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的规范: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合集12篇)由网友“团团不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根本的规范: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根本的规范: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
根本的规范: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
一个人类活动系统的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是达到系统目标的条件与手段。学术界或学术共同体的目标就是知识的增长和学术的繁荣,这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可是如何促进,用什么规范和社会契约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学术的自由和学术创新,一切其他学术道德规范主要由此派生出来。...
作 者:张华夏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刊 名:自然辩证法通讯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22(4) 分类号:C1 关键词:篇2:知识创新与学术自由
知识创新与学术自由
大学知识创新程度的高低主要依赖学术自由含量的大小.在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要正确处理好知识创新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并善于抓住机遇,敢于面对挑战,能全方位地发展自己,力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作 者:唐晓明 作者单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北仑分校,浙江,宁波,315800 刊 名:学理论 英文刊名:THEORY LEARNI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0-011 关键词:大学 知识创新 学术自由篇3:学术自由与学术评价
学术自由与学术评价
近三十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空前繁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哲学界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历史学界的现代化问题探索、经济学界的市场经济问题争鸣、法学界的法治国家问题研究等,都直接指导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以致于我们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重大成就的取得都是理论先导的结果.就学以致用而言,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者总体是幸福的,从某种程度上找到了与自然科学学者一样的感觉.但这种幸福中蕴含着痛苦,这种痛苦的内在根源是宪法所确认和保障的学术自由未能完全实现.外在表现是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学术评价体系(本文所说的“学术评价”特指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
作 者:程乃胜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 刊 名:社会科学论坛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30 关键词:篇4:学术论文格式规范
学术论文格式规范
学术论文格式规范是怎么样的?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具有说理性、创见性、逻辑性、科学性的特点,其格式(即一定的规格式样)与说明、描写、记叙等其他文体的文章有很大不同。
为了便于学术论文所报道的理论研究成果的收集、储存、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国家有关部门对其格式发布实施了一些规范,主要有3个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1-);《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
对于这些国家标准,不少作者了解得不多或者理解的不全面、准确,以至于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一、题名
1、概念。
题名又称题目、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是反映一篇学术论文研究范围、论点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
常言说看书先看皮(书名),看文先看题(标题),其重要性可概括为一句话“题好一半文”。
一般学术论文不需要副题名,但是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论文分册出版,或是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申或说明者。
2、基本类型。
论文题名一般表现为以下3种基本类型:一是揭示研究范围的题名。
如《论审计质量的概念》,它只反映论文研究的范围,而不表达出论文的观点。
二是揭示课题主旨或论点的题名。
如《审计质量之“用户”满意论》,这种标题直接反映作者的主张,即论文的论点。
三是兼有主题、副题的题名,既反映论文的研究范围又反映论点。
如《审计质量概念研究——审计质量之“用户”满意论》。
副题名必须是进一步补充说明主题,防止出现两张皮的问题。
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常用题名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谈、浅谈、浅议、刍议、浅析)XX(问题)》;《 XX 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之我见、管见)》;《 XX(问题)探讨(初探、之我见、管见)》;《关于(对)XX(问题)的问题探讨(几点认识、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题名中,介词“关于”和“对”不可连用,只能用其一。
3、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学术论文的题名不同于其他文章(新闻、散文、小说等)的标题,无须过分追求艺术效果。
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题文相符。
这是拟制学术论文题名的基本准则。
学术论文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并恰当反映问题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应尽量避免使用读者不太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等。
论文题名注意事项之一就是过于笼统、大而空,“题”和“文”在内涵和外延上不相符。
例如:标题为《审计质量管理研究》的论文,文中实际上只讨论了审计质量的过程控制问题——审计质量管理的一个方面。
