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kin”为你分享9篇“浅析《岳阳楼记》所渗透的人文教育”,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岳阳楼记》所渗透的人文教育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应朋友滕子京的邀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一篇“记”。范仲淹依据一幅《洞庭湖晚秋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自问世以来就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原因就在于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可谓人文教育的典范之作。
之所以说它是人文教育的典范之作,我觉得有三点原因。其一,当然是众所周知,传唱已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其二,那就是身处逆境时的豁达与冷静;其三,文章对洞庭胜景的描绘,不也是对我大好河山的赞美之词吗?
下面就这几点,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中华民族面临着伟大的复兴,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需要的是无以计数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与贡献,而不是只为一个口号而摇旗呐喊。如果我们每一个有血性、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有这种如范仲淹式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忧患意识,把民族的振兴放在心头,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那么何愁我们的国家不富强,民族不强大呢?又何愁我们的政治外交的失利与不失利呢?
我们这一代学生是失去信仰、缺少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一代,在他们的生活中似乎更多的是流行音乐与品牌服饰,是网络游戏和外来文化,他们缺少的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的就是一种“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以天下为己任”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作为教学的“纲”,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潜藏的爱国情思,激发他们因生活优越而忘却的忧患,让范仲淹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让他的理想之光永远熠熠生辉。
二、我们知道当时的范仲淹和滕子京都遭贬谪,属“迁客”一列。面对仕途上的不得志、官场上的不得意,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他们并没有如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患得患失,也不像陶渊明一样隐退山林,种豆采菊,更不像柳宗元寄情山水,排忧解闷,而是发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的旷达而又积极的呼声,给同处逆境的挚友和自己以共勉之意。这种心境和胸怀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的官吏之中,可谓之为千古书生、士人的楷模。
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的优越和父母长辈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脆弱、任性的性格。他们是温室中培养出来的小花,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洗礼,经不住烈日酷暑的考验,遇风即折,见雨就断。而比起范仲淹的理想与现实之差,那又是何足挂齿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渗透这一很重要的人文关怀,旁敲侧击式地导入到他们的信念之中,输入到他们的思想中,让他们能足够坚强、足够勇敢。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我们一直自豪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秀美山川、地灵人杰,《岳阳楼记》中描绘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雄伟的洞庭之景,让我们饱览了美景,赚足了眼福。虽然,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登临岳阳楼难见昔日的洞庭波光,更不闻虎啸猿啼,但我们不能抹去先祖留下来的艺术瑰宝,也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杰作。这些都是我们的珍宝,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她们,我们更没有理由去破坏她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不可少地要加入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生生相息、代代相传的优美自然环境的保护。
其实,这三者又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人文教育。正因为有了如此美丽的山川风貌和主宰这一切的万物之灵长,所以有志之士才会勇挑“天下先”的重担;有了这种思想,他们才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才会勇敢、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所有幸与不幸。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思想,我们的民族才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岳阳楼记》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则:(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
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 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⒉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⒐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
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⒉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篇2:浅析《岳阳楼记》所渗透的人文教育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应朋友滕子京的邀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一篇“记”。范仲淹依据一幅《洞庭湖晚秋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自问世以来就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原因就在于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可谓人文教育的典范之作。
之所以说它是人文教育的典范之作,我觉得有三点原因。其一,当然是众所周知,传唱已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其二,那就是身处逆境时的豁达与冷静;其三,文章对洞庭胜景的描绘,不也是对我大好河山的赞美之词吗?
下面就这几点,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中华民族面临着伟大的复兴,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需要的是无以计数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与贡献,而不是只为一个口号而摇旗呐喊。如果我们每一个有血性、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有这种如范仲淹式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忧患意识,把民族的振兴放在心头,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那么何愁我们的国家不富强,民族不强大呢?又何愁我们的政治外交的失利与不失利呢?
