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时间:2023-08-13 07:43: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共7篇)由网友“kevinji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篇1: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论文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论文

摘 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人身心及工作生活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重要课题。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关键词:社会环境;幼儿;品质;养成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人身心及工作生活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重要课题。

一、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良好个性品质

1.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学会尊重幼儿

懂得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引导他们观察社会事物,体验社会生活。例如,幼儿做错了事不能横加训斥,要幼儿换衣服时也不用命令的口吻。所谓理解与尊重幼儿,就是以幼儿为主体,是我们适应幼儿而不是强迫幼儿适应我们。

2.重视组织儿童的群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

我们应让幼儿入幼儿园,接受集体生活,通过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之间的交往所建立的友谊可以使他们获得平等的人际交往,产生安全感与自信心。有助于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克服自私、孤僻等异常性格,发展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因此,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社会适应性和独立能力。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二、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有的幼儿帮助别人穿衣服,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骂人的幼儿随时进行建议式的引导、教育,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幼儿的心灵。其次,文明行为的培养。伴随着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与外界的交往,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形成优良的文明行为,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小宝宝”。再次,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谦让,共同解决问题。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形成于幼儿的生活,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

1.活动室内环境创设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在“我们的祖国真大”这一主题创设中,我们布置了“各族娃娃手拉手”“中国雄鸡图”等,在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展览的过程中,让幼儿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2.区角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活动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使他们懂得了相互谦让、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四、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1.角色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幼儿”,“幼儿”要尊重长辈。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桌面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幼儿玩桌面游戏时,容易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独自占有。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五、注重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地发展

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家长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因此幼儿园、家庭、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幼儿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

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所采用的方法

1.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第一,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幼儿,让他们在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第二,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

2.经常鼓励,多表扬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地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习好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幼儿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8.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8.

篇2:对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探究

对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探究

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依靠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教育、利用园本资源,即调动社会、家庭、幼儿园三者力量发挥各自优势,采取有效方法,协同一致、积极配合.

作 者:陈亚囡 刘海波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鞍山,11400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1 关键词:幼儿个性品质   社会环境   家庭教育   园本资源  

篇3: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个性品质时,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为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1.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当孩子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鼓励时,他们会激动、兴奋;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喜欢对所见和所闻进行模仿,家长尊重他人、与人分享的行为都能影响孩子;要使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孩子是怀着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这方面的好奇心,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报以热情,如当孩子画了一张画的时候,可以鼓励说:“你画得很棒!”家长的每一份鼓励都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自豪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家长可在去幼儿园或学校的路上,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

4.创造让孩子重复的机会。孩子在学习滚爬、发音等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事实表明,孩子们并不会厌倦重复,相反,当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能够用以帮助更年幼的孩子时,他们自然会更自信,对学习新东西跃跃欲试。

5.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那些受到家长纪律约束的孩子通常更易与人相处,在学校中比那些家长一味严厉或溺爱的孩子表现好。

要做到这点,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指导孩子的活动,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试图进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最好说出理由,例如,对孩子说“请把玩具车从楼梯上搬走,这样别人才不会被绊倒”,而不要说“照我说的做”。

・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看看他们是否需要特别的帮助。

・家长生气的时候,别忘了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批评应针对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可你在墙上画面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生气”。

・帮助孩子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可以问4岁的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凯文推倒你堆的积木?比如这样……”

・对孩子抱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他们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赞扬。微笑和鼓励永远比粗暴的惩罚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

6.让孩子自己动手。毫无疑问,小孩子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但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7.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学前儿童需要接触社会,开始了解他人的观点。事实证明,小孩子上学前如能常和家庭外的成人和儿童接触,上学后更容易和老师、同学相处。

篇4:如何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孩子应从小培养定点、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不随意改变幼儿的进餐时间和进餐量,从而形成良好的进食规律。进餐场所要安静、温馨,用餐时不责备孩子,不强迫孩子进食,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食气氛。鼓励和引导幼儿自己进餐。培养孩子集中精力进食,切忌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也要避免家长追着孩子喂饭,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仪的培养。

合理安排幼儿零食

正确选择零食品种,合理安排零食时间,既可利于补充能量,又可避免影响正餐食欲和进食量。给予零食的时间最好在两正餐之间。零食应选择水果、乳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控制糖果、甜饮料等含糖高的食品,以利于维持儿童能量平衡,使儿童保持合理体重增长,避免儿童瘦弱或肥胖。

如何选择幼儿饮料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1-3岁幼儿每日需水总量约为1250-毫升,幼儿需要的水除了食物中所含的水分(特别是奶类、汤之类食物含水较多)外,大约有一半的水需要额外补充来满足,约需600-1000毫升。幼儿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应该严格控制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摄入。

重视幼儿饮食卫生

幼儿胃肠道抵抗感染的能力极为薄弱,需要格外重视幼儿膳食的饮食卫生。要选择新鲜不变质的食品,不吃隔夜饭菜和变质的食物;选用半成品或者熟食时,应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幼儿餐具应彻底清洁和加热消毒;家长注意个人卫生,切忌用口给幼儿喂食食物;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以减少肠道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篇5: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品质

“记忆”是人在以往感知过的事物及经验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在一定条件下这此感知过的事物及经验又重新出现。也就是说,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

