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分层评价机制探索(整理7篇)由网友“财源广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分层评价机制探索,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分层评价机制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分层评价机制探索
本文针对中职教育学生的特点和学生评价的'现状,本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多元分层评价机制,从纵向评价、分层评价、多元评价的角度诠释了这种新的评价机制的理念和方法.
作 者:万春晖 张莉琴 作者单位:万春晖(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张莉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通信与电子学院)
刊 名:中等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ZHONGDENG ZHIYE JIAOYU 年,卷(期): “”(5)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评价机制 多元分层评价 就业篇2: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方式探索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方式探索论文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将就业的意识融入整个实习教学环节中,更新观念,开发多元化的实习方式,建设相应的实习基地,加强实习的管理和考核,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新型专门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习方式;职业技能;就业导向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一方面,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淘汰了大批传统产业的劳动力,对新型劳动力的要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随着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高职高专教育势必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高职高专培养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熟练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具备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的不同于以往本科教育的鲜明特点,可与企业直接实现无缝对接。要达成这样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特别是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的实习方式的创新。
1 实习观念的创新
高职高专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办得好不好,有没有特色,应该由社会、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认同情况来决定,也就是说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参照基准,最终以较高的就业率来赢得高职高专的发展空间。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紧紧抓住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桥梁的实习环节,对旧的实习观念加以创新,开发多元化的实习方式,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因此实习环节的教学指导思想应包括这样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实习强化关键技术的训练,将学生的“有所知”变为“有所为”,体现以“应用”为主旨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二是通过实习让学生以“准职工”的身份较长时间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快速适应企业对高等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力争做到就职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完成由“学校人”向“社会人”、“企业人”的过渡,以达成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素质的最终教育目的。
2 开发多元化的实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开发与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按照以上精神的要求,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再理论一就业”的五步培养方案,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不同阶段的实习。
第一阶段的认识实习,我们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新模式。譬如办公自动化专业,在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第一学年结束时,安排到云南南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虽然学生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具备任何专有知识,但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感性地了解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理论教学将要接触到的知识建立一些基本概念,为今后教学中突出“应用”的理论学习作准备;通过顶岗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调整对就业的期望值,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种平稳的心态。一般学生在经过这一阶段的实习后,都能对今后要学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就业态度的转变和对企业职工敬业精神的认识,有80%的学生在实习报告中都会有“师傅的'工作真不容易”的感想。
第二阶段的生产实习,将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安排到云南金碧办公设备公司及云南华业高科技公司实习,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基本上可以独立胜任一些维修和销售工作,我们对这次实习的要求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强化专业技能,首先在专业技术上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通过生产实习,大多数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取向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一部分学生甚至已经形成了清晰的就业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整体已进人了“大众化就业时代”,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样的现实,第三阶段的毕业实习,我们采取了开放性实习的方式,在实习中更加强调学生不同个体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技能专长、就业取向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企业单位进行实习。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进行就业练兵,学生在联系实习单位时,就已经在不断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如果说生产实习实现了专业技能与生产岗位的零距离,那通过联系实习单位,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完成就业理想和就业现实之间的“零距离”。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其实,找实习单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走出校门,只要你敢于去找,只要你眼光放低一点再低一点,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其实,这也同样可以用在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二是创造就业机会,近半年的毕业实习,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让用人单位能更全面更深人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考察和了解,我们要求学生在半年的实习中,将自己定位于企业的职工位置,着重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变,实现学生素质与企业环境的“零距离”。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就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承担了实际岗位的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的准职工,也同样接受企业的管理,这样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获得了重要的非技术能力,如: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社会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等等。我们发现通过毕业实习的“准职工”锻炼,学生在观念上成熟了不少,同时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谈到相关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头头是道,已经可以称得上“专家”了。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实习,打破了以往实习仅仅是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的旧观念,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实现个人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同时使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由浅人深,对业的期望值由脱离实际到切实可行,把实习和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实习成为就业的预演和彩排,实现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个人素质与企业环境三方面“零距离”,在就业上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准备和更平和的心态,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3 建设具备专业特色和水平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学生实现三个“零距离”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配套性。譬如针对办公自动化专业我们发动各位专业教师进行联系,先后走访了近l0余家与办公设备相关的企业,最后本着就近、有实力、有特色的原则,选定了4家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和公司作为实习基地,分别是:云南南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金碧办公设备公司、云南华业高科技公司和华震高科技公司。在联系、实习、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这些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合作,最后签约成为正式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按计划接收学生进行实习,无偿或优惠地提供实习设备和实习材料,有效地解决了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最新的设备,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另外实习基地还可以提供兼职教师参与实习指导、技术培训,缓解了校内实习教学安排上的压力,他们用在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直接与学生交流,既生动又实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距。在实习中更突出“实”、“专”、“新”的特点,所谓“实”是指内容的实用性;“专”是指职业技能的专业性;“新”指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贴近企业,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针对实习基地反馈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学生的实习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增加了“办公设备市场营销”的课程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实习与就业挂钩的想法,在各个实习阶段都安排学生到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并由实习基地指派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环境中,建立模拟就业环境,既磨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调整了学生的就业心态,培养学生自理自律、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应急应变、耐劳耐挫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为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同时也接收或帮助推荐表现突出的学生,实行预就业制,这激发了学生的就业潜能,对实现学生向“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4 完善实习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针对就业的实习方式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为此我们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创新:
1)层次性。在制定实习大纲时,应以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人手,针对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编写。例如,认识实习阶段主要要求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状况,对将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感性的认知;生产实习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是进行就业预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社会环境的能力。
