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

时间:2024-02-15 07:18: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合集5篇)由网友“桀歌生”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欢迎阅读与收藏。

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

篇1: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张扬主旋律,提升文化品味,创新校园文化,营造一个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

作 者:倪亚静  作者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江苏,泰州,225300 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25(9) 分类号:G04-052.4 关键词:校园文化   创新人才  

篇2:以创新基地为载体,培养创新人才论文

以创新基地为载体,培养创新人才论文

【摘 要】高等院校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大学生创新基地为载体,以各类创新活动为主题的一种新型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模式已在许多高等院校开展。作者结合江南大学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基地实际情况,阐述了创新基地的建构、探讨了创新基地成员应有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需要培养的内容。

【关键词】创新基地 创新人才 特征 培养内容

一、创新基地的建构

(一)创新基地的软硬件设备

创新基地位于学院科研楼,共占地1000多平方米。基地现有现代企业提供各种型号的PLC,Xilinx公司产FPGA,变频器,DSP,以及示波器等各种固定资产设备,价值90余万元。

另外,创新基地还有学生图书资料室和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学生图书资料室现有藏书8000多册,涉及数学、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英语以及与电气信息类相关的各门专业课程。文体活动中心主要有歌舞排练厅、卡拉OK厅、乒乓球室等。

(二)创新基地的管理与运行

创新基地成员为大学本科学生,基地以俱乐部形式管理,下设PLC俱乐部、智能小车俱乐部、机器人俱乐部等学生科技俱乐部。各俱乐部有学生担任负责人,成员进行自我管理。基地成员完成学校学院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同时,按照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指导教师或企业提供的学习内容、讨论、项目课题。同时参加全国电子电路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

二、创新基地成员特征要求

第一,智商在一般以上。根据智力域限理论,智力( IQ) 与创造成就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联系,智力在120以内“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IQ 分数从120开始逐渐变小成为零相关”。同时心理科学的长期研究也表明,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第二,灵活的思维。创新性人才应能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适应性较强。

第三,高度的敏感性。创新性人才能很快地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第四,认识具有新颖性。经常能够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根据学生做出类似反映的频率,可以检验出新颖性的程度和水平。

第五,观念高度流畅。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创新性人才应能够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观念或较多想法。

第六,人格特征显明。创新性人才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人格的独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创新的一种反映,因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缺乏个性就缺乏创新。

第七,豁达的态度。创新性人才能容忍出现错误,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容忍不明晰的问题或模糊的事物存在。他们应一般对细节和事实不太感兴趣,但对于抽象性的事物和概括化的认识兴趣浓郁。

第八,较强的团队精神。有人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态度与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在1901 年到1972 年期间286 位获奖者中,近1/3 的人是因为与他人合作进行工作而获奖。因此,任何创新性人才必须懂得与他人合作,善于求得他人的理解与帮助。

三、创新基地的培训内容

(一)专业素质能力

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课堂教学之外延伸实践的能力,是对原有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创新基地成员通过在创新基地参加各类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培养培养自己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升实践能力,这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逐步获得。

(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其次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最后是要培养创新能力。即要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发明新成果。

(三)心理素质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可对创新基地成员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等,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创新基地成员释疑生活与学习中的困惑。

(四)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培养应使团队成员对团队有强烈的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视对方为“一家人”,互敬互重、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性、独特性;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表现为尽心尽力全方位的投入。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作,团队便能够产生整体功能大于各成员相加之和的效果;反之,若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磨擦掣肘,能量相互抵消,团队则会一事无成。因此,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培养既有渊博知识,又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

四、结束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本科阶段,需要经历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等教育过程来完成,但本科教育是重要的阶段。建立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基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到学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在以创新基地为载体,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充分依靠领导的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责任心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建立激发教师热情和树立责任心的奖励机制。同时注重学校创新活动和假期创新研究、本科生创新和研究生创新、本学院学生创新和其它学院学生创新、学校的创新基地与校外基地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朝辉.解放亚洲学生的创造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张俊,唐健禾,梁洁.论国家创新体系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5):49-52.

[3]陈晓华,周军红,陈奎庆.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4 (4):73-75.

[4]赵琴霞.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1):100-102.

[5]史维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路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9):68-71.

篇3:以创业教育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以创业教育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日前,教育部学生司针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类型和状况、高等学校工作人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等问题,在辽宁、安徽、上海、北京、广东、浙江6个省市对大学生和高校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和实地调查,梳理出了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类型和状况,了解了高等学校工作人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需求,分析了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把握的重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江苏泰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出现了十多家大学生校园创业店。图为该校女生邱玉正在自已的水果店内接待顾客。她在去年开办了该校首家大学生校园店,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一起打理店面。

【背景导读】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有专家指出: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要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抓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将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等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二要坚持开放式培养。通过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同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共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三要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从政策体系入手,完善激励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潜心钻研学问营造环境,为他们脱颖而出提供条件。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大力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发挥自身智力资源的优势,适应提倡大学生创业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在各种岗位进行创业的人才。

【调查篇】

1 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类型和状况

在全校范围纳入课程体系,全面进行创业教育。其特点是,教育理念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校全体学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建设了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基地,既有创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又有创业活动的实际的或仿真的操作训练,形成了新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如,北京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些高等学校。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领导重视创业教育,有创业教育的理念,有专门的队伍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但是,在全校范围纳入课程体系,以全体学生为创业教育的对象,以学生主动学习实践为教育模式,全面进行创业教育的学校目前为数不多。

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以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为核心,多角度开展创业教育。以浙江的高等学校和广东等省的部分高等学校为典型代表的,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以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为核心,多角度地开展创业教育的高等学校。

