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阅读题以及答案(共8篇)由网友“娇俏赞姨bot”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安忆阅读题以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王安忆阅读题以及答案
王安忆阅读题以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 扑 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 孱弱 的含意。(4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答案:
12.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
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
13.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
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14.(1)线索:气味。(2)作用:以 气味 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
以 气味 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15.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
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篇2:王安忆花匠阅读题答案
王安忆花匠阅读题答案
①妈妈工作的作协机关里,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尊鲁迅石膏坐像;花园里有喷水池,池中间立着一个半裸的女人的雕塑;花园里有葡萄架,还有花房——不知为什么,我把它叫做娃娃的房子。
②我们常常到这里来玩。
③在草地上打滚,顺便给鲁迅公公磕个头。摘枸杞子,摘葡萄——那葡萄大都是青而硬的,可我们仍然毫无畏惧地吃了下去,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
④玩到后来,不禁放肆,把个机关花园误以为儿童乐园,大闹起来。当我们肆无忌惮地在花丛里跳来跳去时,就会受到花匠严厉的目光的阻止。A他站在那里,看着我们。两脚稍稍往两边分开,两只胳膊再朝两边分开一些垂着,手里握着一把剪枝的大剪刀。他微微地驼着背,从不大声呵斥我们。但他从不和我们说话,只是那么冷淡,生气,对我们一无兴趣、一无希望地看着,叫我们自觉地对他敬而远之。远远看见他过来,我们便逃窜开去,也不知怕他什么。他是那么瘦弱而苍老,完全不值得害怕。而我们却那么怕他。
⑤当人们纷纷向我妈妈告我的状时,他也站在旁边,看着我。一言不发,那目光分明是谴责的。他似乎不屑于把那谴责说出口,似乎已对我们失去了任何悔过自新的信心。在他的目光下,我是那般的不可救药。
⑥一次,我们在大厅里打乒乓。打到高潮时,我把短裙子脱了,只穿短衣短裤。一个调皮的伙伴和我捣蛋,把我的短裙子藏了起来。而他自己则逃之夭夭,不知所向。毕竟已到了知道害羞的年龄,我晓得,只穿一条短裤是无论如何走不出去的。于是我只能绝望地在大厅里等着,等着他良心发现,把裙子给我送回来。可是他一直没来。眼看太阳快要落山,天色已近黄昏,我只得决定走出大厅去找他。当我穿着短裤横穿过花园时,看见了花匠。B他默默无言地站在那里,看着我。稍稍分开两脚,又稍稍分开两手站着,手里握着一把大剪刀。我低下头从他骇人的目光下跑过去,自觉得自己已经彻底堕落。
⑦花园里的欢乐,是以一场大祸为结束的。有一天,水池边上一只会喷水的青蛙忽然之间在我们脚前落下水去。捞起来时,青蛙的扁嘴已经磕去了一块。自始至终,我们都感到委屈,因为那青蛙落下水去的时候,恰恰是在我们静默的时候。我们抱着膝盖坐在池边上,对着水池正想默一会儿神。不料却惹出了这场大祸。我们是那样仓皇地告别了这座大花园。这场大祸以及后来引起的一切,像一团浓雾,遮隐了花园给予我们的所有的快乐。
⑧好多好多年过去了,我以自己的身份,而不是妈妈的女儿的身份,又走进了这座大花园:有时听讲座,有时座谈,有时联欢,有时接待外宾……花园的草坪依然很绿,半裸的女像依然立了起来,葡萄架上依然挂着青青的葡萄,青蛙的嘴角依然缺着一块,花草树木,依然凭着季节青青黄黄,开开败败。那一团浓雾在阳光下消散尽了,可浓雾后面出现的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娃娃的房子那里,竖起了一座新楼;鲁迅像漆成一种暗金色。而且,花园好像是小了许多,它不再是儿时所见的那样大而堂皇了。
⑨花匠还在,老而且瘦。
⑩一天,我在门厅里和人说话,他忽然走进来,站在门边的暗地里,看着我。看了一会儿,又悄悄地走了。我奇怪地瞅瞅他,瞅见他驼着的瘦削的背脊。那疲惫的背脊流露出一股说不出来的、淡淡的温和。我忽然想到:他大概是喜欢我的。
1.通读全文,作者对花匠的认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
2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
3.在第⑧段中,作者为何认为“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
答案:(二)(共12分)
1.作者童年时认为花匠是严厉、让人害怕的;成年后觉得花匠温和,大概是喜欢我的。(4分)
2.A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花匠对我们在花丛里跳来跳去的生气,突出他的严厉让我们感到害怕。 B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花匠对“我”穿着短裤横穿花园的谴责,突出他的严厉让我感到羞(选择一处即可,4分)
3. ①花园的变化:娃娃的房子那里,竖起了一座新楼;鲁迅像漆成一种暗金色。②作者心情的变化:快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表达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第②点意对即可)(4分)
正确的答题步骤
精读
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所能解决的。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