我们这一代学生是失去信仰、缺少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一代,在他们的生活中似乎更多的是流行音乐与品牌服饰,是网络游戏和外来文化,他们缺少的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的就是一种“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以天下为己任”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作为教学的“纲”,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潜藏的爱国情思,激发他们因生活优越而忘却的忧患,让范仲淹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让他的理想之光永远熠熠生辉。
二、我们知道当时的范仲淹和滕子京都遭贬谪,属“迁客”一列。面对仕途上的不得志、官场上的不得意,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他们并没有如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患得患失,也不像陶渊明一样隐退山林,种豆采菊,更不像柳宗元寄情山水,排忧解闷,而是发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的旷达而又积极的呼声,给同处逆境的挚友和自己以共勉之意。这种心境和胸怀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的官吏之中,可谓之为千古书生、士人的楷模。
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的优越和父母长辈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脆弱、任性的性格。他们是温室中培养出来的小花,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洗礼,经不住烈日酷暑的考验,遇风即折,见雨就断。而比起范仲淹的理想与现实之差,那又是何足挂齿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渗透这一很重要的人文关怀,旁敲侧击式地导入到他们的信念之中,输入到他们的思想中,让他们能足够坚强、足够勇敢。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我们一直自豪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秀美山川、地灵人杰,《岳阳楼记》中描绘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雄伟的洞庭之景,让我们饱览了美景,赚足了眼福。虽然,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登临岳阳楼难见昔日的洞庭波光,更不闻虎啸猿啼,但我们不能抹去先祖留下来的艺术瑰宝,也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杰作。这些都是我们的珍宝,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她们,我们更没有理由去破坏她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不可少地要加入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生生相息、代代相传的优美自然环境的保护。
其实,这三者又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人文教育。正因为有了如此美丽的山川风貌和主宰这一切的万物之灵长,所以有志之士才会勇挑“天下先”的重担;有了这种思想,他们才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才会勇敢、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所有幸与不幸。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思想,我们的民族才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拓展阅读:《岳阳楼记》原文注释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篇3:范仲淹《岳阳楼记》所渗透的人文教育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应朋友滕子京的邀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一篇“记”。范仲淹依据一幅《洞庭湖晚秋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自问世以来就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原因就在于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可谓人文教育的典范之作。
之所以说它是人文教育的典范之作,我觉得有三点原因。其一,当然是众所周知,传唱已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其二,那就是身处逆境时的豁达与冷静;其三,文章对洞庭胜景的描绘,不也是对我大好河山的赞美之词吗?
下面就这几点,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中华民族面临着伟大的复兴,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需要的是无以计数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与贡献,而不是只为一个口号而摇旗呐喊。如果我们每一个有血性、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有这种如范仲淹式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忧患意识,把民族的振兴放在心头,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那么何愁我们的国家不富强,民族不强大呢?又何愁我们的政治外交的失利与不失利呢?
我们这一代学生是失去信仰、缺少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一代,在他们的生活中似乎更多的是流行音乐与品牌服饰,是网络游戏和外来文化,他们缺少的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的就是一种“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以天下为己任”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作为教学的“纲”,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潜藏的爱国情思,激发他们因生活优越而忘却的忧患,让范仲淹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让他的理想之光永远熠熠生辉。
二、我们知道当时的范仲淹和滕子京都遭贬谪,属“迁客”一列。面对仕途上的不得志、官场上的不得意,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他们并没有如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患得患失,也不像陶渊明一样隐退山林,种豆采菊,更不像柳宗元寄情山水,排忧解闷,而是发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的旷达而又积极的呼声,给同处逆境的挚友和自己以共勉之意。这种心境和胸怀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的官吏之中,可谓之为千古书生、士人的楷模。
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的优越和父母长辈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脆弱、任性的性格。他们是温室中培养出来的小花,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洗礼,经不住烈日酷暑的考验,遇风即折,见雨就断。而比起范仲淹的理想与现实之差,那又是何足挂齿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渗透这一很重要的人文关怀,旁敲侧击式地导入到他们的信念之中,输入到他们的思想中,让他们能足够坚强、足够勇敢。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我们一直自豪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秀美山川、地灵人杰,《岳阳楼记》中描绘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雄伟的洞庭之景,让我们饱览了美景,赚足了眼福。虽然,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登临岳阳楼难见昔日的洞庭波光,更不闻虎啸猿啼,但我们不能抹去先祖留下来的艺术瑰宝,也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杰作。这些都是我们的珍宝,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她们,我们更没有理由去破坏她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不可少地要加入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生生相息、代代相传的优美自然环境的保护。
其实,这三者又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人文教育。正因为有了如此美丽的山川风貌和主宰这一切的万物之灵长,所以有志之士才会勇挑“天下先”的重担;有了这种思想,他们才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才会勇敢、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所有幸与不幸。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思想,我们的民族才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拓展阅读:《岳阳楼记》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篇4:人文教育渗透化学教育论文
