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3-08-26 08:06:20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精选10篇)由网友“阿帕AKA欢喜佛”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

篇1: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

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小题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以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

(1)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文 侯 问 于 群 臣(曰)

【小题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小题4】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5分)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

(3)规劝结果: ;

答案

【小题1】(4分)⑴诚:确实,实在 ⑵面刺:当面指责 ⑶以:用、把、拿 ⑷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每小题1分,计4分)

【小题1】(2分)⑴今齐地 / 方千里 ⑵文侯 / 问于群臣(曰) (每小题1分,计2分)

【小题1】(6分)⑴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⑵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每句3分,计6分)

【小题1】(5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 (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3)结果:齐威王广开言路;魏文侯善待谏臣。或:齐威王纳谏;魏文侯悦从。(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 ⑷为通假字,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遵守结构原则,还要遵循意思原则,比如划分此句的节奏就要弄清楚地方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规劝方式以及相应的结果。

篇2:文言文对比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对比习题附答案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丙】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小题1】解释些下加线的词。(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名之者谁?B.似与游者相乐至于负者歌于途 C.不可知其源其真无马耶 D.山峦为晴雪所洗全石以为底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三个文段都有对水的清澈的描写,你认为哪一段的写法最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小题1】①远②大约 ③交错的样子④初、始(2分,每对两个得1分)

【小题2】B

【小题3】①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势若奔马。(2分)②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小题4】示例:乙文好,乙文没有直接描写潭水而是通过对潭中之鱼的细致描写,衬托出了潭水的清澈。(2分)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①邈:是远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向远处伸展。 ②可:大约。③差互:互相交错。 ④乍:初,始。

【小题2】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名之者谁的“之”是代词。B.两个“者”都是……的人的意思。C.不可知其源的“其”是代词,他的,其真无马耶的“其”是难道的意思。D.山峦为晴雪所洗的“为”是“被”,全石以为底的'“为”是当作,作为。

【小题3】①急湍:急流。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②斗:你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一样。明灭可见:时隐时现。

【小题4】无论写哪一段好,都要结合具体的文章描写进行分析,分析写景的表现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对于一词多义辨析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篇3:《梦溪笔谈》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梦溪笔谈》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题目。(9分)

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②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③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摘自《中华活页文选》)

注:①镇戎军,地名。②縻(mí),束缚。③少选,一会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1)徒縻军 (2)玮不答,使人候

(3)玮又使人谕之 (4)人气亦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整众而归/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B.其下忧之/吾以此取之C.乃止以待之/故为贪利以诱之D.不若弃之/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歇定可相驰矣。

(2)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小题4:两军对峙时,曹玮让人告诉敌军“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对方面色“欣然”,请你琢磨一下:对方心里会怎么想?曹玮心里又是怎么想?(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只是(2)侦察(3)告诉(4)残,尽

小题1:C(3分)

小题1:(1)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 (2)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4分,每小题2分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相驰”“比”“几”译错酌情扣分)

小题1:对方的想法:连赶了上百里路,确实疲乏了,这样正好。呵呵,这个曹玮,人称善于用兵,看来也是浪得虚名啊!曹玮的想法: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徒”“阑”这两个字,同时还要注意从课本中寻找词语意思的“根”。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整众而归(表顺承)/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表转折)B.其下忧之(代词,代曹玮)/吾以此取之(代词,代敌军)C.乃止以待之(代词,代敌军)/故为贪利以诱之(代词,敌军)D.不若弃之(如)/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如果),故选“C”。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抓住“驰”“比”“复”“几”等关键字即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对方的想法可以根据曹玮部下说的话以及“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这句话来揣摩,曹玮所想可以根据“徐谓其下曰”以下的内容来分析。

篇4:文言文辅导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辅导习题及答案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①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②珠也。

注释①缉:装饰边沿。 ②鬻:卖。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

(1)郑人有欲买履者( ) (2)乃曰( )

(3)为木兰之柜( ) (4)缉以翡翠( )

【小题2】选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为木兰之柜

【小题3】翻译句子。

(1)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小题4】由乙文的内容可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故事是 ,你从该寓言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小题1】(1)想要 (2)才(3)做 (4)用

【小题2】D

【小题3】这可以说是善于买盒子,却不能说善于买珠子。

【小题4】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篇5:《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①徐喷以烟 : ② 鞭数十 :

③方出神: ④ 项为之强: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D.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3:翻译下面语句(2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慢慢地用鞭子打正通僵,僵硬

小题2:A

小题3:看到很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时常得到有超然物外的`乐趣。

小题4: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篇6: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勖:勉励.

