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2-03 07:29:5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精选12篇)由网友“zjfzjf1979”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篇1: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首先指出农村公路变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论述农村公路交通的现状和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最后针对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作 者:文小利 张继周 翟孝猛  作者单位:文小利,张继周(驻马店市驿城区建业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

翟孝猛(驻马店市风光建筑实业工程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3) 分类号:U4 关键词:新农村   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   基础设施  

篇2: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环境现状,发现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农业生产粗放,环境管理思想和治理模式与农村现实相脱离,环境保护科研力量薄弱.为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应加强宣传,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及生活用水处理;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基层环保机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有效控制乡镇企业污染;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科研工作,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status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is analyzed.The faint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ex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disengagement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odels with the realities in rural areas,and the weak scientific research for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solve.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ural area,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to in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rural areas,greatly developing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strengthening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and domestic water treatment,carrying out the classified collec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rural living garbage,perfecting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agenc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law enforcement dynamic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ural industry pollution,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and doing well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facilities,act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park,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作 者:黄河    HUANG He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期 刊:河北农业科学   Journal: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13(7) 分类号:X32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环境    环境现状    环境对策   Key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tatus    Environmental countermeasures   

篇3: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对策

摘要:文中主要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及排放特征、处理现状及问题,并根据村落布局和社会经济条件,探讨了适宜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同时为了保证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行,提出了有效管理措施.作 者:聂会兰    顾宝群    张贵良    NIE Hui-lan    GU Bao-qun    ZHANG Gui-liang  作者单位:聂会兰,顾宝群,NIE Hui-lan,GU Bao-qun(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张贵良,ZHANG Gui-liang(河北省迁安市水务局,河北,迁安,064400)

期 刊: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HE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2) 分类号:X70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生活污水    处理模式    管理措施   

篇4: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规划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规划对策

摘要:文章对新世纪农村环境问题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结合新农村规划的实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并进一步以新农村建设中产业选择和污水处理问题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作 者:于一凡    李继军    岳宜宝    Yu Yifan    Li Jijun    Yue Yibao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上海,92 期 刊:上海环境科学  ISTIC  Journal: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27(6) 分类号:X3 关键词:新农村    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环境问题   

篇5: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但是,一些浪费资源、偏离主题、影响社会和谐构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作 者:徐永学  作者单位: 刊 名:人大建设 英文刊名:RENDA JIANSHE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农村教育还存在着办学方向偏差,教育脱离实际,师资队伍落后等突出问题.因此,应着手转变办学观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养.

作 者:王岚 Wang lan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030009 刊 名:农业技术与装备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S-0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教育   目标   问题   对策  

篇7:竹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竹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竹子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林种,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类型,竹产业与花卉业、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业构成了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林业四大朝阳产业。竹子良好的多功能效益,也赋予了竹子在我国主要产竹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县是产竹大县,分析竹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存在的主要涉及“三农”的问题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竹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 竹业富民

龙游县是浙江省主要产竹县之一,有竹林面积2.7万hm2,经30多年的持续努力,已建成比较完备、在国内处于前列的竹产业体系。竹业产值13亿元,其中直接利益于农民的竹业栽培产值达1.8亿元。竹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要产竹乡镇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溪口、庙下、大街等竹资源集中分布的乡镇重点村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来自于竹业,出现了一批因竹子而富裕起来的小康村。

1.2 生态环境保护

竹子具有可择伐作业的特点,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是其它树种所不具备的。不仅可年年有产出,而且由于竹林林分结构的稳定和固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对持水固土、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很好的作用。研究表明,立竹密度3893株・hm2、平均胸径9.1cm、平均高14.6m的毛竹纯林,林冠表面最大持水率平均为22.10%,林冠层最大持水量0.84mm;1m3上层土壤中,竹地下茎、根系占50-70%空间,固土能力为马尾松林的1.5倍,吸收降水能力为杉木的1.3倍,涵养水量比杉木多30-45%;0-40cm的上层土壤抗冲指数和抗蚀指数,毛竹分别为0.998和1.051,高于刺槐、水杉和杨树。我县处于钱江水系源头,丰富的竹子资源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维护,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 竹子的绿化和景观改善作用

