器来模仿不同理发工具发出的声响,课堂效果就比较生动。3.5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介入。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某些歌曲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和喜爱。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菊荣.追求有效:教学永恒的主题.[3]中国音乐教育.5月.[4]中小学音乐教育.203月
篇10:声乐教学歌唱思维研究论文
声乐教学歌唱思维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各大高校的教学重视。在声乐教学内容中,学生的歌唱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有初步的了解,掌握自身的歌唱思维运用实际,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实质的训练技巧,让学生掌握重点音乐的理论基础,学会怎样和声、怎样唱歌、怎样把握好每一场表演的节奏。本人根据多年的声乐表演经验,对高校模式下声乐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及如何提高学生歌唱思维意识的策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高校;声乐;歌唱思维;教学声乐
和一般的歌唱的形体训练时,需要教师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更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把握歌唱的节奏,用心感受每一首曲调的温度和艺术气息,找到自我的表演感觉,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让学生主动爱上音乐,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基础的声乐技巧,不断提高歌唱能力。
一、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
在练习声乐时,教师要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就要训练学生的唱歌基础能力。首先,歌唱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极为重要,唱歌的“换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把这个过程做好了,才能找到唱歌的感觉,全身心在放松,呼吸做好了,每句歌词都能理得很清楚,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许多应用软件都能帮助学生练习“换气”,比如“唱吧”、“全民k歌”等,这些都是极好的练习换气的歌唱软件,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电子产品上下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放松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音色的感知和增加学生的歌唱兴趣。吸气主要用到的是“闻花式吸气”,对于学生刚接触到声乐,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而且很多同学的音乐基础不同,肺活量也不一样,在训练音准时,容易吸气浅,肩部与胸部同时上提,降低了音色的效果,为了防止这个现象出现,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训练质量,让学生在日常说话和唱歌时就要注意换气的节奏感,形成一种唱歌意识和习惯,才能在真正表演时找到自我感觉,充分发挥实质的歌唱技巧。日常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坚持的是让学生回家体验平躺在床上或者地上都能做这个练习,方便学生进行训练和提高,随时随地都能训练“换气”这个唱歌基础的过程,为更难的声乐学习做准备。
二、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
“气流的交互”也是声乐练习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在唱歌时尽量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做好呼吸的节奏,调整好合适的气流交互过程,将气吸到肺的底部,保证每次发声都能顺畅,以至于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全身肌肉能都协调配合声部发声,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为换气做全面的基础保证,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在日常训练中就要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适应正规的歌唱舞台表演形式。声乐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端正身姿,找到自信,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在唱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背部要挺立,呈现亭亭玉立的状态,不曲弓驼背,而且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主要靠腹部的力量和声带发声。只有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歌唱能力的训练力度和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渐适应声乐的演唱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合适的演唱规律,把握自己的声带特征,提高自己和展现自己的实际能力。
三、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
教师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体验经典乐曲的魅力和艺术形式,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比如五月天的《倔强》、陈奕迅的《k歌之王》等都是极具旋律的经典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比拼,从这些歌曲中找到换气规律,发现歌曲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方向和节奏,从歌曲中找到舞台表演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在唱歌时,学生能明显地感觉好像腰部长粗了,这就表示腹部是配合声带进行“发声”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才能感受到这个力量。教师要训练学生,在日生活中体验这种感觉,当平躺着的感觉找对了,就能形成惯性思维意识,在站起来做这个吸气的动作时,也就更有把握了。而且呼气的频率也能靠日常的训练来提高节奏感。唱歌者在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些都是学生日常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去KTV这种练习唱歌的地方,既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也能锻炼学生的唱歌思维意识,让学生在练习时更专注,更有信念感。
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实质的训练技巧,找到舞台的感觉,合理地规划高校音乐的教学策略,对音乐课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满足学生的音乐求知欲,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并不断地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逐步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触发听觉感受,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J].山东工会论坛,,(3):12-15.
[2]徐龙.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6):26-28.
