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

时间:2022-10-27 12:21:37 五年级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通用17篇)由网友“粘锅咸鱼不翻身”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五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

篇1:五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

五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

一、听话,找中心句

师: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下面老师念几段话,大家认真听,仔细想,每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老师念第一段话)

生:这段话是围绕“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来写的。

师:(翘起大拇指)你讲得真好!

(老师念第二段话)

(生紧张,在老师启迪下,第5次才说完整:“这段话是围绕‘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都大’来写的。”)

师:(提高声音,高兴地)真了不起!(走上前)我可以跟你握手吗?(跟这位学生握了手)你一共错了4次,第5次才正确,同学们都没有这种学习经历。学习就是要这样,错了没有关系。

(师又说了第三段话,学生很快答出。)

二、指导仔细观察

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位置)这是一个橘子。(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谁来读呢?(一生读)

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你读。(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板书:啊!)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

师:啊,这个橘子真可爱!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怎样写具体?要——(板书: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观察要——(板书:仔细)。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

(学生说了颜色、形状、大小,教师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明!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作了一个“掂”的动作。)

生:(脱口而出)重量。

师:(板书:重量)好!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作出嗅的动作。)

生:(抢答)味道。

师:(反问)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

生:(恍然大悟)香味。

师:(板书:香味)再仔细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带叶的柄)。

生:这个橘子上有叶子。

师: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只橘子的个性(板书:特征)。现在剥开橘皮,你就看到——(生:橘瓤)一尝就知道——(生:味道)

师: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板书:写得具体)。

三、指导写具体

师:光写具体还不够,文章还要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想像(板书:想像),想像要合理(板书:合理)。把你想像到的写进去,文章不就具体、生动了?

(老师手拿橘子,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想像。)

师:颜色——

生:黄中带绿。

生:黄中透绿。

师:“透”用得好,这说明绿色是慢慢显现的,很淡。形状——

生:圆溜溜的`。

生:像一个小南瓜。

师:大小呢?

生;有我的拳头那么大。

师:请你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

生:(用手掂了掂大约有二三两。)

师:(把橘子送到一个学生鼻子前)你闻闻。

生:清香。(师又送到另一个学生面前)

生: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对,不是刺鼻的香,再看特征,橘子上有叶子,像什么?

生:像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

师:再想开去,它一定是——

生:它一定是刚摘下来,一定很新鲜,一定很好吃。

师(剥开橘皮,请了一名学生)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橘瓤?(学生数了,共有12瓤。)

师:它看着像什么呢?

生: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生: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让两位学生摘下两瓤)你们尝一尝,什么味道?

生1:甜滋滋的。

生2:甜中带点酸。

四、学生写段,教师评价

师:我们以“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啊。”开头写一段话。(具体讲了写的格式要求。学生练笔。)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啊!这个橘子真可爱。

师:你读出了感受,我听了,也觉得这个橘子真可爱。

生:它黄中透绿,扁扁的,像个小南瓜。

师:写得形象。这么一想像,文章就生动了。

生:又像节日里挂着的灯笼。你看!你看!

师:好!这儿为什么要两次用“你看”呢?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惊喜的感觉,小孩子就喜欢这样说话。

生: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闻”“有”可以去掉。另外。“放在鼻子前一闻”和“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缺了一个字。你再读,读好了,语气出来了,这个字也就出来了。

生:(一连读了好几遍,直到读进去仿佛为清香所陶醉时,“啊”字脱口而出。)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瓤,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加上“着”和“呢”,再读一下。

生: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我摘下一瓤,放在嘴里。

师:“放”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阳台上等,嘴是一个腔囊,应该说“放进”。

生:我摘一瓤,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还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师:是感觉?

生: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

师:这位小朋友写“吃”用了12个字,三个动作:“摘下一瓤,放进嘴里,咬上一口。”写得细腻,文句通顺,好!

(第二个学生交流,老师评讲,再下课。)

篇2:五年级作文课的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作文课的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作文课的教学工作,六个教学班的作文授课(每周12课时)与批改(每周350——400篇)任务。对工作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让我认真对待这项工作。首先,我认真阅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从备课入手,认真上课,细心批改,科学讲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回首上学期的工作,发现作文课的教学与阅读教学缺乏紧密配合,这样有悖于读写规律。因此,我对作文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我把第四单元《推荐一本书》调到第一和第二周进行教学。这样其他文章的.讲授内容就能在语文老师讲完阅读与略读课文之后,学生了解单元主题、作者写作手法以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觉得,要想上好作文课,必须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工作。我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广泛搜集资料,独立制作教学课件,扫清学生学习障碍。

在备课上除了备教学内容,我觉得写作方法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引以为豪的一个做法。有关习作方法的指导,教材里没有,教参里也没有。于是,我就研读教材里的相关文章,广泛搜集课外资料,争取每学习一篇文章,都让学生了解一点写作常识,学会一点写作方法。

虽然学生数额较大,在批改上做到详批详改很辛苦,(除了备课上课,每周要批改三、四百份),但是,我克服自己身体的困难,对学生的文章尽量采取详批详改,争取做到有眉批、间批和总批,为了鼓励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还刻制了一枚枚小印章,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肯定和表扬。同时,我在讲评课上下功夫,每节课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逐一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对号入座,教给他们修改方法,教会他们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哪怕是一节课提升一点点,我都让每一个孩子有进步、有收获,让他们做到“我手写我心”。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课堂上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批改时,我用自己刻制的具有激励性语言的“小印章”来表扬。他们尝到了甜头以后,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经过一个学期的辛勤付出,我觉得全学年的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们已经达到了,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超出了《课标》要求。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全体学生能做到认真读题审题,围绕文章主题选择生活中合适的写作素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记叙事件,并能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增进表达效果,用富于感染力真诚的语言表情达意;字迹工整;字数远远超过年段要求;(年段要求400字,平时我要求学生达到460字以上,个别学生超过600,甚至达到800字)。

一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工作中,让我遇到很多问题,面临很多困难(个人身体问题除外)。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在思考,我校对课内外阅读的重视,可以说是其他学校无法超越的,为什么,还有部分学生缺乏主动阅读、主动练笔的兴趣,还有个别学生的语言基础实在是几节作文指导课改变不了的。这些问题,有教师教学的原因、教师管理的原因,也有家庭以及学生个体的原因。那么,如何克服困难,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让所有的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切实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真是任重而道远... ...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始终保持着对教学饱满的热情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尽自己所能,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但是,还有许多需要反思和提高的地方,请领导多加指教。

篇3:五年级看图作文课

五年级看图作文课

五年级看图作文课

朱煜

【备课历程】

多年前,我应邀到广东上作文示范课。当时正好在读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便从中选出《已死的母熊》来使用。选这幅画是因为它呈现的故事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丰子恺翻译过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这也算是一种特别的关联吧。

起初上课时,介绍完屠格涅夫的《麻雀》后,我就出示《已死的母熊》给学生看。由于学生对丰子恺的漫画不熟悉,在观察画的内容时绕来绕去,无法直接进入主题。于是,我就又选了些丰子恺各种题材的漫画代表作,放在《已死的母熊》之前出示,希望能起到铺垫作用。但是实践之后效果还是不理想。反复思考后,我明白了――学生的问题是不懂得如何看图,多看几张图并不能解决核心问题,要在看图时提炼出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已死的母熊》。后来,在欣赏丰子恺的漫画代表作时,我加入了方法指导和方法提炼,效果很好。另外,我还将为原图配的文言故事以及丰子恺自己写的《已死的母熊》都出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信息,并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从而加深这次看图作文的独特体验。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听见大家在唱《欢乐颂》,你们唱得很好。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吗?