2)整体性。实习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3年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各类实习活动。通过三个阶段的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发展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学生的整体的职业素质进行提高和磨练,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毕业后的就业进行较全面的准备,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有效性。实习环节特别要注重有效性,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为此,我们建立了明确、可行的考核标准,由学生自评、实习指导教师评定及实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三方面综合评定,最终落实到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上,与就业情况挂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实习为了就业”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热情。
总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任务,只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企业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就一定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篇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培养模式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本文通过从职业资格考证、加强岗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考核制度的完善、就业能力的训练等方面的'分析,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作 者:江园 作者单位:青岛远洋船员学院,266071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G71 关键词:市场导向 高职教育 模式 探索篇4: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论文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论文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形成崭新的高职教学模式,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教育 教育规律
我院是一所年轻的职业技术院校,通过近几来的发展,我院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摆脱了中专放大型的影响,形成了一整套崭新的教学模式,先后形成了29个专业,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院坚持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了地方与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商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摸式的现实意义
1.就业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力盘源泉。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二十余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院校也表明.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培养方案,毕业生就受欢迎,学校发展就快。实践证明,适合经济发展、就业率高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2.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其特色。
大众化时代的人才标准是多元的。只要培养的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就是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加上爱岗敬业的精神将使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3.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希望之路
科学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成长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尽快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希望之路。
4.扰业导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家庭收入多数处于中低收人水平,这些家庭更关心子女通过高等教育后能否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位置,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就业导向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愿望。
5.就业状况应是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毕业生就业状况纳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结果更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的实际状况。
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高职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效益明显增强。
1.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根高职教学计划,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把理论课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把知识传授型的内容也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而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删除及必要的“削枝强干”,去除或精简公式的指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对必需的理论教学,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方法,讲授中要求“少而精”,对学人学前已接触过的重点部分放在加强上,借以巩固和加深;对以前未讲过或讲得少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以前讲过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穿线”,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较全面的掌握,并再提高一步。
2.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面、块、点”教学方式。
即总体抓面,保证学生学完所有教学计划安排的内容,使其水平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选修课,并制定有关政策,开放所有的实验室、机房等,使这些学生“吃饱”。每学期在全院选出拔尖学生,发放奖学金,以“点”的方式,实施专项培养,为他们专升本继续深造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进修专业研修。
3.增加实验、实习、设计的比例,突出动手力。
在高职学生的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应该注事两点:一是对课程设计、毕业役计、实验实习等实行单列课,即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精力做实验、实习。单列课时,以保证动手能力训练的时间和效果;二是在实验、实习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为高职学生的实验、实习任务书,以加强针对性,取消教师的具体指导,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习任务,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
在对一般的课程实行理论、技能双重考核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不同专业技能的要求,重点对相应专业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比如对英语课的考核可以突出语言应用能力,增加口语的实测,重点考核其会话、语言掌握程度;计算机理论课与实际操作课的比例调整为各50%每个学生单独进行实训考试,实际操作不合格者取消理论考试资格,此科另行考试(重修)。上述做法可以突出能力培养,效果较好,学生也很感兴趣。同时学院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实验室或不同专业教室从早到晚向学生开放,可举办一些象外语角、讲座、学习班等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其它课程可以采取半开卷半闭卷、分组大作业、公开答辩等新的考试方法,以突出实训考核。
5.根据高职特点选用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书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是基本工具。但是,高职教育仍然是大量借用本、专科普教学术、学科型教材,这种状态无法解决产业型专业急需多种知识和实践训练的职教教材的矛盾;无法解决有限时间与借用教材间的矛盾;无法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技能多向”的目标;无法选用适合职教的教学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合格的`教材难于构建以教材为依托的课程组合模块,和课程组合模块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因此,要非常重视高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工作,尝院可以专门成立高职教材选定领导小组,、组织各专业系部和专业教师进行选定并制定自编戳封却划。确定教材采用自编与选用相结合的原则,一选用教材以内容精炼,着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技术成熟、管理规范的教材为主;自编教材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既考虑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又考虑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还有必要组织教师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进行消化、吸收,并引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音像、电子教材、网络等,以提高教材质量。学院可以自编高职基础教材在高职班试用。
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围绕专业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可以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决策管理。
一是协助学院确定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明确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则应来自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要求。通过专业委员会可使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砌起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二是参与专业设置论证。高职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在专业设置上就应以市场经济导向为原则。因此,不仅要分析当前经济状态下的专业人才结构和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还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带来的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动态因素,使专业设置既具市场性又有超前性。通过专业委员会及时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帮助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使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
三是为师资培养和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特色、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学院应该与地方企业实行校企联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培训基地。学院每年可以选派一批符合高职教学要求、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期限的实践和调研,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对评上双师型教师的,在工资待遇、职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总之,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职业技术教育规律,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推动培养目标的明确,师资与仪器设备、实践工厂、工场的配备,并通过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及改革教学方法来达到“纲举目张”,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篇5: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光荣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基础在于大力发展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在现代生活中突现其重要性,但中职英语教学面临不少困难,这就要求立足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对它的规律性进行探索,以推进其健康发展.针对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我校英语教学实际,提出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这将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作 者:刘清霞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25;潍坊市经济学校,山东・诸城,2622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3.4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 就业导向篇6: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改革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创新教育已经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教学改革中不断的完善岗位能力、核心技能的应用能力,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就业理念还停留在只要学习好、只要有一持之长.就有好的工作岗位的水平,就业理念已经成为学生职业化成材的.一个瓶颈.本人在教学改革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就业理念有一定的认识.