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品质

1、识记品质的培养:“识记”就是记住的意思,也是事物和经验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也是对事物反复感知的过程,是记忆品质的第一部分内容。儿童记忆品质尚未形成,因此,培养要先从这里开始。老师要求学生把课文连续读数遍、重复地默写单词等,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严格要求儿童一一做到。

2、保存记忆品质的培养: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记住,不要忘记的意思。这是记忆品质的关键所在。家长和老师要求儿童把学习过(识记过)的知识牢牢地在脑子留下痕迹(记住),最有效的办法是反复地识记。此外,老师所留下的课外作业,也属于培养儿童反复识记以达到保存记忆的重要内容,家长要耐心辅导和督促儿童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

3、认知品质的培养:指的是现实刺激与以往头脑中知识的痕迹之间相联系的过程,也就是当提到以往所学知识时,能记起来的过程。比如,儿童刚入学后,老师就教会了解1+1=2的算术,以后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出现1+1时,儿童就应马上回答=2的答案。认知与反复记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老师要努力培养儿童学习的刻苦性,一定要求儿童把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复习,这是培养儿童良好记忆品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4、回忆品质的培养:指的是能把记住的东西回忆起来。也是大脑中以往知识痕迹的重新活跃进与复现。学生的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能取得好成绩者,都是对以往所学知识和已记往的知识能较好回忆的结果。培养记忆的回忆品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对以往知识的回忆,即可达到使儿童对以往知识的较多回忆与全面回忆的目的。

篇6: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的论文

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的论文

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的现象。

观察的持久性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念得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观察的敏感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扑捉事物的本质,伽利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

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不关联的独立的事物放到整体中去感知,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去感觉,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观察的选着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应观察出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只看见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养成有意思,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1.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首先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去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2.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科学教育活动重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扑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有什么构成的?怎么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现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3.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要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原因,反复试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4.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智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品旧物,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额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篇7: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论文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论文

【摘 要】现在许多的幼儿存在着诸如任性、自负、过分敏感、依耐赖性强、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而幼儿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使其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有创新,能够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本文就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心理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人们的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转变。大多数的家庭都只要一个孩子,使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的溺爱心理也越来越严重,这导致了现在幼儿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家长们只注重了幼儿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现在幼儿存在任性、自负、过分敏感、依耐赖性强、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不良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而学校教育和老师的影响则是社会因素的主要方面。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和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与合作,才能更好完成这项任务。当前学校教育正尝试新课程改革,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就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改变不良的教育态度与方式,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人的生理发育是按遗传规律出现的,在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兴奋抑制不平衡,经常有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表现,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幼儿的心理发育则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程,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的老师则是幼儿最尊重的对象,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加强自己的修养,改变不良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让自己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正确的教育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切忌粗暴喝斥,甚至打骂,对幼儿的疑问要耐心的解答,切勿胡编乱造,要尊重幼儿,要使自己成为幼儿的朋友,教育方式要循循诱导,耐心讲理。

二、父母对幼儿的要求应合理,期望要适当,防止给幼儿造成过大的压力

“望子成龙”之心,每个做父母的都有,可不是每个幼儿都能“成龙”的,所以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提出合理要求。只要孩子努力了,不管结果是怎样的,我们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并根据结果来调整我们的期望值。另外,我们要正视孩子所犯的错误,寻找孩子犯错的原因,根据原因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而对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不要吝惜自己表扬和鼓励,并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成人要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影响幼儿,使他们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正确面对现实,笑对人生。

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进取勇气

一个人是否具有自信心和进取的勇气,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关爱太多,担心幼儿受到意外伤害,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这个不准,那个也不许,使得幼儿失去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怯懦、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实际上我们要相信孩子,并且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幼儿去接受锻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勇敢的去面对,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意志力磨炼,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由于家长的担心和溺爱,现在许多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要想让幼儿具备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遇到挫折时要勇敢面对,冷静处理,积极应对,使幼儿从父母和教师那里渐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要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要积极的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挫折,鼓励幼儿积极去克服困难,不能逃避,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力量,体验战胜困难的欢乐,使幼儿受到良好的心理刺激。我们应有意识地创没情境和机会给幼儿制造挫折,磨练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

五、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的'意识

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而良好的性格是在与同伴友好相处过程中形成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父母和教师必须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才能增强孩子的合作能力,并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才能取长补短,适应社会,取得成功。

总之,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庞大工程,是细小、繁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父母或老师单方面的事情,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甚至游戏之中,通过多种途径、多个方位的反复教育,才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陆燕.健康心理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浅析幼儿爱听好话的现状[J].教师,2010(33)

[2]张迎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5)

[3]周效英.如何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2)

[4]苏知劳.感受·体验·表达——刍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7)

对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探究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论文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改进英语阅读教学

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浅论幼儿德育教育中的方法论文

推荐关于小班幼儿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论文

班主任养成教育随笔

农村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共7篇)】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22-12-29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人教版英语)2023-03-24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创造性个性2022-04-30

应将安全心理教育融入航海教育中去论文2023-07-05

大班德育教案计划的小结2022-10-22

春季幼儿园小小班德育工作计划2023-07-03

大班养成教育随笔2022-10-16

关于儿童的养成教育随笔2023-07-31

德育教育论文2024-02-20

幼儿德育教育活动方案2022-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