人文教育渗透化学教育论文
一、中学化学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习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还能深入分析问题,了解问题本质,培养自己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面获得发展。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互评,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问题及优点的同时审视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学习他人,提升自己。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渗透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更要“体验”人文精神。这要求教师能关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去体验化学中的人文精神,而并非教师将人文精神强加于学生身上。
二、中学化学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
(一)课堂教育渗透策略
课堂教育是中学化学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育渗透化学教学,才能持之以恒。因此,化学教师首先应以化学知识为基础,讲解化学知识时穿插人文知识,培养学生人文意识。例如在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师可结合化学家探究真理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索道路的曲折与艰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坚定学生意志。再如结合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以化学科学方法为主导,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从而体验人文精神。
例如“臭氧”章节的教学,教师在讲解臭氧分子的组成和性质后,再对文章进行适当延伸,渗透人文教育,树立人文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臭氧与地球环境以及地球生命的关系。树立目标后,教师将人文教育目标细化成若干个探究学习问题,如人类发现臭氧空洞的历史、臭氧空洞的形成、臭氧与健康等,再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负责解答一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再总结收集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及其他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负责“臭氧与健康”问题的小组,该小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采用拟人手段介绍臭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正确认识到臭氧的利与弊,并懂得如果正确利用氧气,发挥臭氧的积极作用,保护臭氧层不受破坏。而这种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资源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体验,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管理、领导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课外化学教育活动渗透策略
一是组织学生参与讲座,接受有深度的思想熏陶,感受化学学科的人文意义。通过专家讲座,可让学生对专家的学术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还能通过案例介绍让学生吸取化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达到警示学生的作用。通过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将学生关注的目标引向关怀社会和人生,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并加强对化学的人文情感。二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学习化学的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答题的能力,而是将化学知识用于生活,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学习化学知识后还要让学生能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原电池”后,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调查电池的性能及对环境的污染,还可调查学生水污染治理情况。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丰富学生阅历,增强学生见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中学化学教育渗透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及化学学科本质的内容在要求,中学教师必须重视人文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探究意识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及能力,注重对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及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篇5:让人文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条件下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它使得一些人只重视“电脑”,而忽视了“人脑”,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地位、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以致有些“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在科技方面是尖子,人文方面是低能儿。我们要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明进步的社会,必须以科技为基础,以人文为灵魂,把二者结合起来。作为社会发展基础工程之一的教育,尤其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笔者是小学数学教师。今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成就巨大,无庸置疑。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例如,由于数学的特殊性,以及“升学率”的驱动,数学教育中还存在单纯军事化,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教学内容被窄化,人文内容被挤到了一边,或者成为附庸。应当说,某些名牌大学科技尖子,之所以成为人文的低能儿,谁能保证作为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和教学(包括数学)没有责任?现状表明,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很有必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数学作为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与属于人文科学的语文不同。自然,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有它的特殊性,与语文教学有所不同,而应当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以人文教育为“灵魂”,并使人文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具体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提高对人文教育的认识。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本人必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意义,才能做好学生的人文教育工作。教师应当学习人文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对人文教育作用的认识,从而明确人文教育的目的性,提高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奠定进行人文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
第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进行人文教育。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应努力挖掘人文知识,构建数学人文教育的体系,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以让学生将一些偶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进而告诉学生“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这就是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并举陈景润在这方面的贡献,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为祖国争光,勇攀科学高峰。由此使学生将数学与现实,知识与精神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人文价值。
