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3-11-29 08:26: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共9篇)由网友“营养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篇1: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12号)中明确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广泛强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工作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区域经济情况、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创新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开展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源自于对会计专业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不够。

一、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认识的误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为绝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所采用,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于推进人才培养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但从工学结合模式开展上看,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其一,过于强调实践,忽视了会计专业特点。很多院校认为,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有不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之势。没有对专业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一哄而上,势必对技术要求较高,岗位实操相对容易的会计专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些专业还需要在学校多保留更多的时间,由教师进行授课,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其二,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与企业共同育人的内涵。很多院校认为,只要把企业引进学校来,与企业共同培养,就是工学结合,这其实是对工学结合的一种肤浅认识。与企业合作只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能不能产生作用,关键还在于工学结合的形式是否有效,比如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我们也会知道,现有订单企业不可能永远为学校提供订单。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通过订单明确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毕业生,这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方向,包括“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这也只是人才培养的手段,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校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其三,还停留在学校是人才培养唯一主体这一认识。所以,很多院校认为,就学生培养来说,学校仍然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唯一主体。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大规模的建设校内实训室,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本网网 )而教职成(2011) 12号文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可以看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还需要行业和企业。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1.专业服务产业意识有待加强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专业服务产业,尤其要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如果不把学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很难真正服务产业,但目前很多学校服务产业意识淡薄,与企业的合作都只停留在表层,包括签订一些合作协议,派遣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企业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和课程建设改革等方面的参与度还远远不够。

2.开展工学结合途径缺乏创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但各个院校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不同,有些学校认为工学结合就是开展实践教学,所以大规模的进行实训室建设,大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甚至把教室全部改为会计模拟实训室,加大会计专业课程课内实践环节。应该说,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本身没有错误,但一味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注重实践课程内容和体系的规划,不注重工学结合途径的创新就有问题了,毕竟从会计专业来讲,对业务处理的技术要求较高,人才培养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开展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上,首先考虑的是利润,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尤其考虑到学生的实践成本、人身安全等方面,更使企业有所顾虑,而国家又缺乏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支持,所以参与的愿望并不强烈。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要有较大差异,对于会计专业,想让企业顺利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更是难上加难。

4.院校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还存在不足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尤其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是工学结合人才模式落到实处,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多数从学校毕业就走进工作单位从教,缺少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很多院校把教师派到企业进行锻炼,但如何进行考核尚存在很多不足。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和院校两种不同的、互补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企业和学校两大主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共同培养学生,以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认识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就会使教师真正的在教学中研究和实践这种模式,产生让教师自发的在教学中加以实施的原动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是主动的、快乐的、积极的。这样,才能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与会计专业教学完全结合起来,更好的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探索符合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新模式

依据认知一实践一再认知一再实践的成长规律,对于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德技兼修“同时,采取“工学交替”方式进行。依据会计专业现状和社会需求,应注重对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一方面是对学生个人职业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是树立行业风气,维系社会公德的有效手段。采用“工学交替”方式进行有利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第一步,在入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学校财务部门和“校中厂”参观实际的会计资料,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对会计有一个感性认识。第二步,学期中,学习专业课程时采用一体化教学,在每个学期结束前集中利用一周或两周进行集中实践,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实践处理进行系统训练。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训练,使学生完全达到实际工作需要。

(三)制定全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强调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应当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会计专业采用“德技兼修、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按照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和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

(四)完善政策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有适合的外部环境,政府应该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来协调和支持。政府可以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这样,对于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大辅助作用,比如有利于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与学校建立订单培养,鼓励企业走进学校,建立校中厂。还应加强在工学结合中涉及的学生安全、成果分配和学生待遇等方面的立法,以保障学生和学校的权益。

(五)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是重点,为了更好的进行校企合作,必须创新或改进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体制,这是有效推行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第一,应建立有效地运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职责,各负其责,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或其看重的广告效应,以及技术支持。而学校看中的是人才的培养,次之才是可能带来的利润。第二,应建立有效的分配机制,对于可能带来的获利,双方要事先明确分配方法,还要对可能带来的收益建立预期分配模式,这样能保证双方不会因为利润分配产生摩擦,影响合作的有效进行。第三,应建立有效地的评价机制,能够准确的分析校企合作的成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幅度有多大。

(六)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评体系

会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的开设与传统教学计划完全不同,“工学交替”会使课程分阶段进行,还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考试内容有所衔接,教学场所和教学方法也有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应建立由学校、社会、企业多方组成的突出实践能力、过程评价、多元性考核的开放性考评体系,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客观评价会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篇2: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王忠孝 鞠永红

摘要:会计专业有较强自身特点,能够进行基本操作容易,但专业能力的进一步的提升却很难,尤其是这个职业面对较多的考试和职业判断,对于离职院校会计专业来说,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但具体应用却要符合专业特点,不能用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标准来要求。本文分析了离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篇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论文

摘要:从国内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现状来看,我们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市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来保障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核心能力和网络客户服务核心能力的培养,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健康快速发展。