篇11: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研究论文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有影响力与凝聚力的群体,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日趋成熟、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大学生体验生活、锻炼自我、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窗口。他既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又是学校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但在社团的定位、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还未形成较科学统一的认识,已明显影响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影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对高校社团建设状况的比较分析,探索出当前高校社团建设的新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学生社团的位置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以一定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基础,自愿参加的群众自治组织。与之相似的学生群众组织还有学生会。因此,高校学生社团所处的位置,必须以学生会的位置为基础来分析定位。高校学生会是在党领导下,高校共青团组织直接指导下的代表学生利益的学生群众组织,高校学生会在学校教师与学生间起着桥梁作用,解放以来,学生会一直依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思想,积极为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及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其工作的显著特色是“三自”教育,反映同学心声,当好学校教育的参谋,工作中强调的是整体性与规范性,并有一定的强制性,在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与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大学生社团自诞生之日以来,一直是按照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来组织,由兴趣、爱好、志向相同或相似的学生自愿组成,虽说其工作也是“三自”教育的范畴,但其活动自由、组织机构较为松散,对成员没有强制性、约束力,气氛较为宽松、活泼、平等。活动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对校园良好学术与人文文化等综合性育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并通过会员兴趣爱好来巩固发展,以及用这种文化氛围的渗透、感染来教育人、影响人[2]。因此,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又相对独立的学生自治组织,是促进学校发展与学生成材的两个并行而又相互补充的组织体系,校园中的人才也常一分为二,分布于学生会与社团,若社团与学生会各行其是,缺乏沟通,没有突出或抓住自身的重点,势必引起学生会与社团(特别是社团)活动出现低水平的重复、低水平的泛滥。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高校学生会与社团所处的位置与管理模式,寻找出适合学生会与社团发挥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2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状况
从各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看,各高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良莠不齐[3]。发展好的社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同学们的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而发展较差的高校社团情况各不相同,但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质量差、各社团的发展波动大。造成这种高校间良莠不齐的原因主要是:①各高校对社团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认识不一;②各高校在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中对各社团的重视与支持不一样,在基本的物资保障与经费支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③各高校对学生社团的领导与其活动的具体指导方面的力度不一样;④各高校对社团组织及社团干部培育的力度不一样。⑤有的高校没有为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活动空间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措施;⑥管理工作缺乏重点,没有做好对学校中心工作有重要影响力的社团的扶持工作,如:专业学术型、理论读书型、科技推广型等社团;甚至有的学校只管学生社团的`审批。这些学校的社团发展状况一般是:社团人数较少、人数不稳定;活动质量不高,冷热现象明显;活动内容不丰富、内涵品位不高、影响力小;社团干部及其中的骨干成员质量不高或高的比例较小,且人才流动与流失大;整个社团过于松散、无活力、无朝气;办公与活动无物资保障。再有,各高校对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情况也不一样,应该说一般都有挂名的指导教师,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也不相同。由于大部分教师自身工作学习较忙,又无专门的补助,因此,有不少社团实际上处于无教师指导的状况。
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概括起来,在对各个社团的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第1种:在团组织或学生会设社团部,由社团部负责各个社团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这是传统的社团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社团兴起的前些年里,产生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也是现在许多高校仍然使用的模式。由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初期,一般以较单纯的兴趣爱好型或理论学习型为主・前者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为主要原动力推动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后者一般是由于党团组织的扶持与引导为主要动力推动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社团的创建与发展或许以明显的自发为主,或许以明显的扶持为主;其活动的内容与范围明显是团组织指导下的学生会的补充。