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

时间:2022-07-21 15:13:54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共10篇)由网友“我能改名字了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

篇1: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

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其中“名”主要用于他称,“字”主要用于自称。

B.太子洗马,中国古代官职名。“太子洗马”东宫属官,秦置,汉延用。掌宾赞受事,太子出行则为前导。

C.疏:奏章,古代社会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书。也可以用来指对古书的注解,古籍注释体例之一。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孝服,丧服分为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亲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身世坎坷。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年仅几岁的他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深受重用。在蜀国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蜀国灭亡后,被晋武帝下诏任命为太子洗马。

C.李密忠孝两全。在祖母去世之后,李密再次被征召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诺言。

D.李密渴望田园生活。他在东堂赐宴饯别时,奉诏写诗,表明了自己想要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1)“憎疾从事”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清慎”是司隶对李密的评价应划分在前半部分,“弗之劾”主语为司隶,排除D.故选A.译文: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

(2)A.表述有误,“名”主要用于自称,“字”主要用于他称。

(3)D.“渴望田园生活”“表明了自己想要回家种田的愿望”错误。据原文“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可知,李密入朝为官渴望得到升迁,因朝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4)①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

②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一样的人才。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他:“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张华又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这样琐碎?”李密答道:“过去舜、禹、皋陶交谈,所以简洁雅致,《大诰》与平常人说,适宜琐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谈论者,他的言教就琐碎啊。”张华点头称是。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等到皇上在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人们这样说,有因就有果。朝中没后台,不如把乡还。 明 君坐朝上,俗语怎成真?)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

篇2:《李密字令伯》阅读及答案

《李密字令伯》阅读及答案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6.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    见背:长辈去世<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6.D(怜恤、同情)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则讲学忘疲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D.齐桓得管仲而霸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B(A项“以”译为“因为”,介词;B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C项“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而”译为“因而”)

8.下列各项中为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8.A

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以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9.D(实现“宿愿”不当)

10.翻译下面语句。(10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3分)

译文:

10.(1)我小的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还不能走路,伶仃孤独,(一直)到成人自立。

(得分点:“不行”“零丁”“成立”)

(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

篇3:《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

《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13.画线句出自课文《_______》,本文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任填两个)。李密在祖母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课文中所说_________的诺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4.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周门人方之游夏 ________ (2)后刘终,服阕 ________

(3)孔明言教何碎 ________ (4)华善之 ________

1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密以祖母年高 问征夫以前路

B.有暇则讲学忘疲 他植者则不然

C.齐桓得管仲而霸 秦师轻而无礼

D.士之有名 感吾生之行休“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的深刻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3、(4分)陈情表 成语: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皇天后土等 诺言:先尽孝后尽忠

14、(4分)把……等同,并列 停止,完毕 琐碎 以……为善,认为……好

15、(2分)D

16、(2分)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着在祖母身旁伺候,夜里未曾脱衣(休息)。

(3分)他的下属(向)司隶禀告了信的内容,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17、(2分)忠贤兴国 奸佞误国

篇4:李密字令伯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密字令伯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 见背:长辈去世< />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答案.D(怜恤、同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密以祖母年高< />

B.有暇则讲学忘疲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C.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D.齐桓得管仲而霸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答案.B(A项“以”译为“因为”,介词;B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C项“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而”译为“因而”)

3.下列各项中为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答案.A

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以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答案.D(实现“宿愿”不当)

5.翻译下面语句。(10分)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3分)

我小的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还不能走路,伶仃孤独,(一直)到成人自立。

阅读记叙文方法

(一)看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二)读文章,(完成整体把握文章的各项要点)

(三)审题目,注意审清题目要求的重点词及范围、标点符号等。

为什么要说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呢?根据同学们临场的教训,不注意审题、不看清要求就答题,往往会做的题却把分丢了,例如:题上让你找错误的选项,而你找了正确的,题上让你用原文语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这都是因为不注意审题所致。此外,还要注意找准题目的重点词范围,以为确定答题重点及重读原文缩小范围作准备。

(四)按题目要求回读原文(重点考查局部研读)

