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时间:2022-09-23 07:37: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集锦8篇)由网友“果丁ding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建构主义课程理论,欢迎大家分享。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篇1: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从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

1、以“知识建构”为基本理念的教育与课程哲学

建构主义的教育哲学与课程哲学建立在一种非客观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这种认识论的基本假设是: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原封不动的。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人总是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认识对象进行选择、修正和加工,并赋予其意义。因此,认识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知识,是主体性的人的创造,并受创造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等的影响,知识不是纯客观的,而是“价值负载”甚至是“价值主导”的;

――由于个体认识世界的原有经验、方式、信念的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所赋予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我们以自己的经验、方式和信念为基础来理解现实、解释现实、描绘现实、构建现实,形成了自己的个人世界,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创建、自主决定的世界;

――由于个体对世界的认识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无法脱离具体情境中的社会互动,因此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共同参与 的活动向内化(思想)过程的转换”,个体认识的发展、精神世界的建构是在社会参与和社会互动中实现和完成的。

在这样的一种基本假设下,建构主义形成了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

――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所谓“理解知识”与“消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意义发现的过程,意义赋予的过程,也是一种意义创造的过程。

――“知识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策略、经验方式与情感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这是以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为中介,推动和促进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认识对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正如维果茨基所说,学习活动直接促成了学生由“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过渡。

――“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知识建构者,而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理所当然地应处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应重新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职能、关系等问题,教师要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自我控制的管理者。

――教育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围绕着“知识建构”,以“知识建构”为核心,为“知识建构”创设良好环境与支撑的过程。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创造一种具有“情境性”和“协作性”的互动环境,从而推动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2、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设计

在这样的一种教育与课程理念的导引下,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所指称的学习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具有了完全不同的角色意义和相互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剌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生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

建构主义为自己所指称的“学习环境”增加了三种必不可少的新要素,即情境、协作与资源:

⑴情境。广义的学习环境无所不在,建构主义所说的学习环境特指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建构主义喜欢使用“抛锚”这样一个术语)于这样的情境中。建构主义反对将情境简化的教学设计,因为这使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既无法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追求一种真实而复杂情境的创设。

真实、复杂的情境相应地形成真实、复杂的问题。建构主义要求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活动。由于问题自然则然地产生于真实而复杂 的背景中,使学生感受到问题与背景相关联的同时,也感受到问题是自己的(是自己所面临的或由自己提出来的),而非教师强加的(但肯定是教师有目的设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问题就成为一种特定的学习任务,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构成了学习活动。在这里,建构主义强调问题与任务的真实性复杂性,即结构不良或定义不完善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元化的方式与策略,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两者必居其一或二者择一的。

⑵协作。在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充分自主权,保障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建构主义强调特定情境中学习活动的交往性、合作性、互助性,强调合作中的表现、交流、沟通、讨论等群体互动对知识建构的内在意义与价值,希望通过社会化的交往在更高的水平上促成个体经验、方式与信念的内化与提升。建构主义相信,以个体原有经验、方式、信念为基础的学习,对同样的现实问题2会有多样化的理解,而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认识、不同理解和不同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或达成谅解,就是一种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合作性”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多维、多向、交互性的合作,既可通过网络搜集某一专题的各种资料,也可以网络上进行与问题相关的多主题的交流、沟通和讨论;教师可通过人机对话、公告板、聊天室和E-mail组织教学,如进行个别辅导、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布置作业等。

⑶资源。呈现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资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学习活动的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建构主义对资源的理解和阐述具有独特的多维视角:一是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材、媒体等,从教师手中解放出来,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共享;二是将指导和组织教学的教师与教师所提供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三是将学习环境中所形成的特定问题情境和任凭性的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四是将相对于个体学习的学生群体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五是特别重视学习资源知识表征方式的多样性,因此由电子网络信息提供的包括符号、图像、声音、场景等多维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学习资源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可以说,凡是进入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起支撑性作用的所有因素、事物、人物等,都在这种广义的学习资源的范围中

篇2: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从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

1、以“知识建构”为基本理念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课程哲学

建构主义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哲学与课程哲学建立在一种非客观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这种认识论的基本假设是: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原封不动的。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人总是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认识对象进行选择、修正和加工,并赋予其意义。因此,认识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知识,是主体性的人的创造,并受创造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等的影响,知识不是纯客观的,而是“价值负载”甚至是“价值主导”的;

