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共15篇)由网友“anbeiqignla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首先,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 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 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 、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 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 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其次,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 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 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 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 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 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 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 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 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第三,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 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 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 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 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 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 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责任编辑 海宇)*
篇2: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 佟志敏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课堂授课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讲求高效、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以及对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情感态度都相当明显。因此,悉心研究探讨课堂授课艺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立足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作为历史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目前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依据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并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知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教学的真谛。课堂授课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讲求高效、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以及对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情感态度都相当明显。因此,悉心研究课堂授课艺术,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分层教学,奠定基础
我校(此处指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下文同)是一所市级普通中学,学生绝大多数中考成绩在一般校的录取线以下。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一定难度,如果按照统一安排教学,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应参照学生能力开展分层教学。它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现实情况,是学校和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举措。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出发点。一般情况下,学校根据学生的中考入学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成精英班班、实验班、普通班等几个层次,师资分配和教学安排各不相同,这是一种显性分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还有的学校实施隐性分层,也就是说由教师在班内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组,对每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分层相对来说比较灵活,虽说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麻烦,但学生的上升活动空间比较大。
但是,如何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尤为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采用的方法一定要得当、科学。如,我们通常把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的过程中既能学会知识,又能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这三个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即首先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和史实,然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分析指导学生的学法,学生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当代美国着名心理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地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度教学目标时高低应有不同,教师在备课时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方法,在课堂提问、知识讲解、巩固练习上也应有不同的质和量的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学生,既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又要设计出应用型和开放型题目以拓展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吃得下”“化得开”,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分层的目的。
二、鼓励实践,掌握方法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模块的方法与能力要求明显加深,理性色颇为浓厚,理性思维有所提升,教师要着力训练学生的历史观和以古鉴今的审视观念。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习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注重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进行历史资料的分析方法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史实及历史信息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学会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最后,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当下重大事件的剖析教给学生去历史地看待问题,历史地解析问题,让历史课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和大脑,从而更加厚重、有内涵,为以后走上社会岗位奠定基础。
例如,《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节课堂教学中,关于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课堂训练以浙江高考卷第38题为例。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9月)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尤其是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此可从主观目的、客观背景、主观心理认识(人的行为态度、思想观念的反思及认识分析)三个层次分析,进而形成分析历史问题原因的程式化思维。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尽可能多地去搜集历史资料,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以“史”为境,以“史”激情,在解析过程中不断渗透给学生作为新时期青年建设者的责任和担当,鼓励学生要大有作为。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过程与方法强调为: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等。历史课堂教学应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历史事件,追溯它的前因后果,分析兴衰更替,让历史鲜活起来,立体起来,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
总之,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组织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参与,使学生掌握了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体验了学习经历,获得了学习经验,也使学生体验了获取成功的乐趣。
(编辑:杨迪)
篇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浅探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浅探
摘 要: 高中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在学生升学及就业等方面具有异常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 教学观念 教学水平
1.引言
高中英语是高中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其对学生升学及就业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2.1重语法词汇的讲解。
高中英语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课程,也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语法词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英语语法词汇的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从而构建英语的知识结构。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异常重视对语法的讲解,例如讲解现在完成时、将来进行时、现在将来进行时等,结合例句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
2.2轻视英语听力及口语的.教学。
当前,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英语听力及口语的教学。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播放英语听力磁带并进行测验的形式,忽视听力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轻视听力训练。并且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忽视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学生也轻视口语训练。当前,我国普遍面临“哑巴英语”的困境,很多人英语笔试能力超强,但是口语很差,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英语对话能力。
2.3教学互动少。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这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英语语法、词汇等知识点是异常枯燥乏味的,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采用一人讲解的形式,使英语学习更加乏味,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佳。
3.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3.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当前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高中英语主要是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如,英语语法、词汇等知识,这些知识点大多较枯燥,而教师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沉闷,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单调的讲解,单纯的训练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就某一个内容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则最终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能根据教师所给的情境,从自己的水平出发,编出切合生活实际的会话,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在情境中理解、在实践中运用是学生学好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要注意创设的情境要与所学内容、学生生活实际、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且要自然。练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体现出练习充分、广泛、有深度的特点。
3.2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在英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我国日益注重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就更加严格。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环节,并让学生上台体验教师的角色,参与课堂的情景演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2]。在教学观念上,教师应改变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3.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反省自己,查缺补漏,及时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当前,我国英语教师普遍存在教学水平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注重对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定期考查教师的教育质量,防微杜渐,提高教师学习能力及教学能力,进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4.结语
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英语是高中学习的重要课程,其在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期对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胜.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07):45.
[2]唐明.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J].北方文学(下半月),(10):190.
[3]陈丽霞.情境创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7):96.
[4]许珊珊.谈多媒体辅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3):64.
[5]胡颖.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2012(6):20.