生:欢乐。

生:圣洁。

生:温柔。

生:爱。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因为你们在用心唱,所以就能体会到歌曲背后的东西。我的感受和最后一位同学相同――我从大家的歌声中体会到了爱。很巧,今天我们要上的课就是与爱有关的。请大家打开桌上的讲义,允许我为大家读一读讲义上的文章。(朗读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

师:听了我的朗读,你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我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母爱是伟大的。

生: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母亲会勇敢地牺牲自己。

生:作者想说,动物也是有母爱的。

师:大家说得很好。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吗?

(生摇头)

师:好,那么让我来告诉大家。作者是19世纪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出示屠格涅夫的照片)他和同时代的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合称俄国文坛“三巨头”。他们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极其优秀的文学作品。屠格涅夫一生写了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他的《猎人笔记》曾经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我读的是丰子恺先生的译本。(出示《猎人笔记》书影和丰子恺先生的照片)

师:丰先生在年纪很大的时候自学了俄语,翻译了这本书。他也是一位文学家、画家。(出示丰先生的漫画作品)

师:丰先生的漫画有很多都是以儿童为主题,他还经常将古诗词画成画,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在欣赏过程中逐步出示方法:关注画题、关注细节、关注主次。)

师:(出示漫画《已死的母熊》)今天请大家着重看这一幅。这幅画选自丰先生的《护生画集》。丰先生用了四十六年时间完成这套画集。请大家仔细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生:图上画了一只母熊和三只小熊。

生:图上画了一个猎人把母熊打死了,而母熊还托着石头保护小熊。

生:我怎么觉得那不是小熊,而是小羊啊?

师:请你再仔细看图。

生:我看懂了。一只母熊带着三只小熊在河边喝水,一个猎人向它们射击,母熊为了保护小熊而中弹了。

师:你真聪明,竟然看着图就能说出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大家再思考,作者想通过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母熊也有着伟大的母爱。

生:作者想说,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生:我猜作者想告诉我们,母熊是很爱她的孩子们的。

生:我觉得,动物的生命也是很宝贵的。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板书:敬畏生命)我们要学会敬畏生命。动物的生命也是宝贵的。如果请你把这幅画改写成一个小故事,你觉得哪些内容是一定要写的?

生:母熊中弹的过程一定要写。

生:母熊是怎样保护小熊的,一定要写。

生:我觉得母熊中弹以后的情况也要写。

师: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内容吗?请大家再仔细看图。

生:我觉得还可以写当时的环境。

师:为什么要写环境呢?

生:因为介绍一下环境可以使故事更加有意思。

师:你的主意真不错。

生:我觉得可以写写母熊为什么会带孩子出来。

(师分别将生提到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忽然发现,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有些内容有重复,可以合并在一起。(指导学生将板书进行整理归类。最终将板书整理成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师: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个部分来写?

(生交流选择结果)

师:请大家在笔记本上将自己选择的小节写下来。

(生习作)

师:接下来我请三位同学上台来交流自己的习作。

(邀请三位学生上台)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写了这个故事的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因为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写了些什么,所以第二、第三位同学在交流的'时候要根据前面同学的习作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才能配合好。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好。

生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母熊和小熊出来觅食。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十分清澈。小熊在小河里高兴地嬉戏着。

生2:突然,母熊那灵敏的耳朵感觉到了危险。一个猎人正举起枪对准小熊。母熊发现了,就举起身边的一块石头,让小熊们躲在下面。只听“嘭”的一声枪响,母熊中弹了,但它还是拿着石头。

生3:小熊得救了,母熊却死了。小熊们悲痛欲绝,围着母熊哭起来。猎人看见了这一幕,后悔极了。他发誓再也不打猎了。

(交流中,师帮助生调整语句。)

师:谢谢你们。虽然是初次合作,但是你们配合得十分默契。特别是后面的两个同学,他们一边读一边在修改,你们的故事十分感人。猎人后悔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强大的母爱啊。

(再请三位学生交流。内容略。)

师:刚才我偶然发现,在一位同学的习作中,母熊说话了,故事一下子生动起来了。

生:他是用了拟人的方法。

师:对啊。刚才交流的同学都用了同一种人称――第三人称。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母熊,如果你是小熊,如果你是猎人,这个故事应该怎样写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角度,将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生习作)

师:谁愿意为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习作?

生:今天,天气晴朗极了。在我和兄弟姐妹的央求下,妈妈终于答应带我们下山去玩。

我们下了山,只见在嫩绿的草坪上朵朵鲜花露出了美丽的脸颊,小鸟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一条清澈的小河用它的水波来伴舞,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美景。

我们玩累了,来到小河边喝水。这时,一个猎人发现了我们,趁妈妈不注意,向她开了两枪,妈妈受伤了。可是这时,山上又落下一块大石头,滚向我们。幼小的我们怎么能承受这样大的石头。就在这危急万分的时候,妈妈用手抱住了石头,抱了很久,她不能让石头砸到我们。这时,猎人又开枪了,击中了妈妈的头部。妈妈的眼睛闭上了,鲜血不停地流了下来,可她依然抱着那块大石头。

猎人见到这一幕,惊呆了。他手一松,猎枪掉在了地上。他呆呆地看着妈妈。周围安静极了,只听见溪水在唱歌,那是生命的赞歌啊。渐渐地,猎人的眼眶湿润了。他后悔刚才打死了我们的妈妈,他拿起猎枪,扔进河里,决心再也不打猎了。猎人走到我们跟前,抱起我们,他要抚养我们长大。

(其他学生交流,内容略。)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交流,我很感动。虽然他们选择的人称不同,但是他们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表达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敬畏生命吧,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让我们一起学会爱吧,因为有了爱,生活才能变得美好。让我们怀着爱,一起再唱一遍《欢乐颂》吧。

(生齐唱《欢乐颂》,唱毕,下课。)

篇4:小学五年级作文课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这件事

教学目标

1、会在生活中寻找可以写作文的材料。

2、初步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3、会比较正确地感受一件不事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写作材料,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教学难点: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审题,明要求

1、出示课题:这件事__________

比较与第一单元的`作文题目有什么异同。

2、横线上要补充点什么?

二、自学习作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说说习作要求。

3、交流,小结。

横线上要补充这件事对你的感受

习作要求:

1、选择生活中的小事来写。

2、挖掘这件小事中能引起大家思考的东西。

3、把这件事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三、学习参考片断

1、对照3条习作要求独立阅读参考片断,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2、交流

文章写李洁邀“我”跟她一块买木夹子央教室后面的墙上钉拴绳子让同学挂雨伞雨衣的事。

这是一件为同学服务的好事,“我”拍手叫好。

事情经过是分几步写具体的:

先写一个下雨天的早晨,我们来到学校;

再写李洁让“我”帮她在教室后面钉钉拴绳;

接着写“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她告诉“我”是为了让同学挂雨伞雨衣;

最后写“我们”一起动手。

3、小结:学习了“参考片断”,我们怎样来确定自己的习作内容?

