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陷阱:求职路上要处处小心(整理8篇)由网友“煉獄魇忝ィ吏ヽ”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求职陷阱:求职路上要处处小心,希望大家喜欢!
篇1:求职陷阱:求职路上要处处小心
求职陷阱:求职路上要处处小心
眼下正是节后的又一个就业高峰期,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接踵而至,网络招聘也以新形式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对于即将迈出校门,投身各场招聘会,来往于各家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来说,有必要增强对用人单位的认识,提高对职场陷阱的辨别能力。如何找到一份满意工作而又不会掉入就业陷阱,我中心根据历届毕业生的经历,整理出十大就业陷阱,供各位同学参考。请务必在应聘时擦亮眼睛,慎而又慎: 尽管求职路上陷阱可遇,但并不至于“防不胜防”。初出校门的毕业生应擦亮眼睛,做好“一信二签三查四核五防”等几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不上当受骗。
一.信:
尽可能参加本校和兄弟院校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和校外的售票招聘会,因为这些招聘会上的单位其合法资格基本上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相对比较真实可靠。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经过学校层层把关,招聘会组织慎密、安全、规范、高效,可以值得毕业生的信任。
二.签:
双方达成协议后首先一定要和公司签订规范的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双方确定就业方向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它应当遵循如下两个原则:一是主体合法原则;二是平等协商原则。在此,特别提醒毕业生注意,在签就业协议书时,一定要认真谨慎,因为就业协议书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且是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所以一定要仔细斟酌后再签,切不可草率,
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后,就要签定规范的劳动合同,用法律的形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毕业生要把握合同的基础条款,明确双方的各项约定,看清劳动合同的附加条款,当面签字盖章,把劳动合同做得滴水不漏。
三.查
毕业生应聘之前,要事先通过上网搜集单位资料查看应聘单位是否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时间是否有效,或致电招聘单位人事部门打听其招聘计划,要注意单位的相关信息是否详尽是否可靠,特别是通讯地址,联系电话是否虚设,来判断这场招聘以及该单位是否有“诈”。
四.核:
应聘过后,毕业生可以结合面试中的情况通过网络查询,询问师长、亲友等方式进行核实,也可带着自己面试中的'疑惑去咨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确定招聘单位以及其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防: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招聘陷阱要小心提防。尽量不要只身一人去异地参加面试,特别是女生,可以约几个同学一起前往,临走前,务必把自己的去向告诉老师和同学,以防万一。不要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重要的个人信息,以免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比如电话面试时,对方如询问你的身份证号码,则要提高警惕,一定不能告诉对方,对方可能会骗取你的身份证号码干坏事;也不要轻信对方对单位的描述,你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向老师、同学、朋友咨询等多种方式核实单位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了解一下 知识,提高警惕,如果对方在电话里让你顺便带几个同学一起去某单位参加工作,更要注意了,很可能就是 。
找工作固然重要,但如何在找工作中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应该引起毕业生的重视。不管工作如何难找,毕业生也不能放松警惕,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篇2:要小心求职陷阱
开春后,泰州的招聘会一场接一场,招工和求职的需求同样旺盛,此时一些骗子往往会瞄准求职者群体,以帮忙找工作为名,通过非法中介、虚假招聘信息等方式进行坑蒙拐骗。如何识破这些骗子的伎俩,防微杜渐?本报特邀市人力资源维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解析。
陷阱一:用空白合同签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些企业出于规避责任的考虑,不愿与被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每当有劳动者欲签合同,老板就以辞退为要挟,不签或者故意拖欠劳动合同成为招工中的一种“陷阱”。有的单位甚至直接让求职者在空白合同上签字,再去补充条款内容,劳动者往往是有苦说不出。
市人力资源维权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劳动监察支队去年针对雇佣促销员的单位是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要求各家商场、超市的促销商必须要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促销的产品厂家通常在外地,根据属地管辖的原则,维权很难。”这位工作人员说,在打工时,与用工方签订劳动合同是至关重要的,不能以口头约定为准,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益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签订合同之时,对于提成、奖金或者计件部分的劳动报酬,口头约定是不行的,要在合同里面约定清楚。劳动合同应当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签订,不能盲目地只签个姓名。