第一次读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但因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重点不突出,当看了题目后再读就比较主动,属于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读,很快能找到答案。

(五)答题(同样要注意整体把握)

答题时如能运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回答的,则尽量用原文语句、词语。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此外,答题时不要孤立考虑问题,而要有整体意识。

阅读题技巧顺口溜

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字词句意重语境,四不分离会贯通。

篇5:“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再婚。

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1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

B、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C、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

D、华善之

善:好,对

15、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感恋弥至,遂以成疾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之二虫又何知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后卒于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C、李密认为孔明的教诲细碎具体,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都很简洁得当。

D、李密有才能,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后来,皇帝下诏让他赋诗,李密在诗中流露出了不满,并因此被罢官。

1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2)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参考答案

14、D(意动用法,认为……对)

15、A(A项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主谓之间/代词,这;C项,转折/修饰;D项,在/比)

16、C(“和过去舜、禹、皋陶说话一样”说法有误,原文是“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17、(1)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2)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 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 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篇6:“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氏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摘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尸虫流出户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 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 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 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即郎官。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秦设置郎中令,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设置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郎官之制,略同于汉。

B、 出:指京官外调。另外,还有“迁”表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转、调、徙”也表调动官职;“补”表补充空缺官职;“改”表改任官职。这些词语在古时都是官员调动用词。

C、 疏:疏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文武百官向帝王或上司进呈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D、 东堂:指东堂决策,该制度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朝皇帝朔望听政于东堂,而门下省官员“评尚书奏事”也在东堂。如此东堂慢慢演变成帝王与其大臣进行政治决策的地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密孝顺、恭敬。祖母有病时,李密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每次总要尝过之后才、止祖母饮食或服用。

B、 李密非常好学。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C、 李密清廉谨慎。做温令时,李密非常憎恨—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写信禀告给司隶,可隶不满,但因为他为官清慎,没 有 弹 劾 他。

D、 李密仍未真正豁达。应诏写诗,充满埋怨,固然是对朝中无人援引、仕途不顺的情绪流露,也说明他一时失去了谨慎。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②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①《大浩》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中没有能和孔明自己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②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朝廷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后盾,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篇7:“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

③谯周:人名。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亲自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C.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疾:疾病

6.下列各组句子全部能表现李密敦厚和孝顺的一项是(3分)( )

①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②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③有暇则讲学忘疲 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⑤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⑥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 ③⑤⑥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3分)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3分)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4分)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他:“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张华又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这样琐碎?”李密答道:“过去舜、禹、皋陶交谈,所以简洁雅致,《大诰》与平常人说,适宜琐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谈论者,他的言教就琐碎啊。”张华点头称是。

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等到皇上在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人们这样说,有因就有果。朝中没后台,不如把乡还。 明 君坐朝上,俗语怎成真?)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

篇8:《刘基,字伯温》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基,字伯温》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士,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

B.大旱,请决滞狱 狱:监狱

C.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 责:责怪

D.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基清廉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既至,陈时务十八策。②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③以克敌赏赏基。基辞。④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⑤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⑥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刘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深受明太祖赏识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封为诚意伯后,才告老还乡。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 刘基生性刚直,嫉恶如仇。但他不记个人恩怨,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篇9:李密《陈情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李密《陈情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陈情表》

晋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除臣冼马 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7.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陈情表》阅读答案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 ①臣具以表闻 ②屈贾谊于长沙

D.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9.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参考答案:

6. A 除:授予官职。

7. 【答案】B

A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向;B项,①②都为动词,是;C项,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凭……的身份;D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去、往、到。

8. 【答案】D

A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C项,①②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离开;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俊。

9. 【答案】D D项“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

二: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不薄今人爱古人

C.寻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然秦以区区之地

1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且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外无期功强近只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参考答案

16C

17C

18B

19D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赏析: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惟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篇10:周经字伯常阅读答案及翻译

周经字伯常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讲《文华大训》,太子起立,阁臣以为劳,议请坐听。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孝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奉御赵瑄献雄县地为东宫庄。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而帝复从镇抚司言遣官勘实。经等复争之曰:“太祖、太宗定制,闲田任民开垦。若因奸人言而籍之官,是土田予夺,尽出奸人口,小民无以为生矣。”既而勘者及巡抚高铨言闲田止七十顷,悉与民田错。于是从经言仍赋之民,治瑄罪。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廷臣争上章留之,中外论荐者至八十余疏,咸报寝。