四、指导选材

1、指名读“提示”1:选择那些能引起大家思考的这一类生活小事。

2、根据选材要求,说说你准备写什么。

3、分析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4、对这件事,你的感觉如何,在题目上可以补充什么?

5、学习“提示”3,怎样把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列提纲,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清楚。哪部分印象最深?

第2课时

一、学生开妈写作文,老师巡回指导。

二、自由交流习作。

1、按3条习作要求评析习作。

2、教师巡视,找典型。

三、指导评议:

1、事情的经过步分哪几步?

2、怎样一步步写清楚、写具体?

3、自改、互评(补差)

4、个体评议,自我修改。

四、作业:把修改后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

篇5:五年级作文课《下雪了》教学设计

五年级作文课《下雪了》教学设计

摘要:我们对自己所执教的内容、选用的手段、思维的深度等诸方面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梳理和剖析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败笔”。便于而后重新整理改进教学,这一思考的过程也是一提升的过程,是教师总结、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关键字:反思 重建 启发

一、再现教学设计

在学校草根化校本研究的结题活动中,我执教了一堂五年级的作文课《下雪了》。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回忆今年的这场大雪,在回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选材,并有顺序地将所选内容写下来。要求在写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在确定内容后给自己的文章取上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谈谈关于“雪”的话题。板书:下雪了!

2、同学们记得今年的那一场大雪吗?雪,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久别重逢的老友,看到它漫天风舞时,我内心涌动着重逢的激动与喜悦。自古以来,雪在那些文人墨客的眼中也各有各的风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雪的灿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雪的壮观;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雪的绮丽;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是雪的浪漫;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雪的孤寂。

二、指导习作

1、勾起回忆

在这样的雪天里,你的感受和老师,和诗人肯定是不同的。请你用词或短语,写下你对雪的真实感受,写得越多越好,等会比比谁写得多,时间2分钟。

2、寻找联系

A、刚才我们写下了那么多对这场雪的真实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B、你们的感受让老师想到了这样一些句子,想与你们一同分享,我来读,你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好吗?

(雪,这位冬之精灵,迈着轻盈的舞步走来,来给我们的世界梳妆打扮。

雪,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不便。

下雪了,终于下雪了,我已在每片雪花上写下了祝福。)

C、指名读,教师评价。

D、偷偷告诉你,这四句话都是老师准备写进自己文章中的句子,我将把它们放在每小节开头。你能猜猜在每句话的后面老师分别会写些什么吗?

E、这些都是老师所想告诉大家的,那么你呢?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呢?你也能像老师一样,写上一句话,作为一小节的开头吗?请你马上写下来。

F、学生写后交流。

3、取个好题目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题目能抓住读者的视线,吸引他一睹文章内容。可见,给自己的文章取个好题目也是非常关键的。好好想想,根据你所要写的内容,准备给自己的文章取个什么题目?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现在,请你接着你刚才所写的话,围绕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把这段内容写完整,写具体,等会和老师一同来分享你对雪的独特感受。友情提醒:写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性地运用刚才我们交流的那些词或短语。

四、指名朗读,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五、总结

今天,顾老师与同学们就“雪”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我们谈到了关于雪的方方面面,并且你们还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感受最深的话题写了一段精彩的文字。在这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处处留心皆文章”,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不愁写不出感人的文章来。(板书:处处留心皆文章)

二、课堂上的不尽如人意

真实的课堂总会或多或少留下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堂课上也不例外。主要问题有这样几个:

1、学生所回忆和记录的雪局限于末的那一场。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对其他关于雪的经历与体验的回忆,体验内容不够广泛。

2、教师与学生分享的四句话在起到示范引领的同时,也框定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情感体验不够深入。

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这样一场已经过去三个多月的大雪,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印象却是模糊的,粗线条的。课前,教师没能考虑到这一点,因此课堂上也没能借助更多,更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铺展回忆。

4、没能很好得利用课堂资源。引入时所用的古诗,与学生课堂上的有价值的发言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都没能很好得利用起来。

三、假如让我再上一次

如果让我再次回到刚才的课堂,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让我的学生更具活力。

1、体验内容的'广泛性

20年末,这场百年罕见的大学虽然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中,但是,在学生的记忆库中应该还有许多丰富的雪的经历,有的是通过媒体获得的,有的是外出旅游经历的,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去唤醒这些深藏着的记忆,让学生对雪的印象、雪的感受不要仅停留在07年末的这场雪,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丰富写作材料,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场雪”。

另外,在我的课堂上还有这样一个设计环节。我请学生用词或短语写下自己对这场雪的真实感受。这无意中将学生的思维框定在了年前的这场雪。我想,我是否能将这个环节改为:请学生写写雪的属性。就如我们作文课上写电脑、写水等事物的属性一样,使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去感受雪。而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场雪,引导学生由这场雪发散开去。

2、体验情感的深刻性。

课堂上,我与学生分享了四句话:

雪,这位冬之精灵,迈着轻盈的舞步走来,来给我们的世界梳妆打扮。

雪,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不便。

下雪了,终于下雪了,我已在每片雪花上写下了祝福。

分享时我先请学生记录下这四句话,而后请他们猜测老师在这四句话后面分别会写些什么内容,这个猜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的发言涉及到:雪的美,雪中玩耍的快乐,雪带给我们的不便,以及雪中情。但可惜的是,我未能及时抓住生成性的资源,加以引导。如果在回到课堂上,我会抓住“雪中情”这一方面,继续追问:“这雪中浓浓的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你能给大家说说吗?”“你同样也感受到了这雪中之情吗?”除此以上学生谈到的四个方面以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雪的无私,以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雪,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深刻。

当然,这样的引导并不是将教师的认识深度强加于学生,而是基于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基础上的一种引导。因为,学生能走多远,作为教师,我们就有责任引导他们走多远。

3、体验手段的多样性。

在课堂上,我仅以自己的叙述,以古诗来引发学生回忆雪,体验雪。这样的手段显得过于单一,如果再来上,我会在学生自己写一句话前,增加一个环节,利用一些图片勾起学生多雪的更为丰富的回忆,然后再请学生动笔写句子。

当学生借助媒体手段,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于脑海时,便是学生习作的最佳时期了,此时,不妨提醒我们的孩子再来读读诗句,体会诗人眼中的雪的独特,并可以将之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四、由此给我的启发

从上课到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二次备课”的过程。这也是课堂结构改革的过程,它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虽然我们课前会做充分的准备,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当踏入千变万化的课堂中,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的学生时,在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下,教师会发现一些因备课时考虑得不够深入、周到,而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或多火少的“瑕疵”时,我们有必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内容、选用的手段、思维的深度等诸方面进行反思。这有助于我们梳理和剖析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败笔”。以便而后重新整理改进我们的教学div>,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是教师总结、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换句话说,如果每一堂课,教师都能积极反思,对自己的课堂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便能使接下来的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学会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可见,如果要想成为一位“反思型”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篇6: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

一堂体验?探究式作文课实录<?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师:大家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吗?

生:看过。

师:清朝大学士纪晓岚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有一回,别人来给他祝寿,有客人为了考验他的口才,就戏曰:“我是爬着来的!”纪晓岚脱口而出:“那先生真是太稳重了!”全场客人听了都哈哈大笑,无不为之佩服。同学们听了纪晓岚的答话,对说话、表达有何感受?