竹子的美学特征和意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有梅、兰、菊、竹“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雅称。我国民间一直有种竹、爱竹、赏竹等传统习惯,竹子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而且,中国竹子种质资源丰富,有39属500多种,其中有许多竹种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可分为观叶、观秆、观形、观笋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具有良好观赏性的竹子提供了巨大的应用空间。近年来,我县在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宜竹地栽植竹子已尉然成风,既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又绿化、美化了环境。

1.4 竹业的劳动力就地有效安置作用

竹产业无论是竹业栽培,还是竹加工业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要求相对较低,发达的竹产业可解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县竹业栽培从业人员按人均0.4hm2竹林计,一产从业人员达6.7万人,全县585家不一规模的竹加工企业,农村就业人员达1.5万余人,而从事竹贸易的农民也达人以上。各项合计,竹从业人员有8.4万之多,占全县农村人口(33.03万)的25.4%。可见,我县竹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贡献巨大。

1.5 竹业科技对农民素质提高的作用

我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下,开展了竹子低产林改造、笋材两用毛竹林定向培育、竹林高效无公害丰产栽培、竹加工产品开发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我县竹业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县竹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0%以上,较全国竹业科技科贡献率(40%)高出20个百分点。其中一大贡献就是转变了竹区农民竹业经营观念,从传统竹业经营转向了科学育竹中来,竹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普遍,素质

得到了明显提高。

2、竹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涉农问题

2.1 竹林立地生产力衰退

为获取竹林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县与全国其它产竹区一样,存在着大面积竹纯林经营、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农药和除草剂、频繁林地垦复、连年林地有机材料覆盖等措施,虽短期内显著提高了竹林产量和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竹林地物理、[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化学、生物性劣变,立地生产力严重退化,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无产出的负面影响。如果继续实施上述不能维持竹林生产力长期稳定的经营措施,预计5年后,大规模竹林严重衰退的局面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尤其是笋用小径竹林,还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竹林大面积开花。

2.2 竹业经营中的“谷贱伤农”

我县竹加工产品主要是竹板材、水煮笋、竹工艺品等,加工能力已具相当规模,年消耗竹材1200万支,竹笋4.5万吨。从表象看当地资源已满足不了竹加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年需引进竹材400万支、鲜笋及半成品3万吨,竹材、竹笋价格逐年提高。但深层次分析,竹农利益维护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主要为:竹加工产品结构单调,科技含量不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极少,易受国内外市场冲击;竹林资源和丰产面积将不断扩大,5-8年后全县竹林总产量将翻番,有可能出现竹林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周边地区是我国散生竹资源集中分布区,劳动力成本、竹加工原料价格较我县低30%以上,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大量原料“引进”势必出现。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竹林丰产或许就意味着竹农减收。

2.3 竹产业链环节的利益分配

竹资源扩增、竹林培育、竹加工和贸易等构成了现代竹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也通过市场这一杠杆分配着其中的利益。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出发,市场分配原则无可厚非,但在我国市场体制还不太健全的环境下,农民往往是利益分配的“低端”,除无可奈何承受农资涨价外,还需面对企业原料收购的压价、资金拖欠、农民工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等诸多问题。再者,在竹业发展中,资源培育是基础,加工利用是龙头已成共识,但政府往往注重于竹加工业的发展,在政策优惠、经济扶持上倾向于后者,而竹农这方面的受益往往被忽视。还有,竹林维护环境的生态价值在目前还未得到经济上的体现,而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一些竹加工企业未付出应有的环境恢复代价。

2.4 竹业科技支撑薄弱

经过长期与技术依托单位合作开展竹类研究和技术推广,在实践中我县已建立了一支县、乡、村各个层次的竹业知识较为扎实、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敬业精神良好的技术队伍。但总体而言,技术队伍人员数量偏小,高层次人才过少,尤其是竹加工方面人才更为缺乏。技术人员忙于日常事务,“充电”机会少,知识未能及时更新,已跟不上现代竹业发展的形势需要。而且,技术人员经若干年的奋斗,取得了一些成就,“改弦”从政或易地流失现象也时有出现。一个地区要快速、健康地发展竹产业,本地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是内因,科研院所技术力量是借助,是外因,本末不能倒置。