――由于个体认识世界的原有经验、方式、信念的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所赋予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我们以自己的经验、方式和信念为基础来理解现实、解释现实、描绘现实、构建现实,形成了自己的个人世界,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创建、自主决定的世界;

――由于个体对世界的认识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无法脱离具体情境中的社会互动,因此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共同参与 的活动向内化(思想)过程的转换”,个体认识的发展、精神世界的建构是在社会参与和社会互动中实现和完成的。

在这样的`一种基本假设下,建构主义形成了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课程理念:

――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所谓“理解知识”与“消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意义发现的过程,意义赋予的过程,也是一种意义创造的过程。

――“知识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策略、经验方式与情感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这是以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为中介,推动和促进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认识对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正如维果茨基所说,学习活动直接促成了学生由“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过渡。

――“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知识建构者,而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理所当然地应处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应重新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职能、关系等问题,教师要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自我控制的管理者。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围绕着“知识建构”,以“知识建构”为核心,为“知识建构”创设良好环境与支撑的过程。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创造一种具有“情境性”和“协作性”的互动环境,从而推动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2、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设计

在这样的一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课程理念的导引下,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所指称的学习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

[1] [2]

篇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

1 .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一般认为,建构主义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认知主义,其核心主要体现为对两个问题的探究:知识是什么?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和认识显然也将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有不同的学术派和理论观点,如个人主义和教师建构主义,前者以瑞士的认知心里学家皮亚杰为源头,后者以前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维国茨基为代表。但从根本上讲,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以符合或对应客观存在为依据,也不是以此作为判断其真假的准则,认知或学习也不是机械地复写客观世界。相反,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的主观建构,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有意义地面对、接纳外界的各种刺激,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从而适应并改造世界。概括而言,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主张。(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先于或者独立于学习者而存在,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具有个人性、情境性;(2)学习观。学习者的学习或知识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其基本模式或流程就是:面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学习者产生困惑、问题或兴趣→学习者调用自己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知识结构→学习者强化与他人、社会、整个世界的相互作用→学习者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3)学生观。学习者之所以积极主动地对面临的各种刺激产生反映,是因为学习者本身就有建构知识的潜能、动机和可能性,所以,认知或学习不是发现已经客观存在的知识、接受知识的活动,而是探究、发明、建构知识的作用或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这些观点主要通过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大量研究体现出来,综合看来,建构主义的学习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积极的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学习者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2)建构性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从而获得具有独特意义的知识。(3)累积性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任何学习都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知识的累积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这不是知识的剪刀堆积,而是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和质变。(4)目标指引的学习。在建构主义的学习中,学生之所以主动积极,是疑问学习者感受到问题、刺激,为自己设定了目标。显然这些目标也是学习者建构学习的一部分。(5)反思性学习。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先备知识,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探究的任务,是因为学习者对学习者情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自我监控、自我检查和自我分析等必要的诊断和反思。根据对学习本质的探究和理解,建构主义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1)探究定向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学习探究者,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途径。(2)情境化学习。这主要表现在与传统的形式化、体系化的知识型教学相对应,传统学习往往导致学生能应付考试,但不能迁移至复杂的真实情境这,不能解决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部分导致了目前的“高分低能”现象。建构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知识学习,而是强调学习与真实情境应该具有关联性。(3)问题定向的学习。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情境,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思考问题、调用自己有知识、寻求问题解决策略、与各种信息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有意义的知识概念和体系。(4)基于案例的学习。案例通常来自于现实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基于案例的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寻求各种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学生能最有效地学习各种程序性知识,同时,还能使一些陈述性知识或学术性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有效的。(5)社会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这种学习与问题、情境是不可分割的,而问题、情境通常都具有社会性,所以,学生的学习是与社会文化交织一起的。建构主义开发的以计算机技术支持的情境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后面探讨的抛锚式教学等都突出了学习的社会性。

篇4:课程课堂实录制作理论初探

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制作理论初探

针对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的录像制作缺乏基本的理论指导,本文从定位、内容和需求三方面对其基本特点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作 者:梁永 李海琳  作者单位:梁永(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李海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办公室)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精品课程   课堂实录   定位   内容   目的需求  