对于这种社团的管理模式,相对较规范、较简单。但随着高校社团的进一步发展,社团的种类、数量已大大超过起初的种类与数量。其教育功能的地位已成为学生会所无法替代的。社团创建与健康发展的动力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高校社团发展的需要。再有,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及各院(系)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学生仅靠学生会的活动已难以满足其需要。因此,改变学生自治组织的这种管理模式,促使社团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2种: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直接隶属于学工部(处),由学工部(处)负责社团组织的具体指导工作;或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或组织部主管,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具体负责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的可能是宣传部或组织部,也可能是团委,因此,各社团成立的批准机关也自然是学工部(处)、党委宣传部、组织部或党政办公室,或特设的学生社团领导小组,这种管理模式突出了社团的重要位置,但又明显存在管理的多头性,存在与社团、学生会活动不相协调的现象,因此,也是不够科学的。 第3种: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直接隶属于团委・社团联合会(或理事会)与学生会享受相当的地位待遇――同级或略低半级。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在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是近几年随着社团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是建立在学生会与社团在高校学生的“三自”教育中的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基础上的。基本上把握住了社团地位、作用与如何发挥社团重要功能的正确认识,对正确引导与科学管理高校社团有较积极的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笔者认为,目前以第3种模式为基础创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是最科学的。为了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把握好每一个社团的办团宗旨与发展方向,突出对社团的重视,应由学校党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社团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由团委、党办、宣传部、学工部(处)及相关教学科研部门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常务办公室设在团委,由校团委书记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或理事会)。由办公室负责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的组建与工作指导,办公室与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共同负责学生社团的审批、日常管理与工作指导。办公室与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对学生社团领导小组负责并定期汇报工作。使共青团与学生会、学生社团形成“一体两翼”的管理模式。
4 结束语
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三自”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重要的,是学生会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提出“一体两翼”的团学组织建设思想――即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使之处于与学生会相当的位置。由团委负责日常管理与指导,按照它们自身不同的活动性质,突出自身的优点与特色抓各自的建设与发展,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服务,为学生的成材服务。这是当前学生社团发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需要。团组织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及学校的治校思想,突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的政治领导、制度管理,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①学生社团的物资经费的筹集,并给予必要的物资经费补助与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
②做好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素质审查,并采取措施保证指导教师工作到位;
③抓好学生社团的干部培养与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干部培养与大型活动的指导,使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有基本的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持・同时,还要对学生社团进行必要的分类建设,重点扶持专业学术型、理论读书型、科技推广型等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使之为学校营造浓厚的学术与理论学习氛围,成为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适度发展兴趣爱好型学生社团,注意引导社会服务型学生社团,使它们在学校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何荣波.发展大学生社团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8):45.
[2] 冯友梅.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作用[J].学校党建思想教育,,(5):25-27.
篇12: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论文
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论文
管理就是为了将一些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以期发挥系统的功能。但如何将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很多人认为只是一门艺术,靠的是管理者的聪明与灵感,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领导艺术”。其实,管理主要要靠一套科学的制度,在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艺术去弥补。