小学数学教材是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具体可感的。通过教材结合进行人文教育也将是持续的、经常的、循序渐进的,容易收到实效。关键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方式、方法要得当,二者应当有机结合。人文教育只能是建立在数学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生发和深化,不能数学归数学,人文归人文,离汤离水;也不能生硬灌输,空洞说教;更不能喧宾夺主,以人文教育削弱或代替数学教学。
第三,善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感情。作为一个生活于现实社会的活生生的人,光有自觉性或理性是不够的,只有当他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时,才能很好地体会这世界上一切之于人的意义,才能充分感受生活趣味,才能推动他去从事于人于已都有益的活动。因此要激发学生对人文的情感,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运用数学史料,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捕捉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的教育。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可以在帮助学生认识整时、半时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课外从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中选择4个最有代表性的制成作息时间表,去搜集有关钟表、时间的知识,搜集名人惜时的故事。通过这一课外活动既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又使学生知道了“日晷”、“刻漏”,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从小热爱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第四,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活动应当把教学活动看成一种与“人“打交道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顾及自己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同时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不仅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学习和掌握那些具体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生活过程的完整意义。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根据人文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轴对称图形”之美,让每个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走出教室,脱离课本,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哪些事物是轴对称的,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好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如每学期家长会上,可以给那些在学习上进步的学生发喜报,让每位学生在家长面前表示感谢长辈在学习上给予极大的关心、帮助、鼓励之情。这样让学生主动去与家长沟通,或给予父母其它形式的关爱,这就给每个学生表现人文精神的极好机会。
第五,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马克思说过:“环境造就人。”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重要的,但环境毕竟是外在因素,而人的活动才是对人的成长直接起作用。然而,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环境、自然环境和活动环境等来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努力做到“目中有人”,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教室环境的布置上,可以让学生贴科学家的名言、头像,讲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有解法创新的,有书写工整的……。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深深的人文气氛中,还可以成立“数学小记者站”,专门在课间采访学习上有困难或对教师的教学有建议的学生,作为教师也必须定期答记者问,这样使学生处在师生平等、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人文教育事关国家的千秋大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这方面尽我们的责任,做出我们的贡献。
篇6:结合学科人文特点,适时渗透生命教育
结合学科人文特点,适时渗透生命教育
结合学科人文特点,适时渗透生命教育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 罗珊珊
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从而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科教学中强调各门学科知识的同时,要突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完整的人”――人格培养摆在了首位。 这就为我们在生命教育中加强“学科渗透”,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不容质疑,学科教学首先要体现学科特点,而对于生命教育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只能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恰切、适当地选择。
一、明确“人文”概念,做到“学科渗透”有的放矢
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们在自身素质形成过程中,将人文知识经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于内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之物”.它形成的主要途径有两方面:一是教养――即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二是修养――即在一定环境熏陶影响下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而人文精神就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其本质就是对人的价值的追求。它造就的是人的灵魂。
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要明确这些概念,培养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成为教育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长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有责任感的人,这是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核心目的。
二、注重学科文化熏陶,做到“学科渗透”自主体验
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效能是丰富、扩展人的精神体验,培育人的心灵,即学科的文化熏陶。一方面是指思想:具有他人性,是公共的、系统的、理念的、固化的,它着眼于集体共性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精神:具有私人性,是个人的、灵性的、情意的、活跃的,着眼于个人主体的、个性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科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学科情境引发学科问题。其次、教学过程要以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重要方式,鼓励自主探究问题。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淡化统一的模式、规范化的训练。最后,要充分让学生体验成功,以获得自信。运用“门槛效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明确“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三、注重“人文”熏陶,做到“学科渗透”润物无声
在教学中,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做到“学科渗透”的润物无声, 是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手段。
要不厌其烦地欣赏学生。“赞赏要不厌其烦,指责要适可而止”.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而与学生沟通的最佳途径就是欣赏学生。
要让学生有问不完的问题。引导他问同学、问老师、问书本,直至问自己,这才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要注重人性的培养。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生命教育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发现、感悟的`过程。作为教师是无法代替的,只能是一个帮助者、合作者、组织者。这才是更理智、更聪明、更艺术、更有价值的教。
下面, 以五年级语文《田忌赛马》一课为例, 略谈如何做到“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润物无声 .
上课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21世纪,什么最重要?”