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
要进一步的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在做完阅读题之后,让学生用语文口头复述课文的大体内容。复述看似容易,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度比较高的,因为涉及到人称的转换,和一些相关的语法知识,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
泛读
泛读,顾名思义,泛既是广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地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孩子在家庭阅读时,父母应经常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让他谈谈书的内容或对书的评价,避免盲读。
答题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2、遇到生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
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写法③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④有的生词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指出表达该词在文中意义的选项。
3、弄清问题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断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4、采用排除法
①与文中事实相反的选项②文中完全没有谈到的内容的选项③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④间接或次要的选项在这样精泛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筛选信息类题型
1、文章的线索:一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二看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是线索。
2、概括文章(或者段落)内容类题:一找中心句、过渡句,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将文章主要内容说清楚。二段落内容组合法,即将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组合在一起。
3、概括文章所描述对象的特征类题,例如人物形象的性格及精神品质?此类题同样需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描述对象的所作所为,如果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话就结合人物事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从中找出关键词总结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
4、理解文章关键词、重点句的含义类题:
此类题多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等,此类题必须把题干内容带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此句的上下文中出现,如果上下文中的原句不能直接用作答案,就提取关键词进行再加工。
篇3:王安忆《比邻而居》阅读答案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比邻而居阅读题: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比邻而居参考答案:
12.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
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
13.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
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14.(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
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15.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
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篇4:王安忆《风筝》阅读答案
王安忆《风筝》阅读答案
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② 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跳脚了。
③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④ 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想来母亲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这回倒真让我心下一动,之后不久,闲来无事,我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⑤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⑥ 再后来,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接到这封信,我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下来,不论怎样,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