一、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科学研究的结果证明,系统的效能要比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效能之和大。要将分散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就需要管理。管理就是通过控制、计划、决策、组织、协调、领导将一些分散的个体组合起来,以期发挥比各个体功能之和更大的功能。
按照管理部门的不同,可以将管理分为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私人部门管理又可以再划分为个人事务管理、家计管理、私人非盈利组织管理、私人企业管理等。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所以企业管理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企业管理理论也较为历史悠久和成熟。本文即是以企业管理为例来谈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
企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的管理,如物资管理、仓库管理、营销管理、工艺流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另一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即使是对物的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因此,把人管理好了,也基本上把整个管理都搞好了。
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处理好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是制度的内容,所以对人进行管理要依靠制度。管理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广,有分析制度、预测制度、计划制度、决策制度、控制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协调制度、评价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等,但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制度(也叫信息评价制度),二是激励制度(也叫激励约束制度),其他制度本身都必须体现激励制度与评价制度的内容。评价,就是收集一些信息,对人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优劣判断。激励,就是根据工作过程或结果对人进行奖惩,在交易过程中对人进行约束和监督。由此可以看出,评价是激励的基础,没有评价,激励将是没有依据没有目标也没有效果,例如,资金平均分配没有什么激励效果,鞭打快牛更是起负作用;激励是评价的目的,如果仅是停留在评价的层次上而没有激励措施,那是资源的耗费,因为评价是需要信息成本的。评价是为了激励,激励是为了促进人们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
[1] [2] [3] [4]
篇13:意识支配与歌唱的联系论文
意识支配与歌唱的联系论文
摘要:歌唱中,意识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是意识能力的两种不同的支配方式:直接意识是意识能力在直接支配下的一个过程,间接意识是意识能力在间接支配下的过程表现;直接与间接的支配艺术,是人体意识对正确歌唱基本能力的控制和掌握程度的基本条件。只有使直接意识与间接意识协调统一的进行支配,才能使歌唱中关于:呼吸、用气、共鸣、音高、音量、强弱、咬字、吐字等的协调统一。歌唱水平提高的关键是意识对人体支配的熟练性以及相关肌肉的锻炼。个人修养、知识积累以及综合素质,是歌唱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声情并茂的渊源。
关键词:意识支配;歌唱联系;艺术表现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在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在亿万人民多元化的生活中,音乐,或者更确切地说――歌唱活动更是百花齐放,万象更新[1]。要保证声乐学习的顺利进行,在掌握歌唱能力、歌唱表现和歌唱方法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和把握歌唱中意识能动性对歌唱支配的影响和作用。使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能动性,对歌唱的支配起到积极作用。最终形成正确地歌唱方法,使声乐达到歌声优美、歌唱自如、情深意浓、动听感人。
对声乐理论的研究和技能、技巧、技术的实际运用,成为声乐探讨与创新的内容和话题。因为歌唱的追求标准与抽象性的把握程度都存在一定差异,而使得歌唱中实际运用和表现具有不少疑虑,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话题。通过意识对人体能动性支配研究,分析意识对呼吸、用气等支配过程中的联系,研究意识对基本歌唱元素的支配作用,力求准确阐述出正确歌唱的方法。
一、意识对人体的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
骨骼、肌肉是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一切能动性都是在通过人的大脑神经支配下产生完成的。那么歌唱艺术也同样是人的支配意识能力中的一种表现结果,这种支配方式都体现出人在知识积累、经验储存、方法运用等能动性的程度。只有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和有目的支配,才能达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融合与统一,这也是通过大脑的思维,对神经系统直接支配或间接支配的周期达到一定的协调与自如所产生的效应。
1.树立主观歌唱意识,提高客观歌唱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师生在声乐教学中是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主观上要有教好声乐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学生主观上要有学习好声乐的信心和愿望。
无论在先天的生理心理、技能技巧、歌唱方法以及个性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前提条件下,教师要实行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步使他们的差距得到缩小和改善,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歌唱意识能动性和良好的歌唱心理,在知识传授与对知识的理解进度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最强地歌唱意识能力,教学效果才能做到最好,才能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2.正确的歌唱是由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共同完成的。正确的歌唱方法是人们一直在研究、讨论的话题。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业余工作者,始终不能像其他直观科学一样表达得那么清楚明了。为什么呢?因为正确的歌唱是由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共同来完成的。间接支配比较抽象和内在,而探讨声乐的研究它既直观而又抽象,落在纸面上的文字是客观的,而衡量发出的声音却有不同的感受与批评标准,可以说又具有抽象性。