1、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人才呢?
2、军事家,是什么样的人才?生:有谋略;总打胜仗……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我国古代一位善于观察的伟大军事家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忌”字,上边一个自己的“己”,下面是――;写一下。(学生书空。)
师:“忌”能组成哪些词语?(生:忌讳。)
师:“讳”字会写吗?忌讳什么意思?
师:我们与人说话、做事,要考虑别人的习惯,尊重别人,避免做让人忌讳的事,说让人忌讳的话。
师:本文中的“田忌”是――(人的名字)
3、读课题,说说本文会写些什么事情?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标出自然节序号,读准、读通顺。(师巡视、提醒)
本课的导入,教者能通过电影《手机》中的经典台词入手,巧妙地引出人才的话题后,过渡到文题,并注重倾听和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对生字书写、意义、组词、运用等训练比较到位,而且在训练中注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再看本课的结尾:
教师总结:
孙膑能“善于观察,避实就虚”,不愧是军事家。 田忌能“虚心听取,与人合作”,不愧是国家的栋梁。(相机介绍孙膑和庞绢的故事――与田忌对比)。两个这样出色的人才,都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说明齐 威王“知人善任,团结人才”,不愧是一个明智的领导者。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应 该明白:
未来是科学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它需要既要有像孙膑 一样有知识、有智慧,还需要像田忌一样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能与人合作的人,更需要知人善任、能团结人才的领 导者。 有了以上三方面优点,才能成为21世纪的真正人才!
到了此处,不难体会到教者关于人才话题的导入和结束的巧妙设计,可谓匠心读运!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多少年来,《田忌赛马》一课多数关注于主要人物孙膑,而教者却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田忌、齐威王的巧妙点评,将”合作、双赢“的现代人的意识、理念恰当地融入教学中,其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也充分体现了生命教育明理导行的教育宗旨。
篇7:小学语文学科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如何渗透人文教育费惠珍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蓝本,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寻找人文渗透点
寻找文本的人文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更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的更高境界,这正是文本的价值趋向所在。
1.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感悟单元中课文渗透的人文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主题中有的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介绍祖国的文明古迹;有的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有的通过一首诗歌描绘幸福的生活,让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文章,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技术的描写,从多个侧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总之,只要你认真去钻研教材,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所潜在的人文因素,学习课文时就会有的放矢。
2.以主人公形象为契合点,让遥远的人物走进学生现实的生活。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应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一些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遥远的大道理,应该通过文本和生活的“链接”,提高人文渗透的有效性。
《祁黄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要通过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他是一个一心为公、做事出以公心的人。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祁黄羊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深入文本,走近祁黄羊,在“读一品一思一晤一演”的过程中巧妙点拨,层层深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祁黄羊一心为国的崇高品质。学生在得到这样的感受时,教学的目标应该说已经达成,然而这样的人物也许孩子们只会在作业中或是考试时才会想起他,所以当孩子们说出人物特点和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并没有马上“鸣金收兵”,随即又抛下两个问题。第一问: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有祁黄羊这样的人吗?孩子们先是一愣,继而思维打开了,列举了很多的例子。如忍着伤痛、顽强拼搏的体育健儿;支援西藏、关心藏胞的孔繁森;放弃休息、身先士卒的白衣战士叶欣。第二问: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一定要举荐他人,那么我们可以从祁黄羊身上学到什么呢?经过第一问的铺垫,这下小手如林了:选班干部时不能有私心,为了班级利益放弃自己的利益等。随后我还以“小祁黄羊”来肯定学生一些一心为集体服务、做事公正的行为,以此为突破口,将文本带人生活,让祁黄羊的崇高品质不仅仅成为学生试卷中的一个答案,而是真正将它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思想意识、一种道德行为。
二、依据年龄特征因势利导,扩大人文渗透面
教材每一册无不是按照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编排的,教师要把教材中的人文元素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起来。下面以低年级段为例谈谈人文渗透的几个做法。
1.巧编故事,学会感恩。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巧编故事,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人文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g”这个声母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鸽子和妈妈,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小鸽子为治好妈妈的病,飞呀飞,飞过高山,终于采集到各种各样的花,编成一个花环,衔在嘴里,拿回家熬成药给妈妈喝,妈妈的病终于好了。小鸽子看到妈妈的病好了,高兴得“g、g、g”地叫个不停。这个花环的样子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g”,鸽子的“鸽”声母就是“g”。同时,小鸽子孝敬妈妈,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孝敬父母。在这样充满温馨和爱的故事中,小朋友不仅掌握了“g”的音和形,也感受了小鸽子对妈妈真挚的爱,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圣洁的爱的洗礼。
2.观察辨形,懂得谦让。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人文。如在一年级教材教学“林”这个字时,我故意把“林”字左面“木”字的右边一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林”字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很快便发现书上的“林”字左面“木”字的右边是点,不是捺,并表示书上的写法好看。我接着问学生:“谁能告诉老师为何‘林’左面的‘木’末笔要改捺为点?”稍停片刻,有个学生回答:“因为这样写能使字美观。”我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及时加以点拨:我们中国人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如果不做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则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同学们之间交往时要注意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最后请学生回忆还有哪些在字形上互相谦让的例子。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举出很多类似的字。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清晰地记住了这些字例有的变捺为点,有的`变横为提,还从中知道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任何事都应服从集体利益。