武宗即位,言官复荐,召为南京户部尚书,遭继母忧未任。正德三年,服阕。经婿兵部尚书曹元方善刘瑾,言经虽老尚可用,乃召为礼部尚书。固辞不许,强赴召。受事数月即谢病去。五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赠太保,谥文端。(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 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与民田错 错:交错 B.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 交通:互相通行

C.皆惮而疾之 疾:憎恨、厌恶 D.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 遗:赠送。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经“刚介方正”的一组是

①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 ②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

③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 ④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⑤帝慰答之 ⑥固辞不许,强赴召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经顽固守旧。周经在侍讲东宫时,有人建议让站着听讲的太子坐下听,周经和各位侍讲的官员都不同意。

B.周经处事刚直。周经曾经弹劾赵瑄进献东宫土地做庄园是违制的,将会危害百姓,皇帝采纳他的建议,惩罚了赵瑄。

C.周经遇事沉着。太监李广之死牵连朝中大臣,有人借机告发周经交结太监,周经为此上疏自辩,得到了皇帝的肯定。

D.周经为官谨慎。武宗即位,虽然多次有人荐举周经,但他拒绝出仕,由于女婿与刘瑾的关系才勉强赴任,不久就因病辞职。

参考答案:

8.B【解析】交通:结交、交往。

9.B【解析】②是升职;⑤是皇帝安慰;⑥是勉强赴任。

10.A【解析】说周经“顽固守旧”错。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检讨职

务。成化年间,做过侍读、中允等职,在东宫侍奉孝宗。给太子讲《文华大训》,太子起身站立听讲,阁臣认为太子辛苦,建议请求坐下听讲。周经和各位讲官都认为不可以,于是停止。孝宗即位,升职做太常少卿兼任侍读。弘治二年升做礼部右侍郎。奉御赵瑄献上雄县土地给东宫做庄园。周经等人弹劾赵瑄违背祖制,下令逮捕入狱。可是皇帝听从镇抚司的话派官员调查核实。周经等人又争辩说:“太祖、太宗制定的制度,闲置田地任由百姓开垦。如果因为奸邪之人的话就予以没收入官,这是夺取百姓土地田亩,全都出自奸邪之人的口,百姓没有办法来生活。”不久调查的人和巡抚高铨说闲置土地仅七十顷,都和百姓的田地交错着。于是听从周经的'话仍然把土地还给百姓,惩治了赵瑄的罪过。

周经倔强耿直,喜欢勉力劝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

怕他并且忌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务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交结勾通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财务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戒。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弘治十三年,星宿变化,自己陈说请求退休。上报后被许可,皇上下诏赏赐可以使用驿站,加封太子太保,让侣钟代替他。大臣们上奏章要求留下他,朝廷内外讨论荐举他的奏章有八十多,都扣住不发。

武宗即皇帝位,言官又举荐他,朝廷招他做南京户部尚书,遭遇继母去世没有上任。正德三年,服丧期满。周经的女婿兵部尚书曹元芳与宦官刘瑾关系好,说周经虽然年老还可以任用,于是征召他做礼部尚书。周经坚决推辞不答应,最后勉强赴任。工作了几个月就因病辞职。正德五年三月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赠太保衔,谥号文端。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中语文第五册《陈情表》优秀说课稿

课文《陈情表》的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知识点

《晋书·左思传》的原文及翻译

陈情表 教案

《晋书陶璜传》原文及翻译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陈情表课文原文

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
《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共10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2023-10-29

《阳休之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2022-09-17

初中课文《陈情表》读后感400字2022-06-03

《边城》导学案设计(高二必修五)2023-05-31

文言文写作范文500字2024-01-18

高二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汇集2022-07-30

Book Two Unit21 Lesson 81课堂实录2022-12-12

分数的意义课堂教学实录2023-08-04

高考文学常识2022-05-06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2022-11-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