⑦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一周三次上英语课。开始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英语没管好,画画的天赋也给管没了。倒是那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19、第4节“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一句中“妄想”一词指的是当作家对于“我”来说______ (3分)
20、第⑤节中带点字让你读出怎样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5分)
妈妈对我的“管”与“不管”
我的感受
妈妈眼中的儿女就如
辅导我算术
嫌她多事
没有孵出蛋壳的鸡
(1)
好奇难熬
劝我写散文
(2)
牵在手里的风筝
(3)
总不如她
给我写信,表示随我去了
(4)
(5)
22、以下对全文的主旨理解最恰当的是: (4分)
A “ 我”终于体会到母亲是一个爱操心、有主见、爱管孩子、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的人。
B “我”终于觉得父母与子女就像风筝样牵连着的,子女用不着过于抵触父母的管教。
C “我”终于领悟到母亲对我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子女应该感激这份伟大的母爱。
D “我”终于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或许永远磨灭不了,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情感。
23、请谈谈全文以“风筝”为题的好处。(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参考答案:
19、第4节“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一句中“妄想”一词指的是当作家对于“我”来说是不曾奢望的。 (3分)
20、第⑤节中带点字让你读出怎样的意味?_妈妈对我写作的要求极其严格,我最初的写作也有赖于她的指点。(4分)
21、(1)管制3我读《红楼梦》(2)心下一动(有所触动)(3)给我提意见,让我据此修正(4)怅然若失(5)断了线的风筝
22、D 选A 给 2分
23、(1)文章以“风筝”为线索,展现了“我”在母亲的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中逐渐成长成熟,最终实现了小说梦。使全文结构更紧凑,脉络更清晰。
(2)“风筝”也象征着在儿女成长过程中,始终有着父母的关爱牵挂,他们对儿女的影响将会永远伴随着儿女。以此为题,意味隽永,耐人寻味。
篇5:王安忆《话说父亲》阅读答案
话说父亲
王安忆
①父亲是一个话剧导演,一副很不知人情世故的样子,再加上他那一副很不知人事世故的样子,便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似的,真正是一派天然,再没有比父亲更不会做人的人了。他甚至连一些最常用的寒暄絮语都没有掌握,比如,他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见面时,那叔叔说:“你一点没老。”他则回答道:“你的头发怎么都没了?”弄得十分扫兴。见面的套话没有掌握,告别的套话也没有。有他不喜欢的、不识趣的客人来访,他竟会在人刚转身跨出门坎时,就朝人背后扔去一只玻璃杯。别人对他留有什么印象,是他从不关心的。他是只须自己就能证明得了自己。比起世上太多的终年终月为别人的观瞻营造一个自己的生活,是要轻松。
②而奇怪的是,像他这样不会做人的人,却有着惊人的人缘。1978年,在他做胆囊炎手术时,人艺的男演员们便自发排了班次,两小时一班地轮流看护,准时准刻,从不曾误点。这种挚诚至深的对待,令我们久久难以忘怀。俗话常说人心换人心,我们虽不知道他对演员们是如何,可从演员们对他,却可以看出他的对待。也因他对人不加矫饰,人对他也不以虚礼往来。我们经常听到演员们以他的素材演编的长篇喜剧,比如,喝了药水之后,发现瓶上所书“服前摇晃”,于是便拼命地晃肚子;还比如,将给妈妈的信投到“人民检举箱”等等,诸如此类,刻划了一个糊里糊涂的父亲。因他对人率真,人对他也率真;因他对人不拘格局,人对他则也不拘格局。他活得轻松,人们与他也处得轻松。即便在他不很得意的时候,他的身边也没缺少过朋友。听母亲说,在他被划为右派的`时候,就有一位阿姨为他辩护,而因此几乎划为了右派。似乎是,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去做人外,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所以,他倒也活得比谁都自在。
③当然,他如此自在地做人,尚须条件。至少,在他朝人身后扔去一只玻璃杯子后,要有人为他打扫现场。他一如不食人间烟火,皆也因为,尚有人为他操心此类俗事,家庭便是他坚强的后盾了。在这一个纷繁的世界里,他的纯净的哲学要建立并实践,必得有人为他开辟一个清静的场所。
④他不会玩一切斗智的游戏,腹中是没有一点点春秋三国,只迷住一本与世无争的书。他最大的娱乐,也是最大的功课,便是读书,中文的,或者外文的,戏剧的,或文学的,个个种种。书也为他开辟了另一个清静的世界,在那里,他最是自由而幸福,他的智慧可运用得点滴不漏。
⑤因了以上的这一切,他在离休以后的日子里,便不像许多老人那样,觉得失了依傍而恍恍然,怅怅然,他依然如故,生活得充实而有兴味。他走的是一条由出世而入世,由不做人而做人的道路。
(节选自《话说父亲》,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答:
2.阅读第(2)段,列举出父亲“惊人的人缘”的三种具体的表现。(3分)
答:
3、细读第(2)段,谈谈你对“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地去做人,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的理解。(2分)
答:
4.读完全文后,你认为父亲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说说他能过上这样生活的原因。(6分)
答:
5.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做人”(待人接物)与“有人缘“有无必然的联系,为什么?