生:要善于说话,善于表达。

生:针对实际情况来说。

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把话说好,表达好。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说话、写文章都要根据中心意思来表达,并且要想办法表达好。(板书:根据中心表达)

师:现在假设同学们的钢笔都不慎丢失,(生大笑)要寻找钢笔,你们该怎样说?要抓住钢笔的哪些特点说?(生以小组为单位体验、讨论、归纳,然后举手发言。)

生:颜色,材料,大小。

生:钢笔主要特征,特殊记号。

生:商标,牌名等。

师:同学们发言都很踊跃,特点抓得很好,不过我想问一句:这能找到钢笔吗?

生:(齐呼)能!

师:再假设你们都是钢笔推销员,该怎样来推销你们的钢笔呢?应抓住钢笔的哪些特点来说?(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体验、归纳,然后举手发言。)

生:抓住材料、性能及优点。

生:抓住钢笔图案、颜色等。

生:还有价格、质量等。

师:同学们抓住这些特点,推销的钢笔能卖出去吗?等会儿,我们拭目以待。下面请分组准备,列好发言提纲,进行演练。A组为“寻找钢笔组”(第一、二大组),B组为“推销钢笔组”(第三、四大组)。(学生讨论、思考,列出提纲。约6分钟。)

师:下面请A组选一名同学上讲台演练,B组派一名同学配合演练。

(讲台上摆满了A组同学的钢笔,A组同学口述其特征,B组同学在众多的钢笔中按特征搜索、寻找。)

生:昨天,我的“英雄牌老弟”不幸在“课桌街”走失。(同学们大笑:原来在播“寻人启事”。)走失时,身穿银灰色上衣,下穿红褐色长裤,腰间系一条“英雄98-A”金色皮带。他身高150mm。由于老弟跟随我多年,身经百战,已是伤痕累累,头上还裹着“透明绷带”。老弟走失,本人非常痛惜。若有知其下落者请速与5484888联系,本人深表感谢。(学生笑得前俯后仰,未读完,B组同学已找出了A组同学的钢笔。)

(A组其他同学争先上台演练,结果都很快找到钢笔。)

师:A组同学都能抓住自己钢笔的特征进行口述,因而钢笔也就很快能“失而复得”,各归其主。下面就请B组同学上台,看他们的表现怎样。请B组选一名同学上场。

生:我公司推销的“飞跃”牌钢笔,系国内最新产品,它的外壳采用纳米材料制成,且有自动式吸管,笔尖采用摇控装置,能自动连通吸管,不用时会自动关闭,笔杆下端装有改正器。“飞跃”牌钢笔,领时代风骚。售价仅需500.00元!(学生“哗”然惊叹,真神奇,500.00元也想要!)

师:因时间关系,同学们不能一一上台演练。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几位同学的表述和题目要求,再深入想一想,然后表述出你的“寻物”和“推销”的小短文,好不好?

生:好!

(学生迅速构思,动笔写作。约6分钟。)

师:请展示你们的作品,先A组后B组。

生:我的钢笔海拔约180mm,腰围45mm,号称“金钻”将军,它头戴平顶大帽,全身一套金黄色铠甲,独臂上印着“金钻G30”。因它是我的忠诚侍卫,我已在它的手臂上刻下了我的代号“WZ”。

生:我这里有十二生肖钢笔,造型精美。笔帽仿动物造型,且笔尾装有自动开关,呼喊能发出属相叫声。更妙的是,笔尖装有探头,能辨出错别字。构造材料细密,携带方便。十二生肖笔,助你成功!十二生肖笔,人人渴求!……

师:同学们写得太精彩了!只要我们能根据需要、目的,进行表达,根据中心来组织语言,我们就能够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来。

篇7:郑桂华老师作文课课堂的教学实录

郑桂华老师作文课课堂的教学实录

老师在课前聊天之后,把敏锐的感觉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语文课常做的事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类比构思法,教师出示冰心的《霞光》。

师:请大家说说看,写了什么?作者想写什么?

生: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不必太在意。

师:写的是霞的物象,但写的是快乐和痛苦,为什么不直接写,有什么好处?

生:容易让读者有兴趣,不枯燥。

师:生命是庄严的话题,神圣的大话题,用这个物象写,容易让作者喜欢。

生:引发读者的共鸣。

师:不直接讲出来。含蓄。

生:霞和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有相似的地方。

师:更加直观。

生:更加透彻,更具体。

师:所以有时候选择一个物象来承载就要更加直观形象。这时屏幕上显示谈生命,之后屏幕上只有三个大字:人 生 像。

师:你能想到哪些物象来表达人生感受。

生:繁星 迷宫 小草 浮云 沙丘 战争 白纸 彩绘 乐谱 程序 游戏 农场 赌博 搓麻将

老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这些物象都写在了黑板上,并标上了序号。

师:现在请大家转换身份,写作文大部分时候是给别人看的,现在请大家当一下读者。作为读者,你最愿意看哪一篇呢,暂时不考虑内容。凭理性思考,只投一票。

师:投好后,请回忆反思,交流一下,为什么投给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理由是什么?

生:给“没有彩排的电影”感觉很文艺。

师:是不是很期待?

生:会引发我的阅读兴趣,人生思考。

生:我也选这个,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有共同点。

师:也就是有足够的联系相通。

生:人生像一场战争,最能激发人的兴趣,因为人往往一不注意就被撂倒,人生太激烈了。

师:你一定很有感触。

生:搓麻将 因为人生沉重,而用这样调侃的笔法更能引发人的思考,有一个反差更能激发阅读期待。

生:风筝很好,有老师家长的'制约,很像。

师:大家更关注这些带形容词的物象。更清楚?

生:遐想的空间更大。

生:不确定因素更多,更能切合人生的主题。

生:写作就像外科医生,切入点很小,但是却力求更细微具体。

师:会更细致,更具体。

师:回到那个,没有彩排的电影有吗?

生:会自己去创造,反而引发读者的感慨。

师:读者会有哪些可能的感受?

生:会很好奇,会觉得虚伪,会反感等等。

师:板书 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这六个要求,反思一下自己选择的物象怎么样?1、合理性 2、有感触 3、联系性 4、产生共鸣 5、引发思考 6、最高要求是反差

师:请大家对照要求,调整一下你的物象。

生:“子弹”不好,虽然有联系,但不能引发共鸣

师:而且你见过子弹吗?见过真实的吗?

生:见过

师:但引发共鸣比较少吧

生:“海燕”那个不好,其实人生不只是挑战,也有平淡,而且海燕很远,因此我换成“白纸”了。

师:下面,围绕你选择的物象,列举几个特点挑战一下。

生:搓麻将1、具有随机性,因为骰子的点数本身就随机的。2、机遇性,这和随机性不一样的,这是指牌。3、主动性,因为你如果主动碰吃之后牌就不一样了。4、不可控性,因为你想吃的是被碰了。5、被动性 6、耐心 7、挑战性

生:我选的也是这个,我补充一下 不要贪心,你可能因为胡大牌儿结果被别人胡了。

师:当我们看到随机性三个字的时候你想到搓麻将了吗?同样,单凭机遇性,挑战性你觉得是麻将?这些事麻将所独有的特点吗?所以当我们在描绘这些特点的时候可以上升到独有的,这才能写出个性的地方。

篇8:小学五年级作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在生活中寻找可以写作文的材料。

2、初步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3、会比较正确地感受一件不事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写作材料,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教学难点: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审题,明要求

1、出示课题:这件事__________

比较与第一单元的作文题目有什么异同。

2、横线上要补充点什么?