篇4: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浅探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浅探
培养创新人才是今天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意味着我们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最活跃、学生的'思考最能体现自我独特个性的课堂,激励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自己虽然带着稚气童真却充满想象、充满灵气的心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作 者:沈小贤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江苏,南京,210000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篇5: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探论文
【摘要】作为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信息化上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本文在分析电子白板与黑板相比的优势后,认为交互式电子白板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能有效优化情境创设、分步教学目标、优化作文教学。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语文;教学
1引言
交互式电子白板最根本的使用方法就是和电脑连接在一起配合使用,然后使用投影仪把电脑上界面的内容通过仪器投射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上,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套的电脑程序控制白板上的影像,以此来建立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桥梁。尽管白板与黑板虽只差一字,但是学生所代表的含义却有根本不同。白板借鉴了许多多媒体的功能,性能优越,远远超过了黑板的功用。在电脑程序的操纵下,白板的界面丰富多彩,所以容易集中同学的注意力。白板的界面在投影仪和电脑的配合下,性能优越、功能强大,方便学生和老师在内容互动上、内容展示上、内容交流上进行沟通。因其性能优越、灵活性好,电子白板深深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2交互式电子白板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
2.1创设情境,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对于学生而言,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是负担。研究表明,鲜艳亮丽的画面和优美的歌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脑对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运作会极大的提高智力技能和智慧水准。而由于交互式白板拥有着众多多媒体的功用,其亮丽的色彩、优美的声音、变换的图像、清新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多种感官同时进行工作,呈现出一种“事半功倍”的应用前景。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电子白板的许多功能被笔者利用在了重点知识强化及以上,遇到统领全文的句子时候,笔者就运用了“放大镜”这个功能,使句子放大到几倍,这样就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加深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的记忆速度。当遇到文中的重点句子时,比如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笔者就可以利用幕布这个功能,先让学生记忆,然后将幕布把内容遮住,检验学生的记忆速度。然后把幕布再揭开,通过道具的切换,使学生的思维不至于僵化在某一个点上,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注意。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将会使学生对部分难点更好的深入理解。相对于一般的课文而言,文言文比较晦涩难懂,但是使用了电子白板后,让学生们接受起来就容易多。
2.2目标分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设计电子白板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从学生的自身和教学的需要出发。通过电子白板,去设计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案,轻松的实现教学目标。在黑板的时代,由于语文课本涉及到的内容太广,想要实现教学目标就得万般思索。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则可以有效解决语文课本素材的种种难题。因为有着多媒体的种种功用,教师可以轻松方便的完成一些在黑板上不能胜任的任务和教学目标。在白板上的内容颜色、字体大小、下划线、拖拽遮盖等,都可以完美的实现,由于是电子控制白板,所以并不会像黑板那样有更多的“粉尘”出现在教室里,这样也会节省时间、清新环境。最重要的是,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都拥有着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对于掌握并运用白板就不存在着难度。它使教学更加多样化。首先,用了“幕布”这一功能,让学生逐行观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完成第二个目标时,笔者利用了“硬笔”功能,在白板上认真书写,之后运用“页面回放”,使学生感在教学《沁园春。雪》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大家感受到央央的中华,地大物博,风景雄奇壮丽。然后利用音频播放了一段网上下载的《沁园春雪》,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当年作者的豪迈之情。结合课文,赏析作者的性格。此时此刻,学生的情绪已经完全调动起来,激烈的探讨。然后笔者再利用幕布功能,介绍文章的题材——词,文字缓缓出现,让学生们的思维动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利用了硬笔的功能,把本文中的生字写在白板上,随后进行页面回放,使学生感受着汉字的魅力,当笔画依次出现时,汉字也已牢牢的印在脑子里了。就这样,教学任务的三个目标轻而易举的达成了
2.3互动教学,优化作文教学质量
对于写作,大部分学生都是畏之如虎的。并且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上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不会写作的学生基本有三个难点需要攻克,一是面对着作文题目无话可说。二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写作思路,三是自己心里有话,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作文可想而知,东搬西凑,整个文章缺乏了应该有的美感。而写作,也让学生憎恨不已。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也没有合适的方法,不懂得体会文章的结构奥妙,只是大致把内容记住了。采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则大不一样了,在写作上,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还可以在白板上现场批阅学生的文章,让大家看到如何去写,怎么去写。怎么样写得高分,怎么样写不得分。手把手的传授下,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比如有一次,笔者曾向学生讲解朱自清的文章《背影》,学习他的文章结构,并在网上找出相关的范文来供学生们参考。通过《背影》这个标题,换做是你,你该如何去写,在确立文章的内容后,又该用什么样的结构来支撑内容的展开。随着同学们的热切讨论,笔者就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硬笔功能,把提前写出的文章结构和特点一点点的进行回放,增加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这些结构特点、语言特点、构思方法跃然的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方便学生再写文章的时候有着清晰的思路,知道一篇文章应该具备什么元素,通过立体式教学,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结束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合了电脑操作、投影仪投影、屏幕标注以及书写的功用。作为新型的现代化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提前把备课用的图片、课件、文字等存储到资料库中,在讲课时使用,实用非常。当然,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文字工具、音乐插入、页面布局、引用审阅等等,这使教师能够创造出更多的黑板所不能比拟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秀玉.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桃花源记》为例[J].教师,(05):37-38.