答:
篇6:王安忆《话说父亲》阅读答案
1.(共3分)天然、率真、不拘格局,诚挚至深(真诚),与世无争,机智。
(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
2.(共3分)(1)手术时,人艺的男演员们轮流看护(生病时演员真诚的待他)。(2)演员们以他
的素材编演长篇喜剧。(3)很不得意时身边也没有缺少朋友(父亲划为右派时,一位阿姨为他辩护)。
(意思对即可)
3.(共2分)因为他没有刻意追求待人接物的矫饰,就少了一些虚礼往来,从而让他更被别人明白,
更被世人理解、接受。(意思对即可)
4.(共6分)轻松,自在(自由),幸福,充实,有兴味。(答任意4点给3分,少一点扣1分。)
父亲的性格使然(答出父亲性格也可),家庭为他开辟了一个消静的场所(家庭做坚强后盾),读书为他开辟了一个清静的世界。(每点1分,共3分)
5.(共3分)有。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注重交往的礼节,尊重别人,再以诚相待,
我们就一定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好人缘。
没有。 在待人接物方面即使不太注意礼节,甚至不懂的寒暄、客套,只要以诚相待,同样会换来别人的真诚,获得好人缘。
(有或没有,1分;言之成理即可,2分,如果在待人接物方面有应付,虚假行为不得分。)
篇7:王安忆《花匠》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花匠》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花匠》,完成14~16题。(12分)
花匠
王安忆
①妈妈工作的作协机关里,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尊鲁迅石膏坐像;花园里有喷水池,池中间立着一个半裸的女人的雕塑;花园里有葡萄架,还有花房——不知为什么,我把它叫做娃娃的房子。
②我们常常到这里来玩。
③在草地上打滚,顺便给鲁迅公公磕个头。摘枸杞子,摘葡萄——那葡萄大都是青而硬的,可我们仍然毫无畏惧地吃了下去,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
④玩到后来,不禁放肆,把个机关花园误以为儿童乐园,大闹起来。当我们肆无忌惮地在花丛里跳来跳去时,就会受到花匠严厉的目光的阻止。A他站在那里,看着我们。两脚稍稍往两边分开,两只胳膊再朝两边分开一些垂着,手里握着一把剪枝的大剪刀。他微微地驼着背,从不大声呵斥我们。但他从不和我们说话,只是那么冷淡,生气,对我们一无兴趣、一无希望地看着,叫我们自觉地对他敬而远之。远远看见他过来,我们便逃窜开去,也不知怕他什么。他是那么瘦弱而苍老,完全不值得害怕。而我们却那么怕他。
⑤当人们纷纷向我妈妈告我的状时,他也站在旁边,看着我。一言不发,那目光分明是谴责的。他似乎不屑于把那谴责说出口,似乎已对我们失去了任何悔过自新的信心。在他的目光下,我是那般的不可救药。
⑥一次,我们在大厅里打乒乓。打到高潮时,我把短裙子脱了,只穿短衣短裤。一个调皮的伙伴和我捣蛋,把我的短裙子藏了起来。而他自己则逃之夭夭,不知所向。毕竟已到了知道害羞的年龄,我晓得,只穿一条短裤是无论如何走不出去的。于是我只能绝望地在大厅里等着,等着他良心发现,把裙子给我送回来。可是他一直没来。眼看太阳快要落山,天色已近黄昏,我只得决定走出大厅去找他。当我穿着短裤横穿过花园时,看见了花匠。B他默默无言地站在那里,看着我。稍稍分开两脚,又稍稍分开两手站着,手里握着一把大剪刀。我低下头从他骇人的目光下跑过去,自觉得自己已经彻底堕落。
⑦花园里的欢乐,是以一场大祸为结束的。有一天,水池边上一只会喷水的青蛙忽然之间在我们脚前落下水去。捞起来时,青蛙的扁嘴已经磕去了一块。自始至终,我们都感到委屈,因为那青蛙落下水去的时候,恰恰是在我们静默的时候。我们抱着膝盖坐在池边上,对着水池正想默一会儿神。不料却惹出了这场大祸。我们是那样仓皇地告别了这座大花园。这场大祸以及后来引起的一切,像一团浓雾,遮隐了花园给予我们的所有的快乐。
⑧好多好多年过去了,我以自己的身份,而不是妈妈的女儿的身份,又走进了这座大花园:有时听讲座,有时座谈,有时联欢,有时接待外宾……花园的草坪依然很绿,半裸的女像依然立了起来,葡萄架上依然挂着青青的葡萄,青蛙的嘴角依然缺着一块,花草树木,依然凭着季节青青黄黄,开开败败。那一团浓雾在阳光下消散尽了,可浓雾后面出现的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娃娃的房子那里,竖起了一座新楼;鲁迅像漆成一种暗金色。而且,花园好像是小了许多,它不再是儿时所见的那样大而堂皇了。
⑨花匠还在,老而且瘦。
⑩一天,我在门厅里和人说话,他忽然走进来,站在门边的暗地里,看着我。看了一会儿,又悄悄地走了。我奇怪地瞅瞅他,瞅见他驼着的瘦削的背脊。那疲惫的背脊流露出一股说不出来的、淡淡的温和。我忽然想到:他大概是喜欢我的。
14.通读全文,作者对花匠的认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
15.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
16.在第⑧段中,作者为何认为“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
答案:(二)(共12分)
14.作者童年时认为花匠是严厉、让人害怕的;成年后觉得花匠温和,大概是喜欢我的。(4分)
15.A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花匠对我们在花丛里跳来跳去的生气,突出他的严厉让我们感到害怕。 B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花匠对“我”穿着短裤横穿花园的谴责,突出他的严厉让我感到羞(选择一处即可,4分)
16. ①花园的变化:娃娃的房子那里,竖起了一座新楼;鲁迅像漆成一种暗金色。②作者心情的变化:快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表达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第②点意对即可)(4分)
篇8:王安忆《过去的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过去的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3题。(22分)
过去的生活
王安忆