陷阱二:试用期猫腻多
不久前,小刘到一家酒店当了一名前台接待员,约定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内包吃包住,只给几百元钱。小刘每天卖力干活儿,但还是在试用期满后被告知:你不适合这份工作,结账走人吧。
类似小刘这样的遭遇,许多求职者曾有过。一些招人单位经常在“试用期”上打歪主意,多则几个月,少则一两周,一旦被这样单位招聘上,往往白辛苦。
此外,试用期还有一种常见的陷阱,单位在签订合同之时,约定试用期必须要完成一定的指标,而这一指标对于聘用的新人难以逾越,劳动者就会以“不能胜任工作”而遭解聘,
或者公司要求聘用人员先交押金购买其产品,看销售业绩再选人,而实际上,产品根本无法推销出去,最后只好被辞退。
市人力资源维权服务中心提醒,国家法律规定试用期是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来约定的,劳动者应事先熟悉,试用期间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当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因为这类的侵权行为比较隐蔽,求职者受骗上当后难以收集证据。”该工作人员提醒,求职者事前要对用工方的经营内容、考核模式做一个必要的了解,不能被不菲的薪水吸引就贸然作出决定。
陷阱三: “黑职介所”和诈骗
年头,人力资源市场人头攒动,街边流动的`招工单位也非常多,不少黑职介就伺机而动。
外行和求职心切的人一看,空缺职位还真不少,觉得找份差不多的工作并不太难,在打工者交纳了职介费后,中介公司根本不替他们联系工作,当求职者催问时,要么说正在联系,要么胡乱给提供单位地址或电话。
此外,一些中介公司还以“工作难找,你在我这里先干,我包吃包住”等条件引诱求职者,在求职者交纳了一定数量的押金后,便开始“干耗”求职者,直到对方无法维持下去为止。
维权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网上的信息一定要多核实,无论对方索取的是押金、培训费或是中介费,切不可轻易汇款,有条件的话,应该在招工单位实地考察。到职业介绍机构求职时,一定要谨慎,碰到那些“一间门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职介所要格外当心,慎重应聘。求职时首先要看职介单位是否有劳动人事部门批准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及工商营业执照,其介绍的用人单位和与介绍单位签订的协议是否真实,是否有正规的公章。其次,要向中介单位索取协议和正规发票,为自己今后的维权保留证据。最好是来人力资源大厅求职,入场的用工单位证照齐全,如果被招聘,都是按劳动法的相应规定和有关程序签订劳动合同,一旦权益被侵犯,劳动部门能够积极维护其合法权益。
篇3:求职面试要小心语言陷阱
求职面试要小心语言陷阱
面试极像一次相亲。应聘者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了解自己优点的老板,用人单位则希望能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当陌生的双方相见后,都想在短短一席话中努力表现出自己的优点、说出聪明话或立即呈现出很棒的反应,以便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面试,双方玩的其实是一场智力游戏。
面试官为了不致于“选错郎”,也许会在面试中设置种种语言陷阱,以探测你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面试者只有识破这样的语言陷阱,才能小心巧妙地绕开它,不致于一头栽进去。
用“激将法”遮蔽的语言陷阱。这是面试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用一个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
如:“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作为应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么你就已经输掉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发问,如何接招儿呢?
如果对方说:“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确信如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如果对方说:“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多地留给别人。”
如果对方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如果对方说:“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如果对方说:“你原单位这么好,你却要走,是不是在原单位混不下去只好挪个窝儿?”
应聘者若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抑或怒形于色,据理力争,脸红脖粗,那就掉进了对方所设的圈套。应聘者碰到此种情况,要头脑冷静,明白对方在“做戏”,不必与他较劲。
挑战式的语言陷阱。这类提问的特点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对于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对于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
如果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也许你已经掉进陷阱了,因为对方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官有时还会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提出让求职者尴尬的问题。如:“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这是怎么回事?”“从简历看,大学期间你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狠狠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用明谈缺点实论优点的方式巧妙地绕过去。