[1]吴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篇6: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探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强调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最主要阵地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就成为其实现进步发展的可靠保证,也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性;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体验情感、拓展思维与想象空间的主要阵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能够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更主动地参与交流与讨论,大胆表达个人见解,从而主动获取、整合相关学习信息,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判断标准也是以学生知识获取量和主体参与性为主的。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充斥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未能积极参与互动与交流,不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也不能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大胆质疑。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屡见不鲜,初中生的主体参与性呈现明显下降状态,语文课堂比较沉闷、压抑,教学效果没有显著地提升。而现代教育提倡的是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交流和讨论、敢于和老师对话且大胆质疑的一种学习状体。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充分发挥主动参与性,主动探究、自我发展,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及多维互动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其终身学习与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的应用策略
1.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可一改单一的板书授课方式,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辅助教学,从而更加直观、形象、立体地将枯燥的文字知识展现于学生眼前,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主动参与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其更加身临其境地进入课文内容之中,把握文本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比如:在《热爱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通过震撼的画面效果更直接地感受到人与自然抗争的激烈和残酷,进而让学生在更加形象、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
2.精心设计并提出相关问题
俗语说:响鼓还需重锤!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并精心设计、合理提出问题,从而以浑厚、激越的一槌敲出“响鼓”,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其主动参与性,从而更具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新颖性地引入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皇帝的新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首先引导学生以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事件,即: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这时,教师可设计疑问:皇帝受骗的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由此引出并分析皇帝、大臣、骗子、老百姓等人物形象。再比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递进式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善变”的特征表现?他善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宗”指什么?促使其一变再变的因素是什么?奥楚蔑洛夫到将军家后的态度又会怎样变化……合理的问题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问题的精心设计与合理提出,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索。
3.善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与情境
一定的教学氛围与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其学习与参与的热情,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交流、讨论、探究,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愚公移山》的教学前,教师可巧妙借助流行歌曲“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的优美旋律,让学生感受一下“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的老人形象,从而更加深入、真切地感受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再比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教师可在课前播放歌曲《乡愁四韵》——据说歌手罗大佑在当年台湾的现场演唱中,曾让在场观众热泪潸然。以这首歌带入浓浓的思乡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作者——离开大陆三十多年诗人的“乡愁”,理解其独特的视角、平实的语言和满含深情的表达方式,深化对其企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浓浓思乡之情以及深刻的时代烙印。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师应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留有足够的思考与探索空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戈玉丽.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教育教学论坛,(12):132.
[2]申建新.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性下降原因及对策[J].学科教学,(7):94-95.
篇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探论文
摘要要研究和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紧跟时代,勇于创新,打造适应新时代、新学生、新要求的教学方式。就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予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新课程改革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正在发生从里到外的变化。“里”指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外”指的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其中翻转课堂教学就是这种变化中的一例。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更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让教学活动更开放、更高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非常有效[1]。由于翻转课堂需要学生更多地投入教学来,学习目的更明确、目标更清晰、行为更主动,因此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教师来讲,翻转课堂解放了很多时间,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和与学生沟通中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率也更高。
2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最早开始于美国迈阿密大学,后来几经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现在所谓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至于翻转课堂的精准定义,现在很难用一两句概述,总体来讲,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基于互联网科技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将课堂内外的时间和学习程序进行了翻转,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视频学习和课堂下的网络学习来代替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授,这是与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之处。
