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时间:2022-12-01 07:55:3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合集5篇)由网友“迪克牛仔”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供大家阅读。

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篇1: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汪吾金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论证了高职院校可以传统文化精华创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分析了其实践过程中应避免走入的四个误区,提出了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议。

篇2: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课题项目:本文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规划课题“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研究一以杭职院为例”(编号:-39.主持人:汪吾金)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汪吾金(197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02-0073-03

文化育人在今天的中国广受认同。在网络上用百度搜索,有关文化育人的网页扑面而来,可以一下子跳出几百万条。事实上,中国传统伦理体系中的仁爱、忠义、诚信等思想在现今仍发挥着约束社会行为的功效.这与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内涵不谋而合。在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的观点不少。传统文化中积极追求革新、坚持“责中尚和”、“民惟邦本”、“居仁由义”、“知耻自省”、人格自主、敢于怀疑等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并使其在正确的价值原则下创造性劳动。面对高职教育历史较短却大力发展.高职文化群起探索却尚无定论的现实.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解决高职院校的问题作为一种思路出现了。本文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对我校352名高职生(男生占56.47%。女生占42.33%.未明确性别的占1.2%)的问卷调查分析来探讨用传统文化精华打造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特色的可行性.以求教于方家。

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用复杂的文化去实现育人的目标.没有特色就不可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成效也往往要大打折扣。传统文化精华因其经过了历史的积淀而延续至今,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时代呼吁下,其先进价值日益被认知和推崇。我们认为:不能因高职生传统文化素质弱、底子薄就轻易否定以传统文化精华育人会出现积极成效的可能.但有些误区倒是必须避免的。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可以一试。

一、高职可以用传统文化精华创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

(一)传统文化精华活力长存,易于使高职文化育人的特色长存。如作为中国文化价值核心的“经世致用”,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发展时期都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并主导着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人本主义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认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也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特色,它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有非常密切的逻辑联系。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争取使学生在经世致用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与传统文化精华颇为合拍。既然合拍,就容易持久,容易持久的文化育人特色难道不值得去尝试、去努力吗?11月7日至9日.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齐聚杭州的共识之一是高职文化还没有结论,这与我们90%以上受调查学生意见一致。这种师生共识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高职教育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确实太短.其文化内涵当然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同时也强烈意味着各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问题上探索的空间非常大.完全可以继续根据自己的校情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选择至今活跃的传统文化精华为育人特色无可厚非。

(二)传统文化精华根基深厚,易于使高职文化育人的对象更适应社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生社会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经受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社会,每一个社会细胞都有传统文化因子,社会对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成员有天然的凝聚力,这样,传统文化使高职生能较快适应社会细胞、融入社会细胞。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家所取得的成功与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密不可分。从我们的调查数字看,高职生对高职文化最大的期望就是高度的社会适应性(占71.2%),远远超过职业性(占19.7%)、地域性(占6.1%)和先进性(占5.1%),这是他们清醒认识社会后的正确选择。人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适应社会才能求生存谋发展。高职生从小身处中华文明环境,毕业后也主要就在这个环境中打拼。当今文化和传统文化虽有差异.却是吸取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内的先进因子后的产物.不懂传统文化对高职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非常不利。高职生处在叛逆性与可塑性并存的人生阶段.传统文化精华进课堂、进社团、进实践、进心灵将有助于学生成为完整的适应国情的人才,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对国家民族的文化安全也很有意义。

(三)传统文化精华受学生认可,能提高教育效果。调查发现,高达65.5%的受访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精华能为高职创文化育人特色服务,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文化日益多元,社会继续转型,不少人以为年轻人叛逆.只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骛,事实打破了主观臆测。高职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相对较弱,但这种弱势并未泯灭其对祖先文化的认同,并未改变其内心血液的颜色.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精华的价值。在多元文化生活中保持传统就能成为特色.开创新生活不等于抛弃一切,古可以为今所用.这样的想法在高职生中广为接受。文化育人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学生、社会所需与高职、教师所能的最佳结合点。高职生能接受说明以此育人将获得更多的依从性,当然会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如果教育力度大、教育艺术性强,传统文化精华的感召力、吸引力将更有效提升高职生软实力。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传统文化基础弱恰恰证明高职生在此方面的可塑性大。把握传统文化精华重在行动.许多农村老太说不出传统文化理论却成传统文化的最好实践者就是明证。对高职生来讲,理论够用就行了,,