面对电子商务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及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的蓬勃发展,社会急需大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据预测,未来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580余万人,电子商务学科及其人才培养越来越迫切。,我省的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专科层次学生,到,我省有43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专科层次学生,一个新兴学科及其相关的人才培养热潮已然兴起。

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体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针对湖南省长沙市130家企业进行了一次“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要求”的调查,回收问卷65份,有效问卷58份。调查分析结果如下: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从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到样本点主要集中在IT企业和商贸企业(分别占53.4%和19.0%),由于这些部门单位的日常工作与电子商务联系较为紧密,同时也兼顾了其他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企业,因此能够基本反映社会对电子商务的主要需求特征。

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具体要求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在学历方面要求不高,要求学历在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占37.9%,大专包括高职的占44.8%,中专的占17.2%。所以,就学历对就业前景的影响这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本科院校相比不存在优劣之分,这也说明在高职院校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是可行的。其次,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上注重于技术与商务并重(72.4%),在能力素质方面用人单位普遍喜欢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60.3%),但在专业素质与工作态度上,更侧重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29.3%比19.0%)。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社会岗位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偏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我们的调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注意社会知识的认知以及市场意识、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的培养。但就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来讲,不宜培养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研究开发人员。所以,电子商务的知识能力的整合主要针对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络策划、市场分析、客户服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篇4: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论文

革发展方向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育运行机制。

依托行业、企业办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然而,实现真正实质性的联合办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校企合作办学的原则是企业与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企业指派高级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出任专业建设顾问,双方互相承担培养任务,并明确其职责。学院则按照企业岗位要求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培养创业型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培养创业型人才,这对于缓解和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以及培养具有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复合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目前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与国外比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在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足够课时的创业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创业理论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创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创业培训班等形式来进行。模拟创业活动是创业理论教学的延伸,主要通过商业计划书竞赛、创业方案竞赛和企业实习等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是对学习创业理论课程后的一种综合演练。创业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以我院为例,投入30多个临街门面成立学生创业一条街,免费租用给学生来扶持学生创业实践,同时联系校外企业,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尽力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社会平台和机会。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建立了一整套“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系部为主体组建校内实体公司,让教师、学生来参与公司的运营管理也是培养创业性人才的有效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规避了学生初期创业的风险,又学会了公司的运营和管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系部实体公司为平台,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开发和运营,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着眼于未来世界范围内的全球竞争,电子商务将成为国内外通行的贸易手段,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了解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和运作手段,这对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人材保障,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和相关社会环境的发展。人类将不可选择地进入信息化世界,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培养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是我们改革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要求。

篇5: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论文

根据市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主要是根据社会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来进行岗位分析,通过岗位分析找到专业人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需要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专业实施方案,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实施方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制定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市场适应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施模块化能力培养方案,达到市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

电子商务专业的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网络营销核心能力和网络客户服务核心能力两大模块的培养上。根据两大核心能力的不同要求,我们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实验实训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并通过安排绝大部分的学生进行行业实习,来达到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掌握这两个方面核心能力的目的`。

核心能力课程设置改革与实施

保障体系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路出发,我们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两大培养目标:网络营销核心能力培养以及客户服务核心能力培养。为了达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将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分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及商务技能实训模块、综中实训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等五个部分。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对基本经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开设的,而选修课程模块主要是针对拓展专业技能及素养的培养而开设的。

专业师资队伍保障体系

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必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需求,客户服务类的师资可以从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中共享,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现在最为紧缺的师资就是网络营销类师资和技术类师资。培训校内在职教师也是提高我校电子商务师资力量的又一重要途径。这种培训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派本校教师参加一些国家的、行业的比较有权威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定期派教师参加必要的业务培训。每学期派2-3名教师至少参加一次权威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尽可能参加本地兄弟院校共同组织的专业教学研讨活动,以开阔在校教师的视野;二是每年至少派1名教师参与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到高校继续深造,有助于教师提高业务能力;

三是学校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条件,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求与就业特点。

积极引进兄弟院校的优秀教师、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并适当提高报酬,来保证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实验实训保障体系

电子商务是具有高度商业实践性和专业的综合性,其教学除了需要加强课内实验教学以外,还要加强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已经走出校门,进入到企业。但是真正达到企业岗位能力与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实验实训,因此,电子商务专业还需要加大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6:浅析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思考论文

3.1专业课程设计贯彻培养创新能力的理念

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专业岗位的设置、会计处理的方法等在会计法规和制度中有明确列示,学生在既定范围内要有所创新,对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专业课程如何在设计的过程中贯彻培养创新能力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不拘一格;再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对同一门课程,如企业经济业务核算,选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同一学习情境设计不同的项目,对不同的项目按实际工作流程以提问或划分阶段性任务目标的方式来实现问题及阶段任务中涵盖教学内容,由学生分组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应当把握“度”,这个“度”应当依据教学经验来判断,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自主完成,绝不让他们产生应付或依赖的思想。