在歌唱中,歌曲中的吐字、咬字是在意识支配下,由舌、嘴唇、下巴等相关部位与气息以及声带的振动协调配合共同进行完成的,表现为直接支配意识。其他:音准节奏、速度力度、表情等方面都是由意识间接支配来完成的。由于音乐赋予了歌曲内容所别有的技巧表情和思想内涵,因此,歌唱中声带的振动及变化,音色的显现及改变等这些运动,包含条件反射的作用,从属意识间接支配来完成的。
二、意识的协调统一是正确歌唱的基本条件
(一)关于呼吸
1.胸式呼吸法――吸气和呼气时靠胸腔一起一伏的运动,单吸气时有抬肩的动作,使胸肩着力,造成呼吸浅,导致声带、喉头用力过大,使声音的控制力差,不流畅、不圆润。
2.腹式呼吸法――意大利著名歌剧艺术大师,男高音歌唱家基诺・贝基曾说:“我个人倾向腹式呼吸,因为腹式呼吸换气快,而‘胸腹式呼吸法’换气慢,这点不好。”目前一些中外歌唱家对腹式呼吸法已经达成共识[2]。
3.对横隔膜的调节。当我们竭尽所能打开我们肋骨的时候,在腹部那层富有弹性的薄膜――横隔膜,将完全得到平放,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提供足够的.气息空间来支持我们在唱歌时需要的气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吸气中要自然的心态,平和的心理,使吸气正常进行,声带才有较足的气息支持,才能保证歌唱的正常实施和顺利进行。
(二)关于吐字
歌唱时,应通过语言,结合唱腔,表达思想感情,使吐字、咬字、语气、语调都服从歌曲情绪表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揭示出歌曲深刻的思想内容。一般来说,唱热情、欢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轻快、敏捷,嘴的动作不能太大,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既做到字音清晰,不带杂音,又表达出歌曲的热情、欢快的情绪。唱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唱亲切、情深、速度较慢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柔和、圆滑、相连;唱激昂、愤慨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才能将情绪唱出来。由此可见,咬字、吐字不能从形式出发,而必须从语言的感情出发,使它服从歌曲艺术表现的要求。
(三)声区音色的统一
在声乐教学中,大家一般把人的歌唱音域划分为:高声区、中声区、低声区。如果单纯从声音上来划分,还可以。但是如果在歌唱中的音色上来分为三个声区,那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严格的说,在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后,发出的声音为一个声区,当然不能说是嗓音中的高音和其低音都是一模一样的音色,但,声乐中的寓意是不要把相邻很近的(譬如上下大小二度音程,前后歌唱成截然相反的、极不统一的音色)“歌唱嗓音在正确发声时是没有声区的,根据自然规律,嗓音――它的整个音域――是只由一个声区造成的。”[2]――那就是混声区。
歌声音色要做到如同某一种乐器一样在演奏中那样一致的统一,就必须掌握最科学的声乐方法来把握这种高深的技术技巧。在歌唱训练中要狠下工夫,不屈不挠、坚忍不拔,使宽广的音域中具有尽善尽美的声区之统一、声音之流畅。就必须掌握好换声区的歌唱唱法。无论男女声都须克服换声区不统一、不流畅的问题。克服和避免:女声“真假声”打架,或者中声区用真声,特别是初学者:唱到高声区突然变成假声,中声区到高声区之间总有一个坎儿,造成中高声区的不一致,成为俗说的“两茬子”声音;男声常见的毛病是高声区特别吃力、费劲,或者喉头上提,声音发白,或者喊叫,演唱高音总是一种障碍。这些弊病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换声区的唱法而带来的问题和困扰。
当然,人声的自然声区是很有限的,不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声,其自然歌唱音域仅在两个八度之内,如果超过了这个自然音域再往上发展,恐怕大多数人都唱不上去,唱上去也可能是喊的声音。所以,超过了自然音域再往上发展,就必须转换成另一个声区的唱法,这种自然声区到高声区的连接区域,就称为换声区。各声区从自然声区转入高声区,都有相对固定的转换点,这个点就称为换声点。男女各声部的换声点分别是在:
女高音:#f2;女中音:be1;女低音:#c1;男高音:#f2;男中音:be1;男低音:#c2。清楚了各声部的换声点后,各声部在唱到换声点时,就不能再用自然声区的唱法,而是要采用换声区的唱法来支配歌唱。
三、意识的能动性对歌唱技能起关键作用
1.就意识对人体支配的熟练程度而言。只有长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歌唱技巧、歌唱能力进行支配训练和把握,使其成为自然的一种习惯,通过认真正确而科学的有意识的训练,并有夜以继日、日积月累、不屈不挠的认真态度,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水到渠成的。俗话说,“熟能生巧”,人的直接意识与间接意识对人体的支配随着磨练的增加,人对声音的驾驭能力就会逐渐增强,歌唱水平自然得到不断提高,达到一个好的层面和预期目的。
2.正确歌唱相关肌肉的锻炼问题。通过常年累月的长跑运动的锻炼,就一定能够增强身体健康程度,从而提高肺活量,身体肌肉组织就会逐渐结实、强壮,对歌唱的支持能力就会越加持久,发声能力就会轻松自如,声音也会圆润饱满。
3.歌唱水平提高的其他方面。除了纯粹的专业技术性训练外,个人的文化以及天文地理、道德品质修养的提高,以及社会阅历的丰富等都对歌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是成功者路途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不要闭关自守、闭门造车,只有对各学科、各门类都关心都有一定兴趣,才能对声乐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淋漓尽致的出色表现。
培养良好的意识能动性,对于形成正确的歌唱方法以及歌唱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演唱中,必须掌握语言的规律,把握对不同风格特点的表现,用声音技巧塑造声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才是达到歌唱艺术的真谛。掌握歌唱训练的科学意识能动性,在具有科学而严谨的理论和高深的技能训练下,形成深刻、全面、熟练、准确地意识支配能动性,使声乐理论有更深入的研究与掌握,使声乐教学计划、目标得到贯彻和实施,教学效率、学习效果做到最好,声乐技能有最快的发展,歌唱水平得到最大的提高。
实现意识能动性对人体支配的最终目的是:歌唱者,能够正确、全面的调动和支配自身的各个有效器官,构成一个良好的“乐器”来完成全身的整体艺术歌唱,通过运用自如的声音,清晰、自然的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以情、景、物融于一炉感染人,以声、像、美的玲珑荟萃打动人,使观众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激励和完美的艺术享受[3]。
参考文献:
[1]何纪光.成人声乐考级作品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赵P,靳新苗.歌唱的训练[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
[3]袁路安.注重歌唱时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36.
