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浅探(整理3篇)由网友“Ellear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浅探,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浅探
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浅探
结合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实践,阐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涵、类型、特征及心理危机管理的'特性,并从建立预警系统、增设心理委员、危机处理的专业化及危机干预策略等方面探讨在医科院校加强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对策.
作 者:章成斌 Zhang Chengbin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温州,325035 刊 名:医学与社会 ISTIC英文刊名:MEDICINE AND SOCIETY 年,卷(期): 19(6) 分类号:B844.2 R395.1 关键词:医科院校 大学生 心理危机 管理篇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预防工作综述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预防工作综述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预防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突发事件,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文章系统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预防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危机;预警;预防
心理危机是心理疾病的早期症状。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且该事件超过其应对能力,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1]心理危机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惯常的生活模式,引起焦虑、挫折、愤懑和迷茫等不良情绪反应,特征是高度紧张。学生心理危机可引发行为或情绪紊乱,甚至发生自伤或伤人等严重后果。人的心理问题从产生到程度严重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果问题在这个过程得到解决或者缓解,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2]学生心理预警预防工作的开展就是未雨绸缪,在平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危机时,各级相关人员预先发出警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过激行为和严重事件的发生,将可能产生的悲剧扼杀在摇篮里,达到有效预防和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的目的。
一、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危机、防范危机,将心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或降低其破坏程度。根据《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定办法》,我国高校陆续实施三级或四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1.一级机构为领导决策机构
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心理咨询室、相关部门领导为负责人。一级机构负责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领导与指导工作,主要负责制定及发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整合学院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确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预防系统的工作目标,对校园重大心理危机进行决策处理,发布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做好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预防的整体部署和协调工作。
2.二级机构为执行机构
主要负责向全院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心理健康相关培训、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学习心理危机干预课程、进行心理危机案例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以及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等。二级机构对一级机构负责,同时领导三级、四级机构开展工作。二级机构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通过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对学院各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对可能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做好预防与发现工作。与此同时,全面加强学院心理健康网络建设,有专人负责心理健康信息的发布、反馈、搜集和整理;成立专门的小组,深入分析探讨学生心理状况,列出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名单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隐患,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库;开展多种载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例如电话干预、网络干预等,建立学生心理问题工作和交流平台,将日常的心理健康工作与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分析、预防与紧急情况的处置结合起来。当发生重大心理危机不能进行有效干预时,应及时上报一级机构,以便及时采取有力措施。
3.三级和四级机构为信息提供机构
三级机构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组成。这些人距离学生最近,最容易发现和了解学生情况,也最能给予及时保护,因此主要负责发现或识别有心理障碍征兆的学生并及时向二级机构汇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旦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三级机构应尽可能尽自己力量稳定学生的情绪,同时及时与二级机构的专职心理教师联系,采取措施尽量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恢复心理平衡。二级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接受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培训,有初步识别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四级机构由学生组成,主要是各班心理委员和宿舍舍长。经过系统培训之后,起到帮助其他同学开展心理自助与助人的作用。心理委员与宿舍舍长共同配合,心理委员应定期汇报本班同学的心理动态,特别关注有自杀倾向、行为反常、性格孤僻的同学。同时,三级机构应随时关注四级机构成员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不断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
二、学生心理预防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更重要的作用是在于预防,学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1.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是指为在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设立的档案资料。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普查的结果,学院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介入,帮助解决问题。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学院就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心理档案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发现心理素质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跟踪观察,进行预防和治疗,必要时加以及时干预。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课堂教学、心理咨询、活动开展等形式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学生心理危机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为平台,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发展自身潜能。课程应包括识别和应对校园中常见的心理危机,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途径,还应包括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知恩感恩、珍爱生命。以心理咨询为手段,本着发展性咨询和障碍性咨询并重,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结合的原则不断拓宽心理服务领域。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为危机干预工作有效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还可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3.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台、报刊杂志、橱窗板报以及学院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推广校园心理健康知识。学院每年应定期组织举办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心理沙龙、心理影院、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经常性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社团、心理协会等组织,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助和互助作用。学生心理委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心理委员应成为班干部里面的重要成员,并及时进行有效的相关培训。
4.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两种。精神上的支持包括情感性支持、尊重性支持、陪伴性支持。相对于物质而言,作为有社交需求的个体,学生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4]因此,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社会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社会支持的建构来自学生、教师、父母以及社会和学院多方面,需要学院、家庭、社会共同合作,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群体
1.贫困生群体
贫困生因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学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表明,有60%的贫困生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5]一般来说,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强烈的自尊和孤僻等不良心理问题。当遭遇生活事件时,容易产生心理偏差,是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之一。
2.独生子女群体
由于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独生子女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依赖、情绪控制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心理缺陷,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心理与行为失常。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将有好几代人是独生子女,因此独生子女的心理情况和特点需持续关注。
3.新生群体
新生容易产生因环境改变造成的孤独和失落心理,在新环境中产生对学习、人际交往、角色转变等各方面的心理困惑,也可能会出现对独立生活束手无策、陷入苦恼的依赖心理。高校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发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院应开展各方面相应有效的活动,帮助新生积极调整心态,重新认识自我,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4.毕业生群体
毕业生是学生中压力较大的一个群体。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毕业生而言,能否正确评价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心态,是能否顺利成功就业的关键,而理想的冲突、求职的挫折也可能成为其产生心理危机的导火线。