3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短小精悍翻转课堂教学都有这样的共同特点: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最长十几分钟,一般在5~8分钟,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的生理特点;这些视频内容都有特定的针对性,只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讲述,便于检索;由于视频可以重复播放、随时快进或者暂停,更便于学生学习。调整学习流程一般来讲,学生学习的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的接收”,第二阶段是“信息的消化”。传统课堂将信息的接收完全放在课堂,教师从头至尾都在向学生灌输;而信息的消化都放在课后,由学生自己解决,缺少指导和督促。翻转课堂正是将这个情况进行了翻转,课前就将“信息接收”完成了,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处理“信息消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信息消化的效果自然得到增强[2]。教学信息突出明确由于在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中,整个画面出现的只有教学信息的内容,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东西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4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这些少年,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喜爱程度都非常高。翻转课堂恰恰能投其所好,通过网络视频的片段化教学,将原本的语文学习的单调文字形式变成了声光电影立体化的媒介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3]。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学生阅历丰富多了,但是对于“云南歌会”恐怕绝大多数学生比较陌生。如果按照传统课堂,即便教师的朗诵再声情并茂,也无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翻转课堂的视频则可以搜集与“云南歌会”相关的资料和与课文内容对应的内容,让学生观看,这样他们对课文的体会必然加深,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提高学习的互动性翻转课堂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与学生深入交流互动,实现翻转课堂面对面互动学习的重要价值。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果是传统课堂,因为各种条件限制,能够展开来解读的主题有限,主流的总结就是让学生保留一颗质朴的心,不为物欲所动,让自己的心灵更健全美好,因其他角度只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表意见、互动交流,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也更加深刻。培养学生的自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翻转课堂的“信息接收”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进程,包括对时间的控制和进度的掌控,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自控能力。由于翻转课堂把重点放在“信息消化”过程,如果在课前学生没能完成“信息接收”,在课堂上就会陷入云里雾里,不知教师和其他学生所云。为了完成学习,他们必然要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去,由此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翻转课堂优于传统课堂的地方。如在学习《再塑生命》时,由于这篇文章的主题非常丰富,生命的重塑不仅仅是字面意义的重获生命那么简单,还包含了爱的光明和温暖、了解自然回归自然的喜悦以及懂得爱的真谛,还有作者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感激和敬爱之情。这些内容都在教学视频中,如果学生不能认真学习,那么课堂上就无法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完善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教学评价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之一,而能否客观实际地进行教学评价,则是这一标准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翻转课堂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放在公共学习的平台上的,学生通过平台进行信息的接收,并能够在接受过程中的前、中、后不同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和评价,这是教学评价最直接的来源,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从而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
5通过实例介绍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济南的冬天》翻转课堂实例1)视频制作及上传。根据课文中提到的各种景物和意象,搜集相关素材,并制作成教学视频,这其中还包括对老舍写作这篇文章的一些背景介绍;视频制作好后,及时上传到学校的公共学习的平台上,并提醒学生进行观看学习,提出基本的学习要求。2)课堂学习。首先按照之前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抽查;然后让学生速读一遍课文,加深整体感知;接下来可分组讨论,也可集体讨论。笔者比较倾向于先分组讨论、再集体讨论。分组讨论阶段,教师可以参与到某一组中,最后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给予评价,并对他们的疑难一一进行解答。最后,要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和拓展,并可以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意境写写家乡的春夏秋冬,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背影》翻转课堂实例限于篇幅,与上一实例结构性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这里只讲不同之处。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由于非常贴近生活实际,笔者采用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来学习,想想自己的父亲送自己出家门或者远行的情景,观察父亲每天上班和加班时的情景,观察父亲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细节,从而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讨论,最好能付诸文字,写出一篇短文,在课堂上或者学习的平台上与更多的同学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能深深体会课文中那浓浓的父子情,更能切身理解自己的父亲,进而扩展到对父母、亲人、朋友的感恩。这样的一堂课,收获可谓多多。作文课翻转课堂应用技巧在视频制作时,可以将范文的品读做成视频。传统课堂无法实现范文的具体展现,大多是先将范文朗诵一遍,然后开始讲解,这样除了范文的写作者外,其他学生的印象不深,尤其对全文整体没有一个把握。翻转课堂就能弥补这个缺憾,并且配合上对词、句、段的勾画圈点,加强学生对这些出彩之处的注意力,进而将写作技巧逐一点评、分解阐述。学生习作要求尽量在课前完成,到了课堂上才能实现教学的完全翻转,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在互相借鉴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
6翻转课堂应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视频的制作必须精益求精,不能应付了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制作过程必须有一颗负责的心。2)视频在关注针对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一堂翻转课堂,通常需要多个视频才能将教学目标完全覆盖,因此在视频制作上必须对这些视频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4]。3)要重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督促和检查。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学习,只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留意观察就能清楚,因此,如果发现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效果不佳,一定要及时督促。4)要重视教师在课堂上作用。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教学视频做好,翻转课堂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是非常大的误解。教学视频只是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引导才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视频制作和课堂引导交流方面,教师都不能降低要求。
7结语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首先,在设计和实施两个环节起到关键性作用;其次,要在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在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生成和融合,最终成为他们能力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把翻转课堂与实际教学过程相结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安琪.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3):8-10.