①一日,走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前的天山路上,在陈旧的工房住宅楼下的街边,两个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个手里端了一口小铝锅,铝锅看上去已经有年头了,换了底,盖上有一些瘪塘。
②这老太对那老太说,烧泡饭时不当心烧焦了锅底,她正要去那边工地上,问人要一些黄沙来擦一擦。两个老人说着话,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一面巨大的现代戏剧的天幕。这两个老人则是生动的,她们生活在高科技的现在,却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
③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在夏末秋初,豇豆老了,即将落市,价格也跟着下来了。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用过的线呢,清水里淘一淘,理顺,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好再用。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计,可传几代人的。
④过去,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的花样:两折、三折,又有自动的机关,“哗啦”一声张开来。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有一种油纸伞,比较有色彩,却也比较脆弱,不小心就会戳一个洞。但是油纸伞的木伞骨子排得很细密,并且那时候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像现在的人,东西不当东西。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地,就像上了油,越用久越结实。铁伞骨子,也绝不会生锈。伞面倘若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们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避雨的好伞。
⑤那时候,工匠也多,还有补碗的呢!有碎了的碗,只要不是碎成渣,他就有本事对上茬口,再打上一排钉,一点不漏的。今天的人听起来就要以为是神话了。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藤椅,藤榻,甚至淘箩坏了,是找篾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现在全都没了。结果是,废品堆积成山。
⑥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
⑦那时候,吃是有限制的。家境好的人家,大排骨也是每顿一人一块。一条鱼,要吃一家子。那时,吃一只鸡是大事情,简直带有隆重的气氛。现在鸡是多了,从传送带上啄食人工饲料,没练过腿脚,肉是松散的,味同嚼蜡。那时候,一块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绿豆芽吃起来很费工,一根一根摘去根须。现在的绿豆芽却没有根须,而且肥胖,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就是不像绿豆芽。现在的东西多是多了,好像都会繁殖,东西生东西,无限地多下去。可是,其实,好东西还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释了。
(选自《视野》,有删节)
19.第②段“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一面巨大的现代戏剧的天幕。”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过去的生活”的特点。(4分)
21.说说第⑥段“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这句话中加点词“细嚼慢咽”在文中的意思。(4分)
22.作者写的是过去的生活,为什么有要写现在的生活?(4分)
23.作者表达了她对过去的生活的留恋,也批评了现代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你对她的看法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9.交代两位老人生活的背景(高科技的现代社会),引出下文对过去生活的叙述。
20.简单淳朴、省吃俭用、爱惜财物、物质虽匮乏但健康环保(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如只答“具体而仔细”得2分)。
21. 在文中是“细细品味”的意思,过去的生活节奏慢,人们有时间仔细品味生活,现在人们应该多寻求精神生活,才不会感到太粗糙无味。
22. 采用和现在生活相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对过去简单淳朴生活的怀恋,同时也表明作者对现在粗糙生活的不满。
23.留恋过去的生活中那些节俭,惜财的美德,值得肯定。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充分肯定,对不足的地方应该指出并加以改进。(言之有理即可)
【王安忆阅读题以及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深山飞彩虹阅读题及答案2022-07-29
《一举成名天下知》阅读题及答案2022-05-05
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2022-05-07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教案4 必修22022-05-08
王安石待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2023-01-25
王安石与苏轼逸事2022-06-01
伤仲永说课稿2023-04-14
游褒禅山记教案2023-12-21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伤仲永2022-09-28
王安石写的诗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