作 者:罗延博 李玉萍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就业理念篇7: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吴玉凤
摘要:本文针对就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对我校药剂专业现有模块化教学提出优化,并根据优化模式调整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优化模式为:高一学年作为基础教学年;高二学年根据就业需求重新分班,加强技能教学:高三学年增加实习前指导月。
关键词:药剂专业教学模式优化
在技工教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药剂专业规模不断壮大,班级数由最初的2个班增加到现在的16个,人数上升至目前的16个班级七百多人。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学校教育与用工需求不对口的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主有以下几个原因: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及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医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现有的药剂专业模块化教学已实行了8年,期间未作大的调整。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方向在不断的细化。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自我优化,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缓解上述矛盾,要达到这个目标,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教学模块的改进
目前本专业实行的模块化教学为高一高二按照大纲要求进行理论和实验的穿插教学,在高二最后一个月进行等级工强化培训,高三一年为实习期。不同工种的等级工强化培训和不同单位的实习,学生都是在培训前或者实习前才有选择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选择上的盲目性,容易导致学生选择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工种或者工作岗位,而这种盲目性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就业率。
针对这种这种教学模式在执行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结合技工教育的原则和就业市场岗位需求,可以尝试对模块化教学进行下列改进:
(一)高一学年作为基础教学年,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夯实就业基础
在对我校2012级药剂专业新生的调查中有46%的'学生表示就读药剂专业不是自己的选择,有11%的学生表示自己是随便选的专业。对于将要学习的科目,有61%的学生表示有点了解.31%的学生表示不了解。
在这种专业认知度较低的情况下,高一学年的基础教学特别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大纲的整体要求开设相关基础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通过一年的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度。
(二)高二学年进行分班教学,强化专业技能教学,提升就业优势
结合就业市场,通过企业调研,听取本专业专家委员会意见等分析用工需求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细化培养方向,制定分班类别。如药学贸易方向、制药生产方向、分析化验方向、中药调剂方向等。各班级在大纲要求范围内有所侧重的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
根据分班类别,确定等级工培训工种,使学生在高二一开始就明确自己所要报考的工种,明确自己以后就业的方向。在高二最后一个月进行等级工的强化培训与考核。
(三)高三学年增加实习前指导月。
在高三学年的第一个月根据初步确定的实习单位或实习岗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实习指导。实习指导的内容可以包括相关职业道德、实习生实习守则、实习鉴定表格填写等的培训,让学生走出校园前对实习有基本的准备。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一)理论教学的改进
根据教学模块的调整,细致修订理论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就业岗位需要。
对于不同方向的班级,如分析化验类班级对于分析化学、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等科目应仔细讲授,如有必要可以将课程延续一整个高二学年。而对于医药营销、药物动力学、医学基础等科目则可以选择粗讲。 部分学科的在大纲制定上原本就有所区别。比如《药物分析》对于营销类方向的总课时为54学时,而对于药学方向的总课时为80学时。这种情况下有区别的教学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利于学生有所侧重的掌握专业知识。
(二)实验教学的改进
有针对性地提高实验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以药剂高级技工班《药物分析》课程为例,教学大纲要求药学专业类教学总课时为80学时,期中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42学时,而目前实际开设的实验课时仅为10课时,远没有达到大纲要求。《药物分析》是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满足课程要求。只有通过大量的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地实验操作练习才能达专业技能要求,提升实验课比例显得尤为重要。
三、考核方式的改进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改进,进行考核方式的相应调整。
在目前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结合的基础上加入实验考核。同时对实验考核内容及形式进行改革,选择岗位必需的技能性操作做为考核项目,并分解考核指标,细化评分细则,建立较完整实验考核体系。
通过对整体教学模块的改进,并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调整,达到以就业为导向,将在校教育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紧密结合,充分体现现代技校教育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校药剂专业教学的活力,延长专业生命力,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药剂专业人才。(作者单位: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
【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元分层评价机制探索(整理7篇)】相关文章: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论文2023-03-26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估体系研究的论文2023-03-23
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2022-09-21
高校钢琴分层教学论文2022-12-26
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2023-04-11
浅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论文2022-09-01
促进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对策论文2022-12-01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022-04-30
创新创业论文摘要2022-12-30
腹膜透析的论文范文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