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说阅读答案参考

时间:2023-02-08 07:37:24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读书说阅读答案参考(精选10篇)由网友“金多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读书说阅读答案参考,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读书说阅读答案参考

篇1:读书说阅读答案参考

读书说阅读答案参考

①古人说: 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 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

④古人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

⑤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 一种解脱。

⑥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

⑦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

⑧林语堂劝人们找到 文学上的爱人 。他说: 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

⑨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 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脑中。最后这种储存是最富经济价值且又是最安全的储存。因为它一不怕窃盗,二不怕丢失。

⑩ 腹有诗书气自华 。

阅读题:

1.文章开头即引古人 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之说,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4分)

2.第②段写的 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 是什么? (2分)

3.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 目的是为了从反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出论题(2分)。

3. 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

4. 此题为开放题。

5. 文章从三方面论述 读有益的书 的好处。

篇2:读书阅读答案

1.目的是为了从反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出论题。其好处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深思。

2.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心思分散,无时间读书。

3.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

4.“略”。

5.文章从三方面论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一是可以使头脑清醒和灵活;二是可以滋补和提升精神;三是可以使人胸襟高雅,气度不凡。(意对即可)

6.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篇3:《读书》阅读答案

阅读时,你会感觉自己像一条游泳的鱼,自由自在,任思想驰骋!

父母生养身体,书籍铸造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书籍好比我们的再生父母。

读书赋予人的快乐是任何美食、锦衣和华屋绝难比拟的——吃一道佳妙的.菜,美味一会儿;穿一件漂亮的衣,神气一阵子;读一本有益的书,受用一辈子。

人不读书与人无朋友的孤单,也许是暂时的,人若不爱读书,那么这种孤单贫穷将是终身的。

文学的魅力无穷,书中的世界最大。

(节选自叶文玲《关于读书》)

1.为什么说“书籍好比我们的再生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感受过读书的快乐吗?请你描述一下读书带给你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读书》阅读答案

《读书》阅读答案

《读书》阅读答案

①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叮足、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③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读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灵活。

④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或“可憎”了。

⑤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 一种解脱。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使我们忘忧。

⑥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以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

⑦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⑧林语堂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他说:“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话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心朋友一般的快乐。

⑨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 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脑中。最后这种储存是最富经济价值且又是最安全的储存。因为它一不怕窃盗,二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⑩“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 的堆金积玉,而它能使你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的。

阅读题:

1.文章开头即引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之说,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4分)

2.第②段写的“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2分)

3.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4.第③段谈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结合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写出一部书名,并谈谈从中得到什么益处。 (3分)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简要概述。 (3分)

6.请写出本文的两种论证方法。 (2分)

参考答案:

1. 目的是为了从反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出论题(2分)。其好处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深思(2分)。

2. 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心思分散,无时间读书(2分)。

3. 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答出“承上启下”可得2分,只答“过渡”得1分。)

4. 此题为开放题。写出书名得1分,谈出益处得2分。

5. 文章从三方面论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一是可以伸头脑清醒和灵活(1分);二是可以滋补和提升精神(1分):三是可以使人胸襟高雅,气度不凡(1分)。

6. 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任意答对两种得2分)。

篇5:《读书》阅读答案

①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叮足、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③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读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灵活。

④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或“可憎”了。

⑤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 一种解脱。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使我们忘忧。

⑥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以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

⑦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⑧林语堂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他说:“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话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心朋友一般的快乐。

⑨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 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脑中。最后这种储存是最富经济价值且又是最安全的储存。因为它一不怕窃盗,二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⑩“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 的堆金积玉,而它能使你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的。

阅读题:

1.文章开头即引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之说,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4分)

2.第②段写的“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2分)

3.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4.第③段谈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结合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写出一部书名,并谈谈从中得到什么益处。 (3分)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简要概述。 (3分)

6.请写出本文的两种论证方法。 (2分)

篇6:《问说》阅读答案

问说(节选)

(清)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 致:招致,取得

B.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避免 戒除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焉以求一得 问之人以试其能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好学而不勤问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3分)

译文: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2分)

译文:

(3)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2分)

译文:

篇7:《问说》阅读答案

16.B(忌:妒忌)(3分)

17.A(连词,表示目的,用来。B项:介词,比/介词,对。C项:句末语气词/兼词。D项:连词,表示转折,却/连词,表示并列,并且)(3分)

18.C(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⑤说的是问的原因。)(3分)

19.(1)那种用义和理等问题互相询问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不多见了。(4分。采分点有“以”“咨访”,两个宾语前置句)

(2)(用)非常难解答的事情,向别人询问,来穷究别人的短处。(3分。采分点有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穷”)

(3))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或孔夫子、夫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或赏识他)。(3分,采分点有“耻”、“下问”、“贤”。)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会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篇8:《说问》阅读答案

①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功夫,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把学和问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王充也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在学习中,我们应当多问善问。

②那么,问有什么好处呢?