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如《控制方法研究》、《审计质量考核研究》等,这样的标题就贴切得多,也便于深入探讨。
还有些论文只有千把字、几页纸,题名却大得吓人,如《论……的几个问题》、《……研究》。
二是简明扼要。
论文题名的字数尽可能少而精,在保证准确反映论文“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字数越少越好,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和记忆。
一般来说,一篇论文标题的字数最多不要超出 20 个字。
二是避免烦琐、冗长。
如《关于审计抽样理论基础的研究》之类的论文标题,其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果舍之,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可精练为《审计抽样的理论基础》。
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来的13个字减少为9个字,显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因此,应尽可能删去题名中可有可无和多余的词语,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
如《关于……分析探讨》,“分析”与“探讨”义近,保留其一即可。
还有些论文题名不明确,含糊其辞。
如《国企防范审计风险的途径》、《精品审计项目研究》、《审计机关如何积极开创内审工作新局面》,让读者难以明白论文到底论述什么问题。
三是引人入胜。
论文题名居于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所用词语是否正确,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吸引人,关系到能否激起读者阅读正文的兴趣。
学术论文题名应该在做“对”(准确恰当,题文相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前提下,力求做“好”(对仗、朗朗上口、富有文采,给读者以美感)。
特别需要需注意的是,题名在语言文字表达上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和逻辑规则,绝不能出现错别字、语病。
否则,会给读者造成马虎、不认真以及论文水平低劣的第一印象,失去阅读兴趣。
四是便于检索。
学术论文题名中使用的词语要尽可能地使用关键词表中的规范词语,以便于论文传播中的摘引和检索。
总之,一个好的学术论文题名,应该是一篇论文内容精华高度浓缩的那“一句话”,并体现标题的功能(提示、导读)。
作者应该尽可能把论文中最重要、最需要让读者了解的主题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让人一看题名就有兴趣阅读论文的全部内容。
此外,拟制论文题名其实就是作者给自己的“孩子”命名。
至于何时拟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起名后生孩子”,即先拟制题名,后写论文;二是“先生孩子后起名”,即先写论文(草稿),后拟制题名。
二、署名
署名是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员的姓名,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署名涉及着作权问题,一定要真实可靠、给出全名。
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四是用于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署名有两种情形:单个作者论文(独着)和多作者论文(合着)。
论文署名常见的问题是不符合逻辑:独着的论文,文中出现“我们认为”;合着的论文,文中出现“我认为”。
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文中需要涉及作者时,可以用“笔者”代之。
三、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是从论文内容中摘录出来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从本质上看,摘要就是论文要点、精华的高度浓缩,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一般以第三人称语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一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
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论文观点的任务。
读者一般不是一拿到论文就通读全文,而是看了题名和摘要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通读论文。
摘要就是为了让读者不阅读论文的全文,也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知道论文的大概内容,从而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二是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
论文公开发表后,文摘杂志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可避免由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和错误。
三是为二次文献提供方便。
摘要的写作特点是采用客观的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摘要写作不规范现象有两种:一是混同于“编者按”,对论文进行自我评价、说明或解释,使用“本文”、“作者认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进行了粗浅的探讨”等词语。
二是太长或者太简短。
文字篇幅过长,内容不浓缩、不简练;太短,往往只有一两句话,没有反映出论文的主要信息。
一般论文的摘要300字左右即可,不需分段。
也有人提出,摘要的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
目前,许多学术论文,包括一些知名的社科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摘要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没有摘要。
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摘要的重要性存在认知上的错误,或者对摘要写作的标准和规则不了解。
一些论文作者认为只要把正文写好就可以了,甚至觉得摘要的撰写是编辑的事情;而有些编辑也忽视摘要,只关心论文正文的学术水平,认为摘要仅是论文的一个前置部分,无关紧要。
事实上,摘要“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单独而又自足地被阅读。
学术论文的`摘要如何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呢?一是可以利用计算机“工具”中 “自动编写摘要”功能,通过设置“比例” (可以设置为大于5%,比如20%,以利于修改)“位置”等,让计算机把一些重要的“句子”筛选出来,再加工、串联成短文。
形成的短文应该类似于《新华文摘》“论点摘编”栏目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栏目的短文。