2.5 竹业生产中的环境恶化

竹子具有多功能效益,但竹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经营方式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我县竹业生产导致环境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个方面。(1)竹林栽培中频繁竹林地垦复和化学除草剂施用,林下植物丧失,造成水土流失,有益生物数量减少,病虫害时有发生;(2)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竹林土壤有害物质大量残留,影响竹笋品质。地表径流导致水系的富营养化和有害物质超标;(3)竹加工业废弃物(竹屑、笋箨等)未得到综合利用,乱抛乱弃,既影响景观,废弃物的腐烂又污染了环境,特别是竹笋加工下脚料对水系污染较为严重;(4)竹笋加工废水对水系Ph和富营养化、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竹材加工中的化学胶剂对大气、土壤的污染。

3 解决竹业发展中涉农问题的建议

3.1 依靠科技,最大化长期发挥竹林的多功能效益

如上所述,我县在竹业栽培中存在着与现代竹业栽培发展趋势不吻合的“音符”,为切实改变落后经营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科技进步,以维护竹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稳定、保障竹林生态效益良好发挥的竹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为载体,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技术培训、政策引导等手段,培育出质地优良、产材量高的毛竹品种,在较短时期内促进我县竹业栽培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构筑竹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共同体

竹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竹产品的深度开发、产业链的拉长及新产品开发等,无论竹产业链有多长,链中各个环节都是产业利益的“受体”,应树立共兴共荣理念,即建立利益共同体,让各个环节均能享受合理的利益分配。目前竹加工业是竹产业链中的最大获益者(我县粗加工环节除外),应采用与竹农联合建立工业竹林基地、支持竹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训竹农等实际行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达到共同富裕。政府在政策制定、资金扶持等方面多从竹农利益出发,充分调动竹产业中最大数量群体经营竹业的积极性,达到竹产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目标。

3.3 建立健全竹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未来的竹产业发展中,行业协会在技术推广、市场信息传播、咨询、协调与沟通等方面的作用将越显重要。我县虽然建立了竹产业行业协会,但总体而言,存在着面不广、参与人员不多、运作难度大等问题。政府应积极鼓励竹加工龙头企业、竹业经营大户等组建以竹林培育或竹加工产品为类型的行业协会,并积极开展业务活动和与外界的各种交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3.4 统筹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竹业发展中,要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针对我县竹业生产实际,要应用先进竹业栽培技术改变目前对环境负面影响大的经营措施,变废为宝提高竹加工原料的综合利用率,实行废物无害化处理,坚决关、停对环境污染严重或不及时进行环保整改的企业。

3.5 机制创新与体制完善

机制创新和体制完善是区域竹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小面积竹林家庭经营方式已不利于现代竹业向规模化、效益化、科技化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竹区可尝试采取竹林土地流转或大户承包等方式。对竹加工业,在实行加工园区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利用招商引资或企业产品调整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以细化的分级、分类加工来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在政策层面上,应将科技创新重点放在企业上,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生。在财政资金扶持上可采取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竹业补助、乃至生态补偿等方式适当向弱势群体的竹农倾斜。

篇8:论动物防疫在西部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论动物防疫在西部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而加强动物防疫则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西部农村建设中动物防疫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防疫机构队伍、基层防疫手段和监督手段等方面,相应地,应采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

作 者:曾献琼 ZENG Xian-qiong  作者单位:西昌市西乡乡畜牧兽医站,四川,西昌,615013 刊 名: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3(1) 分类号:S851.3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动物防疫   问题   对策  

篇9: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结合国家政策和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介绍了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且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各种问题及困难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作 者:郭荣耀 GUO Rong-yao  作者单位:霍州市交通局,山西,霍州,0314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26) 分类号:U411 关键词:农村公路   问题   对策   配套工程  

篇10: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县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也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县农村人均年收入为3251元,虽然同比增长了7.8,但距全市平均水平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农村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由于种植习惯和农民认识等原因,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农产品与当前市场需要存在不适应现象,难以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提高。