篇5: 理论力学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让我学到不少的心理学知识,受益匪浅。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企业主体,是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和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互相联系的。2、联系性原则: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贯彻发展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课程中,具体案例的分析,对我应用管理心理学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我的工作日常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这个实际案例: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而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

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我觉得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或下属,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

以上是我学了《管理心理学》以后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和心得。深深体会到管理心理学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将更加注意将管理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地学习理解,使之更好的为工作带来成功。

篇6:《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归纳

1、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层次把课程分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体验层次课程

5、美国斯坦福教授艾斯纳从课程内容出发,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悬缺课程。

6、隐形课程发挥的作用:从物质空间方面:学校的建筑、活动场地、绿化设施、设置等物质条件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从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无形中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文化心理方面:学校的文化价值、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其行为表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开放的正规课程。

7、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对目标模式进行详尽而透彻的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并系统的确立了过程模式。

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9、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儿童发展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11、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直接经验性);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价值性原则

12、不同的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13、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本质不同的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相应的课程价值观。它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1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可理解为: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15、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课程计划因素;一线教师因素

16、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1.课程实施之前,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需求及社会需求;比较和选择课程 2.课程实施中,评价的目的是诊断和修订课程3.课程实施后,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判断课程的成效

作用:选择作用、监控作用、反馈作用、导向作用、总结作用

17、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性评价,它是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相关的资料,加以科学的分析。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作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

18、终结性评价:也是总结性评价或结果评价,它是对课程实施以后获得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的评价方式

19、定性评价:评价者用语言、文字作为收集和分析评价资料,呈现评价结果的主要工具的评价方式

20、定量评价:评价者收集被评对象数量化的实证信息,用数量化指标来显示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

21、相对评价:在某一类评价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将该类对象逐一于基准相比较,判断其是否达到基准所具备的特征及程度

22、绝对评价:以某种既定的目标为参照,目的在于判断个体是否达到这些目标。该评价不计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只考察个体达到标准的程度。

2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特点:从目的上,评价在于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从内容上,重点不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对课程运作前过程的系统考察;从方式上,强调评价过程的自然性,提倡在真实的教育过程中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的用途上,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教师审视教育过程,改进课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2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评价方案制定阶段;评价方案实施阶段

25、评价方案制定阶段包括: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程序、指标、标准;选择评价方式;确定评价人员分工与合作;撰写评价报告;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

26、评价方案实施阶段包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27、学科活动的内涵:以学科为单位组织的教育活动

28、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特点:幼儿园学科课程中的学科是一种前学科;强调与幼儿生活相联系;具有较强的计划性;重视为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9、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的教育活动

30、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的几方面:选择和确定主题;确定单元主题活动目标;设计单元活动内容;就单元主题活动中“区域活动”“环境资源”“园外资源”等方面提出建议;设计具体活动方案

31、幼儿园五指活动的目标:做人:有合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精神;身体: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习惯和相当的运动技能;智力: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和表意能力;情绪: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快乐的精神,打消惧怕情绪

32、五指活动的局限:1.五指活动课程想要努力避免课程中心倾向,力求课程想幼儿靠拢,但在实践层面上,仍比较重视教材,对幼儿的反应重视不够。2.尽管一直强调五指活动中的五指并不是五个学科,应作为一个整体去进行施教。但在推行过程中,仍被误解为分科进行。3.在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方面存在不足

33、活教育理论: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4、陈鹤琴的课程内容: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35、整个教学法:把儿童所应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的交给儿童。

36、张雪门行为课程实施的特色:动机、目的、计划、实行和评价。行为课程的基本要素:生活与行动

37、游戏的特征:表情特征、动作特征、角色扮演特征、言语特征、材料特征

38、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教育的目的,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等,在其投放一些合适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的选择区域,在其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取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39、区域活动设计的阶段:区域创设、区域活动的指导、区域活动的评价

40、区域活动的创设需要注意的方面: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丰富性与兴趣性、材料目的的计划性与开放性、材料功能的多样性、材料的可探索性、材料的层次性与系统性、材料的针对性、材料的相对稳定性与变化性、材料投放的多元性

41、区域的特点:开放性、观念性、动态性、对话性、参与性

42、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操作的对象,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媒介,也是教师教育意图的载体,并且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重要中介,因此区域环境的创设最主要的是投放适宜的材料。