比如说,当对方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带出你另外的优点。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很优秀,是因为我担任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我花在社团的.心血也带给我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这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
在面试中屡战屡胜的 Michael就有过一次这样的面试经历。 Michael的学习成绩并不算顶尖,面试咨询公司时,这便成了考官发起攻击的要害:“你的成绩好像不太出众哦,你怎么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Michael不慌不忙:“除了学习,我还有其他活动。不是只有成绩才能反映人的学习能力的。其实我的专业课都相当不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当场测试我的专业知识。” Michael巧妙地绕开了令人尴尬的问题,将考官的注意力引导到他最拿手的专业知识上。
诱导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这时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篇4:求职陷阱多又多!找工作要小心
求职陷阱多又多!找工作要小心
一、招聘陷阱第一大类:虚假职位信息
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2、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应聘单位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3、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
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招聘陷阱第二大类: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
1、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 、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2、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
(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2)应聘时多个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3、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有很多学子及应聘者在找工作时接连遭遇招聘陷阱,不是要交培训费就是要交押金,不仅工作还没着落,冤枉钱却花了不少。所以,中国质量万里行再次提醒求职者:施才华、找工作、求发展虽然心切着急,但一定要瞪大眼睛想想清楚,小心“招聘陷阱”。保护好个人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篇5:网上求职,小心掉入 陷阱
网上求职,小心掉入 陷阱
看着挺好,其实陷阱不少
山东潍坊科技学院的钟涛本来挺高兴,今年春节过后,他通过“大学生就业在线”投简历,很快就接到了济南一家公司伸出的“橄榄枝”。然而,他来到济南后发现,公司原先承诺的工资、福利待遇全都变了。
钟涛应聘的这家公司在网上开出了2500元的月薪,并要求马上上岗,这是最吸引他的地方。但他来到济南后,对方却要求先交1000元押金,且实习的前3个月只有600元,3个月后待遇还要“再商量”。“这明显是想骗免费劳动力。”钟涛气愤地说。据了解,有类似遭遇的人不算少。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青睐于网上投简历求职,网络上的“求职陷阱”也变着花样地出现。记者随后采访了省城几家高校的学生。山东师范大学大四学生王鹏告诉记者,网络求职既节约费用也省精力,是当下毕业生中最流行的求职方式,但他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这种求职方式回复率低,真实性太差了!”王鹏周围的朋友几乎都碰到过费力进入面试,却发现待遇与网上说的相差甚远的情况,
“骗人的太多了,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到网上风险太大。”山东工艺美院的学生魏佳璇对网络招聘还心有余悸。她宿舍的一个同学在网上提交手机号和家庭电话等信息后,没几天,就有陌生男子给同学家里打电话,说同学出了车祸,要其父母赶紧汇1万元到某账户。幸亏同学父母打电话到宿舍核实后,才没上当。
“网上求职这种看似火热的求职方式,还隐藏着不少骗局。”记者在省城一所高校当老师的同学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她所在的系里就有两名同学被自称为“大型外贸企业”的一家公司要求到青岛面试,到了才发现对方是搞 的,最后把行李、手机都扔在那里,只身跑了回来。
记者了解到,不少招聘网站网页上的信息都是用户自行发布的,网站并不验证其真实性;许多大学生在被一些公司“忽悠”,甚至合法权益被侵害后,并不到相关部门报案,而是自认倒霉,这都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来源:四川新闻网)
天下商机提醒:大学生在网上求职时,应选择运作时间较长、信誉度好的正规专业网站,对可疑的招聘信息可向工商部门咨询;此外,不要随意把个人的手机号、宅电等信息在网上披露,在个人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及时向工商和公安部门举报。
篇6:求职小心这种“招聘”陷阱
骗子冒充招聘人员,趁机骗走应聘者的手提电脑,
求职小心这种“招聘”陷阱
。前日,三名大学毕业生接连掉进这一骗局。据湖北经济学院毕业生张敬忠介绍,本月26日,他到武昌中南路湖北省人才交流市场求职,向上海的一家公司投了简历,该公司当面通知他当天下午到汉口的公司面试,
当天中午,一名男子打来电话,自称是上海这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通知面试时间改到27日上午,并解释:“我们这的电脑系统坏了,你带台笔记本电脑过来,现场给我们修修,这也是面试内容。”
张敬忠找同学借来一台手提电脑,27日上午如约来到汉口惠济路,一男子骑着电动车来接他。为方便乘坐,男子建议他将手提电脑包放进车后的木箱中。