[3]廖雅婷.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4]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篇8: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微探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微探
本文解释了什么是教学艺术,并从语言艺术、体态语艺术、教学方法艺术和板书艺术等角度时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具体分析了语言艺术的各个因素,以指导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 者:赵国荣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北,唐山,063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教学艺术 语言艺术 趣味性 创造性篇9: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浅探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浅探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浅探文/杨贤慧
摘 要:在生物教学的这十几个年头里,作为教师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但是教学效率始终得不到提高,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颁布,就像是大海中的灯塔一般,为教师指明了方向。要想有效地开展生物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技能,激发和培养兴趣是关键;改变方式,促进沟通互动是重点;创设情景,培养创新精神是核心。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兴趣;沟通;创新
一、提高技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处在学生视野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之中。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或是信心不足的教师,如何能通过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自信呢?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学生从心底敬爱你,赢得学生的信赖。
二、改变方式,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互动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是为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互动,创设轻松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作为教师,在实施“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去。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教学中,不要先讲解,可以先展示图片和模型,用自己的上肢做演示,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从而产生共鸣。只有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图片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只有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
实施“师生互动”也体现在感情的调节上。教师就要注重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在课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引学生入情境,更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生物教学的时候,要用合理的小实验辅助,就更容易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学习“食物的消化”时,对于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如何区分这一部分,学生比较难理解,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可把一个小粉笔头捏成粉末状,随手烧一张小纸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分析及讨论这个实验的现象和成分的变化,在教师的指点下,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这样寓教于乐,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应本着“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态度来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创新发展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内涵,激发培养兴趣、加强沟通互动、创设教学情境,就一定能够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安徽省霍邱县三流乡中心学校)
篇10:课堂教学促进功能实现途径浅探(网友来稿)
课堂教学促进功能实现途径浅探(网友来稿)
武汉市汉南一中 刘希 邮编:43009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造成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概念的获得,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这种促进功能,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尝试:
一、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快乐,惬意的心情。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对所学的课程“热爱”了,或者认为“需要”,他们学起来就有劲,就能克服种种障碍,取得优异成绩。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经常具备旺盛的求知欲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善于利用语文课本所呈现的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峻青的《秋色赋》,教师可以先绘声绘色地朗读欧阳修的《秋色赋》,让学生体会一下文中的情调。再把刘禹锡的《秋词》写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通过对比,由悲秋过渡到颂秋,从而引入新课。在导读中,善于根据课文特点找出讲读的最佳突破口,可以有效地避免程式化教学容易产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另外,还可以利用语言、悬念、置误、质疑、观察、竞赛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利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求知需要的材料,组织课堂教学,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和形成和谐亲密,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正如前苏联实验教育家们所指出的那样,学校里最基本的科目应该是人学,教学应是师生合作,这是人化的社会关系的缩影。师生双方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实行合作,共同以主人身份完成教学任务,师生情感思想的碰撞才能合奏出优美的教育旋律来。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就语文学科来说,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综合能力。因而在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应认真地听讲,作好笔记,做到耳到、心到、眼到、手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写”不仅指写作,还应包括学生的书写,应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言,阐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以提高“说”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促进功能的实现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①章永生《教育心理学》
②张世富《心理学》
③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④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 育论文选》
作者邮箱: liuxi7411@yahoo.
篇11:中学作文批改的艺术浅探
关于中学作文批改的艺术浅探
学生最怕写作文,老师最怕改作文。一个怕写,一个畏批,两厢不情愿,而又都欲罢不能,这一对矛盾究竟该如何解决呢?笔者以为,需要抓住学生和教师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给予解决,作文批改才有可能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天地。
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情动辞发”,教师要想看到情真意切、语言顺畅、内容丰富的好文章,批改作文有一种愉悦感,首先就是要出好作文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无需编空话、假话。如记叙文《同桌》《珍藏》《童年拾趣》,就比《窗》《雨中》《夜》之类好写得多;议论文《自由与纪律》《要理解父母的爱》,就不如用《从风筝说开去》,其中的道理更直观,更有启发性。还有议论文最好是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多方面的话可说,如《环境与人》,指导学生辩证地、多元地看问题,就有很多话可写。