二、自学习作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说说习作要求。

3、交流,小结。

横线上要补充这件事对你的感受

习作要求:

1、选择生活中的小事来写。

2、挖掘这件小事中能引起大家思考的东西。

3、把这件事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三、学习参考片断

1、对照3条习作要求独立阅读参考片断,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2、交流

文章写李洁邀“我”跟她一块买木夹子央教室后面的墙上钉拴绳子让同学挂雨伞雨衣的`事。

这是一件为同学服务的好事,“我”拍手叫好。

事情经过是分几步写具体的:

先写一个下雨天的早晨,我们来到学校;

再写李洁让“我”帮她在教室后面钉钉拴绳;

接着写“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她告诉“我”是为了让同学挂雨伞雨衣;

最后写“我们”一起动手。

3、小结:学习了“参考片断”,我们怎样来确定自己的习作内容?

四、指导选材

1、指名读“提示”1:选择那些能引起大家思考的这一类生活小事。

2、根据选材要求,说说你准备写什么。

3、分析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4、对这件事,你的感觉如何,在题目上可以补充什么?

5、学习“提示”3,怎样把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列提纲,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清楚。哪部分印象最深?

第2课时

一、学生开妈写作文,老师巡回指导。

二、自由交流习作。

1、按3条习作要求评析习作。

2、教师巡视,找典型。

三、指导评议:

1、事情的经过步分哪几步?

2、怎样一步步写清楚、写具体?

3、自改、互评(补差)

4、个体评议,自我修改。

四、作业:把修改后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

篇9:五年级《我们去旅行》作文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与大家共享。

2、积极参与交际,把自己的所见讲清楚。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并能获得知识,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讲清楚。

教学准备:

课件、风景名胜图片、风景名胜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激发兴趣

有位同学一开学就告诉我,暑假里,他看见了长城,觉得长城真雄伟啊。还把自己拍摄的北京风光给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件配乐北京风光图)。

2、学生欣赏,谈看后的感受。

3、还有哪些小朋友知道哪些地方的风光呢?指名说

4、看来小朋友们看到的还真不少,不过,我们都不可能像小明那样把自己看到的拍摄下来给大家看,但很多同学都把自己看到的风景图片或资料带来了,怎样才能让同学分享到你的快乐呢?

二、创设情景,小组交流

1、出主意:如何才能让大家分享到你看到的。

2、把同学们刚才说的归纳出来,我们可以这样做:由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的成员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你看到的风景是什么样的。一会我们在小组内选出最佳“导游”,在全班做介绍。

3、出示交流要求:

(1)、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

(2)、把景点最美的地方介绍清楚。

(3)听的.同学要专心,不明白的及时提出来让“导游”解答。

4、自由组成小组,每个成员轮流当“导游”介绍。有图片的在介绍时把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5、小组内推选出最佳“导游”。

三、展示交流,评选最佳“导游”

1、每个组的最佳“导游”上台为为全班介绍。(有图片的放在展示台上让大家看)

2、评价:他们介绍得怎么样?

3、对于他们介绍到的景点,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得更清楚?请向“导游”提出,让他们及时解答。

4、给他们佩带上“最佳导游”牌子。

5、老师扮作记者现场采访:被评为“最佳导游”有何感想?你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篇10:我上的一堂作文课----说死实录(网友来稿)

师:请同学们依次高声朗读“我不能写好作文、我不想写好作文、我

不要写好作文”。开始!

(高声朗读,震耳欲聋。

师:停--哪位同学说说自己现在的心情?

生:抢答“不得劲儿--”

生:“郁闷----”

生:“想哭---”

师:那怎样办呢?

生:齐答“把不字去了--”

师:好!那我们就从心里擦去这个不字,共同高声朗读起来。开始!

师生:“我能写好作文、我想写好作文、我要写好作文--”

师:非常好!你们真优秀!难怪你们学校选择同学们参加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的实验。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二、设置情境

篇11:我上的一堂作文课----说死实录(网友来稿)

(居中板书文题:说死

(死字的左半部分用红色,右半部分用白色)

(教室里一阵惊异、骚动,窃窃私语

同学们,我国汉代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叫司马迁,关于死他有句名言,谁知道?

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正确!给他掌声鼓励!

(在黑板左上角板书司马迁的名言

下面,我们分别用两个字、四个字、一句话说死。但是,在你的词句中不能出现死字。明白?

生:明白--

(说的过程略

师:好了。我们来给这些词句按照“褒、中、贬”分类,并举例说明。

(分类的过程略

三、小结转题

师:同学们!你们表现得很棒,我们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是我很愉快,很快乐。你们呢?

生:快乐--

师:可是,你们忘了我在黑板上写的第二个字了。它还包含着两个词呢,是什么?谁来说说。

生:红事。白事。红事,指结婚,白事,指死人。

生:哦-哦-他犯规喽---

师:我严重宣布:从现在开始,解除死字的宵禁!在我们当地呀,还有一种规矩,70岁以上的人自然过世,也叫红事的,不许哭呢。所以啊,还是司马迁说的对:

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那些为人们利益而献身的人,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他们是永垂不朽的英雄!我们永远敬仰他们!同学们,今天这是一堂怎么样的作文课呢?

生:纷纷举手

师:(板书:一堂 的作文课)

(同学们说的过程略。

(最后投票选出建议文题:一堂奇妙的作文课

(建议不用说死那个文题,但用什么题自己决定,鼓励创新

这是属于哪一类的记叙文呢?

生:齐答叙事--

师:叙事记叙文的特点是什么呢?又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我先说说,同学们再补充。

(师生互动的过程略

同学们,叙事记叙文的特点和要求我们今天就学这么多,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下节课,我们一块儿攻克“一堂奇妙的作文课”的写作好不好?

生:好!

师:下课!

第2课时的前3分钟,我运用主题领跑构思法画图辅导学生按照第一节课的时间推移、内容转换为序结构作文。同时鼓励用其它结构方法完成习作。30分钟后,有47名写完习作,占94%,最长的达到400多字。用7分钟师生互动评价两篇佳作。(过程略)

-10-3

作者邮箱: mnbvc05-zc@163.com

[我上的一堂作文课----说死实录(网友来稿)]

篇1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思路,学习其合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方法。

3、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3、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谁能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小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如果能用“我喜欢_____的_____” 例如,“我喜欢忠诚的小狗”这种句式来说,就更好了。

生:我喜欢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生:我喜欢忠诚机灵的狗。

生:我喜欢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生:我喜欢身强体壮的北极熊。

师: 刚才同学喜欢的动物,老师也都非常喜欢,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名字叫松鼠,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小松鼠图片)

其实把它介绍给我们的是一位法国人--布丰。哪位同学了解布丰其人的,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生:布丰,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还是生物进化论的先驱者。

师:很好,他知道的真多,来给他鼓鼓掌!那么下面就让我们追随布丰的介绍一起去了解松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布丰笔下的松鼠有怎样的特点。

生读课文。

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

生: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师:不错,你说的太好了!松鼠是漂亮的。(师板书“漂亮”)

师:松鼠还有哪些特点?我来请同学完成老师的板书。

生上黑板补充两点:驯良、乖巧。

师:松鼠的这些特征你们是从哪儿找到的?