电动车前行了一百多米,车上突然落下一个盒子,男子让小张下车帮忙捡起。小张刚下车,男子猛加油门,一溜烟不见了。
小张随即拨打110报警。在劳动街派出所里,他碰到另外两名大学生,其受骗经历如出一辙。警方初步判断,可能是骗子在招聘会上偷记下应聘者的电话,冒充招聘人员行骗。
篇7:求职路上要警惕的招聘陷阱
日前,一家自称世界500强的某金融公司,一次开放近百个职位,薪资待遇极为丰厚,
求职路上要警惕的招聘陷阱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类似的公司竟达七八家之多,清一色“世界500强”,不论用人标准还是公司介绍都惊人地相似。记者发现,此类公司招聘暗藏陷阱,面试流程中疑问频出,急于求职的应聘者切莫被“忽悠”。疑点1初入公司承诺10万年薪
“一经录用,即可享受公司员工每年2到3次的国外旅游,还有封闭度假村式培训和ASP等高级管理类课程;工作表现突出者,还可与高层总裁领导共进年度荣誉晚宴,享受10万以上的年薪。”在招聘网站上,某家“500强”企业如此介绍自己的福利待遇。公司资料中还号称“拥有极高的国际声誉,集团资产总额高达上百亿元,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对人才的需求却仅仅是大专以上学历,这不禁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随后,记者通过邮箱投递了一份简历,仅隔两天后就接到了该公司的面试通知。令人费解的是,该公司不仅通过手机短信通知,面试时间还安排在周六,地点也与网上介绍的公司地址不同。按常理,一般招聘面试都由公司人事部亲自致电应聘者,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内统一进行,记者回短信询问后,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人事部一直在搬迁,以短信通知为准。
疑点2“剑桥MBA”一问三不知
按公司要求,记者准时到达武宁路上的一幢大厦内面试,此时已有二十余名应届生在会议室内等候。记者问,是否需呈上学位证明和相关证书的复印件,接待小姐摆手拒绝,表示公司为方便应届生求职而简化了流程。随后,另一名工作人员向每位应聘者收取了15元打印简历费。此时一名求职者嘀咕道:“在学校打印只要2毛,这里不是坑人嘛。”
等了约半小时,一名自称公司高层的张经理走进会议室,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介绍自己当年如何独具慧眼选择该公司,又如何奋斗晋升至高级业务主管……演说具很强的鼓动性,不少求职者脸上浮现出向往与憧憬之情。
休息10分钟后,另一名白领装束的女性继续以“分享成功经验”为名,对求职者展开言语攻势。她自称是英国剑桥大学MBA的Monica,滔滔不绝地讲述怎样受公司器重,免费去国外培训,话语中不时蹦出几个英语单词,
记者身旁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质疑:“她不是在英国留学吗?怎么说的明显是美式英语啊。”
演说结束后,记者找到Monica咨询,她表示有问必答。可当被问及演说中提到的“ASP课程”全称为何时,她有些吞吞吐吐,接着记者又追问何谓ACCA、ABE时,Monica尴尬地表示要去见客户,便扬长而去。
疑点3三轮面试几乎一人未涮
接下来,每位求职者被分到一份简单的问卷,内容就像网上常见的心理测试。据介绍,这是要对每个人的心理特性和职业相关性进行详细考察,是公司精心设计的。做完在家里等候下一次的通知。
之后一周内,陆续又有两次面试,分别由该公司的“上海分公司经理”和“大中华区总裁”向应聘者提问,都是简单询问学历经验后,便表示很适合公司,整个流程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
最终,记者被短信告知“荣幸地通过了公司考验”。再次来到公司报到时,发现会议室里等候的应届生原来有多少人,现在还是“原装阵容”,几乎一个都没被淘汰。有人戏言,原来公司对人才追求的所谓高标准就是“一个也不能少”。
“虽然你们应聘的是部门经理、行政主管,但公司认为,高层管理人员应从基本的业务流程开始熟悉起来,每个新人都要从保险业务员做起。”该公司的“亚洲区总裁”崔先生向应聘者们介绍道。崔总裁表示,要正式拿到主管的职位,需连续三个月四处推销保险,达到公司要求的业务额方能升职。此时,应届生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家“500强”公司就是来找廉价保险业务员的,不少人当即愤然退场。
提醒求职前预先做足“功课”
市劳动保障局职介专家提醒,求职者在决定应聘前应仔细查找该公司的有关资料(企业建立的时间、企业性质、规模等),了解岗位的详细应聘条件。应聘时要积极调整求职心态,不要只看重单位开出的优厚待遇,避免被一时的诱惑所蒙骗。此外,求职者对应聘过程中的疑点需提高警惕,单位通常不会出现人事部一直在搬迁就招聘员工的事情,对于求职者的简历一般也不会统一收费打印,如要统一的简历,企业往往会发放免费登记表供应聘人员填写。求职者如遇到皮包公司等情况,可拨打劳动保障热线12333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调查“皮包公司”网上惹众怒
记者事后在网上搜索发现,相关的几家“500强”公司早已臭名昭著,被列入网友自发编写的求职黑名单。不少应届生表示:这些所谓的世界500强,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皮包公司,或者是打着总公司旗号的当地小企业。他们在网上吹得天花乱坠,其实就是怂恿应届生去卖保险。
对于此类“500强”公司,不少吃过亏的应届生主动支招:“去从未听过的公司面试前,先在百度上搜索一下,看看有无不良记录;如果它自称是500强的子公司,务必致电总公司去求证一下,看看是否确有其事;最重要的,是看看面试地点和 上公布的公司地址是否一致,如若不同,八成没好事。”
篇8:求职陷阱
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
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个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的,专门用来骗人的。
★ 小心陷阱!作文
【求职陷阱:求职路上要处处小心(整理8篇)】相关文章:
求职路上留神2022-09-25
交通安全要小心作文2023-04-14
求职路上如何披荆斩棘2023-10-03
警惕“戴高帽”类求职陷阱2023-03-06
大学生求职四大常见陷阱大盘点2023-01-06
警惕暑期求职陷阱2022-09-09
面试陷阱Q&A 规则先知2022-07-11
求职者如何规避五大就业陷阱2022-08-31
网络陷阱的作文2023-02-24
如何避开“新技术”陷阱?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