要想写好作文,学生就需要积累材料。同时,学生还应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进行认真思考。学生如果不思考所积累材料所包含的社会意义,那么积累的素材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在校内、校外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如搞读书交流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搞过活动后,让学生作文,如《读书交流会大开我的眼界》《我当了一回“发言人”》《第一次尝到了当“记者”的滋味》等。这样作文学生会感到有话可写,叙事、抒情、说理都不会胡编乱造,老师改起来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二、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批改
笔者认为,让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作文,确实是一个一举数得的好办法。在大多数学生的.意识中,写作固然无法推脱,而批改作文则理所当然是老师的事,而现在一旦把批改任务交给学生去参与完成,使角色得到转换,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在传统作文的批改中,学生作文的好坏,只有老师一人知道。现在让他们自己相互批改了,他们就会怕在众多同学面前出丑,这样就又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努力写好作文的内驱力。
然而,青少年的情绪是不稳定的,为使兴趣持久,对互批这种活动必须不断变换形式。如:①经自荐、互荐,一个班组织十个三人批改小组,三人分别给几篇作文写出评语,打出成绩,三人的平均分为该同学作文得分。②按班级原来小组批改,要求人人参与,评出本组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拿到班里统一比较,看哪个组评得最客观、最合理。③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对调批改,一篇作文由三人传阅,提出一个共同意见,三人签名,事后作者和批改者可进行交流。④课堂口头样批。教师事先挑选或让学生抓阄定下几篇作文,先在课堂上朗读,然后学生起来评论,教师边指导边在黑板上作记录,全部评改完毕后,再由学生“对号入座”,给自己作文进行批改。⑤课堂上学生自己朗读批改,叫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批改要点、标准,然后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批改、打分,最后教师作抽样检查。
采取多种形式的作文批改,学生在心理上都会产生一种新的兴奋,从而极大地引起对写作和批改的关注,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要让评语、评分多样化
学生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练习,他写出来的文章是他的思想和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每一篇作文,都可以从选材、立意等各方面去评价。评改作文时,是不是每篇作文都要从各个方面去下评语呢?显然不必。我们知道,每次作文练习,总会有个明确的要求。因此,每次作文评改,也要有相应的侧重点。一般来说,非重点的问题在评语中可以不涉及。另外,还要考虑到方式。作文的评语大致有两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鉴定式和谈心式。
“全面”“鉴定式”的评语占少数,多数用“单项”“谈心式”的评语。如,“我在你的作文里,看到了你和家长之间确实存在着‘代沟’,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消除‘代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过,在星期天春游这件事上,有关内容在你的作文中没有交代清楚,谁对谁错,我不能随便表态,请你再仔细看看,该作哪些修改呢?”学生反映如此谈心式的评语读起来亲切,有所侧重的单项评语印象深刻,或发扬或克服指示性强。
作文评分标准难以划一、把握,主要与考试成绩有关。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大变化,如用一种评分方法和一种给分形式,学生就有可能由对成绩的厌倦而导致对写作的厌倦。如能采用多种评分方法,就有可能避免这负面反应。笔者采用的有三种评分法,第一种是直接给分法,第二种是分项给分再综合,第三种是先分等级再给分。这样就有可能避免凭印象给分,让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客观地得到评价。另外,到了学生那里还有一个给分形式的问题,为避免单一化,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成绩有百分制、等级制,还可以交错单项给分、综合给分等。
总之,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并非一种目的。所谓作文批改的艺术,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写作并参与相互批改,那么作文教学的效率就不怕不能够提高。
篇12:浅探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 要:余秋雨,作为学者散文创作的一员。其散文创作以其独特的审美取向、文化取向、语言取向和价值取向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独步文坛。
关键词:散文 艺术
余秋雨,作为学者散文创作的一员。其散文创作以其独特的审美取向、文化取向、语言取向和价值取向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独步文坛。笔者在此对其散文的艺术特色发表以下拙见,供大家参考:
一、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的散文集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禧日记》和《千年一叹》,尤其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颇受读书界的欢迎和好评,在台湾和海外华人文化界和出版界也引起了轰动,其作品发行量之大令人鼓舞。其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平民百姓,可谓雅俗共赏。文学作品有如此之大之广的效应,是当今许多学者难以望其项背的。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余秋雨的散文是成功的文学作品。
二、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1、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而非抒情
纵观余秋雨的散文,其核心成分是议论,但又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抒情与议论的水乳交融,使文中的议论充满了睿智与情趣,使读者总能在理性的思考中获得一种特有的精神享受。如《阳关雪》中“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原……”“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正是这种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才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苦难历程,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悲剧性命运,促使人们反身自问,文明是什么?文化是什么?我们在哪里遗落?又怎样才能找回。可以说,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最有魅力的部分,不是来自生动的场面描写,也不是来自温情脉脉的抒情,而是这种用抒情的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2、独特的视角,哲学的思辨
余秋雨的散文大多触及了历史,而且对历史传统文化,投入哲学的思考,重新判断和审视,余秋雨在《都江堰》对我们民族心理的“长城情结”不敢恭维,后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读了康熙不修长城的一段话,简直找到了一个远年的知音。他的批判精神更充满了理性思辨的'色彩。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作家指出:“无数的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批判规范,虽然堂皇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偷看自己心里从小埋下的历史情结和民族情结,有多少可以留存,有多少可需要校”。他的散文多了自己的理解,指出:“山庄的营造,是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对待历史人物,用诚实的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秦桧是南宋的奸臣,人们都痛恨他咒骂他,没有人会为他说话,但余秋雨还是客观地理性地留出空间让他申辩。而对于苏东坡的好友沈括,也不避揭露其短,他曾因妒忌而陷害过苏东坡,他所检举的诗句,正是苏东坡分别时送给他的诗句。秋雨散文不同于以往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理性审美意识所支撑起的恢弘气度。
3、历史现场还原似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一般认为,散文应当是写人的真情实感,历史散文的内容应当符合历史事实。但是,许多历史散文作家,就是由于太拘束于历史事实,导致其散文成了考古学,枯燥而无新意。余秋雨他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而概括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如《阳关雪》中,描写王维“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我们都没有身临其景,都不知道王维的友人是否帮他打点行李,也不知道他是否“瞟了一眼”,是否“微笑着”,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渲染了朋友离别的气氛,呈现给我们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王维当时的心境,更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就是通过合理的想象,让历史再现,让人如身临其境。