5.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尤其需要特别关注。一般而言,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发展性的,会随着学生的成长而自愈。少数是障碍性的,如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等,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还有一些问题如行为问题、品行障碍、性心理问题、神经症倾向、人格障碍等等,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以解决。这类学生群体是特别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身上常常交织着各种群体的问题,如独生子女、新生、有心理问题且学业失败的毕业生等等。大多数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与心理辅导成为适应生活、人格健康的人,少数人则会成为心理危机的个体。关注群体特征有助于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有效减少和防止心理危机的发生。
四、总结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根据心理状况及时予以疏导和干预;同时应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认识与应对能力。预防危机,就是把握转机;解除危机,就是引导发展。因此,既要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预警,又要强调心理危机发生后的及时干预,这也是为学生营造良好心理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与预警工作,领导的重视是前提,硬件的建设是基础,心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核心,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重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远。
篇3:团体心理辅导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压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以往的心理辅导中,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个人辅导。这种辅导方式缺乏远见性,并且无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需求,提出了通过团队心理辅导的方式。致力于通过环境的预设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实践证明,团队协作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创新意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与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通过团队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里咨询和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致力于通过自我探讨和行为改变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使其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体心理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更符合目前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的需要。首先:团体辅导通过团队的建立实现了多向交流,使学生之间能够通过他人的映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情绪稳定,并且在相互支持过程中改善其交际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其次:团体辅导的效率高于个体心理辅导,可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并进行集中解决,是心理辅导模式发展的必然需求。第三: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容易增加其归属感和信任度,从而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在大学阶段,团队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鉴于需要辅导的学生是由一些具有共性问题的人群组成,因此团体心理辅导的'涉及范围更广。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层面
随着教育扩招,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应在高校中建立必要的团队心理辅导机构,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涉及宿舍、班级等多个地方,因此把握这几个层面的学生管理对团队心理辅导的进行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宿舍层面。宿舍作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多数矛盾来至于学生的素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从宿舍入手。团体动力及其预防功能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学生的隐藏心理问题。辅导员应走进宿舍,建立宿舍心理辅导团队,维护学生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舒适度,从而使其保持客观的心态,提高其与人交往的欲望。
其次:班级层面。班集体管理较宿舍管理来说更直接。这要求辅导员充分利用其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团体气氛,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促进心理咨询效果的提高。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应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新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应对目前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解决。其中包括频繁上网、夜不归宿、酗酒和等问题。辅导员不但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应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第三:学校层面。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针对新生的适应问题,要对其心理进行调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层面的心理辅导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只有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才能提高辅导员和班级管理者的意识,从而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不断提高管理者和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其管理作用的发挥。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教会学生如何管理时间、积极应对压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针对其内容,我们将其应用过程分析如下:
(一)自我认识,准确定位
自我认识以自我分析、观察、评价和心理调节为基本内容,通过自我认识的正确定位可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辅导员应在课堂、宿舍等建立团队辅导中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辅导员还应擅长间接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应分析学生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防止其由于学习压力而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二)能力培养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助于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积极乐观。培养内容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辅导员可根据行为训练等情景模式预设培养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使其了解生活的真谛。情景创设使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降低其心理压力。在团体中,学生获得交流空间,学生之间可就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借鉴,从而有助于提高其交流能力。同时,团体辅导具有独特的教育、预防与心理治疗功能,能够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在心理辅导上,辅导员要秉承以学生为核心和主体的原则,除了要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外,还应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面对压力时能够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因此,辅导员要通过团队心理辅导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心理控制技巧。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
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低下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在辅导员的帮助下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常使用的方法包括聘请专家进行讲座、辅导员针对企业需求的职业规划指导等。这种方式学生较为被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的不强。而团体心理辅导则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其在具体的行动中体验企业需求,从而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降低其对工作的恐惧,了解其自身技能。同时,团体辅导还可帮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并且团体队员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融合和观念借鉴。确保其职业规划的正确性。
(四)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生社团管理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社团是学生自发建立的具有一定管理功能的小型社会。对于社团的有效管理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社团在学生生活中占有较大的作用,学生在社团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一些学生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作用,在社团工作中表现较为消极。针对这一状况,辅导员应对社团进行必要的调整。可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增强其自信。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采用了情景心理剧来反映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其内心世界,这种方式使学生触景生情,从而及时发现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体验校园生活,重视人格的完善和心理健康。总之,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应注重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够明确心理辅导的正确性,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其自信,减少其心理压力,从而积极应对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四、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其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多元化,来自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团队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具有创新价值的心理辅导方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应用广泛。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了必要的心理辅导机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辅导员进一步努力,促进教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教育经费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情况进行督查
【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浅探(整理3篇)】相关文章:
改进日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2023-10-28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2023-12-24
人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2023-01-27
浅探中学语文的阅读策略2022-05-21
高职英语听力课堂的人文教学探索2022-06-30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主动性的探析2023-02-11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2022-04-30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2023-07-17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浅探2022-12-09
试析我国电影审查法律规范方面的主要问题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