(四)传统文化精华有比较优势,可提高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文化是高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占领就业市场的制高点之一。高职院校在吸收和传承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突出包括地方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精华育人特色就等于在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一个制高点。“传统概念在美国企业的结构和职能中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企业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判断也就顺理成章。高职院校为企业服务.又岂能撇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国企业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多一点还是接受其他文化的成分多一点?稍具理性的人都不难依据现实作出判断。所以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比较优势并未丧失,让高职生具备以中国人方式做中国事的能力,适合国情适合地方适合企业.这将使高职院校在文化竞争和就业竞争中牢牢把握住基本盘,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因根基深厚而大大增强。

综合以上理由,用传统文化精华打造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完全可行且对高职院校大有益处。

二、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应避免走入的四个误区。

(一)刁:作取舍,唯传统为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所以在内容选择上一定要大胆取舍,选择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华,甚至可以更多地贴近专业需要。摈弃唯传统为上的做法.把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和吸收其他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最新文明成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宜找准文化育人所急、就业创业所需和文化精华所能的最佳结合点,以使传统文化精华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二)不重反馈,唯活动为要。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当然可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但活动不是创特色的唯一手段。大象无形.文化育人特色的形成关键在于让传统文化精华能有效融合不同形式,实现文化特质与学生的结合.使学生吸收,从而改塑学生。哪怕在校园里挖个大池塘.种树养花喂几只鸭鸽鹅也能传达天人合一的思想.让学生调整心态有所感悟。文化育人是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经常性的反馈和修正,并不受活动形式的束缚。

(三)不看对象,唯灌输为先。高职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参差不齐的,甚至有的可能会严重缺乏。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既定目标,文化育人很容易出现先灌输了再说的情况。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文化育人的基本规律,把高职生看成是无能动性的物而非充满创造活力和创造渴望的热血青年,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灌输得越多效果越差.这在任何填鸭式教学的失败中早已有了明证。

(四)不求质量,唯形式为本。形式主义历来是创新的大敌.高职创文化育人特色也是如此。不少高职教育者宁愿把时间化在形式上去实现沽名钓誉.也不愿去反思这种热闹形式下到底有多少实际效果。文化育人的成功是一种软成功,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固定的考核标准。单在数量与形式方面多动脑筋,甚至把形式当作本质来对待,这是很危险的,将把文化育人推向自我灭亡的境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技能文化节和文化艺术节等载体来推进文化育人,既注重形式之新,又重视质量提升,其中技能文化节已被浙江省教委评定为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可说是形式与成效统一的好例子。

三、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议

(一)以理论探究作支撑。文化育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营销。“文化经济学为文化营销理论的健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那么,以传统文化精华育人也必须有一个理论的支撑。我们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精华可拿来为高职文化育人服务.结合时代、专业和学生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传统文化育人的特色经得起检验,也更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以学生成才为目标。要紧盯市场需求来设计学生成才的规格.确定传统文化精华渗透的方向、深度和检测手段,逐步使接受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其职业能力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占领就业市场的制高点,为学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以全体参与作动员。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任务,而应该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光荣使命。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相互融合促进、统筹兼顾,以求得育人特色和效果的最优化。全天候的、渗透到校园生活每一个细节的有形无形的文化育人手段会极大地提高传统文化精华育人的效能,甚至还可以向校外生活延伸.使学生随时随地在实践中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四)以心态文化为重点。我们调查发现,在诸多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实现途径中,学生最看重心态文化.即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占49.19%的选择比例:其次是行为文化如日常校风、活动等,占28.81%:然后是制度文化如教育教学、校纪校规等,占百分之12.09%。当然物态文化如建筑、环境等也受到关注,占4.12%.其他的途径占5.77%。因此,在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时候要把心态文化放在非常突出的重点位置,抓住了心态文化就抓住了文化育人的主要部分。

(五)以自我抉择求提高。文化育人的成功最终要靠学生文化素养形成的结果来检验,离不开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传统文化育人要成为特色必然要充许广大师生员工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时有自我抉择权,即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化。从学生角度看.这易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兴趣成为导引.更有效地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育局面.也更适应时代对多样化的要求。