3.2校企深度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载体

学校应当根据专业特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政府的支持、企业的要求、已毕业学生和教师的社会关系等资源,在当地或周边地区选择合适的企业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真实的、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要真正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市场需求非常重要,一方面,企业对专业人才有培养与录用的意愿,并具备提供实践环境的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和人才供应。在这个过程中,前者处于关键地位。由于会计专业的特点是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的用人数量很少,对会计人才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非常高,企业中的会计岗位设置有限,会计工作内容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利用某几个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大规模实践培训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学校在选择校企合作单位时,应当选择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会计服务与培训机构,才能实现大批量的会计专业学生同时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进行课程实践。

3.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而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的传授。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在讲述教学项目分组实施的过程中,包括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成果的考评都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在分组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才能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与创新。

3.4资源有力保障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基础

资源的保障有软硬件两个方面,软件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年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经济法律尤其是税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对新政策、新制度要深入研究,不断拓展知识面,在专业理论研究上有所造诣;其次,教师应当提高教材编写与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在研究与设计过程中始终重视与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硬件是指真实会计实训基地的建立,学校如何建立完全真实地实训环境,一是将实践课程与实训在深度合作的企业中实施,如果学生人数较多,可以分批轮换进行;二是建立完全真实的财务部门处理流程实训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模仿一家或几家典型的工业企业财务部门,实训资料的来源可以从合作企业获得。

篇7:浅析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结合我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注重教学设计、校企深度合作、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供资源保障四个方面的工作。

论文关键词:创新人才;高职;资源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加强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实施结构必须通过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我院会计专业从开始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利用前两年的时间在校集中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理论课主要包括实用英语、经济数学、军事理论等共17门公共基础课,其他均是会计专业或跨专业课程,共1624个学时;实践课共45.5周,其中32.5周毕业综合实践在实习单位完成,论文设计在校完成。现在,级会计专业学生已经顺利毕业,我专业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结合社会调查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2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分析

2.1专业课程没有突显创新能力

当前,会计专业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教学改革,核心专业课程都进行了整合和重组,教学大纲重新按照岗位设计了教学情境,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有了直接的感知。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如会计基础、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等都配套有1~3周实践课程,这些课程的实践都是结合理论课程内容设置,一般在教室或实训中心完成。这样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在理论讲解和课程实践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如何操作,主要还是由教师指导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种主体惰性,有问题总是依赖于教师或其他已完成任务的学生,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普遍的锻炼和提高。学生毕业以后,面对千变万化的岗位工作,无法迅速应对,并且无法体现会计的管理职能。

2.2校企合作没有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要求能够在毕业以后直接上岗操作,并且利用所学的最新专业知识对企业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创新,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与企业一线接触,真实地进行岗位锻炼。所以,校企实现深度合作对高职毕业生尤其重要。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在真实岗位实践过程中把握当前行业会计处理的特点,对单位的财务制度了解和熟悉,才能提出企业管理制度的改进意见,尤其是对会计核算方法、内部控制等的创新意见和做法。但是当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浅层合作,包括行业专家来校的讲座、学生去企业短期的认识实习、教师为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等。会计专业的特点是学生在企业中必须要经过三个月至两三年的锻炼,才能对企业的生产步骤、工艺流程、管理要求熟悉和精通,校企如果没有实现深度合作,停留在参观、讲解等层次,无法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不可能发现企业中的深层次问题,更无法提出解决的方案。

2.3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基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学生个性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文化修养的培养等。高职教育注重技术培养,往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校生在这些方面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大学生社团和院系举办的各种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般表现为班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性格的外向发展、与同班同学之间关系的和谐等,但是在主要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体现,没有形成明确的培养体系,所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小部分有机会、乐于参加团体活动的学生,而大部分的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学生在校期间这些能力得不到提高,会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为创新能力是基于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尖端能力。 2.4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力保障

要在专业教学模式中贯彻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力的资源保障体系与之相匹配。一方面,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全面提高,目前我院会计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已经取得“双师”资格,但是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没有全面化,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教师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够广泛和深入;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当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大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已经配备了相关的电子财务软件实训室、手工记账模拟实验室等,但是这些软硬件资源的利用主要还是进行模拟和仿真训练,而企业全真的财务部门处理流程实训实验室很少配备。

篇8: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

本文分析了高职机电专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并针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了按照产品生产过程选择开设相应课程的教学模式.

作 者:卢艳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400052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4)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   机电一体化   人才培养   改革  

篇9: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改革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 者:孙丽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刊 名: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JINGJI LILUN YANJIU) 年,卷(期):2010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会计教育   应用型   人才培养  

浅谈现代高职教育会计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论文

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设备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分析的论文

工学结合下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就业导向下的民办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开放及其管理的探讨论文

浅析高职工程人才培养实施的保障措施论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共9篇)】相关文章:

《高职教育特色课程改革探索》论文2023-07-14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2023-03-24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2022-08-01

拓展训练对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启发的论文2023-02-14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2022-06-16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论文2023-10-13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论文2022-12-14

研究轻工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的推动作用论文2022-12-17

高职教育中订单教育模式初探教育论文2022-04-29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探索论文2022-12-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