生:课文第一段。

师:那么第一段的这三个词语能不能颠倒位置?为什么?

生:不能。下文具体介绍的时候也是按照漂亮、驯良、乖巧的顺序写的,如果这儿颠倒顺序,就和下文不对应了。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值得大家学习啊!他看到了这段与下文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生齐:由总到分。

师:不错。(板书“由总到分”)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了?

生:漂亮是指松鼠的外表,而驯良、乖巧则是在讲松树的性格。

师:非常好!先写外表,再写内在的性格,这样才符合人们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板书“由表及里”)

师:松鼠的漂亮显而易见,那么它的驯良和乖巧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因为它吃素,显得很善良。

师:嗯,松鼠的食谱里面可不包括庄稼粮食,对于人类来说,它是驯良的。

生:“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只在晚上出来活动,不打扰人类的生活,也能体现它的驯良。

生:“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它很少到人生活的地方来,不打扰人类,也是驯良的表现。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全面。那么哪些方面能体现松鼠的乖巧呢?

生1:第四段。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它还十分警觉;

生2:它动作轻快敏捷;

生3:它的叫声响亮,而且它还会生气。

生4:还有第五段,写了松鼠搭窝。从地址的选择、搭窝的过程、窝口的设计等几方面说明松鼠是乖巧的小动物。

师:布丰除了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之外,还有没有写松鼠的其他方面?

生1:还写了松鼠爱干净。

生2:还有松鼠的用途呢。

师:这些都在课文的哪一部分?

生:最后一段。

师:对。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作者在介绍完松鼠的主要特征后,又补充说明了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其用途,这样使整个文章显得更完整了。(板书“用途”)

师: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而且还很有用。这样的小动物实在是--

生齐:很讨人喜欢。

师:文章中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松鼠很讨人喜欢呢?

生1: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生2: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生3:有人说,松树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

生4: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师:同学们又没有发现,这几位同学所找的语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生: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不错。这些拟人还有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性。咱们同学能不能也来试一试,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你熟悉的动物--狗。想象一下,一只狗看见马路对面有一根它最爱的肉骨头,它会怎么办?又或者,狗在自己的地盘上发现了一个陌生人,它又会有什么表现?自己动手写一写。写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做片断练习,师巡视。

师:写好了吧,咱们来交流。

生读习作,师做适当的点评。

师:看来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不过不要忘了,本文是篇科学小品文,它的语言特点除了具有生动性、趣味性,还应该具有说明文语言的共同特点--准确性。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或词语吗?我举个例子:“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这句中在“触动”这一动词前加上一个副词“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生1:“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这句话中连用两个“那样”,强调了松鼠爪子的锐利和动作的敏捷,用“很光滑”来修饰高树,更能衬托出松鼠爬树技巧的高超。

师: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交流交流。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儿,课后请同学们将这次课堂上的片段练习再修改修改,誊写到小作本上。下课!

生:起立!敬礼!

师:休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实录]

篇13:《白杨》教学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吉春亚《白杨》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运用文中的语言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特点,拓展阅读借物喻人的文章两篇。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学习难点:

运用文中的言语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白杨”,你们看到的白杨,公园、校园,庭院,小路,到处都见到他的踪影。用词语或句子形容形容你们看到的白杨。

生:高大挺拔

生:粗长,树叶郁郁葱葱。

生:很有生命力。

师:这是我们眼中的白杨。文中的“父亲”眼中的白杨是不在公园,校园,庭院里,而是长在(课件)祖国的西部茫茫沙海中的白杨。我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我们打开书,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师:(出示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  介绍边疆陷入

(学生认读后)

师:我提醒大家做容易错的两个字。一个是“疆”,“疆”字不能漏掉“土”祖国的边疆一寸土地不能少;另一个是“陷”字。下半部分笔顺容易错误。学生一起书空。

师:其他的词语不容易错,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记忆后马上默写。

(学生记忆后默写,再订正)

师:选择几个默写的词语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生:父亲和两个孩子在火车上一边看窗外的白杨一边说白杨的特点。父亲其实在表白自己的心。

生:课文写了父亲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去往新疆的火车上,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二、再读课文,了解白杨 。

师:在父亲眼中,白杨的特点是怎么样的呢?请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

生:“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白杨的特点是“高大挺秀”

师:(板书:高大挺秀 )这个特点,在两个孩子之间的对话中就已经感受到了。

生:“你看那树多高!”“你看它多直!”白杨树的特点又高又直。

师:的确白杨树高大挺拔,那作者为什么却用 “高大挺秀”在赞美它呢?

出示课件(沙漠,火车在行驶,出现一片白杨)

生:在别的地方生长的白杨树并不觉得它怎么样,但是在满目浑黄大戈壁,能看到这高大挺直的白杨树,却让人觉得她绿得特别好看。

师:“绿”得很秀。还有想法吗?

生: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那白中返青的树干,给茫茫的大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与喜悦,所以人们以为她很“秀”。

师:太好了,你的话语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大戈壁是浑黄一片的,出现了一行行的白杨树,也给戈壁带来了亮丽的风景线。

师:学以致用,你的本领真不一般。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作者实在是用词准确,“高大挺秀”来形容戈壁摊上的白杨是最合适不过了。让我们把这种“浑黄一片”和“高大挺秀”的对比读出作者、爸爸对白杨的喜爱。

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师:请自告奋勇的同学抒发情感。

多位学生朗读。

师:这样的处理应该得到大家的共鸣,你的实力也完全可以毛遂自荐。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再自由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父亲的话语中满是对白杨特点的赞美。请同学读一读。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树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师:在爸爸的眼中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生:“从来”这个词语说明白杨一直都是这样高大。

师:向来、一直、一向、历来都是这样高大挺直。

生:哪儿需要它就在哪里生长,从来不选择。我从“哪儿”一词看出白杨适应力很强。

师:(板书:哪儿……哪儿适应力强)我们可以想象到(引读)城市需要它---

生:白杨树就在城市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给默默无闻的舒展风姿,供人欣赏。乡村需要它,它就在乡村

生:白杨树就在城市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学校需要它-----

生:就在学校扎根,生长,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心甘情愿地挽起肩膀,让孩子们在它的树阴下嬉戏玩耍。现在,西部沙漠需要它,

生:它就在沙漠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筑成防风林墙,保护着黄土高原。在爸爸的心目中白杨还有什么特点。

生:白杨非常坚强。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我从“不管”、“总是”这一对关联词语可以看出白杨非常坚强。

师:(板书:不管……坚强)我们似乎也能看到,遇到风沙时,白杨------

生:白杨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遇到雨雪时,白杨-----

生:白杨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遭到干旱时,白杨------

生:白杨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白杨树把自己的根深深地钻到到地地下,汲取水份,照样生长。遭到洪水的冲击时----

生:白杨还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依然顽强地向着高空伸展。

师:这就是白杨,它高大挺秀,它适应能力强,它坚强不屈,它--

生(情不自禁地、慷慨激昂地一起读课文中的句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表现了戈壁滩上白杨树上外在特点和性格特点:适应力强,不怕任何困难。我们借助这几个关联词语背诵爸爸说得话语。

(学生自由背诵后指名背诵一起背诵)

《白杨》第二课时实录

(-03-01 09:44:59)

标签:

杂谈

一、 体悟爸爸的心。

师:(CAI播放画面)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地是黄的,天也是黄的,在这浑黄的基调上出现了一片翠绿,那就是(白杨生齐说)。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挡着风沙的袭击;它们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对狂风暴雨,巍然毅力,它们给这贫瘠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在爸爸的心中,白杨树

生:(看板书)高大挺秀,它适应能力强,它坚强不屈。

师:(引读课文)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而这,孩子们还不能理解。他们只晓得--

生:爸爸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

师:他们只晓得--

生: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是接他们到新疆去年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他们只晓得--

生: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这些都是孩子知道的孩子们不知道的。如果后面接着写:不知道……应该怎样写?