二是将“正文”缩写,并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包括论文中提出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新规律、纠正前人错误、解决争议、补充和发展前人成果等。
四、关键词
学术论文的关键词也叫索引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是从论文题目、段落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此类文章,读者就检索不到。
关键词选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论文的检索和论文成果的利用率。
关键词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关键词与摘要一样,虽然都是论文主题内容的浓缩,但比摘要更精练,更能揭示论文的主题要点。
常见的关键词不规范现象和问题包括:关键词不关键,外延太大,将“一句话”作为关键词;关键词太多或太少,或者以动词、形容词等作关键词或者选用一些与论文题目、段落标题无关的、不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造成检索困难,不能很好地起到快速、方便地检索到该论文的目的。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综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汇,这些词汇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并尽量使用《汉语主题词表》中所列的规范性主题词。
关键词一般选取3~8 个,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示区别。
五、引言
引言又称绪论、绪言、前言、导论、序言。
它是一篇论文的开场白,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由它引出论证,所以写在正文之前。
引言写作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引导阅读,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篇5:行政等级与学术规范
行政等级与学术规范
据报道(报道太多,不能一一列出,不知道算不算不规范),6月底,刚刚成立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的99位委员一致投票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但是,主流媒体的宣传口径所谓“这是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意义重大”,这个说法本身就有不规范之处.既然只是针对哲学社会科学,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宪章”,还说是“中国第一部”呢?有的报道说“这项工作自春天开始启动,有关人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与大量高校师生座谈的基础上,汇聚多方意见,这部规范得以出台”,而新华社的报道则说是“三年”.2年多和3年究竟是不一样的,后来多采用3年的说法,大概是为了突出制定该规范的严谨和细致.可是读者不禁要问,对于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的那些规范,居然要花“二年多”和“三年”,还动用“大量高校师生座谈”,是不是有些夸张或者说有些浪费呢?
作 者:张丰乾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5 45(2) 分类号:C1 关键词:篇6:学术自由:知识创新的必要条件
学术自由:知识创新的必要条件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策源地.知识的创新有赖于学术自由,因此,必须创造学术自由的条件,以实现知识的`创新.
作 者:刘鸿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高教所,湖南长沙410083 刊 名: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I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4(1) 分类号:C01 关键词:大学 学术自由 知识创新篇7:学术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规范
学术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规范
一、格式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字材料。它是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字,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
(一)题名
题名又称标题或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标题明确规定了论文论述的问题,即概括了论题,这样的标题明确显示了论文的研究课题,可使读者对论文的基础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二是标题明确概括了论文的中心观点,即研究结论,标题概括了论文的研究结论,使观点鲜明、突出,可使读者对学术观点一目了然,因而有助于论文价值的实现。三是标题显示出研究方法或论文类型,前者说明论文是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后者是采用比较研究方法。
(二)作者及工作单位
论文作者是指参与论文的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并对论文负责的人。论文的作者必须是论文的现在作者,而与职务、职称无关,应按贡献大小确定署名次序,对只参加少量工作而对论文不能负责的,不宜署名,可采用题注方式说明,或在致谢部分肯定他们的贡献,署名要写在题名下,在作者署名下要标明工作单位。
(三)摘要
摘要,亦称提要,它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在论文完成后,要将论文的主要研究途径、要观点和结论,用极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和提练,起到“立片言,以撮要”的作用。如果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摘要,外文摘要一般置于文后。
(四)关键词
关键词又称主题词。为了方便文献检索、信息贮存,应从论文特别是从题名和摘要中选取最能表达论文中心内容、标志论文主题的若干单词、词组成术语,以显著字符,排写在摘要的左下方。关键词应精当,每篇论文一般选择3―8个,应是各学科中规范的,有特定含义的、通用的名词术语,如有可能尽量选用《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
(五)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或绪论。它的任务是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缘起、目的、范围及相关领域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等,提出研究课题,提示并限定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途径。