篇14:浅谈歌唱中的位置与方法论文
浅谈歌唱中的位置与方法论文
摘要:音乐歌唱是现代艺术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形态,歌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是靠身体发音器官的不同位置的变化,来为大家奉献出一场视听的盛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了解歌唱的位置内涵、了解歌唱的方法、掌握歌唱位置的技巧都是基本的常识,都是我们必须应该要掌握的。本文就是针对如何掌握好歌唱的位置和方法进行论述,并运用一定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本论文的观点进行论述。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理论研究,能为歌唱者掌握歌唱位置的方法和技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歌唱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以此推动音乐歌唱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歌唱 位置 方法 技巧
绪论
位置是歌唱的灵魂,如何掌握好发音的位置,是音乐从业者一直潜心研究,努力掌握的一门技巧。对歌唱位置的研究,不但能丰富我们的歌唱眼界,也能推动歌唱事业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歌唱位置是歌唱的灵魂,如何掌握好歌唱的位置,是音乐从业者必须要面对,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如果歌唱学习者不能很好的掌握歌唱的位置,对歌唱位置只能笼统的、模糊的感知,那你就很难讲歌曲唱好,也很难走入歌唱的世界里去。歌唱位置不能把握牢靠,那歌唱学习者就会陷入歌唱学习的困惑状态里面去,不能自拔,慢慢的就会越陷越深,从而也就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对声乐歌唱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歌唱事业的发展。
针对歌唱位置的重要性的问题,歌唱研究者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对歌唱器官的位置调节、对发音高、中、低的全面掌握等等理论,为我们对歌唱位置的掌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有时候理论也比较的笼统,并没有根据实际,进行专业化的理论陈述,还需要专业的歌唱研究者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以此找出更加合理的、更加有效的方式,定位歌唱位置,促进歌唱事业的发展。
本论文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歌唱事业朝着正确的、合理的方向发展,可以促进人们对音乐的喜好,可以推动歌唱事业的快速前进,可以更好地为歌唱者打下坚实的,促进歌唱者歌唱水平的提高,为培养音乐歌唱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学习者的进步,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加快了我国音乐文化事业正确的发展。
研究方法的运用是研究课题正常开展的保障,只有运用合理的课题研究方法,才能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论点更加有理有据,更加能树立自己的观点,能将自己的观点充分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本论文研究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文献综述法
本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研究,并最终寻找出跟自己的理论观点一直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其运用到论文中,为自己的论文观点进行有力的论证。
理论实践验证法
通过对各种歌唱位置理论和定位方法的论述分析,并根据自身的实践进行检验和论证,并从自身的歌唱实践中不断的去总结经验,提炼方法,进行总结,以此运用到论文观点论述依据当中。
3、分析法、总结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阐述、自身的亲身实践,以及对实践结果的总结分析,都充分的运用到了这种观点,都是这种观点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歌唱位置分析
位置在唱歌行当里,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纵观我们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音乐,不管是民族的、还是美声、通俗的,这些唱法的歌唱家,都十分注重自己在唱歌是的位置感,都会去体会不同的唱歌位置对于自己歌唱风格的影响。从音乐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位置对于歌唱者的重要性。所以了解透、理解透调式位置的概念,对于我们更好的进行歌唱是十分有帮助的,而如何才能更好的将自己的唱歌位置定位准确,对于我们这些搞音乐演唱与研究的人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细心研究、深入探讨的课题。
歌唱位置的涵义
歌唱位置是指人们在唱歌发音时,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效果的一种感觉,主要的就是指歌唱者在唱歌时自己的发音音域所处的地方。它是歌唱的灵魂。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如何找准自己的唱歌位置,是自己能否成功的必备条件。而在音乐教育中,歌唱位置也是对学生正确发音的一种诱发和引导,是对学生发音感觉的一种真实的、具体的形容和描绘,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们树立起发音的感觉和意识。这些都充分的体现出了位置的重要性。