〔引导学生填补课文中的“空白”,激疑引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生: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读书?

生: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远?

师: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吗?

〔点拨得恰到好处,学生的思维又推进了一层。〕

生: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

生: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是为了开发新疆大油田。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边疆所做的贡献吧!  (师播放建设者建设边疆的画面)

师: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建设得如此繁荣,想象一下,他们在建设边疆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相机板书:建设边疆)既然条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爸爸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动摇。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杨的品格,长大以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

形成板书:

借白杨                喻        爸爸(建设者)

高大挺秀  从来                    品德高尚

适应力强  哪儿……哪儿           不怕艰难

坚强不屈  不管……总是            扎根边疆

师:了解了爸爸的心愿,相信再来读这些句子,你们会读得更好。

(齐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师:继续读课文,现在呢,孩子们听了爸爸的叙说--

生:(读课文至结束)

师:爸爸还有一桩心事,谁明白?

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到边疆去建设,因为文章中写道了几棵小白杨。

生:爸爸还担心孩子受不了哪里的苦。

生:我觉得爸爸是充满希望的,因为嘴角流露出笑容。

生: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是啊!难怪人们都这样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好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啊!

生: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新疆的繁荣。 (课件演示今日新疆)

师:你们的言语是智慧的火花。是的,在爸爸的眼中,白杨树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在爸爸的心中,白杨是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爸爸的希望一定能实现,我们再把最后一段读完。

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拓展写话,借物喻人。

师: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也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课文借白杨赞美(板书:赞)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白杨树是边疆工作者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白杨是边疆工作者默默奉献精神的象征,白杨是边疆工作者不计较生活条件为人民做贡献的象征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长。同时,老师还深信,我们五5班的“小白杨”也许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

生:默默无闻的护士。

生:北京奥运会建筑的建设者。

生:援藏的老师。

生:国庆演练的战士们

生:在守卫边疆的战士。

生:在大西北工作的铁路工作人员。

师:让我们尽情的讴歌他们,用上

出示:(      )从来就这样(           )。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几个艰苦工作的画面)

(学生自由写话,教书巡视。四分钟后--)

师:已经有同学自告奋勇,要展示自己的作业。

(投影出示)我们来看这个句子,觉得意思是否前后一致:

援藏的老师从来就这样吃苦耐劳,哪儿需要她,就在哪儿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在那里,不管是遇到生活的困难,还是遇到身体的不适应,不管是遇到洪水还是干旱,她坚持到学校上班。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这个句子后面部分改成“不管是遇到生活的困难,还是遇到身体的不适应,不管遇到当地老百姓的不理解,还是学生的调皮捣蛋,他们一如既往地辛苦工作。

(善于发现学生的语病,引导他们认识语病,纠正语病,教学取得实效。)

生:辑毒战士从来就这样负责,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炎热酷暑,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他们都奋战在与贩毒者的斗争中。

生:在大西北工作的铁路工作人员从来都是那么勇敢。不管是遇到干旱还是暴雨,不管是遇到坎坷的道路还是崎岖的山路,他们都不向困难低头。

(通过如上的引领,学生明白了课文句子表述的特点后,能帮助学生生成符合语法规则的新的语言。这是“举一“教学后取得的“反三”实效。)

四、总结,结束全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陶醉在你们充满智慧的话语里,不管是把笔触指向“援藏的老师”还是指向“铁路工人”,不管是写“在守卫边疆的战士”还是写“默默无闻的护士”,都会正确流利地写出很有思想的句子。真让人佩服。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去读一读老师向大家推荐的“借物喻人”的文章,那里会有一番新天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阅读拓展<<古井>。《胡杨赞》

[《白杨》教学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14:五年级老舍的猫教学实录

教材依据:人教实验版 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设计理念:

1、《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子方法。因此,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想象的自主天空苏赫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这种需要是一种“我要学”“我能行”的内驱力。课堂教学力求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需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

2、《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可统教学应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巧妙地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评析名家名篇中的词句,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3、《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7个生字,会学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 “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枝折花落”等词语。

2、利用工具书,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读通课文,并理解其大致意思,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整体把握党的能力。

3、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作者语言的美丽和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信念。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前三个自然段中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和这些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等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引导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信念。 教学准备:

教师:对老舍先生及其作品游广搏的了解。对课文有深入地钻研。 PPT课件。

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能进行简要的整理。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观察猫。 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教师导语: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熟悉的语文课时间了,今天的语文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呢,想不想看?

2、播放PPT课件。(猫的可爱的图片)

3、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刚才索看的图片谈谈对猫的感受。

4、浏览全文,看看老舍先生着重写了对猫的哪些方面的感 受。

板书:古怪 可爱 师:平常说:这个人真古怪,那么猫怎么古怪?读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

师:我认为“猫的性格有些古怪”这样就可以了,你认为呢? 生:理解“实在”就是确实、的确的意思。 师:“实在”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的确、真的、特别、确实„„ 师: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先生为什么这么喜欢它呢?让我们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找找看。

5、再读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划出猫的古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读的时候可以拿出你的笔,读到哪些话可以画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这一组词看上去有些矛盾。老师怎么会贪玩,这么贪玩怎么可能做到尽职,这么温柔可亲也不该是一声不出,这么胆小怎么会勇猛。谁能从文中找出猫的老实?

二、赏析词句,品味涵咏。 教师引导,赏析第一自然段。

1、自由品读有关表现猫“老实”的词句,谈出体会,

(着重抓住“乖”,来比生活,体会猫的老实,领悟字面背后的意思,即:老舍先生把猫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师:上幼儿园时,阿姨摸着你的头说真乖。 到了家里爷爷奶奶摸着你的头夸好乖啊! 老舍先生这样摸猫体现了什么?

生:体现了老舍先生对猫十分喜爱,和猫的可爱。 师:这么可爱的小猫肯定要玩,它一玩就是? 生:一天一夜。

师:噢,真是潇洒走一回啊!这么贪玩。

2、自由品读有关表现猫“贪玩”的词句,谈出体会。

(1)想象“任凭谁怎么呼唤,他也不肯回来。”一句中会有谁,用什么办法呼唤他回来。

师:不回来会很——担心,就要去——找。要去找你先想到的是谁?