在实验研究报告中,引言一般用“问题的提出”表明。即从提出存在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要性起笔,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所要研究的课题;以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为内容的论文,则多从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显露出“知识的空白”。从而提出本文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六)正文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论文的主要篇幅。要求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要层次分明,简炼可读。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的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正文可划分为(1)实验研究方法;(2)研究对象;(3)研究内容:(4)变量控制;(5)研究结果;(6)分析与讨论或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全文的一切结论由此得出,一切议论由此引发,一切推理由此导出。这部分需要列出实验数据和观察所得,并对实验误差加以分析和讨论。要注意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必要的实验结果,扬弃不必要的部分,研究过程应当阐述主要的、关键的内容,明确主题。实验数据或结果,通常用表格、图等予以表达,而且尽量不用表格或少用表格。
(七)结论
(1)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问题,得出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的问题。(2)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3)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外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八)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一般需要引用、评述,涉及前人的论述、观点、数据等,都需要在“参考文献”部分中著录。著录参考文献是为了表示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二是为了表明作者严肃、科学的态度;三是为了说明作者研究评述的依据。参考文献著录内容需要是详尽的,应为读者了解和查询提供足够的信息。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对象只限于公开出版物,凡未公开发表的尽可能不引用。
二、规范要求
(一)字体字号
大标题(论文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注释内容,宋体五号。
(二)标题
标题的层次要清楚,大标题(论文题目)和第一级标题应居中书写,第二、三级标题左缩两格书写且单独占行,第四级标题后连续书写内容,不再另起一行;大标题(论文题目)与其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第一级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空一行,其他级别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不空行。
(三)篇眉和页码
1.篇眉从正文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内容为论文的题目)。
2.页码。封面不加页码;中英文摘要合在一起排页码,从“1”开始;目录单独排页码,从“1”开始;正文需要单独编排页码,从“1”开始。页码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书写,页码与正文之间只空一行字的距离。页码使用宋体五号字
(四)图、表和公式
1.图、表与正文之间要(上、下各)有一行(宋体小四号)的距离。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字体均为宋体五号。图序和表序分别在全文中进行统一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等。图、表中的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
2.下文需要引用的公式,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并在同一行右端用圆括弧即“”中间加阿拉伯数字来统一编号,公式与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不需在下文引用的公式,不用另起一行单独书写。
(五)注释
1.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必要补充说明,注释一律采用脚注,不用尾注;当论文正文某处需要予以注释时,采用圆圈内加阿拉伯数字并书写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以示需要予以注释,如:…列维纳斯甚至相信第一哲学只能是伦理学①…。2.注释内容书写在标明有对应注释的正文的同一页下端(正文与页码之间);在有注释的每一页,须在当页的正文与注释内容之间加划一条横线(自左往右),其长度约为页面宽度1/4。注释要每页重新编号。注释为宋体五号字。3.注释格式
引用著作时,注文的样式为: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引用杂志文章时,注文的样式为: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期号):起止页码。
(六)参考文献
1.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3.参考文献格式(1)专著:〔序号]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期号).(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篇)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7)电子文档:〔序号]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网址,发表日期.
(七)打印
1.行间距: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2pt”。
2.必须A4纸单面打印;上、下边距一律为2.54;左、右边距一律为2.50。
篇8:学术与幻想
学术与幻想
学术研究离不开幻想.幻想是什么?幻想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激动,是“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不安,是“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潇洒.是“寂然凝虑,思接千里”的`沉思.是“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敏锐.西人布洛赫在《乌托邦精神》中说,艺术是对人内在完满世界的超前显现;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说,作家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他们都是在强调幻想的重要性.