通过对歌唱位置涵义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对歌唱位置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认知,也为我们自身掌握好歌唱位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积淀,促进了我们自身歌唱能力的提高,对歌唱事业的整体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歌唱位置的作用
歌唱位置对于歌唱者来说那就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充分的掌握好歌唱的发音位置,才能为自己的歌唱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的促进歌唱事业的腾飞。
歌唱位置的作用具体就表现在促进歌唱水平的提高方面、歌唱事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掌握好这些歌唱位置对于促进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我们在声乐歌唱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掌握好高音位置这样的总体位置感、还是想喉头位置这样的具体位置感,都是能对我们的歌唱水平的提高,歌唱能力的完善,都是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的,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歌唱位置的重要原因所在。
三、歌唱位置定位
歌唱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要学会掌握好歌唱位置,学会将歌唱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准确的进行歌唱发音,对于我们进行歌唱学习和歌唱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都要的帮助作用。如何进行发音的位置定位?掌握好发音位置定位的方法和技巧都是我们这篇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根据具体的位置来进行分析,以便于通过了解一点,从而扩展到全部,以便于全面的推动歌唱文化事业快速、高水平的发展。
歌唱方法
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歌唱家进行歌唱表演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歌唱方法对于我们歌唱水平的提高,歌唱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好歌唱方法的对于我们唱歌的人来是非常关键的,那具体歌唱方法的掌握有以下几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和掌握的。
一是,歌唱的呼吸技巧,对于我们掌握歌唱的`方法有着很关键的作用,掌握好一定的歌唱呼吸方法,对于我们更好的控制气息,更好的进行演唱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种演唱方法不但有利于全面的调动歌唱时的各个呼吸器官共同作用,使发出的声音更加的动听,更加的平稳,更加的有力度都是十分有帮助作用的。
二是、正确的张口和发声是歌唱方法注意的第二点。如何在唱歌的时候开口,并将声音的发声一步到位,都是歌唱的难点所在。但是只要你掌握了这种歌唱开口的方法和发音的技巧,对于我们的歌唱能力的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都是非常有利于音乐歌唱水平提高的。
三是、歌唱的第三个重要方法就是再歌唱时的咬字、吐字的能力。由于音乐是语言和旋律结合起来的一门艺术,所以语言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门,如何正确的咬字、吐字对于歌唱者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的咬字、吐字,对于表达词意、表达歌曲的情感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是,正确的运用共鸣的方法也是歌唱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共鸣就是指掌握好共鸣腔的混合运用,使身体发音的各个共鸣腔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使自己的声音保持良好的效果,这些都是我们良好歌唱水平的统一,都是音乐歌唱的基础,歌唱的灵魂。
(二)歌唱位置定位的技巧和方法
歌唱位置如何把握好,对于自身歌唱能力的表达。歌唱水平的展现都是有很大影响力的,那如何去掌握好自己在歌唱发音是的位置那,掌握这些位置的方法和技巧又有那些那?本文主要就从如何掌握好高位置音色和喉头位置如何发音这两方面进行论述,并以此为起点,充分的分析总结歌唱位置定位的方法和技巧。
高位置音色的定位
高位置是音乐里掌握音色的重点,是难点,掌握好高位置银色的发音,对于自身全面的掌握发音位置的技巧,都是具有很大帮助作用的,具体的高位置音色定位的方法如下:
一是、在歌唱表演的高位置发音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起音,让自己的音色柔和平滑,对于我们更快速、更直接的进入歌唱的高位置,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对歌唱位置和谐统一,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是、正确的寻找到头腔共鸣的通道,顺利的把自己的声音引导头腔的位置,有利于更好的找准的歌唱的高位置,并始终使歌唱位置保持统一。
三是、学会正确的走音方式,把自己的发音通过必要的方式引导面部,摆脱喉咙的控制,这样的方式能是自己的声音更好的、更自然的到达歌唱的高位置。
四是、通过一定的咬字、吐字的语言练习,将自己的头腔通道打开,让自己的声音更加自然的到达调式位置。
五是、正确的喉咙位置,对于我们得到最佳的声音位置,特别是高位置的声音,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充分的打开口咽腔是我们必要的工作,把口咽腔打开对我们获得声音的高调式位置有着十分特殊的作用。