2、农业投资能力有限。政府投入能力较低,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短期投资上,主要是当年生产费用的支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生产性投资下降,使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3、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阶段的农村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造成流通成本升高,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利益损失严重。二是市场流通交易不够规范。产、销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整体,相对比较混乱。三是市场机制运用的效果不理想。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为指导的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工作进展都相对缓慢。对农资价格与质量的市场调控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4、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一般农业科研都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加农产品总量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科研力量薄弱,农产品加工、贮运等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科研成果不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5、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生产比较分散,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较少。虽然我县已经建立了三胜水稻合作社、养鸡协会等合作组织,但大部分农户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6、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由于“一免两补”政策的执行,种地收入相对提高,导致一些农户让孩子上到初二左右就辍学回家务农,能上高中或职业高中的更是凤毛鳞角,加之原来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农村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差,增收渠道窄。尽管政府和学校做了多项努力,效果也不太明显。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对策

第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着力优化种养业结构,加快“主辅换位”进程,引导特色经济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断拓宽产业化经营领域,针对现有资源和和市场需求,重点培植一些加工型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第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创设优良环境上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提高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同时,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责任、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化解乡村债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

第三,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从规范产销运作上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这在农民收入的实现与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要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努力发展“订单农业”,把产、销有机结合,为确保农民收入提供保证。强化市场机制的运用效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和农业结构的调节作用。

第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拓展增收渠道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寻求新的增收渠道。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不断加大技能培训

篇11: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县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也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20我县农村人均年收入为3251元,虽然同比增长了7.8,但距全市平均水平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农村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由于种植习惯和农民认识等原因,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农产品与当前市场需要存在不适应现象,难以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提高。

2、农业投资能力有限。政府投入能力较低,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短期投资上,主要是当年生产费用的支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生产性投资下降,使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3、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阶段的农村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造成流通成本升高,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利益损失严重。二是市场流通交易不够规范。产、销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整体,相对比较混乱。三是市场机制运用的效果不理想。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为指导的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进展都相对缓慢。对农资价格与质量的市场调控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4、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一般农业科研都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加农产品总量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科研力量薄弱,农产品加工、贮运等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科研成果不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5、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生产比较分散,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较少。虽然我县已经建立了三胜水稻合作社、养鸡协会等合作组织,但大部分农户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6、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由于“一免两补”政策的执行,种地收入相对提高,导致一些农户让孩子上到初二左右就辍学回家务农,能上高中或职业高中的更是凤毛鳞角,加之原来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农村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差,增收渠道窄。尽管政府和学校做了多项努力,效果也不太明显。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对策

第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着力优化种养业结构,加快“主辅换位”进程,引导特色经济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断拓宽产业化经营领域,针对现有资源和和市场需求,重点培植一些加工型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第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创设优良环境上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提高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同时,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责任、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化解乡村债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

第三,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从规范产销运作上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这在农民收入的实现与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要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努力发展“订单农业”,把产、销有机结合,为确保农民收入提供保证。强化市场机制的运用效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和农业结构的调节作用。

第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拓展增收渠道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寻求新的增收渠道。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不断加大技能培训

力度,强化建设计算机、电子、焊接等技能培训基地,加强职业高中和中专建设,增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积极与用人单位和部门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签订用工合同,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加强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优化农产品品种与品质,从提高科技含量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从体制与机制上切实解决科教兴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六,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改善经营模式,从发挥规模优势入手提高农民收入。在现有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对外的社会地位。变分散生产经营为集约生产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切实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县委)

力度,强化建设计算机、电子、焊接等技能培训基地,加强职业高中和中专建设,增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积极与用人单位和部门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签订用工合同,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加强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优化农产品品种与品质,从提高科技含量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从体制与机制上切实解决科教兴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六,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改善经营模式,从发挥规模优势入手提高农民收入。在现有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对外的社会地位。变分散生产经营为集约生产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切实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县委)

篇12: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从认识上、技术上、投入不足、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并提出了对策.作 者:罗延龄    倪燕    LUO Yan-ling    NI Yan  作者单位: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昆明,650228 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2010, 29(2) 分类号:X3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面源污染    现状    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宁德市木材加工企业的经营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浅析工学论文

城乡公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

家庭暴力的现状与对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

浅析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反季节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调研报告2022-10-25

道路拥堵情况调查报告2022-04-29

农村经济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2022-08-15

甘肃乡村经济问题建议论文2022-07-21

农村公路水泥砼路面开裂的原因及对策2022-05-07

探析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及其对策论文2023-10-09

新农村建设的环保困境与成因分析论文2023-01-10

乡公路建设与管护的调研工作报告2023-08-04

农村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024-01-12

公安后勤保障工作在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