作 者:陈吉德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刊 名:社会科学论坛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7) 分类号:B0 关键词:篇9:教学学术委员会工作规范
教学学术委员会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学术管理,完善学术工作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我院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是由专家、学者代表组成的学术评议、审议和学术决策咨询机构,是加强专家学者在学校学术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扬学术民主,保障学校学术决策规范、科学的组织。学术委员会在院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三条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术工作的重要决策一般须经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院发布实施。
第四条 校学术委员会由学术造诣高、学风端正、坚持原则的教授或其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以下统称为“教授”)组成。
第五条 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若干名。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院长提名,并经院务委员会研究同意后产生。
第六条 院学术委员委员每届任期四年,可以连选连任。委员在任职期间离开学校岗位一年以上者,经院务委员会研究,可予以替换。
第七条 院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秘书,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第八条 院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权限是:
1、研究与掌握本院所设学科的'现状和国内外发展动向,对学科发展方向、途径以及研究方向设岗等提出建议。
2、审议本院各学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3、审议本院重大学术活动。
4、审议与评价本院学科进展情况,审议并推荐重大科研成果。
5、审议本单位所有拟调入、调出专任教师及选聘教师的方案。
6、评审确定本单位副教授及其以下层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拟任人选,推荐教授和相当专业技术职务拟任人选,
7、根据工作需要对本院教师的培养提出建议,评价与推荐优秀学科带头人。
8、指导院内学术活动及图书、资料有关工作,审议本院学术交流报告和论文。
9、组织多样性的学术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第九条 院学术委员会一般每年举行两次全体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亦可随时召开会议。
第十条 院学术委员会决议事项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学术委员会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
第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必须有2/3以上(含2/3)委员出席才能举行。学术委员会需以投票方式作出决定时,须经与会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方可通过。学术评议事宜须采用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第十二条 提交学术委员会讨论的议案,学术委员会主任认为有必要时,可指定一名或几名委员提出初审意见后交全体会议审议。
第十三条 院学术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在异议期内如有人提出复议,须征得半数以上委员同意,方可召开全体会议复议。经复议通过的决定不再复议。
第十四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一般不得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因故不能出席的必须向学术委员会主任请假。
第十五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不遵守临沂大学学术道德规范,或违背学术委员会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免去其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
第十六条 学术委员会在讨论、评定、审议与委员或其亲属有关的事项时,该委员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应当对学术委员会会议上讨论的保密事项严格保密。
第十八条 修改本条例须由院长提议,修改方案经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发布。
第十九条 本条例由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10: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摘要:大学内部学术失范的根源在于学术权力的滥用,具体体现为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学术权力的公共性缺失、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文章立足法学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即学术权力应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恪守学术性特质以及健全学术权力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学术权力 学术规范 学术责任
大学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其性质、原因及其解决路径的分析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颇有见地。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
一、学术权威与学术失范
大学是知识之府,大学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大学,个体之间拥有的知识并不等同,某位学者在其专业领域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高、学术影响大,成为其他学者心目中受尊敬、受崇拜的人物,就会被称为学术权威。学术权威的影响力既非出自于行政组织中的地位,也非沿袭传统的家族权力,而是以学术人员自身的学术修养、学术成就、学术魅力等因素为基础的个人威信和威望。通常没有保障其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定影响对象。学术权威一旦与校长、院长、处长等大学中的行政地位相结合,就会使其影响力明显增强,既出于个人的权威,又源于组织的因素。
学术权威是大学名望的象征。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声誉与排名,往往取决于其具有的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权威的质量与数量。恰如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齐先生所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学术和学科的带头人,对大学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学术权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洞察学科发展的脉络,引领学科发展的走向,推陈学科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左右学术权力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学术人员汇集的学术组织中,能平衡学术人员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进学术组织内部形成合理的梯级人员结构,保持学术组织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应该善待学术权威。但学术权威本身特殊的地位容易引发封闭、偏执和保守的倾向,甚至出现学术权威挤占学术资源、垄断学术话语体系、限制学术研究空间等不良现象。对此,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明确提出批评:“科学创新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话语权,同时有自己成熟的研究框架,所以有时会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后者可能被看作是对他们学术地位和权威的挑战。”事实上,作为传统学术圣地的大学,目前在学术研究计划、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背离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现象,尽管不能完全归责于学术权威,但与学术权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
二、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
1.大学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这里提及的学术权力程序合法性主要指从权力产生的基础和行使方式来看,学术权力是否遵循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大学内部相关的自治性规范文件所规定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其合法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术权力来源的角度看,学术组织成员组成欠缺合法性。大学中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行使着教授治学的职能,决定着教师职称的评定、学生学位的授予、教学科研成果奖项的推荐等重要学术事项。但学术组织成员的组成不是由教师或教师代表选举产生,而是由大学中的党政部门指定产生。这样产生的学术组织很难真正代表教师群体的意愿,学术组织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受到置疑。二是从学术权力行使的角度分析,学术权力未能遵循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由于学术组织的成员指定产生,缺乏选举所要求的准入与更换机制,人员更迭比较缓慢,学术组织成为遍布“熟人”的机构,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利益链,进行利益的勾兑与交换,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则往往成为摆设。以学术管理中的项目遴选为例,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许多环节的匿名评审与回避原则被规避,评审专家对于自己工作单位的申报者、或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申报者并没有做到回避原则,直接导致了徇私现象的出现。