(六)以创业创新树品牌。“文化是创业企业第一桶金”。企业重文化,高职院校更要重文化。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最终必然要体现为品牌。因此,在整个打造特色过程中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在实践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一个经得起检验的过硬成绩,特别是把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精华创业创新的有效经验认真积累起来并提炼升华,化为高职生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使文化育人不断在新的起点出发。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不断提高才能形成特色。对高职院校而言,除了教师言传身教.还要充分发挥校内场馆等的文化载体作用,通过制度导向、成果展示、艺术展演、课外讲座、文体活动、景点建设等多种形式,把文化内涵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含量,尤其要在校园文化中有机融合企业文化,提升文化品格和精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编撰校史、让学生参与提炼校训等,建设校企共同体,融合校企文化已经初步取得成效。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各种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高职文化育人模式一定会闪亮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一定能取得突出成效。

参考文献:

[l]韩书堂.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价值取向[J].理论学刊.(6):114-116.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364.

[3]帕特・乔恩特,马尔科姆・华纳,跨文化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15.

[4]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文化营销[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33-34.

[5]黎永泰,黎伟,企业文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6.

篇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探究

一、文化育人思想的提出及意义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多样化的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瑰宝。如何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下去,是我们每华夏儿女应该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系列讲话,他指出:“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总书记的讲话,字里行间透视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浓浓深意。同时,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是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主阵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机制是新时期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作为高校教师,应该认真领会习总书记文化育人思想的精髓,并积极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文化育人机制构建中的主要做法

文化育人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以铁路建设为依托的高职类院校。学院依托铁路行业办学、突出铁路特色育人,秉承德修身、技立业的校训,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为指导,细化德育管理,发扬“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

文化育人是一个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参与。作为高职院校,学院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

1、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全员育人,就是要求共同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协同作用。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文化育人夯实基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师队伍,提升全体教师的文化素质,这是实现全员育人的第一步。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才能真真切切投入到文化育人的工作中。学院通过召开专题培训、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多名教师获得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2)以先进学生为榜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学院非常注重学生榜样的作用,并在院团委的指导下成立了近一百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开展的诸如主题教育、实践锻炼、志愿服务、技能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有助于提升学生们尤其是学生干部、党员骨干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再有,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开设了以优秀校友命名的特色订单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3)紧密联系学生家长,发挥社会名人效应,为大学生发展保驾护航。高职院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班主任制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员,发挥着联系学生与学校的桥梁作用。学院开展寒暑假“三走进”活动,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和帮助困难学生。每年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十大青春榜样评选活动,并邀请获表彰的学生家长现场颁奖。同时,学院充分发挥名人的影响力,例如,定期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专家、优秀校友来讲座、交流,甚者举行现场签名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

2、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学期初到期末,从双休日到寒暑假,思想政治教育都贯穿始终。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另一方面,借助微信、微博、QQ、校园网、校报、特色走廊等平台,加强学院的校训、校风、学风、学院精神等内容的宣传,从宏观层面上宣扬了校园文化。以此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

3、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在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下,学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将来成为一个文明、健全的公民,这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给他们提供多元选择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学院先后引入了尔雅通识课、智慧职教平台等网络课程作为学生的必选课,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学院还经常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积极探索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共同育人的机制。在文化育人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渠道,但也不能忽视专业课教学的功能。学院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和承担各类大型赛事,包括教学竞赛、技能大赛等。这些活动的举办,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展现出精神风貌和品质,均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动素材。

(3)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在文化育人思想的带动下,学院通过现场教学、寒暑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专家讲座、报告会、“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方位的教育。学院还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设了红色文化长廊、校友风采长廊、校史馆、铁路发展史馆、杰出校友事迹展览馆等,进一步激励了广大学子潜心学习、励志成才的决心。利用纪念日等一些特殊日子开展主题教育。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他们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报效祖国的热情。

三、学院做法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启示

在这种大氛围下,学院师生干劲十足,学生多次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也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校友。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师生的优秀事迹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

因此,需要在文化育人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建设和谐、稳定、美丽的校园。

【参考文献】

[1]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

[2] 胡正明,高职院校如何推进文化育人[J].光明日报,2016-3.

篇4: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探究

[4] 陈秋明,文化育人的独特价值[J].知与行,-1.