③首先,问能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既然有了惑,那就要解,这就要问师长、问学友。问清楚了,知其所以然,惑就迎刃而解了。若不问,惑始终不解。“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就是 “问题大王”,一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问。正是由于好问,他才对人们视而不见的各种各样奇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研究实验,终于获得了千余项发明专利。所以,常问可以使自己增长聪明才智。

④其次,问能知新。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问有所得,就能获得新知。司马迁为搜集“大禹治水”这一传说的来龙去脉,积累了大量史书所没有记载的材料。据此,他进行了勘误、增补,使这一传说十分翔实地记载下来。如果司马迁不躬身下问,他就难以获得珍贵的史料。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比如遇到一道数学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去问问同学,问明了思路,就可以举一反三,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就会感到得心应手。

⑤“问”的好处有很多,那么,怎样才能“问”得好呢?

⑥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这才是问得好。“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读书好问,他一问不得,每每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每每问多人,务求疑窦释然。因此,发问切忌浅尝辄止,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

⑦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谦虚诚恳,要尊重别人。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就介绍过他向师长请教时的谦虚态度:对老师的教诲,他垂手聆听;遇上老师不悦时,他则“色愈恭,礼愈至”。他的求教态度实在值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去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孔子是个圣人,但他入太庙还“每事问”,问主持祭祀的人;还向老聃问礼,又向师襄问乐。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终于使他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⑧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世界知识每隔七至十年要翻一番,而最新的科学技术只要五年至十年就要更新了。因此,只有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这方法之一,就是多问善问。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3分)

17.简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18、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篇9:《说问》阅读答案

15、在学习中,我们应当多问善问。

16、问的好处;怎样问的好。

17、首先提出“问能知新”的分论点,然后用培根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接着用司马迁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最后联系学习实际进一步举例论证分论点。

18、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篇10:《说骥》阅读答案

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痹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窭,求沽于肆。肆之贾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将剂①矣,有裴氏子赢其二以求之,谓善价也,卒与裴氏。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也尤工。睹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既而抃②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遇于是也。是何柔心劲骨,奇精妍态,宛如锵如,晔如翔如之备邪!今夫马之德也全然矣,顾其维驹藏锐于内,且秣之乖方,是用不说于常目。须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上可以献帝厩,次可以鬻千金。”裴也闻言竦焉。遂儆其仆,涓其皂,筐其恶,器其溲,饲以美荐,秣以芗 ③粒,起之居之,澡之拭之,无分阴之怠。斯以马养,养马之至分也。居无何,果以骥德闻。

客有唁予以丧其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④也,谓将蹄将啮,抵以挝策,不知其蹑云耳。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则八十其缗⑥也,不犹逾于五羖皮⑤乎?”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 ——(《说骥》刘禹锡)

【注】①剂:古买卖时用的契券。②抃bià n:鼓掌。③芗xiā nɡ :一种香草。④翘陆:举足跳跃。⑤五羖(gǔ )皮:春秋时,秦穆公知百里奚贤名,用五张黑色公羊皮将其从楚人手中赎回。⑥缗(mí n):古代计量单位, 一般每串一千文。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易之如此 易:简易

B.予方病且窭,求沽于肆 沽:卖

C.客有唁予以丧其宝 唁:慰问

D.抵以挝策 以:介词,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属于“予常马畜之”和“彼(裴氏子)宝马畜之”的一组( )

A.秣之稊秕,饮之污池 睹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

B.评其价六十缗 须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

C.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啮 饲以美荐,秣以芗粒

D.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 起之居之,澡之拭之,无分阴之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

A.我不知道朋友伯氏送给我的是一匹好马,而以常马待之,提供的居住环境很恶劣,喂养的方法也不对,后来也只能“以常马”卖之。

B.裴氏子看出这是一匹好马,就出高价买了它,用养马的最高境界饲养它,后来,这匹马果然以良马著称。

C.我虽然失去宝马,但仍能以洒脱的心态对待,是因为我清楚这一匹马即使在自己手中,最终也很难实现其宝马的价值。

D.文章名为《说骥》,实为借“骥”说人,阐明“宝与常所在遇也”的道理,同时也抒发了因伯乐难遇而常导致人才埋没的感叹。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也尤工。(3分)

(2)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3分)

(3)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4分)

《做人与做事》阅读及参考答案

鲁国之法 阅读答案

“读书本钱”阅读练习图及答案

眼界与读书阅读答案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董遇三余读书阅读理解及答案

短文茶乡阅读答案参考

《三朝名臣言行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谈失败阅读题答案参考

读书说阅读答案参考
《读书说阅读答案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书说阅读答案参考(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泥泞 阅读答案2022-10-31

王冕者诸暨人文言文阅读答案2023-12-07

读书如“熬粥”高考阅读习题及答案2023-02-19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附带答案2023-10-28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的阅读答案2022-05-02

《读书可以养气》阅读答案2023-05-16

读书是种德行的阅读及答案2022-06-21

《孔子的洒脱节选》阅读及答案2023-04-15

《周有光》阅读题附带答案2024-05-21

《谈谈读书》阅读答案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