2.大学学术权力公共性的弱化。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性”包含了权利与义务的均等性原则,即“特定文化传统中成员所共享某种利益,并继而一同承担对应义务的性质”。学术权力植根于学术,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所以,就应然的意义而言,学术权力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权力,应当公平地赋予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以体现权力的公共性和公正性,彰显学术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遗憾的是,这种理论逻辑并没有转化为实践行为。在学术权力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学术权力的主体通常是某个社会体制中的成员,其日常行为主要与该体制发生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维护自我利益的行为倾向,继而或潜在或明确地将这种行为趋向带到学术事务管理与资源分配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权力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这方面显著的例证是西方大学讲座制度的变迁。讲座教授制度曾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授权力的膨胀,该制度消极的一面,如垄断研究资源、压制新生力量等不断浮现。到19世纪末,西方大学讲座制已变得僵化,讲座制的教授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对其研究领域内新兴专业采取打压措施,不允许其成立新的研究所或开设独立的讲座,严重阻碍了新兴学科的发展。为了捍卫学术权力的“公共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讲座制逐步瓦解,转向系科制。 3.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权力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既然学术组织及其成员被授予一定的权力,就应当对相应的权力行使的结果负责。责任机制缺位学术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行使的无序与无度。美国著名的学者、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曾对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缺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到:“回顾历史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方面,即使科学家们对某些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清楚的认识,但他们宁愿保持缄默,也不将此类行为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某些专门委员会或小组在调查具体事件时行为也比较浮夸草率,在制度执行中也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在肯尼迪看来,学术失范问题的'处理机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奈,根源在于责任机制的缺位。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大学内部弥漫着对学术权力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使得大学中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被戏称为“学术居委会”。“大学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应该捍卫学术研究的尊严,但在当下高校权力框架下,学术委员会经常出现失语的现象,无法具备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其效力,更像是‘学术居委会’。”
篇11:高校教师遵守学术规范心得
加里宁曾说过:“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夸美纽斯也曾说:“教师是太阳底线最光辉的职业”;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版),规范共有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体现了教师职业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一、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业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实现爱国守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
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第
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之责权利;第
三、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这一点。
二、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实现爱岗敬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
一、对工作高度负责;第
二、认真备课上课;第
三、认真批改作业;第
四、认真辅导学生;第
五、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生活中,教师是朋友,是父母;学习上,教师引导者。教师用爱心与学生进行沟通,用“爱”教育学生。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
一、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第
二、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
三、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第
四、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道德核心。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不但承担着教书,而且还需要育人。作为教师应当做:第
一、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第
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第
三、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
四、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是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学生具有向师性,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
一、教师要坚守高尚的情操,知荣辱;第
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第
三、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第
四、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第
五、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第
六、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第
一、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第
二、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心得和体会,教育行业只讲奉献,将贡献,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修养。
篇12:高校教师遵守学术规范心得
学习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更深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来说要打铁先要自身硬,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大事。
教师要教书育人,必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勤恳敬业,乐于奉献
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少数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工作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师,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双赢。
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然而,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教师的工作有多忙,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
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弟子情操,慰师谢教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在奉献,在学生们中间,我们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高兴,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二、终身学习,拓宽知识
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做为教师,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陶行知先生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的思想,无时不在鞭策着我们。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课程的改革,都需要教师去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教师才能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求知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勤写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
总之,通过师德规范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教育学生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传授多少课本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我会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鞭策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 杭州文化本科论文
★ 我国学前教育价值
★ 人文社科类论文
【根本的规范: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合集12篇)】相关文章:
情感,创新的根本2023-05-22
探究环境伦理学本体论基础的批判与反思论文2022-10-31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2022-09-01
高校“去行政化”,路有多远?2023-02-13
传统书院教育的特质及现代意义2023-05-15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2023-04-06
我国职工参与公司管理制度研究2022-09-0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2023-10-06
本科论文结论范文2023-05-28
浅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文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