生:老舍先生、老舍先生的妻子、老舍先生的女儿、老舍先生的儿子、老舍先生的孙子„„

(2)通过想象老舍先生、他的夫人、他的孩子„„用各种不同的办法呼唤他回来,让孩子们体会这一简介句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活情趣。

3、品读有关表现猫“尽职”的词句,谈出体会。 (1)什么叫“尽职”?猫的“尽职”表现在哪儿? (提炼出关键词“屏息凝视”)

师:在本课里的小猫很尽职,谁能说说“尽职”的意思? 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师:老师的尽职师什么?你们的尽职又是什么?那么猫的尽职是?

生:老师的尽职是教好学,我们的尽职是认真学习,猫的尽职当然是捉老鼠。 师:它是怎样尽职的? 生:齐答“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2)结合第一幅插图自己说说“屏息凝视”的意思。

(3)辨析“屏息”是不呼吸还是控制呼吸,联系生活想想猫为何“屏息”。 (4)师生共同体验十秒钟,体会 ““屏息凝视”的不易。 (5)作类比。(十秒钟――一节课――几个钟头) 师:把你的惊讶和刚才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 (6)练读——指读——比赛读。

4、联系上下文体会猫的“古怪“背后的令人喜爱。(板书:喜爱)

(二)师生互动,赏析第

二、三自然段。

师: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还体现在其它方面,现在自己读读2——3自然段,你觉得那句话让你喜欢。

1、自由读第

二、三自然段,把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划下来多读几遍,想想这些地方写得为什么好。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

(1)通过联系上下解释词语,和同桌协作用动作感受,深化对“蹭”的感受,体悟“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

(2)通过对“踩印”的理解体会老舍先生“我家小猫脚爪印,各个梅花淡墨痕”的爱猫情结。

师:出示课件“读读,想想” 在稿纸上彩印几朵小梅花。 在稿纸上踏上几个臭脚印。

生:比较这两个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通过想象“丰富多腔”所包含的多个生活细节,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关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师:也许我们的猫听到主人的呼唤,它会温柔地叫一声——(生模仿猫叫)。 也许我们的猫在主人喜爱地抚摸时,它会轻轻地叫一声——(生模仿猫叫)。 也许我们的猫一天一夜不回家,遇到势均力敌的猫要打架,它会向对方示威地大叫一声——(生模仿猫叫)。

(4)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还体现在?(勇猛)可是他有时又是那么胆小,引导读出从胆小到勇猛的语气。

3、交流关于其他句子的感受。

(三)突出自主,用多种形式感悟第四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体悟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让学生游尽可能的自主时间去直接与文本对话。可坐可站,可聚可散,可读可画„„

2、体会这么可爱的一只猫的背后站着一位怎样的人? 师:出示作者图片及文字介绍材料。 生:看图读文了解作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

师:出示教师感悟语:

仔细观察吧,事物会因你的观察生动无比。 勤动笔吧,习作会因你的勤奋充满灵气。 爱动物吧,世界会因你的爱心融在一起。 爱生活吧,生活会因你的努力充实绚丽。 生:把老师的话变成自己的话。 师:指导读。

结束语:绚丽多彩的生活还在继续,可我们的课要结束了。

三、布置作业。

1、读熟“阅读链接”中的两段文字,体会其他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2、观察身边的猫或感兴趣的小动物,记录感受

篇15:五年级老舍的猫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

1、

2、3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句,想想画面理解猫的性格特点,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分钟)

同学们,宋代陆佃说:鼠善害苗,而猫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看了这段资料,再看猫这个字你想说什么。

1.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2.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自主学习:

讲读第1自然段。(15分)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出示幻灯片)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老实) 又(贪玩) 又(尽职)。

(7)师相机板书

(8)(出示幻灯片)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合作探究

自读第2自然段。(10分钟)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5分钟)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课堂练习、小结(2分钟)

1、今天,我学习了课文《猫》,知道了老舍爷爷家的大花猫性格( )。它( )又( )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它有时很( )有时很( )。可以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 )之情。

2、这是一只( )的猫,( )的猫,( )的猫,( )的猫,( )的猫。

3、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人(喜欢)

板书设计:

15、猫

又老实又贪玩又尽职

大 古怪 会高兴又会不高兴 喜爱

猫 又胆小又勇敢

小 淘气 玩耍 跌倒„„

篇16: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 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通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

三、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四、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跃进中饿死很多人,有的同学认为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又如,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人生命权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着、读经典的历史专着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篇17:初中生作文课教学反思

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渐渐摸到了门儿,有了章法,上了轨道,所以说它‘像作文’了,就是说,它符合了作文的规范。有的人文章越写越成熟,看上去就和常见的作文不一样:没有常规的套路,不沿袭惯用的话语;或为时而作,或为事而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事理的巧思顿悟;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有章法却不死守定法。这时说它‘不像作文’,是说它对学校作文规范的超越。从‘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进步,再从‘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种飞跃。”

作文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指写文章,这里的“作文”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说明: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这个“作文”是名词。现在通常讲“作文”大概就是指学生习作,“像不像作文”想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们现在教作文往往是就作而教作文,课堂上宣讲作文法,然后是出题目练作文,接下来是按作文规则评作文,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总之,“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一些学校写作教学搞得成功,或是通过读书来带动,或是通过自由创作来带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作文意识。

有的人能在文章中道出别人看不出、想不到、说不明的东西,这里面有语言上的功夫,为文技巧的功夫,更有学养上、识见上的功夫。一篇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才智,可以看出作者十年、几十年的功夫。功夫表现在文章之内,但却修炼于文章之外。

人们谈健身之道,重在营养和锻炼这两条。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也强调多读多写,与所谈健身之道暗合。目前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还不外乎大量的摄入与大运动量的操练这两个方面。不过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学生较普遍地患有语文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之症。病根在哪里?恐怕在于补养与练功不得法。这些年来,我们根据“科学配方”,采用大剂量的按照“科学法则”提炼的补药加以喂养,丸散丹膏过量,瓜菜米面不足。现在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虽有兴趣却苦于没有时间去欣赏,还有的学生则不敢萌发兴趣,在好些个中学里各种文学作品都成为违禁的书,仅有的阅读材料便是课本和作文选。另一方面,机械化的操作早已成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各门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教法学法,借一句练功的行话来说,属于意念太紧,训练不当,难免走火入魔。

为文当有法,然而并无定法,优秀的作文就在“有法”与“无法”、“像”与“不像”之间;教育须有模式,然而又不可死守定式,出色的教育大概也在有模式与无模式之间。规则有序的钟摆声和紊乱无序的噪声都不是音乐,优美悦耳的旋律总是存在于有序与无序的和谐配置之中。在即将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正在呼唤“绿色食物”,呼唤产制绿色食物的“绿色工艺”,呼唤生长出绿色工艺的“绿色培育思想”。

五年级上册《变色龙》教学实录与反思

《安恩和奶牛》课堂实录及评论(七年级课堂实录)

《咕咚》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王君诗歌教学实录及感言

小学教学实录

六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教学实录与反思

观潮教学实录

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录

《我爱家乡的青稞》课堂教学实录片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的“课堂实录作文

五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
《五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通用17篇)】相关文章:

鹿和狼的故事名师课堂实录2022-04-30

《我的信念》教学过程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2022-09-08

《阳光》的听课实录和反思2022-09-25

王君诗歌教学实录2023-08-23

《巧用废品学制作》教学实录及反思2022-12-10

薛法根课古诗课堂实录2022-05-06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2023-01-09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2022-04-30

薛法根博客教育随笔2022-08-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及反思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