其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民营经济发达,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高等学校主动在校内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以一部分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为核心,开展创业教育。如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商职院、万里学院等一大批学校;二是创业教育与当地社会需要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在很多学校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地处义乌的职业技术学院,每逢当地举办小商品交易会时,学校就会停课,让学生自己参与交易会的活动。

政府推动,多形式展开创业教育。在辽宁和江苏等省,出现了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推动高等学校进行创业教育。例如,辽宁省教育厅在全省确立了18所高等学校,给予“创业教育示范校”的冠名;江苏省教育厅对全省高等学校实行了“学校申报,审批确定”的方式,建立了10所创业教育示范高等学校,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其特点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开展创业教育有认识,进行了有组织的推动,促进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

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创业教育。5月,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借鉴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做法,首先发起组织了“创业计划竞赛”。近年来,全国性的“挑战杯”比赛是通过各省高校评比,再推荐参加全国比赛的形式进行的。随着各省区市发动力度的加大,“挑战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等学校的领导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开展有关创业方面的教育。

在一些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起因和主要推动力是大学生创业大赛。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目前高等学校最为普遍的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之一。但是,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少。

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高等学校中不断得到拓展。在国家扶持毕业生创业政策指向的导引下,就业指导经历了从单纯对如何找工作进行求职过程性的指导,发展为对大学生的职业发

等主张。从此,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改革。

近来,创业教育在世界上形成了波涛汹涌的潮流。美、英、法、日等国的创业教育均已推广到初中甚至小学。特别是美国非常重视创业教育。早在19,美国的青年商业社便对高中生实施商业实践教育。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出美国大学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上世纪80年代,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者掀起一场“创业革命”,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1979年有127所高校开设本科创业教育课程,已增至1600多所。美国已将创业教育纳入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2 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大学生作为新增长的劳动力中优秀的群体,其创业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维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强弱和兴衰,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关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和统计。例如,美国波士顿银行于发表了历时7年研究的题为《MIT:冲击创新》的报告。该报告显示,如果把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和教师创建的公司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将排在世界的第24位,这说明了大学的创新能力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又如,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统计,1990年后该院师生平均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销售额达2320亿美元。另据统计,硅谷60%至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于MIT的创业计划大赛。美国有20%至30%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美国的财富95%是1980年以后创造的,这得益于美国大学培养的大批具备创业能力的人才。

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

3 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开展创业教育

据统计,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9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57人,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40%左右。“十五”期间,高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61.9万项,其中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的“973计划”项目占立项总数的54.5%,承担的“863计划”项目数和经费额始终保持在全国的40%左右。目前,全国高校科研经费比19增长了5倍,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3%建在高校。高校科研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成果。近5年来,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90项,占授奖总数的57.7%;获得技术发明奖89项,占授奖总数的64%;获得科技进步奖543项,占授奖总数的54.8%。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获得了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一等奖(共3项)。截至20年底,全国高校专利拥有量达4.5万项,其中发明专利拥有量2.6万项。

这些宝贵的科技人力资源和研究项目及成果,是高校科技自主创新的最大优势,是国家基础性研究的主要力量。高等学校拥有学科综合、交叉和渗透的优势,是科学知识创新的源头,能够提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科技创新性成果,理所应当成为重要的知识创新主体。

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大学生具有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创业教育是让大学生在学术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备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创业素质,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知本形态”,知识技能转化为物质财富的能力,是主动型的教育。

高等学校应该以知识创新为己任,以学术发展为取向,更加重视和更加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篇4:自主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

自主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四个落实”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  陈兴杰

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实验小学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组织,有效管理,积极营造课改氛围,扎实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介于此,根据我校提出的课堂教学中的四个“落实”,粗浅的`谈一点儿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一、师生人格平等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受、反馈的过程互动的,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和绩效的有利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以达到师生人格的平等呢?

我认为老师首先应该富有童心。美国著名作家门肯曾说过:“儿童最喜欢的老师本质上是富有童心的人。老师富有童心,才能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忧学生所忧,急学生所急,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和感情上的共鸣。”“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教师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永远读不懂学生,也就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那么对于学生的突发其想或“恶作剧”就不能正确对待,教育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会因为一句话或一具过激的做法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严重者还会断送孩子一生的前程。

其次教师在富有童心的基础上还要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朋友型或者伙伴关系。因为只有朋友之间才能无话不说,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有朋友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所以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多包容学生,允许他们犯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同时更应善待学生,多一份热情,多一点耐心,,只有这样师生之间人格才能真正平等。

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一提起创新精神,我不由想起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猴子们一向是爬着走的,一天,曾有个猴子勇敢地站了起来,还试着走了两步,不料刚想再走两步试试,就有一群猴子批评他:“我们一向是爬着走的,你小子居然敢站着走,这还了得!”说着一齐上前,硬是把这个勇敢者活活地撕了,大家亲眼看了这一切,提心吊胆,从此就再也没人敢站起来走了__为什么猴子们至今还在地上爬,就因为这个原因!

乍一听很好笑,反思一下,我们的许多做法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呢?答案是肯定的,请看两个例子:

某    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

[1] [2] [3] [4]

篇5: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而创新型校团文化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紧紧扣住大_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核心,围绕校园文化的构成和功能,培养创新型大学生.

作 者:马新妍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社科部,福建,泉州,362014 刊 名:长沙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3(4) 分类号:G640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文化  

浅谈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都市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论文

浅析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论文

企业创新文化的培养方案有哪些

务实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创新探析论文

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

高校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合集5篇)】相关文章:

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论文2023-08-17

基于差异化视角的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2023-10-03

论地方高等学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24-05-12

浅谈TRIZ理论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论文2023-03-13

科技创新论文2022-05-07

浅谈交互广告学科设置与高校人才培养论文2023-06-05

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论文2023-07-08

社交媒体科技创新论文2023-07-18

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2022-09-25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探索论文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