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知识:货币政策的理解与运用(集锦7篇)由网友“lmd987”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经济知识:货币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经济知识:货币政策的理解与运用
一、货币政策的工具
首先,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调控的一种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居民个人有了钱,会把钱存到商业银行中去。而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就要求它要盈利,所以就要把居民的存款用于放贷。那么为了避免商业银行把所有钱都贷光,中央银行就强制收缴一部分,这一部分就叫做准备金。那么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以简单理解,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中央银行收缴的商业银行的钱。
2、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我们可以理解为:首先,个人拿着未到期的票据找到商业银行去要钱的行为就是贴现,既然票据没到期,商业银行就不可能把全部利息都返还,自然会扣除一部分,那么这一部分就叫做贴现率。那当商业银行拿着这张未到期票据找中央银行去要钱时,这个行为就是再贴现了,同理,因为未到期也要扣除一部分利息,就是再贴现率了。所以,再贴现率也是中央银行扣除的商业银行的钱。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比如市场上的钱太多,中央银行就要想办法把钱收回来,所以就要卖出证券;相反市场钱过于少时,中央银行就要给市场钱,所以就要买入证券,以此去调节。
4、基准利率:这部分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通过利率的提高或者降低来去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货币政策的运用
了解完货币政策的四个工具之后,我们就要看看在宏观经济中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的: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市场当中货币量太多而引起的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所以中央银行就要把钱都收上来,那这个时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提高,再贴现率要提高,要卖出证券,存贷款利率也要提高来抑制居民需求。所以在膨胀时要对于经济进行限制,所以这一系列做法就是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2、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意味着市场当中人们的购买力不足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所以中央银行应当放宽对于货币的控制来去刺激需求,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降低,再贴现率要降低,要买入证券,存贷款利率要降低去提高居民购买力。所以在紧缩时要对于经济放宽,所以这一系列做法就是扩张型的货币政策。
把这些做法整理一下,就形成了如下规律:
篇2:经济知识:宏观调控的理解&综合运用
我国宏观调控最常用的是经济手段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们被誉为宏观调控的两把拳头。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一)财政收入
1.税
指税收,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正因为如此,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
2.利
指利润,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3.债
指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用来弥补财政赤字,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公债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与地方政府的债务。一般把中央政府的债务称为国债。
4.费
指费用,是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入形式。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通过国家预算安排用于各方面的支出,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三)财政政策的运用
在经济萧条(通货紧缩)时,采用扩张性的调控政策,要增发国债以吸纳资金进行投资,减少税收,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要减少国债以避免投资增多、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资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准备金叫做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
2.再贴现率
贴现指银行承兑远期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央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二)其他政策工具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确定。在中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
(三)货币政策运用
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的调控政策,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入债券,降低利率。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性的调控政策,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卖出债券,提高利率。
三、宏观调控的综合运用
专题练习
1.经济过热,财政紧缩工具有( )。
A.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D.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国家通过金融系统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这属于宏观调控中的( )。
A.财政政策 B.产业政策
C.货币政策 D.投资政策
3.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这一政策属于( )。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4.下列不属于财政范畴的是( )。
A.税收 B.国债
C.购买性支出 D.存款准备金率
5.(多选)通货膨胀时期,此时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包括( )。
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增加税收
C.降低再贴现率
D.央行卖出有价证券
参考答案:1.D 2.C 3.B 4.D 5.AD
篇3:经济全球化:理解与克服
经济全球化:理解与克服
经济全球化基于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动力学.按照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我们需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的运转模式,研究世界市场及其对全球化时代人类生活的影响.对现时代的'物质条件的这些分析是克服经济全球化弊端的理论要求.
作 者:奥利瓦・布兰恰特 张建华 邹诗鹏 作者单位: 刊 名:求是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SEEKING TRUTH 年,卷(期): 32(1) 分类号:B516.59 关键词:经济必然性 全球化 新殖民主义篇4:重视考研阅读理解和英语知识运用
重视考研阅读理解和英语知识运用
同学们复习的重点可归结为两点:重视做阅读理解和英语知识运用。每一年考研英语的大纲在稳定中可能有局部的.微调,比如一些单词的变化,其它都没有变化,今年也是如此。
就考研英语复习来说,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一定重视做阅读理解和英语知识运用,同时重视英译汉的积累,练习写作以范文为模板,不断提升写作水平,不断重复背诵,摸清套路。当然熟悉真题必不可少,每做一套真题,都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和应试水平。
鉴于英语考纲的稳定性,各位考生可以继续既定复习思路和计划。当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各位考生一定要脚踏实地落实自己的计划,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科学理解与知识形态
科学理解与知识形态
“世界的'可理解性”是科学理解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而对这种可理解性的证明来自于“体用不二”这一本体论承诺.对于科学理解而言,混沌是其本体论前提,其内涵是正在生成的确定性.通过将本体论承诺与科学知识的两种形态联结起来而推断出科学理解的主要机制是判断力,通过科学史上的案例对其进行逻辑和事实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科学理解的形成机制与作用方式.
作 者:高靖生 GAO Jing-sheng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刊 名: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9(5) 分类号:B089 G301 N02 关键词:科学理解 可理解性 知识形态 判断力篇6:思维导图在理解知识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理解知识中的运用
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被繁琐的将要信息降低了思考的流畅性,使注意力不能集中在主要内容上,因而较难系统把握整个流程和框架。思维导图由于它的分类分层图式发散结构及关键词的运用,使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核心内容上,极大地帮助了我们进行流畅地思考。
思维导图是一个“自我组织的系统”,因此它可以把工作的进展呈现给你,增强你的理解力,使你能更快、更愉悦地学习,并且大大地提高你的记忆力。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归纳、理解知识的过程。所以,主动绘制思维导图对理解文章的框架、层次、系统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进行思考。
步骤一:思考中心和第一层分支的关系、思考各分支之间的关系、思考分支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这一步运用到思维导图的连接性,怎么运用连接性呢?就是试着连接每一个关键词,看看是否有单板 的意义出现。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思维导图的连接性,能帮助你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步骤二:对关键词进行提问,并试着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对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因为含有高浓缩的关键词,所以在理解的时候,要用自己的理解补充很多具体的内容,才容易理解文章的原意。
创业.jpg (38.57 KB, 下载次数: 1)
篇7:中等专业学校《经济与政治》课教学如何运用比较法
中等专业学校《经济与政治》课教学如何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属性、特点、要素进行分析对照,从而做出判断,以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或原理区别开来,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经济与政治>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第3学期的一门专门讲述有关经济基本知识和我国相关政治制度的课程,与前两学期的德育课程有所不同,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国家的经济政策.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多采用比较法对该课程的重要部分进行教学辅导.
作 者:潘鹏 作者单位:临夏州农业学校,甘肃临夏,731100 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 高中政治常识原理

【经济知识:货币政策的理解与运用(集锦7篇)】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指导2023-11-01
消防论述题范文2023-09-10
高三政治说课稿精选2022-07-23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计划2023-05-30
经济学 教学总结2023-05-03
高一上学期政治教学计划表2022-06-07
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2024-03-27
《经济生活》的教学设计2022-12-0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的论文2023-07-08
《经济生活》复习教学反思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