43、园本课程是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

44、园本课程主要是幼儿园为达成教育目标,以幼儿园为主体,由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有关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等,为改善幼儿园的教育品质所开发的富于个性化的课程,具体而言从园本课程的特性看,园本课程具有个性化和特色性。就开发的场地看,是幼儿园。就开发的主体看是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及其家长等

45、项目活动:一群儿童以小组形式,运用多种接近客观事物与主观经验的方式方法。对于真实性的生活事件和日常情境中所进入的长期而深远的探索活动

46、蒙台梭利教育

儿童观:1.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击力(吸收性心智)2.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3.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4.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工作来实现的

教育观:1.主张自由教育2.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教育目标: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教育内容:感官教育、日常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评价:

优点:1.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2.强调儿童的信任与尊重3.强调儿童个别化学习4.提倡教师耐心细致的贯彻和指导5.有完整成套的教具材料来具体实施,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缺点:1.孤立的感官教育2.对创造力的忽视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音的机会

改进和发展:1.扩展课程内容2.强调课程的实质3.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经验

47、海伊斯科普是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课程。主要目标是在于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其课程目标反应儿童认知能力的五类49条关键经验。即主动学习关键经验,语言运用关键经验,经验和表征的关键经验,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分类、排序、数概念),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空间因子和时间

48、海伊斯科普的教师角色:1.儿童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2.提供丰富的材料2.明确儿童要求儿童运用某种方式制定计划3.通过提问与建议为儿童获得关键经验。总的来说,是观察者和倾听者

49、瑞吉欧课程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点受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加德纳、布鲁纳、布朗芬布伦纳的影响

课程与教学的特点:1.弹性计划2.小组工作3.合作教学4.记录(档案)支持5.深入研究6.视觉与图像语言的运用

教师的角色:1.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2.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3.教师是幼儿的伙伴4.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记录者和研究者5.教师是实践的反思者

篇7: 理论课程期末总结

理论课程期末总结

本期主要授课《电子线路》、《电工基础》两门课程。《电工基础》主要是实验课居多。当然不管是实验还是理论课程,都有一定的感触,现将其总结如下:

1、首先是《电子线路》理论课。通过一期的教学,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教会学生:

①认识二极管、三极管的外、符号;

②了解二、三极管的特性;

③掌握简单的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④了解简单的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但是还存在的问题是:

①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②有部分学生对所布置作业不关心,照抄现象严重;

③运算能力很差,对于简单的计算都存在一定问题;

④电路分析能力差。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尽量深入浅出。对于学习不热心的学生,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尽量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为重心,因人而异,改变教学方法,使用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其次是《电工基础》实验课。通过一期的实验,对于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

教会学生:

①能力基本使用测量仪器,比如: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

②能对简单的电路进行联接;

③能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

④能按要求写出实训报告。

存在的问题:

①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纪律观念不强;

②仍然有少部分学生不会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

③对于在电路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自己分析、解决;

④学生依赖性很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是问老师,自己不去分析;

⑤团结协作能力差,各人都干自己的事情。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其独立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对于纪律观念不强的学生,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使其明白即使没有兴趣或者真的学不进,但是学习态度要端正。

总之,每上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收获和不足,想信在不断的总结和学习过程中,教学上会有更大进步和更多的收获。最终目的就是教好学生,使其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8: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论文摘要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论文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些观点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有诸多启发,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主动性,打破了平衡,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创新思维与原认知能力.

作 者: 靳露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 安徽文学(下半月) 英文刊名: 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 2009 “”(1) 分类号: G42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 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网络报刊英语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论文

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护理学基础教学论文

浅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双语教学探讨教育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系统论文

对于建构主义纲领评析论文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秘书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在建构主义中的研究论文

探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电工教学教育论文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集锦8篇)】相关文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启示论文2023-01-26

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共同点论文2023-12-14

新理论背景下的英语教育及英语教师素质的探究论文2023-10-02

排球教学研究的论文2023-01-18

互动式教学法在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探讨2024-01-02

浅谈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突破(教师中心稿)2022-11-26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分析的优秀论文2022-04-29

法律框架下的高校德育教育改革论文2023-03-16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施训主体研究2024-04-06

成人学习理论的个人总结2023-04-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