4、戏剧形态与散文形态的相互融合
余秋雨文化散文具有戏剧的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散文与戏剧的特点相结合,注重故事情节的塑造,有连续性、完整性、生动性的特点。而传统散文为了体现主题只是截取一个历史事件或某一场景,用以凸现主题。如《风雨天一阁》给我们讲述了天一阁作为文化象征传承流转的整个过程。如创始人范钦在为官生涯中如何费尽心力地收集书籍孤本,对于天一阁的文化传承如何处心积虑,清代姑娘钱绣芸为了自己的文化渴求如何嫁到范家;而同时对范钦的健全的文化良知、天一阁对《四库全书》编纂的历史贡献,以及民国初年遭到盗毁的打击等等进行了具体描述。对于故事的完整性、生动性的情节塑造,非常到位。特别是生动的细节描写:“ 钱绣芸小姐哀怨地仰望终身而未能上的楼板,黄宗羲先生小心翼翼地踩踏过的楼板,现在只留下偷儿吐出的一大堆枣核在上面……”这些戏剧性的表现形式:如倒叙式、细节性描写以及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转换,悬念设置等,使散文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5、“雅俗共赏”的语言
余秋雨的散文语言具有理性思辨和审美感悟相融合的风格,他常常将议论性的语言、具有理性思辨的语言抒情化、形象化,上面讲散文的议论功能时,已经谈到。同时作者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表达得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篇13:浅探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浅探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浅探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摘要】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本文从研究课堂“有效学习”个案,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引领教师积极应用,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出发,对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提出了六种有效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敢尝新意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有效状态。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问题;运用能力;独立思考;有效状态
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搞好教学设计是首要条件。关于如何打造有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话题,我认为应从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入手。因为“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一些体会和做法。
1.设计悬念型的问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
联系学生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不足感和探究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组准备题,请学生依次回答。学生答到第3题时有一定的困难,第4题答不出,我马上说出答案,并让学生出类似的题目继续考我。我一一正确作答后,学生惊讶无比,想知道我用什么方法算得这么快,迫切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设计实验型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用动手操作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动手操作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上升过程。学生在对公式的发现过程和总结论证中,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启迪了思维。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材编排的顺序是: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但我认为,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其周长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和明显。另外,学生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之前没有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因此在探索算法的时候可能出现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作了如下调整: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含义。你能判断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吗?(以此引导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有好几种不同的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合理的?同学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讨论解决。
师:同学们都想到了先量后算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算一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动手测量,并列式计算。
生1:8+8+8+8=32(厘米)。
生2:8×4=32(厘米)。
生3:8×2×2=32(厘米)。
生4:8×2+8×2=32(厘米)。
师:谁来说说各自算法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比较这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因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可以使计算简便,所以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4来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
展示学生三种不同的算法:(1)7+5+7+5=24(厘米);(2)7×2=14(厘米),5×2=10(厘米),14+10=24(厘米);(3)7+5=12(厘米),12×2=24(厘米)。
师(小结):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5:第一种。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6:第二种。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它们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7:第三种。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这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由特殊到一般,认知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设计游戏型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的'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分析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正确把握他们的认知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都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谜语、故事或游戏,并在这些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设计了“摸大奖”的游戏。全班学生分小组开展游戏,每人每次从小组的摸奖箱里摸出一张数卡(摸3次),每人将3次摸出的数卡按要求(第一次摸的数卡放百位,第二次放十位,第三次放个位)摆成一个新数。然后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比较各自数的大小,组长把本小组最大的数写在黑板上,最后全班共同讨论、比较,并把黑板上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找出“大奖”得主。游戏进行到此时,每个学生都激动不已,有的高兴,有的叹息,都迫切希望能再做一次。我把握有利时机,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改变游戏规则(第一次摸的数卡放个位,第二次放十位,第三次放百位)再做一次,找出新的“大奖”得主。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潮迭起的游戏中一次次被激发,他们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方法,而且通过对比前后两次游戏的规则和结果,发现了数字、数位与数值之间的变化规律。
4.设计应用型的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利用教材,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经过加工,使它能为课堂服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一位教师教学“比例的知识”,带学生到操场实地观测并求旗杆高度,现场讨论。
生1:我认为可以把旗杆放倒,量它的高度。
全班学生哄然大笑,纷纷说: “把旗杆放倒,你给立上去啊?”教师也在旁边说:“嗯,这种方法不行!”
生2:我观察了一下,这个旗杆跟旁边的教学楼的三楼差不多高,我可以先量一层楼的高度,然后再乘以3,就可以得到旗杆的高度了。
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样算出的答案准确率有多高?