三、优化教学明理提升,落实人文渗透点
1.妙用渗透方法,寻找人文渗透点。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学生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扶一把”“推一下”“送一程”,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品悟人生,幸福成长。 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引领学生对这只“井底之蛙”进行了再认识:“孩子们,人们都认为这一只青蛙见识短浅,甚至有点自以为是。他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着带领学生体验,用纸卷成纸筒看天,这时看到的天有多大?联系课文、图画等进行引导,让学生谈个性感受。学生们不假思索地交流起来:“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陌生人就跟他们打招呼。”“青蛙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人陪,很孤单。”……教师借机提升学生情感:“带着自己的体会,选择头饰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心情。”在人情人境的表演展示中,引领学生品出同情,品出关爱,品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2.课堂互动,生成人文渗透点。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课堂互动,能够生成人文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取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这样文本的价值达成就不会太远了,达成人文目标渗透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教《集体力量大》时,我让学生做游戏:分三组进行比赛,每组四人。同样的桌子,第一组人高马大,朝四个方向用力;第二组身材粗壮,只有一个人朝目的地用力,其他三人不出力;第三组个矮人瘦,所有人朝同一个方向用力。愉快的游戏结束后,学生对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的道理体会特别深。我及时告诉他们:这些道理是你们自己悟出来的,真不简单!这样的引导点拨是一个把“道”滴入学生心田,让学生不知不觉悟出“理”的过程。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人文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语文学科和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就可以对学生起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教育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副校长,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名教师。
篇8:学生管理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学生管理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学生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
高校的管理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核心,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要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中不断增强自律性,从而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防止学生成为“伪主体”的现象发生。
(二)树立服务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要把学生当成顾客一样来对待,无论是教育活动还是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是维持校园秩序,不是限制学生的行为,而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管理不是为了约束,不能一味强硬,而是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二、建立体现人文关怀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
高校校园不是劳教所,其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自由的人,才能谈发展,才能谈创造。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足够广阔的空间去施展,再好的才华也会被埋没。因此,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高校管理制度,是保障学生自由发展空间的基本前提。高校教育是学生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这段时间中,学生不仅要积累足够的知识和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修炼自身,培养独有的能力和魅力,为自己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拥有属于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考虑学生自由发展空间的留存。
(二)管理制度的实施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
大学生都是有理想和抱负的新时期人才,他们不会被动地接受学校教育,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发展自我,汲取教育中的营养。只有大学生本身最了解自己的需求,他们在每一项活动中都会进行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学校更多的是开展引导工作。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这一特性,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激发大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心良知,带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使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自我约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实现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效果。
(三)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建立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制度,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即使在学生对自己合法权利不了解的情况下也要积极进行维护,杜绝高校内一切侵权行为。目前高校的管理制度过于生硬,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准”和“不许”。而且学生管理工作大都以对学生的处罚为主,轻则留校察看、记过处分,重则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对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限制,有些规定甚至是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悖。此外,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序存在着一些问题,程序方面有着很多的不规范,有些地方甚至是空白,途径也是十分匮乏。所以,要建立有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制度,就必须在实体和程序上加以规范,更多地去完善学生救济制度。在实体上,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行政主体,在行使剥夺和限制学生受教育权这一权利时,应该依据明确的法律文献,明确地指出其事由、范围与效力,绝对不能根据学校内部的规范性文件肆意处理,在涉及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权利纠纷时,不能对双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随意配置。在制定设计学生重大利益的校内规范性文件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权和监督权,采取听证和座谈等方式广泛地征集学生的意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正确的意见要积极地接受。在程序上,高校在行使对学生的管理权时,必须依照合法的程序正确地行使权力,保证学生的程序性权利。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权属于行政性权利,在行使时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当做出影响学生利益的处理时,必须事先通知当事学生,听取学生陈述,给予学生申辩的权利。