B.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相:互相

C.上召革面敕曰          面:当面

D.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高:推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江革为人忠直廉洁的一组是(3分)(   )

①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②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③今日得死为训,誓不为人执笔 ④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⑤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 ⑥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

A.②③⑤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5分)

(2)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5分)

4.B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相:代词,指向一方,他

5.B.③⑤⑥

6.B 元延明放他还朝的'原因是正值魏帝请求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而非不屈。

7.(1)江革称患有脚病不向他施礼参拜,元延明想要加害他,见江革语言表情严正,就更加敬重他。

???(2)会稽郡殷实富裕,地广人众,诉讼案件每天多达数百起,江革分类判案,从无疑案积压。

文言翻译参考:

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江革自幼聪明敏捷,六岁便能写文章。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江观孪生,年少孤苦贫穷,兄弟互相勉励,读书精力充沛毫不疲倦。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服丧有孝行而闻名。服丧期满后,与江观一起前往太学,补为国子生,并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成绩。齐朝吏部谢朓十分钦佩器重他。谢朓曾在宫中宿卫,回来时去探望江革,当时下着大雪,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

江革被授予少府卿,出任镇北豫章王长史,并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江革因一向不熟习骑马,就乘船而回,途经下邳时,竟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名,对他厚加接待。江革称患有脚病不向他施礼参拜,元延明想要加害他,见江革辞色严正,就更加敬重他。元延明让江革写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被囚禁的时间太久,没有心思写作为由推辞。于是元延明逼他更加厉害,将要对他施以鞭杖之刑。江革厉色说道:“我今年已经六十,不能杀身报效君主,今日以死为幸事,誓不替人执笔写作。”元延明知道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了鞭杖。每天只给江革糙米三升,仅能维持性命而已。正值魏帝请求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于是就释放江革还朝。

当时武陵王在东州,极为骄傲任性,高祖召见江革当面吩咐他说:“武陵王年少(任性),而臧盾性情软弱,不能尽其辅佐之责,想让你替代臧盾(辅佐武陵王)。”于是授予江革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江革的门生故吏,家大多在东州,听说江革将要到来,都携带礼物沿途迎候。江革说:“我一概不接受馈赠,我不能成为故人的礼品筐。”到任之后,江革只依靠官俸过日子,吃得也很简单。会稽郡殷实富裕,地广人众,诉讼案件每天多达数百起,江革分类判案,从无疑案积压。江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百姓安居,官吏畏惧,百城都敬畏他。(就连)武陵王也害怕他,极为敬重他。江革将要返回京都时,百姓都恋恋不舍,赠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接收。送行故吏,按旧例要定做新船,江革并不采纳,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船舱已经偏斜,不能安卧。有人对江革说:“船不平稳,渡江极其危险,应当搬重物来压住小船。”江革没有重物,便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使船只充实加重。他就是如此清贫。

(江革)入朝任度支尚书。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管选拔人才,录用的人大多都不合适。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总有褒贬之言,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大同元年去世。江革历任八府长史,四王行事,身旁却没有侍妾,家徒四壁,世人因此敬重他。

篇7:《三峡》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三峡》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一千二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断。

B.夏天的三峡有许多险滩,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行还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断绝。

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静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

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峡的山林水涧又展现出清凉热闹的另外一番景象。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

(1)假如不是正午或晚上,是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的。

(2)到了夏天江水慢上山陵的时候。

小题3:B

篇8:高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天山共色 ⑵窥谷忘反

【小题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一样 ⑵通返,返回。(2分,每字1分)

【小题2】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

【小题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2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之徒的鄙弃两个方面来作答。

篇9:《乘船》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乘船》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歆辄难之 辄:___________ 难:____________

②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______________

③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为:_____________

2.读古文要讲究朗读时的停顿。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之处,只划一处。

华 歆、王 朗 俱 乘 船 避 难。

3.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本句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如何评价华歆、王朗的品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当即/为难 ②恰巧 ③因为

2.朗/

3.既然已经接受了他托身的请求,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就把他扔下吗?

4.华歆救人有始有终,即“言必行,行必果”,而王朗答应别人的请求,却轻诺寡信,没有负责到底。它说明了“诚信”的重要。

篇10: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③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吴广以为然

B.卒皆夜惊恐

C.百姓多闻其贤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下列各组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怅恨久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谈谈陈胜是怎样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你

②适逢,恰巧遇到

③爱戴

④私自,偷着

2.D

3.A

4.①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而死。

②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秦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③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会有很多人来响应。

5.舆论准备包括:①丹书,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

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跟陈胜一同起事。(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阅读习题和答案

文言文细柳营练习题与答案

列子学射文言文习题及翻译

文言文练习题及其答案

《零陵三亭记》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实词命题趋势及解题技法点拨

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黄生借书说附答案

文言文选段的练习题及答案

古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孟子欲休妻》练习题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2023-06-17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习题2022-04-30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023-08-28

文言文阅读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习题及答案2022-06-23

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参考2024-02-22

春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2022-10-18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2-05-06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及2022-05-06

《孟子》两章练习题和答案2022-07-30

《朝花夕拾》练习题附答案2023-06-11