六是、充分的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平和良好的气息来进行歌唱。因为在唱歌时深呼吸对于高位置的音色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让自己的呼吸和气息充分的与高位置进行呼应,对于统一高位置音色,获得最佳高位置声音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喉音位置定位
在歌唱的时候如何将自己的喉头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对于我们正确的进行歌唱位置的定位也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具体打开喉音,找准位置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打“哈欠”的方法训练,让自己的气息得到充分的训练,以便于让自己的气息得到充分的饱满、声音位置高的感觉得到充分的展示,让自身的声音位置得到充分的统一。
二是、充分的进行吸气训练,也能给自己的声音找准位置,能让自己的声音充分的停留在一个位置,让自己的歌唱听起来非常的动听,非常的统一,不会产生过多的走音情况。
通过对高音位置定位的方法和技巧的分析,以及喉头发音位置的研究,让我们掌握了歌唱位置定位的基本方法,我们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联想发挥,我们一定能掌握好歌唱位置定位的技巧,一定能演唱出好听的,动听的歌曲来。
四、总结
总之,经过自身全面的分析总结,加上自身的实践理论研究,我们得出了歌唱位置的重要性,让我们了解到找我好歌唱位置,进行正确的歌唱位置的定位对于我们这些歌唱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经过对歌唱定位方法和技巧的分析,让自己也掌握了这些的技巧,这些技巧的掌握,对于自身歌唱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是歌唱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歌唱事业前进的动力。我们要不断的发展,不断的研究,充分的发挥歌唱位置的定位作用,让歌唱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
篇15:谈小学歌唱教学轻声唱法论文
谈小学歌唱教学轻声唱法论文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神,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那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方法从哪里来呢?教出的`歌曲、学生能唱出优美的歌声,那就应该用轻声唱法来训练。
1.学生从平时说话习惯来
从学生上一年级起就应该训练轻声说话,轻声唱歌,这样可以形成习惯,达到保护学生的声带,轻声地演唱可以抒发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每一个学生能体会到声音统一。
在幼儿园里的语言教学中就要求幼儿园轻声说话,那么这些教育方式对每个孩子的发声是很重要的,从小养成轻声说话,朗读不用尖叫、大叫这样保护了噪子。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孩子发声用轻声发声说话,养成好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声带发育。
2.轻声发声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教师在教正确的发声时很多不容易体会,在演唱时不容易把握好,如对学生进行轻声发声,训练在歌曲演唱时他们很容易把握好歌曲性质。
3.轻声演唱能使学生掌握好歌曲演唱的演唱风格,达到教学目的
一首歌曲,在演唱时要求要有感情,表达出歌曲的性质。例如:我接到一个班,是来自山区的彝孩子,噪子都很好,歌有许多男孩子还可以演唱“青藏高原”难度大的歌曲,我在教《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这介绍了这首歌,和歌曲的性质,并示范用深厚的感情演唱,但这些孩子从小没有进行轻声训练,每次唱歌都是大噪门)大叫,他们演唱的节奏跟不上很快,噪门控制不住,怎么都唱不出歌曲优美的歌声。而在另一个班,是从小进行轻声训练的孩子,老师示范以后,学生在演唱时,你就会听见优美的童声,听起来就像训练过的合唱队在演唱。
所以轻声唱法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轻快地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克服初学声乐的常见毛病,使真假声音能够得到自然混合,歌唱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和增强,轻声唱法在教学中是必要的,必须坚持下去。使每个孩子唱起歌来都能感到自豪感。愉快地享受音乐课的快乐。
★ 歌唱教学论文
★ 音乐教育论文
★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歌唱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论文(整理15篇)】相关文章:
声乐发展史在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性论文2023-03-06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论文2023-11-21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论文2023-11-01
音乐学开题报告范文2023-02-27
声乐教学中曲目选择的重要性论文2023-05-07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2022-05-06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2022-10-16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研究论文2023-05-05
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2022-09-06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纵横论的论文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