【作者简介】

周燕红(1987-)女,汉族,硕士,江西吉安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5:如何建构高职特色大学文化

如何建构高职特色大学文化

如何建构高职特色大学文化2012-06-20 文化建构需要长期积累,而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此外,高职院校多处于专科学历层次,除去实习和校外实训,学生在校时间不长,短期内难以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这也是制约高职特色大学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通过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工程,建构高职特色大学文化体系,提升和深化了学院文化内涵。  以办学理念为核心深化理念文化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院初步形成了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包括学院愿景、使命、宗旨、定位、特色等在内的高职理念文化体系。  在发展战略上,学院在顺利通过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成功跻身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院校行列后,提出战略转型――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追求速度向提高效益转变,由拓展外延向丰富内涵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学院从战略转型的高度深化高职理念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通过深入挖掘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宗旨愿景、办学理念、精神文化、优良传统等深层次内涵,“呈有形于无形,现无形于有形”,培育和凝练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大学精神,形成全院师生共同的文化归属和价值认同。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提升质量文化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逐步形成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主题、以育人过程为主线,学生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并重的高职质量文化。  结合首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学院在专业建设上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改革方针,形成以国家骨干专业为龙头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类、机电工程类、安全工程类、商贸服务类4个专业群,着力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推行能力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形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院以“两课”为重点,通过专业教学全过程,着力塑造宽德厚行的'师风、学风、校风。拓展校企合作,深化校企文化融合,把课堂延伸到企业,把职业岗位设计进课堂,吸纳、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务实、高效的职业品德和职业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人文关怀为宗旨培养关怀文化  学院以师生关爱和社会关怀为基本取向,关爱师生身心健康,履行社会责任,初步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高职关怀文化。  在关爱师生上,学院建立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关怀机制。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在各教学系设立兼职心理咨询员,创办了《心帆》健康刊物,开展心理健康和保健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疏导。同时,完善了贫困家庭学生扶助体系,坚持学院主管领导带队慰问贫困学生制度,在帮、扶、教中感化学生,激励学生感恩父母、师长,勤奋学习回报社会。  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学院形成“两条线”关怀服务模式:一是常规性社会服务,坚持每年开展爱心捐赠、拥军优属、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二是非常规性社会服务,主要是应对某些突发事件开展的临时性、有针对性的关怀服务,如开展四川、玉树抗震援助,为遭受雪灾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捐赠御寒物资,为京郊小学捐赠教学生活物资等活动。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完善制度文化  学院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和体制,积极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  一方面,学院积极探索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完善党委、行政议事制度,修订和汇编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精细化;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使岗位管理逐步合理化;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推进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激励竞争机制,完善了具有学院特色的高职管理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承担着创新高职办学体制机制的使命。学院建立了以“院系两级理事会”为重点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学分银行”和“双证互换”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在“课证融合”的基础上推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单免”、“双免”制度,探索教师企业实践券制度,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为创新高职办学体制机制作出探索。  以活动和环境为抓手积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硬件环境两方面。  学院以“育人强素质”为目标,抓住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的机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社团功能,拓展“第二课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经过探索,学院已逐渐形成“强引领、宽覆盖、重内涵、活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营造了富有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按照“人性化设计、园林化布局”的原则,改造校园道路,修整花园绿地,建设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校园。学院还精心设计了校园楼宇的主色调和标准色、校名的字体和书写、标语的字体和颜色、宣传栏的材质和风格等,使学院的理念、愿景和宗旨贯穿于其中,让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感受到浓厚的精神气息和文化韵味。  高职特色大学文化的建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改革创新大学文化建构的机制和模式,不断提升高职特色大学文化建设水平。 作者: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李宗泽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2年06月20日

传统文化的浪漫情怀-试论几部电视文化片的解说词特色

务实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论文

创业教育下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建设论文

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期末教职工大会校长讲话稿

高职的特色:高新技术培训

皮革制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论文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汇报

校企合作口号

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以传统文化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合集5篇)】相关文章:

寝室文化建设计划书2022-09-09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论文2023-12-12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分析论文2023-02-08

教育创新的经济学分析论文2024-01-17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2022-05-06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度总结2023-12-29

对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2022-04-29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论文2024-04-18

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分析论文2022-12-31

校长在教代会上讲话20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