学生讨论了3分钟有余,得出这种方法不行。
生3:把旗杆上的绳子剪断,放下来,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除以2,就可以得到旗杆的高度了
学生提了很多个性化的方法,教师都组织同学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了分析,最终认定“这种方法不行”.经历了几次这样的讨论和否定后,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许多。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懂得了:“同时同地。旗杆高:竹竿高=旗杆影长:竹竿影长”的“正确”方法。
开放性讨论,即使出现“无稽之谈”,也宜进行鼓励和引导,最忌全盘否定,抑制学生的思维,或“只批不立”的评价。教师要听完再进行适度的分析,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进行理性反思,并将重点放在提出改进意见上。这样,学生才不会因怕挨批评而放弃可能的创造性解答,那些初看起来似乎荒谬而又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想法才不至于被扼杀。如:生。能把不易测量的垂直高度转化为易测量的水平长度,可改进为用一根比旗杆略短的竹竿和一把卷尺完成;生,能很好地根据具体环境用比较实际和实用的方法来求旗杆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方法比用比例的知识解更容易让人接受,真正体现这位学生善于观察、类比的良好思维品质;生,能将量旗杆的高度,转化为量旗绳的长度,可改进为:先在绳子上做一个记号,边拉动绳子边量,拉了一圈,就可以得出绳子的长度,再除以2 就求出旗杆的高度了。
5.设计开放型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的情境要有实际意义,要突出主题。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意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简练、明确。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调控。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三位数加法”时,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今年国庆节,王老师一家(两个大人,一个小孩)准备到武夷山旅游。从厦门到武夷山坐火车,成人票每张155 元,学生票每张114元。从厦门到武夷山乘飞机,成人票每张600 元。学生票每张300元。老师全家准备在武夷山住一天,住宿费是每人每天80元。请你帮老师设计一种旅游方案,说说你的理由,并计算出这次旅游大约要花多少钱。”学生先独立思考和计算,再进行反馈:有的提出为了节约开支,最好是往返都坐火车;有的认为坐火车既累又浪费时间,最好往返都乘飞机;有的认为去的时候人不累可以乘火车,回来的时候最好乘飞机,否则太累了,不利于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在计算大约要花多少钱时,也出现了不同的解法;有的先计算每人花的钱再将三个人的加起来;有的计算两个大人花的钱再加上小孩的;有的先计算往返的路费再加上住宿费;等等。这样的开放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活动,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合理性、广阔性和敏捷性。
6.设计拓展型的问题
所谓拓展型问题是相对于命题的结构而言的,即已知条件比较隐蔽,结论也不直接给出,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联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究活动,逐步得出结论。拓展型问题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的特点,在思维方面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分数、小数互化单元,学生已经知道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并能据此正确地作出判断。可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老师,这种判断方法的道理何在?”我很高兴,说明学生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有寻根究底的精神。我顺势作了讲解:“大家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如最简分数3/8,因为8=2×2×2,所以只要将它的分子、分母分别乘3个5后,即可化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又如17/25,因为25=5×5,所以只要将它的分子、分母分别乘两个2之后,就可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如41/120,120=2×2×2×5×3,因为有质因数3的存在,无论将分子、分母乘多少个2或5,也无法将其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所以41/120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至于为什么必须是最简分数,我又举一例:“21/60,60=2×2×3×5,初看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但因为60与21还有公有的质因数3,可以约分化简为7/20,所以这个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经过我的解释,学生都理解了判断方法的来由。这是学生对数学结论,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一种拓展。
对于数学教材的适度拓展,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开发学生智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当然,这里的拓展,不是指盲目超脱课程标准与教材,不是任意地拔高和加深。教师首先要掌握好一个度,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需求而定。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拓展知识点,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理解程度和有无拓展的意识。
有效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要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先从我们教师学习新理念、转变旧观念开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精心设计好问题,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敢尝新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有效状态。
篇14: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浅探
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浅探
作者/甘达明
【摘要】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后,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十分必要。
篇15: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浅探
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探索与思考。
一、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把握合作时机
教师应根据学生和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三、合理分组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三是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四、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共同的任务与合理分工是促进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小组的共同任务和独自承担的任务,明确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关系到小组完成整体任务的好坏,这是个责任问题。在明确任务之后进行合理分工,教师可以事先和同学们共同商讨明确分工,明确小组负责人(组织者),也可以由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关键是互相信任,支持和配合。
五、教师引导
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①(1+2X)(1-2X);② ( 2 a + 3 ) ( 2 a - 3 ) ; ③ ( 1 0 0 + 1 )(100-1);④(X-6)(X+6)。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见,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能力的获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414600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石塘乡中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共15篇)】相关文章: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探2023-11-06
航空安全保卫系统安全分析浅探2022-05-26
浅探新形势下改进职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式2023-08-13
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意识2022-12-03
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浅探2022-05-22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024-01-25
行业报战略发展与实施浅探论文2024-04-23
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教育经费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情况进行督查2023-09-24
浅探印染工业废水的回用2022-05-07
提高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效性的策略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