在事情影响比较大时,涉及的利益比较多时,应当举行听证会,让学生代表参与到事件的处理程序中来,给予学生充分的、平等的表达意见的机会,以此更好地疏导不满与矛盾。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遵守法律程序,这是对学生和国家法律的尊重,是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体现,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救济制度上,要想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完善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救济和权力是相对的,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没有权利也就没有救济。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仅体现在防范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上,还体现在学生权利的救济方面。在建设学生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投诉机构的建立,重视学生的合理申诉,切实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重视学生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实行人性化管理
所谓“实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严格的规章制度在管理工作中的规范作用和严格的要求作用等理性因素;还要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也就是情感、意识、责任心等内容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意识中存在的自尊、自信、自控意识,帮助他们管理自身,通过学生群体的共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方向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注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调整管理手段,转变传统的理性管理方式,更多地偏向人性化管理方式。通过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激发他们自我控制和自律意识,以更多的引导代替硬性的规定,用情感交流来感化学生,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由于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重视非理性因素的管理方式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理性因素对人的影响是直接的,以奖励和惩罚等最浅薄的层面为基础,其效果也是短暂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无视,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非理性因素是以对人的心理和感情的影响为基础的,虽然不能像理性因素那样立竿见影,但是其过程是间接的,是潜移默化的,不仅效果好,而且不会引起反抗情绪。理性管理手段,在规范教学秩序,保障学校治安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理性管理并不是适合于任何环境,只有将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将被动的约束变为主动的自律。
四、学校文化建设渗透人文精神
篇9: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诸多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追求人生美好境界,追求自我价值完善;推崇感性和情感,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影响,中学化学教学一直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的偏颇,中学化学教学很少涉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淡化了人文教育,具体地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逻辑、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编排,忽略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就业等化学素质的需要,也严重地忽视了化学在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掌握化学知识、解题技能的理性思维训练,忽视了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划一化,忽视学生谋求个性解放和创造力的培养。虽然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色彩斑斓的化学世界里,但对身边最基本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和自然问题的基本原理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强调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自然环境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将化学教学着眼于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综合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确立人文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当前社会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有益尝试
1.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化学与交通、通讯、能源、材料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化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教学中,我们也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总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化学本身造成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2.发挥化学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化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3.结合化学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在比较复杂的化学问题中,常常把一些次要的因素忽略,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来研究问题,即建立理想化模型。这样的方法就是体现了“矛盾论”思想,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其起领导和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此外,在化学学解题方法中,如隔离法、对称法、转换法等,都反映了辩证法的许多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生活态度,非常有帮助。
4.揭示化学规律的和谐统一,实施审美教学
实施化学审美教学,就是要结合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向学生展示化学教材的结构美、化学方法的应用美、化学规律的内存美。通过揭示化学学的“真”与“美”,使广大中学生提高境界、和谐关系、陶冶心灵、开发智能、活泼气氛、增强情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总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在这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还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浅析《岳阳楼记》所渗透的人文教育(集锦9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2023-10-07
谈文言文教学策略2022-06-01
浅析利用外资在铁路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2022-11-10
试卷分析范文语文2023-06-15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4-21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2022-05-24
初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2023-06-06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2023-04-10
农村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2023-04-04
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